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战略
作者:未知 228
发展中国西部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理解与思考,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科技发展的问题,科学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技术成果中科技含量的普遍增加;是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的问题,观念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圈子中彻底摆脱出来,能够在一定视角下对西部地方经济发展有全新的思维,能够在全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中看到西部经济的出路,能够既有战略眼光,又有战略胆识与气魄;是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问题,文化素质从低水平状况向高水平发展,使之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西部广大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最大的障碍。
一 、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经济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全新时期的西部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其中科技含量高低是第一要素,科技水平、文化水平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西部大开发能否持续发展下去,关键在于西部的人力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西部经济正在经历着两个时期:即前期的发展时期和后期的跨越时期。发展时期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跨越时期解决的是小康问题。在前一时期,整个西部地区经济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市场经济的的良性互动、依托资源优势基本上实现了从贫困型经济到致富型经济的跨跃,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开始走向富裕。在后一时期,即从现在到下一世纪,整个西部地区经济能否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能否依靠自己的理解,在把握全球经济和全国经济脉搏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区域体系;能否依靠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变资源 优势为经济
强势,直接关系到西部诸省数亿人民奔小康的问题。因此,后一时期比前一时期发展更显得重要。
1999年上半年,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这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就西部大开发而言 ,它是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与东部沿海地区开发相比较,它是在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积聚了一定的物力、财力,基于一定的社会认识而提出来的。但西部开发又不等同于东部的开发,不仅是因为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国家经济体系日益完善,西部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西部开发是以一种战略的眼光、是以一种全新的思维为支撑点的。在西部开发的思路中,针对西部的能源状况和土地资源状况,科技文化要素成为诸多选择要素中的首选要素,同时,对科技力量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西部开发要求必须把西部经济的发展思想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以世界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建立自己的坐标点。西部开发同时还要求最重要的是重视西部人才的培养和西部新的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特别是科技力量队伍,为西部经济不断探寻更新的增长点,使西部的发展少走弯路,一跃成为下个世纪主宰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显然,西部开发的新思维中核心因素仍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科技力量的发展壮大问题。
西部大开发所形成的新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重要的是它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给西部传统的耕作方式、经营方式注入了新的内涵,新的发展因素。当环境资源被充分利用之后,在西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只能依靠科技的投入;依靠知识的力量;依靠管理方式的创新。西部经济大开发要求发展西部经济不能再走传统经济的老路,必须加大知识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新的增长 。对于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农业开发中依靠知识力量使成本降低,技术含量增高,而且要求在后期的市场化过程中必须以技术为先导,走开发、产出、销售一体化的路子,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这里,科技含量要素毫无疑问地成为第一要素,科技的稳步发展,文化教育的大力普及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从西部的陕西、甘肃、宁夏、贵州、四川五省的调查结果看,人均GDP都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以下,劳动力市场文化水平诸要素平均值偏低,人才外流、断流现象依然严重,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含量不高。就主要工农业产品科技含量平均值测算,高技术成分偏底。在运用新的知识、采用新的技术、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方面,整个西部地区比东部沿海地区滞后一到两年 。就一个经济现象生成过程而言,能否进入市场、能否开拓市场 、能否占有市场、能否驾驭市场 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西部经济发展由于本质上不同于东部沿海,因此,西部经济必然是区域特色经济林立,各种发展模式并存的现象。在西部独特的经济现象生成过程中,需要随时对每 一时期科技含量水平和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判断和评价。西部目前的情况是在产品开发初期注重一定的的技术投入和一定技术力量的培植,而在其他环节则相对不足,特别是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之后,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市场占有方面缺乏后续手段——在产品的推销、市场的拓展和稳定方面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战略性人力资源和战术性人力资源 严重缺乏。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国经济发展状况判断 ,新的经济时期的到来必须依赖科技力量的提升、新的人力资源的培植 ,依赖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依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吻合。如果没有这些,再大的发展战略都是没有前途的。
西部所需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和战术性人力资源是西部开发的核心资源,其中战略性人力资源侧重于西部的发展战略研究,战术性人力资源侧重于西部当前的发展政策研究和执行措施的研究。依靠一定的技术力量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实现战略研究是可以的,但发展政策研究和执行措施研究这两方面的人力资源目前西部都显不足。从西部发展的情况分析,战术性人力资源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和具体措施的执行者,即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发展西部经济这些人是指挥者,是具体实施者,是经验的创造者,是推动农民进入经济领域的主要力量——要把农民从传统经济圈子中引导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氛围中,通过示范带动、政策规制,积极鼓励使他们增强自觉性、增强主动性,从而是西部经济的发展形成规模、形成特色经济强势。
公务员队伍是否可以作为新的人力资源来看待,笔者认为在西部地区是可以这样看待的。西部是经济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劳动者素质偏底,西部经济始终不能摆脱徘徊局面。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想在瞬间通过一定的力量来改变劳动者文化素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利用现有公务员队伍的力量并使他们成为新的人力资源不仅是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可能。让公务员进入西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有利于西部地区新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依靠他们创造性的工作,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营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无论农业经济还是工业经济都能渗透一定的文化理念,从而在西部不同的区域形成独特的经营模式。这是西部经济的发展路子,有利于西部实现新的经济腾飞。
二、西部各级公务员队伍是发展西部特色经济的重要人力资源,是连接市场(公司)与农户(个体经营者)之间的纽带。针对西部开发的实际状况,政府对公务员队伍应该有二元标准。
西部大开发及西部 特色经济的发展就目前状况而言,还很难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很难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在西部广大山区,黄河沿岸地区、西南岩溶地区、红壤丘陵地区及西北荒漠化地区,农民靠天吃饭的观念没有多大的改变,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意义认识不足。在广大的原区农村和大中城市的郊区地带,农民虽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但市场意识及自觉开拓市场的能力因文化水平不高而受到限制。同时,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都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与之适应——特别是人们经济观念的转变与市场经济意识的培植。西部现有的各级各类公务员是技术专业类人员之外的重要力量,作为新的人力资源,这些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是开发西部,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工作。西部现有公务员队伍具有这样的优势:⑴、公务员队伍庞大,政府机构臃肿,职位空悬,人事脱节。把一部分公务员从繁琐的事务中分离出来,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西部开发所带来的新机遇的创造上,用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上,既有利于目前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优势。⑵、公务员参与经济的发展,如创建经济实体,承包荒山荒坡,发展经济林木,治理小流域,发展生态农业等等,主要发挥其指挥、示范 、督促之功能。在西部地区,公务员可以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应该允许他们采取租赁、承包等多种办法搞规模经营、高效益经营,引导和带动周围农民把主要精力用在规模经济的发展上来。⑶、让一部分公务员进入流通领域引导农民闯市场,推销农产品,可以保证西部经济朝着健康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以弥补农民自发闯市场盲目性过大的不足。这里,公务员进入流通领域是有政策规定的,但这并影响公务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公务员在这其中只要不以制定特殊政策为个人谋利益就应该允许其发展,当农民能够在特色经济中挥展自如时,公务员再退出来。调查发现,在陕西省北部的一些县市,有的公务员承包农民手中一定数目的果园搞果树经营,有的人租赁一部分土地搞果树栽培实验,有的人利用闲暇时间搞果品推销等。通过这些人的实践 ,周围的农民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学到了一定的管理思想,起到了典型示范、引导带动的作用。《公务员法 》和有关规定虽然限制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但对于特殊地区,特别是象西部一些经济长期欠发达的地区,应该允许有这样的二元政策在一定的时间存在,其中利的一面大大超过弊的一面。
公务员作为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人力资源被充分开发之后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西部经济带动力量不足的局面。公务员作为中间纽带,一手牵着农户,一手联系着市场,从根本上就可以激活整个发展局面,形成特色经济的大环境。从我们在西部部分省的县级调查情况看,实际上许多县政府的主要力量已自觉不自觉地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包农户、上产品、跑市场,已经形成了参与 经济领域活动的声势。我们认为,在发展经济的整个过程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决策者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者应该树立“老板”意识、“商人”意识,从而担负起做全县全乡经济营销大文章的重任。目前看,西部地域辽阔,物产也较为丰富,但农民自发闯市场的能力大大低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所以市场发育不健全,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靠农民一家一户搞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是比较艰难的。如陕西北部的山杏、仁用杏发展,一家一户栽植可以,但一家一户个体营销是不行的,也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黄河沿岸的红枣一家一户也可以栽植,但一家一户经营则是不行的;陕西子长的洋芋,洛川、黄陵的苹果,黄龙的核桃等如果仅仅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营销过程中,那么,经济的规模效益是无法体现的,也不可能变成实现小康的真正力量 。因此,西部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必须有人担当老板重任、必须有人成为职业商人。在经济进入发展轨道的初始,一个县一个乡主要决策者应该是老板、应该是商人,进而带动农民和更多人的商人意识、老板意识崛起。
三、在发展西部经济的过程中西部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必须有新的嫁接点,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有新的切入点,即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公务员队伍中知识力量的培植,必须发展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把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科技队伍 与政治优势、资源优势结合,增强二者的可信赖度,并使之能够转化成强劲的经济优势。
西部有全国其他地方不可比的资源优势 ,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的水力、良好的畜牧业;西部也有全国不可比的政治优势,江西瑞金、井冈山,贵州的遵义,广西的百色,陕西延安及云南四川的许多地方都是革命根据地,但几十年来, 这种资源优势、政治优势 始终是低效益发展、低水平工作寻找外部援助的一种理由,始终是西部经济寻找施舍的出发点。由于自身的不足——低管理水平、低文化教育、低科技水平,所以每一次外援争取到的优惠条件都低效率转化,起不到推动经济根本发展的目的。
资源优势和政治优势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如何使它被一种高文化素质的人依托,这是西部发展自身特色经济中必须有的一个新视野。西部经济的落后,根本上是文化水平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力资源质的方面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改革开放二十年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成绩是与低基数的基础相对应的,基本上是从土地 、资源、原材料的初级转化过程中获得的,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并不突出,但进入经济大开发发展阶段之后,仅靠土地、矿产资源、原材料方面的优势已经不够,必须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必须依赖人力资源质的方面的改善,才能是土地的潜力、矿产资源的潜力、原 材料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培植知识力量,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必须摆在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
知识力量培植和人力资源质量提高包括技术力量和文化力量两部分。目前,对技术力量的培植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㈠、西部各省应扩大本地大中专院校在本地的招生规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招收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力争使他们成为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并能保证这些人才在本地得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同时,加大西部各县(区)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增大培训面,按发展时段培训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农民技术人才。㈡、对公务员队伍中的分流人员、教师队伍中的富裕人员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非所用的部分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开设相应的课程,使他们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并能成为新的技术力量。㈢、通过送出去的办法培养西部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高级技术人才,确保各地高级技术队伍的稳定。要把那些已经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包括优秀管理人才送到国外有关的高等院校、农庄、新技术开发区培训,送到国内一流大学培训,送到沿海开放地区更新观念,每年一批,逐年优化 ,最终能够形成自己拥有的高级技术力量,保证在西部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高级技术力量的连续发展。㈣、真正发挥西部乡、村两级农民技术学校的作用,每年利用适时时机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示范讲学,引导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在陕西省的武功、礼泉、洛川、志丹等地,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农村讲学已成为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有的技术人员几十年如一日传授经验,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带动起一大批农民技术骨干,使生产的技术含量大大增强。
对文化力量的培植主要是发展教育事业,普遍提高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即包括对市县领导干部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个西部教育发展参差不齐,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偏远地区则非常落后,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也与西部的政治地位极不相称。由于文化的落后,西部多数地方的外部形象依然是贫穷和落后,反过来影响了西部的政治优势。要开发西部经济,实现奔小康的目的,如若再不从本质上解决教育问题,那么,发展西部经济的速度势必要受到影响。就目前而言,解决文化力量的培植问题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㈠、要首先解决市县乡三级政府决策者知识老化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省(自治区)县级党校的作用,定期进行经济理论知识、法律知识、文化知识的培训,进行有关学科前沿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始终把握知识发展的脉搏,从而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意识。同时,市一级党校要真正成为干部接受再教育的基地,发挥他们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㈡、完善农民业余技术学校的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农闲 时间对农民中的技术骨干进行技术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不定期组织他们到外地参观取经。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确实影响和带动周围农民学技术的热潮,使农民由被动接受技术知识转到主动接受技术知识。㈢、要切实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要对基础教育的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即在重视高考升学率的同时也要把培养普通劳动者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对整个西部地区而言,即使高、中考升学率达到了50%,也还有50%的高中毕业生要从事普通生产劳动。如何把 这一批人培养成合格的有文化的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就成为各省(自治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西部地区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各地的教育设施近年虽有一定的改善,但师资结构仍就不尽合理,限制了各类人才的培养。加之经济的贫困导致正常的教育投入不能及时到位,某中程度上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明确培养目标,增加教育投入是改变教育基本状况、服务经济建设的首要工作。
有了得到充分开发的人力资源;有了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有了高水平的管理者队伍,在此基础上科技力量能够不断得到提升,科技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那么,西部的资源优势、政治优势就能显示出强进的经济优势来,西部经济也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一定能够突飞猛进,西部人民奔小康的目标就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会变成一种必然。
打好政治优势牌,打好资源优势牌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是西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一种理性选择,无论何时,这种选择必须建立在不断增加可信赖度的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有高文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依托,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嫁接。否则,资源优势、政治优势会变成政治乞讨,经济发展会永无止境地蜗牛爬坡式前进。
扩展阅读
学习华为战略规划管理的秘密武器BLM 2024.01.20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起源于IBM,是一个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连接的方法与平台。至今,华为对该模型的实践应用深度与广度,已经远远超过IBM。华为不仅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公司
作者:曹扬详情
从下游几家客户经营战略来看营销 2023.04.12
三年前,在浙江工商大学就读MBA,每每听到老师讲到企业经营战略规划时候,总感觉与自己有些遥远,所选用的案例都是名企,比如早就灰飞烟灭的三株,太阳神。成功再度创新转型的巨人,美国的GE专业多元化,海尔的
作者:蒋观庆详情
关于构建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 2023.04.06
企业绩效通常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企业绩效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整体的绩效,二是员工的个人绩效。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评价系统结合起来,使企业战略和目标转变为具体的绩效目
作者:姜燕芬详情
浅谈2009年西部白酒市场现状 2023.03.28
系列专题:2009中国营销 2009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度,世界金融危机,H1N1流感的蔓延,给全世界带来的压力好像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就连老百姓都知道危机来了,可想而知这场比想象当中的
作者:冯涛详情
人力资源管理需提速 2023.03.23
Bill Cushard已经对“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样的培训项目失去耐心了。Cushard是索尔兹伯里诺兰集团的首席学习官,该公司总部是一个在马里兰的软件公司。Cushard认为,传统的界定学习需求的方
作者:陈琦详情
品牌营销的安利战略2 2023.03.20
整合营销:战略的社会认知战略是一致性的经营方向。战略决定产品规划,指导企业进行内外沟通,从而引导组织工作的重心。“安利这些年来所做的各类推广活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安利品牌的美誉度。”这是安利(中
作者:陈亮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 63
- 2姜上泉老师人效提升咨 73
- 3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56
- 4中小企业招聘广告的内 27393
- 5姜上泉老师:泉州市精 194
- 6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14729
- 7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591
- 8中国邮政重庆公司降本 265
- 9中航工业Z研究所降本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