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2002-01-23 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类:纯进口消费型发展模式、产业依附 型发展模式和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1.1 纯进口消费型发展模式 纯进口消费型发展模式主要是指许多中小国家没有能力、条件来自主开发汽车工业 ,或者由于国家政策、市场潜力等其他因素,无需自主开发汽车工业,只能从其他汽车 生产国家进口汽车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1.2 产业依附型发展模式。 产业依附型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比较落后,只能靠引进一些汽车大国 的先进技术,设备、管理、资金等来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他们通常采取与外资企业进 行共同经营或外资主导型方式,重大决策问题由外资主导或者共同决策,风险共担,利 益共享。 1.3 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即通常所说的自丰开发、自主建设、自主生产、自主销售。一 切重大问题都是自主决定的。但自主不是搞自我封闭,同时也要对外开放,广泛发展国 际合作和交流。虽然有外资参股,但不影响企业主导地位的仍属产业主导型模式。 2 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因素 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决定于多种因素,而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 2.1 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和条件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能力和条件。汽车工业的发展涉及 的问题更多,要求具有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条件,包括广泛的技术、巨额资金、相关工 业的发展、辽阔的市场等。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和条件,汽车工业才能得到较大发展。世 界上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具有这种能力和条件,后 来韩国也有这种能力和条件,因而能够按产业主导型模式使汽车工业得到较大发展。而 世界上许多国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和条件时,要使汽车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则往往需要利用国外的能力,特别是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因此他们不得不采用产业依附 型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普遍缺少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和条件,前两种 模式被广泛采用。 2.2 汽车市场竞争的需要 汽车工业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汽车市场的竞争,对汽车工业模式的 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有些国家纯进口消费模式和产业依附模式的形成,不 是或不仅是缺乏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和条件,而主要是汽车市场竞争的需要。譬如,美 国三大汽车公司为了占领欧洲汽车市场,在欧洲合资或独资办厂,推进了产业依附型模 式在欧洲的形成和发展;比利时是欧洲一个小国,由于位处欧洲中部,有利于向周边国 家销售汽车,福特、通用、大众、雷诺等汽车公司纷纷在该国建厂或设置装配点,使汽 车产量达到百万辆规模,推动了该国汽车产业依附型模式的发展;西班牙的汽车工业发 展较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班牙工资水平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 争力,促使各大汽车公司相继进入该国,使该国汽车工业的产业依附型模式得到发展; 随着世界汽车市场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正争相进入发展中国家,必将 使产业依附型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2.3 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 各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对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特 别是各种模式都有可能使汽车工业得到发展时,发展政策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英国 与法国为例,都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可是,汽车工业发展模式 却不同。英国采取的是产业依附型模式,而法国却是单一的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这与 英国采取对汽车工业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而法国对汽车工业采取限制外资进入的政策 有很大关系。再以巴西与韩国为例,同属发展中国家,发展汽车工业时都缺少资金和技 术,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区四发展汽车工业时,鼓励外资兴办独资汽车企业 ,并为外资进入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从而使得巴西汽车工业按照产业依附型发展;韩 国发展汽车工业时,韩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自主开发的汽车工业,从而使韩国汽车工 业沿着产业主导型模式发展。 3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能力、条件和政策,可能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发展模式分别比较如下。 a)美国:二战前,美国汽车工业为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 大汽车公司都是按照这一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二战后,虽然欧洲、日本汽车工业得 到了迅猛发展,并先后进入美国独资或合资办厂,建立了美国大众、美国本田、美国日 产、美国丰田等汽车公司,但这些汽车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量也只占美国总产量的1/5 ,因此,美国的发展模式也应是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b)德国:包括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等主要汽车公 司都是按产业主导型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同时,美国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先后进入德国 ,通过收购德国汽车公司,建立厂德国福特、德国通用(欧宝)汽车公司,使产业依附型 模式也得到发展。形成了产业主导型模式与产业依附型模式相结合的格局,日前相互产 量之比为7:3。 c)英国:英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以产业主导型模式为主,著名的奥斯汀、罗浮等 汽车公司均是按照这一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同时,美国福特、通州汽车公司进入英国, 建立英国福特、英国通用汽车公司,推进了产业依附型模式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 ,奥斯汀汽车公司并入罗浮汽车公司,而罗浮汽车公司又为宝马汽车公司兼并,同时法 国、日本各汽车公司相继进入,先后建立了英国标致、英国日产、英国本田、英国丰田 等汽车公司,从而使英国汽车工业由产业主导型模式为主转变为产业依附型模式为主。 d)法国和意大利:法国和意大利基本相同。虽然在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曾有外国 企业进入,但规模很小,没打得到发展。其汽车工业的发展基本是采用单一的产业主导 型模式,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均是按这一模式建立和发展的。意大 利菲亚特汽车公司也是这一模式建立和发展的。虽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菲亚特公司开 展合作,相互占有—定股份,但并未改变其产业主导模式的格局。 e)日本:日本发展汽车工业初期,采取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二战后,日本经济处 境困难,日本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均按照产业主导型模式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开放资本市场,各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 先后有通用、福特、雷诺等汽车公司的资本进入日本各汽车公司。但是并未改变日本汽 车工业按产业主导型模式发展的格局。 f)韩国:多年来,韩国汽车工业坚持推行产业主导型模式。韩国现代、大宇,起亚 三大汽车公司均是按照这一模式建立和发展的。虽然当时韩国尚不具备自主发展汽车工 业的能力,但是韩国采取厂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基对汽车行业的自主能力, 同时限制外资的进入,终于形成厂产业主导型发展汽车工业的格局。 g)加拿大、巴西、墨四哥:这三国采取的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相似,均属于产业依附 型模式。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分别在加拿大建立了汽车分公司,成为加拿大汽车工业的主 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有本田、丰田、现代等汽车公司进入加拿大,使加拿人产业 依附型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福特、通用、大众、戴姆勒一奔驰、菲亚特、丰田等汽车 公司先后进入巴西,在巴西独资建立分公司,使巴西汽车工业沿着产业依附型模式发展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日产等汽车公司也先后进入墨西哥,在墨西哥独资建 立分公司,使墨西哥汽车工业也沿着产业依附型模式发展。 4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4.1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汽车工业是沿着产业主导型模式发展的,但是其自主能力在不 同时期有所不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逐步提高。 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在自主的原则下,主要依靠前苏联的技术,譬如第一汽车制 造厂,其产品技术及生产装备技术均来自前苏联。而到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时,我国的 自主能力显著提高,主要技术均来自国内,产品自主开发,工厂自行设计,生产装备自 给率达80%以上。由于我国技术与管理落后、资金与人才欠缺,且几乎处于封闭发展状 态,因此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 封闭型转为开放型。加强了与国外汽车公司的合作和交流,广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二是 采用合资、合营的方式,建立了一系列合资汽车企业。特别是轿车企业,基本上按产业 依附型模式建立起来的。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因此,我国 汽车工业现有发展模式应是产业主导型与产业依附型相结合的格局,其中商用汽车如解 放、东风等以产业主导型模式为主,而轿车以产业依附型模式为主。 4.2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我国是世界大国,40多年的汽车工业历史意味着我们只能在后两种模式上做出选择 。走产业依附型道路,易行,政府负担轻,短期效益可观,但缺乏控制权的发展必然带 来长期被动。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同干英国和拉美地区的国家,以汽车为支柱的制造业是 重中之重,一旦依附于别人,经济安全就难以保证。同时,亚洲不同于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洲共同体,复杂的国家利益与历史原因,使中国必须保持支柱产业的相对独立和主 动权。20世纪80年代,我国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规划,20世纪90年代,我们确 立了汽车工业的支柱地位。“十五规划”中明确规定:我国要“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汽车普 及率”,这明显是把产业支柱交给中国汽车工业,历史必然地让汽车工业担负起振兴中国 经济的重任。具有十分之一效益贡献规律和2.5倍产业关联带动效应的汽车工业,理应 成为当代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世界的主导型产业。事实上,成功的机会就在眼前 。百年汽车工业寿命周期曲线表明,现代汽车工业正处在新一轮转换时期。面对增速趋 缓甚至下降的世界汽车工业,一些跨国大公司正在进行一场科技大创新、市场大争夺的 竞争。这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机会:传统技术向微电子技术、 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集成转换中的技术突破机会;外国公司对巨大的传统汽车工 业投入成本的顾虑带来的新一代产品投放延迟的时间机会;外国现有技术与国内市场需 求部分错位的市场供应空缺机会;我国汽车工业水平与国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市场进入 机会。 所以,根据横向国际比较和纵向发展研究,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应正视现实、把 握未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走自土发展、螺旋式推进的道路。重要的是,政府再不 要彷徨(20世纪80年代的犹豫不决造成“散、乱、差”的恶果),应果断地承担起应该承担 的责任,坚定不移执行汽车支柱产业政策,尽管任重道远,但前景光明。 4.3 我国汽车工业实行产业主导型模式的战略步骤 中国汽车工业虽然经过40多年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迄今为止仍处于幼稚 阶段。美国和欧盟汽车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我国却在1%左右,与发达 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住短期内赶超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脚 踏实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着眼于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 ,抓住汽车工业转型换代的契机,抢占新一代汽车工业发展的制高点,走汽车工业产业 主导型道路,才能在不久的将来,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质的飞跃,成为中国工业参与 国际竞争的主导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走主导型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经过二个阶段。 a)过渡阶段 这段时期大约为2001—2010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汽车工业改革开放, 引进外资,引进技术,促进了汽车产业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中国汽 车工业“散、乱、差”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几年成了制约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发 展的首要障碍。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难以解决。 因此,在过渡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应走引进外资和资产重组相结合的道路。我国已 成功加入 WTO,我国国家产业政策的干涉作用将日益减弱,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中国汽车工业为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走国际化道路,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将 无力支撑,即使实力较强的大型汽车企业也难以孤军奋战。因此,为开拓生存空间和发 展空间,按照比较优势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合理、有效地...
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2002-01-23 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类:纯进口消费型发展模式、产业依附 型发展模式和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1.1 纯进口消费型发展模式 纯进口消费型发展模式主要是指许多中小国家没有能力、条件来自主开发汽车工业 ,或者由于国家政策、市场潜力等其他因素,无需自主开发汽车工业,只能从其他汽车 生产国家进口汽车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1.2 产业依附型发展模式。 产业依附型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比较落后,只能靠引进一些汽车大国 的先进技术,设备、管理、资金等来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他们通常采取与外资企业进 行共同经营或外资主导型方式,重大决策问题由外资主导或者共同决策,风险共担,利 益共享。 1.3 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即通常所说的自丰开发、自主建设、自主生产、自主销售。一 切重大问题都是自主决定的。但自主不是搞自我封闭,同时也要对外开放,广泛发展国 际合作和交流。虽然有外资参股,但不影响企业主导地位的仍属产业主导型模式。 2 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因素 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决定于多种因素,而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 2.1 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和条件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能力和条件。汽车工业的发展涉及 的问题更多,要求具有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条件,包括广泛的技术、巨额资金、相关工 业的发展、辽阔的市场等。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和条件,汽车工业才能得到较大发展。世 界上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具有这种能力和条件,后 来韩国也有这种能力和条件,因而能够按产业主导型模式使汽车工业得到较大发展。而 世界上许多国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和条件时,要使汽车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则往往需要利用国外的能力,特别是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因此他们不得不采用产业依附 型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普遍缺少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和条件,前两种 模式被广泛采用。 2.2 汽车市场竞争的需要 汽车工业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汽车市场的竞争,对汽车工业模式的 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有些国家纯进口消费模式和产业依附模式的形成,不 是或不仅是缺乏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和条件,而主要是汽车市场竞争的需要。譬如,美 国三大汽车公司为了占领欧洲汽车市场,在欧洲合资或独资办厂,推进了产业依附型模 式在欧洲的形成和发展;比利时是欧洲一个小国,由于位处欧洲中部,有利于向周边国 家销售汽车,福特、通用、大众、雷诺等汽车公司纷纷在该国建厂或设置装配点,使汽 车产量达到百万辆规模,推动了该国汽车产业依附型模式的发展;西班牙的汽车工业发 展较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班牙工资水平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 争力,促使各大汽车公司相继进入该国,使该国汽车工业的产业依附型模式得到发展; 随着世界汽车市场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正争相进入发展中国家,必将 使产业依附型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2.3 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 各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对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特 别是各种模式都有可能使汽车工业得到发展时,发展政策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英国 与法国为例,都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汽车工业的能力,可是,汽车工业发展模式 却不同。英国采取的是产业依附型模式,而法国却是单一的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这与 英国采取对汽车工业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而法国对汽车工业采取限制外资进入的政策 有很大关系。再以巴西与韩国为例,同属发展中国家,发展汽车工业时都缺少资金和技 术,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区四发展汽车工业时,鼓励外资兴办独资汽车企业 ,并为外资进入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从而使得巴西汽车工业按照产业依附型发展;韩 国发展汽车工业时,韩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自主开发的汽车工业,从而使韩国汽车工 业沿着产业主导型模式发展。 3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能力、条件和政策,可能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发展模式分别比较如下。 a)美国:二战前,美国汽车工业为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 大汽车公司都是按照这一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二战后,虽然欧洲、日本汽车工业得 到了迅猛发展,并先后进入美国独资或合资办厂,建立了美国大众、美国本田、美国日 产、美国丰田等汽车公司,但这些汽车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量也只占美国总产量的1/5 ,因此,美国的发展模式也应是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b)德国:包括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等主要汽车公 司都是按产业主导型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同时,美国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先后进入德国 ,通过收购德国汽车公司,建立厂德国福特、德国通用(欧宝)汽车公司,使产业依附型 模式也得到发展。形成了产业主导型模式与产业依附型模式相结合的格局,日前相互产 量之比为7:3。 c)英国:英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以产业主导型模式为主,著名的奥斯汀、罗浮等 汽车公司均是按照这一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同时,美国福特、通州汽车公司进入英国, 建立英国福特、英国通用汽车公司,推进了产业依附型模式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 ,奥斯汀汽车公司并入罗浮汽车公司,而罗浮汽车公司又为宝马汽车公司兼并,同时法 国、日本各汽车公司相继进入,先后建立了英国标致、英国日产、英国本田、英国丰田 等汽车公司,从而使英国汽车工业由产业主导型模式为主转变为产业依附型模式为主。 d)法国和意大利:法国和意大利基本相同。虽然在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曾有外国 企业进入,但规模很小,没打得到发展。其汽车工业的发展基本是采用单一的产业主导 型模式,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均是按这一模式建立和发展的。意大 利菲亚特汽车公司也是这一模式建立和发展的。虽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菲亚特公司开 展合作,相互占有—定股份,但并未改变其产业主导模式的格局。 e)日本:日本发展汽车工业初期,采取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二战后,日本经济处 境困难,日本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均按照产业主导型模式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开放资本市场,各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 先后有通用、福特、雷诺等汽车公司的资本进入日本各汽车公司。但是并未改变日本汽 车工业按产业主导型模式发展的格局。 f)韩国:多年来,韩国汽车工业坚持推行产业主导型模式。韩国现代、大宇,起亚 三大汽车公司均是按照这一模式建立和发展的。虽然当时韩国尚不具备自主发展汽车工 业的能力,但是韩国采取厂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基对汽车行业的自主能力, 同时限制外资的进入,终于形成厂产业主导型发展汽车工业的格局。 g)加拿大、巴西、墨四哥:这三国采取的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相似,均属于产业依附 型模式。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分别在加拿大建立了汽车分公司,成为加拿大汽车工业的主 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有本田、丰田、现代等汽车公司进入加拿大,使加拿人产业 依附型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福特、通用、大众、戴姆勒一奔驰、菲亚特、丰田等汽车 公司先后进入巴西,在巴西独资建立分公司,使巴西汽车工业沿着产业依附型模式发展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日产等汽车公司也先后进入墨西哥,在墨西哥独资建 立分公司,使墨西哥汽车工业也沿着产业依附型模式发展。 4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4.1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汽车工业是沿着产业主导型模式发展的,但是其自主能力在不 同时期有所不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逐步提高。 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在自主的原则下,主要依靠前苏联的技术,譬如第一汽车制 造厂,其产品技术及生产装备技术均来自前苏联。而到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时,我国的 自主能力显著提高,主要技术均来自国内,产品自主开发,工厂自行设计,生产装备自 给率达80%以上。由于我国技术与管理落后、资金与人才欠缺,且几乎处于封闭发展状 态,因此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 封闭型转为开放型。加强了与国外汽车公司的合作和交流,广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二是 采用合资、合营的方式,建立了一系列合资汽车企业。特别是轿车企业,基本上按产业 依附型模式建立起来的。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因此,我国 汽车工业现有发展模式应是产业主导型与产业依附型相结合的格局,其中商用汽车如解 放、东风等以产业主导型模式为主,而轿车以产业依附型模式为主。 4.2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我国是世界大国,40多年的汽车工业历史意味着我们只能在后两种模式上做出选择 。走产业依附型道路,易行,政府负担轻,短期效益可观,但缺乏控制权的发展必然带 来长期被动。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同干英国和拉美地区的国家,以汽车为支柱的制造业是 重中之重,一旦依附于别人,经济安全就难以保证。同时,亚洲不同于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洲共同体,复杂的国家利益与历史原因,使中国必须保持支柱产业的相对独立和主 动权。20世纪80年代,我国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规划,20世纪90年代,我们确 立了汽车工业的支柱地位。“十五规划”中明确规定:我国要“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汽车普 及率”,这明显是把产业支柱交给中国汽车工业,历史必然地让汽车工业担负起振兴中国 经济的重任。具有十分之一效益贡献规律和2.5倍产业关联带动效应的汽车工业,理应 成为当代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世界的主导型产业。事实上,成功的机会就在眼前 。百年汽车工业寿命周期曲线表明,现代汽车工业正处在新一轮转换时期。面对增速趋 缓甚至下降的世界汽车工业,一些跨国大公司正在进行一场科技大创新、市场大争夺的 竞争。这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机会:传统技术向微电子技术、 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集成转换中的技术突破机会;外国公司对巨大的传统汽车工 业投入成本的顾虑带来的新一代产品投放延迟的时间机会;外国现有技术与国内市场需 求部分错位的市场供应空缺机会;我国汽车工业水平与国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市场进入 机会。 所以,根据横向国际比较和纵向发展研究,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应正视现实、把 握未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走自土发展、螺旋式推进的道路。重要的是,政府再不 要彷徨(20世纪80年代的犹豫不决造成“散、乱、差”的恶果),应果断地承担起应该承担 的责任,坚定不移执行汽车支柱产业政策,尽管任重道远,但前景光明。 4.3 我国汽车工业实行产业主导型模式的战略步骤 中国汽车工业虽然经过40多年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迄今为止仍处于幼稚 阶段。美国和欧盟汽车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我国却在1%左右,与发达 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住短期内赶超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脚 踏实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着眼于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 ,抓住汽车工业转型换代的契机,抢占新一代汽车工业发展的制高点,走汽车工业产业 主导型道路,才能在不久的将来,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质的飞跃,成为中国工业参与 国际竞争的主导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走主导型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经过二个阶段。 a)过渡阶段 这段时期大约为2001—2010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汽车工业改革开放, 引进外资,引进技术,促进了汽车产业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中国汽 车工业“散、乱、差”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几年成了制约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发 展的首要障碍。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难以解决。 因此,在过渡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应走引进外资和资产重组相结合的道路。我国已 成功加入 WTO,我国国家产业政策的干涉作用将日益减弱,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中国汽车工业为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走国际化道路,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将 无力支撑,即使实力较强的大型汽车企业也难以孤军奋战。因此,为开拓生存空间和发 展空间,按照比较优势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合理、有效地...
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暗促-酒店玫瑰静悄悄地开 372
- 2终端陈列十五大原则 383
- 3专业广告运作模式 345
- 4****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377
- 5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395
- 6主顾开拓 484
- 7主动推进的客户服务 344
- 8专业媒体策划与购买 374
- 9中远电视广告CF 419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