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乔布斯的奶酪?

 作者:金岩石    268

谁动了乔布斯的奶酪?

在理论上,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解读,一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二是职业化的分工与合作。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已逝商业奇才乔布斯看做一位伟大的创新者时,却往往忽略了其根本上的管理者的身份。那么在苹果公司,是如何界定乔布斯和员工们的关系的?

消灭“血汗工厂”

苹果公司的原名是苹果电脑公司,但由于业绩不佳,乔布斯重新入主苹果电脑公司之后,首先是公司更名删除了“电脑”二字。数年后杀入手机市场,一举夺下半壁河山。从此,手机用户被一分为二:用苹果手机的人和其他人!苹果公司的员工们走到哪里都会遇到“果粉”们羡慕的眼光,分享着“果粉”们对乔布斯的迷恋。

商道有两大流派,其一是薄利多销,其二则为追逐厚利。薄利多销的背后多半是“血汗工厂”,而逐厚利模式的背后多半是创新型设计或投资性收益。前者,公司的老板是资本家,员工是被剥削者,利润来源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攫取;后者,公司的老板是企业家,员工是利益分享者,超额利润来源于企业家的胆识过人和团队精神。毫无疑问,苹果手机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此种厚利来源于苹果手机的技术创新。同样是手机厂商,苹果公司的员工在薪酬之外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尊重和成就感。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公司的员工就不仅是被剥削者,同时又是利益分享者,他们追随着乔布斯杀进手机市场,从而分享了苹果手机从其它手机公司的市场份额中抢来的超额利润。

作为被剥削者的员工,对老板有发自内心的不满,而作为利益分享者的员工,对老板有发自内心的感恩。当感恩高于不满之时,员工们就会自发地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让公司的产品高调进入竞争性市场,把“血汗工厂”逐出该行业,从而间接地“解放”了其它公司的被剥削者。在这里我们看到,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代替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企业家的领导力代替了革命家的鼓动性。

“劳动致富”已成历史

企业家是主动承担风险的人,其推动创新的内在冲动来源于挑战风险的天性和追求卓越的渴望。乔布斯白手起家,他的财富主要不是来自于工资或利润,而是来自于公司股票的市值上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的商品化和管理的职业化,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被定性为经营风险的职业。资本市场把企业变成商品,所以企业的市值取代利润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同时,资本市场也把企业家变成了商品,从而用市值的增长来奖励和激励经营风险的企业家。

市值的增长不仅能够使企业家在有生之年由穷致富,而且能够使资本家由富更富。由于公司市值的增长可随时变现成为资本的超额收益,资本家会放弃较高的利润分成,公司的薪酬奖金比例相应提高,员工们因此会分享较多的利润,其作为被剥削者的不满也会相对弱化。

当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产品创新、企业家的利益主要取自于股票市值,员工们虽然可能仍在间接地被剥削,但剥削他们的却不再是企业家。在现代商业社会,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企业家,但却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于是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就成为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在现代商业社会:劳动从来不致富,剥削很少有横财,长江后浪推前浪,今朝富贵险中来。奉劝企业家们,向乔布斯学习,尽可能的让员工去动一动你的“奶酪”。
本文转载自《中外管理》2011年12月8日

金岩石
 乔布斯 谁动了 奶酪 布斯 动了

扩展阅读

每一个管理者在现实的组织生活中,都会面对这样一个十分现实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是金钱?是优越的工作条件?是职位的快速晋升和权力的无限膨胀?是工作的最佳绩效,是员工的高度满意度,还是

  作者:李名梁详情


管理者的“奶酪”是什么?每一个管理者在现实的组织生活中,都会面对这样一个十分现实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是金钱?是优越的工作条件?是职位的快速晋升和权力的无限膨胀?是工作的最佳绩效,

  作者:李名梁详情


国际粮价再创新高、全球粮食储备告急、食品短缺在一些国家引发骚乱……国际粮价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另一方面,受农产品产地恶劣天气,以及高速发展国家进口需求猛增影响,世界小麦库存量达30年以来最低,

  作者:朱磊详情


当下,因为互联网“成功”的案例一个接一个,而身处于市场环境下我们不免跃跃欲试,触电成为很多企业的一个念头,因为传统的商业模式竞争已经在线下处于胶着状态。对于触电存在着不同的心态,触电也许是对于我们企业

  作者:王治清详情


1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12月31日)《福布斯》消息:过去一年中,福布斯铂金系统400家公司的平均业绩较Samp;P500家公司平均业绩高出5个百分点。以下的福布斯400家公司中表现最佳的10家美国公司

  作者:啸风详情


项目投资,动手之前悲观分析,动手之后乐观行动,以最坏的准备去迎接最想要的未来,这就是先理性、再感性的做法。千呼万唤的项目,开始有了眉目,该到了大施身手的时候了。就像一个想急于证明自己的新教师,恰好学生

  作者:叶敦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