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张 军 吴桂英 张吉鹏*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和比较已有研究中国资本存量的相关文献,考虑到中国国内生产总 值历史数据的几次重大补充和调整,本文对各年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 /重置率、基年资本存量的选择与构造以及缺失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和研究,并在 此基础上利用补充和调整后的分省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估计了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 1952-2000年各年末的物质资本存量。 关键词:省际资本存量 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 经济折旧率 一 引 言 正如许多利用总量数据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指出的,计算经济 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对产出与投入数据的科学计量,特别是资本数据的计量 尤其重要。而对于那些直接考察投资相关问题的研究来说,资本数据更是不可或缺。已 经有一些研究试图对中国的总量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在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按 时间顺序依次包括,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邹(Chow, 1993),谢千里等(Jefferson, etc., 1996),任若恩和刘晓生(1997),胡和阚(Hu and Khan, 1997),王小鲁(2000),杨格(Young, 2000),王和姚(Wang and Yao, 2001),张军(2002),黄永峰等(2002),宋海岩等(2003),李治国和唐国兴(20 03),何枫等(2003),张军和章元(2003),张军等(2003),龚六堂和谢丹阳(20 04)[1]。 然而,随着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研究的深入,实证工作对 中国省际资本存量的数据提出了要求。我们认为,准确估计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是一件 非常有挑战性也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是因为,第一,已有对中国总量资本存量的估算 在指标选择和计算方法上缺乏一致的结论,所估算的数据也有较大出入,见张军和章元 (2003)在论文中对此所做的一个简要综述。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和比较,我们试图 采用更为合理的指标和方法,利用省际数据的丰富信息,估计出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数 据,如果将它们加总,就可以对已有总量资本存量的估算进行有益的检验和补充。 第二,细分省际的资本存量数据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的研究非常重要,而这 种研究正在也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张吉鹏和吴桂英,2004)。但是就估算资 本存量的文献来看,除了一些近期的研究开始计算分省数据,如杨格(Young,2000), 宋海岩等(2003)以及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大部分研究并未进行省一级的细分的 估算;而即使计算了分省数据的研究,也都没有公布其估算的最终结果。 第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历史数 据的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对改革开放后的1978至1984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6 年至1988年间进行的;第二次是对改革开放以前的1952至1977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 是在1988至1997年间进行的。而第一次重大调整是在中国进行首次第三产业普查后的19 94年和1995年间进行的。这两次补充数据和一次调整数据的详细资料主要发表在国家统 计局经济核算司(1997)出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一书 上,见许宪春(2002)对此的一个介绍。由于这本年鉴以及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都包含了分省数据,并首次公布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 ,所以为估计省际资本存量提供了客观条件[2]。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本文是对已有中国资本存量估算研究的补充和延续,并为今后相 关研究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正式开始测算资本存量之前,有必要指出,资本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广义的资 本可以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虽然少数研究考虑或讨论了土地和人力资本, 如邹(Chow, 1993),张军和章元(2003)以及王和姚(Wang and Yao, 2001),但是大部分研究在估计资本存量时,仅指严格意义上的物质资本,本文也将遵 循这一传统。 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测算资本存量的方法是戈登史密斯(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 的永续盘存法。由于中国没有过大规模的资产普查,所以我们在本文中所采用的是在估 计一个基准年后运用永续盘存法按不变价格计算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采用相对效率几 何递减模型,资本存量的估算可以写作: [pic] (1) 其中i指第i个省区市,t指第t年。(1)式一共涉及到四个变量,a.当年投资I的选取; b.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以折算到不变价格;c.经济折旧率[pic]的确定;d.基年资本 存量K的确定。对于部分数据缺失的省份,还必须考虑第五个问题:e. 数据缺失的处理。 本文其余部分将分别讨论对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额、基年资本存量 和数据缺失的处理。然后,汇报我们所测算的1952- 2000年各年末的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物质资本存量。最后对估算数据进行比较和检验 。 二 当年投资I的选取 已有研究对当年投资的选取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采用所谓“积累”(accumulatio n)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如早期的研究张军扩(1991),邹(Chow, 1993),贺菊煌(1992),以及沿用贺菊煌(1992)方法的张军(2002)以及张军和章 元(2003)。第二种是采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total soci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如王小鲁(2000)。第三种是大部分近期研究采用的资本形成总额(gr oss capital formation)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积累的定义是:在一年之内,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非生产性建设 以及增加社会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储备的总额。其物质形态为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 质生产部门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价值)和流动资产。积累按照用途可 以分为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按照性能可分为固定资产积累和流动资产积累两部 分。其中,生产性积累是指由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组成,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新增加的 生产用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以及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和属于 生产资料的产成品库存、商品库存、物资储备库存等流动资产的增加额。(《中国统计年 鉴199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即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 的工作量。按照管理渠道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 资四个部分。按照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 他费用三个部分。(《中国统计年鉴2002》) 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的变动, 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 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 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 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 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 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中国统计年鉴2002》)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发现:首先,积累是在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下核算国 民收入时度量投资的指标,并且已经事先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价值,从而在国民经济核算 的意义下,它是一个较好的衡量每年净投资额指标,也无需再考虑折旧的处理,这也正 是大部分早期研究都采用积累或者生产性积累的原因。但是从1993年起,新的联合国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体系不再公布积累数据,也没有相应的价格指数,所以我们无法 沿用此法。而且,后文还将进一步讨论,在永续盘存法的意义下,积累就不再是一个合 意的净投资指标。 其次,尽管积累的数据在1993年以后不可得,但是正如前文已经指出的,在中国国内 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有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重大调整,其中“对资本形成进 行补充和调整主要是把固定资产折旧补充到国民收入的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产积 累)中,使之形成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许宪春,2002)。由此可见, “固定资本形成净额”是与“固定资产积累”等价的概念,而1993年以后统计年鉴上公布的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可以被视作未扣除折旧的投资指标。事实上,SNA体系用支出法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是: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 而资本形成总额又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所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不包括 存货的投资流量,它与经济学研究中通常所指的I具有一致的含义,同时也是和国际上通 常用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一致的指标。 最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在MPS和SNA体系下都公布的一个投资指标,而且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的简要说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除农村集体和农 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采用抽样调查外,其他均为全面统计报表。所以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额的主要优点是:有较长的时序数据,而且主要采用全面统计报表,数据较为全 面可信;许多关于投资的具体统计信息,仍然以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额为总体指标加以 细分。但是它的主要问题是与SNA的统计体系不相容,是中国投资统计特有的指标。为了 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统计局在编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时就是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额为基础,通过一定的调整计算而得(许宪春,2000;Wang and Yao, 2001)[3],这也是大部分年份这两列数据的值相差不大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在本文中采用的当年投资指标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并且认为它是衡 量当年投资I的合理指标。但在采用这一指标时,还有几点需要说明: 第一,前文已经提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并未扣除折旧,所以在计算时仍要进行折旧 处理。何枫等(2003)直接采用这一指标作为当年新增净投资而不再考虑折旧,是导致 其资本存量高估的一个原因。 第二,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而非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投资,说明我们没有把存货 增加记作投资的一部分。存货包括产成品、在制品和原材料,主要是厂商为便利生产衔 接和销售及时供货而必须的储备。但是正如杨格(Young,2000)和宋海岩等(2003)指 出的,首先,发展中国家“存货变动”经常是一个人为编造的残差项,以填补生产和支出 帐户两边的差异;其次,从技术上说,通过调整存货的现价和基年价的差异,对存货变 动进行合理的估计远比估计流量的固定资本形成困难得多;再次,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 况,将国有企业中未被出售的产成品视作具有生产性的一部分资本存量可能是一个严重 的错误,而省际数据中又没有对存货的构成进行细分。所以,和大部分研究一样,我们 在本文中也没有把存货计入资本存量。不过,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存货正 在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存货变动和构成的深入分析可以成为衡量经济周期的重要指 标之一[4]。当然,这是需要专文研究的问题。 第三,部分早期研究在估计资本存量时往往对当年投资进行一定的扣除,如王小鲁( 2000)用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乘以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来计算当年的固定资本 形成。一些估计国有企业TFP的研究通常会从固定资产中扣除住房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见张军等(2003)的一个综述。但是我们在本文中使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这一指标时, 不进行扣除。理由是,首先,这些研究进行扣除的理由不尽相同而且程度也很不一样; 其次,已有研究表明,是否进行扣除会对一些研究的结果产生敏感的影响。再者,我们 认为,进入总量生产函数的资本投入,为直接或间接构成生产能力的资本存量,它既包 括直接生产和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也包括为生活过程 服务的各种服务及福利设施的资产,如住房等(张军,2002;Zhang, 2003)。因此扣除住房投资或非生产性投资在我们这项研究中并不合适。 三 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 正如张军(Zhang, 2003)指出的,由于价格变动的因素,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投资品的价格上升得 很快,因此,各年的投资价值以及固定资产原值的数据是不可比较的,所以在采用永续 盘存法时,必须将当年价格表示的投资用一定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折算成以基年不变 价格表示的实际值。 在SNA体系下,核算中国不变价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张 军 吴桂英 张吉鹏*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和比较已有研究中国资本存量的相关文献,考虑到中国国内生产总 值历史数据的几次重大补充和调整,本文对各年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 /重置率、基年资本存量的选择与构造以及缺失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处理和研究,并在 此基础上利用补充和调整后的分省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估计了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 1952-2000年各年末的物质资本存量。 关键词:省际资本存量 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 经济折旧率 一 引 言 正如许多利用总量数据计算经济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指出的,计算经济 增长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对产出与投入数据的科学计量,特别是资本数据的计量 尤其重要。而对于那些直接考察投资相关问题的研究来说,资本数据更是不可或缺。已 经有一些研究试图对中国的总量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在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按 时间顺序依次包括,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邹(Chow, 1993),谢千里等(Jefferson, etc., 1996),任若恩和刘晓生(1997),胡和阚(Hu and Khan, 1997),王小鲁(2000),杨格(Young, 2000),王和姚(Wang and Yao, 2001),张军(2002),黄永峰等(2002),宋海岩等(2003),李治国和唐国兴(20 03),何枫等(2003),张军和章元(2003),张军等(2003),龚六堂和谢丹阳(20 04)[1]。 然而,随着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研究的深入,实证工作对 中国省际资本存量的数据提出了要求。我们认为,准确估计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是一件 非常有挑战性也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是因为,第一,已有对中国总量资本存量的估算 在指标选择和计算方法上缺乏一致的结论,所估算的数据也有较大出入,见张军和章元 (2003)在论文中对此所做的一个简要综述。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和比较,我们试图 采用更为合理的指标和方法,利用省际数据的丰富信息,估计出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数 据,如果将它们加总,就可以对已有总量资本存量的估算进行有益的检验和补充。 第二,细分省际的资本存量数据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的研究非常重要,而这 种研究正在也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张吉鹏和吴桂英,2004)。但是就估算资 本存量的文献来看,除了一些近期的研究开始计算分省数据,如杨格(Young,2000), 宋海岩等(2003)以及龚六堂和谢丹阳(2004),大部分研究并未进行省一级的细分的 估算;而即使计算了分省数据的研究,也都没有公布其估算的最终结果。 第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历史数 据的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对改革开放后的1978至1984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是在1986 年至1988年间进行的;第二次是对改革开放以前的1952至1977年数据的补充,这项工作 是在1988至1997年间进行的。而第一次重大调整是在中国进行首次第三产业普查后的19 94年和1995年间进行的。这两次补充数据和一次调整数据的详细资料主要发表在国家统 计局经济核算司(1997)出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一书 上,见许宪春(2002)对此的一个介绍。由于这本年鉴以及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都包含了分省数据,并首次公布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 ,所以为估计省际资本存量提供了客观条件[2]。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本文是对已有中国资本存量估算研究的补充和延续,并为今后相 关研究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正式开始测算资本存量之前,有必要指出,资本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广义的资 本可以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虽然少数研究考虑或讨论了土地和人力资本, 如邹(Chow, 1993),张军和章元(2003)以及王和姚(Wang and Yao, 2001),但是大部分研究在估计资本存量时,仅指严格意义上的物质资本,本文也将遵 循这一传统。 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测算资本存量的方法是戈登史密斯(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 的永续盘存法。由于中国没有过大规模的资产普查,所以我们在本文中所采用的是在估 计一个基准年后运用永续盘存法按不变价格计算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采用相对效率几 何递减模型,资本存量的估算可以写作: [pic] (1) 其中i指第i个省区市,t指第t年。(1)式一共涉及到四个变量,a.当年投资I的选取; b.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以折算到不变价格;c.经济折旧率[pic]的确定;d.基年资本 存量K的确定。对于部分数据缺失的省份,还必须考虑第五个问题:e. 数据缺失的处理。 本文其余部分将分别讨论对投资流量、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额、基年资本存量 和数据缺失的处理。然后,汇报我们所测算的1952- 2000年各年末的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物质资本存量。最后对估算数据进行比较和检验 。 二 当年投资I的选取 已有研究对当年投资的选取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采用所谓“积累”(accumulatio n)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如早期的研究张军扩(1991),邹(Chow, 1993),贺菊煌(1992),以及沿用贺菊煌(1992)方法的张军(2002)以及张军和章 元(2003)。第二种是采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total soci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如王小鲁(2000)。第三种是大部分近期研究采用的资本形成总额(gr oss capital formation)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积累的定义是:在一年之内,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非生产性建设 以及增加社会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储备的总额。其物质形态为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 质生产部门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价值)和流动资产。积累按照用途可 以分为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按照性能可分为固定资产积累和流动资产积累两部 分。其中,生产性积累是指由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组成,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新增加的 生产用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以及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和属于 生产资料的产成品库存、商品库存、物资储备库存等流动资产的增加额。(《中国统计年 鉴199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即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 的工作量。按照管理渠道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 资四个部分。按照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 他费用三个部分。(《中国统计年鉴2002》) 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的变动, 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 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 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 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 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 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中国统计年鉴2002》)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发现:首先,积累是在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下核算国 民收入时度量投资的指标,并且已经事先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价值,从而在国民经济核算 的意义下,它是一个较好的衡量每年净投资额指标,也无需再考虑折旧的处理,这也正 是大部分早期研究都采用积累或者生产性积累的原因。但是从1993年起,新的联合国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体系不再公布积累数据,也没有相应的价格指数,所以我们无法 沿用此法。而且,后文还将进一步讨论,在永续盘存法的意义下,积累就不再是一个合 意的净投资指标。 其次,尽管积累的数据在1993年以后不可得,但是正如前文已经指出的,在中国国内 生产总值核算历史上有过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重大调整,其中“对资本形成进 行补充和调整主要是把固定资产折旧补充到国民收入的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产积 累)中,使之形成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许宪春,2002)。由此可见, “固定资本形成净额”是与“固定资产积累”等价的概念,而1993年以后统计年鉴上公布的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可以被视作未扣除折旧的投资指标。事实上,SNA体系用支出法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是: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 而资本形成总额又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所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不包括 存货的投资流量,它与经济学研究中通常所指的I具有一致的含义,同时也是和国际上通 常用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一致的指标。 最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在MPS和SNA体系下都公布的一个投资指标,而且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的简要说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除农村集体和农 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采用抽样调查外,其他均为全面统计报表。所以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额的主要优点是:有较长的时序数据,而且主要采用全面统计报表,数据较为全 面可信;许多关于投资的具体统计信息,仍然以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额为总体指标加以 细分。但是它的主要问题是与SNA的统计体系不相容,是中国投资统计特有的指标。为了 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统计局在编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时就是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额为基础,通过一定的调整计算而得(许宪春,2000;Wang and Yao, 2001)[3],这也是大部分年份这两列数据的值相差不大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在本文中采用的当年投资指标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并且认为它是衡 量当年投资I的合理指标。但在采用这一指标时,还有几点需要说明: 第一,前文已经提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并未扣除折旧,所以在计算时仍要进行折旧 处理。何枫等(2003)直接采用这一指标作为当年新增净投资而不再考虑折旧,是导致 其资本存量高估的一个原因。 第二,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而非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投资,说明我们没有把存货 增加记作投资的一部分。存货包括产成品、在制品和原材料,主要是厂商为便利生产衔 接和销售及时供货而必须的储备。但是正如杨格(Young,2000)和宋海岩等(2003)指 出的,首先,发展中国家“存货变动”经常是一个人为编造的残差项,以填补生产和支出 帐户两边的差异;其次,从技术上说,通过调整存货的现价和基年价的差异,对存货变 动进行合理的估计远比估计流量的固定资本形成困难得多;再次,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 况,将国有企业中未被出售的产成品视作具有生产性的一部分资本存量可能是一个严重 的错误,而省际数据中又没有对存货的构成进行细分。所以,和大部分研究一样,我们 在本文中也没有把存货计入资本存量。不过,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存货正 在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存货变动和构成的深入分析可以成为衡量经济周期的重要指 标之一[4]。当然,这是需要专文研究的问题。 第三,部分早期研究在估计资本存量时往往对当年投资进行一定的扣除,如王小鲁( 2000)用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乘以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来计算当年的固定资本 形成。一些估计国有企业TFP的研究通常会从固定资产中扣除住房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见张军等(2003)的一个综述。但是我们在本文中使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这一指标时, 不进行扣除。理由是,首先,这些研究进行扣除的理由不尽相同而且程度也很不一样; 其次,已有研究表明,是否进行扣除会对一些研究的结果产生敏感的影响。再者,我们 认为,进入总量生产函数的资本投入,为直接或间接构成生产能力的资本存量,它既包 括直接生产和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也包括为生活过程 服务的各种服务及福利设施的资产,如住房等(张军,2002;Zhang, 2003)。因此扣除住房投资或非生产性投资在我们这项研究中并不合适。 三 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 正如张军(Zhang, 2003)指出的,由于价格变动的因素,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投资品的价格上升得 很快,因此,各年的投资价值以及固定资产原值的数据是不可比较的,所以在采用永续 盘存法时,必须将当年价格表示的投资用一定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折算成以基年不变 价格表示的实际值。 在SNA体系下,核算中国不变价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