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036过渡阶段的汇率动态模型(doc)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0104036过渡阶段的汇率动态模型(doc)
过渡阶段的汇率动态模型* 冯 芸** 吴冲锋***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200052) 摘要 基于均衡和无套利原则建立起来的汇率理论难于解释货币危机爆发和汇率调整过渡 阶段的货币价格行为。为此本文建立汇率的线性动态模型和非线性的尖点突变模型 ,并对1997- 1998年亚洲货币危机受害国汇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过渡阶段,各国汇率系 统的平衡点均是渐近稳定的;对汇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总结汇率动态系统在有 外界输入作用的情况下系统响应的两组不同模式;非线性模型相当好地拟合了实际 观测值;除泰国以外,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和印度尼西等四国在过渡阶段均存 在货币价格突变的现象。 关键词 货币危机 汇率动态模型 尖点突变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价格遭受的剧烈冲击引人关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 冲击事件过后转向了更加灵活的汇制安排,货币危机实证研究也因此再度成为学术热点 。Berg和Pattillo(1998)[1]总结近年来颇具代表性的货币危机实证研究[2,3,4],通 过比较说明大部分模型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预测效果并不理想。以研究汇率决定因 素和影响因素为主要内容的汇率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包括短、中、长期 汇率理论在内的体系[5],但是这些基于均衡和无套利原则建立起来的汇率理论在解释新 兴市场中原有固定汇制崩溃之后汇率剧烈动荡的行为时却难以令人满意。 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可以划分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货币危机发生 前的阶段,即原有固定汇率制度得以维持的阶段。此间的汇率决定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二阶段是货币危机爆发和汇率运动的调整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出现汇率制度 的转变,由原有固定汇制过渡到浮动汇制,汇率处于异常波动的状态,尤其表现在市场 参与者对市场消息的极端敏感和过度反应。此时,市场参与者往往不会象在市场较为平 稳时期那样根据宏观经济基础面因素来判断汇率的走势,而更多地参照了市场中其他参 与者的反应(羊群效应),并且更多地受到市场中突发事件(或新闻)和关联市场波动 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汇率波动难于由宏观经济基础面因素来解释,而与突发事件 和市场参与者主观心理因素等密切联系。已有汇率理论难于对这一阶段中的汇率变动作 出合理解释。 第三阶段为危机的恢复期,汇率波动已经趋缓,市场全面恐慌已然消褪。在实行浮动 汇制情况下,汇率涨跌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宏观经济基础面因素是汇率决定的主要因 素。 对于第一和第三阶段,可由已有的汇率理论进行分析,而本文着重于建立动态模型分 析第二阶段,也就是调整过渡阶段汇率的动态行为。以下第二部分在线性假设情况下, 将此间的汇率系统看作一个有输入作用(即消息或突发事件)的线性定常离散系统,建 立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二阶模型进行描述。第三部分将模型应用于1997-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分析过渡 阶段中系统的稳定性,努力归纳过渡阶段汇率运动中具有共性的规律。 人们注意到,比较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汇率的运动往往呈现出跳跃性的变化,换言 之,汇率经过第一阶段缓慢而连续的变化之后,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产生了不连续的 变化,这种突变现象在线性模型的框架体系内是难以解释的现象。线性模型的分析只能 获得收敛和发散两种运动类型,况且汇率运动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线性假设 在现实中也是难以成立的。近年来人们努力探索并运用不同方法研究过渡阶段的汇率行 为,突变理论的兴起,为研究过渡阶段汇率运动特征开辟了新的空间。本文第四部分建 立了一个汇率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学变换转为尖点突变模式,以此分析过渡阶 段汇率运动的突变现象。第五部分是非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运用非线性回归的技术, 辨识模型参数,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五个受害国是否存在尖点突变现象。第六部分是全文 小结。 2 过渡阶段汇率运动的线性动态模型 设定系统的阶次为[pic]=2,则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为: [pic] 式(1) 以下分析上述二阶动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式(1)相应的二阶齐次系统为, [pic] 式(2) 设[pic],[pic],则[pic],[pic],写成矩阵形式有, [pic],记参数估计值向量[pic]。 系统矩阵[pic]=[pic]的特征方程[pic] 式(3) 特征根[pic]=[pic],[pic]=[pic] 根据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理论,由式(2)描述的系统的平衡点是渐近稳定的 充要条件为矩阵[pic]的所有特征根均位于复平面的单位圆内(即模小于1),如果至少 有一个特征根位于单位圆外,则平衡点是不稳定的。如果矩阵[pic]存在特征根位于单位 圆上,且为单根,而其它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则称矩阵[pic]临界稳定或称系统平衡 点为临界稳定。 3 线性动态模型的实证分析 3.1 线性模型的阶跃输入 在市场情绪较为悲观的环境下,市场参与者比较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以泰铢为 例,1997年7月2日,泰国银行宣布泰铢有控制地浮动,并呼吁国际贷币基金组织(IMF) 对泰国提供技术性援助,当天泰铢跌到1美元兑换28.8泰铢,掀开了泰铢汇率剧烈波动的 序幕,东南亚各国货币不一而同地受到牵连。类似地,1997年7月11日,菲律宾中央银行 宣布允许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在更大的范围内浮动。1997年8月14日,印尼放弃了以规定幅 度控制汇率浮动的制度。1997年11月19日,韩国政府宣布将放宽韩元汇率的浮动限度。 这些消息都直接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汇率走势的判断,从而影响汇率的短期波动。 设定在1997年7月2日、7月11日、11月19日和8月14日分别对泰铢、菲律宾比索、韩圆 和印尼盾汇率有一阶跃输入。马来西亚的情况比较特殊,从表面上看,马来西亚在亚洲 金融危机期间并没有象前述四个国家那样由原有汇制调整为更加灵活的汇制,而是反其 道而行之,马来西亚政府于1998年9月2日宣布对资本市场实行严格管制,林吉特兑美元 汇率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3.8单位林吉特。但是在其它危机受害国经历两种汇制的切换和 调整过渡阶段时,马来西亚林吉特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林吉特汇率同样表现出剧烈的 波动,从而引起市场的全面恐慌。本文将亚洲金融危机最先遭难的两个国家泰国和菲律 宾的汇率作为系统输入,分析林吉特汇率的响应。 3.2 线性模型的拟合结果 表1给出通过最小二乘辨识方法估计的模型参数(辨识样本个数为70)和模型预测误 差。根据表1,输入项[pic]均为正数,这表明泰国银行宣布泰铢有控制地浮动、菲律宾 中央银行宣布允许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在更大的范围内浮动、印尼放弃以规定幅度控制汇 率浮动的制度、韩国政府宣布将放宽韩元汇率的浮动限度对各国汇率,以及泰铢汇率和 菲律宾比索汇率的波动对印尼盾均有贬值影响,即在输入的作用下,货币的美元价值呈 现下降趋势。由表1还可看出模型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值的走势相当吻合,基本上能够准确 地跟踪汇率变动的趋势。由模型误差独立性检验法确定系统阶次[6],结果表明系统阶次 的确定基本正确。 表1 汇率二阶动态系统辨识参数和预测误差 | |IDR |KRW |MYR① |MYR② |PHP |THB | |[pic] |-1.1593 |-1.1316 |-1.0048 |-1.1544 |-0.7917 |-0.6428 | |[pic] |0.2083 |0.2544 |0.07147 |0.2336 |-0.1585 |-0.2498 | |[pic] |167.1443|194.1051|0.006042|0.007584|1.6640 |3.7036 | |最大误|23.05% |18.32% |8.72% |8.61% |9.15% |12.32% | |差 | | | | | | | |平均误|3.79% |2.76% |1.25% |1.06% |1.23% |1.80% | |差 | | | | | | | ①以泰铢汇率为输入 ②以菲律宾比索汇率为输入,以下同。 3.3 汇率动态系统的稳定性 从表2看来,由模型参数估计值计算的系统矩阵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系统平衡点 均是渐近稳定的。这表明在亚洲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的阶段,汇率虽然表现出异常的剧烈 波动,但系统仍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平衡点,各国汇率经过调整和过渡可以稳定 在一个平衡点上,不会出现逐渐远离平衡点的发散状态。 表2 汇率二阶动态系统特征根 | |IDR |KRW |MYR① |MYR② |PHP |THB | |[pi|0.936966|0.822192|0.927771|0.892731|0.957303|0.915634| |c] | | | | | | | |[pi|0.222285|0.309425|0.077032|0.261669|-0.16559|-0.27287| |c] | | | | | | | 3.4 归一化处理后的汇率动态模型 为了消除不同国家汇率值大小对辨识参数的影响,将汇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即系 统的初始值标准化为1,并假设所有国家汇率最终都将调整在同一均衡点上,重新对模型 进行参数辨识(见表3)。 根据表3,印尼盾、韩圆和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具有比较相似的模型参数,表现在[pic] ,[pic]和[pic]的符号一致,并且绝对值也较为相近,同样泰铢和菲律宾比索也具有比 较相似的模型参数。这表明汇率动态系统在有外界输入作用的情况,汇率暂态响应呈现 出两组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中汇率的一阶滞后项参数[pic]的符号为正,二阶滞后项 参数[pic]的符号为负,说明汇率在过渡阶段其自身的调节作用是综合的,既包括使币值 进一步贬值的正向增强作用,又包括使币值回升的反向抑制作用,印尼盾、韩圆和马来 西亚林吉特属于这种模式,第二种模式中汇率的一阶滞后项参数[pic]和二阶滞后项参数 [pic]的符号均为负,表明汇率在过渡阶段具有自我回调的作用,泰铢和菲律宾比索属于 第二种模式。 表3 归一化处理后的汇率二阶动态系统辨识参数 | |IDR |KRW |MYR① |MYR② |PHP |THB | |[pi|-1.15925|-1.13162|-1.00480|-1.15436|-0.79171|-0.64277| |c] | | | | | | | |[pi|0.20827 |0.25441 |0.07147 |0.23355 |-0.15852|-0.24985| |c] | | | | | | | |[pi|0.08503 |0.21299 |0.11564 |0.13738 |0.08633 |0.18627 | |c] | | | | | | | 4 过渡阶段汇率运动的尖点突变模型——非线性形式 在上述线性模型中,线性的假设往往难以成立,而且在这种假设下,无法解释汇率运 动中的许多现象,尤其是1997- 1998年亚洲货币危机的突发性或汇率运动的突变现象,即参数的连续变化引起状态变量 的不连续变化,为此需要修正模型中的线性假设。 假设汇率运动由下列微分方程决定, [pic]=[pic] 式(4) 记[pic]=[pic],若存在一个势函数[pic],使得下式成立 [pic]=[pic] 式(5) 那么由[pic]决定的非线性系统可根据突变理论进行突变分析。由式(5)有, [pic]=[pic]=[pic] 式(6) 记[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设[pic] ,其中,[pic],经过适当的初等变换,有, [pic]=[pic] 式(7) 其中,[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 。 根据勒内·托姆的初等突变论,由式(7)决定的系统,以[pic]和[pic]为控制变量, [pic]为状态变量,可由尖点突变模型进行分析。 [pic]的突变流形(或称为平衡曲面)[pic](见图1)为, [pic]=[pic]=0 式(8) 歧点集(或称为分叉集)[pic]为突变流形[pic]的子集,它同时满足式(8)和式( 9), [pic]=[pic]=0 式(9) 联立求解式(8)和式(9),可得歧点集[pic](见图2),即[pic] 式(10) 在平衡曲面[pic]中,当[pic]>0,[pic]的变化只引起状态变量[pic]的光滑变化, 所以称[pic]为正则控制因子,当[pic]<0时[pic]上出现褶皱,[pic]的变化不再连续, 所以称[pic]为剖分控制因子。 记[pic]=[pic],可将[pic]用模型参数表示为, [pic]=[pic]+[pic] 式(11) 则突变流形的解存在三种情况, (1)[pic]>0(即[pic]>0)时,突变流形[pic]有一个实根,位于尖角区域(图2中 的阴影部分)之外,表明[pic]和[pic]的平稳变化总是引起状态变量[pic]的平稳变化, 汇率[pic]为稳定平衡。 (2)[pic]=0(即[pic]=[pic]=0)时,则表示尖角点,汇率[pic]为临界平衡。 (3)[pic]
0104036过渡阶段的汇率动态模型(doc)
过渡阶段的汇率动态模型* 冯 芸** 吴冲锋***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200052) 摘要 基于均衡和无套利原则建立起来的汇率理论难于解释货币危机爆发和汇率调整过渡 阶段的货币价格行为。为此本文建立汇率的线性动态模型和非线性的尖点突变模型 ,并对1997- 1998年亚洲货币危机受害国汇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过渡阶段,各国汇率系 统的平衡点均是渐近稳定的;对汇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总结汇率动态系统在有 外界输入作用的情况下系统响应的两组不同模式;非线性模型相当好地拟合了实际 观测值;除泰国以外,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和印度尼西等四国在过渡阶段均存 在货币价格突变的现象。 关键词 货币危机 汇率动态模型 尖点突变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价格遭受的剧烈冲击引人关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 冲击事件过后转向了更加灵活的汇制安排,货币危机实证研究也因此再度成为学术热点 。Berg和Pattillo(1998)[1]总结近年来颇具代表性的货币危机实证研究[2,3,4],通 过比较说明大部分模型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预测效果并不理想。以研究汇率决定因 素和影响因素为主要内容的汇率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包括短、中、长期 汇率理论在内的体系[5],但是这些基于均衡和无套利原则建立起来的汇率理论在解释新 兴市场中原有固定汇制崩溃之后汇率剧烈动荡的行为时却难以令人满意。 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可以划分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货币危机发生 前的阶段,即原有固定汇率制度得以维持的阶段。此间的汇率决定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二阶段是货币危机爆发和汇率运动的调整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出现汇率制度 的转变,由原有固定汇制过渡到浮动汇制,汇率处于异常波动的状态,尤其表现在市场 参与者对市场消息的极端敏感和过度反应。此时,市场参与者往往不会象在市场较为平 稳时期那样根据宏观经济基础面因素来判断汇率的走势,而更多地参照了市场中其他参 与者的反应(羊群效应),并且更多地受到市场中突发事件(或新闻)和关联市场波动 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汇率波动难于由宏观经济基础面因素来解释,而与突发事件 和市场参与者主观心理因素等密切联系。已有汇率理论难于对这一阶段中的汇率变动作 出合理解释。 第三阶段为危机的恢复期,汇率波动已经趋缓,市场全面恐慌已然消褪。在实行浮动 汇制情况下,汇率涨跌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宏观经济基础面因素是汇率决定的主要因 素。 对于第一和第三阶段,可由已有的汇率理论进行分析,而本文着重于建立动态模型分 析第二阶段,也就是调整过渡阶段汇率的动态行为。以下第二部分在线性假设情况下, 将此间的汇率系统看作一个有输入作用(即消息或突发事件)的线性定常离散系统,建 立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二阶模型进行描述。第三部分将模型应用于1997-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分析过渡 阶段中系统的稳定性,努力归纳过渡阶段汇率运动中具有共性的规律。 人们注意到,比较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汇率的运动往往呈现出跳跃性的变化,换言 之,汇率经过第一阶段缓慢而连续的变化之后,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产生了不连续的 变化,这种突变现象在线性模型的框架体系内是难以解释的现象。线性模型的分析只能 获得收敛和发散两种运动类型,况且汇率运动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线性假设 在现实中也是难以成立的。近年来人们努力探索并运用不同方法研究过渡阶段的汇率行 为,突变理论的兴起,为研究过渡阶段汇率运动特征开辟了新的空间。本文第四部分建 立了一个汇率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学变换转为尖点突变模式,以此分析过渡阶 段汇率运动的突变现象。第五部分是非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运用非线性回归的技术, 辨识模型参数,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五个受害国是否存在尖点突变现象。第六部分是全文 小结。 2 过渡阶段汇率运动的线性动态模型 设定系统的阶次为[pic]=2,则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为: [pic] 式(1) 以下分析上述二阶动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式(1)相应的二阶齐次系统为, [pic] 式(2) 设[pic],[pic],则[pic],[pic],写成矩阵形式有, [pic],记参数估计值向量[pic]。 系统矩阵[pic]=[pic]的特征方程[pic] 式(3) 特征根[pic]=[pic],[pic]=[pic] 根据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理论,由式(2)描述的系统的平衡点是渐近稳定的 充要条件为矩阵[pic]的所有特征根均位于复平面的单位圆内(即模小于1),如果至少 有一个特征根位于单位圆外,则平衡点是不稳定的。如果矩阵[pic]存在特征根位于单位 圆上,且为单根,而其它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则称矩阵[pic]临界稳定或称系统平衡 点为临界稳定。 3 线性动态模型的实证分析 3.1 线性模型的阶跃输入 在市场情绪较为悲观的环境下,市场参与者比较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以泰铢为 例,1997年7月2日,泰国银行宣布泰铢有控制地浮动,并呼吁国际贷币基金组织(IMF) 对泰国提供技术性援助,当天泰铢跌到1美元兑换28.8泰铢,掀开了泰铢汇率剧烈波动的 序幕,东南亚各国货币不一而同地受到牵连。类似地,1997年7月11日,菲律宾中央银行 宣布允许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在更大的范围内浮动。1997年8月14日,印尼放弃了以规定幅 度控制汇率浮动的制度。1997年11月19日,韩国政府宣布将放宽韩元汇率的浮动限度。 这些消息都直接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汇率走势的判断,从而影响汇率的短期波动。 设定在1997年7月2日、7月11日、11月19日和8月14日分别对泰铢、菲律宾比索、韩圆 和印尼盾汇率有一阶跃输入。马来西亚的情况比较特殊,从表面上看,马来西亚在亚洲 金融危机期间并没有象前述四个国家那样由原有汇制调整为更加灵活的汇制,而是反其 道而行之,马来西亚政府于1998年9月2日宣布对资本市场实行严格管制,林吉特兑美元 汇率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3.8单位林吉特。但是在其它危机受害国经历两种汇制的切换和 调整过渡阶段时,马来西亚林吉特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林吉特汇率同样表现出剧烈的 波动,从而引起市场的全面恐慌。本文将亚洲金融危机最先遭难的两个国家泰国和菲律 宾的汇率作为系统输入,分析林吉特汇率的响应。 3.2 线性模型的拟合结果 表1给出通过最小二乘辨识方法估计的模型参数(辨识样本个数为70)和模型预测误 差。根据表1,输入项[pic]均为正数,这表明泰国银行宣布泰铢有控制地浮动、菲律宾 中央银行宣布允许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在更大的范围内浮动、印尼放弃以规定幅度控制汇 率浮动的制度、韩国政府宣布将放宽韩元汇率的浮动限度对各国汇率,以及泰铢汇率和 菲律宾比索汇率的波动对印尼盾均有贬值影响,即在输入的作用下,货币的美元价值呈 现下降趋势。由表1还可看出模型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值的走势相当吻合,基本上能够准确 地跟踪汇率变动的趋势。由模型误差独立性检验法确定系统阶次[6],结果表明系统阶次 的确定基本正确。 表1 汇率二阶动态系统辨识参数和预测误差 | |IDR |KRW |MYR① |MYR② |PHP |THB | |[pic] |-1.1593 |-1.1316 |-1.0048 |-1.1544 |-0.7917 |-0.6428 | |[pic] |0.2083 |0.2544 |0.07147 |0.2336 |-0.1585 |-0.2498 | |[pic] |167.1443|194.1051|0.006042|0.007584|1.6640 |3.7036 | |最大误|23.05% |18.32% |8.72% |8.61% |9.15% |12.32% | |差 | | | | | | | |平均误|3.79% |2.76% |1.25% |1.06% |1.23% |1.80% | |差 | | | | | | | ①以泰铢汇率为输入 ②以菲律宾比索汇率为输入,以下同。 3.3 汇率动态系统的稳定性 从表2看来,由模型参数估计值计算的系统矩阵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系统平衡点 均是渐近稳定的。这表明在亚洲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的阶段,汇率虽然表现出异常的剧烈 波动,但系统仍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平衡点,各国汇率经过调整和过渡可以稳定 在一个平衡点上,不会出现逐渐远离平衡点的发散状态。 表2 汇率二阶动态系统特征根 | |IDR |KRW |MYR① |MYR② |PHP |THB | |[pi|0.936966|0.822192|0.927771|0.892731|0.957303|0.915634| |c] | | | | | | | |[pi|0.222285|0.309425|0.077032|0.261669|-0.16559|-0.27287| |c] | | | | | | | 3.4 归一化处理后的汇率动态模型 为了消除不同国家汇率值大小对辨识参数的影响,将汇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即系 统的初始值标准化为1,并假设所有国家汇率最终都将调整在同一均衡点上,重新对模型 进行参数辨识(见表3)。 根据表3,印尼盾、韩圆和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具有比较相似的模型参数,表现在[pic] ,[pic]和[pic]的符号一致,并且绝对值也较为相近,同样泰铢和菲律宾比索也具有比 较相似的模型参数。这表明汇率动态系统在有外界输入作用的情况,汇率暂态响应呈现 出两组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中汇率的一阶滞后项参数[pic]的符号为正,二阶滞后项 参数[pic]的符号为负,说明汇率在过渡阶段其自身的调节作用是综合的,既包括使币值 进一步贬值的正向增强作用,又包括使币值回升的反向抑制作用,印尼盾、韩圆和马来 西亚林吉特属于这种模式,第二种模式中汇率的一阶滞后项参数[pic]和二阶滞后项参数 [pic]的符号均为负,表明汇率在过渡阶段具有自我回调的作用,泰铢和菲律宾比索属于 第二种模式。 表3 归一化处理后的汇率二阶动态系统辨识参数 | |IDR |KRW |MYR① |MYR② |PHP |THB | |[pi|-1.15925|-1.13162|-1.00480|-1.15436|-0.79171|-0.64277| |c] | | | | | | | |[pi|0.20827 |0.25441 |0.07147 |0.23355 |-0.15852|-0.24985| |c] | | | | | | | |[pi|0.08503 |0.21299 |0.11564 |0.13738 |0.08633 |0.18627 | |c] | | | | | | | 4 过渡阶段汇率运动的尖点突变模型——非线性形式 在上述线性模型中,线性的假设往往难以成立,而且在这种假设下,无法解释汇率运 动中的许多现象,尤其是1997- 1998年亚洲货币危机的突发性或汇率运动的突变现象,即参数的连续变化引起状态变量 的不连续变化,为此需要修正模型中的线性假设。 假设汇率运动由下列微分方程决定, [pic]=[pic] 式(4) 记[pic]=[pic],若存在一个势函数[pic],使得下式成立 [pic]=[pic] 式(5) 那么由[pic]决定的非线性系统可根据突变理论进行突变分析。由式(5)有, [pic]=[pic]=[pic] 式(6) 记[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设[pic] ,其中,[pic],经过适当的初等变换,有, [pic]=[pic] 式(7) 其中,[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 。 根据勒内·托姆的初等突变论,由式(7)决定的系统,以[pic]和[pic]为控制变量, [pic]为状态变量,可由尖点突变模型进行分析。 [pic]的突变流形(或称为平衡曲面)[pic](见图1)为, [pic]=[pic]=0 式(8) 歧点集(或称为分叉集)[pic]为突变流形[pic]的子集,它同时满足式(8)和式( 9), [pic]=[pic]=0 式(9) 联立求解式(8)和式(9),可得歧点集[pic](见图2),即[pic] 式(10) 在平衡曲面[pic]中,当[pic]>0,[pic]的变化只引起状态变量[pic]的光滑变化, 所以称[pic]为正则控制因子,当[pic]<0时[pic]上出现褶皱,[pic]的变化不再连续, 所以称[pic]为剖分控制因子。 记[pic]=[pic],可将[pic]用模型参数表示为, [pic]=[pic]+[pic] 式(11) 则突变流形的解存在三种情况, (1)[pic]>0(即[pic]>0)时,突变流形[pic]有一个实根,位于尖角区域(图2中 的阴影部分)之外,表明[pic]和[pic]的平稳变化总是引起状态变量[pic]的平稳变化, 汇率[pic]为稳定平衡。 (2)[pic]=0(即[pic]=[pic]=0)时,则表示尖角点,汇率[pic]为临界平衡。 (3)[pic]
0104036过渡阶段的汇率动态模型(doc)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暗促-酒店玫瑰静悄悄地开 369
- 2终端陈列十五大原则 381
- 3专业广告运作模式 342
- 4****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375
- 5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394
- 6主顾开拓 482
- 7主动推进的客户服务 342
- 8专业媒体策划与购买 372
- 9中远电视广告CF 417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