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不可忽视的软技巧

 180

现代企业发展快,企业的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同样快。好设备就出好成绩,这种说法恐怕没有认同,按此推理,好的经营环境就出好领导,也不是绝对。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硬软兼施。“硬”好理解,领导者常会使用些硬技巧(行政命令、法律手段)来实现威力。“软”呢?同样重要。然而,软技巧可能是最易被领导者忽视的要素。

自醒能力
忘却是可怕的,它是失去敏锐的病症。当一个领导人失去敏锐时,他不可能发觉危险在哪里,其结果是做了错误的决定自己还不知道。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你是个戴眼镜的人,离了眼镜就不行,然而有一天,你发现找不着眼镜了,你四处找,却怎么也找不着,于是大声叫,我的眼镜呢?旁边一个人说:你不正戴着它吗?

这是件很小的事,可找眼镜的过程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习惯了就忘却了。忘却是可怕的,它是失去敏锐的病症。当一个领导人失去敏锐时,他不可能发觉危险在哪里,其结果是做了错误的决定自己还不知道。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已经做不到,何谈知彼?

领导者必须是有远见的,他们必须为他们所领导的人们提供清楚、乐观、吸引人的前景。他们的远见卓识是制定战略使命和目标的基础。而远见的基础就是领导者的自醒能力。

钱塘江原理

引导型的领导者就是要做“钱塘江河道”的挖掘者,他是江潮形成的掘道人。

作领导人,最怕的就是失去威信,失去公信力。但用行政命令实现威信,不会长久。卫有恒先生认为,形成威信不一定靠领导者身先士卒,自己先设计好一套动作,员工照做说行了。

其实,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是一个“引导型”领导,而非“带领型”领导。在带领式的领导者手下工作的员工只是机械地执行命令,领导者最期盼的创造精神很难出现。引导型的领导不怕员工超过自己。

众所周知,钱塘江潮颇为壮观。那一浪推一浪,一浪高一浪的潮水,发出的是撼天动地的震响。然而,钱塘江潮的层层浪不是在某个浪头的带领下产生的,它是因势而生。独有的钱塘江地理地貌是产生钱塘江江潮的根本原因。引导型的领导者就是要做“钱塘江河道”的挖掘者,他是江潮形成的掘道人。当河道掘好后,他看到的便是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观。

讲金还讲心

“称谓无总”的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领导者的亲和力。

在企业里,我们不难看到办公室的标志牌上写的是“总经理办公室”、“经理办公室”。一些领导者以自己能坐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办公而自豪,而在联想,你却听不到员工称柳传志为柳总,称杨元庆为杨总。杨元庆说联想的领导没有职务的称谓,员工称领导都直呼其名,甚至只叫名不喊姓。

联想这种“称谓无总”的做法,在许多企业里运用着。卫先生认为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领导者的亲和力。领导者除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外,还要关注员工的成就,把员工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一个领导者真正赢得员工的心不容易,若他很懂得用银弹政策,派红包或发奖金,员工一定很开心,但不是每个领导者都有能力令到全部的员工成大、中、小富翁。用真诚的关心打动员工,留住人心才是将人力发挥到极致的好办法。
 不可忽视 领导者 忽视 技巧 不可 领导

扩展阅读

作为最成功的世界级企业之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在员工培训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堪称世界级典范。GE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持之以恒的人才战略,归功于GE克劳顿培训中心(现称约翰·韦尔奇领导

  作者:王吉凤详情


竞争的激烈,经济低谷时期,企业在营销管理和市场拓展上下很大的功夫。销售人员的工作能力总是不能得到公司的认可。在多次的企业销售课程培训中,企业对销售技能课程的需求成为了迫切的需要。但如果仅仅是提升技能,

  作者:蒋观庆详情


  人们常说,当领导的要身先士卒,做出榜样,才能给部属带来模范的力量。领导都亲自作了,部属不做实在不应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有时需要亲力亲为,有时并不需要亲自操刀,只需要“做做样子”,造成一种形势,做

  作者:高定基详情


  员工的工作状态受心情的影响,当员工有什么事情不高兴时,可能会影响到工作,这叫把消极情绪带进工作。我们强调要修炼情商,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消极情绪影响到工作,但生活的不快、烦恼和痛苦产生的

  作者:高定基详情


  我们说要关怀部属,用真情温暖部属的心。其实,关怀部属的家属比关怀部属本人更具有意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种说法,叫“情感留人”。情感留人,就是要在主管和部属之间,部属和企业之间构建一种温情,一种

  作者:高定基详情


  只要是人就都有虚荣心。有一种积极的虚荣心,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那就是,让家人、亲人、同学、朋友知道,我在公司很受重视,深受老板和上级的器重,回家时,能衣锦还乡。说实话,我们很多人背井离乡,都想混出

  作者:高定基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