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计划、Emergency Plan(ppt)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64K

  下载次数:1740

  所需积分:11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计划、Emergency Plan(ppt)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计划、Emergency Plan)
主要内容
事故案例的启示
国外重大事故应急系统
法律规定
事故应急管理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危险辨识与控制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地方政府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救援行动
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一、事故案例的启示
1.重大事故的类型及其事故后果
1.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露事故,造成30多人死亡,迫使22万人紧急疏散;
2.1984年墨西哥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迫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
3.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盐泄露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死亡,20余万多人受伤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致残,67万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

4.1987年10月在法国,由于硝酸铵引起一场火灾,迫使6万居民疏散;
5.1993年5月中国深圳化学危险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1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损失2亿多元;
6.1997年6月27日中国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


7.2003年2月18日发生在韩国大丘市的地铁火灾有人在1079号地铁列车上纵火,而该车司机和1080号列车司机未能及时向中央控制室报告火灾发生情况,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乘客逃生。1080号列车司机在逃离火灾现场时,还拔走了机车的主控钥匙,致使列车完全断电,车门不能打开,大批乘客死亡;而中央控制室工作人员没有及时观察电视监控画面,没有对司机及时下达正确的指令,中央控制室维护人员将火灾警报误认为是警报系统故障,耽误了救助工作。此外,发生事故后没有及时采取疏散等措施是造成一百多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的主要原因。
事故启示
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国外重大事故应急系统
1.英国重大事故应急系统
应急计划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6月,弗利克斯巴勒爆炸事故后,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Advisory Committee on Major Hazard),简称ACMH,负责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首次提出了应该制订应急计划。
由于ACMH和其他机构的工作,促使欧共体于1982年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CC Directive 82/501,即著名的《塞韦索法令》,目的在于重大事故的预防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
2.美国重大事故应急系统
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SUPERFUND法的修正案,这个修正案是事故应急救援的最高法律依据,该法的第三部分为《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1987年美国环保署、联邦应急管理署发布了《应急计划技术指南》,OSHA标准《高危险性化学物质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和环保署标准《风险管理计划》。
联邦政府设立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并成立了国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NRT)。
3.澳大利亚重大事故应急系统
1993年1月1日,澳大利亚成立了应急管理署(EMA)。EMA负责所有类型的灾害,包括自然的、人为的、技术的或是战争(民防)。
EMA的职责是:
(1)使国家应急管理的政策和安排正规化,并得到改进;
(2)提供国家应急管理援助;
(3)提供应急管理的教育,培训并负责应急研究;

(4)提供并改进事故和灾害预知信息;
(5)建立、协调并协助应急管理计划;
(6)和联邦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提供应急援助物资;
(7)改进并提高国家民防能力;
(8)作为澳大利亚国际发展协作局(AIDAB)的代表,协助进行灾后物质和技术援助;
(9)在澳大利亚的有关地区协助进行灾害的准备工作。


  一些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应急机构,如加拿大应急准备办公室、新西兰民防和应急管理部、瑞士国家应急管理中心、俄罗斯紧急情况部。

三、法律规定
1.《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员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2.《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消防法》的规定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4.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
追究的规定》的规定
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5.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预案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6.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的规定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预案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7.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的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四、事故应急管理

事故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

预防
预备
响应
恢复


1.预 防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所采取的行动。

预防的内容和应对措施
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灾害保险
安全信息系统
安全规划
风险分析、评价
安全监测监控
公共应急教育
安全研究

2.预 备
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行动。目的是应对事故发生而提高应急行动能力及推进有效的响应工作。

国家政策
应急预案(计划)
应急通告与报警系统
应象医疗系境
应急救援中心

3.响 应
事故发生前及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目的是保护生命,使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减小到最小程度,并有利于恢复。

响应的内容和应对措施
启动应急通告报警系统
启动应急救援中心
提供应急医疗援助
报告有关政府机构
对公众进行应急事务说明
疏散和避难
搜寻和营救

4.恢 复
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清理废墟
损失评估
消毒、去污
失业评估
应急预案的复查
灾后重建

五、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设施和设备
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培训和演习
事故后的恢复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
(1)应急指挥机构
(2)事故现场指挥机构
(3)支持保障机构
(4)媒体机构
(5)信息管理机构
应急救援预案
(1)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评价
(2)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
(3)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4)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
(5)训练和演习
(6)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
应急设备和设施
1.急救设备:救护车、单架等
2.个体防护设备:呼吸器、面具等
3.通讯设备:电话、无线电等
4.消防设备:消防车、灭火设备
5.检测设备:分析、检测、化验仪器
6.工具
7.危险所在单位已有的设备
应急救援行动
发生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泄漏等紧急情况时,所采取的营救与疏散、减缓与控制、清除与净化等一系列的行动都是应急救援行动。(1)现场初始评估;(2)危险物质的控测;(3)建立现场工作区域;(4)确定重点保护区域;(5)行动的优先原则;(6)增援梯队。
应急训练和演习
通过培训和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得以实施和贯彻。主要目的是:(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2)测试紧急装置、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3)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4)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5)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事故后的恢复
在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必须对系统进行恢复,而且尽快恢复最重要。恢复活动主要包括(1)现场警戒和安全;(2)清洁与净化(3)对从业人员供帮助;(4)对破坏损失的评估;(5)保险的索赔;(6)事故调查;(7)重建。

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的内容与要求
1. 定 义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为减少事故的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时也称为应急计划。
2.目 的
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可以归纳如下:
(1)一旦发生事故后控制危险源,避免事故扩大,可能的情况下予以消除;
(2)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3.要 求
1)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本单位、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4.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和要素
(1)厂区基本情况
(2)周围环境
(3)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5)报警和通讯联络
(6)应急设备与设施

(7)应急计划区
(8)应急状态分级
(9)保护措施程序(响应措施)
(10)关闭程序
(11)信息发布
(12)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13)培训与演练
(14)应急预案的维护
(15)记录与报告


(1)厂区基本情况
1)生产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划分
2)主要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
3)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
4)产量、产值、人数等;
5)主要安全设施及其分布。

(2)周围环境
1)周围气象、气候、地理、地形、地貌、水文;
2)周围人口分布;
3)周围重要单位和设施;
4)交通。

(3)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及职责;
2)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
3)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

(4)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1)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2)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
3)划分事故严重度。
4)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
5)对潜在事故的描绘(如容器爆炸、管道破裂、安全阀失灵、火灾等);
6)对泄露物质数量的预测(有毒、易燃、爆炸);

7)对泄露物质扩散的计算(气体或蒸发液体);
8)有害效应的评估(毒、热辐射、爆炸波);
9)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
10)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
11)事件之间的联系;
12)每一个事件的后果。


(5)报警和通讯联络
1)报警系统及程序;
2)报警方式:如电话、广播、网络、警报器等;
3)与政府主管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的通讯、联络方式;
4)紧急通告:事故、时间、地点、单位、原因、程度等。

(6)应急设备与设施
1)下列应急设备的数量、型号、存放地点及获取方式:
急救设备
个体防护设备
通讯设备
检测设备
消防设备
维修工具等

2)下列应急机构能力和资源的描述: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公安部门;
消防部门;
急救部门;
医疗卫生部门;
防疫部门;
环保部门;
水、电、气供应部门;
交通运输部门等。

(7)应急计划区
包括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
(8)应急状态分级
1)厂内应急:后果仅限于企业内,厂内应急预案启动,厂外应急预案待命;
2)厂外应急:后果超出厂区边界,厂内外应急预案启动。

(9)保护措施程序
1.主要内容
(1)事故初期控制措施
(2)发布疏散居民的命令
(3)告知避实路线、负责避灾的机构和负责人、临时避难场所等
(4)对特殊人群(学校、幼儿园、老弱病残)的保护措施
(5)对特殊设施的保护措施

(10)关闭程序
1)关闭行动的负责人;
2)设备关闭操作程序;
3)关闭专用工具;
4)关闭具体操作人员;
5)需关闭设备是否有明显标志;
6)应关闭的设备明细。

(11)信息发布
1)明确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
2)描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决定方法;
3)信息发布周期。

(12)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1)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
2)明确保护事故现场的方法;
3)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4)连续检测影响区域的方法;


(13)培训与演练
1)制订每年培训、演练计划;
2)培训演练目的:测试预案的有效性、检验应急设备、确保应急人员熟悉他们的职责和任务;
3)培训内容:危险特征、报告、报警、疏散、防护、急救和抢险等。
4)培训要求:针对性、定期性、真实性、全员性。
5)通过对应急人员培训,确保合格者上岗

(14)应急预案的维护
1)明确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
2)描述每年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方法;
3)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

(15)记录与报告
1)培训记录;
2)演练记录;
3)修改记录。
(八)地方政府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需要地方政府制订应急预案的特大事故和自然灾害
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政府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需要政府制订应急预案的 特大事故和自然灾害
1.特大危化品事故(火灾、爆炸、泄漏)
2.特大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爆炸事故;
3.特大建(构)筑物(房、库、坝)的坍塌事故
4.特大公共场所火灾事故
5.特大矿山事故
6.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7.特大铁路事故
8.特大空难事故
9.特大海难事故
10.特大食物中毒事故
11.特大森林火灾事故
12.特大地质灾害事故
13.洪灾
14.地震
15.SARS等公共卫生事件
16.需要政府紧急处理的其他事件

二、政府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
(一)本行政区基本情况
(二)危险目标(重大危险)
(三)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四)应急救援队伍
(五)应急设备与设备
(六)通讯联络


(七)事故报告与报警
(八)应急救援行动
(九)信息发布
(十)事故后的恢复
(十一)培训与演练
(十二)维护


(一)本行政区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
 3.气象与气候
 4.人口与分布

(二)危险目标(重大危险)
1.重大危险的位置、隶属单位、负责人
2.危险物质或设施的数量、存放地点
3.危险物质的化学物理特性及危险特征
4.危险设施的有关参数和危险特征
5.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特征
6.造成事故的可能原因
7.可能影响范围和造成的后果(人、财、物)
8.已有的控制措施(技术和管理)

(三)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机构


(1)总指挥由市长担任
(2)副总指挥由分管安全生产、公安和卫生的副市长担任
(3)成员:市政府办主任、经贸委主任、安监局长、公安局长、卫生局长、技监局长、消防局长、武警首长、环保局长、市政局长、气象局长、交通局长、民政局长、工商局长、工会主席(民航局长、港务局长、教育局长、林业局长、地震局长、国土资源局长、化工局长、煤炭局长等)
(4)专家组:由熟悉行业生产特点和丰富抢险救灾知识和经验的专家组成

2.职责
(1)指挥部
1)组织特大事故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织和整合本区域内的应急救援队伍
3)发生特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4)组织协调各工作组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工作,力争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6)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  
7)发现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安全的险情时,立即组织协调周边单位和人员疏散。
8)维护社会稳定,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9)组织演练预案,根据演练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 

(2)办公室
l.负责日常组织协调、上传下达及事故救援时的通迅联络工作;
2.协调和检查督促各工作组及时贯彻执行总指挥部布置的各项抢险救灾任务:
3.负责事故报告,适时发布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
4.配合上级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抢险救灾组
1.指挥对事故现场的抢险抢修工作:
2.组织对被困物资的转移。


(4)医疗救护组
l.及时了解和组织抢救处于危险场所的人员。
2.随时与医疗队保持联络,了解伤员的情况及转送工作。
3.协助急救队伍抢救伤员。

(5)物资供应组
负责应急救援急需装备、器材的供应、调配工作。
(6)保卫组 l.指挥事故现场的警戒、治安、临时道路管制: 2.组织被困人员、周边单位人员的疏散转移; 3.对肇事者或事故直接责任人等有关人员应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7)信息组
  保持通信畅通,搜集与事故有关的信息资料
(8)事故调查组
  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现场勘察工作,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9)善后处理组
协调、督促事故单位做好遇难家属的安置理赔工作。


   描述下列机构救援队伍人数、素质、经验、装备和调动方式。
   1.消防部门
   2.武警
   3.急救中心
   4.救护队
   5.医院
   6.急救中心(站)
   7.防疫机构
   8.危化品事故救援中心
   9.社会救援机构
   10.事故单位应急救援机构

  列出下列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存放地点及紧急调用方式。
1.急救设备:救护车、单架等
2.个体防护设备:呼吸器、面具等
3.通讯设备:电话、无线电等
4.消防设备:消防车、灭火设备
5.检测设备:分析、检测、化验仪器
6.工具
7.危险所在单位已有的设备

   详细列出下列各机构和人员24小时的通讯联络方式
1.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各成员
2.应急指挥部各小组负责人及成员
3.主要应急队伍负责人
4.上级领导机关、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
5.危险目标所在单位负责人
6.各外援机构负责人
(七)事故报告与报警
1.事故报告电话
   公安110
   消防119
   急救120
   政府办
   安监局
   技监局
   卫生局
  


   报告事故单位负责人或事故目击者报告事故,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伤亡人数及现场情景
2.报警方式
(1)向公众报警的方式:如报警器、广播、电视
(2)报警系统的设置及启动方法
(3)报警的批准权限
(八)应急救援行动
1.主要内容
(1)事故初期控制措施
(2)发布疏散居民的命令
(3)告知避实路线、负责避灾的机构和负责人、临时避难场所等
(4)对特殊人群(学校、幼儿园、老弱病残)的保护措施
(5)对特殊设施的保护措施

2.应急救援行动
(1)事故单位负责人或事故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安、消防、急救中心、安监局报警,并积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切断事故源。
(2)安监局、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尽快通知指挥部人员及各有救援组赶赴事故现场。
(3)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尽快收集事故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
 1)视事故情况,作出是否局部或全部停业停产的决定。
 2)派出人员勘察事故现场
 3)命令各专业救援组迅速投入救护
 4)按专业对口原则,向上级政府报告,必要时向相邻市区人民政府通报事故情况。



(4)各专业救援组接到指令后,要以最快速度召集人员,带上救援器材和装备,赶赴指挥部集合,然后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迅速进入事故现场实施救援。
1)抢险救灾组应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在抢修时要专人监护,轮番进行抢修工作。
2)医疗救护组要与消防大队配合,分头到事故现场查点当班人员,将伤员及时抢救并转移到安全区,视情况采取相应现场急救措施,重伤员应尽快送往医院抢救,如有去向不明者,马上进行查找,防止有人倒在危险区。

3)保卫组要在事故现场周围划分禁区,设岗警戒,进行交通管制,毒气扩散危及周边安全时,应协助周边指导群众向上侧风方向的安全地带撤离。
4)办公室负责指挥部与各救护组之间的联络、协调。视事故情况采取对外通讯联系。
5)事故得到控制后,指挥部应立即组织安监局、公安局、工会等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进行事故处理,落实防范措施及制定抢修方案,立即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九)信息发布
1.明确事故应急救援过程的信息发言人
2.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和范围
3.明确信息发布的周期
4.明确信息发布的批准人
(十)事故后的恢复
1.明确终止应急救援的条件
2.保护事故现场的措施
3.恢复行动的执行单位
4.中止应急进入恢复的决定人
(十一)培训与演练
1.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组织机构、职责、联系方式、紧急报告、救援行动等
2.应急专业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1)各主要事故的危险特征
     (2)各类危险的处理方法
     (3)急救知识
     (4)急救设备的使用
     (5)自身防护技术

3.社会公众培训
(1)危险信息的特征
(2)紧急警报
(3)紧急疏散路线及临时避难场所
(4)急救和自救常识
4.培训要求:针对性、定期性、真实性、全员性。

5.演习
(1)每年进行一次
(2)参加人员为事故可能影响范围内的人员
(3)演习要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4)演习的目的
  A.熟悉灾害特征
  B.熟悉职责和任务
  C.检验指挥系统
  D.检验救援行动
  E.检验应急救援能力
(十二)维护
1.明确组织制订、修改、维护预案的单位
2.明确预案修改的周期
3.明确预案的批准程序张发布形式
三、制定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的方法
1.成立政府应急预案管理机构
2.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分级
3.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
4.确定危险目标
5.编制应急预案
6.批准发布
7.开展培训与演练

九、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编制步骤
企业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有一套现场应急预案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估;
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
4.评价能力与资源;
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
6.编制应急计划。

1.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
企业管理层首先应指定紧急预案编制小组的人员,组员是预案制定和实施中有重要作用或是可能在紧急事故中受影响的人。
预案编制小组代表来源
(1)安全
(2)环保
(3)生产
(4)保卫
(5)工程
2.资料收集和初始评估
编制小组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制定预案的必要信息并进行初始评估,包括:
(1)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企业安全记录、事故情况;
(3)国内外同类企业事故资料;
(4)地理、环境、气象资料;
(5)相关企业的应急预案等。

编制小组应提出如下问题(但不只限于这些):
(1)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故?
(2)这种事故的后果如何(要包括对现场和企业外的影响)?
(3)这类事故是否可预防?
(4)如果不能,会产生什么级别的紧急情况?
(5)会影响到什么区?

(7)谁来评价这种紧急情况,根据什么?
(8)如何建立有效的通讯?
(9)目前具备什么资源?
(10)应该具备什么资源?
(11)如有可能,可得到什么样的外部援助,怎样得到?

初期,编制小组的工作可分为三部分:
(1)危险辨识、后果和风险评价;
(2)明确人员的职能;
(3)明确需要的资源。

3.应急反应能力分析
根据最可能发生的事故场景,编制小组可以确定出不同紧急情况下相应的反应行动。据此,小组可回答以下问题:
(1)在紧急情况下谁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2)整个应急过程由谁负责,管理结构应如何适应这种情况?

(3)如何通报紧急情况,谁负责通知?
(4)可获得哪些外部援助,什么时候能到达?
(5)在什么情况下厂内和厂外人员应该进行避难或疏散?
(6)如何恢复正常操作?
4.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1)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
1)资料收集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风险分级
4)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


5.人员和职责的确定
正确实施应急预案必须要明确职责,特别是什么时候由谁来指挥。

6. 应急资源的评估
现有资源,按人力、设备和供应进行评价。
(1)人力
1)紧急时可动员多少全职和兼职人员或志愿者?
2)培训水平如何?
(2) 通报和通讯联络设备
1)有什么样的通讯设备(电话、专线电话、无线电和警笛)?
2)有多少应急指挥中心,它们位于何处?

(3)个人防护设备
在何处、有多少和什么类型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自持性呼吸器、防毒面具、防酸服)?
(4)消防设备和供应
1)有什么类型的消防设备(消防车、消防梯、液压起重机)?
2)有无消防水系统?
3)有什么替代水源?
4)有什么样和多少消防设备(例如,各种便携式灭火器、泡沫罐、灭火药剂)
(5)事故控制和防污染设备及供应
1)有什么专用工具和设备,在什么地方?
2)有多少掘土设备?
3)有什么类型的防污染设备和药剂(例如,中和剂)?

(6)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和供应
1)当地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位置?
2)它们的装备如何?
3)有多少救护车?
4)有多少医生、护士?

(7)监测系统
1)有什么样的监测和检测系统,有多少?
2)这些化学实验室是否能进行危险物质分析?
3)是否有专门技术参考资料的图书馆或数据库?

(8)气象站
1)有多少气象站(特别是确定风向)?
2)它们位于何处?
(9)交通系统
1)有多少卡车和其他交通设备以便在紧急时运输和供应?
2)有多少车辆可用来运输和疏散人员?

(10)保安和进出管制设备
1)是否有足够的警力以控制交通和疏散时执法?
2)是否有足够进出管制设备(例如,路障)以便在紧急时控制交通?
(11)社会服务机构、设施和设备
1)有多少接收疏散人员的设施?
2)多少房屋、毯子和其他设备、设施?

7.应急反应组织的建立
应急预案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应急反应组织。为此,要提出以下问题:
(1)紧急情况发生时由谁来指挥操作?
(2)当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外反应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指挥结构如何变化?
(3)如果紧急状况恶化时,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出现更多的受影响点(包括企业内企业外),指挥结构如何变化?
(4)谁来决定分配减缓事故的资源?

(5)谁应该在紧急时与谁保持通讯联络?
(6)哪些应急功能(如消防、工程、医疗等)应该行动,什么时候?如何行动?
(7)哪些人负责专项应急反应功能?
(8)各种指挥岗位应位于哪里?
(9)谁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以保护外部人群?
(10)所有应急功能协调员互相之间如何联络?
(11)谁提供技术建议来开始反应行动?
(12)谁来决定什么时候应急结束,批准重新进入危险区?


2)全体应急反应组织
不是所有事故严重到要求动员全体反应中,可是在全体应急状态下,企业应急总指挥员应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要求的行动,包括全体应急反应组织。


3)企业应急总指挥
企业应急总指挥的职责为:
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这些分析要根据相关危险类型(例如,火灾、爆炸、泄漏)、它的潜在后果(包括企业内外)、现有资源和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来做出;
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保证现场和企业外安全;
增加后勤方面以支援反应组织。


十、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救援行动 是指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为及时营救人员、疏散撤离现场、减缓事故后果和控制灾情而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援助行动。
1.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
(1) 事故发生区
事故现场企业负责人应采取发下行动:
1)掌握情况
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
种类、强度;
已泄漏物质数量;
已知的危害方向;

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
是否还在进行抢险活动;
有无火灾与爆炸伴随,这种伴随的可能性;
现场的风向、风速;
泄漏(释放)危及企业外的可能性。

2)报告与通报
在基本掌握事故情况,并判明或已经发现事故危及企业外时,应立即向各有关部门进行如下报告:
报告负责本厂附近应急工作的市或区的应急指挥中心;
上报本系统直接领导部门;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情况的紧急程度,按预案规定的应急级别发出警报。

3)组织抢救与抢险
制止危害扩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扩展。事故发生单位要迅速集中抢险力量和未受伤的岗位职工,投入先期抢险,这包括:
抢救受伤害人员和在危险区的人员,并迅速转移至安全地点;

堵漏、闭阀、停止设备运转、灭火、隔离危险区等;
清点撤出现场的人员数量。
(2)事故地的附近地区
首先受到危害的应该是事故发生区下风方向贴近事故区的公众。一旦发现已经受到危害,或听到事故发生区的警报后,各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应急行动:

1)交通民警
立即向上级报告;
根据指令或情况危急程度,封锁通往事故发生区的交通路口;
迅速疏导车辆与行人撤离决定封锁的通道;
维持封锁区内的治安;
注意自身防护。

2)社区或街道(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
立即报告上级;
根据指令或情况危急程度,指导高层楼居民进行隐蔽(关闭门窗)或撤出;
协助民警疏导行动中的人流,有秩序地向安全方向移动;
组织公众自救与互助,并注意自身防护。
 (3)应急指挥中心(部)
1)值班员的行动
记录事故发生区报告的基本情况;
按预案规定,通知指挥部所有人员到达集中地点,并规定到达时限;
报告市(区)行政当局值班室;
根据情况的危急程度,或按预案规定通知各应急救援组织做好出动准备。
2)指挥组的行动
根据事故发生区报告的情况,指示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危害评估;
会同专家咨询组判断情况,研究应急行动方案,并向总指挥提出建议。其主要内容是:事故危害后果及可能发展趋势的判断,应急的等级与规模,需要调动的力量及其部署,公众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现场指挥机构设立的必要性、地点与时间;
3)其他有关组织的行动
气象保障组收集天气资料,若有可能可在现场开设气象观测哨;
各保障组做好后援准备;
各应急救援专业组织按指挥组指令投入行动。

2.事故评估程序
一级——预警,这是最低应急级别。这种应急行动级别可以是可控制的异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
二级——现场应急,这是中间应急级别,包括已经影响企业的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但还不会超出企业边界。
三级——全体应急,这是最严重的紧急情况,通常表明事故已经超出了企业边界。


3.通告和通讯联络程序
通告和通讯联络的设备、方法和程序必要的:
(1)报警;
(2)通知企业内人员紧急行动;
(3)如必要,通知外部机构;


(4)建立和保持企业应急组织之间的通讯联络;
(5)建立和保持现场应急组织、外部机构和其他应急组织之间的通讯联络;
(6)如果社区居民受影响,通知企业外人员应急救援;
(7)通知媒体。


4.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
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后首先要确定应急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

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包括:
(1)初始评估;
(2)危险物质的探测;
(3)建立现场工作区域;
(4)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5)防护行动;
(6)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
(7)应急行动的支援。

(1)初始评估
初始评估应描述最初应急者在事故发生后几分钟里观察到的现场情况,包括事故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外界援助。

LOCATE因素分析法
Life(生命):危险区售货员以及如何保护应急者、雇员和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
Occupancy(影响程度):事故范围与破坏车辆、储槽、管道和其他设备的情况
Construction(建筑):结构尺寸、高度和类型
Area(附近区域):在直接区域和周边区域需要的保护

Time(时间):日期,季节,火灾燃烧泄漏持续时间,到行动之前有多长时间
Exposure(暴露):在事故中有什么是需要保护的,比如建筑、附近区域、环境
(2)危险物质的探测
危险物质的探测实际上是对事故及事故起因的探测。
需要探测和了解的情况包括:
1)所涉及到物质的类型和特性。例如,闪点、燃烧值、蒸气压力、可溶性、活性、PH值、相容性、燃浇的产物。
2)泄漏、反应、燃烧的数量。
3)密闭系统的控制水平和转换、处理、中和的能力。
(3)建立现场工作区域
设立的三类工作区域,即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安全区域,如下图。


1)人员接触
哪些人最可能接触危险;
影响程度;
达到危险浓度的时间。
2)对事故现场内重要系统的考虑
在危险区域内是否有重要设施;
是否有必要在危险区域内对重要设施进行停车,以防止更大的危险。

3)环境的考虑
对危险很敏感的土壤区域;
对野生生物的保护;
渔业;
水生生物。

4)财产
现场内的财产(设备、操作系统、车辆、原材料、产品、存货);
现场外的财产。
5)现场外的关键系统
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主要运输系统;
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公用水、电、气、通讯服务系统等。

6)应急人员的工作区域
指挥中心;
准备区域;
支援的路线。

(5)防护行动
1)搜寻和营救行动;
2)人员查点;
3)疏散;
4)避难;
5)危险区进出管制。
(6)应急救援行动的优先原则
1)抢救生命优先;
2)应急救援人员的行动优先:
3)防止事故扩大优先。

(7)应急救援行动的支援
1)医疗救治
接受过急救和心脏恢复培训的应急反应人员;
企业医生或护士;
当地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
当地救护公司;
来自附近企业的医疗人员和其他救援小组;
当地卫生部门官员;
医疗设备和医药供应商;
毒物控制中心。
2)外部机构的互助行动
附近单位拥有抢险救灾的技术、人员、物资和设备资源。
3)值勤和社会服务
应急时事故影响区的值勤主要由保安和当地公安部门负责。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无关人员和旁观者进入事故现场,指挥交通以保证公众安全,保护应急行动。
4)恢复和重新进入
从应急到恢复和重新进入现场需要编制专门程序,根据事故类型和损害严惩程度,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考虑如下内容:
组织重新进入人员;
调查损坏区域;
宣布预案结束;

开始对事故原因调查;
评价企业损失;
清理损坏区域;
恢复损坏区的水、电等供应;
清除废墟;
恢复被事故影响的设备、设施;
解决保险和损坏赔偿。
(8)应急设备与资源
1)基本装备
基本装备,一般指应急求援工作所需的通讯装备、交通工具、照明装备和防护装备等。
2)专用装备
专用装备,主要指各专业救援队伍所用的专用工具(物品)。

常用应急设备与工具
消防设备(依赖于消防队的水平):输水装置、软管、喷头、自用呼吸器、便携开来火器等;
危险物质泄漏控制设备:泄漏控制工具、探测设备、封堵设备、解除封堵设备等;
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手套、靴子、呼吸保护装置等;
通讯联络设备:对讲机、移动电话、电话、传真机、电报等;

医疗支持设备:救护车、担架、夹板、氧气、急救箱等;
应急电力设备:主要是备用的发电机;
资料:计算机及有关数据库各软件包、参考书、工艺文件、行动计划、材料清单、事故分析和报告及检查表、地图、图纸等;
重型设备:翻卸车、推土机、起重机、叉车、破拆设备等。
3)现场地图和图表


十一、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
1.应急培训
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
(1)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
(2)社区居民培训;
(3)企业的培训;
(4)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
2.演 练
(1)演练种类
1)单项演练。
这是为了熟练掌握应急操作或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所需的技能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单项演习或演练是在完成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后才进行的。

单项演练内容
通信联络、通知、报告程序演练;
人员撤离及清点演练;
危险监测演练;
应急设备的操作演练;

防护行动演练;
医疗救护行动演练;
消毒去污行动演练;
消防行动演练;
公众信息传播演练。

2)组合演练。
3)全面演练或称综合演练。

(2)演练计划
1)序言
2)演练目的
3)演练科目
4)演练日程表

5)演练的组织
参加者名单
指挥者
组成
作用
职责
观察员


6)演练内容
预警和警报
指挥和控制
疏散
启用避难所
交通管制
应急救援运输
医疗机构

7)演练注意事项
8)演练通告
9)演练结果评述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计划、Emergency Plan(ppt)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