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需要——中国民营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成败关键

 作者:徐耀    477

彼此需要——中国民营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成败关键

在2010年发布的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再次给中国广大的民营经济群体打了一针兴奋剂。从《新36条》的解读中,可以获得几个基本的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据200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数已经超过70%,民营企业就业人数也已经超过总就业人数的61%,民营经济不仅仅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而且已经成为了“重要力量”,这是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成果的积极肯定。
“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国退民进”、“国民共进”是理论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各位专家代表也在呼吁给民营经济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些讨论、呼吁,都在围绕着一个主题: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这一条也是让民营企业、投资商、资本市场等等利益相关者最为兴奋的一条,尤其是“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这些话语,让广大的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家们感到“民营企业的春天终于来了”。
当然,《新36条》中给民营经济的肯定和鼓励远远不仅于此,甚至还明确了政府投资范围和领域、给出了民间资本可以进入的若干重大领域。可以说,这些是国家对民营经济的大政方针,是未来若干年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态度。对民营经济来说,这些属于是重大利好消息。
同时,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来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金融机构、投资商、企业家们认识到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与力量,风险、谨慎等等词语成为最近两年企业家们的口头禅。尤其是2010年至今,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央行密集性加息、银根紧缩、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推高,这些对外贸依存度偏高、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国民营企业经济体来说,又是一系列的挑战。面对这种态势,民营企业家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必须加倍的抖擞精神,迎接这一轮一轮的挑战,其中资本市场的力量正日益成为民营企业关注的焦点。
一、 民营企业与“摸着石头过河”
说起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甚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发展史,有一句关键的话不可忽略,这就是小平同志说过的: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当时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没有什么经验可循”。作为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温州民企,瑞立集团董事长张晓平回忆起当年的海外上市时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也是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或者总结成长史时,经常提及的一句话。从宏观的层面来说,正是民营企业这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才创造了民营企业的今天,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中国民营经济走到今天百花齐放的局面。
可是面临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中国经济结构也正在经历着深层次的调整优化,民营企业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资本市场是值得关注和考虑的。
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来不缺乏创新和务实的精神,也都有一些共性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他们参与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在对接资本市场中也必须要清醒认识到的。
1、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企业老板们也多是从一线打工或者做小生意起家。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民营企业家们大多是在他们的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甚至几十年,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行业,了解自己的员工团队和面临的市场环境,其中,家族式的企业结构也是他们稳定发展的基础。
2、中国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以及加工外贸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特点。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基数之庞大和市场需求之强劲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这就具备了经济发展中“资本、劳动力、市场”三大条件中的两个,至于资本就是关乎发展规模的问题了。
3、中国民营企业的主流治理结构模式是股份制,几个股东联合控制一家企业,共担风险和收益。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一般都是行业内的技术骨干或者是业务骨干,对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都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但他们还没有具备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实力,所以他们需要的是联合力量。另外,股份联合也是分担风险、快速集中资源的有效方式。
4、中国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多为集权式管理,权利集中度较高。中国民营企业的权利集中度大多是比较高的,“老板说了算”成为很多人批评的对象。但如果深入思考一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盈利模式,就会理解,民营企业中无论从技术、业务,还是团队素质、管理经验等等方面看,在创业初期乃至很长一段时间这种集权式、军事化的管理都是必须的。当然,这也是民营企业在规模上了一定层次之后,管理幅度加大、管理精细化程度要求提高之后,民营企业必须做出变革的原因之一。
从民营企业特点这些特点来看,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民营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反应不一,甚至有不同的观点和声音。比如典型的就是“我的企业不需要钱”、“上市的目的不仅仅是融资,主要是获得机遇,实现产业和市场的对接”、“今后资本的话语权是越来越重,我们对接资本市场就必须要接受企业上市的观点”。这些观点看似矛盾,但其实正是中国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对待资本市场的真实的心声。
所以,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首要的前提就是双方要听得懂对方的“心声”。彼此需要,才能有合作的机会。
二、 民营企业需要主动搭建对接资本市场的“桥梁”
融资难,这是民营企业发展中讨论最多的焦点话题,换句话说,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是需要付出某些代价的”。同时,资本市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民营企业以帮助,也是民营企业在对接资本市场中最关心的问题。
资本都是逐利的,是讲究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回报周期的。所以,民营企业在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彼此需要”产生了。但是面对资本市场中的PE、VC、IPO这些花花绿绿的新鲜词汇,他们更需要做好准备。因为这些不再是“凑股份做生意”那么的简单和随性的。
首先,明确企业发展定位。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都是在动态中成长的,随市而动是他们的理念。他们不属于“国民经济的命脉”,他们需要的是把握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然后确定自己的发展思路。比如近几年广东的制鞋代工企业普遍面临汇率升高、同行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增大、熟练工招聘难等等压力,于是纷纷内地建厂,这就是适应行业发展大趋势。也有的干脆转行或者把厂子卖掉,这都是自身发展定位的问题。先明确了发展定位,再来讨论如何实现,是否需要介入资本市场,底气就足了。
其次,建设一支核心团队。民营企业最需要人才,可是民营企业最缺人才,因此当他们面临资本市场时,采取的更多的是谨慎的态度。民营企业首先自己要懂,资本市场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样的收获和付出什么样的成本。而民营企业普遍缺少专业的团队,比如在进入资本市场时,财务、业务、技术、管理等等方面都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来帮助企业实现目的,这个团队的建设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的。

 中国民营企业 资本市场 民营企业 对接 幼时 成败 本市 国民 民营 彼此 资本 关键 需要 市场 企业 中国

扩展阅读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导师在苏州主讲第247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集集团、中盐集团、中国建材、花园集团、深南电路、中原证券、空军装备5720等多家大型企业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导师在中国邮政集团重庆公司训练辅导降本增效系统。重庆邮政90多位财经人员参加了训战辅导。2天降本增效训战辅导,针对邮政速运的经营特点,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阶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导师在北京主讲第24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建材、宇通客车、建龙集团、中国铁路物资股份、中国远大集团、中航物资装备等多家500强企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导师在武夷山主讲第243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方案训战营。来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及经管人员参加了训战。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导师在广州主讲第238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平安、科达股份、温氏集团、东凌集团、德联集团、德赛科技股份、三七互娱网络科技、湖南郴电

  作者:姜上泉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