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重视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作者:杨涛    158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1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2月新增贷款仅485亿元,同比少增了1720亿元;12月末M2增速降至16.72%。这些数据反映出从紧货币政策在总量控制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央行仍需采取进一步措施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

  当前,我们面对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下的复杂局面。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 "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表明了强化财政货币"组合拳",将成为未来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已经讨论多年,无论政府还是学界,都更关注两大政策"松""紧"的搭配。然而,有一个非常重要但被忽视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正建立财政与货币政策自身的协调机制,这也使两大政策配合的效果经常大打折扣。

  在实践中,为了改善两大政策协调的效果,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政策部门间的交流和协商机制。例如,在英国,作为主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制定部门,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和财政部之间的分工十分明确,并且建立了一种三方会谈机制,英格兰银行提供货币政策的走向,金融服务局提供金融市场的情况,财政部反馈财政政策运行,并且当各方意见无法统一时,由财政大臣进行裁决。

  从我国情况来看,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两大部门的有效交流通道。由于缺乏财政与货币部门的有效协调,我们看到,实际的宏观调控操作中会遇到种种问题。例如,在当前以"从紧"货币政策来稳定物价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却成为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变量。因为财政支出的变化,可能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而决定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换句话说,既定的货币政策下,财政政策可以决定通货膨胀的时间路径。这就使得央行为了有效实施反通胀政策,必须充分考虑财政政策。

  在现实中,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无处不在,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同一个财政年度内,财政收支不会平稳地流入和流出国库单一账户,往往在某段时期出现较大的收入或支出净额。例如在大量发行国债或税收高峰期,国库就会有巨额的净收款,商业银行的存款和储备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乘数递减。反之,在财政支出的高峰期,国库会有巨额净付款,商业银行存款和储备就会相应增加,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乘数递增。按照惯例,有关财政超收收入的使用安排会在当年的11月份确定,12月份开始支付,这就造成了几乎每年的第4季度,财政支出都会大幅增加,增加短期物价上涨的压力。

  反过来看,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冲击也常常出现。例如,在财政部发行国债的过程中,如果短期内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力度迅速增加,就会强烈冲击债券市场,导致国债发行成本上升,甚至会流标。这就需要有某种经常性的机制,在两大政策部门的目标之间,达成某种平衡。长远来看,我国应该考虑建立持续性的两大政策磋商机制。例如,设立专门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委员会,由财政部、央行、税务总局等部门组成,定期举行会议,交流对宏观经济形势、国债市场、国库存款状况的判断,以及对政策冲突情况进行处理等。

 货币政策 货币 财政 协调 重视 政策

扩展阅读

深度“悦己”成女性消费趋势:据北京日报,在第113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2022年中国女性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平台上女性消费者整体成交额增速大幅领先男性,

  作者:杨建允详情


2007年11月8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发布企业实行信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广告信用办法》)制定相关情况,确定我国将对保健食品

  作者:王珏详情


直到今天,很多人仍有一种错觉,以为计划经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在全社会实现福利的平等分配。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陈志武教授最近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正是计划体制造成了地区间人均GDP的

  作者:秋风详情


我们国家提出产业升级战略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那么我们怎样理解产业升级呢?对于产业升级,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宏观国家战略层面理解,产业升级是指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改善,产业素质和效率的提高

  作者:康伟详情


渠道政策如何不变形   2022.11.03

为适应市场发展,1999年宝洁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渠道作了巨大的调整:取消销售部,代之以客户生意发展部(CBD),打破四个大区的运作组织结构,改为按照渠道建立的销售组织。宝洁公司提出了全新的分销覆盖服务的

  作者:吴金河详情


联合早报报道:英国邦瀚斯拍卖行(Bonhams)将于下月8日举行拍卖会,拍卖两件珍贵的圆明园流失文物。  两件文物分别是“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前者估价

  作者:金久皓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