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的台湾企业

 作者:韦华伟    138


  时下由于台湾连宋对大陆的访问,两岸的关系有所缓和,经贸关系进一步升温,越来越多的台商来大陆投资,北京、上海的台商很多,北京很多餐馆、糕饼点都是台湾人开的。但是我们也发现,虽然台资企业在早些年就进入大陆,而且拥有管理、技术、人才等优势,尤其是食品行业,十年前就有很多的台商来大陆投资,但除了康师傅、顶新几家之外,鲜有在大陆发展壮大的企业,其实就拿康师傅这样的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悲哀,据说公司的大量利润都被打回台湾,大陆这边只是一个利润源,而非发展源。大陆有众多的台湾讲师,可是却没有出现大型的培训公司和咨询公司,也是一个证明。当年的德克士炸鸡现在已经看不到踪影,大陆这几年诞生了很多大型的餐饮连锁店,比如小肥羊、好利来,但是基本上没有台湾的企业,虽然他们起步比我们早,经验比我们丰富。太多案例说明,台湾企业在大陆长不大,或者很难长大,包括康师傅、顶新这样的企业,现在的发展和扩张速度明显放慢,除了有很多政治的因素外,更关键的是文化、观念、思维模式的问题。不可否认,台湾企业的确有自己的很多独到之处,对于我们大陆企业来说,既要学习他们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也要避免他们长不大的毛病。

  正如台湾岛内的政治局势一样,台湾民众的心态也直接反映到台湾在大陆的企业中。有人说台湾人很矛盾,笔者在跟很多台湾人交流时,谈到台湾,他们会很自豪地告诉你,他们是成为全球IT产业链不可忽视的环节,全球2/3以上的笔记本电脑是台商生产的,有21项IT产品居于全球龙头的地位。但同时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他们又象是“小媳妇”一样,内心深处的自卑往往让他们变得过于敏感,缺少大气和胸怀,很多在台资企业工作的大陆员工恐怕都有深切的体会,这也是他们“长不大”的重要原因。 

  台湾企业的管理经验。

  1. 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台湾为什么能成为亚洲四小龙,成为全球IT制造的龙头,与他们的成本控制和精细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

  台湾的企业非常注重细节,这表现在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招聘人员的时候,他们就非常细致,从各个层面来考察一个人。国内的企业一般招聘程序比较简单,简历筛选、人力资源部简单考察一下这个人的个性、兴趣、求职意向等,然后就是到人员需求部门的主管进行面视,每次面视时间都不会很长,半个小时左右,效率比较高,但缺点是有时很难考察到这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为什么现在国内企业员工的流失率这么高,跟面视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考察应聘者的个性是有关系的,招到一个适合的人,并不是这么简单,相比之下,台湾的企业就做的比较细致和到位。有一家台资的培训公司,他们在招聘员工时(不管是咨询人员、培训人员还是客服人员),都非常的严格。他们可能会花一天的时间,来与应聘者进行沟通和考察,公司会由主管专门做一个报告,讲解公司的企业文化,让他们了解公司的理念,然后分组座谈和交流,并设定一定的目标,让大家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这个过程中,就能发现一个人他的个性和价值观取消,比如这个人是否积极思考,是否具备领导才能,逻辑性如何,等等。经过第一轮非常严格和漫长的考核后,适合公司文化者会进入下一轮面视,然后部门主管会面对面地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工作能力和分析水平,相比来看,台湾的企业更关注一个人的态度和潜力,而不是他的经验,因为他们相信,经验可以积累、能力可以培养,但态度和潜力却很难改变。  

  2. 态度决定一切。

  台湾的企业非常注重态度,一般都会把“态度决定一切”作为公司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台湾本地的企业中,老板往往认为和员工的合作是基于信赖,很多中层干部都没有书面的雇佣合同。“老板把企业交给你,本身就是信任。即使有书面的合同,干不好,也要走人。我们都是跟老板几十年了,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这就是为什么台资企业大都强调态度的原因。“我们更多关注员工的态度,能力不好没有关系,换个职位,给另外一个机会。对于工作的欲望不高的员工,我们一定要挑高他的工作欲望,否则只能走人。”这种管理理念普遍存在于台资企业。

  但这样的理念在大陆这边却很难得到认同,现在公司与员工的关系越来越是一种契约关系,即“你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事”,但在台资企业里,这句话要倒过来,“你干多少事,我给你多少钱”“你想当领导,那就先是个领导的样子,干领导干的活”。所以这种观念的冲突很难调和,如果你想在台资企业里出头,那就要适合他们的文化。但是目前大陆这边的主流文化是一种契约文化,即大家是契约关系,我觉得自己能拿更多的薪水,你给不了,那我就去别的企业。所以为什么台资的企业花很大力气招来的人,往往花了很大功夫培训他,但是等他成熟了,往往由于薪资的原因而跳槽,企业感慨留不住人,员工没有忠诚度,而员工又会抱怨企业薪水低、工作累,这里主要还是双方的价值观和做事风格的差异造成的。这也是导致台资企业长不大的重要原因。   

  3. 注重愿景与文化的塑造

  优秀的台资企业,往往文化氛围不错,非常注重打造一种亲情文化。有人说台湾企业是靠儒家文化发展起来的,这样的观点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台湾企业的确吸收了很多儒家思想,诸如“亲情、家庭氛围、和睦、勤奋”等,联想文化的基础就是在借鉴台湾企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说,注重“亲情”氛围的企业文化是台资企业非常高明的地方,他可以凝聚员工士气,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

  台湾企业在塑造愿景、形成共识方面却非常值得我们大陆企业的学习。台湾有家企业叫华亚公司,公司刚成立就聘请顾问公司花很长的时间,规划公司的愿景与使命。曾经是台积电第一任厂长,现担任华亚总经理的高启全认为,公司愿景确定后,最重要的是执行,最高主管认可后,再传递到下一层主管,层层传下去,让人才主动愿意为公司工作,才是最高的境界。用价值观与愿景,来塑造员工的认同感,这是台湾企业的高明之处,并且他们非常注重家庭文化氛围的塑造。我们大陆的很多企业也提出塑造家庭文化,大家都希望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员工都以企业为家,但是家庭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要经常沟通,要互相尊重,要有互相支持的氛围,但要建立这样的共识,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能够以身作则,关心基层的员工,这需要勇气。

  另外,台湾公司的“感恩文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如何让员工建立忠诚,其实说到底,还是要让员工感激公司,没有感激和感恩,那就是契约关系,给多少钱做多少事,你给的与我想要的不一样,我当然要走,无所谓忠诚与不忠诚。但台湾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就要高明很多,老板经常强调企业是个大家庭,企业与员工一起奋斗,企业感谢员工,也请员工体会到公司的不容易。台湾老板大都与员工关系很好,老板经常送一些小礼物给员工,经常赞许员工,台湾的培训讲师喜欢讲“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和微笑”,这就是他们建立亲和力的办法,但是我们大陆的很多管理者,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与我们的文化比较封闭有关,赞美别人好像就是在奉承一样,其实这是缺乏领导技巧的表现。  

  4. 善于学习的文化

  台湾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台湾企业首先向日本企业质量管理,实现了卓有成效的成本控制,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他们向美国企业学习创新,所以他们能成为INTEL、HP等公司的制造商,拥有7-11这样成功的便利连锁企业;他们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吸收了儒家、佛家的思想,在企业管理方面独树一帜。

  台湾企业善于学习的另一方面可以从他们重视培训看出来,台湾的讲师很多,培训业比较发达。 

  不信任成为台商发展的最大瓶颈。

  台湾企业为什么在大陆这边长不大了,除了有政治因素外,台商的一些思维模式也决定了他们与大陆的主流文化很难融合。

  比较严重的一个分歧是关于员工薪酬,台资企业的薪酬普遍比较低,与欧美企业差距明显,这是因为欧美企业没有太多考虑培养的成本,而是用更高的薪水直接找到合适人才,薪酬没有包含培训等其他成本,所以他们更喜欢那些工作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人。台商企业往往考虑培养能和企业共命运的员工,倾向于使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给很好的培训,所以综合计算的职务成本要高于职务薪水。明基逐鹿总经理说:“台湾企业更多考虑的是职务的成本,而不是职员的工资成本。因为职务的成本包括薪水,办公费用,差旅费等。比如从台中到台南办事,当天就可以完成。可从苏州到北京,或从上海到北京办类似的一件事,当天很难完成,成本就要很高。不要让薪水成为吸引员工的工具。”

  这是台湾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很难去改变,但这样的文化与大陆员工的价值观很难融合。越来越多的优秀员工进入欧美企业、民营企业和股份制国企,这些企业的薪酬模式大都是以业绩定薪酬,注重学历、资历和经验,薪水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这样大的文化氛围下,台资企业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是有一套塑造愿景的好方法,氛围也不错,但却是“叫好不叫座”,难以吸引和留下那些非常优秀的员工,这又导致台商对大陆员工的不信任,因此,很多台湾公司现在越来越抱怨找不到忠诚的员工,越来越对大陆员工失去耐心,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企业无法发展壮大。 

  台资企业曾经有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成就了康师傅、顶新、明基等企业,但是从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台资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是慢了,除了有政治的因素,关键的还是对大陆文化的融合问题。从德克士炸鸡的衰败和众多欧美企业的涌入就可以看出,台资企业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果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增强信任与合作的话,未来的路会比较难走。  

韦华伟
 大的,台湾,企业,时下,由于

扩展阅读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2024年5月8日—5月10日,姜上泉导师在深圳主讲第23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外运、陕投集团、美卓集团、温氏集团、岗宏集团、开立股份、深圳第一健康医疗集团、深圳英驰供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