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导论
导论 一 物流与物流机能 1.物流机能与物流 (1)物流机能与流通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由社会分工所支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社会分工的广 度依存于市场的扩大,进而市场的扩大又是由以运输为中心的物流活动所支撑。由此看 来,以运输为中心的物流活动不仅推动了市场范围的扩大,而且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入 发展。反之,社会分工的发展又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广度,促进物流活动的高度发展。 现实的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和消费活动三个方面,物流活动是属 于流通活动之中的。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经济是自给自足,因此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场 所上都是一致的。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因为市场较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发达、广 阔,因而生产与消费之间时间、场所的分离越来越大,物流活动就是作为连接这种分离 而出现。 流通从机能上来看,可以分为商流和物流两类。流通首先是从商流开始,商流的产生 是由于市场的扩大造成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阻隔(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不一致),流 通通过生产者与 消费者之间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来实现价值效用,从而将生产与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 种流通活动就是通常的市场买卖活动。但是,仅有商流是不够的,因为伴随着商流必然 会产生商品的让渡,而这种让渡在市场极大发展的市场经济阶段往往会遇到时间阻隔( 生产时间与消费时间的不一致)和场所阻隔(生产场所与消费场所的不一致)。为了解 决这种商品让渡过程中的问题,物流作为将商品有效地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 种职能,创造了流通的场所和时间价值。由此看来,虽然商流与物流是相辅相承、互为 补充的关系,但是在经济意义上有差异。商流是一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交易,其最终 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与此相对照,物流是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它通过时间和空间 等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来创造效用。当然现代物流活动已不仅仅从事非物质的服务生产, 如有些零售企业和流通中心也在从事一部分生产加工作业,因而超越了纯粹意义上的服 务生产领域。 (2)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展开 物流在英语中最初为“Physical Distribution”(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在美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代,学者克 拉克就已运用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概念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要素加以研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 国陆军中就开始用“Logistics Management”(现代物流管理)来指代物流,战后其理论、方法也为企业和理论界认同, 并广泛运用起来,他们将之称为商业物流或销售物流(Busines Logistics)以力求合理有效地组织商品的供应、保管、运输、配送,而且实践证明取得 了相当大的成效。 物流这个名称在日本是于50、60年代引用的,当时日本的企业界和政府为了提高产业 劳动率,组织了各种专业考察团到国外考察学习,公开发表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全面推 动了日本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在这些考察团中,有一个由12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流通技 术专业考察团”从1956年10月下旬到11月末,在美国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首次接触到了 物流这个新事物。日本考察团在详细了解了物流这一新鲜事物后,于1958年撰写了“劳动 生产率报告33号”刊登在(流通技术)杂志上,第一次提及到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该报告中所提到的PD概念马上被产业界接受,尽管PD这个外来语后来经 历了若干年才正式译为“物的流通”(1964年),但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黎明期 ,物流革新思想不仅渗透到了产业界,同时还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 物流在概念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变化,亦即广义(Logistics)与狭义(Phys ical Distribution)的区分。最初的物流概念主要侧重于商品物质移动的各项机能,即发生 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在一定劳动组织条件下凭借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实体定向 移动,是在流通的两个阶段(G-W,W- G)上发生的所有商品实体的实际流动。显然这种物流是一种商业物流或销售物流,它作 为一种狭义的物流具有明显的“中介性”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手段,直接受商品交换活动 的影响和制约,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只有存在商品交换时才会出现,不会永恒存在。 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物流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变 化,这表现为: 第一,经济规制的缓和使经济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大,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开始广泛 展开,从而为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机会。 第二,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和革新,不仅使业务的效率化和作为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 的构筑成为可能,同时也使部门间、企业间的结合或一体化成为可能。 第三,企业合并和市场集中化的发展使原来的经济构造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要求物 流必须具备以最低的成本提供较高的顾客服务的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商品向世界市场的提供,物流逐步跨越了国境,正因 为如此,在要求物流能对生产和销售给予有效支援的同时,应该具备在不同环境国家间 充分发挥其业务优势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原来狭义的物流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批判,一是传统的狭 义物流观念只重视商品的供应过程,而忽视了与生产有关的原材科和部件的调达物流, 而后者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原材料以及部件的调达直接关系 到生产的效率、成本和创新,诸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生产管理就首先从原材料和部件生产 、调达上入手。二是传统的物流是一种单向的物质流通过程,即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 到消费者手中,而没有考虑商品消费之后包装物或包装材料等废弃物品的回收以及退货 所产生的物流活动;三是传统物流只是生产销售活动的附属行为,并主要着重在物质商 品的传递,从而忽视了物流对生产和销售在战略上的能动作用,特别是在以日本为主的 Just-in- time生产管理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使得以时间为中心的竞争愈益重要,并且物流 行为直接决定了生产决策。 与上述环境的变化和对传统物流的批判相对应,1984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物流 这个概念从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并将现代物流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将原材料、 半成品、完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 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这个定义的特征是强调顾客满意度、物 流活动的效率性,以及将物流从原来的销售物流扩展到了调达、企业内和销售物流(见 图1一1)。 此后物流的概念又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1年11月荷兰乌德勒支市举办了第九届 物流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人们对物流的内涵进行了更多的拓展,不仅接受了欧美 的现代物流概念(Logistics),认为物流应包括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信息流通 过程,而且还向生产之后的市场营销活动、售后服务、市场组织等领域发展,如有些报 告中指出“什么是物流?这个概念的现代含义如此之新,以至在辞典中尚没有明确的定义 ,现代物流应该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整个过程,所有实物、信息的流通和相关的服务 活动,它涉及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领域”。显然,物流概念的扩展使物流不仅包括了与销售 预测、生产计划的决策、在库管理、顾客订货的处理等相关的生产物流,还延伸到了与 顾客满意相关的各种营销物流活动。 最近,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又扩展了原有的物流领域,将之修正为“物流是指为了符合 顾客的必要条件,所发生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以及信息的流动过程,以及 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对物质和服务的修正 业已表明物流活动是从商品使用、废弃到回收整个循环过程。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收益(销售额的提高和利益的扩大),亦即 通过经营重要资源的时间(快速送达)、物流质量(优良的运送、无差错运送)、备货 (所需要的商品和数量)、信息(在库、断货信息、运送中信息、送达信息)等物流服 务品质的提高,从原材料的调达开始到商品的生产以及最终顾客的让渡整个过程的物流 成本的降低,来实现企业的高收益。基于此,我们认为所谓现代物流(Logistics)是指 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 品、服务流动经济活动过程。 (3)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 六大要素: 第一,输送(长距离运输和短距离的配送)。 第二,保管。 第三,流通加工。 第四,包装。 第五,装卸。 第六,信息。 表1-1 物流机能的分类与内容 |物流机能|分类 |内容 | |运输 |运输 |长距离,线性机能,物流的交通机能 | | |配送 |短距离,面的机能,物流的准入机能 | |保管 |储藏 |长时间保管,储藏型保管 | | |保管 |段时间保管,流通型保管 | |流通加工|加工作 |商品检验、分拣、放置、备货、分配 | | |业 |组装、细分、切断、规格化 | | |生产加 |价格贴付、单位化、商品组合 | | |工 | | | |促销加 | | | |工 | | |包装 |工业包 |输送、保管、外部包装、内部包装、品质保证| | |装 |为主体 | | |商业包 |销售包装、单个包装、市场营销为主体 | | |装 | | |装卸 |入货 |从物流设施到交通机关的活动 | | |卸货 |从交通机关到物流设施的活动 | |信息 |物流信 |数量管理:运行、货物跟踪、入库、在库、出| | |息 |库管理 | | | |品质管理:温度、湿度管理 | | | |作业管理:自动分拣、数码备货 | | |商流信 |订货、发货:POS、EOS、VAN、EDI | | |息 |金融:银行联网 | 2.物流系统与物流管理现代化 1)物流系统 系统 概念 要点 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包括: 作业子系统(输送、装卸、保管、流通加工、包装等机能,力求省力化效率化 ) 信息子系统(订货、发货、在库、出货管理等机能,力求完成全过程信息活动 ) 物流系统的内在特征: 在目的上,表现为实现物流的效率化和效果化、以较低成本、较优服务。 在原则上,表现为实现7R: Right Quality 合适的质量 Right Quantity 合适的数量 Right Time 合适的时间 Right Place 合适的地点 Right Impression 合适的地点 Right Price 合适的价格 Right Commodity 合适的商品 在要素及其运作上,通过作业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的协调运作以达到目标 物流的系统化管理 所谓物流系统化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目标,提高对用户供应商品 的效率,而对物流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与调节的活动。 2)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1)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2)着眼于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而不是一个环节; (3)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4)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 (5)现代物流是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实需对应型商品供应体系; (6)现代物流是一种对商品的一元化管理。 二 物流管理的演进与发展 1. 美国物流管理发展历史 美国物流管理发展历史可以分为5个阶段: (1)物流观念的启蒙与产生阶段(1901一1949年) 在理论上最初产生于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John F.C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 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 1916年阿什.肖(Arch Shaw)在《经营问题的对策》一书中,初次论述物流在流通战略中的作用。同年,L.D.H. 威尔德(Weld)指出市场营销能产生3种效用,即所有权效用、空间效用和对间效用,与 此同时,他还提出了流通渠道的概念,应该说这是早期对物流活动较全面的一种认识。 将物流活动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研究和分析的当数著名营销专家弗莱德.E.克拉 克(Fred E .Clark),他于1929年在所著的《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 权转移所发生的各种活动以及包含物流在内的各种活动,从而将物流纳入到了市场经营 行为的研究范畴之中。 1927年拉尔夫.布素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代》一书中,初次用Logis...
导论
导论 一 物流与物流机能 1.物流机能与物流 (1)物流机能与流通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由社会分工所支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社会分工的广 度依存于市场的扩大,进而市场的扩大又是由以运输为中心的物流活动所支撑。由此看 来,以运输为中心的物流活动不仅推动了市场范围的扩大,而且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入 发展。反之,社会分工的发展又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广度,促进物流活动的高度发展。 现实的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和消费活动三个方面,物流活动是属 于流通活动之中的。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经济是自给自足,因此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场 所上都是一致的。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因为市场较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发达、广 阔,因而生产与消费之间时间、场所的分离越来越大,物流活动就是作为连接这种分离 而出现。 流通从机能上来看,可以分为商流和物流两类。流通首先是从商流开始,商流的产生 是由于市场的扩大造成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阻隔(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不一致),流 通通过生产者与 消费者之间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来实现价值效用,从而将生产与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 种流通活动就是通常的市场买卖活动。但是,仅有商流是不够的,因为伴随着商流必然 会产生商品的让渡,而这种让渡在市场极大发展的市场经济阶段往往会遇到时间阻隔( 生产时间与消费时间的不一致)和场所阻隔(生产场所与消费场所的不一致)。为了解 决这种商品让渡过程中的问题,物流作为将商品有效地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 种职能,创造了流通的场所和时间价值。由此看来,虽然商流与物流是相辅相承、互为 补充的关系,但是在经济意义上有差异。商流是一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交易,其最终 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与此相对照,物流是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它通过时间和空间 等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来创造效用。当然现代物流活动已不仅仅从事非物质的服务生产, 如有些零售企业和流通中心也在从事一部分生产加工作业,因而超越了纯粹意义上的服 务生产领域。 (2)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展开 物流在英语中最初为“Physical Distribution”(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在美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代,学者克 拉克就已运用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概念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要素加以研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 国陆军中就开始用“Logistics Management”(现代物流管理)来指代物流,战后其理论、方法也为企业和理论界认同, 并广泛运用起来,他们将之称为商业物流或销售物流(Busines Logistics)以力求合理有效地组织商品的供应、保管、运输、配送,而且实践证明取得 了相当大的成效。 物流这个名称在日本是于50、60年代引用的,当时日本的企业界和政府为了提高产业 劳动率,组织了各种专业考察团到国外考察学习,公开发表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全面推 动了日本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在这些考察团中,有一个由12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流通技 术专业考察团”从1956年10月下旬到11月末,在美国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首次接触到了 物流这个新事物。日本考察团在详细了解了物流这一新鲜事物后,于1958年撰写了“劳动 生产率报告33号”刊登在(流通技术)杂志上,第一次提及到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该报告中所提到的PD概念马上被产业界接受,尽管PD这个外来语后来经 历了若干年才正式译为“物的流通”(1964年),但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黎明期 ,物流革新思想不仅渗透到了产业界,同时还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 物流在概念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变化,亦即广义(Logistics)与狭义(Phys ical Distribution)的区分。最初的物流概念主要侧重于商品物质移动的各项机能,即发生 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在一定劳动组织条件下凭借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实体定向 移动,是在流通的两个阶段(G-W,W- G)上发生的所有商品实体的实际流动。显然这种物流是一种商业物流或销售物流,它作 为一种狭义的物流具有明显的“中介性”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手段,直接受商品交换活动 的影响和制约,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只有存在商品交换时才会出现,不会永恒存在。 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物流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变 化,这表现为: 第一,经济规制的缓和使经济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大,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开始广泛 展开,从而为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机会。 第二,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和革新,不仅使业务的效率化和作为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 的构筑成为可能,同时也使部门间、企业间的结合或一体化成为可能。 第三,企业合并和市场集中化的发展使原来的经济构造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要求物 流必须具备以最低的成本提供较高的顾客服务的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商品向世界市场的提供,物流逐步跨越了国境,正因 为如此,在要求物流能对生产和销售给予有效支援的同时,应该具备在不同环境国家间 充分发挥其业务优势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原来狭义的物流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批判,一是传统的狭 义物流观念只重视商品的供应过程,而忽视了与生产有关的原材科和部件的调达物流, 而后者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原材料以及部件的调达直接关系 到生产的效率、成本和创新,诸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生产管理就首先从原材料和部件生产 、调达上入手。二是传统的物流是一种单向的物质流通过程,即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 到消费者手中,而没有考虑商品消费之后包装物或包装材料等废弃物品的回收以及退货 所产生的物流活动;三是传统物流只是生产销售活动的附属行为,并主要着重在物质商 品的传递,从而忽视了物流对生产和销售在战略上的能动作用,特别是在以日本为主的 Just-in- time生产管理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使得以时间为中心的竞争愈益重要,并且物流 行为直接决定了生产决策。 与上述环境的变化和对传统物流的批判相对应,1984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物流 这个概念从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并将现代物流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将原材料、 半成品、完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 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这个定义的特征是强调顾客满意度、物 流活动的效率性,以及将物流从原来的销售物流扩展到了调达、企业内和销售物流(见 图1一1)。 此后物流的概念又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1年11月荷兰乌德勒支市举办了第九届 物流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人们对物流的内涵进行了更多的拓展,不仅接受了欧美 的现代物流概念(Logistics),认为物流应包括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信息流通 过程,而且还向生产之后的市场营销活动、售后服务、市场组织等领域发展,如有些报 告中指出“什么是物流?这个概念的现代含义如此之新,以至在辞典中尚没有明确的定义 ,现代物流应该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整个过程,所有实物、信息的流通和相关的服务 活动,它涉及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领域”。显然,物流概念的扩展使物流不仅包括了与销售 预测、生产计划的决策、在库管理、顾客订货的处理等相关的生产物流,还延伸到了与 顾客满意相关的各种营销物流活动。 最近,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又扩展了原有的物流领域,将之修正为“物流是指为了符合 顾客的必要条件,所发生的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物质、服务以及信息的流动过程,以及 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对物质和服务的修正 业已表明物流活动是从商品使用、废弃到回收整个循环过程。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收益(销售额的提高和利益的扩大),亦即 通过经营重要资源的时间(快速送达)、物流质量(优良的运送、无差错运送)、备货 (所需要的商品和数量)、信息(在库、断货信息、运送中信息、送达信息)等物流服 务品质的提高,从原材料的调达开始到商品的生产以及最终顾客的让渡整个过程的物流 成本的降低,来实现企业的高收益。基于此,我们认为所谓现代物流(Logistics)是指 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 品、服务流动经济活动过程。 (3)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 六大要素: 第一,输送(长距离运输和短距离的配送)。 第二,保管。 第三,流通加工。 第四,包装。 第五,装卸。 第六,信息。 表1-1 物流机能的分类与内容 |物流机能|分类 |内容 | |运输 |运输 |长距离,线性机能,物流的交通机能 | | |配送 |短距离,面的机能,物流的准入机能 | |保管 |储藏 |长时间保管,储藏型保管 | | |保管 |段时间保管,流通型保管 | |流通加工|加工作 |商品检验、分拣、放置、备货、分配 | | |业 |组装、细分、切断、规格化 | | |生产加 |价格贴付、单位化、商品组合 | | |工 | | | |促销加 | | | |工 | | |包装 |工业包 |输送、保管、外部包装、内部包装、品质保证| | |装 |为主体 | | |商业包 |销售包装、单个包装、市场营销为主体 | | |装 | | |装卸 |入货 |从物流设施到交通机关的活动 | | |卸货 |从交通机关到物流设施的活动 | |信息 |物流信 |数量管理:运行、货物跟踪、入库、在库、出| | |息 |库管理 | | | |品质管理:温度、湿度管理 | | | |作业管理:自动分拣、数码备货 | | |商流信 |订货、发货:POS、EOS、VAN、EDI | | |息 |金融:银行联网 | 2.物流系统与物流管理现代化 1)物流系统 系统 概念 要点 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包括: 作业子系统(输送、装卸、保管、流通加工、包装等机能,力求省力化效率化 ) 信息子系统(订货、发货、在库、出货管理等机能,力求完成全过程信息活动 ) 物流系统的内在特征: 在目的上,表现为实现物流的效率化和效果化、以较低成本、较优服务。 在原则上,表现为实现7R: Right Quality 合适的质量 Right Quantity 合适的数量 Right Time 合适的时间 Right Place 合适的地点 Right Impression 合适的地点 Right Price 合适的价格 Right Commodity 合适的商品 在要素及其运作上,通过作业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的协调运作以达到目标 物流的系统化管理 所谓物流系统化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目标,提高对用户供应商品 的效率,而对物流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与调节的活动。 2)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1)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2)着眼于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而不是一个环节; (3)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4)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 (5)现代物流是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实需对应型商品供应体系; (6)现代物流是一种对商品的一元化管理。 二 物流管理的演进与发展 1. 美国物流管理发展历史 美国物流管理发展历史可以分为5个阶段: (1)物流观念的启蒙与产生阶段(1901一1949年) 在理论上最初产生于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John F.C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 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 1916年阿什.肖(Arch Shaw)在《经营问题的对策》一书中,初次论述物流在流通战略中的作用。同年,L.D.H. 威尔德(Weld)指出市场营销能产生3种效用,即所有权效用、空间效用和对间效用,与 此同时,他还提出了流通渠道的概念,应该说这是早期对物流活动较全面的一种认识。 将物流活动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研究和分析的当数著名营销专家弗莱德.E.克拉 克(Fred E .Clark),他于1929年在所著的《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 权转移所发生的各种活动以及包含物流在内的各种活动,从而将物流纳入到了市场经营 行为的研究范畴之中。 1927年拉尔夫.布素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代》一书中,初次用Logis...
导论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暗促-酒店玫瑰静悄悄地开 369
- 2终端陈列十五大原则 381
- 3专业广告运作模式 343
- 4****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375
- 5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394
- 6主顾开拓 482
- 7主动推进的客户服务 342
- 8专业媒体策划与购买 372
- 9中远电视广告CF 417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