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40K

  下载次数:101

  所需积分:1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财政学
比较财政学 刘宇飞 副教授 2003.09 第一讲:公共部门的必要性 提纲 从市场失灵说起。(姑且不论逻辑是否严谨,多数人的直觉如此,也不无道理)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真的完全失灵吗?——存在私人解决的可能性 市场办法仍有局限性——政府部门仍然又发挥作用的空间。 公共经济目标:效率和公平 公共经济职能: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外部效应 公共品 信息不对称 垄断 收入分配公平 有益品 市场真的完全失灵吗? 存在私人解决的可能性 外部效应:科斯定理 公共品的私人提供:纳什均衡及其他 信息不对称:发送信号与筛选机制 垄断:可竞争市场 收入分配公平:慈善捐赠 有益品: 市场办法仍有局限性 政府部门仍然又发挥作用的空间 公共经济目标:效率和公平 效率:帕雷托最优 次优 第三优 次优原则 问题:如果某项帕累托效率条件未能满足,那么,是否还应该尽可能多地追求其它的帕 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呢? 直觉的回答是肯定的。 但次优理论的回答却是否定的。 次优理论认为,一旦某一效率条件被破坏,那么,即使其余的效率条件可以实现,也不 值得去实现了。 次优理论的意义: 在讨论公共经济目标时可以超越帕累托效率标准 次优原则并未彻底否定帕累托最优原则 次优理论的问题: 实现次优条件需要的信息远比有关的最优条件更为复杂 第三优原则 黄有光的“三个世界”: 最优世界:无扭曲、无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 次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可以忽略 第三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不可忽略 第三优世界 信息丰富条件下,适用次优原则 信息贫困条件下,适用最优原则 信息稀缺条件下,适用第三优原则 第三优理论并未否定帕累托最优原则和次优原则 应用 以经济改革为例 根据次优理论,必须在整个经济的所有经济部门都贯彻新的最优条件,否则就不如不改 。因为任何局部的改革都可能弄巧成拙。 根据第三优理论,应该尽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信息,全盘策划,统筹兼顾,按部就班进 行改革。逐步进行改革还是符合效益的,至少在预期值上如此。 公平 结果公平的思想 过程公平的思想 结果公平 平均主义 罗尔斯主义 功利主义 无嫉妒标准 过程公平 任何市场过程都是公平的; 只有竞争的市场过程才是公平的; 只有劳动过程才是公平的; 只有在初始阶段有关各方具有同等地位的情况下才又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过程实现公平 。 对于“公平”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的主观判断。 一个社会再一定时期内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社会经由公共选择的过程加总这种判断。 公共经济职能: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 资源配置,以效率为目标 收入分配,以公平为目标 二者应该兼顾 第三讲 公共品理论 本讲提纲 公共品的概念与分类 公共品理论在财政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品最优提供的条件:萨缪尔逊条件 全体一致同意原则 最优多数表决制:自愿接受强制的条件 简单多数表决制 阿罗不可能定理 偏好显示机制的设计 公共品的概念与分类 按照消费中的特征来定义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有学者只从非竞争性角度定义 可以把非竞争性+排他性的物品定义为俱乐部物品 可以把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物品定义为共同资源 后二者又可合称为不纯粹的公共品 公共品理论在财政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品提供是公共部门的基本任务 公共品理论首先可以解决公共支出应该投向何方,以及怎样投入和使用才能最有效率的 问题; 其次也可以解决如何为公共品的提供融资,亦即如何收税的问题。 而财政学的主干就是研究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所以,公共品理论处于财政学理论体系 的核心。 公共品最优提供的条件:萨缪尔逊条件 考虑每人为提供1单位公共品而愿意放弃或牺牲的私人品的数量,亦即其边际替代率; 考虑技术条件决定的,多提供1单位公共品所要求的必须放弃的私人品的数量,亦即其边 际转换率; 不难推出,∑MRSi=MRT是最优条件。 全体一致同意原则 含义或要求 好处:一旦实现,不会有任何人受损; 缺点: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或成本过高; 少数人可能采取策略行为。 最优多数表决制: 自愿接受强制的条件 多数表决制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少数人,所以,何以理性的个人会自愿接受可能的对自 己的强制? 接受强制仍然可以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考虑接受强制的成本,亦即投票行为引起的决策成本和外部成本,并加总之; 考虑接受强制的收益,并与成本比较。 对强制的自愿接受 比较接受强制的成本和收益,仍然进行理性的算计。 若接受强制的收益大于成本,则接受强制。 表决的成本:决策成本和外部成本 决策成本随做出决策所需人数的增加而上升,若需全体一致同意,则决策成本可能无限 高。若只需1人即可做出决策,则决策成本最低。(见P141图) 外部成本随做出决策所需人数的增加而下降,若需全体一致同意,则外部成本为零若只 需1人即可做出决策,则外部成本可能无限高。(见P141图) 加总两条成本曲线得到典型成员面对的投票成本曲线。 考虑典型成员的收益,不会随投票所需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比较成本和收益,可以确定,个人可能接受特定比例的投票表决原则。不会赞成独裁, 也不会选择全体一致同意。 ATTACK WIN LOSE DEFENCE 2M-c-d M-c-d ATTACKED DEFEATED M-c-d -(c+d) 最优策略组合是(A-Win,Ad-Dnd) 设存在不确定性 V=(1/4)(2M-C-D)+(1/4)(M-c-d) +(1/4)(M-c-d)+(1/4)[-(c+d)] =M-c-d 引入联合保护的成本为θ,则比较θ和M-c-d,可判断个人是否愿意接受对自己的限制。 简单多数表决制 含义 问题:投票悖论或投票循环 出路:单峰偏好 中间投票人定理 中间投票人定理与帕累托效率 投票悖论 方案 X Y Z 个人A 1 2 3 个人B 2 3(1) 1(3) 个人C 3 1 2 XY—X>Y YZ—Y>Z 由传递性公理: X>Z ZX—Z>X 与按照传递性公理得出的结果矛盾 由三轮投票: X>Y>Z>X——投票循环 阿罗不可能定理 内容:在满足民主社会应该满足的一系列合理的条件下,要想确定无疑地经由已知的各 种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次序,一般说来是不可能的。 含义:集体决策很可能要么无法做出,要么就有什么地方不对。 合理条件 理性条件(R) 帕累托原则(P) 无限制领域条件(UD) 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IIA) 非独裁性(ND)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 不应该高估民主的集体选择过程的效率。 但阿罗并未断言说通过政府的集体选择过程注定会事事不如人意。 偏好显示机制的设计 提要 问题的提出:免费搭乘问题 林达尔均衡 克拉克税 MDP过程 购买保险 投否决票 林达尔均衡 思路 林达尔均衡的有效性 林达尔均衡与囚犯困境 Db 3 4 1 2 Da 林达尔均衡与囚犯困境 个人B 合作 不合作 合作 (点1) (点3) 个人A 不合作 (点2) (点4) 个人A:2>1>4>3 个人B: 3>1>4>2 设计税制以显示偏好 基本规则:确定关键人物 对关键人物征税 对真实显示偏好的激励 关键人物没有说谎的动力 非关键人物也没有说谎的动力 局限性: 预算剩余的处理 仍有策略行为的困扰 执行成本问题 克拉克税示例 方案P 方案S 税收 投票者A 30 0 20 投票者B 0 40 0 投票者C 20 0 10 加总 50 40 30 比较 与第二价密封投标拍卖机制类似 又与英式公开(升价)拍卖类似 第一价密封拍卖与荷兰式公开拍卖类似,对说真话没有鼓励。 克拉克税下可能的策略行为 P S(真) S(假) 税 投票者A 30 0 0 0 投票者B 0 40 50 0 投票者C 20 0 0 0 投票者D 0 5 50 0 加总 50 45 100 0 MDP过程 马林沃德(Malinvaud)、德雷泽(Dreze)和博辛(Poussin) 最早提出。 考虑简单的两人-两商品模型,设公共品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1; 令参与者A和B向计划者申报他对于公共品数量增加一单位所愿做出的支付(a和(b, 也就是个人消费公共品与私人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满足(a+(b>1时增加公共品的生产,在(a+(b1时,二人所愿进行的支付大于公共品的生产成本,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品 数量,(X>0,这时要求二人的收入必须减少,即,(Ya0, 即 (a+(b-1-2(a>-2(a, 亦即 {-(X((b-(a-1)/2}0,亦即 C1 →(1/η)X*, 则说明税后个人最优的风险资产持有量增加。 令Xt=X*/(1-t), 代入税后(dEU/dX),可推知,这一假设也可保证最优条件的实现,因此Xt和X*的这一 关系成立。 若税前MAX EU条件成立,则此式=0 税后最优条件也满足。 所以Xt=X*/(1-t), 而,0 q(r+δ), 则可以追加资本要素投入,亦即扩大投资,直到MPk递减到使左右两边相等的水平。 引入税收,既有可能导致资本使用成本降低,也可能导致资本使用成本增加。 使C减少的因素: ——公司所得税对利息支付的税收优惠 ——折旧费的税收优惠 ——投资税收抵免(ITC) 也可能使C增加 公司所得税对利息支付的税收优惠 r = β(1-t)i+(1-β)ρ 折旧费的税收优惠 设按照政府加速折旧的规定,计算出第i年折旧费为Di,税收优惠为tDi, 其现值为tDi /(1+r)i,设折旧年限为N,则生命期内全部折旧费税收优惠的现值ψ为: ψ=∑ tDi /(1+r)i 投资税收抵免(ITC) 允许将资产购买价格的一定的比例从应纳税额中减去。意在鼓励投资。 设上述比例规定为k,意味着ITC后,实际的资产价格不再是q,而是q(1-k)。 税后C增加 税前:PQ=CK+wL 税后:PQ=CK+wL+t(PQ-wL) PQ=[C/(1-t)]K+Wl 比较: [C/(1-t)]>C 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公司市场价值 引入公司税 引入破产成本 MM 债权/股权 对企业红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另一个无关性定理: 在没有交易成本和个人税收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红利发放政策与其市场价值无关。(投 资者不在乎) 引入个人税收, 投资者可能不喜欢红利。 漂洗机制下,可能回到无关。但充分漂洗较为困难。且有管制规定。还是有关。 红利有关性还和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关,是企业经营绩效良好的“信号”。 逃税的经济分析(1) 逃税与避税:含义的区别 逃税的经济影响 ——破坏横向公平原则 ——加重诚实纳税人负担 ——税法有可能被进一步破坏 ——资源配置扭曲 ——官方统计失真 逃税的经济分析(2) 个人最优逃税决策 思路 几何分析 影响逃税决策的主要因素 逃税被查出的概率 逃税被查出后惩罚的力度 个人最优逃税决策 设个人实际收入为I,t为税率,D为申报的收入,Dt。 逃税可能成功,可能被查处。设Y为逃税成功时的收入,Z是逃税被查处后的收入。 Y=I-tD Z=I-tD-f(I-D) 理论上,个人最优逃税决策追求预期效用的最大化,亦即: MAX EU=(1-p)U(Y)+Pu(Z) 亦即EU= (1-p)U(I-tD)+Pu[I-tD-f(I-D)] 对D求导,令其等于零,可推出最优申报收入D*。 完全不逃税 完全逃税 逃税行为的经验证据 纳税人态度的问卷调查 逃税的实验 针对逃税的政策选择 基本考虑:提高p和f 政策组合(1):f趋于无穷,p趋于零 政策组合(2):针对不同的纳税人规定不同的p 其它政策:降低税率 从源扣交 是否有必要完全消除逃税? 税制结构演进的大致趋势 第一阶段:以原始直接税为主体 第二阶段:以间接税为主体 第三阶段:以现代直接税为主体 新阶段:增值税的迅速发展 问题:是否应该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措施来调整税制结构?
财政学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