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比较优势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3K

  下载次数:48

  所需积分:1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第11讲比较优势
第10讲、 我国食物贸易比较优势结构 1. 问题的背景 2. 台湾与大陆食物贸易结构变动 3. 比较优势与食物贸易结构 4. 世界食物贸易结构演变趋势 5. 我国食物政策调整的第三种选择 (研究和发表背景) 粮食和食物(grain versus food) ——背景和问题 改革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高速推进,伴随着产业部门间比较优势结构变动。这一过程 对我国粮食和食物经济提出许多全新问题,其中之一是如何凭藉我国比较优势,在进一 步参与世界食物体系进程中,实现我国食物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转换所需要的政策 调整。 我国食物政策调整,涉及食物与谷物未来贸易趋势的关系问题。国内外众多研究,集 中在对我国未来谷物需求、供给以及进口量的分析估测上,但对谷物以外食物则很少提 及。似乎存在一个广为接受的隐含假定,认定中国未来食物贸易与谷物贸易势必具有相 同走势。 这个暗含假定在围绕布朗对中国未来食物状况预测的讨论中表现出来。例如,布朗依 据对我国以及全球粮食形势的极端分析,提出“谁来养活中国”问题,并预言中国未来谷 物进口会给世界造成饥荒。 他对中国整个食物供求前景的耸人听闻的判断,仅仅建立在对中国谷物生产、需求和 贸易的片面观察和分析基础之上,不仅没有分析,甚至根本未曾提及我国谷物以外其它 主要食物的未来贸易趋势。这反应出作者的思维逻辑中暗含着一个假定,认为中国未来 谷物贸易趋势与整个食物贸易大体等同。 国外许多经济学家和食物经济分析专家将布朗预言视为笑谈。然而有关发表物中无人 提及布朗分析中上述暗含假定的潜在问题。相反,类似假定暗含在有关中国食物经济的 许多严肃的经济学分析文献中。 这类研究一般能说明:快速经济增长会使我国谷物生产的比较优势趋于下降。然而, 研究者往往由此得出中国整个食物部门净进口将随之显著增大的判断。许多研究人员认 为,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由此创造的外汇收入将足以支付 食物部门的净进口。 有关讨论中国内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主流观点,倾向于强调我国国内谷物生产系统有能 力自行满足未来谷物需求增长。但也经常看到谷物和食物作为同义词替换使用。结果谷 物与其它食物产品在比较优势和贸易趋势的可能差异,亦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上述广为流行的认识假定,合理性显然存在问题,因为它忽视了食物部门内部的结构 属性。 我们知道,食物部门内部包含众多不同食物产品,生产这些产品的要素比例和成本构 成大不相同。给定我国要素禀赋特征,不同食物的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可能会有显著差别 。虽然我国谷物进口很可能因为国内生产的比较优势下降而增加,但由此不能推导出其 它主要食物的竞争力亦必然会下降,并与谷物同时甚至在相同程度上成为净进口产品。 即使面对急剧经济结构转变及较为自由化的贸易环境,在谷物及部分食物自给率趋于下 降的同时,其它某些食物应有可能保持、甚至加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为给大陆食物贸易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对象,首先观察台湾过去三十年来食物贸易结构演 变。由于台湾与大陆同样具有人均耕地较少的特征,它在工业化期间食物贸易变动情况 对于认识大陆现今及未来食物贸易演变趋势不无参考价值。 50- 6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经历了急剧转型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55年197美元增长到1 995年12439美元;农业GDP比重由47.7%下降到3.5%。经济起飞时期,台湾总起来看是一 个较为开放经济;劳动力丰富,但人均可耕地资源匮乏。依据传统观点,台湾工业化应 当伴随食物部门比较优势下降的过程。 这一预测部分得到证实。台湾谷物贸易由1965年从小规模净出口部门,到70年代变为 净进口部门;90年代谷物年净进口值达到近10亿美元之巨。奶制品和饲料也是重要净进 口对象。主要由于谷物进口增长,以卡路里度量的食物自给率由1965年118.5%下降到1 990年约40%。 但食物出口也大幅增长。以价值计算食物部门直至90年代中期保持净出口地位(SIT C的0类产品)。三类食物对出口贡献卓著: 1)“肉类及其制品”(SITC:01); 2)“水产品”(SITC:03) 3)“水果与蔬菜”(SITC:05)。 时间顺序:水果与蔬菜早在60年代是出口主力,但是净出口在1980年前后达到峰值并 开始下降,1994年已成为净进口食物;水产品70年代成为出口主力,但是到90年代进入 徘徊不前平台。肉类产品直到80年代早期才成为重要的净出口食物,90年代成为食物部 门中最大净出口产品。 可见台湾高速工业化时期,食物贸易结构变动不仅包括谷物等食物净进口上升,也包 括其它若干食物净出口增加。三类食物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盛衰周期,从一个侧面反映 出台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即使在高速工业化期间,台湾食物部门亦并未“全盘皆输 ”。相反,过去三十多年间实际发生的,是一个食物交换食物的演化进程。 大陆70年代后期进入经济增长快车道。1995年GDP几乎相当于1978年五倍,其间年均增长 率为9.86%。农业占GDP比重由1978年32.4%下降到1995年的13.3%;同期食物出口占总出 口的比重由16%下降到7%。 从1980年以来食物贸易结构演变情况看,进口方面谷物是最重要产品。1995年和1980年 谷物类产品占食物进口的比重分别为59%和84%。主要由于谷物、食糖进口增加,我国整 个食物进口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某些食物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结果食物 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其净出口规模反而得到显著扩大:净出口额由1980年0.6亿美元,上 升为1985年23亿美元和1995年的38亿美元。 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包括的十项两位数食物商品中,六类在1980- 1995年间一直保持净出口地位。然而它们增长水平显著不同。 除去其它类食物(SITC:09),两类我国传统出口食物,即活动物(00)与咖啡,茶叶等 (07)净出口值增长很慢:二者在1980-1995年间年均增长率仅分别为1.8%和3.1%。 另一方面,肉类(01),水产品(03),水果和蔬菜(05)等三类食物的净出口获得大幅度 增长。三者同一时期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14.4%和10.5%,都高于整个食物出口8. 4%和年均增长率。 由此可见,大陆与台湾高速经济增长时期食物贸易演变具有惊人类似之处:大陆食物 出口增长的三项主力产品,在过去三十年间对台湾的食物贸易亦做出了类似的贡献。 表3报告了1980和1994年我国若干食物产品的出口专业化指数(某国该项商品出口额 占出口总额比重/全世界该项商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及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 1994年,水产品、蔬菜与水果,整个食物部门的出口专业化指数分别为1.95,1.86和 1.21。与1980年相比上述指数值明显下降。然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总出口增长大大高于 世界平均水平造成的 表3显示水产品、水果蔬菜以及食物总出口占世界市场份额显著上升,表明部分食物 出口竞争力在高速工业化时期得到加强。 | | 出口专业化指数* | 世界市场占有率(%) | |商品 |1980 |1994 |1980 |1994 | |活动物和肉类 | | | | | |(00)和(01) |2.95 | 0.78 | 2.7 | 2.3 | |鱼等水产品(03) |3.04 | 1.95 | 2.8 | 5.8 | |水果和蔬菜(05) |3.65 | 1.86 | 3.4 | 5.6 | |食物全部(0) |1.82 | 1.21 | 1.7 | 3.6 | 在经验事实层面,上面观察对我国谷物与食物贸易变动趋势等同的假定提供了反证。 从分析层面看,为什么大陆高速经济增长时期,若干食物会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这是 人为干预结果还是经济合理性现象? 政策干预作用应极为有限:1)传统农业政策基本取向是吸取农业剩余支持城市工业化。 虽经多年改革,挤压政策倾向尚未完全改变。2)大陆与台湾在制度、政策环境方面差异 很大,二者工业化阶段都曾经历若干食物产品出口扩展,说明政策不可能是主要原因。 依据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上述贸易结构存在简单清晰的解释。我国现阶段农业要素禀 赋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人均可耕地资源与资本短缺及劳动力资源丰裕。我国进口较多农 产品通常具有土地密集型投入特点,出口产品则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 80年代以来具有出口竞争力产品(如水果和蔬菜,水产品、肉类等)并非纯粹农产品, 其生产过程往往还涉及工厂加工活动,从而使其具有工业加工品性质。它们的价值也相 应包含农业与工业两重附加值。这类主要分析作为农产品生产的不同食物的要素比例与 成本构成。 依据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特点,可对不同食物在农业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或竞争力提出三 个假设性判断。1)对可供选择的必须利用可耕地作为投入要素的不同生产活动,能较为 密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活动具有比较优势或市场竞争力。2)其它条件相同,那些不需 要可耕地作为投入要素、或仅仅需要土质、肥力、灌溉条件较差的边际可耕地的生产活 动,具有比较优势或竞争力。可以通过观察不同食物生产的要素与成本构成,来考察我 国食物贸易模式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 首先比较谷物与水果和蔬菜的生产成本。它们劳动投入强度差别很大,每亩耕地水果和 蔬菜栽培对劳动投入需求量远远高于谷物耕作。依据我国1994年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 每亩水果与蔬菜生产全年平均需要投入67.1和61.5个劳动日,而六种主要谷物生产每亩 所需劳动仅为13.6个日。单位面积耕地水果、蔬菜生产对劳动投入的需求约高达谷物生 产的4.5倍。 应当提到,水果、蔬菜生产资金投入需求亦高于谷物。然而,由于两方面原因,这一 差异不会对比较优势结构产生重要影响。1)资金成本绝对量每亩400多元,一般尚未超 出农民自我融资能力。2)由于每亩水果、蔬菜产值远远高于谷物,前者单位产值资金占 用量甚至还低于谷物。 由此可见,给定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技术条件,水果和蔬菜由于能够密集地利用劳动 要素,因而具有潜在比较优势。 表5,我国若干食物产品的成本比较 (1994;单位:人民币元) | |劳动投入 |其它投入 |总产量 | |产品 |工作日 |价值 |价值 |价值 | |谷物 (每亩)| 13.61 | 75.26 | 108.87 | 372.5 | |蔬菜 (每亩)| 61.52 | 355.59 | 434.03 | 1915.5 | |水果 (每亩)| 67.13 | 406.93 | 416.55 | 2252.7 | |猪 (每头)| 20.53 | 128.31 | 531.58 | 840.26 | |牛 (每头)| 57.54 | 295.76 | 1348.9 | 2378.2 | |淡水鱼(每亩) | 30.9 | 278.1 | 1576.4 | 2279.0 | 鱼、虾等水产品以及肉类食物往往不需要可耕地作为常规投入要素,无法比较它们与谷 物生产中劳动对耕地的相对投入强度。然而,表5数据显示,生产肉类、水产品需要大量 劳动投入。 如一头猪、牛平均需投入21.5和57.5个工作日。假定一个农民每年工作日为300天, 现阶段技术条件下,15头猪或5头牛需占用农民全年劳动时间。淡水鱼养殖,每亩水面生 产规模需要31个工作日。 除去利用劳动力较为密集,肉类、水产品、水果生产,或者无需可耕地投入,或可有效 利用次质边际耕地。 这一事实对本文讨论问题也有意义。有关我国现阶段谷物生产缺乏比较优势的经济学 分析,最重要依据是我国人均可耕地极为短缺的资源条件。由于上述食物生产不需要可 耕地投入、或对常规耕地投入依赖较小,谷物生产比较优势下降分析推论不可简单地应 用到这些食物的生产上。因而,假定谷物与其他食物未来贸易趋势相等同,或认定谷物 贸易等同于整个食物部门未来贸易趋势,便存在明显问题。 本文探讨主题是:假如依据比较优势原则调整食物贸易政策,我国未来食物贸易将如 何演变?与传统看法不同,我们发现80年代以来,我国食物贸易形成不同类食物进口与 出口同时增加,以食物交换食物的局面。 这一食物交换食物模式及其经济合理性,为我国食物政策调整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 关我国未来食物贸易政策,国内外研究人员通常认为有两种选择。一是维持谷物的自给 自足方针。这一政策技术上可行但经济上成本高昂。二是所谓自由贸易的可能。人们普 遍认为,这一选择会导致我国整个食物净进口的大量增加,但食物净进口增加所需要外 汇,可以通过进一步增加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来满足。 食物交换食物模式在这个问题上提出第三种思路,它包括两个政策要点:一方面,重 新检讨谷物自给自足方针,逐步放松对谷物贸易的行政干预和控制;另一方面,以市场 化改革为导向,促进我国具有优势的食物出口增长。基本取向是,依据比较优势原则, 在逐步开放思路下寻求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道路。 这一选择存在...
第11讲比较优势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