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流程再造中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再造研究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企业流程再造中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再造研究
企业流程再造中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再造研究 第一章 企业流程及其再造 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提出的分工理论一直主宰着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随着时代的 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工理论日益呈现出不能适应客观环境 变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限性,从而引起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重新审视在分 工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业务流程和官僚体制,导致了企业流程再造运动的兴起。 1. 企业流程的内涵及基于分工理论的企业流程 1. 企业流程的内涵 企业是一个“投入- 产出”的转换系统,它将多种输入换为多种输出,如将原材料、半成品等物品经过生产转 换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将投资者或贷款人的资金转换为投资者红利、贷款人 利息与国家的税金等;将普通人经过生产实践和教育转变为素质提高且有一定专业性的 员工;将普通信息转变为有一定用途的信息。企业的有效运行实际上就是其物流、资金 流、人流与信息流合理流动的过程。这种过程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 顺序,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变换,这种变换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流程。 那么什么是流程呢?“流程”在英国朗文(LONGMAN)出版公司出版的《朗文当代英语词 典》中解释为:⑴一系列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活动或事件产生持续的、渐变的、人类难 以控制的结果。如沉陷的森林经过长期的缓慢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煤就是此类流程。⑵一系 列相关的人类活动或操作,有意识地产生一种特定的结果,如收看电视节目要经历插上 电源、打开电视机、搜寻电视节目等一系列活动,就是流程。从流程这一概念的两种解 释可以看出,流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或事件组成,前者是一种渐变的连续性流程,后者 是一种突变的断续型流程。因此,流程实质上就是工作的做法或工作的结构,亦或事情 发展的逻辑状况,它包含了事情进行的始末,事情发展变化的经过,既可以是事情发展 的时间变化顺序,也可以是事情变化的空间过程。 流程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司空见惯,甚至可以说,企业就是依赖各式各样的流程而运作 的。企业中的生产流程、财务流程、企业发展战略流程、新产品研发流程、采购流程及 售后服务流程都是企业流程的一种表现。对于企业流程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提 法,即使是同一学者,在不同的场合对其定义亦不完全相同。 表1-1 企业流程各种不同定义一览表 |作 者 |定 义 | |迈克尔·哈默(Michae|企业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用的| |l Hammer) |输出的活动。 | |迈克尔·哈默 |企业流程是指企业集合各种“原料”,制造出顾客需| | |要产品的一系列活动。 | |T.H.达文波特(T.H|企业流程是跨越时间和地点的有序的工作活动,它| |.Davenport) |有始点和终点,并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 |T.H.达文波特 |企业流程是一系列结构化的可测量的活动的集合,| | |并为特定的市场或特定的顾客产生特定的输出。它| | |是行为的结构。 | |T.H.达文波特与J.|企业流程是产生特定企业输出的一系列逻辑关系相| |E.肖特(T.H.Davenpo|关的活动。 | |rt & J.E.Short) | | |A.L.斯彻尔(A.L.S|企业流程是在特定时间产生特定输出的一系列客户| |cherr) |—供应商关系。 | |H.J.约汉逊(H.J.J|企业流程是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 |ohanson) |结合,它增加输入的价值并创造出对接受者更为有| | |用、更为有效的输出。 | |R.B.克普莱与L.莫|企业流程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决策、信息流| |导克(R.B.Kaplan & |和物流的集合。 | |L.Murdock) | | 资料来源:芮明杰,钱平凡著:《再造流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第84页。 以上这些定义其实内容相近。综合各种定义,笔者认为,企业流程为:完成某一目 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的有序的集合。 2. 分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当代绝大部分企业的流程都是基于分工理论,分工理论是当代企业流程设计的一大理 论基石。了解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业务流程,有必要回顾分工理论及其产生与发 展。 1.分工理论的产生 企业管理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一场产业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一场社会 关系的革命。手工制造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从家庭走向工厂 。工厂制度的出现,导致了生产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巨变,管理的必要性逐渐明显。一些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家和企业主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斯密174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当时正是英国产业革命前期。他费时10年,于1 77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书中提出了对管 理理论及管理实践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劳动分工理论。 斯密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 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1]他以制造扣针为例,具体说明了劳动分工的优点 。在分工以前,每个工人连20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但是如果将扣针的制造分解为十几道 操作工序,每道工序由专门的工人操作,这些工人进行分工协作每天可生产48,000枚针 ,即每个工人每天平均可生产约3,000枚针,提高效率达150倍。因而斯密提出:为了提 高生产效率,必须提倡劳动分工,把制造产品的过程分解为一连串简单的动作、一道道 简单的工序,让每个工人只从事其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工作。 2.分工理论的发展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问世成为近代产业革命的起点,大大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方国 家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此后,有许多管理专家和学者发展了这种专业分工理论,并将其 运用到企业具体实践中。其中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 Taylor)、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艾福利德·斯隆(Alfred Sloan)。 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从1881年开始在企业里长期进行管理工作的实验研 究,总结出一套管理理论和方法,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该书是企业管 理学最早的代表性著作,泰勒也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一生大部分时间所关 心的主要事情,就是提高生产效率。他对分工理论的发展表现在:1、对管理工作进行分 工,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计划职能人员负责研究、计划、调查、控制以及对 操作者进行指导,逐步发展管理人员专业化;而基层管理人员负责执行职能。2、采用职 能式组织代替军队式组织,实行职能工长制。职能工长是按职能分工的工段长。为了提 高工效,必须对管理工作进行细分,使每个职能工长只承担一方面工作。泰勒的科学管 理理论反应了当时大机器工业生产中的某些客观规律,使管理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在二 十世纪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逐渐形成世界所重视的科学管理运动。泰勒所提倡的职 能管理思想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约尔是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和泰勒、韦伯一起创立和倡导了古典管理论。法 约尔以大企业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于1916年发表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对经 营管理活动、职能、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索和论述。法约尔对分工理论的贡 献在于:1、将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 动和管理活动六类。2、将管理分解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3、提 出实施管理的十四条原则,首条即为“劳动分工”。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属于自然规律 ;工人总是做同一部件,领导人经常处理同一些事务,则对自己的工作就可熟悉、自信 和准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专业化分工不仅适用于技术工作,而且毫无例外地适用于 所有涉及一批人或要求几种类型的能力的工作,其结果是职能专业化和权力的分散。由 于在经营管理研究上的杰出贡献,法约尔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由于分工理论的产生、发展与成熟,其在企业生产和管理实践上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二十世纪初期,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率先将分工理论应用于生产上,创立了 “福特制”。福特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自动化和生产标准化两方面。生产自动化是废弃 由技工单独负责组装全车的作法,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员工只负责其 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作业,然后利用高速传送的运输系统,把全部作业组成流水作业线 ,全部作业同时进行,连续不停地运作。生产标准化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标准化,即 将生产集中于唯一最佳的产品类型,实行单一产品的原则。2、零件标准化。3、车间专 业化,即将各种不同的规格零件,分别交由各种不同的专业车间制造。4、机器和工具专 门化。5、作业标准化,即实施工人操作的标准化。实行这种制度,由于简化了操作方法 ,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较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福特公司生产T型车的经验,在 实行福特制以后,汽车的装配时间减少到原来所需时间的十分之一。 以福特所创造的“福特制”为开端,几乎所有的企业或行业都在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 上采用了劳动分工的方法。随后,这种劳动分工的思想又进一步扩展到企业内部的其他 管理部门,使这些部门也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设立机构与安排职务,产生了诸如计划、 财务、技术等专业管理部门及其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几乎与福特同时代的通用汽 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在福特的基础上将劳动分工理论再次向前推进一步,斯隆实 际上树起了劳动分工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福特根据劳动分工原理化解汽车装配工 作,把它拆成一系列毫不复杂的任务,使每个工人的工作都简单易学。然而,人员协调 和工人工作成果的组合过程却因此而变得复杂非常,管理方面显然跟不上高效率工厂系 统的需求了。斯隆正是在此基础上,将劳动分工的理论应用到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之中 ,并使之与工人的劳动分工呈平行发展之势。有了这样完整的工人及管理人员的系统分 工,汽车业才真正称得上“大规模生产”。他创造出层层上报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用以 管理日益庞大的企业内部官僚体系。公司总部只要掌握下面各部门上报的生产与财务报 表,就可以进行规划与监督。金字塔组织的最大优点就是十分易于管理与规划。在精密 的分工下,工作性质单一,管理阶层容易确保员工工作的一贯性和正确性,从而可以确 保企业在庞大的组织体系下能够有效地运作。同时,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也有利于企业在 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迅速扩张。斯隆的这套管理分工方法逐渐发展成在现代大企业中 所常见的分工极细、以职能阶层为基础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并成为了各个国家 、各个行业及各个企业的通行模式。 3. 基于分工理论的企业流程的弊端 分工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践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 代以后,分工理论及根据这一理论所产生的企业流程,日益显现出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 发展的弊端。 企业是通过流程来运作的,企业流程是企业活动的集合。对于企业的活动,可以有两 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整合,一是按活动的相同性或相近性,将从事相同或相近活动的人合 在一起形成职能型群体,即基于分工理论的职能型群体,如将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合在一 起形成财务部门;二是按活动的相关性,将从事相关活动的人合在一起形成流程型群体 ,即基于流程的群体,如将某一产品的设计、工艺、生产、检验等人员合在一起形成该 产品开发的流程小组。 在职能型群体组织中,群体成员承担着同样的工作,可获得分工的效率与规模效益; 群体的管理者是该领域中的专家,群体成员与管理者有着相同的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 因此彼此之间有较大的融洽性,管理工作相对简单。然而,在基于分工理论的职能型工 作群体组织中,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图1- 1所示的是制造企业中顾客订单落实流程所跨越的职能部门情况。在这类企业中,一些顾 客的订单落实业务流程被销售部、财务部和生产部...
企业流程再造中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再造研究
企业流程再造中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再造研究 第一章 企业流程及其再造 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提出的分工理论一直主宰着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随着时代的 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工理论日益呈现出不能适应客观环境 变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限性,从而引起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重新审视在分 工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业务流程和官僚体制,导致了企业流程再造运动的兴起。 1. 企业流程的内涵及基于分工理论的企业流程 1. 企业流程的内涵 企业是一个“投入- 产出”的转换系统,它将多种输入换为多种输出,如将原材料、半成品等物品经过生产转 换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将投资者或贷款人的资金转换为投资者红利、贷款人 利息与国家的税金等;将普通人经过生产实践和教育转变为素质提高且有一定专业性的 员工;将普通信息转变为有一定用途的信息。企业的有效运行实际上就是其物流、资金 流、人流与信息流合理流动的过程。这种过程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 顺序,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变换,这种变换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流程。 那么什么是流程呢?“流程”在英国朗文(LONGMAN)出版公司出版的《朗文当代英语词 典》中解释为:⑴一系列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活动或事件产生持续的、渐变的、人类难 以控制的结果。如沉陷的森林经过长期的缓慢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煤就是此类流程。⑵一系 列相关的人类活动或操作,有意识地产生一种特定的结果,如收看电视节目要经历插上 电源、打开电视机、搜寻电视节目等一系列活动,就是流程。从流程这一概念的两种解 释可以看出,流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或事件组成,前者是一种渐变的连续性流程,后者 是一种突变的断续型流程。因此,流程实质上就是工作的做法或工作的结构,亦或事情 发展的逻辑状况,它包含了事情进行的始末,事情发展变化的经过,既可以是事情发展 的时间变化顺序,也可以是事情变化的空间过程。 流程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司空见惯,甚至可以说,企业就是依赖各式各样的流程而运作 的。企业中的生产流程、财务流程、企业发展战略流程、新产品研发流程、采购流程及 售后服务流程都是企业流程的一种表现。对于企业流程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提 法,即使是同一学者,在不同的场合对其定义亦不完全相同。 表1-1 企业流程各种不同定义一览表 |作 者 |定 义 | |迈克尔·哈默(Michae|企业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用的| |l Hammer) |输出的活动。 | |迈克尔·哈默 |企业流程是指企业集合各种“原料”,制造出顾客需| | |要产品的一系列活动。 | |T.H.达文波特(T.H|企业流程是跨越时间和地点的有序的工作活动,它| |.Davenport) |有始点和终点,并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 |T.H.达文波特 |企业流程是一系列结构化的可测量的活动的集合,| | |并为特定的市场或特定的顾客产生特定的输出。它| | |是行为的结构。 | |T.H.达文波特与J.|企业流程是产生特定企业输出的一系列逻辑关系相| |E.肖特(T.H.Davenpo|关的活动。 | |rt & J.E.Short) | | |A.L.斯彻尔(A.L.S|企业流程是在特定时间产生特定输出的一系列客户| |cherr) |—供应商关系。 | |H.J.约汉逊(H.J.J|企业流程是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 |ohanson) |结合,它增加输入的价值并创造出对接受者更为有| | |用、更为有效的输出。 | |R.B.克普莱与L.莫|企业流程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决策、信息流| |导克(R.B.Kaplan & |和物流的集合。 | |L.Murdock) | | 资料来源:芮明杰,钱平凡著:《再造流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第84页。 以上这些定义其实内容相近。综合各种定义,笔者认为,企业流程为:完成某一目 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的有序的集合。 2. 分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当代绝大部分企业的流程都是基于分工理论,分工理论是当代企业流程设计的一大理 论基石。了解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业务流程,有必要回顾分工理论及其产生与发 展。 1.分工理论的产生 企业管理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一场产业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一场社会 关系的革命。手工制造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从家庭走向工厂 。工厂制度的出现,导致了生产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巨变,管理的必要性逐渐明显。一些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家和企业主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斯密174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当时正是英国产业革命前期。他费时10年,于1 77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书中提出了对管 理理论及管理实践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劳动分工理论。 斯密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 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1]他以制造扣针为例,具体说明了劳动分工的优点 。在分工以前,每个工人连20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但是如果将扣针的制造分解为十几道 操作工序,每道工序由专门的工人操作,这些工人进行分工协作每天可生产48,000枚针 ,即每个工人每天平均可生产约3,000枚针,提高效率达150倍。因而斯密提出:为了提 高生产效率,必须提倡劳动分工,把制造产品的过程分解为一连串简单的动作、一道道 简单的工序,让每个工人只从事其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工作。 2.分工理论的发展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问世成为近代产业革命的起点,大大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方国 家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此后,有许多管理专家和学者发展了这种专业分工理论,并将其 运用到企业具体实践中。其中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 Taylor)、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艾福利德·斯隆(Alfred Sloan)。 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从1881年开始在企业里长期进行管理工作的实验研 究,总结出一套管理理论和方法,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该书是企业管 理学最早的代表性著作,泰勒也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一生大部分时间所关 心的主要事情,就是提高生产效率。他对分工理论的发展表现在:1、对管理工作进行分 工,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计划职能人员负责研究、计划、调查、控制以及对 操作者进行指导,逐步发展管理人员专业化;而基层管理人员负责执行职能。2、采用职 能式组织代替军队式组织,实行职能工长制。职能工长是按职能分工的工段长。为了提 高工效,必须对管理工作进行细分,使每个职能工长只承担一方面工作。泰勒的科学管 理理论反应了当时大机器工业生产中的某些客观规律,使管理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在二 十世纪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逐渐形成世界所重视的科学管理运动。泰勒所提倡的职 能管理思想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约尔是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和泰勒、韦伯一起创立和倡导了古典管理论。法 约尔以大企业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于1916年发表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对经 营管理活动、职能、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索和论述。法约尔对分工理论的贡 献在于:1、将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 动和管理活动六类。2、将管理分解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3、提 出实施管理的十四条原则,首条即为“劳动分工”。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属于自然规律 ;工人总是做同一部件,领导人经常处理同一些事务,则对自己的工作就可熟悉、自信 和准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专业化分工不仅适用于技术工作,而且毫无例外地适用于 所有涉及一批人或要求几种类型的能力的工作,其结果是职能专业化和权力的分散。由 于在经营管理研究上的杰出贡献,法约尔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由于分工理论的产生、发展与成熟,其在企业生产和管理实践上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二十世纪初期,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率先将分工理论应用于生产上,创立了 “福特制”。福特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自动化和生产标准化两方面。生产自动化是废弃 由技工单独负责组装全车的作法,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员工只负责其 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作业,然后利用高速传送的运输系统,把全部作业组成流水作业线 ,全部作业同时进行,连续不停地运作。生产标准化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标准化,即 将生产集中于唯一最佳的产品类型,实行单一产品的原则。2、零件标准化。3、车间专 业化,即将各种不同的规格零件,分别交由各种不同的专业车间制造。4、机器和工具专 门化。5、作业标准化,即实施工人操作的标准化。实行这种制度,由于简化了操作方法 ,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较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福特公司生产T型车的经验,在 实行福特制以后,汽车的装配时间减少到原来所需时间的十分之一。 以福特所创造的“福特制”为开端,几乎所有的企业或行业都在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 上采用了劳动分工的方法。随后,这种劳动分工的思想又进一步扩展到企业内部的其他 管理部门,使这些部门也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设立机构与安排职务,产生了诸如计划、 财务、技术等专业管理部门及其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几乎与福特同时代的通用汽 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在福特的基础上将劳动分工理论再次向前推进一步,斯隆实 际上树起了劳动分工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福特根据劳动分工原理化解汽车装配工 作,把它拆成一系列毫不复杂的任务,使每个工人的工作都简单易学。然而,人员协调 和工人工作成果的组合过程却因此而变得复杂非常,管理方面显然跟不上高效率工厂系 统的需求了。斯隆正是在此基础上,将劳动分工的理论应用到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之中 ,并使之与工人的劳动分工呈平行发展之势。有了这样完整的工人及管理人员的系统分 工,汽车业才真正称得上“大规模生产”。他创造出层层上报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用以 管理日益庞大的企业内部官僚体系。公司总部只要掌握下面各部门上报的生产与财务报 表,就可以进行规划与监督。金字塔组织的最大优点就是十分易于管理与规划。在精密 的分工下,工作性质单一,管理阶层容易确保员工工作的一贯性和正确性,从而可以确 保企业在庞大的组织体系下能够有效地运作。同时,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也有利于企业在 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迅速扩张。斯隆的这套管理分工方法逐渐发展成在现代大企业中 所常见的分工极细、以职能阶层为基础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并成为了各个国家 、各个行业及各个企业的通行模式。 3. 基于分工理论的企业流程的弊端 分工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践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 代以后,分工理论及根据这一理论所产生的企业流程,日益显现出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 发展的弊端。 企业是通过流程来运作的,企业流程是企业活动的集合。对于企业的活动,可以有两 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整合,一是按活动的相同性或相近性,将从事相同或相近活动的人合 在一起形成职能型群体,即基于分工理论的职能型群体,如将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合在一 起形成财务部门;二是按活动的相关性,将从事相关活动的人合在一起形成流程型群体 ,即基于流程的群体,如将某一产品的设计、工艺、生产、检验等人员合在一起形成该 产品开发的流程小组。 在职能型群体组织中,群体成员承担着同样的工作,可获得分工的效率与规模效益; 群体的管理者是该领域中的专家,群体成员与管理者有着相同的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 因此彼此之间有较大的融洽性,管理工作相对简单。然而,在基于分工理论的职能型工 作群体组织中,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图1- 1所示的是制造企业中顾客订单落实流程所跨越的职能部门情况。在这类企业中,一些顾 客的订单落实业务流程被销售部、财务部和生产部...
企业流程再造中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再造研究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暗促-酒店玫瑰静悄悄地开 369
- 2终端陈列十五大原则 382
- 3专业广告运作模式 343
- 4****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375
- 5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394
- 6主顾开拓 482
- 7主动推进的客户服务 342
- 8专业媒体策划与购买 372
- 9中远电视广告CF 417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