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42K

  下载次数:88

  所需积分:3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 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 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 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 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 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 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 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   (一)经济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同力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 明显提高。2004年中国的GDP达到136515亿元,1978- 2004年GDP增长了9.29倍,年均增速达到9.38%。2001- 2004年,GDP年均增长8.65%,增速高于“九五”期间年均8.3%的水平,且经济增速逐年加 快。2003年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7位,人均GDP已超过1100美元,自2000年起已进入中 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见表1)。   表1 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 |GDP(亿元) |89468.1|97314.8 |105172.3 |117251.9 |136515 | |GDP增长率(%) |8 |7.5 |8.3 |9.3 |9.5 | |人均GDP(元/人) |7086 |7651 |8214 |9101 |10561 | |投资率(%) |36.4 |38 |39.2 |42.3 |43.9 | |进出口(亿美元) |4742.9 |5096.5 |6207.7 |8509.9 |11548 | |进出口增长率(%) |31.5 |7.5 |21.8 |37.1 |35.7 | |出口(亿美元) |2492 |2661 |3256 |4382.3 |5934 | |出口增长率(%) |27.8 |6.8 |22.4 |34.6 |35.4 | |进口(亿美元) |2250.9 |2435.5 |2951.7 |4127.6 |5614 | |进口增长率(%) |35.8 |8.2 |21.2 |39.8 |36 | |贸易依存度 |0.44 |0.43 |0.49 |0.6 |0.7 |   注:其中最终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2004年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 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汁公报》,其中进出口数据均按2003年的平均汇价8.2 770折合成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公报》、《中国统计摘要(2005)》。   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对 于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既有利于认识过去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能为分析未来中同经济 持续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提供一个框架。表2给出了按照索洛“增长的核算”分析方法测算得 出的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结果。   表2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  |GDP |资本 |劳动力 |TFP增长率| |GDP及各要素的增长率 | |1978-1985 |9.8 |8.5 |3.1 |3.5 | |1985-1989 |8.9 |9.8 |2.6 |2 | |1990-1997 |11.2 |11.2 |1.1 |4 | |1997-2000 |7.7 |10.7 |1.1 |0.8 | |2000-2003 |8.4 |10.5 |1.1 |1.6 | |1990-2003 |9.7 |10.9 |1.1 |2.7 | |1978-2003 |9.4 |9.9 |2.5 |2.4 | |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1978-1985 |  |52 |12.7 |35.3 | |1985-1989 |  |66.1 |11.7 |22.2 | |1990-1997 |  |60 |3.9 |36.1 | |1997-2000 |  |83.4 |5.7 |10.9 | |2000-2003 |  |75 |5.2 |19.8 | |1990-2003 |  |67.4 |4.5 |28 | |1978-2003 |  |63.2 |10.6 |26.2 |   注:(1)GDP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1978年价格的GDP数据。(2)1997年以前的 资本的数据来自翟凡(1998),1997年以后的数据为作者更新的数据,即上一年的资本存 量减去折旧加上上一年的固定资本形成(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等于本年的资本 存量。(3)劳动力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就业人数。(4)TFP根据索洛的增长核算的公 式,TFP=GDP的增长率-α×资本的增长率-(1- α)×劳动力的增长率,α为资本产出弹性。在此我们选用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6。   从表2可以看出,过去的2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量是资本的快速积累。 1978- 2003年资本平均增长速度为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2%,导致GDP年均增长近6个 百分点。而且还可以看出各个时期资本的增长速度都较快,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最大的贡 献者。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逐渐减弱的,90年代以后 ,劳动力的增速明显放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到10%以下。TFP的增长成为继资 本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虽然部分时期较低,但整体来看TPP增长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度仍基本接近30%。   从不同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在过去的20多年中,全要素生产率增 长较快的两个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和9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TFP的增长率进入低谷, 2000年以后TFP的增长率又开始上升,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十五”前几年(2000- 2003年)比90年代末期要高,但是仍然略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从较长的时期来 看,中国的TFP增长率相对来说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过去20多年导致中国TFP快速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和 劳动力)在不同生产率产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重新配置促进了整体生产效率的改进 ;体制改革释放了增长的潜力,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以及自身的技 术创新加快了技术进步的速度;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的提高改善了劳动力要素的质量等 等。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要素的重新配置仍将继续,金融、贸易、财政等体制将不 断完善,加入WTO使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体制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完善将增大企业改进管 理和技术改造的压力,同时也将加快技术转移的速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不断提高将 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将 促使“十一五”期间乃至2020年中国的全要生产率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二)产业结构升级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五”前4年,第二 产业保持着最快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0.5%;第三产业增速略低于GDP增长率,年均增长 8.2%;第一产业增速年均增长3.6%。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15.9:50.9:33.2变为 2004年的15.2:53.0:31.8。工业结构内部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升级特征,产业结构不断向 更高的技术层次变迁。由图1可见,从不同技术水平工业部门所占产出份额来看,高技术 产业由1993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02年的超过20%,增幅达到13.3个百分点。而以资源为 基础的产业和低技术产业的份额则有大幅的下降,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从28.7%下降到2 3.3%,下降5.4个百分点;低技术产业从17.7%下降到11.4%,下降了6.3个百分点;中技 术产业的份额则变化不大,略微下降1.6个百分点。 [pic]   图1 不同技术水平产业总产值的份额变化(1993—2002)   注:工业总产值为1990年不变价,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不同技术水平产业的类型 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的标准划分   表3 2000-200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总趋势 |年份|城镇居民家庭 |农村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消费率 | | |人均可支配 |人均消费支 |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 |城镇居 |农村居 |城镇居 |农村居 | | |收入(元) |出(元) |元) |出(元) |民 |民 |民 |民 | |2000|6280 |4998 |2253 |1670 |39.4 |49.1 |0.8 |0.74 | |2001|6860 |5309 |2366 |1741 |38.2 |47.7 |0.77 |0.74 | |2002|7703 |6030 |2476 |1834 |37.7 |46.2 |0.78 |0.74 | |2003|8472 |6511 |2622 |1943 |37.1 |45.6 |0.77 |0.74 | |2004|9422 |7182 |2936 |2185 |37.7 |47.2 |0.76 |0.74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摘要(2005)》。   作为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间投入率和部门间的中间投入结构近年来也发生 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总体中间投入率水平上升;多数部门对自身部门、交通运 输部门和信息产业部门的使用率上升,而对服务业部门的中间使用率略微下降。由于目 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社会的中间投入率还将会有一定的上 升。劳动密集型部门的中间投入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中 间投入率会有一定上升。未来大部分部门对交通运输及信息产业相关部门的中间投入比 重仍会增加。未来各部门对服务业的中间使用率将会上升。   (三)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消费结构升级   本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和消费持续上升。“十五” 前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6%和5.0%;到200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 入分别达到9422和2936元(见表3)。与2000年相比,200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分别下降了1.7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中,对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和 服务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对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的消费比重 有所上升。其中,交通通讯消费比重上升最快,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近年 来,居民对汽车、住房等高价消费品的需求正在逐渐增长(见表4)。   表4 2000-2003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 | |2000 |2003 |2003比2000 |2000 |2003 |2003比2000 | |食品 |39.2 |37.1 |-2.1 |49.1 |45.0 |-4.1 | |衣着 |10.0 |9.8 |-0.2 |5.7 |5.7 |-0.1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8.8 |6.3 |-2.5 |4.5 |4.2 |-0.3 | |务 | | | | | | | |医疗保健 |6.4 |7.3 |0.9 |5.2 |6.0 |0.7 | |交通通讯 |7.9 |11.1 |3.2 |5.6 |8.6 |3.0 |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2.6 |14.4 |1.8 |11.2 |12.2 |1.0 | |居住 |10.0 |10.7 |0.7 |15.5 |16.1 |0.6 | |杂项商品与服务 |5.2 |3.3 |-1.9 |3.1 |2.2 |-0.9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 (四)投资率和投资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投资率一直维持在35%左右。在1978- 2003年的25年中,有一半左右年份的投资率接近或超过37%。相对较高的投资率加速了资 本积累,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投资率逐年攀升,2004年 达到了43.9%,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高投资率是积极财政政策的累积效应、投资环境的改善、民间投资活跃、外商投资 增多和投资结构变化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见表5)。分析中国近年来投资结构,有 两个特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投资 快速增长。自1999年起,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率持续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和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12.7%上升至2003年的 18.3%;城乡居民住房的投资增长尤为明显,其占GDP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5.4%上升至20 03年的8.2%(见表6),可见这部分投资对拉动国内需求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其他部分 投资不同的是,它并不增加未来的生产能力,而是改善了...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