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为而无所不为 企业有为而有所不为

 159

天地无为而无所不为 企业有为而有所不为
───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

“无为”是不妄为、不乱来的意思。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 ,这才是“无为”。
——薛永新
 
一、“无为”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无为”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真正理解了“无为”思想,也就把握了道家思想的要领大旨。
“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横征暴敛,胡作非为,老百姓在饥饿和死亡的边缘挣扎,民不聊生。老子怀着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对人民的同情,针对统治者的“有为”而提出“无为”的主张。
所谓“有为”就是指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生存规律,该规律就是和谐、理解、支持、帮助。当时老百姓在沉重的税赋重压下,困苦不堪。老子看到“有为”的祸害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了,他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百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批判,他说: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这几句话,道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的是名贵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地骂一句:“这简直就是强盗头子!”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要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地干涉老百姓。他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学水的本色,有功不自居,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国利国、利众生的宪政;一旦制定颁布,就不轻意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这个意思。让人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那么,人民就能够安平富足,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任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这和老子《道德经》第三章上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道的。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有为即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就是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为”思想教人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忘我与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是因为它蕴藏着浩然正气、中正之气,积极地忍耐、坚毅,保持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不带个人的偏见,去对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找出顺应的方法,融入自然与社会当中。
在现代社会中,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是否还需要“无为”呢?答案是不容怀疑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掉自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首先,老子的“无为”思想有助于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认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能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道”就是浩然正气。混沌未判、宇宙未形成之前,整个虚空,就像一个雾团,即为0,是一股浩然正气。从0中划破,生出阴、阳二极,日、月、星、万事万物由此而生。这浩然正气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天地得正气,风调雨顺;国家得正气,国泰民安;人体得正气,身心健康,长命百岁。只要我们心无邪念,一身正气、忠义之气,什么事业都会成就。
浩然正气分为阴阳,阴者为地,阳者为天,天地生养万物与人,始终如一地关照和爱护众生,所以道家说:“天地有好生之德。”众生有两类,一类是有生命而且有灵性的人类、动物、昆虫等,另一类是有生命而无灵性的树木花草。它们能够调节气候,平衡自然。假如天地无好生之德(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生物丧失了生存的起码条件),一切众生就会灭亡。
既然天地有好生之德,那么为什么又经常有旱灾水涝,地动山摇,火山爆发呢?这应当从两个方面去加以思考。一方面,阴阳激荡,刚柔相摩,变幻出能量释放、物质循环的种种特异现象。另一方面,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往往是人们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然规律所造成的。自然界本是万物相互联系的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在结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地底下的石油就像人体内的血液,天然气就像人体内的精气,森林植被就像人的手脚和毛发。人与地球必须和睦相处,相互依存。如果人类只顾眼前需要,尽力采伐,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自然灾害就会随之而来。这就是“有为”的结果。
用“无为”思想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育大自然,美化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从而造福于众生。
其次,用“无为”思想指导人生。老子的“无为”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做到了“无为”,也就达到了“道”的崇高境界。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无私心,无贪欲,忘我的利益他人。我们每一个人体内有亿万个众生,这亿万个众生就是现代医学上讲的人体内的细胞,这些细胞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不仅与人的营养有关,而且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关。一个人以淡泊宁静之心去面对世间一切,不贪不占,无非份之想,多为社会做好事善事,时时处处利益他人,尊老爱幼,厚道宽容,再加之能克制欲望,那么,你就无挂碍,无烦恼,无恐怖,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繁忙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
一个人如果去除去了私心杂念和贪欲,他的情绪和身心处于平和的状态,他的大脑充分休息,五脏六腑,血气充足,新陈代谢旺盛,自然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反之,如果一个人贪欲心太重,整天谋算如何把别人的财富掠为己有,或者身居要职而知法犯法,贪赃受贿,或者利欲薰心,违法乱纪,损害他人。他们整日心神不定,烦恼、恐惧,精神随时处于极度紧张不安的状态,这类人满身是一股浊气、邪气,浊气在身,气血自然不和,体内众生得不到营养,新陈代谢紊乱,各种疾病就容易发生,细胞死亡就快,生命相应就缩短。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孟子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修身,就是自我克制、自我约束的道德行为。我认为,“无为”是修身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无为”引导一个人向善,“有为”引导一个人向恶。《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一个人从母体出生之时,是无知无欲的,心灵纯朴自然,无一尘俗,也不知世间何为善、何为恶。然而,随着岁月的增长,每一个人不断受到社会和父母、兄弟姊妹、朋友的薰陶感染,就产生了善恶之心,也有了善恶行为。决定一个人是善是恶的,往往是他最初的第一念头。第一念头来自父母和家庭其它成员,如果他们的言行是善良而高尚的,再加上以后学校和社会的正面教育,那么,这种人的言行和心灵就是善良的。从善念出发,他就会尊老爱幼,与同事、朋友和睦相处,理解和关心别人,随时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每一个意念,是有利众人,还是危害众人。他就会用无为思想来约束自己,不妄为,不乱作,戒私欲,戒贪婪。反之,如果一个人,第一个念头接受的是恶,受到不良影响,诸如偷盗、抢劫、暴力、淫秽,那么他的言行和心灵必然趋向于恶。这些恶念归结于贪欲,归结于“有为”。可以说,“无为”引人向善,“有为”引人作恶。
老子讲“无为”,在当时是针对政治而言,主张“无为而治”。道家认为:治国者首先要有热爱他人、利于他人、为社会谋福利的崇高心境,其次,治国者要以自己的模范的道德行为为表率,自己以身作则,如果自己不行正道,整个社会风气也将随之而败坏。所以,治国者要先修身,做到无为,修身无为是搞好政治的根本。只有先把自身修好,治理好家庭,治理好乡里、邻里,然后才能谈治理国家。
以“无为”方式来治国,并不是无所作为。治国者要了解社会需要什么?人民急需解决什么?人民盼望什么?要清醒地认识世界潮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就是法律、制度、政策。制定之后,治国者要自己带头执行,先正己而后正人。政令法律要有一贯性,不能朝令夕改,随心所欲,否则老百姓就无所适从。以“无为”方式来治国,治国者应该以德为本,以刑为末。施行刑罚只能是罪恶造成之后用以治标,在罪恶萌发之前应该用德教去治本,用仁政教化于民。用“无为”的眼光来看,治国如治流水,重在疏导,而不是堵截,这样,顺应民心民情,国家没有治理不好的。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无为”思想又可用之于市场经济。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怎么能讲“无为”呢?我认为不能把市场经济仅仅理解为竞争,应理解为竞赛,因一个“争”字,就把人们带到了邪路。所谓商场如战场、你死我活、不择手段、尔虞我诈,这种血淋淋的经济对社会无任何好处。我认为,应把竞争改为竞赛,来一个市场大竞赛,相互帮助、学习,取长补短,市场自然会和谐地繁荣。现在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与优质产品竞争。除了对它们绳之以法外,在市场经济中,应该鼓励和提倡“无为”。
对企业而言,提倡“无为”就是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靠的。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社会造福,为人类服务。不是想如何如何赚多少钱,而是想如何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比如恩威公司以“无为”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我们的宗旨就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我们在中草药制剂方面具有优势,而制药又是为人类解除痛苦消灭疾病的善事,我们能够做,也适合我们做。其次,我们调查了市场,皮肤病、性病是常见病,群众需要这方面的高效药、特效药。根据市场的需要,患者的需要,我们就开发、研制出“洁尔阴”系列产品,经过临床试验,经过千百万患者的使用,证明它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类皮肤病和性器官疾病,我们的产品自然得到群众的喜爱,受到市场的欢迎。反之,就会被淘汰。因为他们有为了。我们用“无为”的思想、“无为”的方式参与市场竞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获得了成功。
因为“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也包括市场经济的规律,“有为”则是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无为”。
我们恩威公司用“无为”来指导企业行为,从企业的宗旨到产品研制,从广告宣传到市场拓展,从员工的思想教育到生产管理,都贯穿着“无为”精神。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首先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以及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这些规章制度都一一便于操作,各个岗位职责清楚,分工明确。在用人问题上,我们采取自我选择,让每一个员工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才干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工种。选定之后,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其才干,施展才能。领导者把感情运用于管理之中,帮助员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员工有差错,耐心教导,让其充分理解和认识错误的原因,同时,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住房等问题,以情感人。这样,恩威公司既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顺应了人心情感,这样何愁企业不发展?
“无为”思想要求我们为社会提供最新最好的药品,为患者解除身心的痛苦。按照这一要求,我们成立了恩威中医药研究所,集中人才物力开发和研制新药,这几年,我们年年都有新产品问世。我们研制成功了治疗癌症特别是对肝癌有显著疗效的“乾坤宁”胶囊,以及治疗妇女阴道疾病的“恩威泡腾片”,对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胆固醇高、脑血栓有特殊作用的“心血通”、“健生力”等一系列新药,患者渴望得到的,一旦有了,市场也自然有了。
在“无为”思想的指导下,恩威公司从一个只有几十个员工、年产值几十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成年产值二亿多元、能生产多种系列中药产品、跨国型的现代化企业。1989年,恩威公司的年产值不到200万元,1993年产值已达二亿多元,平均每年以4.5倍的速度飞跃发展。从1991年以来, 恩威公司平均每个员工为国家上缴利税超过了30万元。尽管恩威公司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但是,从“无为”的观点来讲,我们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恩威的一切财富都是社会的,既来之于社会,我们也要用各种方式返还于社会。几年来,恩威公司无偿地为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文化事业捐资7600多万元。我们的目的很明确,也很简单,这就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愿众生幸福,社会吉祥。
提倡“无为”思想,是为了创造一个无争夺、无猜忌、无欺诈、无恐怖的社会环境,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心。每一个人思考的是如何造福他人,奉献社会。从这个角度讲,“无为”与佛经上说的“四无量心”是一致的。佛经上说:“无量有四:一慈二悲三喜四舍”。慈无量心:思惟如何为众生做好事,给以欢乐,对众生有仁慈的心;悲无量心:思惟如何才能拯救众生苦难,众生的痛苦就像在自己身上痛;喜无量心:见到众生离苦得乐,感到喜悦,不生嫉妒心;舍无量心:对众生无憎无爱,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将自己节约的东西舍给社会,奉献于他人。提倡“无为”,实行“无为”,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天地万物和人类众生生存的规律,就是相互友爱、和谐生存、理解、支持、帮助。顺应了这个规律,就能够相互协调永存。相反,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从而损害他人,损害社会,这就是“有为”。“有为”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安定,造成动乱和灾害。数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无为”思想的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掘和弘扬它的积极意义。
二、“无为”思想对现代企业的指导意义
老子“无为”思想,首先是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而提出的。老子“无为”思想产生的年代距现在已经十分久远了。对于现代条件下的企业经营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还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吗?如果能够借鉴的话,那么,老子并没有在他的《道德经》中提到过企业,也没有相关的明确表述,又怎样去借鉴呢?这些问题不仅是每一个读者关心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个从事企业经营的人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一是:老子的“无为”思想肯定的、毫无疑问的对我们现代企业具有无比重要的指导价值;二是:正因为老子没有对企业问题作过具体明确的表述,所以,我们才有足够的思想空间和观念空间,将老子思想的精神实质与现代企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老子思想的现代表述和现代运用范围;三是:领悟“无为”精神,从中谋求“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责无旁贷的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经济工作者、人文工作者以及社会管理者应当共同担负、共同完成的使命。就此,我根据自己一些粗浅的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1〉清静无为,方有真花真果
天地的“无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老子用天地作表述,实在是具有深远智慧的体现。因为天地不是某一国的文字,不受语种限制,而且,天地也不像其它易变的东西(例如“古装”变成“现代装”,“古语”被抛弃,操起了“现代语”等等)转瞬就变了。所以,我们任何时代的人都可以直接从“天”和“地”两者身上,直接去阅读老子的思想。
天地“无为”,而又“无所不为”。“无所不为”的天地,无论你怎样去看,它都是“无为”的。即使是在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你也仍然只会发现,整个天下、地上只是一片和气,一片清静。天地如此之大,却找不出一点胡作非为的迹象。一切都那么秩序井然,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一切都那么必然而然,一切又都那么坦然而然。风是真风,气是真气,花是真花,草是真草;飞过的真鸟,留下的也是真啼。......一派真相中,万物各居其所。花不想成为草,草不想成为花;鸟不思成为兽,兽也不思成为鸟;万物各有本位。欣欣向荣的真景致并非竞争而得,而是各按规律去生存,去适应,是无为而生,至清至静。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天地是“无为”的,其实万物也是“无为”的:万物都没有乱来,没有胡作非为;万物仅仅就是像万物那样。鸟在飞,仅仅因为它是鸟;花在开,仅仅因为它是花;风吹草动,仅仅因为风就是风而草就是草;这里面没有任何“伪劣假冒”。只有“清静”、“稳定”、“祥和”与“真”。
这种景象无论对我们企业而言还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而言,我认为都包含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对企业而言,要“无为”,方能“清静”;要“清静”,方能各归其“本”;归其“本”,方能有“真根”;有了“真根”,才可以在时代的环境和风雨中成长,开出真花,结出真果。企业应当明白,只要有根有本,哪怕你只是一株小草,时代的风雨无论再大,也不过是对你的支持和滋润。然而如果离根离本,或者是一套假根假本,那么,时代的气候无论怎样风调雨顺,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何况,遇到疾风骤雨,你也就是被卷走的对象而已。这就是“真根”“真本”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之所在。
这个真根就是“道”,“道”就是生天生地的浩然正气。天地得正气,风调雨顺;国家得正气,国泰民安;自身得正气,身心健康,百病消除。无为就是真本,万物万事有他的规律,你只有去顺应,去服从,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企业能否在环境中生存、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有没有“根”。没有“根”,环境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知道,这个“真根”、“真本”并不是说想有就能有、想弄清楚就能弄清楚的。每个企业,每个企业主,要想弄清自身是花还是草,是哪一种花、哪一种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实中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对自己认识不清的现象发生。一些企业、企业主因为过分“有为”,反而误解了自身,把自身放在不适合的“品种”和“位置”上去了。结果,相当于自绝于环境,就像鱼过分“有为”而蹦到了岸上一样。这样怎能生存和发展呢?
万物清静无为才可以回归根本,据守根本。做到原本是什么, 就安然于是什么。是花就开,是鱼就游,是猴就跳。办企业也是一样,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要设法让自己知道,不能错误地以为可有七十二变,好像什么都能做,那样做必然是“妄为”多多,很危险。
怎样才能明白自身的根本之所在呢?只有通过“清静无为”。“无为”而至“清静”,“清静”中更加“无为”,更“无为”,就更“清静”;朝这个方向努力,直到心地澄彻,从心灵上得到“正本清源”,才能搞清楚自身究竟真的能做什么。才能为企业行为找到“根”。
这一点可以叫做:清静无为以求自见根本。
从社会角度看,企业界的清静无为,更有大利益可谈。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看看大自然就知道了。大自然的清静无为,表现在万物各居其所,互不相争;万物中每一物都守着自己的本份,才构成了气象万千而又和平安宁的大千世界。如果世间万物皆不居其本位,万物都妄图离开自己的本来位置,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同样,整个企业界大大小小的企业,门类不同的企业,如果都不知道本位是什么,都不安于本位,都处在无休无止的“妄为”之中的话,社会将是什么样呢?真是不堪设想。对现代企业界,我理解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特别是我们的社会管理者,更当给予足够重视。这个问题就是:在和平时期,整个企业界中企业行为怎样,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和平时期,社会生活是稳定,还是动乱,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界的企业行为及其趋势所决定。这是现代条件下,和平时期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然而又很重要的问题。道理很明显,和平时期,人们生活的内容一是建设,二是消费。而这两大内容都从不同角度联结着一个中心,即企业行为。因此,可以说,企业行为是我们和平时期社会生活的中间枢纽。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说,企业的“清静”,直接带来社会生活的“稳定”,企业的“无为”(不“妄为”,不“乱为”,不“乱套”)直接带来社会的合乎发展规律的发展。相反,企业如果没有“清静”可言,企业行为如果十分混乱,企业如果受妄想支配,背离企业的天职(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陷入对表面利益的直接纷争的话,那结果必然是破坏社会的“稳定”和阻碍社会的发展。企业过分有为,是社会之灾。......
因此,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讲,确实应当有一套运用起来灵敏、可靠的“宏观调控”机制。这套机制的作用就在于“调控”企业行为,其“调控”目标应当是,致力于保持企业的“清静”“无为”。对企业界中的“妄为”行为,假冒、伪劣、欺诈、愚弄消费者等,能够予以坚决的打击和控制,借以维护企业界的正常秩序而达到“清静”。使整个企业界的景象就像大自然的春天那样,秩序井然,和平安宁而又欣欣向荣。那是一种至清至静的欣欣向荣,不是表面的喧哗与折腾。那里一切都是有根有本的,一切都是各就各位的,其发展过程也如“春暖花自开”一样是“无为而至”的,其构成的总体面貌,也如“春回大地”一样,是“无为而无不为”的。
一句话,无论从企业自身讲,还是从社会与企业的关系讲,“清静”、“无为”才是当今企业的正道。只有“清静无为”,才会有真花真果。偏离“清静无为”,只会出现失去“真根真本”、“假花假果”铺天盖地而来,席卷“真相”世界,导致“伪劣”繁荣,引起社会动荡的灾难性结果。
(2〉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真无为。
“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真正的“无为”,我理解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哪些事“当为”,哪些“当不为”,这要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要坚定。“为”与“不为”要以人生大觉大悟为依据。我们通常说的“为所欲为”,其“为”的依据就是“欲”,这是一种情形,是完全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中心,不考虑社会,不考虑他人,不考虑任何法则,不考虑社会后果的“胡作非为”。这种情形可以说是,典型的、极端的“有为”。个人如果进入“为所欲为”的境地,其结果不说大家也都很清楚。由“为所欲为”而脱离人间大道,自己走上灭亡之路的人生故事可以说一点也不少,它们都可以作为一种公共的教训,为众人所记取。个人“为所欲为”是背离大道的事,那么,企业“为所欲为”是不是也是背离大道的事呢?当然是。企业在这一点上完全与个人一样,其命运的演变与把握,都有一个是否合于道的关键问题。企业的所有行为如果依据的是企业自身之“欲”的话,情形和性质与个人的“为所欲为”并无两样。企业的“为所欲为”,与个人的“为所欲为”相比,其危害更大,灾难性更强,更应当早一些觉悟和防范。因为企业行为比个人行为有着更广泛的活动领域,而这些领域直接联系着社会万众的切身利益。企业如果“为所欲为”,必然是践踏社会公理、公德,不择手段,以损害社会、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为前提,满足自己难以填平的欲壑......这种情形,我们说就叫做“有为”。企业陷入这种状态,实际上是走上了断送自己的道路。
那么,企业怎样才是“无为”呢?是不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干,才算“无为”呢?不是。所谓“无为”,说到底是要使企业行为归于正道。只在正道上,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社会需求变化的规律,按照产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从容不迫,沉着稳健,脚踏实地地从事那些利益在社会、利益在公众的正当的事业。也就是说,企业“当为”和“不当为”的依据,应当是社会和公众利益。凡是对社会公众利益有损害的,即使自己做得到(而且还有利可图),也是不可为、不当为的。
那种见什么赚钱,就跟着撵什么的现象,就是“有为”的表现。这种现象很容易被我们理解,因此值得提出来剖析。这种见什么“有搞头”就搞什么的现象,你说依据是什么?是公众的需要吗?不是。是为了社会利益吗?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多半是为了自身最直接的经济利益。是冲着“钱”而来的,而“钱”的背后便是自己的这样那样的欲望。他们恐怕想也没有想过给社会、给公众创造什么、奉献什么;他们跟着撵的目的很简单,要从社会经济活动中“捞取”自身利益。那些不顾国家专利制度,以假冒伪劣产品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坑害社会、坑害其它正当企业、坑害消费公众的现象就属于这一类。说穿了,他们对社会根本就没有“作为”可言,但他们恰恰是“有为”的,他们为自己利益而“为”。他们“为”得越凶,对社会危害越大。他们对社会危害越大,也就越是接近自我毁灭了。这就是“有为”现象的规律。对众多真心从事正当经营的企业而言,这些都是属于“当不为”的范围内的事。
“当为”什么呢?当在万众的利益需要上寻找立业点。当在增强自身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于“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这个广阔的领域内“有所作为”。这才是真正的“无为”。
要作到这一点,企业还需要经常地、自觉地坚持“为无为”。“为无为”是什么意思呢?我理解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以下三点。一是只做“无为”的事,只做合于正道、合于人类社会利益的事;二是不断地检查自己,不断地“修剪”自身行为中“有为”的苗头和成分,使之回归“无为”;三是对正当的事业,也要采取“无为”的态度去“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以奉献为动力,以奉献为准绳,脚踏实地,不要生起“有为”之心,去贪、去霸、去占有等等。始终要对“奉献”两个字有觉悟。要明白奉献是天地之道的真精真髓,也是企业之道的真精真髓。
“无为”说穿了就是讲究奉献,其它什么也不追求。所以我们说,“无为”的结果,恰恰是“有所作为”(有奉献);而如果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做到这样的“无为”,那么,从社会角度看,真的是“无所不为”了(有了最为丰富的各种奉献)。这里,我们将“天地无为而生养万物”的“天地之道”,引申为我们“企业无为而奉献社会”的“企业之道”,主张将“生养万物”的“天地观”引申移植为“奉献公众”的“企业观”,目的是使企业获得“天”“地”的品质,像天地那样“天长地久”。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说:企业之道就是,奉献而不占有。这就是“真无为”。
 无所不为 而无 有为 无为 无所 不为 天地 有所 企业

扩展阅读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一位正在筹备创业的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配备多是朋友+亲戚。首选因素是信得过,能力居次。但是随着企业正常运转起来,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时,创业初期的伙伴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

  作者:姜燕芬详情


所谓利润分享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一项所有员工参与利润分享的计划。在设计企业利润分享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层面的人员,根据其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担当的职责及发挥的作用来合理地分享其劳动所得。本文将重

  作者:姜燕芬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