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簇群 促进竞合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26K

  下载次数:60

  所需积分:1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强化簇群 促进竞合
强化簇群 促进竞合 ——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报告 解放前的中关村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由于小,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有 人叫它“钟关儿”、 “中官坟”,也有人叫它“中湾儿”。就是这样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发展成为今天在中 国经济中占有注目地位的一个经济区域。 一、中关村:“簇群效应”的产物 概括说来,中关村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80年代初陈先春 创办第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为起点,到1988年逐步形成的“电子 一条街”。第二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8年间,中关村依托实验区调整发展的10年。1999年 6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政府和国家科技部《关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 园区的请示》则标志着中关村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中关村迈入了“两个升 级”,即在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技术、产业规模和产业国际化四个方面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实现了产业升级;在现有市场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市场规模、市场体系和市场管 理三个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市场升级。 中关村的产生、发展可以用麦克尔·波特的一个概念来形容——“簇群”(cluster)效 应。簇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簇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并且还经常向下延伸 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 的产业公司。最后,许多簇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 府和其他机构——例如大学、标准的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提供者和贸易联盟等。 中关村经济的形成依托海淀区重点高校,尤其是北大、清华,依靠早期一些企业家的努 力而形成的“群落”。 中关村这一“簇群”是由诸多部分组成的,其结构图可以如图1-1所示: 由上图可看出,中关村“簇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智力资源。中关村是中国唯一、世界少有的科技智力密集 区。中关村地区拥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70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 各类科研机构210多家;在校大学生30万人;两院院士占全国的36%;每年产生数以千计 的科研成果辐射全国;建有亚洲最大的国家图书馆等,这里丰厚的科教智力资源完全可 以和美国“硅谷”相媲美。值得强调的是,中关村的形成决非偶然,也非一朝一夕。建国以 来,党和国家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对这个地区多次进行大规模投资,逐步建成 了在国际国内有很大影响的“科学城”和“大学城”,今天的中关村凝聚着历代党和国家领 导人关心教育、重视科技的心血。 二是,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中关村孵化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出现了专 业性孵化器和针对特定创业群体的孵化器,如新成立的北京国际孵化器、北京新材料基 地北新园、北京微电子设计企业孵化器、清华软件孵化器等。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不仅 在数量上,而且在规模上都有很大的发展。2000年,园区新入驻企业中,注册资金上亿 元的企业59家,其中海淀区34家,丰台区4家,昌平园1家,电子城科技园和亦庄科技园 分别为5家和15家。截止到2001年,园区中的企业已经超过了9000家。 三是,以服务为主导的支撑体系。高科技园区服务支撑体系,是指在科技园区内促 使科技教育界的研究成果迅速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衍生, 从而促进高科技园区高效运作和迅速发展的软硬支撑体系。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子系统 :行政管理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基础设施体系。 “簇群”效应对中关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 众多大学,处于中关村簇群中的企业在获取各种专业化、有经验的雇员上有更为便利的 条件,从而降低他们在招聘过程中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 簇群内广泛积累了市场、技术和竞争的信息,簇群成员优先获取了这些信息。并且个人 关系和社会联结能培育信任,促进信息的传递;簇群内各个成员相互合作,更容易使他 们感知到构成经营业务的产品或服务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与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 进入障碍更低。在有簇群的地区经常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资本、技术、投入和员工,把 这些组合起来就可以组成一个新的企业、新的业务;村中存在的各种政府组织为中关村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簇群”效应的加大和政府对该区域的扶持与支持,中关村的发展呈现出加速的 态势。 ★ 2000年,中关村企业实现增加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79亿 元,增长60.1%。2001年统计显示,两项指标分别达到455.7亿元和2151亿元,同比增长 39.8%和28.1%。 ★ 企业数目增势迅猛,截止到2001年底,中关村企业已超过9000家。图1-2是中关村历年 高新技术企业的数目统计: ★ 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1年实现增加值455.7亿元,同比增长39.8%,园区技工贸总 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80家,比上年增加59家。重点企业对园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 技工贸总收入上亿元企业实现技工贸收入1345.2亿元,占总量的80.1%;上交税费44.2亿 元,占总量比重的71.8%;出口创汇17.8亿美元,占总量的比重为89%。技工贸总收入上 亿元企业中,从事电子信息业106家,光电机一体化21家,生命科学及生物科学、新材料 新能源分别为14家和9家。 ★ 股份制企业比例增大。2000年新批企业中,股份制企业1897家,占企业总数的77.1%,累 计认定股份制企业4814家,占全部企业的58.5%,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 ★ 吸引外资取得新进展。2000年外商协议投资额4.9亿美元,增长2.1倍,外商实际投资额 2.3亿美元,增长1.3倍。截止到2000年年底,园区外商实际投资额累计达11.7亿美元。 二、中关村的尴尬与思 然而在成就的背后,中关村也面临着尴尬与无奈,尤其是1999年网络泡沫的破灭更 加重了这种尴尬的程度。下面是一组让人惊叹的事实与数据: ★ 据中关村科技园区《跨国公司在京R&D投资现状、影响与对策》报告显示:已有15个跨国公 司在京投资设立了18个R&D机构,并且英特尔宣布将投资5000万元建立Intel中国研究中 心,而微软宣布将投资8000万元用于其R&D。一场人才的争夺战即将拉开。 ★ “扎货”这一词在中关村已经不新鲜,并且该词事实上已经与“欺诈”联系在一起,成为商 户们心头挥之不去的“痛”。 ★ 交通的拥挤与堵塞。一项调查表明,每个在中关村上下班的人2000年上下班的时间为39 分钟和43分钟,而2001年的时间更长,分别是56分钟和67分钟。 任何“簇群”总是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影响“簇群”效率的因素有多种,其 中商业环境质量的影响极大。如果缺乏高质量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公司就无法使用先 进的后勤技术;如果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雇员,公司也无法在成熟的服务业中进行有效 的竞争;同样,企业也无法在繁杂的管制性红头文件或一个不能迅速、公平地解决争端 的法院体系下进行有效的竞争;商业环境的某些方面,例如法律制度或公司税率,也会 影响所有产业。 在中国,中关村几乎成为高科技的代名词,被冠以“中国硅谷”的称号。但要做“硅谷 ”,并不是有几家企业在攒电脑、贩软件就可以了,而必须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产业链 体系、融资投资体系、企业创新体系,形成一个有良好商业环境的“簇群”。而这些并不 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建立起来的,而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 之所以出现上述尴尬状态,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 。 1、硬件设施的不足 中关村拥有总面积达193万平方米共210家写字楼,但仍有一些企业迁出中关村,为 什么呢?究其原因除写字楼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外,中关村写字楼在物业管理水平和收 费、仓储条件、运输条件以及车辆停放等条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道路设施的不合理,造成中关村道路的堵塞。南北向进出中关村的道路尽管有学院 路和万泉河路,但这两条路都不是很方便,真正进出中关村的通路只有一条中关村大街 (原白石桥路),而该大街有设计的过宽,一到几个瓶颈路口,从过宽马路汇集过来的 车流都试图通过这些路口,必然造成拥挤。 2、软件环境的缺失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华夏证券公司等联合课题组在其2000年的《资本市场与北京高科 技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的调查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政府在提供软环境方面的期待, 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中关村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的不足。 该调查情况如图1-3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除了第一项国家优惠政策之外,其他各项都涉及到软件环境 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环境等 问题。中关村法律法规上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管理在先,成文在后。因而在初期 没有法律规范的条件下,许多企业的不法经营和违规经营就不可避免。因而出现前 文所述的“扎货”现象、盗版盘屡禁不止的情况就不足为奇。 3、人力资源环境的不完善 中关村人力资源环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人才的流动过快,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每年通过出国留学 、打工以及外企和上市公司等方式出中关村的人才就数以万计。据不完全统计,中关村 技术人员的流失原因,出国深造或留学的占30%,跳到一些大的如IBM类的企业约占20- 30%,去上海、深圳、珠海等城市发展的约占40- 50%。这种过快的人才流动虽然说在高科技企业中不可避免,但却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 利的影响。在我们对企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IT企业中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很大程度上 是建立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上。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关村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就是要 加快企业的发展,增加对员工的吸引力。 二是,人员的居住环境过于紧张。在中关村发展起来后,其他地区也紧追直上,提 供更为优越的环境,如上海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京的CBD和金融街。因而,一些 企业已迁出中关村。 三、对策:创设软硬环境,加快竞争合作  “簇群”所需要的商业环境并不仅仅只由企业就可以创造出,政府的公共政策将起到 重要的作用,需要公共部门和商界的沟通与对话。也就是说,在良好商业环境的构建中 ,政府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确保有高质量投入的供给,如受过教育的市民和物质基础设 施;制定竞争的规则-- 比如保护知识产权和实施反托拉斯法;促进簇群形成、升级以及构建对大量相关业务有 重要影响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 为了给高科技企业创立有利于其发展的商业环境,应为其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具 体说来主要有: 1、软件环境的建设 软件环境建设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 第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探索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 机制;二是促进担保机构扩大担保业务,为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在园区的拓展创造条 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进联保和再保业务;三是研究风险资金的设立与运作模式, 做好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的得准备工作。 第二,法制环境建设。一是贯彻落实《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所提出的20项内容,加 紧制定配套规章和管理办法,特别是《北京市鼓励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实 施办法》,组织相关部门贯彻实施。二是针对园区内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加大执法力度的 工作方案。保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贩卖盗版软件等违法行为,确保园区良好的社会治 安环境和正常的市场秩序。 第三,政府行政体系建设。在企业运行环节,通过试点探索新的办事方式。 其一,企业不需要政府时,试行企业直依法纳税和上交报表;其二,企业需要政府 时,设计政府处置企业上报问题的标准化工作程序;其三,政府各级工作人员一般不要 与企业接触,以近直不正当干预的发生;其四,按公正性和普遍性原则,设计政府出发 企业违法经营的标准化工作程序,以避免随意性发生。 2、硬件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道路、通讯、物业基础设施是科技园区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一硬 件环境的建设不仅是政府需要大力介入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是民间投资引进入 的一个领域。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硬件环境的建设上,政府和民间投资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政府 的作用更多在于规划指导、投资引导上,民间投资更多的是微观环节上的投入与建设; 政府的作用更重要在前期起一个整体规划,民间投资更注重后期的具体投资建设上。良 好的硬件建设体制是“政府搭台,民间唱戏”,政府从宏观上为民间投资创立良好的条件 ,并以市场机制调节民间投资,不断推动中关村硬件环境的发展。 3、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据统计,1997年北京试验区10.34万在册职工中,本科学历者占总人数的30.6%,硕 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5.2%,大专学历的占14.5%,有初级...
强化簇群 促进竞合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