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激励理论基础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7K

  下载次数:78

  所需积分:2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第二节:激励理论基础
o 需求层次理论 o X理论 o Y理论 o Z理论 o 超Y理论 o 成就需要理论 o 复杂人假设 o 经济人假设 o 决策人假设 o 社会人假设 o ERG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 | | | | |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 |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如下图:[pic] | |1、 基本内容 |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 |(1) 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 |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 |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 |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 |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 |励因素了。 | |(2) 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 |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 |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 |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 |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 |(3) 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 |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 |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 |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 |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 |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 |(4) 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 |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 |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 |,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 |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 |(5)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 |,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 |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 |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 |2、 基本观点 | |(1) 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 |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 |(2)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 |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座的需要就| |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 |(3)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级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 |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 |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 |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 |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 |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 |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 |度大大减小。 | |(4) 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 |,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 |直接相关的。再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 |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同一国家| |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戴维斯(K.Davi| |s)曾就美国的情况做过估计,如下表: | | | |[pic] | |3、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 |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 |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 |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 |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 |但是,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 |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 |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式和其他| |国家的情况。 | |X理论 | |麦格雷戈1957年把传统的管理理论及其人性假设成为X理论。X理论对人| |性的假设是: | |(1) 一般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的,一有可能就逃避工作。 | |(2) 因为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强制的监控指挥| |和用惩罚做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适当的努力。 | |(3) 一般人宁愿受到指挥,一心想逃避责任,相对来说没有进取心,| |要求安全高于一切。其结论是,多数人不能自我管理,因此需要另外的| |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措施和计划都反| |映上述假设。通行的激励措施是一靠金钱刺激,二靠严厉惩罚。 | |Y理论 | | | |麦格雷戈认为传统的指挥和控制的管理哲学已不再适用于激励人,因此| |需要一种对人进行管理的不同的理论。麦格雷戈把自己提出的新的理论| |称为Y理论。 | |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 | |(1) 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的努力象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一般的| |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 | |(2) 外部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使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人们在自己对目标负有责任的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3) 对目标负有责任是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的报酬的函数。其中,最重| |要的报酬,如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 |直接产物。 | |(4) 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是不仅能够学会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 |主动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强调安全感一般来说是经验的| |结果,不是人的天性。 | |(5) 在解决组织问题方面,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发挥想到高的想| |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能力。 | |(6) 在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仅仅部分的利用了一般人的智力潜能。| |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的假定表明了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从Y理论| |派生出来的组织原则是一体化原则,即“创造一种条件,是组织成员通 | |过努力争取企业成功,以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所谓更好的实现个人 | |目标,是指个人通过努力争取组织的成功来实现个人目标这一办法对个| |人来说比其他许多可选择的办法更有吸引力。 | |Z理论 | | | |大内(W.G.Ouchi)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对以美国文化为代| |表的西方文化和以日本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他认为| |,每种文化都赋予其人民以不同的特殊环境,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行为模| |式。组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对组织成员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因此,组织发展的关键是创造出一种组织环境或氛围,使得具有高生| |产率的团体得以产生和发展。大内认为,美国企业应以美国的文化为背| |景,吸收日本式企业组织的长处,形成一种既能有高生产率,又能由高| |度职工满意感的企业组织(大内称为Z型组织),以迎接日本企业在国 | |际市场上对美国企业的挑战。 | |超Y理论 | | | |莫尔斯(J.Morse)和洛希(J.W.Lorsch)于1970年发表的《超Y理论》一| |文,在复杂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超Y理论。 | |超Y理论的假设是: | |(1) 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需要和来到工作单位中,但主要的需要是取| |得胜任感。 | |(2) 取得胜任感的动机尽管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 |来实现,这取决于这种需要同一个人的其他需要的力量怎样起着相互作| |用。 | |(3) 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合,胜任感的动机极可能得到实现。 | |(4) 即使胜任敢打到了目的,它仍继续起激励作用,一俟达到一个目| |标后,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就树立起来了。 | |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超Y理论认为对人性的认识要因| |人而异,人和人不同。人们之中包含着不同的需要类型,当工作和组织| |设计适于这些需要时,他们就能最好的进行工作。复杂人假设则强调一| |个人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时间和地点会有不同的表现。超Y | |理论体现出对人性认识的权变观。 | |成就需要理论 | |1、成就需要理论的基本含义 | |成就需要理论是麦克利兰(D.C.McClelland)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 |提出的。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要归纳为对权力、友谊和成就的需要| |。他对这三种需要,特别是成就需要做了深入的研究。 | |(1) 权力需要。具有较高权力欲望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 |的兴趣,这种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他们常常表现出喜欢争辩、健| |谈、直率和头脑冷静;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喜欢教训别人、并乐于演| |讲。麦克利兰还将组织中管理者的权利去分为两种:一是个人权力。追| |求个人权利的人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围绕个人需要行使权力,在工作中需| |要及时的反馈和倾向于自己亲自操作,并提出一个管理者,若把他的权| |利形式建立在个人需要的基础上,不利于他人来续位。二是职位性权力| |。职位性权力要求管理者与组织共同发展,自觉的接受约束,从体验行| |使权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 | |(2) 友谊需要。麦克利兰的友谊需要与马斯洛的感情上的需要和阿尔| |德弗得关系需要基本相同。麦克利兰指出,注重友谊需要的管理者容易| |因为讲究交情和义气而违背或不重视管理工作原则,从而会导致组织效| |率下降。 ...
第二节:激励理论基础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