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效培训之“知、明、行、习”模式

 202

企业不做培训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但是培训不当,对资源也许是一种更大的浪费,因此,值得我们重视。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层对培训职能的重要性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企业由不重视培训到接受,并积极实施培训。但在我国广大企业积极开展培训活动的今天,我们也看到企业在培训管理方面存在着认识和操作上的问题,致使很多企业培训效果不好,诚然,企业不做培训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但是培训不当,对资源也许是一种更大的浪费,因此,值得我们重视。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者的要求,也是授课者的理想。在夸克的顾问模式中,通过“知、明、行、习”的培训模式,不仅帮助企业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在企业中得到了实践并培养技能的一种方法。这将是历史性的,他将标志着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展开,改变了一种传统的、简单的、听完课就走人的培训模式。这里的“知、明、行、习”培训模式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以外,还需要学员去实践,并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知行合一”。

  “知、明、行、习”目的是保证企业自己掌握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法和规律,让学员会做并成为某领域的专家。他将始于“培训”止于“制度”。

  知--全员培训,建立统一思想和理论框架。利用3小时的培训时间让学员了解培训模块的相关定义、意义及流程。

  明--分组案例及沙盘式演练,帮助企业掌握管理技能,并能运用其原则与方法。导师将会结合接受培训企业的水平,设计2-4个不同的案例类型,包括选择题、纠错题、简答题、沙盘演练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讲师点评引领学员进入一个实操的过程,由学员分组进行讨论,上台分享答案,通过计分的形式来记录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明”过程中的培训具有互动性、实用性、趣味性、竞争性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在培训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充分运用听、说、学、做、改等一系列学习手段,开启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功能,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度记忆,并能够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快实践与运用。在整个“明”过程中学员得到的不再是空洞乏味的概念、理论,而是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层次的领会与感悟。

  行--由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定向辅导与带教,从实践中巩固学习管理技能。在此过程中,导师将会一一解答学员在自己企业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习--辅导企业起草标准化管理流程和制度,通过“制度”固化员工的行为。

  明智的企业家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有效的”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美国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佳投资比例是5:5,即“人本投资”和硬件投资各占50%。人本为主的软技术投资,作用于机械设备的硬技术投资后,产出的效益成倍增加。在同样的设备条件下,增加“人本”投资,可达到投1产8的投入产出比。发达国家在推进技术创新中,不但注意引进、更新改造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硬件投入,而且更注重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要目标的软技术投入。事实证明,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企业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效 培训 模式 企业

扩展阅读

2024年11月29日—30日,姜上泉导师在济南市人效提升1000人大会分享《六步人效提升》,来自山东省各地市的900多位企业代表及中国重汽、日立电梯、万达控投、齐鲁制药、新华制药、鲁南制药、临工集团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12月6日–7日,姜上泉导师在北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H公司训练辅导降本增效系统。H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及50多位经管及技术人员参加了第250期降本增效方案训战营。2天1夜降本增效训战辅导,姜上

  作者:姜上泉详情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4年11月1日–2日,姜上泉导师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洋井石化集团训练辅导降本增效系统,石化产业基地国资委领导、洋井石化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及50多位经管人员参加了训战辅导。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

  作者:姜上泉详情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一些公司避开创造力方面的培训,因为创造力这个词经常会被看做“是一种神秘的或者神授的事物,而并不是一个像正常的认知过程那样可以得到提高的”。一些被忽略了的针对公司的大量调查证明,金钱和其他形式的奖励会

  作者:李丹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