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时

 作者:阮晓东    220



      在中国所有城市中,资源型城市的比例大概有20%,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高速的发展,资源型城市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资源型城市如何突围求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013年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目的就是让资源型城市摆脱“矿业兴则城市兴,矿业竭则城市衰”的传统城市轨迹。依托新型的产业规划,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跳出依托自然资源求发展的旧思维定势,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发布

  201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我国曾经于2008年3月和2009年3月先后两次公布了44个资源枯竭城市,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2013年末发布的《规划》与过去确定的资源型城市名单相比,一个重大变化是,数量上从过去的118个变成了262个。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首次根据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资源状况,将262个城市区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其中成长型城市包括朔州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松原市等;成熟型城市包括张家口市、承德市、赤峰市、本溪市等;衰退型城市包括乌海市、阜新市、淮北市、萍乡市等;再生型城市包括唐山市、包头市、洛阳市、丽江市等。

  《规划》同时指出,由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规划》强调深入挖掘各类资源型城市自身潜力和优势,规范成长型城市有序发展,推动成熟型城市跨越发展,支持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引导再生型城市创新发展,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该《规划》从国家层面科学引导各资源型城市因地制宜、协调有序发展,避免政策上“一刀切”的做法,为我国未来统筹区域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了重要借鉴。

  《规划》也给出了我国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时间表,即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单一产业支撑的城市面临无奈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曾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木材20亿立方米,“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3个布局在资源型城市,占总投资额的近50%,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但正是由于这些城市的发展对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多种经济成分难以很快形成,因此当资源逐渐枯竭时,城市活力往往快速下降,城市的转型也往往伴随着痛苦和悲情。

  这些城市面临的巨大风险之一,就是单一产业模式的发展的极限。如我国东北和我国中部的许多老工业城市,如甘肃玉门,湖北黄石,云南东川,山西义马、霍州、古交,辽宁抚顺、鞍山、本溪、阜新,黑龙江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在数十年时间中所依赖的更是单一的石油、煤炭或钢铁产业。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这些城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走下坡路,当地财政收入已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

  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多个资源型城市的主打资源逐渐枯竭,新疆克拉玛依、辽宁阜新、黑龙江大庆、河南平顶山、山东枣庄、山西大同、甘肃白银、四川攀枝花等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等多重问题也愈来愈明显。

  据介绍,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一是资源开发的秩序不规范,开发强度过大,使生态环境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型产业比重非常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历史遗留问题多,69个资源枯竭城市的合计人口只占全国的4%,但棚户区占全国四分之一,失业矿工占全国采矿从业人员的十分之一,低保人口占全国的十分之一,需要治理的沉陷区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此外,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亟待完善,资源开发行为方式有待进一步规范,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等等。

  正因如此,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和转型也就成为我国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时间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2001年,国务院在辽宁阜新市开展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7年,国务院首次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以来,国家先后分三批界定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作为转型试点。但作为世界性难题,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其转型的成功与否,也关乎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总体进程。

  产业结构调整破解转型难题

  我国资源型城市往往工业独大,第三产业比重严重不足,产业结构不协调,这也是造成城市经济增长动力单一,公共服务能力低下,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资源城市的产业在初期通常只为矿产开采业,随着矿山建设的发展,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产业才能得到一定发展,所以产业的高级化进程非常缓慢。加上资源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弹性小,占用资金多、从业人员多、产业退出的壁垒高、后期治理费用高,使得这个转型过程十分困难。

  正因为如此,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将从2012年的15.7万亿元增加到19.8万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29.1万亿元,实现年均增长8%。在对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标中,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主要资源的产值占整个全城市产值的比重;二是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三是科技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四是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能耗;五是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这些经济考核指标中,未涉及对GDP的考核。

  根据《规划》,优化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培育壮大优势替代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服务业以及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被写入了《规划》。支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有序推进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综合很多专家的意见,“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培育新兴产业,强化资源精深加工为龙头,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等”,无疑都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点。而从众多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经验来看,推动煤电油气等一体化发展,借助政策支持发展环保及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以及拓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等都成为产业层面破解转型难题的法宝。

  比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的焦作市,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但长期以来,这里的资源型企业主要为原材料供应企业和高耗能企业,产业链条短。近年来,焦作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了装备制造等超500亿元产业集群。

  著名的锡都个旧在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中取得不俗成绩,通过云锡10万吨铅、10万吨铜、红河锌联固废物炼铁烟尘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等,使当地的综合环境不断改善,个旧连续三年入围全省县域经济10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奖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殊荣。由于转型工作卓有成效,2011年再次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试点城市。

  赤峰市元宝山区则做大做强能源、化工、绿色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如以玉米、蔗糖、红豆杉、动物副产品深加工和生物制药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资源高效利用、产品附加值高的循环产业体系;通过适时启动天然气化工,以大唐煤制天然气输入为依托,规划建设天然气精细化工项目。另外,该区还充分发挥草原、绿色品牌效应,发展壮大肉类、乳制品、制酒、蔬菜、杂粮等食品加工产业,已打造成为面向全国的绿色食品供给基地。

  让民营经济分担更多的责任

  资源型城市过去都是国家为投资主体,国有经济比重很大;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多种经济成分难以很快形成,因此活力不强。这不仅是资源型城市的一大特点,而且也是转型中必须跨越的一道障碍,它比新兴城市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认为,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着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社会矛盾较多、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较严重、高级要素集聚能力低等几个主要问题。“破解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根本出路是改革。”李佐军认为,只有把一系列制度理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其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应当成为其中的重要措施。

  以阜新为例,2006年6月,阜新当地党报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阜新的差距在民营,潜力在民营,希望也在民营。”让民营经济成为活力之源,让民营经济成为转型的依托,早在被国务院确立为转型试点城市之初,阜新市就把“民营为主,市场运作”确定为经济转型的基本方针之一。

  “除了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以外,阜新所有的领域都可以向民营资本开放。”在去年8月召开的“全国民营企业资源型城市转型———阜新行”(以下简称民企阜新行)活动中,时任阜新市代市长的潘利国就给各地与会的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来自辽宁省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资料显示,阜新的民营企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经济转型中以其独特的优势,强劲的动力迅速发展成为阜新的经济主体之一。记者了解到,目前阜新市民营经济创造的产值已经超过全市半壁江山,阜新市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提出,到2010年,民营经济要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阜新市民营经济在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2013年7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第五届东北亚发展论坛上表示,我们过去长时间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都是政府,但现在我国面临一定的经济困难,像过去那样依赖政策刺激、政府直接投资已经是空间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投资的主体是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政府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政策措施,让民营企业进来,让企业既有钱赚,又有利于民生改善和整个经济环境。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原副司长彭会军说,民营经济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大有可为。目前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各转型城市也都制定了支持转型的措施,投资环境不断好转,给了民营企业可以施展拳脚的空间。最后我要说,资源型城市转型不仅是产业转型、还要城市转型,转型更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民营经济的加入会给城市转型带来生机与活力,民营经济也势必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大有可为。

  资源型城市转型非一日之功。2013年10月12日,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参会人士在讲话中强调: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事关我国的科学发展,事关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建设;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早转型,早主动,只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更多的资源型城市就能够实现华丽转身,再创辉煌。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传统的发展思路正是资源型城市发展思路的集合,即依靠资源的投入来获得经济收益。以前资源型城市不重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征地难、贷款难、留人难、办手续难、接待检查应酬难“五大难”。要促进城市经济转型,还得彻底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使非公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投资机会和待遇,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城乡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支持非公有经济参股、控股、并购国有企业。也只有如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才能打开新局面,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才能被释放,转型升级也才有更坚实的保障。

阮晓东
 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时,nbsp

扩展阅读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在数据+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当前,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正进入技术架构大迁

  作者:王京刚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一位正在筹备创业的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配备多是朋友+亲戚。首选因素是信得过,能力居次。但是随着企业正常运转起来,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时,创业初期的伙伴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

  作者:姜燕芬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