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潜规则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潜规则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吴思 “潜规则”是我杜撰的词。我还想到过一些别的词,例如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 制度等等,但总觉得不如“潜规则”贴切。这个词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它来源于我的 一段生活经历。 1983年,我在《中国农民报》(现在叫《农民日报》)当编辑记者,经常阅读群众来信 。有一封来信说,河南省开封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的领导人大量批条子,把国家按 计划分配供应的平价化肥批给了自己的私人关系。他们的“关系”又将平价化肥高价转卖 ,转手之间,关系就生出了暴利。其实这就是后来人们见惯不怪的利用双轨制牟利问题 ,当然违反国家的正式规定,只是禁止不住。当时我刚从大学毕业不到一年,见到这等 坏事,立刻像堂吉诃德见了风车一样亢奋起来,在想象中编织出大量的丑恶交易,编排 出自己追根寻源、智斗邪恶、锄暴安良的英雄故事。我急不可耐地邀了两位同事下去调 查。 使我惊讶的是,那些我以为应该掩藏起来的类似贼赃的条子,居然都保存完好,就 像机关衙门里的公文档案,内部人似乎也没有见不得人的担心——你想看吗?请吧,这有 一大摞呢。而且,哪一层可以批出多少“条子肥”,每一层中谁有权力批多少条子,圈子 之外的哪个领导的条子有效,哪个领导的条子不灵,这一切都是有规矩的。这些显然不 符合明文规定的事情,内部人竟安之若素,视为理所当然。在采访将近结束的时候,我 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 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 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 “恰恰是……而不是……”这种句式可能比较偏激,但这么说至少有局部的事实作为依据 。在政府的正式规定中,供应给农民的几乎都是平价化肥,它与农民平价交售的棉花和 小麦挂着钩,所以也叫挂钩肥。而我们采访小组调查了将近一个月,竟然没有见到一位 承认买到平价化肥的普通农民。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级资源控制者都会开出条子,从平 价肥当中切出一块给自己的什么人。这就好像一条严重渗漏的管道,还没有到达百姓厨 房,管道里的水就被截留干净,厨房的水龙头竟拧不出一点一滴。那么,滋润这个社会 的究竟是什么?是正式管道还是推着水车叫卖的水贩子?这不是很明白么? 后来,我们把这次追踪报道出来了,当时的影响也不算小,商业部和中纪委还专门 发了通知,重申正式制度。几个月后,商业部和中纪委派联合调查小组去开封调查处理 此事,当我作为小组成员跟着下去调查的时候,我再次惊讶地发现,条子仍然在批,与 我们报道之前毫无区别。这就是说,当地政府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的上级领导,并 没有把我们报道的现象当问题。他们明明知道了也不去管——原来他们不管并不是因为不 知道。官方理论中的领导显然不应该这样,这又是一种潜规则。 长话短说。我跟踪此事达数年之久,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道德善 恶问题,我面对的是大多数人处于一种利害格局中的寻常或者叫正常的行为,它基于大 家都可以理解的趋利避害的现实计算。不触动这种格局,报道或调查通报乃至撤职处分 ,说好听点也不过是扬汤止沸,在我的个人经验中,由于扬汤的勺子太小太少,连止沸 也办不到。后来,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化肥供应增加,政府退出,市场放开,现在 化肥供求起伏波动,时常过剩,市场的供求规则取代了官场潜规则。 化肥分配规则的演变和我的认识过程至此告一段落。但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潜规则 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追究下去一定会有许多很有意思的发现。 五年前我脱离了官方单位,可以比较自由地支配时间了,便重新拣起了这个念头, 不久就开始读明史。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读过《史记》,就好像看小说一样,遇到没故事的 “表”和“志”便跳过去。当记者后啃过《汉书》和《后汉书》,完全被乱七八糟的人名和事件 淹没了,感觉昏昏欲睡。我还赶时髦读过《资治通鉴》,读到后汉时就痛苦不堪,半途而 废了。出乎意料的是,心里存了个“潜规则”的念头,再读起历史来居然津津有味,满目 混沌忽然眉目清楚,我也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就跟朋友鼓吹读史心得,又被朋友撺掇 着写下了这些文章,随写随发,渐渐也有了一本小书的篇幅。我明白,不同动物眼中的 世界是不一样的,透过不同眼镜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这些文章描绘的就是我戴上 潜规则的眼镜后看到的中国官场及其传统。 这些随笔大体都在讲“淘汰清官”,解释清官为何难以像公开宣称的那样得志得势, 为何经常遭遇被淘汰的命运,以致青天大老爷竟成为我们民族梦的一部分。“淘汰清官” 只是我能排列出来的官场潜规则之一,其下层有许多小一号的潜规则的支撑。“淘汰清官 ”的上下左右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潜规则,那是我以后要继续写的。回头看去,现有的这 十篇随笔,可以整理出如下结构: 讲官吏与老百姓的关系:《身怀利器》、《老百姓是个冤大头》,《第二等公平》。 讲官吏与上级领导包括皇上的关系:《当贪官的理由》、《恶政是一面筛子》、《皇上也 是冤大头》。 讲官场内部的关系:《摆平违规者》、《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 把几种关系混在一起讲:《新官堕落定律》、《晏氏转型》。 总结:《崇祯死弯》。 目录就是按照这个结构排的,不过把混讲的两篇提到前边了。 本书还附了几篇潜规则之外的文章。潜规则在明朝的一个近义词是“陋规”,写多了 这种东西,人也容易显得“陋”,满脑袋利害计算,算的还都是陈年老账,全不知今夕何 夕,更不知道精神和理想为何物。我不想给读者留下这种印象,希望本书和作者的模样 丰满一些,便加了几篇杂七杂八的文章,其中还谈到雷锋和人格理想。谈人格理想的文 章写得比较早,如果现在动笔,用冯友兰先生"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标准衡量,自以为还 能高明一些,关于造化和迷信的那两篇文章可以提供一点佐证。 我的电子信箱是:wusi@mail.ied.ac.cn 吴思 2000年1月18日 读史心得 在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官吏集团极为引人注目。这个社会集团垄断了暴力,掌 握着法律,控制了巨额的人力物力,它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命运。 对于这个擅长舞文弄墨的集团,要撇开它的自我吹嘘和堂皇表白,才能发现其本来 面目。在仔细揣摩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之后,我发现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常 与他们宣称遵循的那些原则相去甚远。例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 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 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 的规矩,形成了许多本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潜规则。这是 一些未必成文却很有约束力的规矩。我找不到合适的名词,姑且称之为潜规则。 官场内部有许多层面和方面的潜规则,我想先写一个“淘汰清官”。这一个“淘汰清官 ”的定律又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不是一两篇短文就能说透彻的,我想分开掰碎了慢慢 说。几篇能说清楚,我也不敢确定,也许四五篇,也许七八篇。 读史只是我的业余爱好,不敢冒充专家。我所写的,都是一些我在读史的时候冒出 来的心得,很可能见笑于大方。但我愿意姑妄说之。能姑妄发之,且有姑妄读之者,则 幸甚。 身怀利器 一 张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干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 其间,居然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如此高明的先生讲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场 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听。 张居正说,军队将校升官,论功行赏,取决于首级。一颗一级,规定得清清楚楚。 从前有个兵部(国防部)的小吏,故意把报告上的一字洗去,再填上一字,然后拿着报 告让兵部的官员看,说字有涂改,按规定必须严查。等到将校们的贿赂上来了,这位吏 又说,字虽然有涂改,仔细检查贴黄,发现原是一字,并无作弊。于是兵部官员也就不 再追究。张居正问道:将校们是升是降,权力全在这个小吏的手里,你不贿赂他行吗? 这个故事有个时代背景:当时将校们很少有不冒功的。号称斩首多少多少,其中多 有假冒。追究起来,他们砍下来的很可能是当地老百姓的脑袋,所谓滥杀无辜。如果没 人叫真,这些脑袋就是战功,大家升官发财,万事大吉。如果有人叫真,这些脑袋就可 能成为罪证,这帮将校罪过不小。所以,将校的命运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在那位 小吏的手里,尽管他的官未必及得上人家手下的一个排长。 张居正总结说: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 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1) 合法地祸害别人的能力,乃是官吏们的看家本领。这是一门真正的艺术,种种资源 和财富正要据此分肥并重新调整。 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就讲了一个县太爷运用这种艺术剥刮财主的故事 。故事说,武进县一位叫陈定的富户,有一妻一妾。妻姓巢,妾姓丁,两个人闹气,巢 氏呕气生病死了。邻里几个平日看着他家眼红的好事之徒,便撺掇死者的兄弟告官,宣 称人死得不明不白,要敲陈定一笔。死者的兄弟很乐意跟着敲一笔,便和那几个泼皮讲 好了,由他们出面,他躲在暗处作手脚,敲出钱来对半分。 故事说:"武进县知县是个贪夫。其时正有个乡亲在这里打抽丰,未得打发。见这张 首状是关着人命,且晓得陈定名字,是个富家,要在他身上设处些,打发乡亲起身。立 时准状,佥牌来拿陈定到官,不由分说,监在狱中。" 请注意这里的选择空间:首先,这状子是可准可不准的;其次,准了之后拿来问讯 ,对陈定的申辩也是可听可不听的。在这两个具有合法选择空间的关口,那位知县全选 择了最具伤害性的一头:"立时准状、不由分说",而且谁也不能说他这样做出了格。我 是法学方面的外行,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这种合法伤害别人的选择权,姑且称之为"合法 伤害权"。 却说陈定入了狱,赶紧托人把妻弟请来,让他各方打点。破费了几百两银子,各方 都打点到了,特别是县太爷的那位打秋风的老乡满意了,替陈定说了好话,果然就放了 陈定。这次释放更充分地体现了"合法伤害权"或者倒过来叫"合法恩惠权"的橡皮筋一般 的特性。 没想到那位妻弟嫌自己赚得不足,又追上了那位知县的老乡,把贿赂他的四十两银 子强讨了回来。四十两银子折算为现在的人民币,少说三四千,多说一两万,显然也值 得一追了。奈何他低估了合法伤害权的伸缩性。知县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出牌重新 问案,并且以"私和人命"的罪状捎上了陈定的妻弟。该妻弟立刻出逃。 故事说,陈定和妾丁氏被重新拿到官后,"不由分说,先是一顿狠打,发下监中。" 然后下令挖墓验尸,要查查那位亡妻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同时召集当地各方人等,一边 验尸,一边调查了解情况。"知县是有了成心的,只要从重坐罪,先吩咐仵作(法医)报 伤要重。仵作揣摩了意旨,将无作有,多报的是拳殴脚踢致命伤痕。巢氏幼时喜吃甜物 ,面前的牙齿落了一个,也做了硬物打落之伤。竟把陈定问了斗殴杀人之律,妾丁氏威 逼期亲尊长致死之律,各问绞罪。陈定央了几个分上来说,只是不听。" 这案子本来已经算完了,如今,知县要报复,竟可以把两个人重新问成死罪。可见 一位知县合法地祸害他人的能力有多么强。当时的人们对这种能力十分敬畏,把知县称 为"灭门的知县",又称"破家县令"。最后,这位知县果然叫陈定破了家。丁氏见两个人 都活不成,干脆把罪过全揽在自己身上,写了供状,然后在狱中上吊自杀,这才了结了 这桩案子。 细品这个故事中的利害关系,我们发现当事双方承担的成本或风险极不对称。 武进知县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执法的旗号下进行的,只要他发句话,国家的暴力机器 就按照他的意愿开动起来,并不用他个人破费一文钱。对付上边的审核,他有法医的证 据的支持,应当说风险极小。他这种进退自如的处境,用古代民间谚语的话说,叫做"官 断十条路"-- 案情稍有模糊之处,官员的合法选择就有十种之多。怎么断都不算错。与进退自如的知 县相反,陈定的小命却完全捏在人家的手心里。他面临着被绞死的风险。即使能侥幸保 住性命,坐牢、丧妾、挨板子、耽误生意,这些损失注定是逃不掉的。 这就好比美国人面对伊拉克。美国有巡航导弹,能够随心所欲地炸人家的总统府或 任何找得到的地方。你随时随地可以打人家,人家却打不着你。这正是"利器"的妙用。 掌握了这样的利器...
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潜规则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吴思 “潜规则”是我杜撰的词。我还想到过一些别的词,例如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 制度等等,但总觉得不如“潜规则”贴切。这个词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它来源于我的 一段生活经历。 1983年,我在《中国农民报》(现在叫《农民日报》)当编辑记者,经常阅读群众来信 。有一封来信说,河南省开封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的领导人大量批条子,把国家按 计划分配供应的平价化肥批给了自己的私人关系。他们的“关系”又将平价化肥高价转卖 ,转手之间,关系就生出了暴利。其实这就是后来人们见惯不怪的利用双轨制牟利问题 ,当然违反国家的正式规定,只是禁止不住。当时我刚从大学毕业不到一年,见到这等 坏事,立刻像堂吉诃德见了风车一样亢奋起来,在想象中编织出大量的丑恶交易,编排 出自己追根寻源、智斗邪恶、锄暴安良的英雄故事。我急不可耐地邀了两位同事下去调 查。 使我惊讶的是,那些我以为应该掩藏起来的类似贼赃的条子,居然都保存完好,就 像机关衙门里的公文档案,内部人似乎也没有见不得人的担心——你想看吗?请吧,这有 一大摞呢。而且,哪一层可以批出多少“条子肥”,每一层中谁有权力批多少条子,圈子 之外的哪个领导的条子有效,哪个领导的条子不灵,这一切都是有规矩的。这些显然不 符合明文规定的事情,内部人竟安之若素,视为理所当然。在采访将近结束的时候,我 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 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 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 “恰恰是……而不是……”这种句式可能比较偏激,但这么说至少有局部的事实作为依据 。在政府的正式规定中,供应给农民的几乎都是平价化肥,它与农民平价交售的棉花和 小麦挂着钩,所以也叫挂钩肥。而我们采访小组调查了将近一个月,竟然没有见到一位 承认买到平价化肥的普通农民。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级资源控制者都会开出条子,从平 价肥当中切出一块给自己的什么人。这就好像一条严重渗漏的管道,还没有到达百姓厨 房,管道里的水就被截留干净,厨房的水龙头竟拧不出一点一滴。那么,滋润这个社会 的究竟是什么?是正式管道还是推着水车叫卖的水贩子?这不是很明白么? 后来,我们把这次追踪报道出来了,当时的影响也不算小,商业部和中纪委还专门 发了通知,重申正式制度。几个月后,商业部和中纪委派联合调查小组去开封调查处理 此事,当我作为小组成员跟着下去调查的时候,我再次惊讶地发现,条子仍然在批,与 我们报道之前毫无区别。这就是说,当地政府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的上级领导,并 没有把我们报道的现象当问题。他们明明知道了也不去管——原来他们不管并不是因为不 知道。官方理论中的领导显然不应该这样,这又是一种潜规则。 长话短说。我跟踪此事达数年之久,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道德善 恶问题,我面对的是大多数人处于一种利害格局中的寻常或者叫正常的行为,它基于大 家都可以理解的趋利避害的现实计算。不触动这种格局,报道或调查通报乃至撤职处分 ,说好听点也不过是扬汤止沸,在我的个人经验中,由于扬汤的勺子太小太少,连止沸 也办不到。后来,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化肥供应增加,政府退出,市场放开,现在 化肥供求起伏波动,时常过剩,市场的供求规则取代了官场潜规则。 化肥分配规则的演变和我的认识过程至此告一段落。但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潜规则 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追究下去一定会有许多很有意思的发现。 五年前我脱离了官方单位,可以比较自由地支配时间了,便重新拣起了这个念头, 不久就开始读明史。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读过《史记》,就好像看小说一样,遇到没故事的 “表”和“志”便跳过去。当记者后啃过《汉书》和《后汉书》,完全被乱七八糟的人名和事件 淹没了,感觉昏昏欲睡。我还赶时髦读过《资治通鉴》,读到后汉时就痛苦不堪,半途而 废了。出乎意料的是,心里存了个“潜规则”的念头,再读起历史来居然津津有味,满目 混沌忽然眉目清楚,我也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就跟朋友鼓吹读史心得,又被朋友撺掇 着写下了这些文章,随写随发,渐渐也有了一本小书的篇幅。我明白,不同动物眼中的 世界是不一样的,透过不同眼镜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这些文章描绘的就是我戴上 潜规则的眼镜后看到的中国官场及其传统。 这些随笔大体都在讲“淘汰清官”,解释清官为何难以像公开宣称的那样得志得势, 为何经常遭遇被淘汰的命运,以致青天大老爷竟成为我们民族梦的一部分。“淘汰清官” 只是我能排列出来的官场潜规则之一,其下层有许多小一号的潜规则的支撑。“淘汰清官 ”的上下左右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潜规则,那是我以后要继续写的。回头看去,现有的这 十篇随笔,可以整理出如下结构: 讲官吏与老百姓的关系:《身怀利器》、《老百姓是个冤大头》,《第二等公平》。 讲官吏与上级领导包括皇上的关系:《当贪官的理由》、《恶政是一面筛子》、《皇上也 是冤大头》。 讲官场内部的关系:《摆平违规者》、《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 把几种关系混在一起讲:《新官堕落定律》、《晏氏转型》。 总结:《崇祯死弯》。 目录就是按照这个结构排的,不过把混讲的两篇提到前边了。 本书还附了几篇潜规则之外的文章。潜规则在明朝的一个近义词是“陋规”,写多了 这种东西,人也容易显得“陋”,满脑袋利害计算,算的还都是陈年老账,全不知今夕何 夕,更不知道精神和理想为何物。我不想给读者留下这种印象,希望本书和作者的模样 丰满一些,便加了几篇杂七杂八的文章,其中还谈到雷锋和人格理想。谈人格理想的文 章写得比较早,如果现在动笔,用冯友兰先生"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标准衡量,自以为还 能高明一些,关于造化和迷信的那两篇文章可以提供一点佐证。 我的电子信箱是:wusi@mail.ied.ac.cn 吴思 2000年1月18日 读史心得 在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官吏集团极为引人注目。这个社会集团垄断了暴力,掌 握着法律,控制了巨额的人力物力,它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命运。 对于这个擅长舞文弄墨的集团,要撇开它的自我吹嘘和堂皇表白,才能发现其本来 面目。在仔细揣摩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之后,我发现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常 与他们宣称遵循的那些原则相去甚远。例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 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 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 的规矩,形成了许多本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潜规则。这是 一些未必成文却很有约束力的规矩。我找不到合适的名词,姑且称之为潜规则。 官场内部有许多层面和方面的潜规则,我想先写一个“淘汰清官”。这一个“淘汰清官 ”的定律又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不是一两篇短文就能说透彻的,我想分开掰碎了慢慢 说。几篇能说清楚,我也不敢确定,也许四五篇,也许七八篇。 读史只是我的业余爱好,不敢冒充专家。我所写的,都是一些我在读史的时候冒出 来的心得,很可能见笑于大方。但我愿意姑妄说之。能姑妄发之,且有姑妄读之者,则 幸甚。 身怀利器 一 张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干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 其间,居然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如此高明的先生讲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场 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听。 张居正说,军队将校升官,论功行赏,取决于首级。一颗一级,规定得清清楚楚。 从前有个兵部(国防部)的小吏,故意把报告上的一字洗去,再填上一字,然后拿着报 告让兵部的官员看,说字有涂改,按规定必须严查。等到将校们的贿赂上来了,这位吏 又说,字虽然有涂改,仔细检查贴黄,发现原是一字,并无作弊。于是兵部官员也就不 再追究。张居正问道:将校们是升是降,权力全在这个小吏的手里,你不贿赂他行吗? 这个故事有个时代背景:当时将校们很少有不冒功的。号称斩首多少多少,其中多 有假冒。追究起来,他们砍下来的很可能是当地老百姓的脑袋,所谓滥杀无辜。如果没 人叫真,这些脑袋就是战功,大家升官发财,万事大吉。如果有人叫真,这些脑袋就可 能成为罪证,这帮将校罪过不小。所以,将校的命运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在那位 小吏的手里,尽管他的官未必及得上人家手下的一个排长。 张居正总结说: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 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1) 合法地祸害别人的能力,乃是官吏们的看家本领。这是一门真正的艺术,种种资源 和财富正要据此分肥并重新调整。 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就讲了一个县太爷运用这种艺术剥刮财主的故事 。故事说,武进县一位叫陈定的富户,有一妻一妾。妻姓巢,妾姓丁,两个人闹气,巢 氏呕气生病死了。邻里几个平日看着他家眼红的好事之徒,便撺掇死者的兄弟告官,宣 称人死得不明不白,要敲陈定一笔。死者的兄弟很乐意跟着敲一笔,便和那几个泼皮讲 好了,由他们出面,他躲在暗处作手脚,敲出钱来对半分。 故事说:"武进县知县是个贪夫。其时正有个乡亲在这里打抽丰,未得打发。见这张 首状是关着人命,且晓得陈定名字,是个富家,要在他身上设处些,打发乡亲起身。立 时准状,佥牌来拿陈定到官,不由分说,监在狱中。" 请注意这里的选择空间:首先,这状子是可准可不准的;其次,准了之后拿来问讯 ,对陈定的申辩也是可听可不听的。在这两个具有合法选择空间的关口,那位知县全选 择了最具伤害性的一头:"立时准状、不由分说",而且谁也不能说他这样做出了格。我 是法学方面的外行,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这种合法伤害别人的选择权,姑且称之为"合法 伤害权"。 却说陈定入了狱,赶紧托人把妻弟请来,让他各方打点。破费了几百两银子,各方 都打点到了,特别是县太爷的那位打秋风的老乡满意了,替陈定说了好话,果然就放了 陈定。这次释放更充分地体现了"合法伤害权"或者倒过来叫"合法恩惠权"的橡皮筋一般 的特性。 没想到那位妻弟嫌自己赚得不足,又追上了那位知县的老乡,把贿赂他的四十两银 子强讨了回来。四十两银子折算为现在的人民币,少说三四千,多说一两万,显然也值 得一追了。奈何他低估了合法伤害权的伸缩性。知县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出牌重新 问案,并且以"私和人命"的罪状捎上了陈定的妻弟。该妻弟立刻出逃。 故事说,陈定和妾丁氏被重新拿到官后,"不由分说,先是一顿狠打,发下监中。" 然后下令挖墓验尸,要查查那位亡妻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同时召集当地各方人等,一边 验尸,一边调查了解情况。"知县是有了成心的,只要从重坐罪,先吩咐仵作(法医)报 伤要重。仵作揣摩了意旨,将无作有,多报的是拳殴脚踢致命伤痕。巢氏幼时喜吃甜物 ,面前的牙齿落了一个,也做了硬物打落之伤。竟把陈定问了斗殴杀人之律,妾丁氏威 逼期亲尊长致死之律,各问绞罪。陈定央了几个分上来说,只是不听。" 这案子本来已经算完了,如今,知县要报复,竟可以把两个人重新问成死罪。可见 一位知县合法地祸害他人的能力有多么强。当时的人们对这种能力十分敬畏,把知县称 为"灭门的知县",又称"破家县令"。最后,这位知县果然叫陈定破了家。丁氏见两个人 都活不成,干脆把罪过全揽在自己身上,写了供状,然后在狱中上吊自杀,这才了结了 这桩案子。 细品这个故事中的利害关系,我们发现当事双方承担的成本或风险极不对称。 武进知县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执法的旗号下进行的,只要他发句话,国家的暴力机器 就按照他的意愿开动起来,并不用他个人破费一文钱。对付上边的审核,他有法医的证 据的支持,应当说风险极小。他这种进退自如的处境,用古代民间谚语的话说,叫做"官 断十条路"-- 案情稍有模糊之处,官员的合法选择就有十种之多。怎么断都不算错。与进退自如的知 县相反,陈定的小命却完全捏在人家的手心里。他面临着被绞死的风险。即使能侥幸保 住性命,坐牢、丧妾、挨板子、耽误生意,这些损失注定是逃不掉的。 这就好比美国人面对伊拉克。美国有巡航导弹,能够随心所欲地炸人家的总统府或 任何找得到的地方。你随时随地可以打人家,人家却打不着你。这正是"利器"的妙用。 掌握了这样的利器...
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潜规则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暗促-酒店玫瑰静悄悄地开 372
- 2终端陈列十五大原则 383
- 3专业广告运作模式 345
- 4****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377
- 5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395
- 6主顾开拓 484
- 7主动推进的客户服务 344
- 8专业媒体策划与购买 374
- 9中远电视广告CF 419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