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量系統分析程序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oy量系統分析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 1目的和范围 | |为控制与测量系统变差有关的因素的稳定性和正确性,了解变差的来源,减少或| |避免系统本身不必要的变差,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确保测量系统满足规定的要| |求。 |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测量系统的分析与管理。 | |2 术语 | |2.1 |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 |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 |2.2重复性:是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 | |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 |2.3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 | |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 |2.4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 | |的测量值总变差。 | |2.5 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 |2.6 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 | |2.7零件变差:测量过程中各零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 |3 职责 | |3.1技术质量部负责实施测量系统分析和报告。 | |3.2生产采购部负责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 |4 工作程序 | |4.1 计量型测量系统操作程序 | |对计量型测量系统的五性展开分析,具体操作程序为: | |4.1.1偏倚法: | |1)运用时机: A 生产线本仪器仅供固定的一个人使用; B 本仪器可自动测量。| |2)特点:简单,测量范围小, | |未能考虑到人的因素.故适用于人的因素影响甚微的测量系统; | |3)可接受判定: 是否≤10% | |4)如果偏倚较大,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基准的误差; | |B 磨损的零件; C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 | |D 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 E 仪器校准不当 F 使用仪器不当 | |5)分析步骤: | |4.1.2线性法: | |1) 运用时机: A、生产线本仪器仅供固定的一个人使用,测量对象为同一产品 | |族的产品; B、 本仪器可自动测量,测量对象为同一产品族的产品; | |2)特点: 适合对同一产品族、人员不发生变更的测量系统; | |3)可接受判定: 是否≤10% | |4)如果数值较大,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上限和下限内仪器未正确校准; | |B 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 C磨损的量具; | |D 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 | |5)分析步骤: | |4.1.3稳定性法: | |1)运用时机: 适合对受时间影响大的测量系统; | |2)可接受判定: 是否≤10% | |3)如果数值较大,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环境影响大;B 磨损的量具; | |4)分析步骤: | |4.1.4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法: | |1)运用时机: 适用性最广; | |2) 可接受判定: 是否R&R≤30% | |3) 如果数值较大,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查找占总变差最大的因素; | |B 分析该因素中的主要影响者; C 降低该影响; | |D 直至使变差降低至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 |4)分析步骤: | |4.1.5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小样法: | |1)可接受判定: | |任何一种不一致的测量结果都将被认为是失效的,该测量系统仍不可以接受。 | |2)如果数值不理想, 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测量者的资格和能力; | |B 零件一致性; | |C 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 |3) 分析步骤: | |4.2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 | |4.2.1控制计划中涉及到的测量系统须做MSA分析。 | |4.2.2当影响测量系统变差的因素(人员、量具、方法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 | |,应重新做测量系统分析。 | |4.3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 | |4.3.1按控制计划中所提及的测量系统,技术质量部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 |规划测量系统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进度要求及人员等。 | |4.3.2技术质量部选择的评价人应从检验员和日常操作该量具的人中挑选。 | |4.3.3被测零件应代表整个过程的变差,并随机编号。 | |4.3.4测量时应采用标准的盲测,并且测量方法、步骤应一致。 | |4.4当测量系统综合分析的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由公司办公室组织通过人 | |员培训、调整检测设备、改善测试环境等方法予以改进,使之达到要求。 | |4.5对于测量范围较大、使用中需对各种规格、尺寸、性能进行测量、试验的器 | |具或设备,除了做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外,还应做偏倚性和线性分析。 | |4.6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写《测量系统分析报告》,并传递相关部门。 | |5相关记录 | |Q/DM71501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 |Q/DM71502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
oy量系統分析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 1目的和范围 | |为控制与测量系统变差有关的因素的稳定性和正确性,了解变差的来源,减少或| |避免系统本身不必要的变差,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确保测量系统满足规定的要| |求。 |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测量系统的分析与管理。 | |2 术语 | |2.1 |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 |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 |2.2重复性:是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 | |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 |2.3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 | |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 |2.4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 | |的测量值总变差。 | |2.5 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 |2.6 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 | |2.7零件变差:测量过程中各零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 |3 职责 | |3.1技术质量部负责实施测量系统分析和报告。 | |3.2生产采购部负责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 |4 工作程序 | |4.1 计量型测量系统操作程序 | |对计量型测量系统的五性展开分析,具体操作程序为: | |4.1.1偏倚法: | |1)运用时机: A 生产线本仪器仅供固定的一个人使用; B 本仪器可自动测量。| |2)特点:简单,测量范围小, | |未能考虑到人的因素.故适用于人的因素影响甚微的测量系统; | |3)可接受判定: 是否≤10% | |4)如果偏倚较大,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基准的误差; | |B 磨损的零件; C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 | |D 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 E 仪器校准不当 F 使用仪器不当 | |5)分析步骤: | |4.1.2线性法: | |1) 运用时机: A、生产线本仪器仅供固定的一个人使用,测量对象为同一产品 | |族的产品; B、 本仪器可自动测量,测量对象为同一产品族的产品; | |2)特点: 适合对同一产品族、人员不发生变更的测量系统; | |3)可接受判定: 是否≤10% | |4)如果数值较大,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上限和下限内仪器未正确校准; | |B 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 C磨损的量具; | |D 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 | |5)分析步骤: | |4.1.3稳定性法: | |1)运用时机: 适合对受时间影响大的测量系统; | |2)可接受判定: 是否≤10% | |3)如果数值较大,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环境影响大;B 磨损的量具; | |4)分析步骤: | |4.1.4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法: | |1)运用时机: 适用性最广; | |2) 可接受判定: 是否R&R≤30% | |3) 如果数值较大,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查找占总变差最大的因素; | |B 分析该因素中的主要影响者; C 降低该影响; | |D 直至使变差降低至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 |4)分析步骤: | |4.1.5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小样法: | |1)可接受判定: | |任何一种不一致的测量结果都将被认为是失效的,该测量系统仍不可以接受。 | |2)如果数值不理想, 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测量者的资格和能力; | |B 零件一致性; | |C 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 |3) 分析步骤: | |4.2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 | |4.2.1控制计划中涉及到的测量系统须做MSA分析。 | |4.2.2当影响测量系统变差的因素(人员、量具、方法和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 | |,应重新做测量系统分析。 | |4.3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 | |4.3.1按控制计划中所提及的测量系统,技术质量部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 |规划测量系统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进度要求及人员等。 | |4.3.2技术质量部选择的评价人应从检验员和日常操作该量具的人中挑选。 | |4.3.3被测零件应代表整个过程的变差,并随机编号。 | |4.3.4测量时应采用标准的盲测,并且测量方法、步骤应一致。 | |4.4当测量系统综合分析的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由公司办公室组织通过人 | |员培训、调整检测设备、改善测试环境等方法予以改进,使之达到要求。 | |4.5对于测量范围较大、使用中需对各种规格、尺寸、性能进行测量、试验的器 | |具或设备,除了做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外,还应做偏倚性和线性分析。 | |4.6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写《测量系统分析报告》,并传递相关部门。 | |5相关记录 | |Q/DM71501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 |Q/DM71502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
oy量系統分析程序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暗促-酒店玫瑰静悄悄地开 372
- 2终端陈列十五大原则 383
- 3专业广告运作模式 345
- 4****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376
- 5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394
- 6主顾开拓 483
- 7主动推进的客户服务 343
- 8专业媒体策划与购买 373
- 9中远电视广告CF 418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