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基金真的是鸡肋吗?

 作者:蓝虎    200

封闭式基金的封转开叫了很多次,今年11月到期的基金兴业终于确定到期封转开了, 其他几只将要到期的封闭式基金据说也提交了方案,估计也是和基金兴业一样到期封转开。对于期限较长的大盘封闭式基金来说,目前还没有什么明确的说法。封转开的套利目前也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虽然去年下半年封闭式基金在封转开的预期下出现过一波行情,但这波行情很快就随风而逝。从折价率而言,也没有明显减少(见图1)。去年7月1日小盘封闭式基金的整体折价率为22.32%,大盘封闭式基金的整体折价率为45.61%,而今年5月19日小/大盘封闭式基金的整体折价率分别为21.73%和43.56%,折价率变化并不大。
  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走势来看,封闭式基金的走势也基本上与大盘同步,没有明显的落后或超越(见图2)。 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上涨,始终摆脱不了随着净值增长而上涨的局面。
  封转开的不确定性以及股市上每天都有数十只涨停的股票,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那些梦想着封转开套利的投资者们,握在手里的封闭式基金真好比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继续持有还是换股票? 真是愁煞我也。
  也无怪不少投资者虽然非常看好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但是看着那么多的涨停板,或许会想:”现在行情这么好,我随便抓个股票,涨几天就可以顶封闭式基金数周的涨幅了。我还是先买点股票吧,等封转开有点眉目了再进也不迟。“
  的确,这么好的行情,选个股票能涨几天好像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既然有肉吃了,那么,鸡肋般的封闭式基金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但一个产品有没有吸引力不是靠它能有多高的收益,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它的风险和收益。目前市场上有货币市场基金、短债基金、保本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品种,你不能因为目前的行情较好,就说某种基金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每个品种的基金都有它的收益和风险特征,股票基金收益高但风险也高,货币市场基金几乎没有风险,但是收益也相对较低。说到这里,我记得《Value》上刊登过一篇金融机构总监的访谈,他说到若是有位老年人来咨询哪个投资品种比较好,他的目标年收益只是5%,结果理财专员推荐的产品最终实际年收益有30%。这位总监说,其实这个理财专员是非常不称职的,虽然他推荐的产品年收益高达30%,但是这个产品的风险程度相应也是比较高的。但老年人需要的是低风险、稳定收益的产品,而不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这位理财专员的推荐是失败的。
  封闭式基金虽然不能像股票那样快速上涨,涨幅经常也会落后于大盘,每天看它价格慢吞吞地变化都可以急死人了。但是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可以注意到,封闭式基金虽然涨得慢,但是跌得也慢。常在大盘快速下跌的时候,封闭式基金的跌幅一般都较小,即使大幅下跌也会较快拉回来。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投资品种。
  封闭式基金一段时间内吸引人们注意的无疑是封转开。我个人估计,封转开是必定的,股权分置这么困难的事情,证监会都能搞定,封转开真要搞还不是小菜一碟。但是何时进行我估计近期除了一些逐渐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外,其他封闭式基金的封转开还不会排上日程。原因很简单,一来证监会目前还没有精力来处理这个事情,股权分置改革、IPO重新开闸、QDII、股指期货等事情够证监会忙一阵子了;二来封闭式基金的封转开必将会带来大量的赎回,如何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冲击,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我估计要等封闭式基金的规模在整个基金市场中的份额占的比较小了,数亿的抛压不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才会考虑封转开的事。大家想一想,若是中移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石油都回A股来,那么大的盘子,封闭式基金每天抛个数亿,估计连个水花都不会起。到时候,我们还用担心封闭式基金的抛压问题吗?
  以前也有传闻称保险机构和基金公司达成默契,封转开后不会大量赎回。我觉得这种传闻不可信。一来是这种传闻的准确性一直比较差;二来是随着保险机构直接入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逐渐减少,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已经不再是保险机构一家独大了,目前QFII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持有份额已经相当大了。若是保险机构做好人在封转开后不大量赎回,那不成了活雷锋吗?
  既然封闭式基金封转开近期无望,我们还是分析封闭式基金比较简单,和分析开放式基金一样,看它的业绩就是了。而且因为有规定,封闭式必须拿出至少90%的投资收益来分红,因此,投资一些业绩较好的封闭式基金,每年的分红收益就不低了,更别说在长期的牛市中净值增长所带来的投资收益。
  我们这里就偷懒一点,直接借用Value基金评级里的数据,用Value基金评级里封闭式基金的3个月、1年、3年期排名数据来处理,综合排名=(0.3×3月排名+0.4×3年排名+0.5×1年排名)/1.2,再用百分位排序处理(见表1)。
  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基金在过去3年里分红还是不少的,有6个基金平均每年分红超过5分/份,其中有3个是易方达的基金。我这里用过去3年平均分红和今年5月19日的基金价格计算分红收益。实际上,过去3年的股市环境不是很好,而以后几年应该会长期处于牛市阶段,这些基金的表现应该会更好,实际的分红会更多,分红收益会更高。在这几个基金里,基金科翔、基金科瑞、基金科汇的综合排名也较为靠前,说明这几个基金的长期表现比较稳定。而基金裕泽虽然平均每年分红也较高,但表现不如易方达的科系基金稳定。
  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不妨可以考虑一下这些基金,尤其是盛名在外的科系基金。投资这些基金不仅可以获取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而且可以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
  大家也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这些基金QFII参与的比较少,而且今年即将到期的基金兴业,QFII也没有出现在10大持有人里。QFII占份额较大的都是明后年到期的一些基金。或许QFII对于封转开有着他们自己独到的看法,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持续关注一下。
  对于近期将要到期的封闭式基金,投资者可以把其看作是类债券来处理,10%左右的收益率还是有点吸引力的。这些基金估计会逐渐加大债券化投资的力度,以减少到期后大量赎回对净值的影响。随着到期日的逐渐临近,其价格也会逐渐向净值靠拢。建议投资者对于此类封闭式基金采取买入持有的策略,做波段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其他封闭式基金,建议还是忘却封转开的诱惑,投资者不妨参照上面的分析,选一些业绩较好的基金投资,既可享受分红和净值上涨的双重收益,又可以在一旦有封转开预期的时候获得较高的收益,不要想着利用封转开进行投机,要是那样的话,或许会一次次让你失望。
  5月中旬证监会正式宣布了基金兴业和基金同智的封转开试点,证监会在此基础上会出台具体的操作指引。这极大地刺激了苦苦期待着封转开套利的投资者们。唯一在契约里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封转开的基金银丰也是闻风而涨,在证监会宣布的前一周里不顾大盘剧烈下跌的态势,逆市上涨9.1%。封转开的诱惑力太大了!
  封转开的套利空间无疑是非常大的,但是投资者们也要注意等待的时间可能会很长。虽然证监会会出台具体的操作指引,但是封转开还有很多具体问题目前尚无很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如何应对套利资金在封转开后的大量赎回需要管理层、基金公司和众多投资者共同参与拟定一个共赢的方案。证监会等基金兴业和基金同智封转开试点结束后,再推出具体操作指引,那时估计是2007年4月左右,然后再讨论定稿,封闭式基金再逐批封转开,其间或许还会有第2批试点。估计实际上封转开的正式实施估计要2-3年。投资者们不必只看重封闭式基金的套利空间,还是要考虑一些基金的盈利能力。毕竟封转开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许等上几年你能套到利了,但是这个基金的管理能力不是很优秀,净值增长不是很多,那么这点套利空间或许还不入买一个好一点的开放式基金呢。目前基金兴业就是把资产大量配置在债券上,这样虽然比较安全,也可以较好的应付到期后的大量赎回,但是同时也失去了在大盘一路走高的过程中更好的收益机会。
  还是那句话,投资封闭式基金主要还是看基金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封转开的套利空间。
 封闭式基金 封闭式 鸡肋 封闭 基金 的是

扩展阅读

以前就是简单的培训,后来叫增值服务,现在又叫赋能,就是厂家在技术层面对经销商有些帮助,主要也就是上上课,提供些系统工具,参观些市场。单次搞的叫论坛,多搞几次就叫商学院了,再大点就叫战略伙伴陪跑项目。这

  作者:潘文富详情


能够被学员尊称一声老师相信是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然对于我,心里总是怀着一丝不安,为什么?何德何能,老师是什么?老师到底是什么?老师能为学员带来什么?外出讲课,机票,酒店,用餐都无需自己考虑,都有客户给

  作者:蒋观庆详情


2007年9月,中国雅虎推出一款后缀为@yahoo.cn的终生邮箱服务,承诺所有电子邮件将被永久保存。加之后缀为@yahoo.com.cn的邮箱,两者被统一称为中国雅虎邮箱。所谓终生邮箱服务,是指建

  作者:崔学良详情


在许多发达国家,只要符合有关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法律,就可以发行,但不一定要上市。比如大多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和买卖,即非所有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都会上市,还有许多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也是房

  作者:张健详情


我国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前景 从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看,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极为狭窄,民间资本资源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在当前银行贷款紧缩的政策下,许多开发商的资金都十分紧缺。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200

  作者:张健详情


“相比在一家公司等待慢慢晋升,不如通过跳槽的方式换一家公司得到更好的职位,这样相对更容易。”从业刚六年却已经换了三家基金公司的小曹(化名)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除了像小曹这样的基金公司中层

  作者:王珏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