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举新债赎旧债银行难以为继

 作者:朱小央    248

年关逼近,温州民间借贷案子不断浮出水面,又一消息传来,银星公司的当家人跑了,坊间传闻,这家以营销为主的企业欠下数家银行的债务高达六个亿。至于所欠民间债款多少,尚未得知。

今天下午,一家名为金泓的担保公司法人被警察押送与债券人见面,那个场面,债券人非常激动,哭的喊的,有什么用?这家公司大约欠下7个多亿的债务。据其自己计算的资产只剩下1个来亿。

个案很多,无法一一例举。温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曾经出现两次较大规模的民间借贷危机,一次在八十年代,一次在九十年代。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发生在当下的这次危机最为严重,牵涉的金额也是巨大的。具体的数字要等案子了结才能明了。

这次金融危机,银行已经无法独善其身,可以说身陷其中,那种举新债赎旧债的贷款模式并不是好模式。温州银行中短期贷款占比高,这些贷款,企业都是以举旧赎新的方式予以解决。当下,由于银根紧缩,银行信贷资金面临结构性供需矛盾,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信贷缺口在300亿元左右。从今年10月到明年1月,温州市中小企业贷款到期需要续贷大约为1030亿元。

这种举新赎旧的方式在金融界是有争议的,西方发达国家多数将这些作为坏账来对待。我们则不是,只是将正常改为关注。长期以来,这些中短期的贷款,只要企业还需要,都采取这种方式。

今年以来,由于民间借贷利率逐步上涨,银行感到了存款的压力,存款市场的竞争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抓存款成为各家银行的首要任务。银行只好通过变相提高利率,发放月末理财产品,以存给贷等方式来揽存。

随着年关还贷高峰的来临,民间借贷由于信任危机出现索债的集中发生,企业倒闭的情况将要继续发生。

温州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的贷款很不容易。通常采取的是抱团的方式向银行举债。比如几家企业联合并互相担保获得贷款,问题在于,当一家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贷款到期还贷后重新获得贷款往往被银行拒绝。资金链由此断裂,往往还贷的钱来自民间高利贷,这种高利贷短期是可以承受的,长期就吃不消了。这种纠缠在一起的融资模式,使得问题变得很复杂,而此次的金融危机使得温州良好的民间信用受到了很大破坏,这将拉高企业的融资成本。

温州市政府相关的报告显示,截止10月底,87家问题企业涉及银行贷款15.86亿元,票据9.06亿元,这些问题企业的一级担保链企业153家,涉及银行贷款50.75亿元,二级担保链353家。

目前,温州中小企业受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拉升,出口下降等影响,加上很重的税负,很多企业不可避免出现亏损,产业升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很多钱,也要机会。停工停产的企业纷纷出现,坚持生产的企业其利润也很低,仅在2%到5%。很多企业因此或多少参与房地产开发,有的甚至进人民间借贷,因为,这些行业比实业来钱快。

举新债赎旧债的模式,加上货币政策的变化,使得民间高利贷从去年开始一路走高,因为为了偿还银行的贷款,并获得新一轮的贷款,企业哪来的现金,必须向民间短期借款,此间称之为过桥。

在民间借贷崩盘之前,年利率最低都达到24%,并经过层层转手,利率越来越高,泰顺的那个公司,年息居然高达60%,当问贷款人,这么高的利率投向何方?回答都是,过桥,也就是说还了银行重新获得贷款。正是这种模式的掩盖下,使得民间借贷陷于高利贷安全的幻觉中。银行长期的存款负利率也使得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银行必须要走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了。

在今天的形势下,已经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已经两个月出现上升。这种模式终究难以为继,中国的银行业必须走利率市场化的道路

 难以为继 为继 旧债 以为 难以 银行 企业

扩展阅读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2024年5月8日—5月10日,姜上泉导师在深圳主讲第23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外运、陕投集团、美卓集团、温氏集团、岗宏集团、开立股份、深圳第一健康医疗集团、深圳英驰供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