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中的借势法则

 作者:周涛    246

广告先驱大卫?奥格威定义整合营销——每个营销活动都要是品牌效应的有益积累,这才是品牌发展壮大。借势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具有短期性,对于长期的品牌建设来说,仅是万里长征的一步,借势营销要以品牌策略为中心,并最终落实到品牌的塑造上。

    链接:

    终端销售中的产品借势

    一、搭乘关联产品的便车

    在陈列上什么样的关联产品可以借势呢?一般来说,产品陈列面积小、产品反复购买机率相对低、产品有一定的延伸价值、产品小巧精致等,这些特点的产品就可以借相关产品的势,比如香烟和精美打火机。另外,不相关联的商品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时间联系在一起。巧克力原来在糖果类产品的货架上,鲜花则放在生鲜区的旁边以利用其湿度,两种产品平时“见不上面”,但情人节鲜花和巧克力的热卖让它们联系在一起。

    二、借旺销产品推广

    旺销产品旁边的位置,是新产品最好的推广位置。研究发现:消费者在卖场闲逛时,一分钟可以经过100-200个产品,被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会占用消费者5秒钟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卖场5秒钟广告”。所有商家在卖场的“肉搏”,都是要争取到这5秒钟的关注。旺销产品往往位于人流量最大的位置,消费者在其货架前停留时间也长,受到注意、被购买的机会自然就更多。采取紧贴陈列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当然这些位置的价格会更贵一些,但是可以通过适当减少陈列面积来节省陈列费的支出。另外产品线长的企业,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好卖。企业将不是特别好卖的产品和畅销品陈列在一起,就是要借自己的畅销品之势。

    三、优势明显,紧贴竟品陈列

    (一)价格借势。如果自己的产品和竞争者是同类产品,并且包装、质能、款式、品牌力都和竞争品牌在伯仲之间,但是价格比竞争品牌低,那么,紧贴着竞争品牌能最直接突出价格优势。不要小看那张小小的价格标签,这往往是把消费者拉到自己旗下的最后机会。

    (二)特色借势。有一种可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定位于二级可乐品牌,企业在卖场的陈列策略是:远离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紧贴着其他可乐。并给出醒目的POP广告:A可乐,年轻健康的汽水!当消费者经过这些可乐时,看见其醒目的POP广告,对比优势自然就强烈异常。

    (三)自家产品借势。在同类产品里,如果自己的产品线更长,同样可以用紧贴陈列的策略来突出品牌优势。当产品优势明显的时候,陈列应当用紧跟策略,充分借竞争品牌的相对弱势,来提升自己的优势,一边打压,一边提升,效果不言而喻,这是陈列中的关键。

    当然,一种产品相对于竞品,会在价格、性能、品种、包装、促销等等很多方面产生优势。企业有了紧跟意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在陈列中充分将区隔竞品的优势提炼出来,简单明了地告诉消费者。

    四、借消费者自身之势

    沃尔玛曾在对卖场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尿不湿和啤酒的销售额增幅极其相近。

周涛
 借势 法则 营销

扩展阅读

在营销领域,数字一词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  对于未来的数字营销,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先生在刚刚落幕的Digital Asia Festival上,与《成功营销》分享了他

  作者:李欣详情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据贵州电视台旗下民生栏目《百姓关注》报道,端午假期,“村超”举办地贵州榕江县共接待游客35.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404.55。据机构预估,受“村

  作者:杨建允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