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管理学01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管理学01
基础教程 1. 绪 论 第一章 管 理 与 管 理 学 管理活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大至国家 、军队,小至企业、医院、学校等等,凡是一个由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 的的集体就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 一、 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 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 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 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二)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 在组织内部,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和技术——管理 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的 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宗旨,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 含义比目标更广泛。 组织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活动必然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组织还 包括九个外部因素:(1)行业,包括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和相关行业的状况;(2) 原材料供应基地;(3)人力资源;(4)资金资源;(5)市场;(6)技术;(7 )政治经济形势;(8)政府;(9)社会文化。 (三)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管理作为一项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 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 力等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通常 说的管理职能。 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即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 、控制。但由于主管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他们在执行这些职能时也就各 有侧重。组织中的主管人员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上层主管(top manager)、中层主管(middle manager)、和基层主管(first line manager或supervisor),根据所处的不同层次,他们将各有侧重地执行其职能。 (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管理不是个人的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组织 中实施的。管理活动自始至终,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因此说管理的 核心是处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五)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三类: 1.管理一个组织(managing a business),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 (1)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有什么目标,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实现目标; (2)求得组织的最大效益; (3)“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 2.管理管理者(managing manager).组织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因 此必须: (1) 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2) 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 (3) 培训下级; (4) 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 3.管理工人和工作(managing workers&work)。因此要认识到两个假设前提: (1)关于工作,其性质是不断急剧变动的,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后者 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2)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对于处 理各级各类人员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 管理,从它最基本的意义来看,一是组织劳动;二是指挥、监督劳动,即具有同生 产力社会化生产想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 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的二重性。从管理活动过程的要求来看,既要遵循管理过程中 客观规律的科学性要求,又要体现灵活协调的艺术性要求,这就是管理所具有的科 学性和艺术性。 一、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 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 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 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 会属性。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 西方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实践的产物,是 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 (三)由于管理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四)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也就是说 ,它是同生产力水平及其他一切情况相适应的。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管理是 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 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 巧和诀窍。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管理的这一特性 ,对于学习管理学的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主管人员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使 人们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这一点 ,可以说是管理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 第三节 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一、管理学的特点 (一)一般性。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它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观管理学”。 它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 观管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 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二)多科性,或综合性。①在内容上,它需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概括和抽象出对各门具体管理学科都具有普遍 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②在方法上,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来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 法。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但从它又要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学科的成果 ,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来看,它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三)历史性。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实践和历史的产物,管理学尤其如是。管理学是 对前人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思想、理论总结、扬弃和发展。 (四)实用性,或实践性。管理学是为管理者提供从事管理的有用的理论、原则和 方法的实用性学科。管理的实践性表现为它具有可行性,而它的可行性标准是通过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加以衡量的。因此,管理学又是一门实用学科,只有把管理 理论同管理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这门学科的作用。 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研究内容大体上有这样三个侧重点: (一) 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 1、生产力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 问题。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研 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2、生产关系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 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内 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上层建筑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 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 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 今。 (二) 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主要有: 1、 管理活动中有哪些职能; 2、 执行这些职能涉及组织中的哪些要素; 3、 在执行各项职能中应遵循哪些原理,采用哪些方法、程序、技术; 4、 执行职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阻力; 5、 如何克服这些障碍、阻力。 三、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一)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 技术进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仅有先进的科 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没有相应的管理科学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 法得到推广和有效运用的。它的作用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会阻碍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当代,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 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和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学习管理学是提高各级主管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未来社会共 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京戏,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就 更加重要了,在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这样两个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 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久就会冲击到我们的身边,可以预测,全新的技术 ,高速度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 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比起过去和现在,未来的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 重要的地位。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管理学产生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 括。研究和学习管理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管理实践,进行调查研究 ,总结实践经验并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使管理实践上升为理论。在学习和研究中 还要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切事物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还必须运用全面的历史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重视管理学的历史,考 察它的过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不能固定不变地看待组织及组织的管理活动。 二、系统方法 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必须对影响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进行总体的、系统的分析研究,才能形成管理的可行的基本理论和合理的决策活动 。总体的、系统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和学习管理的 原理和管理活动。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根 据这个定义,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也是一个系统。 这样,从管理的角度看,系统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系统是一种实体;二是指系统是 一种方法或手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在分析和研究管理过程这个系统时,要把握其作为一种实体所具有的如下特征: (一)整体性。管理过程是由各个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 而不是它的各个要素的简单叠加。 (二)目的性。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中的各个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以创造 价值和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开放性。管理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但它又是社会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因此 ,它在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而具有开放的特点 。 (四)交换性。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管理系统可以转换被 管理的各种因素,使管理取得更大的功效。 (五)相互依存性。不仅管理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而且管理活动与社会其他活 动也是相互依存的。 (六)控制性。管理过程具有信息反馈的机制,以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被 控制而得到有效的管理。 系统作为一种方法、手段或理论,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时必须具有整体观 点、“开放的”与相对“封闭的”观点、反馈信息的观点、分级观点、等效观点等等有 关系统的基本观点。学习管理学,绝不能把各项职能工作割裂开来,而应把它们当 作整个管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系统地分析和思考,从而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主 管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怎样把工作做好,以及相关的知识有哪些。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说可以是案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践...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管理学01
基础教程 1. 绪 论 第一章 管 理 与 管 理 学 管理活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大至国家 、军队,小至企业、医院、学校等等,凡是一个由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 的的集体就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 一、 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 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 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 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二)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 在组织内部,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和技术——管理 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的 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宗旨,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 含义比目标更广泛。 组织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活动必然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组织还 包括九个外部因素:(1)行业,包括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和相关行业的状况;(2) 原材料供应基地;(3)人力资源;(4)资金资源;(5)市场;(6)技术;(7 )政治经济形势;(8)政府;(9)社会文化。 (三)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管理作为一项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 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 力等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通常 说的管理职能。 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即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 、控制。但由于主管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他们在执行这些职能时也就各 有侧重。组织中的主管人员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上层主管(top manager)、中层主管(middle manager)、和基层主管(first line manager或supervisor),根据所处的不同层次,他们将各有侧重地执行其职能。 (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管理不是个人的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组织 中实施的。管理活动自始至终,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因此说管理的 核心是处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五)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三类: 1.管理一个组织(managing a business),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 (1)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有什么目标,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实现目标; (2)求得组织的最大效益; (3)“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 2.管理管理者(managing manager).组织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因 此必须: (1) 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2) 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 (3) 培训下级; (4) 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 3.管理工人和工作(managing workers&work)。因此要认识到两个假设前提: (1)关于工作,其性质是不断急剧变动的,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后者 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2)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对于处 理各级各类人员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 管理,从它最基本的意义来看,一是组织劳动;二是指挥、监督劳动,即具有同生 产力社会化生产想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 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的二重性。从管理活动过程的要求来看,既要遵循管理过程中 客观规律的科学性要求,又要体现灵活协调的艺术性要求,这就是管理所具有的科 学性和艺术性。 一、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 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 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 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 会属性。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 西方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实践的产物,是 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 (三)由于管理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四)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也就是说 ,它是同生产力水平及其他一切情况相适应的。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管理是 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 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 巧和诀窍。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管理的这一特性 ,对于学习管理学的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主管人员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使 人们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这一点 ,可以说是管理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 第三节 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一、管理学的特点 (一)一般性。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它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观管理学”。 它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 观管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 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二)多科性,或综合性。①在内容上,它需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概括和抽象出对各门具体管理学科都具有普遍 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②在方法上,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来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 法。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但从它又要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学科的成果 ,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来看,它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三)历史性。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实践和历史的产物,管理学尤其如是。管理学是 对前人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思想、理论总结、扬弃和发展。 (四)实用性,或实践性。管理学是为管理者提供从事管理的有用的理论、原则和 方法的实用性学科。管理的实践性表现为它具有可行性,而它的可行性标准是通过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加以衡量的。因此,管理学又是一门实用学科,只有把管理 理论同管理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这门学科的作用。 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研究内容大体上有这样三个侧重点: (一) 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 1、生产力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 问题。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研 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2、生产关系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 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内 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上层建筑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 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 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 今。 (二) 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主要有: 1、 管理活动中有哪些职能; 2、 执行这些职能涉及组织中的哪些要素; 3、 在执行各项职能中应遵循哪些原理,采用哪些方法、程序、技术; 4、 执行职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阻力; 5、 如何克服这些障碍、阻力。 三、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一)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 技术进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仅有先进的科 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没有相应的管理科学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 法得到推广和有效运用的。它的作用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会阻碍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当代,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 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和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学习管理学是提高各级主管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未来社会共 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京戏,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就 更加重要了,在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这样两个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 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久就会冲击到我们的身边,可以预测,全新的技术 ,高速度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 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比起过去和现在,未来的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 重要的地位。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管理学产生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 括。研究和学习管理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管理实践,进行调查研究 ,总结实践经验并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使管理实践上升为理论。在学习和研究中 还要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切事物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还必须运用全面的历史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重视管理学的历史,考 察它的过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不能固定不变地看待组织及组织的管理活动。 二、系统方法 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必须对影响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进行总体的、系统的分析研究,才能形成管理的可行的基本理论和合理的决策活动 。总体的、系统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和学习管理的 原理和管理活动。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根 据这个定义,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也是一个系统。 这样,从管理的角度看,系统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系统是一种实体;二是指系统是 一种方法或手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在分析和研究管理过程这个系统时,要把握其作为一种实体所具有的如下特征: (一)整体性。管理过程是由各个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 而不是它的各个要素的简单叠加。 (二)目的性。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中的各个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以创造 价值和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开放性。管理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但它又是社会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因此 ,它在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而具有开放的特点 。 (四)交换性。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管理系统可以转换被 管理的各种因素,使管理取得更大的功效。 (五)相互依存性。不仅管理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而且管理活动与社会其他活 动也是相互依存的。 (六)控制性。管理过程具有信息反馈的机制,以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被 控制而得到有效的管理。 系统作为一种方法、手段或理论,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时必须具有整体观 点、“开放的”与相对“封闭的”观点、反馈信息的观点、分级观点、等效观点等等有 关系统的基本观点。学习管理学,绝不能把各项职能工作割裂开来,而应把它们当 作整个管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系统地分析和思考,从而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主 管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怎样把工作做好,以及相关的知识有哪些。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说可以是案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践...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管理学01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