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识人的方法

 328


  气节中人必然赏识气节中人。范仲淹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一个人在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果敢坚毅地堆护国家〔或是公司〕的利益、人民〔或是员工〕的利益,并能够把事态控制在最有利的一面上,既保护了国家(或是公司)又抑制了事态的恶性发展,这其中必然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和能力。那么,这样的人才就是被重用的对象。

  8、醉之以酒而观其态

  他是否有德,用酒将其灌醉,就会在其是否有失态的言语和举止中得到证实。“醉之以酒而观其态”,就是把要考察的人用酒灌醉来了解其变化的形态,从而如其修善的程度。酒本来就是使人狂放不羁之物,请人喝酒,又要苛求人不要酒后失态,就太难了。所以,有不少人认为,醉之以酒而观其德,此法甚好。人虽有德,醉后则不能自持,此亦白璧之瑕也。这就是说,酒醉后可以看出其德行,人虽有德行,酒醉后往往不能自我控制,这也是白玉之微瑕也。意思是指通过观察人的行动来识别人。

  一个人在醒时“有德”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一个人在醉后就“无德”了这也是不可以原谅的。“酒后有德”与“酒后无德”的差别就在于一个人对自身控制能力修炼的程度如何。一个修炼有素的人在任何场合及任何条件下都会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而对于一个平时懒散、随欲而为、无心修炼的人来说,往往会在酒醉后更加放肆和大胆,甚至干出的丑恶行为连他自己在酒醒后都不敢相信。

  同样是酒,伟人会喝得精彩,蠢人会喝得愚笨;大诗人会喝得豪气冲天,小混混会喝得东例西歪;英雄会喝得胆力过人,懦夫会喝得意志颓废;聪明人会喝得友情长存,“傻瓜”则会喝得无亲无友。

  “酒后做傻事!”就是说给那些曾经在酒醉后做出了很多让大家非常气愤的事而他却似乎完全不自知的人的。

  喜时喝酒是助兴,悲时喝酒是浇愁。多数人在不悲也不喜时喝酒,没别的什么原因,就是嗜好。少许饮酒能助益,过量饮酒会误事。酒是人在工作和交际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如运用恰当则会一帆风顺,如运用错误也可能会变成“毒药”而造成悔之晚矣的严重后果。

  同样喝酒,一定要喝出一些意义来。感情酒、庆功酒、礼仪酒、进步酒、婚宴酒、送行酒等可以去喝,但也要适量;而寂寞酒、无聊酒、空虚酒、伤感酒、堕落酒则最好是以不去和不喝为好。

  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他是否好色,将共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就会检验出来。“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就是将考察对象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看他是否好色。色这里专指漂亮的女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陷入“温柔乡”而不能自拔,就会造成于国于公于家于身都不利。声色犬马,皆人之欲,声则为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悦耳的声音不仅对心理,而且对生理都会带来益处。这个道理可以说是老少皆知。但历史上的唐明皇、陈后主却“因声误国”,最后落得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下场。究其原因,是他们过分沉溺于女色的靡靡之音中,从而不理国事的结果。

  常言通:英雄难过美人关。人生中总会要经过几道关,什么金钱关、权力关等,而美色关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否过好这些关,就看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及品性如何。品德高尚的人,索质较好的人,一般来说都能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和美色关等;但也有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思想素质较差的人,一般来说是难过这些关的。我们不反对男女之间的正常来往和正常相处,同时,我们也反对那种只要把男女放在一起就视其为关系不正常的偏见。

  关于欲念上的事,一个人绝对不要跌入其中,否则,一味贪图享乐,便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一个人应该有自制能力,抗拒欲念的诱惑。

  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是有一定界限的,一旦超过了正常的界限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如有妇之夫、有夫之妇的男女,出现了第三者插足,出现丁婚外情、外遇等现象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尤其那些好色之徒、色狠或卖淫嫖娼者,更是思想品德败坏的人。如果把这样的人将其男女杂之以处,就一下子可看出他好色的本性。对于那些思想品德好的人来说,把他们放到这样的环境中,他所反映出来的是能够很恰当地和谐地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他们绝不会因“好色”而自毁前程、重重地摔一跤的。所以,识人,采取“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是为上策。

  10、促脸交谈而观其心

  他是否诚心,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心,也会从其言语和举止的表露中反映出很多真实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促膝交谈而观其心”,是指把要考察的人放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话,从而从对方的言谈中、眼睛里、表情上、动作等方面来观察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所在。促膝谈心,大多是体现在情人之间,或是用在感情极为密切的人身上。听其言,观其行,是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和举上中看出其内心世界的。说假话的人,他再做一些掩饰,在最近的距离内也是可以看出一些“破绽”来的。而讲真话的人,也可以通过该话内容中的各个方面反映出他的才智,从其表象的举止中,观察出他内心的虔诚度。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察出其缺点和不足。

  常言道:言为心声。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多多少少总会反映出其内心的一些活动。如:他(她)向往的是什么,他(她)需要的是什么,他(她)追求的是什么,他(她)喜欢的是什么,他(她)爱好的是什么,他(她)注意的是什么,他(她)学习的是什么,他(她)联络的是什么,他〔她〕评价的是什么,他(她)议论的是什么,他(她)倾向的是什么,他(她)述说的是什么等。这些通过语言上的表述都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他(她)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和用途。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假话和谎言。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识破其内心中的阴谋诡计,那就可能被说假话和谎言的人所欺骗。轻则使我们损失钱财,重就会让我们蒙受冤屈,从而失去最珍贵的友情和爱情。

  人心难测,不可不防。我们听到和看到过有太多的人曾经被欺骗的故事发生,甚至在你的身上就发生过被人不止一次地欺骗过的事实。难道,我们就甘心情愿再被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所欺骗吗?我想,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绝对不需要再欺骗了!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与生活中,你可能还会遭到那些“坏人”的不止一次的欺骗。究其原因,是你需要掌握一种识别这种人的方法。“促膝交谈而观其心”,是可以帮助困惑的你累积许多经验,从而识破假话和谎言的。

  牢记住:我们千万不要再被一些甜言蜜语或表象繁荣的假象所迷感了。睁开你的“火眼金睛”吧,把那些具有阴谋诡计的“骗子”识破,就让他们的“骗术”无所用途吧。

  11、观其好恶而知短长

  他的长处和短处都在那些方面,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来了解其爱好和厌恶、就会发现其优劣。“观其好恶而知短长”,是指根据一个人的习惯行为来判断和考察他的特长及短处。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人们总是在选择自己新的行为方向,或始终保持一个如一的行为习惯与行为定势。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些选择,就可以发现他(她)的喜好与厌恶。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有取有舍。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自己很喜欢或比较喜欢的事物来进行操作和把玩。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表现,他们可能是物品或人物,也可能是某种行为成习惯(比如有的人就特别喜欢清洁,甚至达到了洁癖的程度)。玩物会丧志,赌博变质,抽烟、喝酒伤身;爱学习会使人进步,爱工作会便人勤奋,爱思考会使人有成,爱他人会使人有情,爱江山会使人有感等,不一而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有的喜欢经商赚钱,有的喜欢从政当官,有的(还是大多数)喜好抽烟、喝酒,有的爱好下棋、打牌,有的喜欢上网、聊天,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写作、思考,有的喜欢看球、参赛,有的喜欢远行、旅游等。人类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喜欢与爱好。当然,事物的发展总是两方面的,人类的习惯与爱好也是同样,当人们有喜好一面的时候,也会有他厌恶的一面。比如,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学习,有的人就是讨厌工作,有的人就是憎恨赌博,有的人就是害怕锻炼等,人在厌恶的方面也是很多很多的。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喜好与厌恶,也就可以从中判断出他的专长、优点,同时可以看出他的短处及缺点。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自然显本性嘛。“观其好恶而知短长”,实际上就是根据人的习惯行为、嗜好特点来判断一个人的真正专长及短处。
 方法

扩展阅读

物业税又称“房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和房产和土地,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额随房产的升值而提高。  我国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业来说,应该是个长期利好的消息,它是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

  作者:张健详情


相比消费品企业,工业企业的管理层有点“闷”,他们熟悉行业内的是是非非,但对整体商业经营环境还是比较陌生,时间一长,难免会形成一种“内部循环”的集体性刻板认知,以行业经验揣度社会变化,关注度局限的弊端显

  作者:叶敦明详情


6T定位法  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1.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是消费者想要的产品!  2.给消费者,一个能说进心里去的购买理由!  3.找到这个购买理由的最合适方法——定位!  定位就是给消费者

  作者:刘弘毅详情


 王石先生的quot;拐点quot;论业界颇有争议,但开发商普遍公认的是钱不好挣了.以往随便弄块地就可以关上房门数钱的日子好似西去的黄鹤一样.招拍挂制度让地皮一下变成烫手的山芋,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作者:袁浩详情


价值评估的方法包括资产负债、市场价值、可比公司和现金流折现等。基于上述四种基本方法,再加上每种方法有若干个变型,就会得出一套价值指标,然后将这些得自不同方法的指标进行合成,最后得出公司的最终价值。1.

  作者:崔凯详情


在一些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如家电、保健品、日化等,在产品上市推广时较少见到关于市场推广思维方法的介绍,高度的市场化最典型的特征是,顾客需求过于苛刻,各厂家产品或服务同质化严重。很多4A广告公司的分析方法

  作者:盛斌子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