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分手时才说“我爱你”
作者:张锦喜 469
等到员工做出离职决定的时候,你才去挽回,往往为时已晚。
有人说,到一个公司工作,就像谈恋爱。员工和公司“相恋”,也许需要很多个理由,而“分手”只需要一个理由,可以是天经地义的理由,也可以是看起来“鸡毛蒜皮”、而令你意想不到或者无法理解的理由。
春节刚过,所有的HR,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迎来高度紧张的时刻——每一年,“分手”(跳槽)的高峰期都在此刻爆发。而如今,员工流失率,特别是核心员工的稳定指标,越来越成为评价HR工作的核心指标。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大量的损失,给HR增加大量的工作和考验。例如,再招聘、再培训的成本,岗位和人员技能缺失或短期青黄不接的磨合造成的影响,甚至带走客户、无形资产、技术力量和加强竞争对手的优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HR必须充分做好工作,未雨绸缪。
“摸底”——了解员工需要什么
在感情世界里,人们都认可这样的观念:真爱需要理解,考虑的首要问题,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对方需要什么。但是,在职场,很多HR留人的经验,都是来自于“了解员工为什么走”。这其实不是经验,而是教训,或者往往是错误的经验。最可怕的是,员工离职的“理由”往往不是真实的原因——当员工要和公司“分手”的时候,总可以找到一个理由。而如果10个员工7个和你说假话(比如以进修为理由),你了解的结果,会误导你的决策。所以,经验老道的HR,是在离职高峰期到来之前,就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摸底”。而他们摸底的方式,不是了解有没有员工打算走(这当然是了解的重点,但是直接了解不容易),而是“了解员工需要什么”。
硅谷某公司高级技术职员向公司提出离职,CEO要求人力资源部尽快找到接替的人手,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们已经花费了数十万美元的费用,还不能找到合适人选,因为该员工掌握的技术是一门很独特的技能。一天中午,HR副总裁刚好碰上该员工,请他一起共进午餐。因为这一举动感动了该员工,该员工终于说出:他离职真正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不断加班没有了假期,导致了妻子的强烈不满,为此还和妻子吵架。HR副总裁将这一情况反映给CEO,CEO即刻和董事长联名写信向他的妻子道歉,并开出一张支票,和一份一个月的欧洲旅行套餐,作为补偿,并声明这是公司的责任。而公司也需要这样的员工,他们还在感谢信中,附带一张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承诺每年为该员工放假的天数,如果公司违反这个诺言,他们可以索得高额赔偿。第二天,他们一起到公司,取回了辞职信。
了解员工希望通过工作得到什么之后,HR要对这些需求进行归类、界定。公司不可能满足所有员工的所有需求,员工的需求也未必完全合理,HR要结合公司所能够提供的条件,围绕员工与工作有关的合理需求,对问题进行归类。例如,“希望得到加薪”、“希望得到升职”,是两类常见的需求。如果公司发现员工对某个需求非常强烈,而公司无法满足(包括公司无法做到,和员工条件不合格),则可以预测到:该员工离职的几率很大——实践中这种预测法是很准的。
方法——我用你的方式爱你
对员工需求分类之后,就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感情和物质投资”。我们都知道,每一个MM都喜欢花,但不是每一个MM都最喜欢玫瑰花。可是,很多公司都试图通过一个统一的方式,来留住员工,其实这是不能奏效的,因为每个人所需要的是不同的。哪怕有些方法是积极的。例如,很多公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年通过提高各级员工薪酬的方法,来留住员工,结果往往“该走的还是会走”。还有些方法是消极的:例如,有些企业利用克扣和滞留员工的钱、物来捆住员工,而在当前的职场,只能适得其反。企业本身就是违反劳动法规在先,而员工则可能来一招“你不仁,我则不义”。
因人而异不是说每人用一个不同的方式(这是很难做到的)。而是在考虑实际基础上进行,尽量贴近员工最大的需求点和喜欢的方式。例如,有些员工可能最需要的是得到公费进修或培训的机会;有的员工希望得到升职;有些员工知道按照自己的能力,未必能够升职,但是,他们往往由于在一个位置呆久了,觉得无法忍受,其实只要给予适当轮岗的机会,他就不会有“换个环境”的想法;有的员工仅仅是觉得公司的HR部门缺乏给他们一个职业规划的引导,他们不知道在公司如何做,做到什么,自己未来可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当然公司也需要根据员工的贡献和重要级别,以及自身的给付能力,来设计自己的方式。例如,对于有高支付能力的大公司,甚至可以通过购车、购房,来留住高级的重要员工。公司提供车、房,员工工作满多少年,或者达到什么贡献指标,这些财产就归员工所有,那么,在规定期限内,就不需要担心员工离职。而支付能力小的公司,以及规模小利润薄甚至还在亏损的公司,由于资源有限,则尽量重视最重点的员工,并且尽量用感情投资。例如,老板和员工经常一起加班,一起吃饭,关系如一家人。有时你会发现,其实,公司需要付出的成本很少,就如有些人只是希望每天收到心爱的人一个电话嘘寒问暖,而不是出差回来买点礼品给她。L公司的销售经理离职,原因是“需要回到父母身边照顾他们”。老板觉得无法挽留他。回想起过去,一直和他交流很少,而他实际上作出了非常好的成绩,为表示感激,老板特意订了一份“特殊”的杂志给他作为纪念——杂志的封面,印有老板的感谢之言和该员工的名字,以及该员工为公司作出的成绩。该员工突然决定留下来——原来他离职的根本原因是:他觉得老板从来不重视他!在公司他没有位置感!而现在才知道,原来老板对他所做的成绩,清清楚楚!
沟通——寻求“家长”的支持
拍拖的人都知道,双方再恩爱,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在一起会有很多困难,也不完美。很多HR之所以不敢或者不能做到“未雨绸缪”,是因为挽留员工,企业需要付出成本。有时候人还看不出要走,你就和老板提条件,例如必须“增加员工的福利”,那不是没事找茬儿吗?但是,优秀的HR,同时必须也是一个不错的财务工作者——必须为老板算好一盘账——“增员成本VS离职成本”之账。你要认真计算出如果某个员工离职,重新招聘等显性成本,更加要计算评估由于他的离职可能造成的隐性成本。这时,你再评估出如果要留住该员工,需要付出的成本,只要“留员成本”小于“重置成本”,并且你的评估客观,一般应该能够获得老板的支持。
不要以为这样做是吃力不讨好,或者增加了自己的工作,如果员工走了,你再进行招聘、培训、考核……做这些周而复始的重复工作,可能工作量还要多花数倍,而且未必新招的员工就更合适。
而且,这些工作一定要提前去做。等到员工做出离职决定的时候,你才去挽回,往往已经为时已晚。有时他已经找到新的“对象”,开始了新的“恋情”。因为心理学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等到分手的时候才说“我爱你”,往往已经无法挽回。
有人说,到一个公司工作,就像谈恋爱。员工和公司“相恋”,也许需要很多个理由,而“分手”只需要一个理由,可以是天经地义的理由,也可以是看起来“鸡毛蒜皮”、而令你意想不到或者无法理解的理由。
春节刚过,所有的HR,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迎来高度紧张的时刻——每一年,“分手”(跳槽)的高峰期都在此刻爆发。而如今,员工流失率,特别是核心员工的稳定指标,越来越成为评价HR工作的核心指标。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大量的损失,给HR增加大量的工作和考验。例如,再招聘、再培训的成本,岗位和人员技能缺失或短期青黄不接的磨合造成的影响,甚至带走客户、无形资产、技术力量和加强竞争对手的优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HR必须充分做好工作,未雨绸缪。
“摸底”——了解员工需要什么
在感情世界里,人们都认可这样的观念:真爱需要理解,考虑的首要问题,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对方需要什么。但是,在职场,很多HR留人的经验,都是来自于“了解员工为什么走”。这其实不是经验,而是教训,或者往往是错误的经验。最可怕的是,员工离职的“理由”往往不是真实的原因——当员工要和公司“分手”的时候,总可以找到一个理由。而如果10个员工7个和你说假话(比如以进修为理由),你了解的结果,会误导你的决策。所以,经验老道的HR,是在离职高峰期到来之前,就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摸底”。而他们摸底的方式,不是了解有没有员工打算走(这当然是了解的重点,但是直接了解不容易),而是“了解员工需要什么”。
硅谷某公司高级技术职员向公司提出离职,CEO要求人力资源部尽快找到接替的人手,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们已经花费了数十万美元的费用,还不能找到合适人选,因为该员工掌握的技术是一门很独特的技能。一天中午,HR副总裁刚好碰上该员工,请他一起共进午餐。因为这一举动感动了该员工,该员工终于说出:他离职真正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不断加班没有了假期,导致了妻子的强烈不满,为此还和妻子吵架。HR副总裁将这一情况反映给CEO,CEO即刻和董事长联名写信向他的妻子道歉,并开出一张支票,和一份一个月的欧洲旅行套餐,作为补偿,并声明这是公司的责任。而公司也需要这样的员工,他们还在感谢信中,附带一张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承诺每年为该员工放假的天数,如果公司违反这个诺言,他们可以索得高额赔偿。第二天,他们一起到公司,取回了辞职信。
了解员工希望通过工作得到什么之后,HR要对这些需求进行归类、界定。公司不可能满足所有员工的所有需求,员工的需求也未必完全合理,HR要结合公司所能够提供的条件,围绕员工与工作有关的合理需求,对问题进行归类。例如,“希望得到加薪”、“希望得到升职”,是两类常见的需求。如果公司发现员工对某个需求非常强烈,而公司无法满足(包括公司无法做到,和员工条件不合格),则可以预测到:该员工离职的几率很大——实践中这种预测法是很准的。
方法——我用你的方式爱你
对员工需求分类之后,就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感情和物质投资”。我们都知道,每一个MM都喜欢花,但不是每一个MM都最喜欢玫瑰花。可是,很多公司都试图通过一个统一的方式,来留住员工,其实这是不能奏效的,因为每个人所需要的是不同的。哪怕有些方法是积极的。例如,很多公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年通过提高各级员工薪酬的方法,来留住员工,结果往往“该走的还是会走”。还有些方法是消极的:例如,有些企业利用克扣和滞留员工的钱、物来捆住员工,而在当前的职场,只能适得其反。企业本身就是违反劳动法规在先,而员工则可能来一招“你不仁,我则不义”。
因人而异不是说每人用一个不同的方式(这是很难做到的)。而是在考虑实际基础上进行,尽量贴近员工最大的需求点和喜欢的方式。例如,有些员工可能最需要的是得到公费进修或培训的机会;有的员工希望得到升职;有些员工知道按照自己的能力,未必能够升职,但是,他们往往由于在一个位置呆久了,觉得无法忍受,其实只要给予适当轮岗的机会,他就不会有“换个环境”的想法;有的员工仅仅是觉得公司的HR部门缺乏给他们一个职业规划的引导,他们不知道在公司如何做,做到什么,自己未来可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当然公司也需要根据员工的贡献和重要级别,以及自身的给付能力,来设计自己的方式。例如,对于有高支付能力的大公司,甚至可以通过购车、购房,来留住高级的重要员工。公司提供车、房,员工工作满多少年,或者达到什么贡献指标,这些财产就归员工所有,那么,在规定期限内,就不需要担心员工离职。而支付能力小的公司,以及规模小利润薄甚至还在亏损的公司,由于资源有限,则尽量重视最重点的员工,并且尽量用感情投资。例如,老板和员工经常一起加班,一起吃饭,关系如一家人。有时你会发现,其实,公司需要付出的成本很少,就如有些人只是希望每天收到心爱的人一个电话嘘寒问暖,而不是出差回来买点礼品给她。L公司的销售经理离职,原因是“需要回到父母身边照顾他们”。老板觉得无法挽留他。回想起过去,一直和他交流很少,而他实际上作出了非常好的成绩,为表示感激,老板特意订了一份“特殊”的杂志给他作为纪念——杂志的封面,印有老板的感谢之言和该员工的名字,以及该员工为公司作出的成绩。该员工突然决定留下来——原来他离职的根本原因是:他觉得老板从来不重视他!在公司他没有位置感!而现在才知道,原来老板对他所做的成绩,清清楚楚!
沟通——寻求“家长”的支持
拍拖的人都知道,双方再恩爱,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在一起会有很多困难,也不完美。很多HR之所以不敢或者不能做到“未雨绸缪”,是因为挽留员工,企业需要付出成本。有时候人还看不出要走,你就和老板提条件,例如必须“增加员工的福利”,那不是没事找茬儿吗?但是,优秀的HR,同时必须也是一个不错的财务工作者——必须为老板算好一盘账——“增员成本VS离职成本”之账。你要认真计算出如果某个员工离职,重新招聘等显性成本,更加要计算评估由于他的离职可能造成的隐性成本。这时,你再评估出如果要留住该员工,需要付出的成本,只要“留员成本”小于“重置成本”,并且你的评估客观,一般应该能够获得老板的支持。
不要以为这样做是吃力不讨好,或者增加了自己的工作,如果员工走了,你再进行招聘、培训、考核……做这些周而复始的重复工作,可能工作量还要多花数倍,而且未必新招的员工就更合适。
而且,这些工作一定要提前去做。等到员工做出离职决定的时候,你才去挽回,往往已经为时已晚。有时他已经找到新的“对象”,开始了新的“恋情”。因为心理学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等到分手的时候才说“我爱你”,往往已经无法挽回。
分手时 等分 才说 时才 分手 我爱
扩展阅读
中国企业何时才能迎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 2018.12.10
最近,读到某篇未署名文章《中国空调业的“民企困境”》一文,本人深感困惑。中国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但依然有人用不合理的市场现象来归纳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并且据此进行假性的科学论断,以此来掩盖事实真相,达到
作者:伍建乔详情
国美格力分手:渠道模式陈旧格力空调将 2018.12.10
在乐华、迎燕空调停摆之后,最近,万家乐空调又轰然倒下。笔者认为,因资金链条出现问题而倒下的空调厂家还会继续下去,与先前唯一不同的是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速度会明显加快,中国空调业的整合年真的已经来到。
作者:赵萍详情
并购风险:明基与西门子的黯然分手 2010.11.09
2007年明基财报显示,在手机业务部门的拖累下,其第三季度的净亏损额达到了122.2亿新台币,高出第二季度28.8亿新台币。过去的一年当中,在中国台湾高科技股整体表现尚可的大背景下,明基的市值却蒸发掉
作者:详情
企业文化,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2010.06.17
前段时间随项目组在一家企业做营销策划时,与客户方闲聊,这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有近近十多年的时间,时间越长,越感觉是积疴越沉,目前在管理上存在有诸多的问题。闲聊之下,自然谈到了此公司的企业文化,说到企业
作者:查钢详情
社保卡何时才能全国流通 2008.05.14
临近春节,珠三角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辞工退保成潮mdash;mdash;有的地区农民工退保率高达95以上。以东莞为例,2007年一年,这里有超过60万人次办理了退保手续,一天最多时退保现金流达30多万元
作者:张兰英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我要发布需求,请点我!
管理文库分类
最新发布
- 1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 59
- 2姜上泉老师人效提升咨 71
- 3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56
- 4中小企业招聘广告的内 27392
- 5姜上泉老师:泉州市精 192
- 6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14727
- 7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589
- 8中国邮政重庆公司降本 264
- 9中航工业Z研究所降本 272
培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