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成功的网络互动营销

 319

在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电视节目越来越重视与观众的互动营销,边做节目边获得观众的反馈数据,进而指导下一期节目的策划,这是全新的电视节目互动营销策划理念。这个理念的贯彻就将通过网络这个互动营销媒体来完成。

  传媒网站或政府网站、商业门户网站或社区、行业垂直网站,都迅速跟进和转载相关报纸或网站的新闻或博客等文章。尤其是搜索引擎百度,除了提供方便快捷的搜索服务外,还建立了专门的“非诚勿扰吧”和多个相关“吧”。众多视频网站在提供节目视频时,也提供了跟帖服务。在这些网络媒体之上,网民浏览阅读信息后,或跟帖或转帖,或评论或传播,或组织讨论或展开谩骂。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边看电视边上网,电视节目里每一个精彩的高潮都会成为大家的议论焦点,因此,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这个互动营销渠道对观众讨论的焦点进行引导和统计,成为《非诚勿扰》这档综艺节目组织策划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其表现就是对于互动营销平台——百度帖吧的利用。

  《非诚勿扰》专门在百度建立了“非诚勿扰”吧,利用百度帖吧的庞大青少年用户群,进行了广泛宣传、引导和互动营销。

  1、百度帖吧首页的图片广告和推荐。

  在百度“非诚勿扰”吧,每到节目播出周期,都有“置顶贴”供网友拍砖讨论。简单的讨论、吸收建议等沟通并不稀奇,《非诚勿扰》与网民的互动十分深入,据观察,该节目安排的每一个饱富争议话题、参与者的背后往往都有网民推波助澜的影子,网民的争论能直接影响节目组接下来的策略和部署。

  2、帖吧内的情况:

  通过各话题的点击和回复数量,可以确认观众对各话题的关注程度。因此,经常可以在贴吧见到各种话题。

  ·有节目内容温顾类型的话题投票:

  可爱单纯的夏燕走了!你们会祝福她吗?

  ·有节目播出意见反馈的投票提问:

  对于17期4月10日马诺的返场你持什么态度?

  ·其他一些炒作式的话题都是围绕各位热点女嘉宾的一些争议和做秀。

  3、互动营销话题总结

  (1)各类主题帖的引导性显而易见

  (2)对于观众(网民)的意见和观点的反馈也通过帖吧的提问进行了引导和统计。

  通过投票的方式来获取大众的取向性,从而可以指导后续节目的策划和组织,这是将网络的互动性完全发挥出来的一种优势。

  (3)对各热点嘉宾的各种形式的虚虚实实地炒作也把节目关注度提升到全新高度。

  “非诚勿扰”吧首页的几条热帖的点击、回复量的互动营销效果很直观。

  (4)另外《非诚勿扰》十分重视与观众的情感沟通,贴吧里会经常出现“温情离异男征友失败获同情”、 “你有过河庄怡类似的爱情经历吗”等容易引起共鸣的情感互动帖。

  网络互联网的普及及贴吧平台的讨论被《非诚勿扰》纳入节目策划过程,是网络媒体互动营销与电视媒体的有机整合:

  一方面,把网络作为与粉丝沟通互动的平台,有助于节目的迅速、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又能以网络调查数据反馈的结果来指导节目策划。

  所以,传统媒体主动嫁接网络媒体,利用双媒体传播的优势互补,这将是近几年内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媒体与网络的结合,即“台网一体化”“双媒整合”,走的将是互动营销的路子。
 勿扰 卫视 互动 营销 江苏 成功 网络

扩展阅读

在营销领域,数字一词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  对于未来的数字营销,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先生在刚刚落幕的Digital Asia Festival上,与《成功营销》分享了他

  作者:李欣详情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