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莫若自强

 作者:木木    118

 虽然自去年初开始,要警惕美国次贷危机向纵深发展、要警惕其更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告诫不绝于耳,但“盛世危言”往往难逃湮没于欢歌笑语的宿命。现在,当很多人都惊惧于次贷的杀伤力,进而对世界和中国前途心怀忐忑的情况下,我们倒不妨重温一下这句俗话:天塌不下来。

  次贷危机源于信心的崩溃。虽然在“外人”看来,这种崩溃的速度、规模似乎有点过于夸张,但这种清算式的反应,却暗合历史的必然性。

  检点一下这次尚未完结的危机,一方面,我们再次清清楚楚地看到,美国仍是这个世界上的“老大”;“老大”感冒,全世界都得一起跟着发冷发热。另一方面,我们也更清楚地看到,如果把自身发展的前景和希望完完全全地托付于某个偶像,无论这个偶像多么强大,终究难免覆巢之卵的命运。

  一个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是,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是许许多多国家发展前进的“主心骨”,而且,这种状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或许都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在刚刚过去的一两周内,世界各主要股市追随美国股市的剧烈下跌而下跌、剧烈反弹而反弹,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信心经济。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信心的经济体。信心充沛到可以寅吃卯粮,甚至寅吃辰粮、巳粮。而全世界都在为这种“优越得莫名其妙的信心”辛勤劳作,集体自觉自愿地维护着“老大”的信心和威信。用不着过于仔细地琢磨,我们也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谬误,以致谬误得充满喜剧色彩。

  当一个两亿人口的国度,占用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就必然造成整个世界发展的失衡,而失衡的状态难以持续。因此,美国曾经四处泛滥的信心,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表面上看起来是偶然事件的发作,而实质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对失衡状态的自我修正。这种修正的过程,对其他国家而言,就意味着一种机遇———自救进而自强的机遇。这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公正性。

  当全世界“过量”的商品如填鸭饲料一般挤进美国的喉咙的同时,在这个看似繁荣的世界上,还有数亿、十数亿的人口过着缺少尊严的生活。这种天堂、地狱般的不均衡状态,从积极的角度看,就意味着世界的持续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因此,面对美国经济的衰退,大可不必忐忑不安,更不应如丧考妣。“求人莫若自强”,对所有渴望进一步发展的国家而言,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调整机会。

  具体到中国而言,我们是有理由仍旧保持乐观情绪的。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今年我国经济走势的提问,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也表达了同样的心情。他也认为我国今年仍将是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好年景。

  从目前情况看,人们对经济发展最大的担心,来源于美国经济放缓而引起出口下降,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担心的暗示下,近期中国股市“创造”了巨大的跌幅。但仔细分析,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即使出口真的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消费和投资也能够弥补这个或许出现的“缺口”。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经济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从昨天发布的数据看,这些措施已经或正在发挥预期中的作用。其中,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如果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今年消费对经济的支持仍将进一步强化。

  鉴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均衡性、结构不均衡性,今年,投资仍将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虽然整个世界都为中国的需求所震惊,称中国的商品需求是一个“黑洞”,但结合中国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国土面积,即使使所有中国人的生活仅仅达到小康的水平,这也将造就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发展机遇。这一点从去年“不可思议”的5亿吨的钢产量也可略见一斑。中国解决自身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同时,不但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虽然今年我们仍面临诸如价格上涨、出口放缓、热钱冲击、周边国家或地区政经形势不明朗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困扰,但只要我们抱定自强之心,小心应对,今年的年景仍然可期。如果从一个更长时期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才刚刚真正开始,许多市场的牛市格局才刚刚展开。

 莫若 自强 求人

扩展阅读

  市场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随着各种管乐模式的创新和市场格局竞争模式的改变,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声势日益壮大,民族品牌受到了强烈的冲激。国际品牌公司如宝洁领导的多品牌对抗策略,消耗和阻击了国内品牌的营

  作者:范明刚详情


首届中国商人精神高峰论坛在山东省滨州市隆重举行,社会各界人士欢聚一堂相互交流、共谋发展,意在通过寻找中国商人曾经具备的、目前部分中国商人已经具备的那些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及其行为准则,给这个商业社会增添更

  作者:未知详情


  论文摘要:从培训需求分析之人员分析概述、工作绩效评价与人员分析、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与人员分析三个方面阐述了培训需求人员该如何进行这个主题,旨在阐明要使培训有效果、有针对性,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是关键的

  作者:肖安详情


本次对话缘起一本管理图书mdash;mdash;《一封辞职信》。这本书由一封辞职信而引出作者对企业与员工关系等企业管理方面问题的一些思考。本书之所以引起我刊的关注,一是因为在众多企业管理的图书中,这是

  作者: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
0.01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