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争力——寻求亚洲共赢模式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国竞争力——寻求亚洲共赢模式
中国竞争力——寻求亚洲共赢模式 2003年11月17日 11:06 《新财富》 产业转移和重新分工,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特征。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向亚洲、向 中国转移,配合这一转移,使本国成为新的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在全球新产业布局下 分得一杯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们有一款针,国外进口价为20多块钱,但我们靠自己的技术也可以做,只卖6块钱。某 型号的德国针进口价为5块一枚,若我们来做2块钱成本就可以搞定。”温州龙凤针业公司 总经理林海说。 一张机器人原画的加工,日本方面外包给中国动漫制作公司的价格大概是40元,而 如果换成日本公司做则要100元。扣除员工画一张的价格3元,租金很便宜的工作厂房, 每张再付给中介渠道大约10元,即使是40元一张的价格,企业依然能赚25元,利润率高 达62.5%。张先生向我们介绍中国动漫加工行业。 “台达要扩张,当时面对台湾劳动力短缺的危机。那不是说工资高低的问题,而是根 本就招不到工人。1992年4月,我到东莞考察,满大街都是人!而且这里的工人成本只是 台湾的20%。”台湾台达电子中国区行政总经理曾纪坚回忆说。“制作领带所需的原材料产 在我们中国。我们一条领带的生产成本比韩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低很多很多。在嵊州一个 优秀领带工人的月工资约1300多元,韩国和意大利则在2000美元以上,大约是中国的12 倍。”浙江嵊州“金天来”董事长兼总经理范茂林如此评价。 而宁波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在美国用计算器现场报出令ALCO公司从来未见到过的 超低价格,利时公司的产品从此进入了美国主流市场,并开始影响着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 面对众多中国企业家,我们感受到中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构筑 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中国成本”。“中国目前劳动力仍过剩,如果今后出现劳动 力短缺,劳动力流动和供给受到遏制,这种高度竞争情况便将结束,不过这种情况可能 要等20年后才会出现。”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国忠在考察珠江三角洲后 在本期撰文指出。 这样的成本不是人民币贬值就可以阻挡中国产品出口至全球各地。“即使小升3%- 5%,对缩小巨大的成本差距亦帮助有限。”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 冬在分析后说。来自深圳私人公司“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声音是:“即使人民币升值三 、四块钱,也不能改变我们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优势地位。” 有人惊呼,中国制造的产品“蛀空”了亚洲经济,也通过低成本、低价格威胁着全球 经济。 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正试图将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低端制造品封杀于国际市场。 “关税的提高仅仅是价格问题,如果关税提高一倍,中国打火机的价格,仍具有竞争力。 但贸易技术壁垒却是我们很难突破的。”温州日丰打火机公司董事长黄发静正与欧盟进行 着艰苦的谈判。 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中国具有竞争力的高端科技产品扼杀于摇篮中是另一常见 手段。思科起诉华为,除了知识产权的表面原因外,更多的人相信,仅为思科一半价格 并且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才是真正的因素。 事实上,中国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成本”并没有“蛀空”亚洲和全球经济,高盛(亚洲 )中国经济分析师梁红认为:“中国朝着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全面转型,这一进程已经使 得中国和亚洲国家之间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如何应对“中国成本”的竞争? 产业转移和重新分工,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特征。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向亚洲 、向中国转移,配合这一转移,使本国成为新的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在全球新产业布 局下分得一杯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国的企业也并没有想依靠“中国成本”继续下面的路。“价格优势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但我们不能完全依靠价格优势去占领市场。”黄发静反思。谢国忠的研究也表明,中国 的竞争力正面临变局,中国的工业竞争正在深化。 中国竞争力变局 谢国忠/文 摩根士丹利近期组织了一个投资者团队,对毗邻香港的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 投资考察。珠江三角洲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地区之一,这个只占中国总人口 6%的地区,却占了中国出口总额的1/3。这次投资考察参观了非耐用品、大型家用电器和 机械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15家公司,确认中国正从更宽更深范围加快工业化进程。 无情竞争迫使中国工业深化 中国消费者喜欢量入为出,高储蓄低消费,这是因为人们的财富低于生产力。中国 消费群主体具有很高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导致商品价格大战。在我们最近的投资考察 中,我们注意到,与进口产品相比,本地产品的附加值正迅速减少,这促使本地生产商 纷纷投资仿制进口产品。 中国目前劳动力仍过剩,如果今后出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流动和供给受到遏制, 这种高度竞争情况便将结束,不过这种情况可能要等20年后才会出现。 在本次投资考察中,我们注意到,珠江三角洲的制造厂商正向邻近省份转移生产基 地,这样可降低50%的劳动力成本。今后几年,这种趋势将减缓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力,把 工业化进程扩大到中国内地省份。 中国实际上正以更低价格水平复制全球工业。由于中国拥有过多劳动力,今后数十 年,中国的工资水平增长将一直低于生产力增长。中国应以更低成本调整供给结构,否 则中国工薪阶层将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无法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正在降低各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成本,也正在为全球 经济创造消费天堂(本分析与名义汇率无关,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从劳动力资源相对其它 资源更为稀缺角度进行比较)。钢、铜和塑料等原材料价格上升,对中国许多行业产生利 润压力,这种情况不会持久,原材料价格将在今后12个月内缓慢下降。 非耐用品行业: 今后数年面临增长放缓挑战 今后数年,诸如服装、纺织品、玩具和鞋类等非耐用品的生产,将面临增长放慢挑 战。从事这些行业的出口商正以多元化来保持增长势头,但前景难以预测。中国经济增 长始于珠江三角洲大量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非耐用品。非耐用品行业起步 早,意味着市场成熟性高和增长潜力将落后于其它新生行业。例如,1994年时,服装、 鞋类、塑料制品和玩具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9%,但到2003年上半年时,这一比例降至 17%。过去十年里,中国的非耐用品出口增长率比出口总额增长率低1/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其它国家减少了部分贸易壁垒,重新刺激了中国的 非耐用品出口,导致上述四大类非耐用品的出口总额在2003年上半年增长23%。但这种情 况只是暂时性的,明年便会再度减缓。然而,2005年实行最惠地区配额制度后,中国的 非耐用品出口增长率将再次提高。 消除贸易壁垒可以促进中国非耐用品的出口增长,但这一行业已经成熟,正面对持 续不断的价格压力。为避免激烈竞争,部分成功企业开始与美、欧批发商及品牌商密切 合作。由于零售价可以是出厂价的4- 5倍,在确保质量、新潮和其它优惠条件下,美、欧批发商和品牌商当然愿意进口物美价 廉的中国非耐用品。这种合作关系对中国工薪阶层极为有利。西方消费激进主义组织已 迫使跨国公司要求中国合作伙伴提高劳动保护水平。与未有跨国公司影响的中国其它行 业工薪阶层生活水平相比,中国非耐用品行业的工薪阶层居住条件和其它生活设施要好 得多。 非耐用品行业的工人大都是女工,平均年龄20岁,来自长江中上游的农村地区,教 育水平在小学与初中之间,每月实得工资约100美元,相当于1小时0.5美元。公司每月另 支付30美元食宿费。 多数大型出口商与国际批发商或品牌商关系良好,并无降低劳动力成本压力。相反 ,在跨国进口商压力下,部分出口商还提高了工人待遇或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此外 出口商再无其它提高工人福利的压力。按目前工资水平,出口商仍很容易从内地省份招 聘到劳动力。 非耐用品行业的小型出口商面对价格竞争压力,正不断降低劳动力成本。我们参观 过的某公司,正把部分生产基地迁往距离广东省不远的江西省,这样可减少50%的工人福 利待遇支出。江西的工资水平与越南差不多。江西省的人口为4200万,卡车从海港城市 深圳到该省仅需5个小时,通往江西的高速公路畅通无阻。低廉的劳动力显示,中国非耐 用品行业在全球所占市场份额今后将继续攀升,即使沿海地区工资水平上升,也不会对 此产生影响。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内地省份劳动力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起来。 大型家用电器:以出口避开国内竞争 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家用电器行业仍在迅速发展。空调销售 是推动这一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某公司总裁称:“买三个微波炉的是傻瓜,买三个空调 的是富人。”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每年都有价格战。2003年的空调价格下降20%,微波炉价格下降1 0%。大型家电是成熟行业,每年都大幅降价情况下,中国家电厂商为何能生存?显然是 零部件生产本地化和企业经济规模化所致。 零部件生产本地化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中国家电经历十年价格战后,已将绝 大部分零部件的生产本地化,只需进口很少几类关键部件。例如,高档微波炉用的微波 炉电机仍需从日本进口,占生产总成本的20%。再过两年中国也能生产高档微波炉电机, 这种说法并非夸张。 购买本地生产的机械设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另一途径。中国国内各行各业均需各种 机械设备,一定有人制造各种设备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生产的机械设备价格一般是进 口的同类机械设备的一半。 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正出现世界有史以来从未见过的巨大经济规模。每种机械设 备都有年产千万部的能力,并以纵向联合的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部分著名机械设备制 造企业甚至可在同一工厂内一边吃进原材料,一边吐出成品机械设备。中国的成本结构 远比世界其它地区低得多,因此,世界其它地区无法仿照中国机械设备行业的生产模式 。多家世界品牌原设备制造商已委托中国代为制造机械设备,中国人称之为“标签业务” 。这类委托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在美国或欧洲的终端售价一般是中国出厂价的3-4倍。 由于本地批发成本低得多,因此,中国机械设备的出口销售比本地销售利润高得多 。例如,有企业称,本地销售须付1%的广告支出,才换来2%的销售额增长。企业力争出 口,出口因而迅速增长,现已占中国主要机械设备制造商销售总额的30%-50%。 机械设备市场也有价格战,但行业利润仍十分可观。净销售利润在1%- 3.5%之间,税前资本回报率可能平均达10%。由于贷款成本低,资产平均回报率可达20% 。机械设备出口现已成为投资回报的主要增长点。 珠江三角洲的机械设备行业现面临两大困境:一是钢、铜和塑料等原材料成本上升 ,影响利润,但厂商很难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二是长江三角洲的劳动力成本比珠江三角 洲更低廉。长江三角洲家电行业的劳动力成本现已接近珠江三角洲,相当于1小时1美元 的水平。珠江三角洲的生产厂商称,长三角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珠三角低20%—30%,因此 ,这些厂商正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地区,以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已有数家珠江三角洲的大型家电生产商在安徽省设厂。安徽邻近长江三角洲,卡车从该 省到上海港只需5个小时。安徽人口6300万,劳动力成本仅是长江三角洲的一半。 对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韩国和日本家电行业正做出不同反应。日本家电企业 不再自己生产家电,转而委托海外厂商生产;韩国家电企业则像中国一样开始打价格战 。中国家电厂商认为,韩国企业正在亏损。随着时间推移,日韩两国的家电行业将因竞 争方式不同而对各自国家经济产生长期深远影响。 机械设备行业:高增长伴随利润压力 中国现已开始对各类大型机械设备产生庞大市场需求,这种市场需求足够支撑一国 机械行业发展。中国的机械设备制造行业正迅速发展,这种发展势头很可能持续20年。 我们参观了为半导体、纺织和塑料行业提供机械设备的部分企业。由于中国本地市 场对机械设备的强劲需求,许多机械设备制造商的生产规模已经很大,各类机械设备的 生产已同时起飞。由于该行业正处高增长的初期阶段,因此利润空间仍相当可观。 机械设备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中国生产的机械设备销售经常比进口的同类机 械设备便宜50%- 60%。但该行业迅速增长的同时,仍需进口控制系统。例如,塑料行业的某类设备中一套 关键控制系统占该设备生产成本的60%。这一进口的机械设备控制系统实际上是软件,但 看去极像硬件。中国机械设备的软件并不发达,因此给中国带来巨大代价。 许多日本机械设备中国...
中国竞争力——寻求亚洲共赢模式
中国竞争力——寻求亚洲共赢模式 2003年11月17日 11:06 《新财富》 产业转移和重新分工,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特征。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向亚洲、向 中国转移,配合这一转移,使本国成为新的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在全球新产业布局下 分得一杯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们有一款针,国外进口价为20多块钱,但我们靠自己的技术也可以做,只卖6块钱。某 型号的德国针进口价为5块一枚,若我们来做2块钱成本就可以搞定。”温州龙凤针业公司 总经理林海说。 一张机器人原画的加工,日本方面外包给中国动漫制作公司的价格大概是40元,而 如果换成日本公司做则要100元。扣除员工画一张的价格3元,租金很便宜的工作厂房, 每张再付给中介渠道大约10元,即使是40元一张的价格,企业依然能赚25元,利润率高 达62.5%。张先生向我们介绍中国动漫加工行业。 “台达要扩张,当时面对台湾劳动力短缺的危机。那不是说工资高低的问题,而是根 本就招不到工人。1992年4月,我到东莞考察,满大街都是人!而且这里的工人成本只是 台湾的20%。”台湾台达电子中国区行政总经理曾纪坚回忆说。“制作领带所需的原材料产 在我们中国。我们一条领带的生产成本比韩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低很多很多。在嵊州一个 优秀领带工人的月工资约1300多元,韩国和意大利则在2000美元以上,大约是中国的12 倍。”浙江嵊州“金天来”董事长兼总经理范茂林如此评价。 而宁波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在美国用计算器现场报出令ALCO公司从来未见到过的 超低价格,利时公司的产品从此进入了美国主流市场,并开始影响着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 面对众多中国企业家,我们感受到中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构筑 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中国成本”。“中国目前劳动力仍过剩,如果今后出现劳动 力短缺,劳动力流动和供给受到遏制,这种高度竞争情况便将结束,不过这种情况可能 要等20年后才会出现。”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国忠在考察珠江三角洲后 在本期撰文指出。 这样的成本不是人民币贬值就可以阻挡中国产品出口至全球各地。“即使小升3%- 5%,对缩小巨大的成本差距亦帮助有限。”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 冬在分析后说。来自深圳私人公司“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声音是:“即使人民币升值三 、四块钱,也不能改变我们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优势地位。” 有人惊呼,中国制造的产品“蛀空”了亚洲经济,也通过低成本、低价格威胁着全球 经济。 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正试图将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低端制造品封杀于国际市场。 “关税的提高仅仅是价格问题,如果关税提高一倍,中国打火机的价格,仍具有竞争力。 但贸易技术壁垒却是我们很难突破的。”温州日丰打火机公司董事长黄发静正与欧盟进行 着艰苦的谈判。 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中国具有竞争力的高端科技产品扼杀于摇篮中是另一常见 手段。思科起诉华为,除了知识产权的表面原因外,更多的人相信,仅为思科一半价格 并且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才是真正的因素。 事实上,中国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成本”并没有“蛀空”亚洲和全球经济,高盛(亚洲 )中国经济分析师梁红认为:“中国朝着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全面转型,这一进程已经使 得中国和亚洲国家之间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如何应对“中国成本”的竞争? 产业转移和重新分工,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特征。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向亚洲 、向中国转移,配合这一转移,使本国成为新的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在全球新产业布 局下分得一杯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国的企业也并没有想依靠“中国成本”继续下面的路。“价格优势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但我们不能完全依靠价格优势去占领市场。”黄发静反思。谢国忠的研究也表明,中国 的竞争力正面临变局,中国的工业竞争正在深化。 中国竞争力变局 谢国忠/文 摩根士丹利近期组织了一个投资者团队,对毗邻香港的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 投资考察。珠江三角洲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地区之一,这个只占中国总人口 6%的地区,却占了中国出口总额的1/3。这次投资考察参观了非耐用品、大型家用电器和 机械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15家公司,确认中国正从更宽更深范围加快工业化进程。 无情竞争迫使中国工业深化 中国消费者喜欢量入为出,高储蓄低消费,这是因为人们的财富低于生产力。中国 消费群主体具有很高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导致商品价格大战。在我们最近的投资考察 中,我们注意到,与进口产品相比,本地产品的附加值正迅速减少,这促使本地生产商 纷纷投资仿制进口产品。 中国目前劳动力仍过剩,如果今后出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流动和供给受到遏制, 这种高度竞争情况便将结束,不过这种情况可能要等20年后才会出现。 在本次投资考察中,我们注意到,珠江三角洲的制造厂商正向邻近省份转移生产基 地,这样可降低50%的劳动力成本。今后几年,这种趋势将减缓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力,把 工业化进程扩大到中国内地省份。 中国实际上正以更低价格水平复制全球工业。由于中国拥有过多劳动力,今后数十 年,中国的工资水平增长将一直低于生产力增长。中国应以更低成本调整供给结构,否 则中国工薪阶层将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无法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正在降低各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成本,也正在为全球 经济创造消费天堂(本分析与名义汇率无关,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从劳动力资源相对其它 资源更为稀缺角度进行比较)。钢、铜和塑料等原材料价格上升,对中国许多行业产生利 润压力,这种情况不会持久,原材料价格将在今后12个月内缓慢下降。 非耐用品行业: 今后数年面临增长放缓挑战 今后数年,诸如服装、纺织品、玩具和鞋类等非耐用品的生产,将面临增长放慢挑 战。从事这些行业的出口商正以多元化来保持增长势头,但前景难以预测。中国经济增 长始于珠江三角洲大量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非耐用品。非耐用品行业起步 早,意味着市场成熟性高和增长潜力将落后于其它新生行业。例如,1994年时,服装、 鞋类、塑料制品和玩具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9%,但到2003年上半年时,这一比例降至 17%。过去十年里,中国的非耐用品出口增长率比出口总额增长率低1/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其它国家减少了部分贸易壁垒,重新刺激了中国的 非耐用品出口,导致上述四大类非耐用品的出口总额在2003年上半年增长23%。但这种情 况只是暂时性的,明年便会再度减缓。然而,2005年实行最惠地区配额制度后,中国的 非耐用品出口增长率将再次提高。 消除贸易壁垒可以促进中国非耐用品的出口增长,但这一行业已经成熟,正面对持 续不断的价格压力。为避免激烈竞争,部分成功企业开始与美、欧批发商及品牌商密切 合作。由于零售价可以是出厂价的4- 5倍,在确保质量、新潮和其它优惠条件下,美、欧批发商和品牌商当然愿意进口物美价 廉的中国非耐用品。这种合作关系对中国工薪阶层极为有利。西方消费激进主义组织已 迫使跨国公司要求中国合作伙伴提高劳动保护水平。与未有跨国公司影响的中国其它行 业工薪阶层生活水平相比,中国非耐用品行业的工薪阶层居住条件和其它生活设施要好 得多。 非耐用品行业的工人大都是女工,平均年龄20岁,来自长江中上游的农村地区,教 育水平在小学与初中之间,每月实得工资约100美元,相当于1小时0.5美元。公司每月另 支付30美元食宿费。 多数大型出口商与国际批发商或品牌商关系良好,并无降低劳动力成本压力。相反 ,在跨国进口商压力下,部分出口商还提高了工人待遇或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此外 出口商再无其它提高工人福利的压力。按目前工资水平,出口商仍很容易从内地省份招 聘到劳动力。 非耐用品行业的小型出口商面对价格竞争压力,正不断降低劳动力成本。我们参观 过的某公司,正把部分生产基地迁往距离广东省不远的江西省,这样可减少50%的工人福 利待遇支出。江西的工资水平与越南差不多。江西省的人口为4200万,卡车从海港城市 深圳到该省仅需5个小时,通往江西的高速公路畅通无阻。低廉的劳动力显示,中国非耐 用品行业在全球所占市场份额今后将继续攀升,即使沿海地区工资水平上升,也不会对 此产生影响。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内地省份劳动力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起来。 大型家用电器:以出口避开国内竞争 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家用电器行业仍在迅速发展。空调销售 是推动这一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某公司总裁称:“买三个微波炉的是傻瓜,买三个空调 的是富人。”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每年都有价格战。2003年的空调价格下降20%,微波炉价格下降1 0%。大型家电是成熟行业,每年都大幅降价情况下,中国家电厂商为何能生存?显然是 零部件生产本地化和企业经济规模化所致。 零部件生产本地化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中国家电经历十年价格战后,已将绝 大部分零部件的生产本地化,只需进口很少几类关键部件。例如,高档微波炉用的微波 炉电机仍需从日本进口,占生产总成本的20%。再过两年中国也能生产高档微波炉电机, 这种说法并非夸张。 购买本地生产的机械设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另一途径。中国国内各行各业均需各种 机械设备,一定有人制造各种设备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生产的机械设备价格一般是进 口的同类机械设备的一半。 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正出现世界有史以来从未见过的巨大经济规模。每种机械设 备都有年产千万部的能力,并以纵向联合的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部分著名机械设备制 造企业甚至可在同一工厂内一边吃进原材料,一边吐出成品机械设备。中国的成本结构 远比世界其它地区低得多,因此,世界其它地区无法仿照中国机械设备行业的生产模式 。多家世界品牌原设备制造商已委托中国代为制造机械设备,中国人称之为“标签业务” 。这类委托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在美国或欧洲的终端售价一般是中国出厂价的3-4倍。 由于本地批发成本低得多,因此,中国机械设备的出口销售比本地销售利润高得多 。例如,有企业称,本地销售须付1%的广告支出,才换来2%的销售额增长。企业力争出 口,出口因而迅速增长,现已占中国主要机械设备制造商销售总额的30%-50%。 机械设备市场也有价格战,但行业利润仍十分可观。净销售利润在1%- 3.5%之间,税前资本回报率可能平均达10%。由于贷款成本低,资产平均回报率可达20% 。机械设备出口现已成为投资回报的主要增长点。 珠江三角洲的机械设备行业现面临两大困境:一是钢、铜和塑料等原材料成本上升 ,影响利润,但厂商很难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二是长江三角洲的劳动力成本比珠江三角 洲更低廉。长江三角洲家电行业的劳动力成本现已接近珠江三角洲,相当于1小时1美元 的水平。珠江三角洲的生产厂商称,长三角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珠三角低20%—30%,因此 ,这些厂商正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地区,以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已有数家珠江三角洲的大型家电生产商在安徽省设厂。安徽邻近长江三角洲,卡车从该 省到上海港只需5个小时。安徽人口6300万,劳动力成本仅是长江三角洲的一半。 对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韩国和日本家电行业正做出不同反应。日本家电企业 不再自己生产家电,转而委托海外厂商生产;韩国家电企业则像中国一样开始打价格战 。中国家电厂商认为,韩国企业正在亏损。随着时间推移,日韩两国的家电行业将因竞 争方式不同而对各自国家经济产生长期深远影响。 机械设备行业:高增长伴随利润压力 中国现已开始对各类大型机械设备产生庞大市场需求,这种市场需求足够支撑一国 机械行业发展。中国的机械设备制造行业正迅速发展,这种发展势头很可能持续20年。 我们参观了为半导体、纺织和塑料行业提供机械设备的部分企业。由于中国本地市 场对机械设备的强劲需求,许多机械设备制造商的生产规模已经很大,各类机械设备的 生产已同时起飞。由于该行业正处高增长的初期阶段,因此利润空间仍相当可观。 机械设备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中国生产的机械设备销售经常比进口的同类机 械设备便宜50%- 60%。但该行业迅速增长的同时,仍需进口控制系统。例如,塑料行业的某类设备中一套 关键控制系统占该设备生产成本的60%。这一进口的机械设备控制系统实际上是软件,但 看去极像硬件。中国机械设备的软件并不发达,因此给中国带来巨大代价。 许多日本机械设备中国...
中国竞争力——寻求亚洲共赢模式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