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管理:企业年金制五一起施行 企业缴交年金可税前列支

 285

每年多缴一点退休多拿一笔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前天宣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将于5月1日起施行,1995年颁布的《关于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同时废止。按照新政策,参加企业年金缴费的职工,退休后除可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外,还能享受一笔由本人和企业共同缴纳累积的“养老年金”。
  而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保厅厅长方潮贵透露,企业年金制度已由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建立年金制度的企业可以享受部分税收优惠,由企业缴纳的年金费用在4%以内部分可以税前列支成本。
  参加了养老保险的企业才能建立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适用于企业试用期满的职工。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解释:企业年金并不像基本养老保险那样由国家强制实行,它的建立是自愿和有条件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明确,只有“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才可以建立企业年金。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549亿,但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还不多。
  年金怎么缴怎么管怎么用?
  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企业缴费的列支渠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职工个人缴费可以由企业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12(即一个月的工资总额),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6。
  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缴费、职工个人缴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组成。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投资运营。
  职工退休时,可从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一次性或定期领取企业年金;职工未到退休年龄,则不能提前提取年金;职工若要出境定居,可根据本人要求将年金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职工变动工作单位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职工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可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由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
  企业缴交年金可税前列支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处长陈廷银表示:“实行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激励人才为本企业服务,有利于缓解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养老待遇的差距,也有利于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陈廷银介绍,按照新的政策,由企业缴纳的年金费用在4%以内部分可以税前列支成本,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其次,新政策对企业年金的增值和运营作了规范,资金运行将受到严格的监管。
  陈廷银表示,广东将在本省的企业年金制度出台后,先在有积极性的符合条件的大型盈利企业进行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企业年金 缴交 税前 年金 财税 列支 前列 施行 五一 一起 管理 企业

扩展阅读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导师在苏州主讲第247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集集团、中盐集团、中国建材、花园集团、深南电路、中原证券、空军装备5720等多家大型企业

  作者:姜上泉详情


早期的经销商几乎都是产品驱动,运营方式就是卖货,盈利方式就是靠卖货赚差价,然后就是多卖货,卖名牌货,卖新产品,卖高端品。理论上来说,终端覆盖率越高,陈列做得越好,促销活动持续不断,货就卖得越多,钱就赚

  作者:潘文富详情


寓言故事:一个农家挤奶姑娘头顶着一桶牛奶,从田野里走回农庄。她忽然想入非非:amp;这桶牛奶卖得的钱,至少可以买回三百个鸡蛋。除去意外损失,这些鸡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只小鸡。到鸡价涨得最高时,便可以拿这

  作者:李文武详情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2024年5月8日—5月10日,姜上泉导师在深圳主讲第23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外运、陕投集团、美卓集团、温氏集团、岗宏集团、开立股份、深圳第一健康医疗集团、深圳英驰供

  作者:姜上泉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