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2K

  下载次数:65

  所需积分:3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
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 摘要:基于管理实务的需求,企业薪酬管理理论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这些理论影响着企业薪酬管理基本理念和基本风险的变迁,而丰富多彩的管理方法和管 理技术又折射出这些理论的精髓。本文将从早期工厂制度时期到现代薪酬管理划分为四 个阶段,分别描述、分析各个不同阶段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状况,从而把握薪酬管理发 展过程的基本脉络,以期领会其中演变的逻辑过程,有利于对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实践的 指导。    一个多世纪以来,企业薪酬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古 典学到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领域对工资问题(经济学家更习惯把薪酬称为“工资” ,以体现劳动力价格的涵义)的研究已相当系统。综观所有这些工资理论,我们可以发 现,这些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是:接受工资的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人,由此演绎出来的 各种观点都已经渗透到管理活动中,对管理行为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但是,从管理学 角度出发,现实中的个体并非完全是“理性”的经济人,管理现实中的环境因素也是复杂 多变的,工资制度并不都能得到如此理性的执行。基于管理实务的要求,企业薪酬管理 理论也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些理论虽然散见于各种管理学理论之中,但 却影响着企业薪酬管理基本理念和基本风格的变迁;同时,现实中丰富多彩的管理方法 和管理技术又折射出这些理论的精髓。从工业革命给早期工厂制度带来冲击开始,发展 到今天网络经济对管理变革的全面渗透,指导企业薪酬管理实践的薪酬理论也在不断发 展。无疑,对这些薪酬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领会其演变的逻辑过程,对企业 薪酬管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薪酬管理的变迁 总的说来,传统薪酬管理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 1.早期工厂制度阶段:把工资水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观点 在前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工人习惯于家庭或农村生活,不喜欢接受工厂管理的约 束,工作时间随意性大,工厂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培养“工业习惯”。当时的情形正如一 个观察家所描述的那样,“一个人在四天时间里如果能挣到足够维持七天生活的钱,那 么他就会把那三天作为休息日。换句话说,他就会挥霍放荡地过日子。”(J.鲍威尔, 1772)。在这样背景下,重商主义经济学派的研究结果是:“收入与所提供的劳动之间的 关系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当工资增加时,工人宁可去花掉他们的钱,等钱花光以后 ,需要更多的钱时再去工作(A.雷恩)。”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雇主们认为,“最饥 饿的工人就是最好的工人”。他们就尽可能地降低工人的工资,让工资稳定在最低水平 上,使工人刚刚能够维持生计,争取“让工人尽快把钱花完,然后不得不回到工厂工作 。”但是,为了吸引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些雇主又不得不为他们提供稳定的较高水平的 工资。于是,雇主们为了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就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物质刺激方法。 在这个时期,工厂薪酬的支付沿用了家族制简单的计件付酬办法。在那些劳动密集 型的工厂里,工资激励使用得相当广泛,那里的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 劳动报酬与个人表现紧密相关。当时,也有部分企业采用团体计件计划。比如,大多数 煤矿实行小组工作。由于当时衡量工人表现的标准是以历史形成的平均工时为基础,而 不是以工作本身及完成任务应当花费的时间的研究为基础,因此“小组的计件计划虽然 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但却大都没有效率”(皮奇和雷恩,1992)。 为了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少数管理学者提出了利润分享计划作为固定工资的 补充。比如,巴比奇提出的利润分享计划包括两个方面:(1)工人的部分工资要视工厂 的利润而定; (2)工人如果能提出任何改进建议,那么就应获得另外的好处,即建议奖金。除了分享 利润外,工人们按照他们所承担的任务的性质获得固定工资。这样,按照利润分享计划 ,工人作业组合将会采取行动,淘汰那些使他们分红减少的不受欢迎的工人(A.雷恩)。 应该说,在工厂制度逐步成熟的过程中,企业主已经意识到薪酬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2.科学管理阶段:围绕工作标准和成本节约展开的薪酬政策 在科学管理时代,“以高工资提高生产力,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的思想得到了发展。 当时的观点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劳动报酬与劳动表现联系起来。利润分红能够鼓励 工人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因为他们能分享盈利。 弗雷德里克.W.泰罗(Frederick W.Taylor)不赞同当时正在实行的利润分享计划,认为利润分享计划不能促进个人抱负 的实现,因为不管人们做出的贡献大小,所有的人都参与分享利润。而且,按照时间接 近的心理原则,这种制度“获得奖赏的日子太遥远”,在一年终了时分享利润并不能激励 工人在每天都做出最大的成绩。1895年,他针对工人的“偷懒”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作为“部分解决劳动力问题的进一步措施”。这个计划包括三部分内容:(1)通过工时 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2)差别计件工资制;(3)“把钱付 给人而不是职位”。泰罗认为,如果采用差别计件工资,一旦工作标准确定下来,差别 计件制就能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使得达不到标准的工人只能获得很低的工资率,同时付 给确实达到标准的工人以较高的报酬(W.莱特尔,1942)。 在此基础上,甘特发明了“完成任务发给奖金”的制度,来实现泰罗制所无法达到的 鼓励工人相互合作的目的。根据这个制度,如果工人某一天完成了分配给他的全部工作 ,他每天将得到50美分的奖金。他建议,工人如在规定时间或在少于规定时间内完成任 务,他们除了可得到规定内的报酬外,还能按该时间的百分比获得另外的报酬(甘特, 1916年)。此外,甘特采纳了一位同事的意见:一个工人达到标准,工长就可以得到一 笔奖金;如果所有的工人都达到标准,他还会得到额外的奖金。甘特认为,给工长这种 额外奖金是为了“使能力差的工人达到标准,并使工长把精力用在最需要他们帮助的那 些人身上”(甘特,1916)。可以说,这是最早关于管理者薪酬激励的表述。 与此同时,利润分享计划也在得到修正和改善。1938年,约瑟夫?F?斯坎伦针对团体 激励提出薪酬计划。当时,他所在的拉角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斯坎伦在同钢铁工人工 会职员商量以后,制定了一个工会—管理当局合作提高生产率的计划,该计划在工人节 约劳动成本时给予奖金。这项计划使得拉角公司免于破产。斯坎伦计划的核心是建议以 计划和生产委员会为主体寻求节省劳动成本的方法和手段。不对提出建议的个人付给报 酬,整个计划的首要原则是以团体为目标。强调的是协作与合作而不是竞争,任何一个 人的建议都能使大家得到好处。在整个工厂或整个公司范围内付给报酬,鼓励工会—管 理当局进行协作以降低成本和分享利润。斯坎伦计划独特之处在于:(1)对提出的建议 实行团体付酬;(2)建立讨论和制定节约劳动技术的联合委员会;(3)工人分享的是节省 的成本,而不是增加的利润。 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完成了从“低薪”到“高薪”刺激理念的根本转变。“最饥饿的工人 就是最好的工人”的观点逐渐为“最廉价的劳动力是得到最好报酬的劳动力;正是由于得 到最好报酬的劳动力去操纵机器,才保证了相对于资本投入的最多的产品。”(阿特金森 )的观点所替代。当时流行的观点是:如果雇主支付低工资,产量就会下降;但是,如 果工人得到了高工资,并且与机器相结合,产量就会提高。为了证实这个结论,舍恩霍 夫对各国的情况进行比较以后之后,发现支付工资最高的国家其成本最低(J.舍恩霍夫 ,1893)。当时匹兹堡制钉工人的工资收入是英国同类工人的10倍,而前者铁钉的成本 却只有后者的一半。这样,“高工资、低成本”的观点便在企业中得到确立。 3.行为科学阶段:适应员工心理需求的薪酬制度 人际关系学派认为,“工作中的人同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人没有多大差别。他们并不是 彻底的理性生物。他们有感情。他们喜欢感到自己重要并使自己的工作被人认为重要。 当然,他们对自己工资袋颇感兴趣,但这不是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有时候,他们更关 心的是他们的工资能确切地反映他们所做的不同工作的相对重要性。”(勒特利斯贝格尔 ,1950)。因此,一些企业为满足个体心理需求而进行不同的尝试。 詹姆斯?F?林肯尝试并试验了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方法。他认为,对工作的自豪、自 力更生以及其他久经考验的品德正在消失,为了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恢复个人“ 明智的自私自利”。激励人们的主要因素不是金钱、安全,而是对他们技能的承认。林 肯计划试图使职工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然后按照他们对公司成功做出的贡献发给“ 奖金”。结果表明,与克利夫兰地区其他制造工人的工资水平相比,林肯电气公司没有 停工,也几乎没有职工离职现象,个人生产率是整个制造业平均生产率的5倍,每股的 平均股息稳定上升,产品价格稳定下降,而工人的奖金保持在高水平上(F.林肯,195 1)。林肯电气公司的个人刺激计划一直得以延续执行,使企业一如既往地取得成功。这 些做法在现在的美国还仍然获得很高的评价(C.汉德林,1992)。 怀延?威廉斯最先提出工资权益理论。他认为,从工人的角度看,工资是相对的,也 就是说,重要的并不在于一个人所得到的绝对工资,而在于他所得到的相对工资。到2 0世纪60年代,埃利奥特?雅克(1961)与约翰?斯泰西?亚当斯等人(1963)的公平激励理论 发展了这种观点,即工资分配的公正是社会比较的结果。他们认为,一个人对薪金的感 觉至少基于两种比率:(1)所得工资相对于他人工资的比率;(2)其“投入”(即所付出努 力、受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培训、经验)相对于“产出”(薪金)的比率。因此,他们强 调了薪酬调查在薪酬决策中的地位。 从整个过程来看,在传统的薪酬管理思想中,薪酬政策考虑的因素往往是多维度的 ,“证据表明,工资刺激的效力是如此依赖于它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以至于不能将它分 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来衡量效果”(勒特利斯贝格尔和迪克森,1939)。 二、现代薪酬管理的新发展 传统薪酬管理思想关注的基本点是一般员工的工作效率,支付薪酬是为了降低员工 的“愉懒”程度。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职工持股运动持续了将近10年时间,“职工可 以拥有公司所有权”的思想逐步为许多企业所接受。特别在委托代理理论提出后,经济 学和管理学界将这种思路用于解决管理者报酬问题,提出把经理人报酬与企业业绩捆绑 在一起,使经理分担部分经营风险,并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使委托人(企业 所有者)和代理人(企业经理)的目标趋于一致。这样,经理人报酬中与股票价值相联系 的长期报酬比重越来越高。90年代以后,管理界开始关心薪酬如何与新出现的管理变革 ,如柔性化、团队管理、流程再造等情况相适应,使得股票期权和职工持股制度推广得 更为普遍。除此之外,还从广义的薪酬涵义出发,提出相对柔性的新型薪酬制度。 这个时期的薪酬管理强调的是员工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新性的发挥,而不是传统 的对“偷懒”行为的约束。一般认为,薪酬并不是简单对员工贡献的承认和回报,更应该 成为公司战略目标和价值观转化的具体行动方案,以及支持员工实施这些行动的管理流 程(Thomas D.Wilson,1999)。大量案例表明,企业开始尝试可变薪酬制度,倾向于按业绩和竞争 优势付酬,薪酬的概念已经突破“金钱”与物质的范畴,间接收入(福利)和一些非经济性 报酬(心理收入)在薪酬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对 员工的需求又有了新的认识。许多员工既重视工资和收益,同时又在意工作环境和发展 机会,无论任职的形式如何,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在为自己工作。因此,除了各种形式 的收益分享计划外,薪酬制度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宽带薪酬制度 这种薪酬体系将原来报酬各不相同的多个职位进行大致归类,每类的报酬相同,使 同一水平工资的人员类别增加,一些下属甚至可以享受与主管一样的工资待遇,薪酬浮 动幅度加大,激励作用加强。一些学者认为,这种薪酬模式突破行政职务与薪酬的联系 ,有利于职业发展管理的改善,建立一种集体凝聚力,适应组织扁平化造成晋升机会减 少的客观现实。当然,由于操作性问题,这种薪酬体系还在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2.以技能与业绩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的技能工资体系和收益分享体系发展迅速。正如美国 学者莱芭?尼尔斯1998年在一篇论文中指出的那样,面对技术人才的独立性,美国各公 司的对策就是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计划来同其他公司竞争,吸引更多人才。为了适应新 的环境,一些企业开始改变传...
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