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上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435K

  下载次数:50

  所需积分:2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上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第二节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第三节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 第四节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自然资源 第二节人口与劳动力 第三节技术条件 第三章区域经济分析 第一节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三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 第四章区域发展分析 第一节劳动地域分工与区域发展优势 第二节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 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五章区域经济增长分析——经济学观点 第一节总增长模型 第二节输出导向的增长模型 第三节二元经济理论——发展中地区的增长极 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第六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第一节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第二节区域规划类型 第三节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 第四节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前 言 从二次大战后以重建和恢复经济为中心的区域资源开发与生产力布局规划开始,60年 代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土整治,70年代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为目 的的综合规划,到今天强调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要求, 区域规划已成为各国各级政府进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合理有序发展 ,实施政府对区域发展有效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不足、基础欠强、环境脆 弱、城市化加速和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后工业化的多重压力,区域规划更显得迫切、 重要。 区域规划是各相关学科共同的任务,而对以区域和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研究区域 空间变化规律和区域空间各物质要素合理布局为中心的人文地理学来说,区域规划更是 学科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结合点与应用领域。当前,城市正在日益发挥强大的区域中心作 用,并随集聚和辐射力的增强而呈现城市区域化的现象,因而,区域规划也成为城市规 划专业重要教学和实践内容。据此,高等学校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教学指导组确定,由南京大学负责,会同中山大学、西北大学共同编写区域规划教材。 由于种种原因,从决定编写到完稿,历时三年。 区域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领域,方方面面。 本书编写者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时间、资料等方面的原因,以及编者水平有限, 全书仍有不尽人意之处。谨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本书根据教材的要求,系统阐述了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同时结合研究 和实践对有关章节作必要的探讨。鉴于区域分析在区域规划中的重要性,本书以1/3篇幅 ,专此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阐述。 全书共分十三章,各章的执笔人分别是:第一章崔功豪、陈宗兴,第二章刘科伟,第 三章陈宗兴、刘科伟,第四章刘科伟、吴耀,第五章刘科伟、李瑛,第六章至第九章魏 清泉,第十章王本炎,第十一章沈洁文,第十二章曹荣林、王红扬,第十三章窦贻俭。 全书由崔功豪拟纲、统稿、修改、定稿。 本书出版得到了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颖教授、副主任张超教授的支持,北京 大学杨吾杨教授在盛夏为区域分析各章认真审稿并提出宝贵意见。高等教育出版社徐丽 萍女士对本书给以热情帮助和指导。钱欣,李志刚研究生帮助制图。本书在编写过程中 还参阅、引用了国内外学者的很多论文和著作,限于篇幅,只列出主要部分。在此一并 致谢! 我们期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区域规划事业的发展和教学工作作出微薄的贡献。 本书可作为人文地理、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各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城市与区域规划 、计划、土地部门的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编者 1998.10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 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学“九五”规划教材。同时也是全国高等学校地理类 专业公共核心课程教材。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论和编制方法。全 书共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以区域分析为主,在介绍了区域概念,阐明了区域发展、区 域研究及与区域规划关系以后,重点对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人口劳动力、技术及社会 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及区域联系与分工等区域规划的 前提和依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介绍了区域经济定量分析和预测方法。后半部分以区域 规划为中心,阐明了区域规划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程序,回顾了中外区域规划发展 历程,阐介了区域发展主要理论,探讨区域发展战略,并就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发展与布 局、土地利用、区域基础设施、城镇体系及环境等各项规划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本书理论与实际结合,系统阐述和重点探讨结合,既具教材的特点,可作为高校地理 系、规划系、经济系等有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具研究特色,可供经济发展与计划部门 ,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部门、土地规划部门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部门的工作参考。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一个普遍的概念。但对于“区域(region)”,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地理 学把“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经济学把“区域”理解为一个在经济上相对完 整的经济单元;政治学一般把“区域”看作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社会学把“区域 ”作为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语言、宗教、民族、文化)的聚居社区。区域经济学 家埃德加·胡佛认为“区域就是对描写、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 的一个地区统一体”。 即使是地理学,对区域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一个区域是指一个连续的地段,其 中心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却又缺少明确的界线”,“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部分,它以 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部分”,“区域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特定范围”,“区域是空间, 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等等。然而,就区域的本质而言,它是地球表面的一个范围, 是地球表面各种空间范围的泛称或抽象。由此,我们可以简要表述为: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 域结构形式。其基本属性是: 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 、社会的……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其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体系而划分 出来的;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自然界区域界线 有时是截然的,但大部分也是过渡性的)。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因而区域具有上下左右之间 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每个分区都是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 映。 与区域相近的词有“地区”(area)、“地域”(territory),其实质是一致的。只是 “区域”是泛指,而“地区”则是特指,如华东地区;“区域”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 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至于“空间”,虽然基本含义也与区域相近,但其 范围更抽象、更笼统。 二、区域的划分 区域概念中具有根本意义的,是一个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在特性上存在的高度相关 性。这种高度的相关性,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区域内部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它区域,这称之为均质区域。例如山区与平原区,干 旱区与湿润区,农区与牧区,水稻区与小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 区,发达区与贫困区等等。地理学和经济学中传统的各种区划,即以一组一致性和相似 性的地理、经济、社会指标划分出各种不同特征的均质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 区等。另一种是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 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例如,目前在区域研究和规划中普遍采用的 城市经济区,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区域的本质特性:一是整体性,这是由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的联系性决定的。区域的 整体性使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例如,某一区域某种资源的 发现和生产(如大庆油田),会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如近代上海的崛起改变 了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和系统。二是结构性,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 生结构。如城乡结构、城镇结构、环境结构。区域的结构性具有层次性(例如城镇体系 结构,具有自上而下的递阶控制的特征)、自组织性和稳定性。后者是与整体性相关联 的,没有稳定的结构,也就没有一致性和整体性。区域结构源于区域的联系。由于区域 内部的区域功能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资源与产品不一,从而产生多种联系 ,形成不同结构。 第二节 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一、区域研究的意义 区域作为人类聚居的场所,或者经济社会活动载体,都是人类为了自身发展和社会进 步而进行开发、利用、改造的对象。要进行上述工作,必须要对区域进行系统全面的了 解和深入的研究。地理学作为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表自然环境关系,即人地关系的学科, 其中心或集中点即是研究反映各种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或称区域系统。因此,区域研 究历来就是地理学一个传统的、基本的研究领域。有学者认为地理学就是研究地表物质 区域(空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口增加,在人类的能动作用下,地球表面已成为日益繁 荣、复杂、多样的经济社会实体,人们对区域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从最初的记载 、描述、解释到预测;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建模;从单要素分析到系统分析;从单项、 单部门研究到综合研究,区域研究日益走向成熟并成为建立区域科学的重要基石。 二、区域科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区域科学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由于区域内涵的丰富性,问题的复杂性,类型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动态性,使之成为相 关学科,如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规划学等等共同研究的对象,从 而提出了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必要性,导致了区域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关于区域科学,瓦尔特·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一书的译者作了简洁和明确的解释。 他们认为: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 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 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区域科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一个能动的机体或区域系统。 区域科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包括: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要素(社会经济、自然环境 、文化心理……)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规律;研究 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区域系统以及人类居住方式、经济活动、资源有效利 用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所有活动的地域差异;对存在于区域内的各种行为单位利益及价值 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 ,并系统地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法,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 有的学者(王铮等,1994)认为,区域科学的内容包括区位,空间相互作用,空间结 构与市场体系,空间组织构成的区际系统动力学,空间组织即区域系统动力学,城市、 城市体系及城市职能,人口过程及其空间意义,资源利用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与协调 ,区域信息系统等。此外,据我国地理学的经验和问题还可包括区域发展,人口、资源 、环境发展协调理论及地理工程,随机空间动力学,区域的自然类型性质与行为。总之 ,可以认为,区域科学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 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区域科学在全世界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并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指导国家和 地区发展规划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区域科学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针对我国日益迫切的区域问题,它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 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 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这种新的历史背景对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区域研究也呈现出新动向。 一、改变区域资源的观念 有形的物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区域发展基础,从而构成 了农业、矿业等第一产业为主和以资源加工、再加工的第二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特点。 随着微电子技术产业发展而带动的信息资源是一种新的推动区域发展的动力资源,并全 面影响着区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对国内外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成了新区域经 济运行的主体过程。因此,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资源,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知识是信息的...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上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