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经济增长趋势 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作者:王小广 樊彩跃 李军杰    472

2007年宏观经济增长趋势

  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特点,但增幅会有所放慢

  2006年是自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206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与经济高增长相对应的是通货膨胀较低、经济效益较高。预计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1.4%,比上年回落 0.4个百分点。效益较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增长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二是企业利润增长加快。

  预计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态势,但增幅有所放慢,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面仍然保持偏紧态势;二是受美国经济正步入周期性调整及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正出现趋势性放慢的影响,出口增长将可能有较大幅度的调整,预计出口增幅将首次降至20%以下。而支持2007年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因素有:一是内需增长仍然比较强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继续处于12%~14%的平稳较快区间;尽管投资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偏快的增长区间。二是由于资金面仍然相当宽松(主要是资金过剩及利率仍处于偏低水平),使信贷和投资降温均有限。三是房地产过热的持续将会导致投资增长的反弹冲动很强。

  投资增长可能“先抑后扬”

  2006年投资再现过热趋势,为防止经济出现全面过热,国家及时采取了第二轮针对金融、土地等方面的调控措施,导致第三季度后投资增幅明显回落。2007年投资增长将会出现以下三个趋势或特点:

  第一,投资增幅将会适度回落。主要是受两方面原因影响:一是吸收第一次调控政策存在一定的“摇摆性”而使投资过热出现反复的教训,2007年对投资和信贷的调控目标和措施都会更加坚定,如继续坚定地抑制新开工项目的增长,坚定地严控“土地闸门” 和“信贷闸门”,这会对地方政府过强的投资冲动形成较强的压力。二是2006年第二季度后新开工项目增长的放慢将会导致2007年上半年投资增幅继续回落。

  第二,季度投资增长将呈“先抑后扬”的走势。由于2006年增长率基数较高及政策效果显现的连续性,2007年上半年投资增长将继续放慢,但下半年投资增速会快于上半年,这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2006年下半年投资增长基数较低,会导致投资增幅的上升。二是目前投资过热的重要源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会导致投资增幅回落后的再次反弹。

  第三,住宅投资将会出现进一步的高涨。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在高利润的引诱下,社会资金追求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热情不减,许多企业和个人将盈余不断地投入到房地产。二是一些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是长期性政策,短期内仍难对住宅需求和供给的高增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如90平方米占70%的政策在操作执行上滞后或有难度,需要一个过程。还有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支持房地产的持续繁荣,都要采取各种变通的措施鼓励房地产发展,以抵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三是宏观调控对非房地产投资越有效(2006年下半年实际效果比较明显),房地产便越有吸引力,因为许多行业投资受抑制时,新增资金会更加倾向于投资房地产市场。四是目前人们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普遍较强,会继续刺激房地产的投资和消费。

  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2006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6%,创多年以来的新高,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预计2007年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一方面,受近几年收入快速增长等因素的支持,2007年消费增长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医疗体制改革,抑制教育乱收费等措施,将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城乡居民的消费负担,从而提高居民的购买力。但消费增长也存在不利因素,一是受出口增长可能显著放慢的影响,就业增长将会放慢,2007年当期居民收入增长将会减慢,这对农民的务工收入增长影响更大;二是投资增长和企业效益增长的回落也会减慢居民收入增幅。

  出口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减速,预计首次回落到20%以内

  初步估算,2006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达17580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约9630亿美元,增长27%;进口约7950亿美元,增长20%,全年贸易顺差在1800亿美元左右。不过,2007年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减速。首先,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步入周期性调整,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从而导致外需增长减弱。其次,我国出口政策的逐步调整(主要是出口退税率的逐步调整)将使我国贸易出口在结构逐步优化的基础上趋于放慢。三是2006年以来出口增长已经存在内在的减速趋势,这一趋势将在2007年进一步强化,主要是机电或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已经处于下降通道之中。

  通货膨胀压力不大,预计CPI增长1%~2%

  尽管2007年过剩产能释放力度会继续加大,但由于消费增长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物价增长将会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由于国际油价和重要进口原材料价格的走低,再加上国内燃料原材料行业产能的增加,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将再次走低。最近国内粮食及食品类价格增幅加快,这是粮食供求平衡、价格偏低基础上的一种合理上升,并不会造成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强调的是,CPI增长在轻度的通货紧缩区间(-1%~1%)不会对经济稳定增长形成不良影响,相反,伴随着经济增长适度调整的轻度通货紧缩反而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2007年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严重

  首先,目前流动性过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2006年以来三个层次的货币流动性呈同步增强趋势,不仅M2增长自上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保持16%以上的高位,而且M1和 M0均呈不断加快增长态势,特别是流动性最强的M0的增长在2006年9月末达到了15. 3%,创2001年以来的新高。 M1增幅在第二季度以后明显加快,11月末达到了16.8%的高位。2005年第三季度以来M2增幅与信贷增幅均有所下降,但M1和M0的增速继续加快表明,流动性过多问题仍很严重。其次,投机性资金需求过快增长。当前利率水平仍然偏低,是近几年来投机性货币需求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货币供应量仍会保持在高位增长。第三,外汇储蓄的过快增长使货币流动性被动增加,这一趋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及顺差扩大的趋势继续的作用下短期内将难以改变。

  投资增长面临再次高位反弹的压力较大

  目前投资增长调整的基础还不稳固,有多方面因素可能导致2007年投资增长再次出现高位反弹。一是目前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特别是利率水平的偏低和大量的游资存在,为投资增长提供极为宽松的货币环境。二是受大量投机资金的驱动,住宅投资过热继续发展,很可能带动整体投资再次强劲反弹。三是地方政府投资意愿仍然很强,而地方党政换届效应将为投资增长提供新的刺激。

  节能降耗面临诸多难题

  2006年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多数宏观调控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但节能减排指标任务难以完成,形势十分严峻。2007年节能降耗指标完成将继续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增加了节能降耗的难度。其次,包括房地产、钢铁、建材在内的高耗能产业投资和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必然限制了短期节能降耗的空间。第三,地方执行力仍然不够,一方面是由于节能指标难以分解到各企业,造成执行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地方加快产业发展与节能存在较大的矛盾,地方政府在节能降耗指标上相对消极。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将继续存在

  2006年1~11月贸易顺差高达156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2%。2007年贸易顺差将会继续增加,但增幅会有所放慢。贸易顺差扩大将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促进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加大了货币调控政策的实施难度。三是引起我国产品出口的贸易摩擦加剧。

  对策建议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向下,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要更加注重短期调控与长期制度建设结合,即在继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加快深化体制改革。短期内要“控投资、调外贸、促消费”,中长期则要加快推进财税、收入分配、投资、金融、外贸等领域改革,为提高宏观调控效率提供有效的体制基础,促进经济增长尽快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坚决抑制投资过快增长

  在当前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2007年要继续把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要谨防出现二次宏观调控后投资再度反弹的情况,即使2007年经济增长调整压力加大,也坚决不能放松对投资的控制,尤其不能松动对房地产及重化工业投资增长的适度抑制。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特别是要继续落实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方针政策。2007年必须要下大决心促使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只有房地产这一“热源”被真正抑制,其产业链上的其他行业投资以及整个投资才能得以适度增长。同时,要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投入力度,要通过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搞活二手房市场,调整住房结构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等办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货币政策要继续从紧。流动性过剩对抑制投资扩张依然构成很大压力,对此,须进一步采取综合性措施收紧流动性。要继续坚持“有保有压”,严格按照环保、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要严格限制非农用地,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项目的建设用地。信贷供给要体现结构优化导向,对产能已经过剩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要继续保持现有的紧缩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弱势产业和中小企业要采取适当宽松的信贷政策。

  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力度,促进投资与消费协调增长

  自1998年扩大内需以来,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其原因主要是多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所增发的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以外,财政支出中的相当部分投入到了那些本应该纳入市场运作,由市场投资主体自主投资的竞争性、营利性行业。许多并不属于公共品、准公共品范畴的行业,并非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占有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与此同时,那些本应该由政府投入的教育、医疗等公共卫生设施以及关系到农村和其他欠发达地区民生的服务体系与设施,投入则远远不够。居民教育医疗负担过重已成为阻碍扩大消费的重要原因。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是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单纯依靠投资的过快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必须尽快扭转这种越来越不合理的投资消费关系。为此,2007年及整个“十一五”期间,要大幅度增加政府对公共领域的支出,加大消费主导型政策导向领域的投入力度,降低居民公共福利产品的消费价格,促进消费的合理均衡增长。一方面要重点扩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财政支出,提供更符合大众需要的公共产品,以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居民消费增长。另一方面,要降低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消费价格或严格控制此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从而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促进各类消费品的合理均衡增长。此外,财政资金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水、气、电、路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公共事业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努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调整出口导向政策,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为了减少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下一步应加大出口导向政策调整力度,积极扩大进口,在稳定汇率和保持外贸适度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着力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调整外贸结构,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一是2007年应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继续降低出口退税的总量和种类,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类产品的出口,要继续逐步提高出口关税;对自主性高技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要提高出口退税率,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与此同时,应抓紧出台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政策。二是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的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三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稳定汇率。在目前存在巨额的贸易储备,热钱大量集聚伺机套利的形势下,最需要解决的不是升值问题而是首先要打破“人民币升值预期循环”。短期内人民币不能大幅升值,甚至不能留下想象空间,以防“热钱”过度流入,进一步强化“双顺差”增长。应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资本账户不能轻易放松,而是应有计划、有控制、有节奏地渐次放开。四是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在目前国内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对外来资金的利用应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转变。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等。稳步推进服务贸易对外开放,鼓励跨国公司来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培训中心,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外资项目进入。

  强化土地能耗等“硬约束”调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短期内,要继续紧缩土地总量供给,加快落实并进一步完善新的土地政策,严格土地执法。在此基础上,对中西部地区有利于带动就业的大中型劳动密集型项目可酌情适度增加土地供给,促进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单凭短期调控政策解决不了深层次的土地利益调整问题,必须要对现行土地管理法规进行完善和修改,一要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二要通过立法形式赋予农民在土地征用和征购过程中与地方政府平等的法律地位;三要应尽快开征不动产税。此外,要继续强化环保的约束作用,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国家应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使科学发展观在地方政府真正得以落实。

  积极扩大就业和消费增长

  为了应对投资和出口“两架马车”减速可能给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消费快速增长。但是,要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稳定消费者预期和消费信心才是根本。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大财政对服务业以及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快投资结构调整,各级政府应对就业带动作用大的投资项目,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在用地等方面给予优先权或更加优惠的政策;三要鼓励各种非营利、非政府组织发展,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四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开辟各种渠道,努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五要高度重视和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政府有责任至少应先为一名零就业家庭成员推荐或安排一份工作让其稳定就业,以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的问题。

  加快推进财税、收入分配以及资源要素价格等领域的改革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许多突出问题,关键原因在于财税体制、收入分配以及资源要素价格等领域的改革严重滞后。宏观调控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因此,必须加快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首先,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议把增值税全部化为中央税,使地方政府与投资上项目脱离直接的利益关系,以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其次,要按照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补低、扩中、调高”策略,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关键要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长效增长机制。第三,要改革政绩考核办法,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强对“十一五”规划中制定的约束性指标的监督检查力度,建议将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与金融窗口指导政策及土地政策挂钩;尽快把地方政府重大政策听证制度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加强公众与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监督力度。-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经济增长 要问 趋势 增长 政策 建议 经济 主要 问题

扩展阅读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通过长期的专题调研,发现当前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急需解决15大问题。  1、医院的经营管理机制问题.医院体制改革不仅仅限于国有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国家和社会、经济

  作者:李名梁详情


最近1年,销售谈判的课程需求很大,16年多次被机构采购此类课程。企业营销发展中也逐步回归理性的思考,从冲动到激动回归到企业基本功的建设,核心就是队伍素养的提升。现实中,大量的营销从业人员没有系统的经过

  作者:蒋观庆详情


现象呈现:在采购人员的训练中,有一条就是当面对销售人员的时候,不要表现对销售人员的喜欢,更不要表现出自己需求的急迫性,表现对供应商产品的认可。生活中这样例子很多,你越是看上的服装,你可能越来挑剔,来获

  作者:蒋观庆详情


现象呈现在谈判中,有时候围绕某一个具体问题,双方各不相让。经常看到的是价格,货款,投诉处理,合作方式等。比如价格吧,销售员价格基本到了底线,但客户始终在对比,一个不让,一个要求再降价。此类现象在业务中

  作者:蒋观庆详情


一、国际问题1、次贷危机美国此次次贷波及面比较大,尤其是对欧美等国家,影响非常广泛,对中国除了一部分银行由于购买美国的次贷产品受到一定的影响之外,其他更多的是来自于美国次贷的间接影响。2、高油价油价已

  作者:冯涛详情


系列专题:培训公司成长之惑 由美国次债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席卷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角落,当然中国不能排除在外,各行业、各领域都多多少少受到影响,当然培训业也不能幸免于难。培训产业作为一个服务业依托

  作者:董栗序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