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未来金融竞争的核心

 300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一切事业而言,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形容也不为过。

而对现代企业经营来说,自上世纪60年代彼得·德鲁克提出“知识工人”概念之后,关于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实行行之有效的人才战略研究可谓长盛不衰。

这种人才管理观念、制度上的全面更新,对始终处于产业链高端的金融业而言,更是必须。我们知道,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历经两个世纪的潜心开拓,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金融集团。究其成功的背后,除了始终奉行开拓创新的发展战略外,关键还在于它完备的人才战略。

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其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而在此方面,广大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最初感受却并不令人愉快。可以这么说,大量外资银行一进入中国内地,中资银行最先感受的压力即来自于不少优秀人才的流失。

中国银行业未来对管理型与技术型人才的缺口是巨大的。因此,中国本土银行需要一方面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和保留人才。具体来说,首先,要将个人的业绩评估与银行价值的创造挂钩;其次,要建立关键人才管理流程和计划。中国本土银行要借鉴国际领先银行的经验,系统地建立人才招聘、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

值得欣喜的是,一直以来,国有银行论资排辈、行政任命、“官本位”等对吸引人才极其不利的传统制度,正逐一淡出。而伴随着一系列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入,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正为国有银行里逐步所用。我们发现,本土金融企业一方面正努力营造优厚的政策环境吸纳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更是努力提炼金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依靠制度激励人才。

记者在此次采访中也深刻意识到,保全人才要遵循市场规则。银行主动出击,实现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才是治本之举,光靠“硬保护”难以奏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造成巨大的人才缺口,人才争夺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保全和提质人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重要研究课题和战略重点。

5月19日,搭借北京国际金融论坛的舞台,北京11家金融企业首次联合向海内外招贤。包括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在内的9家境内外媒体同时刊登这则消息。对于此,北京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成燕红说:“金融已经成为提升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未来金融竞争的核心。”

而从更广的层面来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要关口,如果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更多地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其对外竞争力更多地表现为大量廉价劳动力无弹性地供给。那么,随着边际效应的递减,这种增长路径必然需要更为可持续的方式来替代,如资本的持续、迅速的积累与投入。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人力资本的提质。以此观之,则人才致胜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单一企业成败的范围。
 人才资源 核心 金融 竞争 人才 未来 第一 资源

扩展阅读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在数据+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当前,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正进入技术架构大迁

  作者:王京刚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2023年6月15-16日,降本增效云学院(深圳市财智菁英企管咨询)陈老师在力嘉集团启动精益人才培养项目,力嘉集团四个分子公司110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力嘉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塑胶齿轮、塑胶部件、高

  作者:降本增效云学院详情


春秋时期,祁奚,即祁黄羊,是晋国大夫,后任中军尉。有-次,晋国国君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缺个县官,你看应该派谁去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晋平公很惊奇地问

  作者:王吉凤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