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礼仪

  文件类别: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36K

  下载次数:13189

  所需积分:28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跟我学礼仪
第一章 礼仪概论
人类的活动在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的同时,还受社会规律以及由社会规律决定的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在这些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礼仪规范。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 礼仪的内容
1.礼仪的涵义
礼仪,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礼仪的上述定义主要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一个人要进入某一地域,就要对那里的人的习俗和行为规范有所了解,并按照这样的习俗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其次,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在社会实践中,礼仪往往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最后,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才会被他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建立起来。遵守礼仪是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要想真正了解礼仪,应先明确礼仪的基本涵义。
一般而言,与“礼”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三个,即礼仪、礼节、礼貌。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被视为一体,混合使用。但严格说,三者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礼貌,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礼貌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素养。
礼节,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它与礼貌的相互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就必然伴有具体的礼节。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指在人际交往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做人的完整行为。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换言之,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而完整的过程。
礼仪可以从下面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礼仪即教养、素质体现于对交往礼节的认知和应用。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成标准做法、行为准则。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
从民俗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待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简言之,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2.礼仪的基本内容
(1)构成礼仪的基本要素
礼仪是由礼仪的主体、客体、媒体、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①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它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
②礼仪的客体,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它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③礼仪的媒体,指的是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的媒介,由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事体礼仪媒体等构成。在具体操作礼仪时,这些不同的礼仪媒体往往是交叉、配合使用的。
④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特定的时空条件,分为礼仪的自然环境与礼仪的社会环境。礼仪的环境,经常决定着礼仪的实施。不仅实施何种礼仪由其决定,而且具体礼仪的实施方法也由其决定。
(2)礼仪的基本内容
依据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礼仪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一般礼仪。包括礼仪的本质、特性,礼仪的起源和历史演变,礼仪的功能和原则等等。
②礼仪修养。主要涉及礼仪修养的本质、意义、特征和方法等问题。
③个人礼仪。主要包括言谈举止服饰等方面的礼仪要求。
④家庭礼仪。礼仪在家庭及亲友交往范围内的运用是家庭礼仪,它包括家庭称谓、问候、祝贺与庆贺、赠礼、家宴及家庭应酬等等礼仪规范。
⑤社交礼仪。从家庭走向社会,进行社会交往,是礼仪行为向大社会的拓展。社交礼仪通常包括见面与介绍的礼仪;拜访与接待的礼仪交谈;交谈与交往的礼仪;宴请与馈赠的礼仪;舞会与沙龙礼仪;社交禁忌等等。
⑥公务礼仪。公务礼仪是人们在公务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它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在礼仪的一般原则指导下,把握公务活动过程中特殊的礼仪规范,可以提高公务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率。公务礼仪通常包括工作礼仪,如工作汇报、办公室礼仪等;会议礼仪;公文礼仪;公务迎送礼仪等。
⑦礼仪文书。礼仪文书是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用书信和其他文字方式表达情感的礼仪形式,通过礼仪文书,可以达到彼此交流思想、贺信、感谢信等;礼仪电报;请柬;名片;贺年片;题词;讣告;唁电;碑文等等。
⑧商务礼仪。商务礼仪与一般人际交往不同,它体现在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之中。对于商业企业来说,从商品采购到销售,从商品销售到售后服务等,每一个环节都与本企业的形象息息相关。因此,商业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如果能够时时按照商务礼仪的要求去开展工作,这对塑造商业企业主要包括柜台待客礼仪;商务礼仪;推销礼仪;商业仪式等等。
⑨习俗礼仪。不同的同家不同的民族存在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有充分了解这些风俗习惯,并在社交来中自觉尊重这些风俗习惯,有助于促进交往的成功。习俗礼仪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风俗岁时节令礼俗、人生礼俗(如婚嫁礼俗和丧葬礼俗)等。
第二节 礼仪的特性及原则
1. 礼仪的特性
礼仪的特性
礼仪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⑴规范性
礼仪是一种规范。礼仪规范的形成,是对人们在社会交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定礼仪关系
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并通过某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方式固定下来的,通过一定社会的思想家们集中概括出来,见之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形成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不断地支配或控制着人们的交往行为。规范性是礼仪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性。
⑵多样性
礼仪与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涉及到不同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台领域。同时,不同的个人,在其生活学习和工作台的物定领域里又有特定的礼仪要求。因此,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礼仪者是丰富多样的。
⑶继承性
礼仪是一个同家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民族的礼仪文化,都有是在本民族固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礼仪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⑷差异性
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约定俗成的,这是各民族礼仪文化的一个共性。但是对于礼仪和具体运用,则会因现实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同一礼仪形式常常会因时间地点的不同使其意义出现差异。
礼仪的差异性,还表现为同一礼仪形式,在不同场合,针对性不同对象,会有细微差别。同样是握手,男女之间力度就应不同,新老朋友之间亦有差别。同样打招呼,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不同。
(5)社会性
礼仪这种文化形态,有着广泛的社会性。礼仪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始终,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种社会关系之小,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存在,就会有作为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礼仪的存在。
(6)应用性
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实际就是有关交际艺术的科学。
(7)实践性
与纯粹的理论演绎、概念探讨、逻辑抽象显然不同,礼仪来源于社会实践,并且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
(8)普及性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交际活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交际活动取得成功,而礼仪正是一门可将交际活动导向成功的学科。因此礼仪是一门人人必修的普及性学科。
(9)综合性
礼仪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科学,这是它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但在另一方面,它又广泛吸收了其他许多学科的成果,用以充实、完善自身。在这个意义上,又可将它视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10)限定性
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场合,适用于普通情况之下,一般的人际交往与应酬。在这个特点范围之内,礼仪肯定行之有效。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范围,礼仪则未必适用。这就是礼仪的限定性特点。必须明确,当所处场合不同,所具有的身份不同时,所要应用的礼仪往往会因此而各有不同,有时甚至还会差异很大。一般而论,适合应用礼仪的,主要是初次交往、因公交往、对外交往等三种交际场合。
(11)可操作性
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便于操作,是礼仪的一大特征。礼仪既有总体上的原则、规范,又在具体的细节上以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仔细周详地对原则、规范加以贯彻,能够为其广觅知音,使其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交际实践,并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
(12)变动性
礼仪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方面它是在人类的交际活动实践之中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由此而引起的众多社交活动的新特点、新问题的出现,又要求礼仪有所变化,这就使礼仪具有相对的变动性。
2.礼仪的原则
(1)遵守的原则
在交际应酬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际活动中的言行举止。任何人,不论身份高低、职位大小、财富多寡,都有自觉遵守、应用礼仪的义务,否则,就会受到公众的指责。
(2)自律的原则
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与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部分构成。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3)敬人的原则
在礼仪的两大构成部分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这一部分,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为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是礼仪的重点与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之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4)宽容的原则
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
(5)平等的原则
在礼仪的核心点,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地位、财富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厚此薄彼,区别对待,给予不同待遇。但允许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6)从俗的原则
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7)真诚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理解并接受。
(8)适度的原则
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当然,运用礼仪要真正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只有勤学多练,积极实践。
第三节 礼仪修养
1.礼仪修养的涵义
“修养”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指人们在思想、道德、学术以及技巧等方面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品质和能力。
礼仪修养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礼仪的品质、意识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
注意礼仪修养的研究,是中国传统礼学家们的一个重要特点。
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他不仅强调“修己以敬”,还强调“修己以安百姓”,认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严肃地对待一切事情;只有修养成高尚的品德,才能使百姓得到安定。孔子这里讲的修德,是指修人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地符合“恭、宽、信、敏、惠”的五德,这是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准则,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全面修养成果。
孟子强调的“养气”,是通过内求的方法培养“至大至刚”、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
现代礼仪修养在继承传统优秀修养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礼仪修养不但包括依照现代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而进行的自我反省、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而且也包括在现代礼仪实践中形成的礼仪品质。由于把礼仪修养与具体的礼仪实践联系起来,这就使得礼仪修养具有了科学的内涵。
2.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民族和什么样的个人,礼仪修养都是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规范礼仪行为
行为是人类活动的特征,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生存方式。
人类的行为,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层次结构。一般可分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法律行为、道德行为以及日常生活行为等。这些行为的每一类,又可以划分出若干层次的行为类型。礼仪行为,既可以被看做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独立层次,同时,它又渗透在人类的其他行为之中。因此,礼仪行为,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礼仪意识的支配下,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例如,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致谢、祝愿、慰问等等,这便是礼仪行为的具体表现。
礼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个人和组织对他人、社会礼仪需要的自觉认识自由选择的表现。
一方面,礼仪行为必须是基于对他人和社会礼仪需要的自觉认识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以各种形式与他人和社会发生种种交往联系。在交往过程中,人们要使自己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达到交往的目的,首先要尊重别人,按照一定的礼仪原则和规范进行行动,自觉地认识这种礼仪关系,并付诸行动。
另一方面,礼仪行为必须是行为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礼仪行为,必须是由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的意志所做出的抉择。人们在自己的意识中甚至可以抛开礼仪的干涉,但在行为上终究要受礼仪的支配。
(2)培养礼仪品质
礼仪品质是指一定社会的礼仪原则和规范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的体现,是人在礼仪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一般说来,礼仪品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礼仪品质和礼仪行为密切联系,离开了一定的礼仪行为,就不能构成礼仪品质。礼仪行为是礼仪品质的客观内容,礼仪品质则是礼仪行为的综合表现。
②礼仪品质是自觉意志的行动过程。人的礼仪品质不仅仅是一种礼仪习惯或习性,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动过程,是认真地凭借意志的选择而得的习惯,是在行为的每一场合、每一时期,都能凭借一定的判断和选择,凭借自觉意志控制和处理感情与行为的结果,是一个人自由意志的凝结。
③礼仪品质是在礼仪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人们的礼仪行为,不单单是个别行为动作或举动的行为整体,而且也是各个活动领域和各个活动时期的一系列行为结合起来构成的行为整体。因此,一个人的礼仪品质,不但在他的某个持续进行的行为中,而且更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为整体中。即:礼仪品质就是一个人的一连串礼仪行为,是一个人在礼仪行为整体中所表现的稳定的特征和一贯的倾向。
礼仪品质的形成不是先天的。礼仪品质的形成,既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也不能离开人们的生活实践和主观修养,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中,通过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教育的熏陶和个人自觉的修养逐步形成和培养起来的。由此可见,礼仪修养对于培养一个人的礼仪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礼仪修养的特征
礼仪修养是人在礼仪品质、意识等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礼仪修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同时性
人们的礼仪品质,主要是由人们对礼仪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基本要素,并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在实际的礼仪修养过程中,这些基本要素往往同时起作用。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对于礼仪的认识上,而没有礼仪的情感,更没有礼仪的行为习惯,那么,不能说他是一个具有礼仪修养的人。因此,人们的礼仪修养必须是在提高自己对于礼仪认识的同时,培养自己对于礼仪的情感,并进而养成自己的礼仪行为习惯。
(2)多端性
对于礼仪的认识,是整个礼仪修养过程的前提,没有对礼仪的认识,就无所谓礼仪修养。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因而在交往过程中碰到的礼仪问题也会呈现出复杂的状况。从个人来看,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不同,因而在礼仪的掌握上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在礼仪修养方面,其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初学礼仪的人可以把日常礼仪规范作为自我修养的重点,参加工作的人可以把公务礼仪作为自我修养的重点;参加商业工作的人可以把商务礼仪作为自我修养的重点,如此等等,这便是礼仪修养的多端性。
(3)重复性
礼仪修养不但要使修养者对礼仪的认识自觉化并形成一定的礼仪品质,而且还要求实现礼仪行为上的自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陶冶、磨练。一个人要在言谈举止上符合礼仪的规范要求,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
(4)实践性
礼仪修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主要包括两方面涵义:
①礼仪修养必须适应当时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现代礼仪要求,是在承认人与人之间平等协作关系的基础上,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尊敬、关怀、真诚。因此,我们所进行的礼仪修养,必须与当今社会的实践状况和要求相适应。
②礼仪修养必须注重使自己实际地践行礼仪规范。礼仪修养不能只停留在主观的范围内,只有亲自经受礼仪实践,才能使自己的礼仪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5)渐进性
每个人的礼仪水平都是可以通过礼仪修养来提高的。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循序渐进,才会逐渐提高礼仪水平。礼仪的养成,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寓礼仪于细微之中,然后逐步扩展,最后使自己成为一个时时处处都恪守礼仪的人。
4.礼仪修养的方法
在礼仪修养方面,必须强调实践的作用,与实践相联系是礼仪修养的根本方法。所谓与实践相联系,主要是指:
(1)参加交往实践
人们只有在相互交往所形成的礼仪关系中,才能改造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就是说,一切礼仪修养必须结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来进行。一个人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在对别人、对组织的各种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同样,要克服自己的非礼行为,培养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必须依赖于交往实践。
(2)要身体力行
礼仪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说要身体力行。在礼仪修养中,人们懂得了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礼仪的,就要把这些原则、规范立即运用到自己的交往实践中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并时刻以这些准则为镜子,对照、检查并改正自己思想中一切与礼仪不符的东西,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品质。
(3)要反复实践
礼仪修养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过程,通过反复,不断提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就必须把对礼仪的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化为实际的礼仪行动。然后,对自己的行动再进行反省、检讨,并把从反省中得出的新的认识,再贯彻到行动中去, 如此不断循环,从而达到提高礼仪品质的目的。
总之,实践在礼仪修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的方法是礼仪修养的根本方法。人们的礼仪品质,只有在交往实践中才有可能形成。任何礼仪修养,如果不与实践相联系,必然是无所作为的。
5.礼仪修养的目的与作用
(1)礼仪修养的目的
礼仪修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修养,使个人的言行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社交角色相适应,从而被人理解和接受。
社会角色是指在社交活动中,处于某社交关系状态的人。社会对于不同的社交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而且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社会经验的他人或组织,对于社交角色的评价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随着主客关系和社交对象的变化,角色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个人扮演的不是一个社交角色,而是几个社交角色。按照一个人在社交中角色扮演的时间长短看,有些角色是与生俱来的。如一个人所处的民族,所具有的性别、家庭出身等,这类角色伴随人的终生;有些角色是凭借个人的社会生活获得的,这种角色是人的生命中的某一阶段扮演的,有变异性的特点,这类角色中有些扮演时间比较长,如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兄弟姐妹以及各种职业角色等等,而有些则比较短,如庆典上的嘉宾、婚丧嫁娶中的来宾、谈判者、拜访者等等。
社交角色不同,所应遵循的礼仪要求也就不问。不同的角色,如上下级之间、男女之间、亲朋之间、主宾之间、同事之间等等,其礼仪要求是有差别的。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的礼仪要求也是有差别的。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社交成功的重要标志个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和社会的期望相符合,社交角色的实现,是建立在个人对自己角色的认识基础上的。例如一个经理,介公利坚他是管理者,管理着若干部门,其礼仪要求主要体现在听取汇报、检查工作、指导员工、决策规划等方面,要求他能平等待人、科学决策、说话和气等等。对外,当他面对客户时,则是—名“推销员”,要求他热情真诚、彬彬有礼、大方得体。这两种角色的礼仪要求是不同的。
在社交中,要把角色扮演得恰到好处,礼貌有加,事事得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每个人一方面要重视社交角色的定位,增强角色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礼仪修养,以适应多种角色的不同的礼仪要求。
(2)礼仪修养的作用
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对象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美是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如社会形象、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就其本质而言,美并不是事物的某种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也不是意识、精神的虚幻投影,而是事物的一种客观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这也就是美的客观社会性。
美的客观社会性,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个感性现实的客观社会性活动的基础之上的,不通过人的感性物质的客观社会性的活动,美也就不可能产生。所以,美的客观社会性,实质上是来自社会实践本身的客观社会性。
礼仪也是一种美。礼仪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过程中为了保持社会的正常秩序而形成的一种规范,它又体现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之中。礼仪在客观上就具有能引起人们愉悦等情感反映的属性,因而具有美的价值。礼仪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功利性。同时,它还凝结着人类的理想、智慧和创造力量,具有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相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性质。这也就是说,良好的礼仪能使人感到完善,使人产生兴奋的情绪,并进而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礼仪也能使人们感受到美,从而易于使交往对象产生认同感,获得交往的成功。礼仪的美主要有仪表美、精神美、言行美、环境美等等,这些基本方面构成了礼仪美的整体形象。
第二章 个人家庭礼仪
第一节 个人礼仪的涵义
随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日渐增多,人们对个人的礼仪也倍加关注。简单而言,个人礼仪所涉及的是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只是触及个人的事情,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小到可能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影响单位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所以,“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不注重礼仪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作为社会的主体,每一个人都必须重视礼仪,以学礼为己任,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1.个人礼仪的内涵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个人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也是该国治国教民的经典,对整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个人礼仪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按照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最终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个人礼仪从这一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由此可见,个人礼仪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个人礼仪的基本特征
个人礼仪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个人为支点
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但由于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因此,个人行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只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义,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2)以修养为基础
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个人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3)以尊敬为原则
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各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
(4)以美好为目标
遵循个人礼仪,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礼仪标准行动,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个人的精神面貌。个人礼仪教会人们识别美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引导人们走向文明,它能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们的生活日趋美好。
第二节 个人礼仪的形成
良好的个人礼仪、规范的处事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短期效果,而是靠后天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逐渐形成的。可以说,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到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完成这种变化则需要有三种不同的力量,即个人的原动力、教育的推动力以及环境的感染力。
1.自身的原动力
自身的原动力,即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的行为和思想发生变化的根本条件,也是人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礼仪风范的基本前提。作为社会个体,每个人只有首先具备了勇于战胜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识,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行动中才可能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抵御外来的失礼行为。与此同时,只有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才能使个人礼仪深植人心,真正成为优良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个人礼仪的形成需要自身的原动力,需要个人的自律精神。
2.教育的推动力
个人礼仪的教育培养,就是培养人们提高对礼仪的认识,陶冶讲究礼仪的情感,锻炼讲究礼仪的意念,确定讲究礼仪的信念以及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这是塑造人们精神面貌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其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指点和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受教育者从中得到真正的感悟,进而提高自身内在的素质。因此教育在培养个人礼仪的过程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环境的影响力
个人礼仪的形成,除了自身的原动力和教育的推动力外,还要受到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说明社会环境条件与个人思想、行为的变化密切相关。不问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活环境对人的感染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尤其是对个人礼仪的形成和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节 个人礼仪修养的意义
个人礼仪修养即社会以个人礼仪的各项具体规定为标准,努力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活动。即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动行为。个人礼仪修养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追求着自身的完美,寻找通向完美的道路。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实现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丰富人的内涵,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与内在实力,使人们面对纷繁的社会有勇气、有信心充分地实现自我。
2.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
人际交往,贵在有礼。加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能使自己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自己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敬,从而使人际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3.促进社会文明,加强社会发展进步
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成员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员则必须用文明的思想来武装,要靠文明的观念来教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可以使每个社会成员进一步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第四节 个人仪表风度礼仪
1.仪表与风度
(1)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容貌、姿态、服饰和个人卫生等方面,它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外观。
仪表,在人际交往的最初阶段,往往是最能引起对方注意的,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的产生多半就来自一个人的仪表。仪表端庄、穿戴整齐者比不修边幅者显得有教养,也更懂得尊敬别人,这已成了一般人的思维定势。
行为学家迈克尔•阿盖尔曾做过实验,他本人以不同的装扮出现于同一地点,结果却截然不同:当身着西装的他以绅士模样出现时,无论是向他问路还是问时间的陌生人,大多彬彬有礼,这些人看似属上流阶层,颇有教养;而当迈克尔扮成无业游民时,接近他的人以流浪汉居多,或是来对火或是来借钱。这个实验证明,仪表虽是人的外表,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一定意义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性格等特征,在人们初次交往时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风度
风度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的外在写真,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的外在表现方式。即一个人在言谈举止中自然表现出的各种独特的语气、语调、手势、动作等等。由于人的性格、气质不同,内在修养不等,行为习惯各异,每个人的风度也就不尽相同。良好的风度是众人所追求的,而它则是以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思辨能力为核心的。那些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人,任凭其仪表怎么美丽,也不可能具有美好的风度。
良好的风度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与修养,首先要加强自身内在的涵养,使自己心灵美,然后这种内在美才可能转化为良好的风度。追求风度美,赞赏风度美,一定要注重内心美与形体美的统一,且更强调人的内心美。“秀外慧中”,风度美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总和,是一个人的整体之美。
2.仪容
仪容即人的容貌,是个人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由发式、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如手部、颈部)等内容所构成。仪容在人的仪表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仪容之美包括发式、面容、颈部及手部之美,个人礼仪对此均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
(1)发式之美
头发整洁、发型大方是个人礼仪对发式美的最基本要求。整洁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情气爽的印象,而被头散发则会给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觉。一般来说,发式本身是无所谓美丑的,无论男女,只要一个人所选的发式与自己的脸型、肤色、体形相匹配,与自己的气质、职业、身份相吻合时方能显现出真正的美。决定发式美的许多因素是人所无法随意改变的,但通过对不同发式的选择,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美的部分,从而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发式美只是仪表美的一部分,它应该与人的面貌美、服饰美相协调统一。
(2)面容之美
面容是人的仪表之首,也是最为动人之处。
由于性别的差异和人们认知角度的不同,使得男女在面容美化的方式方法和具体要求上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①男士面容的基本要求
男士应养成每天修面剃须的良好习惯。实在要蓄须的话,也要考虑工作是否允许,并且要经常修剪,保持卫生,不管是留络腮胡还是小胡子,整洁大方是最重要的。未蓄须者,切忌胡子拉碴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尤其是外事活动,因为这是对他人不敬的行为。
②女士面容的基本要求
女士面容的美化主要采取整容与化妆两种方法。整容是通过外科手术来改变人的容貌,如隆鼻、造双眼睑以及文眉等等。整容虽具一劳永逸的功效,但非个人自行所能完成,且还要冒因手术失败而毁容的风险,故选用者不多。与整容相比,化妆则以其便利、易改、不用求人等优势,受到广大女士的青睐,成为当今面容美化的首选方法。
下面着重介绍化妆的礼节及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化妆的浓淡要考虑时间、场合的问题。随着时间与场合的改变,女士化妆应有相应的变化。白天,自然光下,一般女士略施粉黛即可;职业女士的工作妆也以淡雅、清新、自然为宜,工作中在脸上涂一层厚厚的粉底,嘴唇鲜红耀眼,这是不懂礼仪的表现。浓妆,多为参加晚间娱乐活动的女士的妆扮。其实,夜色朦胧,不论浓妆还是淡抹都能为众人所接受。在正式场合,女士不化妆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其二,在公共场所不能当众化妆或补妆。有些女士,对自己的形象过分在意,不论在什么场合中,一有空闲,就会拿出化妆盒对镜修饰一番,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在公共场所,众目睽睽之下修饰面容是没有教养的行为。如真有必要化妆或补妆,一定要到洗手间去完成,切莫当众表演。
其三,化妆属消极美容,治表而不治本,应提倡积极美容。面部的皮肤是很娇嫩的,任何不科学的外部刺激都会使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众所周知,任何化妆品都有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皮肤多少都会有不良的刺激。不少女士喜欢浓妆艳抹,这样也许会为她增添几分抚媚。但事实上,是消极美容。要想使红颜不衰,永葆花容月貌,惟一正确的方法便是采取体内调和、正本清源的积极美容法。首先,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参加户外体育活动,促进表皮细胞的繁殖,使表皮形成一层抵御有害物质的天然屏障。其次,保持良好的心境与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面部皮肤的新陈代谢,使面容富有光泽。再次,注意合理的饮食,从内部给予皮肤营养。如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少吃高糖、高脂、辛辣的食物,对皮肤的健美都是有好处的。最后坚持科学的面部护理与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以使面容红润。采取积极美容法的关键在于要有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定能使自己长久地保持青春的光彩,充满朝气与活力。
(3)颈部的美化
颈部是人体最容易显现一个人年龄的部位,平时要和脸部一样注意保养。保持颈部皮肤的清洁,并加强颈部的运动与营养按摩,就会使颈部皮肤绷紧,光洁动人。颈部的营养按摩一般从20—25岁开始为宜,如果年龄增大,皮肤衰老,待出现皱纹以后再寻找消除妙法,恐怕会事倍功半。因此,宜尽早预防,尽早护理,才能延缓衰老。
(4)手部的美化
手、手指和指甲的美,与人体其他部位的美一起,组成了人,尤其是女性的整体风采。和脸部、颈部一样,手也常常露在服饰之外,极易被他人所注意。因此,适时适度地保护与美化手部是十分必要的,不容忽视。
要经常保持手部的清洁。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良好习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清洁、柔软的手,能增添对方对你的好感;在工作中,则能获得同事和上司多一分的信任,因为手的清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指甲的美化要慎重,不可随心所欲。现代生活中,不论男女,手部的美化大多侧重于指甲的美化。涂抹指甲油便是方法之一,但涂抹指甲油对其色彩的选择一定要谨慎为之。
3.服饰
服饰是人形体的外延,包括衣、裤、裙、帽、袜、手套及各类服饰。它们一同起着遮体御寒、美化人体的作用。服饰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显示着一个人的个性、身份、涵养及其心理状态等多种信息。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一个人穿戴什么样的服饰,直接关系到别人对其个人形象的评价。
当服饰与穿戴者的气质、个性、身份、年龄、职业以及穿戴的环境、时间协调一致时,就能真正达到美的境界。古希腊“和谐就是美”的美学观点在服饰美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服饰的美要达到和谐统一的整体视觉效果,人们就应恪守服饰穿戴的基本原则。
(1)服饰穿戴选择的基本原则
①服饰的选择要与穿戴者所处的环境相协调。人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时,就应该有不同的服饰穿戴,要注意所穿戴的服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比如,身居家中,可以穿随意舒适的休闲服。办公上班,则需身着端庄典雅的职业装。出席婚礼,服饰的色彩可鲜亮点,而参加吊唁活动,则以凝重为宜。
②服饰的选择要与穿戴者的社会角色相协调。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必须有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在服饰的穿戴方面自然也有规范。例如一位女性,在家身为太大时可以自由穿戴;上街购物,作为顾客,不作精心修饰也无可厚非,然而作为“上班族”的一员出现在工作场所,面对她的同事与上司时,就不能无所顾忌,随心所欲了。总之,无论你出现在哪里,无论你干什么,最好先弄明白自己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然后再考虑挑选一套适合于这个角色的服饰来妆扮自己,这会使自己增强自信,更会使旁人对自己多几分好感。
③服饰的选择要与穿戴者的自身条件相协调。人们追求服饰美,就是要借服饰之美来装扮人自身,即利用服饰的质地、色彩、图案、造型和工艺等因素的变化引起他人的各种错觉,从而美化自己。在了解服饰诸因素的同时,人们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扬长避短、扬己之美避己之丑的目的。比如,身材矮小者适宜穿着造型简洁、色彩明快、小花型图案的服饰。肤色偏黄者,最好不要选与肤色相近的或较深暗的服色,如棕色、土黄、深灰、蓝紫色等,它们容易使人显得缺乏生机。“V”型夹克衫较适合双肩过窄的男性穿着,而“H”型套裙对腰粗腹大的女性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④服饰的选择要与穿戴的时节相协调。注重了环境、场合、社会角色和自身条件而不顾时节变化的服饰穿戴,自然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寒风凛凛中身穿一条超短“迷你”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比较理想的穿戴,不仅要考虑到服饰的保暖性和透气性,而且在其色彩的选择上也应注意与季节相适宜。如春秋季宜选穿中浅色调的服饰,如驼色、棕色、浅灰色等,冬季服饰色调以偏深色为宜,如咖啡、藏青、深褐等色;夏装可选丝棉织物,色调以淡雅为宜。
以上是服饰穿戴最基本的原则。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保持服饰的清洁与整齐。
(2)男士着装礼仪
男士的穿着不求华丽、鲜艳,衣着不宜有过多的色彩变化,大致以不超过三色为首要原则。
①帽子与手套。在室内的交际场合不能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时,如戴着手套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向人致意时,应把帽子取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
②衣裤。各式外衣、牛仔裤等日常穿着的服装均为便装,适合一般场合穿,而参加正式、隆重、严肃的典礼或仪式,则应当穿着礼服或深色西装。
西装被认作男士的脸面,要让它增彩生色的话,有“八忌”需多多注意:
一忌西裤过短(标准西裤长度为裤长盖住皮鞋);
二忌衬衫放在西裤外;
三忌不扣衬衫扣;
四忌西服袖子长于衬衫袖;
五忌西服的衣、裤袋内鼓鼓囊囊;
六忌领带太短(一般长度应为领带尖盖住皮带如);
七忌西服上装两扣都扣上(双排扣西服则应都扣上);
八忌西服配便鞋(休闲鞋、球鞋、旅游鞋、凉鞋等)。
③鞋袜。在一切正式场合,只宜穿黑色或深棕色皮鞋。至于白色或浅色皮鞋,则适合于娱乐时穿。穿袜要注意袜子的长度、色调及其质地。袜长要高及小腿中、上部,颜色以单一色调为佳,穿礼服时最好配一双与裤色相近的袜子,无论如何不要在正式场合穿一双白色的运动袜,因为这与环境气氛是极不和谐的。
(3)女士着装礼仪
俗称“男穿牌子,女穿样子”。女士比男士在穿着有更大的随意和更多的变化。西方的“女士优先”原则在女士着装上也有充分的体现。
①帽子与手套。正式场合中,无论室内外,女士均可戴帽,但帽檐不能过宽,以免因遮挡别人的视线而显得失礼。与人握手寒暄时,女士可不必一定脱下手套。
②衣、裙。应穿着典雅大方的套装(以上衣、下裙为宜)参加各种正式场合的活动(如会议、庆典等)。传统古典的礼服或民族服装(如中国旗袍、印度纱丽、日本和服等)较适合在各类文艺娱乐场所穿着。穿着袒胸露背、露脐露肩等过于性感的服装最好不要或少在社交场合露面,工作场所、办公室里更应避免。薄纱型衣、裙、裤,因其透光性较强,穿着时应尤为慎重,需有内衬,不然会显得十分不雅。对外国朋友来说,“透”比“露”更难让人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透”不仅有碍观瞻,而且还说明穿戴者有不自爱之嫌。裙子长短应适度,不能过短,中老年及职业女性尤应注意,所穿裙子至少应长及膝盖。
③鞋袜。女士在社交场合,除凉鞋、拖鞋外,穿其他任何一种鞋子均可以随意,无统一规定,只是要注意鞋子和衣裙在色彩、款色上的协调。如穿套裙时不能穿布鞋,否则就会有不伦不类的感觉。穿裙子时,应配穿长统或连裤丝袜,颜色以肉色、黑色为宜,且袜口不得短于裙摆边。袜子是女性腿部的时装,要注意不能穿着挑丝、有洞或补过的袜子外出。另外袜子的大小松紧要合适,不要走不了几步就往下掉,或显得一高一低,当众整理自己的袜子是有失体统的。
4.各类饰物的佩戴
饰物的佩戴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它向他人暗示了某种不易言传的涵义,也显现了佩戴者的爱好与涵养,对此虽然不必完全遵从,但在涉外交往中不可不慎。
戒指通常应戴于左手。左手食指上的戒指代表无偶求爱,戴在中指上,表示正处在恋爱之中,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名花有主,佩戴者业已订婚或结婚,而把戒指戴在小指上,则暗示自己是位独身主义者,将终身不嫁(娶)。在不少西方国家里,未婚妇女的戒指是戴在右手的中指上,修女则把戒指戴在右手无名指上,这意味着将爱献给上帝。一般情况下,一只手上只戴一枚戒指,戴两枚或两枚以上均不适宜。
手镯和手链的佩戴讲究相仿。已婚者应将之佩戴在自己的左腕或左右双腕同时佩戴;仅戴于右腕者则表示自己是自由不羁的人。一只手上不能同时戴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镯或手链。
项链、耳环、胸花的佩戴因人而异。总的来说,除扬长避短外,只要不过分耀眼刺目就行了。
第五节 语言谈吐礼仪
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谈,表达思想,沟通信息,交流感情,从而达到建立、调整和发展人际关系的目的。中国人讲究“听其言,观其行”,把语言谈吐作为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1.语言谈吐的概念
(1)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在人类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存在于整个社会之中,并被每个社会成员所运用。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言语”是两个各有特定涵义的概念。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和思维工具。
言语,不同于语言,它是为某种目的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使用。言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即所谓的言语作品;二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也叫做言语活动或言语行为,是以“说”为主要形式的言语活动。
从交际角度看,语言只是一般的交际模式,言语则是对这种模式的具体运用。因此,语言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没有言语,也就无所谓语言,因为语言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言语之中。著名语言学家特伦斯•霍克斯曾就语言和言语关系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言语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冰峰,语言而有信则是支撑它的冰山,并由它暗示出来。语言既存在于说话者,也存在于听话者,但是它本身从来不露面。”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语言与言语的相互依存关系。
(2)语言谈吐的涵义
语言谈吐,即言谈,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一定的语境中以口头形式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利用有声的自然语言符号系统通过口述和听觉而实现的,也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对话来交流思想。虽然由于形式本身的局限,使言谈的内容往往稍纵即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但与书写形式的言语活动相比,言谈,这一口头形式的言语活动,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则更为直接、生动和形象,也更便于对方的接受与理解。正因为如此,言谈一直是人们最常用、最主要的交际手段。
在社会生活中,语言谈吐不仅帮助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且还帮助人们增进了解、加深认识。常言道“言为心声”,说明语言谈吐还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及其个人志趣等均可以通过言谈表现出来。
(3)言谈的类型
语言谈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作出不同的区分。
①从言谈的准备情况及采用的方式看,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
正式言谈即正式谈话,这是双方事先经过协商约定了主题、目的、时间和地点的谈话,如谈判。非正式言谈即非正式交谈,是双方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的、比较自由而随意的、随机性的谈话。比如,熟人相遇时的寒暄,朋友相聚时的聊天,等等。这种形式较正式交谈方便、活泼、易于表露思想、感情和态度,更有利于人们相互熟悉、相互接近。
②从交谈的方法和技巧看,可分为直率和委婉的两种。
直率的言谈就是双方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拐弯抹角,心里有什么话就直言相告。委婉的言谈是指不直接把话说明白,而是运用各种曲折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意思。在人际交往中,有时运用委婉的手法可以更容易、更好地达到目的。
2.言谈的形式
(1)言谈的主要语言形式
言谈的主要语言形式有三类:
①有声语言。有声语言即自然语言,是发出声音的口头语言。它是以说和听为形式语言,也称口语。
②无声语言。无声语言是借助非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参与交际活动的一种不出声的伴随语言。言谈中的无声语言以体语为主,如用眼睛传情、用身体姿势表意等。
②类语言。类语言是交际过程中一种有声而无固定语义的语言,也称副语言。如说话时的重读,语调、语速的变化等。
这三种语言形式在人际交往中被广泛且经常地使用,可以说是三者相互的作用才使人类准确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成为现实。尤其是无声语言的主要形式——体语,更是以它神奇的功力,弥补着口语沟通的不足,揭示了类语言的深层涵义,常使交流的双方进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境。
据国外的心理学家测定: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时,55%的成分需要借助体语。由此可见,体语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2)言谈中常见的几种体语表现形式
体语即人体语言的简称,它是以人的动作、表情、界域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伴随语言。这种语言在人们的言谈中运用得十分普遍。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的体语种类很多,其表现各不相同,其寓意更是复杂而深刻的。言谈中最为常见的体语,有表情语、目光语、界域语、首语及手势语等。
①表情语。表情是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的脸部外化,这种外化是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来实现的。通过这种面部肌肉的运动所传递的信息就是所谓的表情语。表情语对人际印象的影响之大。随着人内心情感的波动,人的表情会有多种呈现,如喜、怒、哀、乐等。但在人际交往中,表情应以喜、乐为主调。作为最基本的友情,微笑被认为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②目光语。目光语是人们通过视线接触所传递的信息,也称眼神。人的心理特征的表达与接受往往与眼睛分不开。目光微妙的变化,准确、迅速地反映着人深层心理情感的变化。
如仰视,有尊敬或崇拜之感;俯视,一般表示爱护、宽容与傲慢、轻视之意;而正视则体现平等、公正或自信、坦率。言谈过程中,目光应以温和、大方、亲切为宜,应多用平视的目光语,双目注视对方的眼鼻之间,表明重视对方或对其发言颇感兴趣,同时也体现出自己的坦诚。那种故意回避对方或闪烁不定的目光语,均会形成交谈障碍,应该摒弃。但当双方缄默不语,或别人失言时,不应再看着对方,以免使已有的尴尬加剧。
③界域语。界域语是交际者之间以空间距离所传递的信息,它是人际交往的二种特殊的无声语言。研究表明,人体周围都有一个是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犹如其身体的延伸,人际交往只有在这个空间允许的限度内才会显得自然。否则,一旦冲破这个限度,就会使交往双方或某一方感到不自在或不安全,而作出本能的反应。因此,在交往中要注意与交往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双方之间的交往距离直接反映了交往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
如夫妻、情侣的允许交往空间为0~45cm,即所谓的亲密空间;朋友、熟悉人则可进入个人空间,距离约在46~122cm之间;在社交、谈判等场合,人们一般在122~317cm这一社交空间之内觉得较为自在。在平时与人交往时,不妨根据双方关系的亲疏来决定与人交谈的距离。
④首语。首语是通过头部活动所传递的信息。常见的有点头论和摇头语。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以点头表示首肯,以摇头表示否定。专家们认为这种摇头“不是”点头“是”的首语,是一种天生的人体行为,但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点头却是一种否定信号。
在与人交谈时,头部呈中立、侧斜或垂下状的首语分别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第一,将头保持中立状态,则表明对对方的讲话无大兴趣;
第二,头下意识地从一侧斜到另一侧,则说明对对方的话有一定的兴趣;
第三,将头垂下是一种消极的人体信号,往往是对对方的话缺乏兴趣时的所为。当发现第三种首语时,有经验者往往就会立即停止谈话或换了话题,以免出现不愉快或尴尬的局面。
⑤手势语。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所传递的信息。手势作为信息传递的方式,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范围也较广泛。
人们常常以拍桌表示“愤慨”,捶胸以示“悲痛”,不停地搓手表现“为难”等等。这些手势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情感色彩,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在国际交往中,由于语言障碍的存在,人们常常借助于各种手势来促进双方的交流。然而相同的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却有着不同的语义。比如,食指和中指竖起分开成“V”形,是西方人人都明白的胜利之意,在中国则为数字“2”的手势表达。用拇指和食指合成圆圈,在美国表示“0K”,是赞扬和允诺之意,但在法国一些地方,有时可能解释为“毫无价值”之意。由此看来,运用手势必须先了解其在不同国家中所表达的特定涵义,才能有效地发挥手势语的交际作用。
3.言谈的礼节
言谈是人际传播的重要手段,若要使之在人际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做到词达意外,我们还应力求以语言的“礼”吸引他人,以语言的美说服他人。下面着重介绍的是直接言谈礼节和间接言谈礼节。
⑴直接言谈
直接言谈即听者与言者在同一场所进行的面对面交流。在直接言谈中,有以下几点须多加注意:
①谈吐的仪态。不论言者还是听者,交谈时双方必须保持精神的饱满;
表情自然大方和颜悦色;站立寒暄也好,坐着聊天也罢,两人均应目光温和,正视对方,以示尊重;两人之间的距离可视为双方关系的亲疏而定。
②话题的选择。所谓话题,就是言谈的中心。话题的选题反映着言谈着者品位的高低。选择一个好的话题,使言谈双方有了共同语言,往往就预示着言谈成功了一半。因此,首先,要选择交谈者喜闻乐见的话题。如天气状况、风土人情、体育比赛、电影电视、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其次,要回避众人忌讳的话题。如个人的私生活(包括一个人的年龄、婚姻、履历、收入、住址等其他方面的家庭情况)、令人不快的事件(疾病、死亡、丑闻、惨案等)以及某人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政治主张等均少谈或不谈为好。最后,不宜谈自己不太熟练悉的话题。
③言者的表现。谈话者语言表达应准确明了,语意完整,合乎语法,语言轻柔,语调亲切,语速适中。同时,要顾及听者的情绪与心理的变化,不可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或大搞“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冷落了某些人,更不能选用只有在少数几个人听得懂的外语或方言与个别人交谈面而置多数人于不顾。不雅的口头禅甚至粗、脏的语言垃圾在言谈中应杜绝使用。
④听者的反应。与言者相比,听者在交谈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全神贯注,认真聆听是其首要任务。在子聆听时要适时作出积极的反应,以表明你聆听的诚意。如点头。微笑或简单重复对方的谈话要点等。同时恰如其分的赞美不可缺少,它能使交谈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友好。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或随意插话,是听者的忌讳,因为这对言者有不敬。失礼之嫌,故应尽量避免。当然,在交谈中做永远的听众,一言不发也是会令众人扫兴的。
⑵间接言谈
间接言谈主要为电话交谈。由于交谈双方不直接谋面,言谈艺术就更为讲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话成为人们必需的通讯式具,因此电话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须臾不可缺少的。
①选择好通话的时间。打电话应该是有限的,得体的,需要掌握好时间,尽量在对方方便的时间内通话,以免影响对方的休息与工作。除非有要事相告,否则一定要在通话刚开始时向对方致歉,且交谈时间越短越好。
②电话接通即争取主动。当电话一通,可电话一方就应立即主动问候,报明自己的身份与姓名。让接电话一方做到心中有数,并可以随即进入正题。若需总机转接,报完分机号后,应对接线员道谢,以示尊重。
③通话时间简单明了,有礼有节。要口齿清楚,表意简单,音量适度,呼应积极,方能保证对方的收听效果。而接电话一方应在接听过程中不时以“对”、“是”、“嗯”、“好”等作为呼应信号,以表示你在认真倾听。
④通话结束前要礼貌道别。为了表示互相友好,通话双方均要用打扰了麻烦您了谢谢再见之类的礼貌用语来结束通话。接电话一方要待对方挂历上话机之后再放下话筒,这一顺序不应颠倒。
⑤代接电话定要慎重。若对方报明姓名并指定受话人时,应说声“请您稍候”后立即帮助寻找受话人;若指定受话人外出,应客气地询问:“您是否有事需要转告?”或“您愿意留言吗?”而不宜立即挂断电话,或对来电者无端盘询。若有留言,应及时、准确地转达,必要时留言应作笔录。
⑥误拨号码时,应主动致歉,请求谅解。若接到错打电话,则应以礼相待,向对方说明后轻放话筒,而不应用冷言恶语数落误打者。
第六节 举止行为礼仪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古人很早就对人的举止行为作过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也日益加深。温文尔雅、从容大方、彬彬有礼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文明标志。的确,礼貌的举止行为是一种教养,更是人无形的财富。
1.举止行为及其意义
所谓举止行为,就是指一个人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各种身体姿势的总称。它主要由躺卧式、曲膝式、直立式及其他一些辅助性姿态与活动组成。人通过身体各种姿势的变化来完成各项活动,以此展现人所独具的形体魅力。
举止行为的好坏、美丑除了对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外,对人的心理状况也有着一定的透视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行为举止也是一种语言,它是无声的,但有时比有声的言语更富表现力,使许多有声语言和类语言无法比拟。
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身体姿势,或静或动,或快或慢;同一种姿势在不同的时间、不问的人面前也会有极其细小且微妙的差别。这种种变化都代表着寓意各界的信号,向人们传示着不同的信息。然而,行为举止的变化,最终还是由人的心态变化所引起的,任何一种举止行为都毫无掩饰地反映丁人当时的某种心理状态和一个人的内在素养。
举止行为是人内心活动的一面镜子。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推知其有无教养。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就来源于对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观察和概括。在生活中处处故作姿态、装腔作势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但是生活小事,举止行为,稍有不慎,全盘皆非。生活中,美来自各个地方,优雅、大方的举止行为是人体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造型,它来自人的本身。
2.几种常见人体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体可呈现出多种姿态、躺、卧、曲膝、直立等。但就一般而言,人在公众交往场合常常以站、坐、走等姿势与活动作为自己的各种造型。不同的姿势有其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表现,反映着人的不同心态,同时也会给他人以不同的印象。
(1)站姿
站姿是人的静态造型动作,是其他人体动态造型的基础和起点。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个人的自信,并给他人留下美好而隽永的印象。
正确健康的站姿,从身体的侧面观察,人的脊椎骨是呈自然垂直的状态,身体重心应置于双足的后部;双膝并拢,收腹收臀,直腰挺胸;双肩稍向后放平;梗颈、收颌、抬头;双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体前相搭放置小腹位。
男女站立时,双脚可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亦可在后腰处交叉搭放,以体现男性的阳刚之气。其他部位要求不变。
“女子站立最优美的姿态为身体微侧,呈自然的45度,斜对前方,面部朝向正前方。脚呈丁字步,即右(左)脚位于左(右)脚的中后部,人体重心落于双脚间。其余与上同。这样的站姿可使女性看上去体态修长、苗条,同时也能显出女子的阴柔之美。
无论男女,站立时要防止身体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更不得倚墙靠壁,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另外,双手不可叉在腰间或环抱在胸前,貌似盛气凌人,令人难以接受。
(2)坐姿
与站立一样,端稳、优雅的坐姿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静态美感。正确坐姿的基本要领应为:上体直挺,勿弯腰驼背,也不可前贴桌边后靠椅背,上体与桌、椅均应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双膝并拢,不可两腿分开;双脚自然垂地,不可交叉伸地在前,或腿伸一前一后,甚至呈内八字状。双手应掌心向下相叠或两手相握,放于身体的一边或膝盖之上;头、领、颈保持站立时的样子不变。坐着谈话时,上体与两腿应同时转向对方,双目正视说话者。
总的说来,男女的坐姿大体相同,只是在细部上存在一些差别。
如女子就座时,双腿并拢,以斜放一侧为宜,双脚可稍有前后之差,即若两腿斜向左方,则右脚放在左脚之后;若两腿斜向右方,则左脚放置右脚之后。这样人正面看来双脚交成一点,可延长腿的长度,也显得颇为娴雅。男子就座时,双脚可平踏于地,双膝亦可略微分开,双手可分置左右膝盖之上。另外,男女还可双腿交叉相叠而坐。
但搭在上面的腿和脚不可向上翘“二郎腿”。最后,无论男女,就座时下意识地随意抖腿在任何时间都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3)步态
如果站姿和坐姿被称作是人体的静态造型的话,那么,步态则是人体的动态造型。步态,即行走的姿势,它产生的是运动之美。走路,我们每个人都会,但如果走出风度、走出优雅、走出美来,则要靠平时的练习与注意。
古人说:“行如风”,要求人们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就是应做到:两眼平视前方;抬头合颏梗脖;上体正直,收腹、挺胸、直腰;身体重心落于足的中央,不可偏斜。迈步前进时,重心应从足中移到足的前部;腰部以上至肩部应尽量减少动作,保持平稳;双臂靠近身体随步伐前后自然摆动;手指自然弯曲朝向身体。行走路线尽可能保持平直,步幅适中,两步的间距以自己一只脚的长度为宜。
(4)其他动作姿态
①低处拾物。当你拾拣掉落地东西或取放低处物品时,最好走近物品,上体正直,单腿下蹲。这样既可轻松自如地达到目的,又能展示你优美的体态。那种直腿下腰翘臀或双腿下蹲的取拣物姿势都是不可取的。
②上下楼梯。上楼或下楼时,上体均应保持直挺,且靠右行,勿低头看梯,双腿应平视正前方。落脚要轻,重心一般位于前脚的脚前部,以求平稳。
③搭乘轿车。欲进车内时,一定要先侧身坐于车座上,而后将双腿、脚同时挪入车门,再将身体调整好,安坐待行。下车时,亦应将双腿先行移出,再侧身出来。错误且不雅的姿势莫过于先低头钻进车内,弯腰翘臀,然后双脚轮流跨入,如同爬行;下车时也是先探头后钻身出车。
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动作姿态从个人礼仪角度分析,会影响到一个人自身形象的美丑以及别人对他的总体评价。总之,对个人来说,保持良好的人体姿势将受益终身。
3.个人举止行为的各种禁忌
这里所说的禁忌行为,是被常人称之为“小节”的动作举止。“小节”虽小,但它们不仅是影响人体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而且是构成个人公德观念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不可将这些视为毫末小事,而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忌一在众人之中,应力求避免从身体内发出的各种异常的声音。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等均应侧身掩面再为之。
忌二公共场合不得用手抓挠身体的任何部位。文雅起见,最好不当众抓耳搔腮、挖耳鼻、揉眼搓泥垢,也不可随意剔牙、修剪指甲、梳理头发。若身体不适非做不可,则应去洗手间完成。
忌三公开露面前,须把衣裤整理好。尤其是出洗手间时,你的样子最好与进去时保持一样,或更好才行,边走边扣扣子、边拉拉链、擦手甩水都是失礼的。
忌四参加正式活动前,不宜吃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葱蒜、韭菜、洋葱等),以免因口腔异味而引起交往对象的不悦甚至反感。
忌五在公共场所里,高声谈笑、大呼小叫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应避免。在人群集中的地方特别要求交谈者加倍地低声细语,声音的大小以不引起他人注意为宜。
忌六对陌生人不要盯视或评头论足。当他人作私人谈话时,不可接近之。他人需要自己帮助时,要尽力而为。见别人有不幸之事,不可有嘲笑、起哄之举动。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人应致歉,得到别人的帮助应立即道谢。
忌七在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最好不要吃东西,更不要出于友好而逼着在场的人非尝一尝你吃的东西不可,爱吃零食者,在公共场所为了维护自己的美好形象,一定要有所克制。
忌八感冒或其他传染病患者应避免参加各种公共场所的活动,以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影响他人的身体健康。
忌九对一切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则都应无条件地遵守与服从,这是最起码的公德观念。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烟头及其他废物。非吐非扔不可,那就必须等找到污物桶后再行动。
忌十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趴在或坐在桌上,也不要在他人面前躺在沙发里。走路脚步要放轻,不要走得咚咚作响,遇到急事时,不要急不择路,慌张奔跑。
这些不利自己又有妨他人的行为举止,除令人望而生厌外,还从根本上与良好的个人礼仪相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等闲视之。
第十二节 应酬礼仪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热情的朋友邀去做客,也经常要邀请一些朋友来做客,因此,我们为了得体、礼貌地请客与应酬,应了解有关礼仪知识。
1.待客礼仪
(1)准备
当知道有客人来访,应提前作准备。主人的服饰要整洁,家庭布置要干净美观,孩子要妥善安排教育,水果、点心、饮料、烟酒、菜肴要提前备好。如果是正式宴请,如婚礼、寿涎等,还要预先送请柬电话邀请,确定宴请时间、场所,排好座次,遴选客人,落实宴请形式、规模、档次。
(2)迎接
客人在约定时间到达,应提前到门口迎接,不宜在房中静候,最好夫妇一同前住,女主人在前。如果有客人突然临门,要热情相待,若室内未清理,应致歉并适当收拾,但不宜立即打扫,因为打扫有逐客之意。
(3)问候寒喧
见到客人,应热情招呼,女主人应主动伸手相握。如果客人手提重物,应主动帮忙,对长者或体弱者可上前搀扶,进入室内应把最佳位置让给客人坐,如果客人是初次来访,应向其他家人或客人作介绍。主人的表情要面带微笑,步履轻松,不能有疲惫心烦之相。
(4)敬烟、茶招待
一般情况下,来客是男士,一落座马上敬烟,敬烟忌用手直接取烟,应打开烟盒弹出几支递给客人面前请客人自取,敬烟不能忘了敬火.若主人也会吸,应先客后主。冲泡茶时首先要清洁茶具,多杯茶时应一字儿排开来回冲,每杯茶应2/3为宜,“浅茶满酒”,敬茶应双手捧上放在客人的右手上方,尊长者先敬。
(5)陪客交谈
客人坐下,奉敬烟茶糖果之后,应及时与之交谈,话题内容可因实际而定。一般来说应谈一些客人熟悉的事情,若无法奉陪客人交心,可安排身份相当者代陪或提供报纸杂志、打开电视供客人消遣,不可出现主人只管自己忙,把客人晾在一旁的现象。
(6)宴请
家庭常见请客有正式宴会、便宴、家宴三种,前二种一般选酒店餐厅举行,后者一般由女主人亲自下厨料理,家人共同招待,规模较小。自然、随便。宴请宾客还得安排座次,一般以向门一面为主宾席,主人背门而坐。
上菜应左首上右首下,上菜顺序一般为:
冷盘——主菜——热菜——大菜——甜菜——点心——汤。上菜时机选择恰当,防止空盘又不宜堆积过多3上最后一道菜应暗示酒会已近尾声,上莱中按我国传统习惯,应“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即不应把鸡头、鸭尾、鱼脊朝向主宾;每上一道菜,主人可适当特邀主宾先动手品尝或给客人分菜;酒水分白酒、葡萄酒和啤酒三大类,席间有男士不饮酒不可以以软饮料代替,但有女性不饮酒,可以软饮料代替,斟酒顺序一般按顾时针方向依次从右首斟酒,注意酒杯不能离席,若有尊长者或远客、贵宾可先斟,以示敬重,劝酒可由主人、陪客或主人委托的“代东”、“酒官”劝、祝酒时,主人先举杯,杯口应与双目齐平,微笑点头示意,但不能交叉碰杯。
(7)送客
当客人散席或准备告辞时,主人应婉言相留,客人要走,应等其起身后,主人再起身相送,家人也应微笑起立,亲切告别。若客人来时有礼物的,应再次提及对礼物的感谢或回赠礼物,并不忘提醒客人是否有东西遗忘,或有什么事需要帮忙,送客应送到大门口或街巷口,切忌跨在门槛上向客人告别或客人前脚走就“啪”地关门。如果是初次来客应主动指路或安排车辆接送,远方来客则应送至火车站、机场或码头,并说祝愿话或发出再来的邀请。
(8)招待小住宾客
有时客人来访可能要小住几天,这更应注意如何使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要做好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了解客人情况、陪同游览购物等,并注意客人小住期间的家庭小节,尤其不能当着客人面谈论近期家庭开支等经济问题。
2.作客礼仪
(1)预约或应约
到别人家作客,一种是自己主动前往,一种是受别人邀请,若是前者应事先打电话或写书信约好时间,以防突然造访给别人带来麻烦;后者无论答应还是拒绝,都应及时告知对方,切忌答应某一邀请后,又因参加别的约会而失此约。
(2)服饰仪表
首先要整洁大方,中式赴宴无明确规定,西式赴宴,请柬中往往写明“请穿礼服”,一般喜庆时应穿华丽一些,丧祭时以黑色或家色为宜,并带好手帕、面巾、香烟、打火机等物品。
(3)礼品
根据不同宴会要准备不同礼品,如生日寿诞、结婚喜庆可送耐用易保留的礼品,探病丧礼则宜选一次性的礼品。
(4)到达的礼仪
首先应准时到达,或稍稍提早,到达主人门前,要先擦净脚上泥巴。叩门铃切忌重手重脚或时间过长;进门后要将大衣、雨具交给主人安置,并向主人问候、寒喧,还要向在场的主人家属和其他客人打招呼,待主人安排或指定座位再坐下;主人端茶敬烟要起身道谢,双手迎接,点烟时必须站起来,身体前倾并致敬意,果皮、果核、烟灰、烟头不应乱丢乱弹乱扔。
(5)进入餐厅
第一件不应忘记的事情是打招呼,尤其要与女主人打招呼,并对主人的宴请说一些赞扬话,为主人创造融洽、热烈的气氛;入席时要按既定次序入座,不可贸然坐下;坐在餐桌前要注意体态礼仪,主人祝酒时要专注地听,主人敬酒时要起立回敬,即使不会饮酒也应沾沾唇以示尊敬,待主人招呼后才动筷夹菜;进餐中要注意饮食礼仪,席间谈笑应多谈些愉快、轻松的话题,中途离席耍尽量避免,确实无奈应向主人说明歉意方可离去。
(6)退席告辞
作为客人,口头提出告别后应立即起身辞别,不能几次三番说要走,结果还坐着滔滔不绝地说,走之前不要忘记对主人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尤其要向女主人道别,当主人送你走到门口将分手时,应主动与主人握手道别,并说“请回”、“留步”、“再见”之类的客套话。
(7)客居小住
有时要在亲朋好友家中小聚几天,由于自己的到来已给主人增添了多麻烦,更应注意有关礼仪;首先要了解主人的生活习惯,尽量遵从主人的这些习惯,自己住的房间要自己打扫;其次主人陪你观光购物时费用尽量自己支付,时间尽量选择主人的节假日;在小住期间,未经主人准许不要进入主人书房或卧房,也不能随意翻检书刊、等物品,话题应避免涉及主人隐私或钱财的内容;最后,客居期应别忘为主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通讯礼仪
(1)家书礼仪
“家书抵万金”道出了家信的重要性,家书的写作应注意称谓、程序、对象、内容几个方面。
家书的称谓应遵照家庭称谓,并注意不要用姓,一些比较随便的口语。父母致子女的信,内容上应体现一种宽厚的爱、理性的指教,形式上应严谨、规范。子女致父母的信,称呼要符合国情,要看父母的文化程度选择语言,信中要尽量把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说清楚,不要留悬念,以免父母担心挂念,信中不能光顾谈自己,应问候父母、关心父母的安康。兄弟姐妹之间的书信,格式、语气较为轻松自由,但正文中要体现亲情,要在事业上相互鼓励、生活上相互关心。
(2)情书礼仪
来往于恋人、夫妻之间的书信,称为情书,它是人生最美好的一页,也是最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
情书的种类很多,按恋爱阶段可分为求爱情书、初恋情书、热恋情书、婚后情书。情书常用的形式有便条式、卡片式、日记式、通信式等。
情书的语言应该是有礼貌的,无论哪一阶段,所用的语言都要文明、高雅、进步、向上,同时还要情真意切,讲求文采。情书的内容应给人以美的感受,情书无话不谈,但又不能忽视双方的兴趣,还要有爱语,能够从中彼此阅读对方,充实自己,建立彼此共同的生活情趣。情书的称呼、问候语、结束语要注意不同阶段的特点,不然会引起误会的。
当然,家庭用通讯还有电报、电话、电子邮件、短信息、贺信、请柬、对联、悼词、启事、条据等多种实用礼仪写作,这一些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但有一点必须重申,都以符合礼仪为标准。
第三章 社交礼仪
第一节 社交礼仪的涵义与属性
1.社交礼仪的涵义
由于人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表现出来,正如体育运动和游戏需要有规则一样,这些交往和联系得以正常进行,就需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社交礼仪正是在上述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社交礼仪更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讲究礼仪,注重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定,已成为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因此,社交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沟通必须遵循掌握的礼节和礼貌行为。
2.社交礼仪的属性
(1)广泛性
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进行的活动。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公民,不论男女老少,都必须要与他人或社会发生一定的关系,如同学、同事、同乡、同行、邻里、朋友关系,又如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等。因此广泛性是社交礼仪的首要特点。
(2)真诚性
在人际关系中,待人接物、举止合乎礼仪,是社交礼仪的重要内容,但其内在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是与人为善、真诚待人、谦虚礼让的思想和态度。一个人只有从内心真正尊重和真诚待人,才能自觉地遵守社交礼仪规范,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做到真诚待人,就必须言谈得体,举止合仪,谦虚礼让,与人为善。真诚不仅是一个人的美好品质,也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惟有真诚才能沟通心灵,赢得信任,使人放心,别人才有可能与你推心置腹。
(3)层次性
礼仪需要,是一个高层次的需要。
首先,人的心理需要主要有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而礼仪属于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三个层次上的需要。
其次,从情感角度看,由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层次的不同,其情感交流与礼仪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误入不该进入的层次,往往就会在心里上感到压力和不习惯。
最后,由于人们的礼仪修养不同,在行为表现上也往往会流露出自身应归属的层次。如礼仪行为的低、中、高;礼仪水平的良、中、差;礼仪交流的内与外,礼仪反映人的心理素质的褒、容、贬等等。因此,礼仪的层次性是社交礼仪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第二节 社交礼仪的作用
由于礼仪规范是人的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的社会生活工作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形象作用
社交礼仪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礼貌、礼节和仪容、仪表美两个部分。如仪表整洁大方,待人有礼貌、谈吐文雅、举止端庄、服饰得体、尊重他人等等。在与外国人交往中,既要讲礼节、热情、友好,又要做到稳重、适度、得体大方、不卑不亢。总之,只有仪表举止合乎文明礼仪,才能使人乐意与你深入交往,人与人的关系才会趋于融洽。
2.补合作用
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双方在心理上得到相互满足。在社会交往中,社交礼仪可以使人们在交往中互相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劳动,从而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按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3.沟通作用
在社交活动中,特别是在与陌生的或不熟识的人接触过程中,礼仪的表示就像一座桥梁或一条纽带,使彼此间的陌生感很快消失。在这里,礼仪就起着沟通的作用。这是由于礼仪的不同程式就是各种“沟通语言”,它比一般的沟通语言更显得高雅、含蓄,能充分显示友谊的要素,因此,就更易于让对方接受。
4.达标作用
任何一种社交礼仪,从广义的利益角度看,都是一种利益关系的沟通。达标,这里的涵义是达到某种目的。由于礼仪具有很好的沟通作用,因此,适当地运用社交礼仪,往往可促进双方的了解、沟通,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三节 常用社交礼仪
1.握手礼仪
握手,是人们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常见的礼节;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是现代交际和应酬的礼仪之—。
握手,既是—种礼仪方式,又可称之为人类相同的“次语言”。深情、文雅而得体的握手,往往蕴含着令人愉悦、信任、接受的契机。两人见面,若是熟人,不用言语,两手紧紧一握,各自的许多亲热情感就互相传导过去了;若是生人,则一握之际,就是由生变熟的开端。因此,它已成为世界上通行的人们在日常交际用的见面礼节。
握手,多数用于见面致意和问候,也是对久别重逢或多日未见的友人相见或辞别的礼节。
握手,有时又具有“和解”的象征意义。据说握手是西方中世纪骑士相互格斗,势均力敌,作为和解的表示,把平时持剑的右手伸向对方,证明手中没有武器,相互握手言和,发展到后来,便演变为国与国之间言和的象征。
握手除了作为见面、告辞、和解时的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1)与女性握手应注意的礼仪
与女性握手,应等对方首先伸出手,男方只要轻轻的一捏就可。如果对方不愿握手,也可微微欠身问好,或用点头、说客气话等代替握手。一个男子如主动伸手去和女子握手,则是不太适宜的。
在握手之前,男方必须先脱下手套,而女子握手,则不必脱手套,也不必站起。客人多时,握手不要与他人交叉,让别人握完后再握。
按国际惯例,身穿军装的男子可以戴着手套与妇女握手,握手时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这是一种惯例。握手时,应微笑致意,不可目光别看处,或另与第三者谈话。握手后,不要当对方的面擦手。
与女性握手,最应掌握的是时间和力度。一般来说,握手要轻一些,要短一些,也不应握着对方的手用劲摇晃。但是,如果用力过小,也会使对方感到你拘谨或虚伪敷衍。因此,握手必须因时间、地点和对象不同对待。
(2)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的礼仪
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不仅是为了问候和致意,还是一种尊敬表示、除双方注视,面带微笑,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一般情况下,平辈、朋友或熟人先伸手为有礼,而对老人、长辈女贵宾时则应等对方先伸手,自己才可伸手去接握。否则,便会看不礼貌的表现。
②握手时,不能昂首挺胸,身体可稍微前倾,以示尊重,但也不能对方是贵宾时就显得胆小拘谨,只把手指轻轻接碰对方的手掌就算也不能因感到“荣幸”而久握对方的手不放。
③当老人或贵宾向你伸手时,应快步上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也是尊敬对方的表示。并应根据场合,边握手边打招呼问候,如说:“您好”、“欢迎您”、“见到您很荣幸”等热情致意的话。
④遇到若干人在一起时,握手、致意的顺序是:先贵宾、老人,后同
外宾,先女后男。还必须注意,不要几个人竞相交叉握手,或在跨甚至隔着门坎时握手,这些做法也是失礼的行为。
⑤在社交中,除注意个人仪容整洁大方外,还应注意双手的卫生,干净或者湿的手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如果老人、贵宾来到你面前,并主动伸出手来,而你此时正在洗东西、擦油污之物等,你可先致意,同时亮出双手,简单说明一下情况并表示歉意,以取得对方理解,同时赶紧洗好手,热情予以招待。
⑥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但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有在对方主动伸手时,才可向前问候。
(3)对上级或下级之间的握手礼仪
在与上级与下级握手时,除应遵守一般握手的礼节外,还应注意以下个方面:
①上级为了表示对下级的友好、问候,可先伸出手,下级则应等对有所表示后再伸手去接握,否则,将被视作不得体或无礼。
②当遇到几位都是你的上级时,握手时应尽可能按其职位高低的但也可由他们中的一位进行介绍后,由你与对方一一握手致意。如同来的上级职位相当,握手的顺序应是先长者(或女性),然后再是其他人。如果长者中有自己比较熟者,握手时应同时说些如“近来身体可好”之类表示问候的话。
③上级与下级握手,一般也应以其职位高低为序,遇有自己熟悉的下级,握手时同时也应说些问候、鼓励和关心的话。
④不论与上级还是下级握手,都应做到热情大方,遵守交往礼节。
下级与上级握手时,身体可以微欠,或快步趋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但切不可久握不放,表示过分的热情。
上级与上级握手同样要热情诚恳,应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切忌用指尖相握,或敷衍一握了事。也不可在握手时,东张西望或漫不经心,使对方感到你冷漠无情。在众多的下级面前,也不要厚此薄彼,只与其中一两个人握手,而冷落其他人;更不能在与下级握手后,急忙用手帕擦手。这些表现,都会被人认为是轻慢与无礼的行为。
2.介绍礼仪
(1)介绍在社交活动中的作用
介绍,是社会交往中人们互相认识、建立联系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它主要指从中沟通,使双方建立关系的意思。在社交场合中,介绍和被介绍,是一种经常采用的形式。
介绍最突出的作用,在于能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两个不相识的人总难免会互有隔阂,但通过介绍,就能使新的朋友相识,新的友谊形成,甚至新的事业开始。
介绍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帮助扩大社交的圈子,加快彼此间的了解。
介绍还可及时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2)介绍的方式方法
在社交场合中,介绍有各种方式。
如按交际场合来区分,有正式介绍和非正式介绍;按被介绍的人来区分,有集体介绍和个别介绍;按介绍者来区分,有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按被介绍者的地位、层次来区别,有重点介绍和一般介绍;按被介绍者的性质和介绍采取的形式,又可区分为商业性介绍、社交性介绍、家庭成员介绍等。
①正式介绍,是指在较为正式、郑重的场合进行的介绍。总的原则:年轻的或后辈的被介绍给年长的或前辈,男性被介绍给女性,一般客人被介绍给身份较高的人等等。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如果把一个男士介绍给女士,在介绍过程中,女士的名字应先被提到,然后再提男士的名字。但如果你要介绍一男一女相识,而男的年纪比女方大得多,则应该将女士介绍给这位男士,以示尊敬长者。在同性别的两人中,应该是年轻的被介绍到年龄大的,同样是表示对方的尊敬。在年龄相差无几的男士中,并不讲究谁先介绍,但如果其中一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德高望重时,另外一位应当被介绍给他。另外,通常是未婚的被介绍给已婚的,除非是未婚的男士(或女士)年龄比已婚的大得多。介绍时,最好是把对方的工作单位或就读的学校顺便提一下。
当你被介绍后,通常要做的礼仪是握手,面露笑容并说一声“您好”!在需要表示庄严郑重或特别客气时,还可以略施一躬,如见到某人特别高兴,则可以说:“见到您真高兴”。
②正式介绍,是指在一般的、非正式场合所作的介绍。这种介绍不必过分讲究正式介绍的规则,如果大家都是年轻人,就更可以轻松、随便一些。如介绍人可先说一声:“让我来介绍一下”,然后就作简单的介绍。也不必遵循先介绍谁、后介绍谁的次序,最简单的介绍方式是直接报出被介绍者各自的姓名,当然也可加上“这位是”、“这就是”之类的话以加强语气。采用这种较为随便、朋友式的介绍方法,可使被介绍者感到自然、亲切。至于把一位朋友介绍给大家时,只要说一句:“诸位,这位是xxx”,也就可以了。
③—般介绍,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介绍。它要注意两条原则:
第一,总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第二,在简单介绍中,必须先提女士的名字,然后再说男方的名字。
④在集会上的介绍,一般在宴会、舞会、或普通集会上,由于来宾较多,这时不必逐一进行介绍,主人只须介绍坐在自己旁边的客人相互认识即可,其余客人可自动和邻座聊天,不必等主人来介绍。在家庭的聚会上,可以向适当的一小部分人介绍后到的客人。
⑤自我介绍也是社交场合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在聚会的场合要与一个不相识的人谈话,如主人忘了介绍,你也可与人交谈。你可以先作自我介绍,等对方也作自我介绍后,便可进行交谈。
3.名片礼仪
(1)名片的分类
名片有普通社交名片和公务、职业名片之分。后两者与普通社交名片的区别在于:它们除了姓名、地址、邮编、电话号码外,还应把使用者的单位名称、现任职务以及职称等印在名片上。现在我们常用的名片,实际上都是公务或职业名片,但因它们在社交场合经常通用,所以一般人们就不加区别了。
(2)名片的使用
名片一般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一种是用于商业性的横向联系和交际;另一种是社交中的礼节性拜访,还有一种是用于某些表达感情或表示祝贺的场合。在日常生活中,名片比较多的运用于后两种情况。
拜访用的名片,多数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赠送礼物时,将名片包在礼物里面或附在礼物外面(不过应注意,只有当礼物要别人代送时才需这样做)。
②在赠送鲜花或花篮时,把名片附在花束上。
③在非正式邀请中,例如约很熟悉的朋友相聚,可用名片代替请帖,只需在名片上写几句话和写明时间及地址。
④当朋友请人送来礼品或书信时,可将名片代作收条或谢帖。
(3)注意事项
名片应双手呈递,接受名片时态度一定要恭敬,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名片很感兴趣。接过名片后,一定要仔细地看一遍,绝不要一眼不看就藏起来。有看不明白之处可向对方请教,对方一定会很高兴地告诉你。名片放在桌子上时,切忌随手乱丢或在上面压上杯子、文件等东西,那是不礼貌的表现。有时,你想得到对方的名片,但他却并未给你,那最好不要直截了当地说:“请您给我一张名片”,而应该以请求的口吻说:“如果没有什么不便的话,能否请您留一张名片给我?”若对方确实已没有名片,一般会婉言说明的。
4.交谈礼仪
交谈,是社交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一门艺术。既要注意谈话时的态度、措辞,顾及周围的环境、场合,更要讲究所谈的内容。掌握好交谈的气氛,不但有利于结识新朋友,还能通过思想的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逐步建立持久、深入的友谊。
(1)谈话气氛
开始交谈时,交谈者要善于创造一个融洽的谈话气氛。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开始,适当的寒喧还是必要的。如果是熟人、老友,可先谈谈别后的情况,如是初次见面,则不妨各自作一番简单介绍,等气氛融洽后,再“言归正传”,如一见面就谈正题,往往让人感到突然,势必影响交谈结果。
②在交谈中,态度要诚恳,开诚布公,坦率谈话的态度,能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意见也易被对方接受,如果虚情假意,言不由衷,夸夸其谈,盛气凌人,就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局面,使对方产生反感。
③交谈时神态要专注,双方都应正视对方,以示尊重。切忌东张西望,似听非听,或翻阅书报,甚至自顾自处理一些与交谈无关的事情;也不要在交谈中随意打呵欠,伸懒腰,显出一付疲惫不堪的样子,或者不时看钟表,显得心不在焉。这些都是极不礼貌和轻慢对方的表现。
④要有平等的谈话态度,即使自己对某一问题有精辟的见解,也不能以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话,那样只会给人留下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印象。相反,以平等态度说出自己的见解,并有意识地请对方谈谈有什么想法,这样,既便于深入讨论问题,又是对交谈对方的尊重。
(2)谈话忌讳
要使交谈收到良好的效果,除应讲究谈话的气氛外,还需注意交谈中的忌讳。
①交谈的内容应以双方共同感兴趣、需要商量的事为宜。对别人不愿谈及的事或容易引起悲痛伤心的事,应尽量回避,以免使对方情绪不快。如不得已而提及,语言也应婉转含蓄。
②谈话中应避免提及对方的生理缺陷,它易使当事人因此而产生沮丧、痛苦、自卑等消权情绪。一般说来,谈话中除非出于必要,均不宜涉及此类话题,即使出于关心也是如此。总之,不要让对方感到你在注意他的生理缺陷,或对他有所歧视。
③一般不应随便议论长者和名人,特别不应把他们的私生活当作谈话资料,那样会给人留下庸俗无聊的印象。
④如果在交谈中无意地涉及某些话题,刺伤了对方,应立即道歉,请求原谅,这是社交中应有的风度。
5.电话礼仪
作为现代通讯工具的电话,由于具有传递迅速、使用方便和效率高的优点,已成为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如果缺乏使用电话的常识与素养,不懂得打电话和接电话的礼仪规范要求,往往会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甚至会使本单位的良好形象受到损害。因此,重视电话礼仪十分重要。
(1)电话礼仪
电话通讯礼仪,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时间选择。主要包括选择打电话的时间和电话交谈所持续的时间。除紧急要事外,一般不宜在早上七点以前或三餐饭时或晚上十点半以后打电话。同时,还应注意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时差,以便选择最佳时间进行电话联系。
电话交谈所持续的时间,以3.5分钟为宜。如时间须5分钟以上的,那么,就应首先说出自己要办的事或大意,并征询对方是否方便,对方此时工作太忙或开会,就请对方另约时间联系。
②注意文明用语。由于语言是电话交谈的惟一信息载体,而电话通信礼仪主要是指语言交往礼仪,因此应特别注意语言的文明。
如果打电话拨错了号,则应道歉后才搁电话筒;受扰者体谅地说“没关系”或“不要紧”。
如是打给对方的总机,需转分机的,总机接线员就应说:“您好,这里是(单位名)”或加上“请问要哪里?”;
你应礼貌地说:“请转××分机(或部门名称)。”
如遇占线,接线员应说:“对不起,占线,请稍等(或请等一会再打来)”。
如接通分机,那么打电话的人说:“请问××在吗?”切忌说:“你是谁?叫××接电话!”等不礼貌用语。
此时,接电话者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下列文明用语,如“您好,请讲” “请稍等”“对不起,他刚走开,请问有什么事可转达?”切忌用“喂,你找谁?你是哪里?”“不知道!”“等一会儿!”(语气不耐烦)等不规范用语。
假如你是某单位秘书,对方找的是你的经理,刚好又不在,最好说“对不起,经理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需要我留话吗?”而不要先问对方是谁,然后再告诉他经理不在,以免给人造成实际上是在的,而不愿意接他的电话的误会。
一般来说,结束电话,致告别语是由打电话一方提出来的。如对方是长辈、上级、外宾或女性,应听到对方放下话筒后才挂电话。
现在,有不少家庭在电话上安装录音装置。外出时将装置打开,以便把打来的电话留言下来。在录制自己的话音时,应注意措词的语调,如“这是××的家,因有事外出,请您听到信号后留言,并请说清您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回来后会尽快给您去电话,谢谢。”你听到留言信后有什么话照讲就是。
③注意语气语调和情绪控制。语气语调最能体现细致微妙的情况,如语调过高,语气过重,往往会使对方感到尖刻、生硬、冷淡;语气太轻,语调太低,会使对方感到无精打采,有气无力;语调过长又显得懒散拖拉;语调过短又显得不负责任。一般来说,语气要适中,语调均应以不影响别人办公为度,同时要使对方感到亲切自然。
在电话交谈中,讲话的态度一定要诚恳,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即使在自己心情不佳但需要打电话处理事务时,也切忌让急躁、烦恼的情绪影响语言以使对方感到不舒服。
(2)注意事项
①接电话的人一般应在听到完整的一次铃响后,立即拿起话筒,不要让铃响多次,才慢腾腾地接电话。
②在电话机旁最好准备一本来话记录本和笔,以节约时间和防止遗忘重要事务和电话号码。
③交谈要口齿清晰,说话要简洁明了。谈话时嘴里不合、不吃东西,不与身旁人谈话。如确有急事需与身边的人说一两句,则应与对方道歉后用手捂住话筒。如谈到人名、地名、数字或重要的句子,最好重复一遍。如有听不清楚或不明白对方所说的话,可请对方再说一次。如碰到对方在讲到某一问题有为难之处,则可婉转地转移话题或另约时间,这样做,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
④在使用公用电话时,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尽可能缩短通话时间。
6.宴请礼仪
在社交场合中,共进餐宴是西方或东方各国各民族用以增进了解、表示友谊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了所有宴请与聚会达到增进友谊的最理想的境界,各个国家均各有特点地保护自己的宴请与聚会礼节。因此,是否注意社交宴请礼仪,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教育程度。
(1)常见的社交宴请
除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多数用于外交场合外,一般常见的宴会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工作宴会。这是人们平时在工作交往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非正式宴请形式。按其用餐时间,又可分为早、中、晚宴。这种宴会一般只请与工作有关的人员参加,利用进餐时间,边吃边谈问题。双边或多边的工作宴会,往往按参加者职务的高低安排席位。
②酒会(又称鸡尾酒会)。这种宴会多用于大型活动,招待以酒和饮料为主,略备小吃。酒会多不设座位,仅放置小桌或茶几,以使客人随意走动,便于广泛的接触和交谈。酒会在早、中、晚间均可举行。请柬上往往注明整个活动的延续时间,客人可在其间任何时候到达和退席,不受约束。
③家宴。即在家中设便宴招待客人,通常多用于招待亲朋好友。家宴一般由主人亲自下厨烹调,有时也可请厨师或亲友掌勺,采取全家人、共同招待的形式,更显得亲切友好。
④茶话会。它是—种更简便的招待形式,茶话会常设在客厅或会议室举行。室内可安排桌子或茶几、座椅,如果茶话会专为某客人举行,则入座时主持人应与主宾坐在一起,其他人可随意入座。茶话会对茶叶、茶具的选择应讲究些,一般采用陶瓷器皿,也可用热水瓶代替茶壶,茶话会通常略备水果、点心或蜜饯等。也有不用茶而用咖啡的,茶话会举行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三点左右,也可在上午十时举行。
(2)赴宴礼仪
无论参加何种宴请,均应注意以下几点礼仪:
①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整齐大方,这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
②要按主人邀请的时间准时赴宴。一般宴会都请客人提前半小时到达。有些请帖写明客人到达和宴会开始的时间,例如“六时到达,六时三十分宴会开始”,则应按时到达。如因故在宴会开始前八分钟或十分钟到达,不算失礼,但迟到则非常失礼,表示你对主人不够尊重。
③当你走入主人家或宴会厅时,应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时,对其他客人,不管相识与否,都要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问好;对长者要主动起立,让座问安;对女宾举止庄重,彬彬有礼。这一切都要自然真切.落落大方,使赴宴者对你有“互不见外,情同一家”之感。
④入席时,自己的座位应听从主人或招待人员的指派,因为有的宴会,主人多已早作安排。如座位未定,应注意正对门口的座位是上座,对门的座位是下座,你应让身份高者、年长者、女士先入座,自己在找适当的座位坐下。
⑤入座后坐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不要两腿摇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入座后,可与同席客人交谈,不可旁若无人,也不可眼睛直盯盘中菜看,显出迫不及待的样子。
⑥用餐一般是在主人示意开始后方可进行。用餐时应该正装,不要脱外衣,更不可中途脱外衣。就餐的动作应文雅,夹菜时动作要轻。送食物入口时,须小口进食,两肘应向内靠,不宜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吃饭喝饮料、喝汤,都不能发出声响,这会影响同席人的情绪,是粗俗的表现。如汤太热,可将汤盛入碗内,用汤匙慢慢地舀一舀,等稍凉后,再一口口喝,切忌对着汤吹气,这样既不卫生,又不雅观。用餐时,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如在用餐时需剔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切忌用手指掏牙。
⑦宴会未结束,自己已用好餐后,不可随意离席,要等主人和主宾餐毕先起身离席,其他客人方可依次序离席。离席时,应主动将桌上的餐具适当整理,免得身后留下一片狼藉杯盘,有失雅观。身份低者、年轻者要主动帮助照应行动不便的成年长者。
第四节 社交礼仪忌讳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都渴望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实现交往的目的,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讲究社交礼仪,还应注意交往中的禁忌。
1.不要过分开玩笑
朋友之间相处,开玩笑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开玩笑要适度,不能违背礼仪。过度的玩笑常常会适得其反,引起不良的后果发生。
那么,这个“度”应如何掌握呢?
(1)要根据说话的对象来确定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大度豁达,有的则谨小慎微,以于不同性格的人,开玩笑就要因人而异。
对于性格开朗、宽容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往往可使气氛活跃,对于谨慎小心的人,则应少开玩笑;
对于女性,开玩笑要适当,对于老年人,开玩笑时应更多地注意给人予对方尊重。
从总体上说,就是要看说话对象的特点和承受力如何,以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让对方感到轻松、愉快为准。
(2)要根据说话对象的情绪来确定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可能会有不同的心境和情绪。当说话对象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不幸和烦恼时,情绪就比较低落,这时需要的是安慰和帮助。如在这时去和对方开玩笑,弄不好对方会认为你是在幸灾乐祸。因此,开玩笑应选择在大家心情都比较舒畅时,或是在对方因小事而不高兴,并能通过笑话把对方的情绪扭转过来时为好。
(3)要按说话时的场合、环境来确定
在安静的环境中,如别人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工作时,开玩笑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工作;在庄重的集会或重大的社会活动场合,开玩笑会冲淡庄重的气氛;在一些悲哀的环境中,如参加追悼会或去探望别人时,不宜开玩笑,这样会引起人们的误解。此外,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应尽量不要打趣逗笑。
(4)开玩笑一定要注意内容健康,幽默风趣,情调高雅
切忌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同时,还要忌开庸俗无聊、低级下流的玩笑。开玩笑的内容应带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大家在开玩笑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陶冶情操,从中收到积极的效果。
2.不要乱起绰号
绰号即外号,它是根据别人的特点而人为产生的。有的绰号,如称中国女排名将郎平为“铁榔头”,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铁娘子”等,这是一种带褒义的美称,这是包括本人在内都乐于接受的。但是有的是针朋U人的生理缺陷而带有侮辱性的绰号,这种专揭别人短处的绰号一定要忌起。
3.不要随便发怒
(1)不良后果
在社交场合中随便发怒,会造成两种不良的后果:
①对发怒的对象不友好,它会伤了和气和感情,失去朋友、同事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②对发怒者不利,一方面对本人的身体状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发怒者的形象有不良的影响,人们会认为他缺乏修养,不宜深交。
(2)克制方法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适应环境,并求得环境的认可和接受,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它在社会交往中主要表现为与朋友、同事友好相处,不发怒或不发脾气,并从多方面克制自己。
①遇事要冷静思考。
②要多为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中找出自己的缺点,以便更好地修正自己的看法;此外,对人要平和礼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性和兴趣爱好,都有着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领域。尊重他人,事实上也是在尊重自己。对人平和礼貌,可以表现自己的修养、风格和气度,可以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威信,可以赢得更多朋友的信赖和尊重。
4.不要恶语伤人
恶语是指那些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刻薄侮辱的语言。这些语言和现代文明极不相称,必须予以杜绝根除。
在社交活动中,为避免恶语出现,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从自身做起,避免恶语伤及他人。
二是临时回避,给对方以冷静思考的机会。
有时,在对方脾气一触即发,可能会以恶语伤害自己时,最好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这虽是对对方的一种“妥协”,但它可证明自身的修养,也给对方以冷静思考的机会,这对双方都很有利。
三是及时沟通,以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
以有些人来讲,恶语有时很难避免,这就要分析恶语的原因,最好的办法,是在事情发生或有苗子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思想交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指导原则,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再度出现。
5.不要飞短流长
人际交往,贵在一个“诚”字。那种在背后叽叽喳喳、飞短流长的做法,不仅会破坏同事之间的团结,伤害朋友之间的情谊,严重的甚至酿成社会的不安定,同时也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低下。因此,在社交中,—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干涉别人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只要它不违背社会法律和公众道德,不损害他人利益和侵犯他人权利,这种隐私权理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2)不要主观臆断,妄下结论
捕风捉影,无事生非,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其结果是搅乱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是道德败坏的表现。
(3)不要传播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
小道消息是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它可能有一定事实,也可能毫无事实根据。但传播者一般都对此不负责任地添枝加叶,以讹传讹,越传越离题,从而形成对人有攻击性的“风波”或“新闻”。
(4)对朋友的过失不能幸灾乐祸
当一个人在工作或生活中有一定的错误或误人歧途时,作为朋友,不应熟视无睹,幸灾乐祸,甚至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而应该善言相劝,指点迷津,帮助他迷途知返,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6.不要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在社交场合中决不会有自己真正的朋友。
要做到言而有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修养:
(1)要对朋友以诚相待
坦率真诚地与朋友交往,在关键时刻要帮助朋友排忧解难。与朋友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相互信赖,友好往来。
(2)要记住自己的许诺
平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一般不要许诺过多,但一旦许诺,便要记住,以便日后兑现。
(3)要言而有信,行而有果
平时说话一定要倍守信用,绝不食言。对自己说的话,要具有责任感,要承担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 公务礼仪
第一节 公务礼仪的作用和原则
公务礼仪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礼仪,即公务人员在日常公务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得以公认、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1.公务礼仪的原则
在各种公务活动中,如何运用礼仪、怎样发挥礼仪的作用,都应注意以下基本原则:
(1)真实、真诚原则
公务活动的内容是事物,但公务活动的对象却是人,所以,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是公务礼仪的第一要旨。公务活动中对人应真心实意,对事要实事求是,不说谎、不欺人,相信他人,尊重他人。
(2)讲求信用原则
人际交往重视信用,公务活动更要讲信誉。应努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向别人许下的诺言如实兑现,这样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获得他人的帮助。
在工作中,遇到有约会、会议、接见、会谈等活动,决不能拖延迟到,迟到不仅是一种十分失礼的事情,有时还会影响到办事的效果。与人签订的协议、合同要严格遵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信誉是组织的生命,每一位公务人员在工作活动中都应为树立组织良好的信誉而努力。
2.公务礼仪的作用
公务礼仪作为人们在公务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三大作用:塑造组织形象、传播沟通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1)塑造组织形象
公务礼仪活动中的人属于社会化的个人或组织化的个人,所以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是代表组织的,是公务工作的内容或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职业角色、组织地位、工作性质决定了固定的礼仪规范,个人是无权选择和私下变更的,大到一个国家的新任大使递交国书,小到一个组织的总机接线员,其完成工作任务时都有—套严格而完整、不可随意改换的礼仪规范和程序,即使个人有什么特殊情绪,也只能深深埋藏心底,至少应等完成公务活动后才可以泄露、表达这种情感或情绪。而所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组织的形象塑造。
(2)传播沟通信息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传播较为发达的社会,在这到处充斥信息的时代,你要想准确地向对方传递信息或准确地领悟对方发出的信息,必须要借助礼仪。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70%语义十38%语音+5%表情。除了口语、书面语交流传播信息外,人的身体语言(包括体态、姿势、动作、表情等)也能传情达意,而且人的体态语更能准确而真实地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像其他言语媒介可以制造虚假的信息。因此,不少成功的人士懂得了在公务活动中去接收、破译对方的体态语,从中了解对方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意图,或者自己使用规范的礼仪规则来向对方准确传递信息,沟通信息。
(3)提高办事效率
礼仪是公务活动中的“通行证”,它为办事提供方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现代公务活动中,讲究礼仪就能使双方更快更顺利地进入交往的境界,迅速地增进双方的友谊,为双方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提供保障,也为以后的友好发展铺平道路。在公务活动中慎重处理各种礼仪行为,了解各类场合的不同礼仪,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节 公务礼仪分类
公务礼仪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划分成多种类型:
1.按工作内容分类
(1)求职礼仪
各类学校毕业生或由于组织、个人等原因重新寻找职业者在求职,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种礼仪形式。求职礼仪的关键是媒介环节,常见的求职媒介有人才交流会、职业介绍所、招聘广告和熟人朋友引荐,但最终必须经过面试这一环节。
(2)工作礼仪
是指—人脱离父母抚养、学校管教后开始独立参与某一组织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各种礼仪形式。由于工作过程中的个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所以工作礼仪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人生中占据很重要地位的礼仪规范。
(3)公文礼仪
公文礼仪是指各组织在处理各类事务中涉及用公文这一形式时应遵循的格式和规期,常见的公文有通知、命令、指示、请求、报告、批复等,其操作中形成的固定格式和规则经整理、综合而成公文礼仪。
2.按工作场所和任务分类
(1)办公室礼仪
相对于工作在车间等生产第一线的“蓝领”阶层而言,各类以办公室为主要工作场所的公务员或“白领”阶层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礼仪规则叫办公室礼仪。在办公室中,无论工作人员多少,都必须注意遵循同样的礼仪要求。
(2)会议礼仪
是指各种会议中从组织者、主持人到参加者都应共同遵守的固定程式和礼仪形式。程式化是会议礼仪的最显著特点。
(3)宴会礼仪
与家庭礼仪中的宴请不同,这里所谓的宴请指公务活动中所举办的各类宴会,其目的是促进公务活动的开展,沟通组织信息,并非个人情感交流。因此,公务活动中的宴会礼仪更讲求规范化。
(4)电话礼仪
随着电讯事业的发展,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电话这一通讯工具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就形成了电话礼仪。
3.按人际关系分类
(1)领导者礼仪
公务活动的主体是组织,组织是由人组合而成的,作为各类组织中处于管理、决策地位的领导,其为了正常开展工作必须遵守的合乎身份的礼仪形式就是领导者礼仪。
(2)被领导者礼仪
相对于领导者礼仪而言,是指各类组织中处于被支配、被管理地位的人群在公务活动中所应遵守的合乎自己身份的礼仪形式。
(3)同事关系礼仪
同事关系是指同一组织中所有人员之间因工作而产生的关系,有时也泛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工作相处中以和谐、融洽、理解为基调的同事关系原则也就是礼仪规则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常用公务礼仪
—个人所具备的对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作用的品质,包括待人接物的能力、首创精神、办事能力与效率、执行上司指示的态度等,而不论何种场合,言行举止彬彬有礼就属于这种品质之一。每个人的这些品质都由平时培养而成,从求职、就职开始展现并不断发展这些品质。
1.求职礼仪
求职者可分三类:一类是刚出校门的毕业生;一类是由于破产等原因重新求业者;一类是对工作职务不满意而想另外谋求新的就职机会者。不管是何种求职时,应遵循一定的求职礼仪;
(1)个人简历书写礼仪
个人简历是一种书面的自我介绍,应尽量提供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但不能吹嘘,必须实事求是,绝对诚实,同时,个人简历要简练,一般篇幅不要超过两页纸,而且最好使用打字的方法,不能出现文字或语法错误、涂改擦痕。个人简历应包含以下内容: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号码、E—mail。
求学经历情况,曾经获得的学位证书。
进修教育情况;学过哪些课程。
工作经历及原工作职责、职务与成就。
列举几个能证明你情况的原上司、老师或其他有一定社会地位或专业权威的人(需要经本人同意)。
当然,你如果自己觉得有必要说明你的婚姻、家庭等个人隐私,也可以反映在个人简历上,可以不附照片,这都是符合礼仪的。
(2)求职面试礼仪
首先要设法了解你希望就职的那个公司或单位尽量多的情况。其次,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你自己,应认真考虑一下你究竟想在业务上干点什么名堂,该工作是否有助于实现个人目标,还应想一想通过何种途径可以证明你以前的经历能使你胜任未来的工作。并且记住以下建议:
①准时赴约,切不可让接见你的人等侯。
②要等接见者请你就座时才能按指定位置入座,一般以对面为佳,并注意坐姿的优美与精神;
③服饰打扮要稳重正式,衣着要整洁,头发要梳理,皮鞋要擦亮。
④不要结伴前往面试,即使公司要招聘多人。
⑤带上个人简历、证件、介绍信或推荐信等必要的材料,见面时,一定要保证不用翻找就能迅速取出所需材料。
⑥讲话时要充满自信,回答提问尽量详细,但不要展开发挥,要按接见者的话题进行交谈,大胆询问有关未来的工作。
⑦及时告辞,有些接见者以起身表示面谈的结束,另一些人则用“同你谈话我感到很愉快”或“感谢你前来面谈”这样的辞令来结束谈话,对此,面试者应十分敏锐,及时起身告辞。
⑧要有礼貌,酉试过程中应始终遵守礼仪准则,告辞时应同接见者握手,面带微笑地表示感谢,还应向外间的秘书道谢,面试后写一封感谢信给接见者,不仅礼貌,还可加深印象。
2.上岗礼仪
通过种种考试、面试,能够被录用并开始上岗,应该说已经是一个幸运者、胜利者了,而第一次上岗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说应聘时是推销自我的话,上岗就是展示自我能力的开始,尤其“首次效应”十分重要,为了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全面了解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是了解管理各项业务工作的负责人姓名及其职责。
三是当你有困难时不要不好意思求助他人,人们愿意原谅无知,而不肯原谅错误。
四是被介绍时一定要仔细听清并记住同事们的姓氏,尽早区分认识。介绍时应起身握手,注意礼貌礼节。
3.接待来访与上门拜访礼仪
(1)接待来访礼仪
人们经常会出于各种原因来办公室找你,所以得注意接待来访者的礼仪,这不但涉及到组织形象问题,对你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有很大的关系。
①如果你暂时无法接见来访者,应安排秘书或其他有关人员礼貌招待客人,切不可让其坐“冷板凳”。
②当来访者是上级或长者、客户,你都要站起来握手,而如果是员工、同事进来,除了是新来的,又是第一次见面,一般不必起身握手。
③来访者是为了同你谈某些事情才来的,要尽量让他把话说完,并且你的一举一动要表现你在认真听讲。
④不要随意拍扳,不要轻易许诺。不同意对方观点,要克制恼怒。意见一致,要抑制热情,不能喜形于色,手舞足蹈。
⑤接待来访者时,由于连续不断的电话而使会谈反复中断,是对来访者的莫大侮辱,也最容易引起来访者的愤概,所以应尽量由秘书等人接电话。
⑥如果会见时出现某些使你为难的场面,你可以直截了当地拒绝某一要求,也可以含蓄地暗示自己无法做到,或者干脆说明自己的难处来避免你不愿谈的问题。但都得注意礼貌用语,不要刺激对方觉得你瞧不起他或有能力而故意不帮忙。
⑦能马上答复或解决的事不要故意拖延时间,不能一下子答复或解决的事应告诉对方一个答案,约定一个时间再联系。
⑧如果想结束会见而对方又不知道时,你可以婉言提出如“对不起,等一下我还有一个会议要召开”等等。或者由秘书等人来催你去办一件事来告诉对方,你们的谈话到此结束,也可以用起身等体态告诉对方就此结束。
(2)拜访礼仪
在工作中,因为出于各种原因,你可能要去拜访别人,这时就更需要讲究礼仪,才能使你尽量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拜访目的。
①最主要的拜访礼仪是准时赴约。万一有意外事情不得不迟到时,立即打电话告诉对方。
②到达约会地点后,要主动向接待人员通报自己的有关情况,以便接待人安排你与求见者会面。
③如果需要等待接见,应安静地坐着,不要随意与其他人员闲聊来打发时间,如果想抽烟得注意观察该场所是否允许吸烟。即使你等候时间过长,也不要明显地抬腕看表或摆出不耐烦的样子。实在无法再等侯,可以向秘书说明,并另定机会,不可大发雷霆。
④与求见人见面后,如果是初次见面要主动自我介绍,如果是熟人,也要先问候并握手致意。
⑤谈话时应开门见山,言归正传,不要海阔天空,浪费时间,而且不能光一个人滔滔不绝,要给求见者讲话、答复的时间,出现矛盾不要争执不休,得到帮助不要奴颜婢膝。
⑥应对主人的举动十分敏锐,当主人有结束会见的意欲时应立即起身告辞,切忌死赖不走。
4.汇报工作与听取汇报礼仪
(1)汇报工作时的礼仪
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时的礼仪要求有:
①遵守时间,不可失约。应树立极强的恪守时间的观念,不要过早抵达,使上级准备未毕而难堪,也不要迟到,让上级等侯过久。
②轻轻敲门,经允许后才能进门。不可大大咧咧,破门穿堂,即使门开着,也要用适当的方式告诉上级有人来了,以便上级及时调整体态、心理。汇报时;要注意仪表、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文雅大方,彬彬有礼。注意上级办公室是否允许吸烟,如果可以敬烟时应打开烟盒弹出几支,递向上级由他自取。
③汇报内容要实事求是,汇报口音要吐字清晰,语调、声音大小恰当。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语言精炼,条理清楚,不可“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歪曲或隐瞒事实真相。
④工作时如果上级不注意礼仪时,不可冲动,仍然要坚持以礼相待,也可以以身示范来暗示上级纠正错误,或者直言相陈,但得注意言辞的艺术性。
⑤汇报结束后,上级如果谈兴犹在,不可有不耐烦的体态语产生,应等到由上级表示结束时才可以告辞。告辞时,要整理好自己的材料、衣着与茶具、座椅,当领导送别时要主动说“谢谢”或“请留步”。
(2)听取汇报时的礼仪
上级在听取下级的工作汇报时的礼仪要求有:
①应守时。如果已约定时间,应准时等侯,如有可能可稍提前一点时间,并作好记载要点的准备以及其他准备。
②应及时招呼汇报者进门入座。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大摆什么官架子。
③要善于听。当下级汇报时,可与之目光交流,配之以点头等表示自己认真倾听的体态动作。对汇报中不甚清楚的问题可及时提出来,要求汇报者重复、解释,也可以适当提问,但要注意所提的问题不至于打消对方汇报的兴致。
④不要随意批评、拍扳,要先思而后言。听取汇报时不要有频繁看表或打呵欠、做其他事情等不礼貌的行为。
⑤要求下级结束汇报时可以通过合适的体态语或委婉的语气告诉对方,不能粗暴打断。如果已到了吃饭时候,可挽留下级吃便饭。当下级告辞时,应站起来相送。如果联系不多的下级来汇报时,还应送至门口,并亲切道别。
5.办公室礼仪
不少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办公室里不仅有工作、有事业,还有许多的同事与人际交往,而每一个人又都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成就,在单位里受人欢迎,这一切的建立离不开礼仪。
(1)要树立整洁、端庄的个人礼仪形象
如果单位有统一着装,那么无论男女,上班时间应尽量穿着工作服。如果没有统一着装,在办公室上班宜选较为保守的服装,男士以西装为主,女士着装要美观大方,不要过于夺目和暴露,也不要浓妆艳抹、职业化职业淡妆,上班期间把自己打扮得分外妖挠、魅力四射的女性是会产生很多负效应的。男士穿西装要打领带,夏天时要注意不能穿拖鞋、短裤、背心,甚至赤膊上阵出现在办公室。休闲装、运动装、旅游鞋,合于郊游、室外活动,不适宜于办公室。
(2)在办公室上班要做到“六不”、“四要”
“六不”:不对他人评头论足,不谈论个人薪金,不要诿过给同事,不干私活,不接听私人电话,不打听探究别人隐秘。“四要”:办公室卫生要主动搞,个人桌面要整洁,同事见面要问好,办公室来人要接待。
6.会议礼仪知识
会议是—项重要的公务活动,要想取得较好的会议成果,一要确定实在、必要的会议内容;二要讲究会议的种种程式,使之符合礼仪。
(1)会议的组织程式
会议的组织程式如下:
①确立会议议题、中心。每一个会议都有其目的、重点,大到国家人代会,小到班组学习座谈会,都必须在会前明确议题,否则,目的不明、可开可不开的会议还是不开的好。
②拟发会议通知,确定会议议程。一方面要及早通知参加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和议程,以及参加会议者的食宿、应准备的发言材料、学习资料等事项。而整个会议议程要事先拟定,使整个会议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安排布置好会场。要根据会议的规模、大小来选择会场的档次、大小。会场布置也要和会议内容相统一,主席台上方要挂书写会议名称的横幅,会场中要有宣传会议的标语、主席台人员的名单牌、参加会议代表团的标牌、指示路线的路标及表示欢迎的室外标语等。还要事先装配、调试会场灯光、音响设备,以及会场茶水、饮料等物品的采购、准备,一些大型会议还得配备保安、医务人员及有关设施。
④做好迎接接待工作。凡是一些大型、中型的会议,一定要安排好与会者的接待迎送工作,不然,与会者不知如何报到、食宿、回程,容易延误会议,对客人来说也是十分不礼貌的。所以会议组织者一定要安排好这一项工作,如果对方是德高望重的领导、权威或是老弱病残,还应该安排车辆、人员前往机场、车站接送,会议期间的食宿起居应安排专职人员服务。
(2)会议的礼仪
①组织者礼仪。作为会议组织者自始至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细致的洞察力,在会议组织过程中要热情、耐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争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不厌其烦,准备充分。整个工作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完成。
②主持人礼仪。主持会议者一般来说都是由具有一定职位的人来担任,因此,更要注意一举一动符合身份,自然大方。走姿步伐应自信、刚劲、有力,体现一种胸有成竹、沉稳自信的风度和气质,步幅、步频要依据不同性质的会议而定。一般的纪念、悼念性会议,步频慢,每秒约1~2步,且步幅小。欢快、热烈的会议步频较快,每秒约2.5步左右,步幅应较大;主持庄严的大会,步频以每秒2步为好,步幅自然。行走时挺胸抬头,目视前方,摆臂自然。遇见熟人不能打招呼,更不可寒暄闲谈,但落座后会议还未正式开始时可适当点头、微笑致意。坐姿要端正,腰部挺直,颈部梗直,面对前方,虚视全场,双劈前伸,两肘
按桌沿,呈对称的“外八字”。站姿要双腿并拢,腰背挺直,持稿时,持稿底部中间,左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双手持稿时要与胸高,与身体是45度角。主持时,注意不能出现用手抓头、揉眼、搔脸、抖腿、手舞足蹈等不雅观的体态动作。
会议主持人的言谈要根据不同的会议气氛,或庄重,或幽默。要处处尊重他人的发言和提问,口齿清楚,思维敏捷。调节、控制会议气氛议题,会议出现僵局冷场后要及时引导,不以动作、表情或语言对不同意见者表示不满。
(3)几种常见的会议程序与礼仪
①例会礼仪。例会是一种制度化的会议,开会时间、地点、人员均以讨论工作、沟通信息为会议内容。例会的一般程序与礼仪为:
—是与会者都应准时参加。例会不发通知和告示,与会者如遇意外不能参加,一定要事先请假,以免其他人无端等侯,如果因事取消或推迟会议要通知有关人员。
二是会议宣布置宜紧凑。通常是圆桌或长桌,与会者可团团围坐,显得集中、紧凑。
三是会议时间要简短、议题明确。“短小精悍”是例会的基本风格,每一个与会者发言时应一个接着一个,不要冷场,讨论工作时要议题。主持人及时控制不要岔出主题,切忌把例会开成“马拉松”式的长会。
②座谈会礼仪。这是一种邀请有关人员交谈讨论某一专题的会议,“平等”、“轻松”应是座谈会的基本风格。开座谈会的礼仪要求是:
一是发送邀请通知要提前3天。会议通知应明确会议时间、地点、议题,以便与会者了解。
二是会议中要积极创造平等和谐的气氛。会议主持人的座位不宜太显眼,要与其他人员围困而坐。主持人宣布开会后,要简要说明会议的宗旨、时间、出席单位或个人、会议内容、原则,在引导座谈讨论过程中,要就重点、难点或不清楚的问题,启发思路,让大家畅所欲言,并归纳、整理、重述结果。
三是在座谈会上应鼓励插话和争论。座谈会可以你一言我一语,使会议气氛尽量显得活泼一些,使与会者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③庆祝表彰会礼仪。“热烈、欢快、隆重”是庆祝表彰会的基本氛围,为体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
一是会场布置采用大红横幅、彩旗、宣传标语、敲锣打鼓来体现这种气氛。会场大小要与与会人数相当。
二是做好迎送工作,对上级领导或披表彰人员要热情、妥善地迎送,会场可播放轻松的乐曲,主席台人员入座时,全体与会人员要报以热烈的掌声。
三是会议发言要短小精悍,每一个发言结束时,主持人要引导全场热烈鼓掌,这既是对发言者的尊重,也是为了进一步渲染、烘托会议气氛。
四是表彰时先由领导宣布表彰决定,并为受表彰人颁发奖状、锦旗或奖金,宣读祝贺词。庆祝会可在其间穿插宣读贺电、喜报、捷报等,宣读时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语调要欢快,要符合整个会场热烈的气氛。
五是会后可安排联欢会、电影招待会、舞会或庆功宴会、座谈会等形式与之呼应。
④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礼仪。新闻发布会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各新闻媒介记者参加,公布有关消息或情况,并通过记者向社会公众进一步传播信息的会议活动形式。其特点是正式、隆重,规格高,成本高,传播广,事先需要充分的准备。
首先,新闻发布会的常规程序为:
第一步主持人宣布开会;
第二步介绍应邀参加会议的政府官员和主要发言人;
第三步说明记者提问时间、提问规则等;
第四步宣布提问开始,并指定提问记者;
第五步宣布提问时间到,提问结束;
第六步组织参观或宴请。
其次,举办新闻发布会应注意以下礼仪要求:
一要选择恰当的新闻媒体。确定信息是否具有专门召集记者前来并予以报道的新闻价值,确认该信息发表的紧迫性和最佳时机。
二要选择一个良好适宜的环境。选择室温、灯光、音响、座椅、布置等方面均显得气氛和谐、主宾平等的环境来举办新闻发布会,往往容易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要主持人与发言人要求。主持人要尊重记者的提问,并能随时把握会场气氛,讲话措辞要典雅而有力量,风趣而不失庄重。主要发言人应该是权威人物,如新闻发布单位的法人代表等是能够准确回答有关重大问题的人士,发言人应头脑机敏、口齿清楚,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要议程安排要有章有节、准备充分。为了开新闻发布会,可预先准备好视听辅助工具,如图表、画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还可安排现场参观、采访、摄像、拍照等,但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
五要仪表仪态要求。新闻发布会上的主持人、发言人与记者都应讲究仪表整洁端庄。对记者的提问,作为主持人和发言人都应以礼相待,不能用任何动作、表情或语言阻止记者发言。记者提问不可涉及人身攻击等内容。
7.公文礼仪知识
公文,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各种事物中形成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如命令、指示、决定、通知、请示、批复、报告、公函、柬帖等等。这些公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已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固定格式和规则,这就是我们讲的公文礼仪。
(1)公文礼仪的特点
①格式固定化。公文的格式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报送单位、文件版头、公文编号、机密等级、紧急程度、阅读范围等项。对公文不讲格式、随意乱造,是不尊重收文者、阅读者的表现。
②行文关系化。公文的关系应以原有的行政关系、职能关系、隶属关系为依据,如无特殊情况,应一级一级依次行文,不应越级行文。拟制涉及部门职权的公文,主分单位要主动与有关部门会商,在取得一致的意见后联合行文。平行或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只能使用平行文,不能使用下行文或上行文。另外,抄、送、发的关系要明确。
③辞章逻辑化。提高公文写作技巧、写作水平也是讲究礼仪的具体表现。文书写作中的词语组合要严密精确,不会产生歧义。在一篇具体的文书中,如何称呼,用何种语气,都要和内容相一致,都要考虑对方能否接受,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文书语言中的不得体,不仅失礼,对解决问题还会起反作用。
(2)公文礼仪的规则
公文礼仪具有以下基本规则
①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文关系,应根据各自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②政府各部门在自己的权限内,可以互相行文,可以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有关业务部门互相行文;也可以根据本级政府授权和有关规定,对下一级直接行文。
③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报直接上级机关。
④凡部门间未对有关问题协商一致时,一律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⑤政府各部门可以联合行文。
⑥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得越级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抄报越过的机关。
⑦请示的公文,一般应一文一事。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要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也不要同时抄送同级和下级机关。
⑧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上报公文,应根据内容写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由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问题。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时,应同时抄送另一上级机关。
⑨经过批准在报刊发表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如不另行文,应在报刊发表时注明。
(3)公文办理的礼仪
公文办理的基本礼仪要求是:
①公文办理一般包括登记、分办、批办、承办、催办、拟稿、审核、签发、缮印、用印、传递、归销、销毁等程序。
②凡需办理的公文,文书部门应根据内容和性质,送领导人批示或送交有关业务部门办理。紧急公文,文书部门应提出办理时限。
③凡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的问题,主办机关应主动与有关部门或地区协商、会签。上报的公文,如有关方面意见不一,要如实反映。
④已送领导人批示或交有关业务部门办理的公文,文书部门要负责检查催办,防止漏办和延误。
⑤公文写作中要符合国家政策、法律,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准确属实,时间要用具体的年月日,数字书写一般用汉字,同一公文中的字写法要前后一致,使用简称时必须先用全称,并加以说明。
⑥各行政机关发出的公文,由机关领导人签发。重要的或涉及面广的,由正职领导人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人签发。有的公文,可由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根据授权签发。
⑦各级领导人审批公文要认真负责,文件主批人要签署自己的意见、姓名和时间。
⑧拟写、签发公文时应使用黑色钢笔或毛笔。
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办公室在将公文送领导人签发之前,应认真做好审核工作。审核重点:是否需要行文,公文内容、文字表述、文件使用、格式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⑩上级机关的发文,除绝密或注明不准翻印的以外,经下一级机关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批准,可以翻印、转发。翻印时,要注明翻印的机关和时间。
⑾传递秘密公文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文件安全。
⑿公文办完后,应根据文书立卷、归挡的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文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
⒀公文立卷应根据其特征、相互联系和保存价值分类整理,保证齐全、完整、正确反映本机关的主要情况,便于保管、查找和利用。
⒁立好的案卷,应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个人不得保存存档的公文。
⒂没有存档价值和存查必要的公文,经过鉴别和主管领导人批准,可定期销毁。销毁秘密公文,要进行登记,有专人监督,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4)常用公文写作的礼仪
①简报。简报的写作要求,一是简明扼要,二是快速及时,三是真实准确,四是符合格式。
简报根据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会议简报、工作简报、情况简报三大类。会议简报主要通报会议议题、发言要点、会议决议及会场花絮等背景材料;工作简报是一种向外单位和内部员工、下属机构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的简报形式,具有较强的公共关系作用;情况简报是—种涉及面广、容量大,类似于动态消息的筒报类型。
简报具有固定的格式,由报头、正文和报尾三部分组成,报头往往统—印制好待用。
报头。在简报第一页上方,约占全页1/3的位置,由简报的名称、期号、编制单位和印发日期四部分组成。其中名称字体较大,可套红印制,可用“××筒报”或“××动态”等形式。
正文。报头下用一条较粗的横线隔开后,接斡就是简报的正文,正文是筒报的主体,要求内容简洁,材料翔实,有的简报还要在正文之前加上目录或标题,标题要求能访要地概括正文的内容,如果是重要的正文,文前可加编者按。
报尾。正规的简报在末页正文下面用一条略细的横线隔开,注明这期简报的发送单位,这就是报尾,“报”指给上级单位,“送”指给平行或不相隶屑的部门。
②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所谓的会议记录是指在会议的同时用书面文字的形式,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议题、决议实地记录下来,以备事后查考的材料。会议记录人一般由大会工作人员或秘书担任,也可由会议主持人临时指定。
会议记录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
开头。应记录会议名称、开会时间、会议地点、出席人、列席人、会议主持人和记录人七项内容。
正文。主要包括会议主持人的讲话,会议报告与传达,与会者的发言,讨论的问题及会议决议等内容。一般简要记录只需重点地摘要记录,而详细记录要把整个会议的各项议程,自始至终地记录下来。
结尾。正文记录完毕后,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上“散会”,如中途休会时也应注明“休会”。正式的会议记录,最后要由主持人和记录人在正文的右下方签名,并写上签名的日期。
所谓的会议纪要是指择要记述会议概况、议程和会议基本精神、决议内容等的一种公文。以会议记录为基础,经过综合整理、加工提炼而成,可以作为纪实性资料,也可以作为报送的报告性材料,还可以作为正式文件下发。
会议纪要的写作格式类似于会议记录,分标题、正文与结尾三部分。不过纪要的正文前面要用前言来介绍会议的有关情况。纪要的写作有一个从记录的口头语向书面语转化的过程,要注意文件的条理化、理论化,突出中心和重点。
③公函。公函是上下级和平等机关或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在洽商、联系工作、询问、答复问题以及委托和告知某一事项、情况时所使用的公文类型,内容涉及的都是较为重要的公务活动。
公函的作用是用于机关之间洽商和联系工作、询问问题,用于答复对方的询问的问题,用于向上级部门请求批淮某一事项,还可用于上级副曲下级处理问题中作指示、通知、补充、更正和介绍等。
公函的使用范围较广,凡是不便使用其他文种的公务活动,都可以用函行文,它的行文比较自由,篇幅简短,简便灵活。公函的写作格式与一般书信大致相同,但公函正文前有标题,结束语的写法也与一般书信的祝愿不同,一般宜用“请函复”、“请予以大力协助”、“为盼”“为荷”、“特此函复”、“此复”等词,署名后还要加盖公章以证明其效力。
8.公务迎接礼仪
迎来送往是公务活动中最常见的礼仪,根据接待对象可分内宾和外宾两种,根据接待人数可分团体和个人两种,从内容上看,主要接待上级、下级或平行机关及新闻记者、有关公众等。因此,公务迎送过程中一定得分清迎送对象、迎送内容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才能真正符合礼仪。
(1)接待来宾的一般礼仪
①熟悉工作职责。作为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首要的一点是热爱本职工作,尤其在公务活动中经常担负迎送工作的文秘人员,更应熟悉职责、精通业务。在愉快接受上级指派迎送任务时,要详细问明有关情况,来访对象、来访人数、男女比例、职务级别、接待规格、到达日期、离开日期等。
②食宿安排。要在客人尚未抵达前就安排好食宿,根据客人的民族、习俗、身份及要求,本着交通便利、就近安排、吃住方便的原则来制订具体安排计划。并注意住宿布置是否整洁美观,通讯、卫生设施是否能正常使用,宣传、介绍材料是否备齐送到,茶叶、报纸等细节问题也不可疏忽。
②迎接。事先要根据来宾的身份、地位、规格及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接待规格。一般例行性来宾,只须安排好接见会面时间、地点及交换的资料等;首次来访的宾客或召集应邀来访的宾客,还得安排有专人或专门的交通工具前去机场、车站、码头迎接,有时为了迎接素不相识者,最好还要高举“迎接××先生”或“××会议接待处”等牌子以示醒目;如果是级别、规格较高的来宾,要陪同本单位高层领导或委托上级主管领导前往迎接来宾,与宾客见面时,应由接待方中级别地最高者率先与来宾握手致意、表示欢迎。
④安置宾客休息。客人抵达后,不论来访目的怎样,通常应先安排客人休息,如果是近路来客,可在单位会议室或接待室稍作休息,接待方应提供茶水、饮料等;如果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更要考虑到旅途劳累安置客人住宿后再商议活动日程,接待人员在向宾客告别时,应留下自己的名片或通讯电话以备客人随时联系。然后,按照对等礼仪,于当天或次日安排身份相当的领导前往客人下榻处看望来宾,以便互相熟悉。
⑤接受访问。任何来访都是有目的,作为被访问单位应充分掌握来访者的目的、意图,及时为宾客提供有关资料和访问内容,制订访问路线和访问日程,有时还要安排专人陪同。但有一点特别要引起重视:注意保密,来的虽然都是客,但各类政治情报、军事情报、商业情报都不可随意泄密。
(2)送行宾客的一般礼仪
①安排交通工具。了解来访宾客的离程时间以后,要及早预订机票、车票或船票,安排送行人员和车辆。
②赠送或交换纪念品。迎来送往过程中,往往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向对方赠送礼品以沟通感情,作为接待方一般选择客人即将动身离别前赠送纪念品。赠送纪念品要价廉物美,过于贵重的礼品一有行贿的嫌疑,二会使受礼者心中不安,俗话说“无功不受禄”,一般选择当地特产作礼品为佳,但要慎重选择、区分对象,以免引起对方误解。
③送行。根据车次、航班的时刻,及时与负责行李的部门、人员约定取行李的时间,并通报客人递交行李的时间,到达机场、车站后要安排好客人等侯休息,办理好有关手续后要将有关票证、证件等一齐交给客人。规格较高的来宾,还要在机场或车站举行送行仪式,致简单欢送词。
(3)官方迎送仪式礼仪
①地点。官方的迎送礼仪一般在车站、码头或机场举行,也可选择固定场所,如国宾馆、议会大厦、总统府等地方。
②仪式程序
第一步悬挂宾主双方国旗,宾右主左;
第二步宾客行走路线上铺放红色地毯;
第三步陪同接待官员要与来宾职务、身份对等;
第四步儿童向来宾献鲜花(注意民俗、风俗和不同的禁忌):
第五步奏放两国国歌,先宾后主;
第六步检阅仪仗队,宾右主左,沿着红色地毯徐徐前进;
第七步鸣放礼炮,国家元首21响,政府首脑级为19响,副总理级17响。
③送别。由官方领导人前往来宾下榻的宾馆话别,或举办一定规格的宴会钱别,然后由陪同官员送至机场、车站或陪同去外地访问。
(4)迎送的禁忌
迎接活动,一忌迎而不欢,既不欢迎,又不真诚,不“欢”而迎,不如不迎。二忌不分“迎来”对象,礼仪失节,不管什么人都鸣放礼炮。三忌不顾“来者”的身份、规格。四忌不分相互关系而礼仪失态。五忌在接待过程中出风头,卖弄自己才华。
送别时也有很多禁忌,一般送别时要有一种离情别意,不奏乐、不鸣炮,所以一忌不分关系乱表感情;二忌过分缠绵依恋;三忌言语失态;四忌不顾亲疏关系乱抢镜头。
迎送过程中,不仅要十分注意迎送的规格和场面、规模,当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迎接人员应主动热情地走上去握手欢迎,并主动介绍前来欢迎的主要人员,但要忌戴手套,忌为客人代提随身小包或随身物。接待方的领导或官员忌为客人代提行李箱包,以免有失身份和尊严,忌大声喧哗或打闹说笑。
在安排出面接待的主人时,最好要安排周到一些,宜固定为好,切忌今天换—个,明天换一个,弄得说话接不上茬,容易使客人感到陌生拘谨。在安排迎送人员时,人数要比较适当,人员过少了显得不热情、不礼貌,忙得不可开交还疏漏百出,人员过多了,既浪费又容易使客人产生一种紧张感,觉得很不自在。
第五章 礼仪文书
礼仪文书是指在社会交往、礼仪活动中用来调整、放善、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群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书面材料与文字。
在社交礼仪日益注重形式与规范的今天,掌握礼仪的书面表达即礼仪文书的基本写作特点与要求,熟悉各种礼仪文本,如:一般书信、专用函电、致词、柬帖、名片与贺卡、题词与启事、讣告与悼词等的规范款式与写作要求,明确写作的语言表达与词语运用,有利于增进相互间的友情,加深交往的内涵与层次。
第一节 礼仪文书的涵义和特点
1.礼仪文书的涵义
文书主要是指借助于文字而形成的书面材料。这种书面材料包括各种来往文件、文电、会议记录、出版物原稿、簿册、统计报表等。有时也指文书处理工作和担任文书处理工作的人员。
所谓礼仪文书,是指社交礼仪方面的书面文字材料。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来调整、改善和发展相互关系的书面文字,就是礼仪文书。
礼仪文书是现代社交礼仪的基本方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之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之间时常发生各种交往,有时就用幅面形式珊亏沟通、联络,如邀请客人出席招待会、开业典礼、座谈会、宴会、交易会、沙龙、学术讨论会的柬帖;迎来送往、欢送告别、喜庆场合的欢迎词、答谢词、欢送词、祝酒词;向有关单位及公众宣布事项的启事;还有书信、名片、题词及婚丧寿诞方面的文书等。礼仪文书不仅用于交际,也关系到个人的工作效率和交际活动的效果,乃至事业上的成败。
2.礼仪文书的特点
(1)交际性
作为社会交往、礼仪活动的文体,礼仪文书主要体现交际双方(有时可能是多方)的愿望、喜好、情感,反映的是一种“双边”关系,只不过它是用书面的形式来进行互相接触、互通信息、交流情感,以便能达到相互了解、彼此吸取对方的长处和积极因素的目的,为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起催化剂作用。所以,礼仪文书具有交际性的特性。
(2)礼节性
礼仪文书注重“以礼相待”,强调因人、因事、因地、因时地待人接物。在对人生的各种美好祝愿上,多以全社会通行的人生重大礼仪方式进行,像婚嫁礼仪、生辰寿涎礼仪、丧祭礼仪、节日庆典礼仪,在日常交际应酬中的小礼,如迎来送往、寻求访见、宴请聚会、答谢辞行、邀约请托、问候抚慰、致谢道歉、勉力规劝等等,大多是用书面的文字材料加上礼仪活动,来充分地展示丰富的礼仪内容。
(3)规范性
礼仪文书一般都具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和用语,是一种比较规范化的文体,有时要特别注意。比如书信,不仅称谓语、开头结尾的应酬和问候祝颂语有很多讲究,而且也要注意行文中书写的款式,即以抬头表示尊敬,以侧写表示谦逊等,如果用错了对象、用错了场合或不合于情境名分,就会伤感情,影响交际效果。当然,礼仪文书的写作要求,并非像机关正式公文一样有法规的规定,它是全凭民间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社会上都遵循它而已。
第二节 礼仪文书写作与种类
1.礼仪文书写作的基本特征
(1)礼仪文书的写作目的具有实用性
礼仪文书较多地用于日常交际、应酬,既可以处理私务,也可以涉及公务。礼仪文书主要以实用为目的,如书信、请柬、名片、启事、电报稿等,有直接的应用性。写请柬就必须突出“请”的目的;写启事就应突出“启”的目的,把所启之事说明,让大家知道此事该不该自己办以及怎样去办。所以,礼仪文书的写作者必须注意:只要有用可以写,而且只有有用才能够写。在写作时应注重每一种礼仪文书的不同用处,即使同一类别,也应明确其中的细微差别,比如写书信,在称谓、敬语上应根据不同的目的与要求而有的放矢,切忌张冠李戴。
(2)礼仪文书的写作内容具有针对性
由于目的实用,必然要求内容为其服务。礼仪文书写作时要有明确的对象,要注意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学识、爱好、习惯、辈分等,如对书信、柬帖、题词等,一定要弄清所写给的对象的详细情形,甚至于情感、打算及喜好。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才能使内容名副其实,写得恰到好处,贴切、确切、亲切、关切,并适当运用语气,像题词还要注重音韵节律,从而使整体内容达到谐调一致,烘衬文内主旨与直接目的。
(3)礼仪文书的体式约定俗成
一般说来,礼仪文书虽不如公文那样有严格的体式规定,但在漫长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基本的定式、体式与款式,各种礼仪文种都有自身的规范化体式。由于这些规范,我们在写作时已把它当成基本的定式。如书信先要有问候,后要有祝愿语;名片一般先写服务机关及头衔,再写上姓名(中间),然后写自己的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每一种基本体式,都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一般就应以社会的变动与否为转移,在写作时既不能太随便,也不应墨守成规;既要熟识各种规范陈式,又要跟上时代步伐,适当地推陈出新。
(4)礼仪文书的书写形式具有文化色彩
礼仪文书既讲究礼仪内容,同时也要能体现出它的文化内涵。书写时不仅在文辞上,而且在书法款式、用笔用墨、书写印刷材料上要很有文化意蕴。措辞要符合对象、场景、时令及情谊深浅等;书写款式要大方、自然、得体;用纸用料、笔墨颜色也很有讲究,既美观又符合实效用,并能从中体现出有关交际中的礼节、礼貌要求。像写信函,以黑色笔墨为宜,不要用其他颜色,否则会不严肃,若以红色写信,就意味是绝交信。在制作时,一般都比较讲究质地与硬度,还配以一定的装饰,以反映礼仪文书内在的文化涵养。
2.礼仪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
(1)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礼仪文书没有其他如公文、专用文书那样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正规,大多只注意在称呼、语气、祝颂语方面的礼貌、礼节就可,具体写作中可用多种手法来表达,真是心之所思、兴之所至,均可自由发挥,叙事、明理、抒情、描写、评赞、议论任其使用,只要能准确、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即可。
(2)使用语体自由多样,心到笔随
礼仪文书的语体不受公文语体的束缚,白话、文言、文白相间均恰当。礼仪文书是一种最能体现和反映作者个性与才情的文书。
(3)运用语言简洁精炼,顺畅得体
礼仪文书的用语比公文要高,讲究语言的技巧。用词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用语应精炼、准确,词意应通顺流畅、明快得体。不论是称谓、敬语还是文内用语,都必须能以礼相待,文雅得当,彬彬有礼,不能放任、太随便。要适合所述对象、所表之情、所达之意,起到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与体谅的作用。
(4)反映情感真挚恳切,情溢文中
礼仪文书大多是从心底深入进行交谈,加深情谊,处处体现出相互之间的感情。“无情不是好文章”。动之以情才能使交往变得真诚、因此,礼仪文书的字里行间就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真挚情感。常常一篇好的礼仪函电或致词,欢快时喜形于色,悲恸时催人泪下,庄重时令人肃然。情溢文中是礼仪文书的根本要求。
1.礼仪文书的种类
礼仪文书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书,可以从多角色进行分类,有不同种类。
(1)礼仪文书的文体种类
根据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看,礼仪文书大致分为:礼仪函电类(包括一般函电和专用函电)、柬帖类(包括聘书)、名片与贺卡类、题词与类型、讣告与悼词类及碑文、对联、诗词类等多种多类。
(2)礼仪文书的适用种类
礼仪活动是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礼仪文书据此可分为:日常交际应酬类(如问候、拜访、请遏、邀约、宴请、馈赠、请托、论事、介绍、推荐、建议、辞行、申谢、道歉、声明等等)、庆典礼仪类(节日、事务)、人生礼仪类
(如生辰、寿诞、婚嫁、情恋、丧葬、祭奠)等几种类别。
第三节 书信礼仪
1.书信的构成与种类
书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及工作中用来传递信息、交流理想感情的应用文书,是社交书信的一种基本手段。
(1)书信的构成
书信一般由笺文和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就是写在信笺上的文字,包括寄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问候、祝颂等。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它决定书信的雅俗、繁简及风格。
封文就是写在信封上的文字,包括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及邮政编码等。封文是写始邮递员看的,使邮递员知道信的来源地及送达地址,若找不到投递地的收信人,仍可将信退给寄信人。
正规的书信称“信函”(公务书信通称为“公函”)。完整的书信应该笺文封文俱全,且将笺文装入写好封文的信封内,然后贴上邮票,封好封口,放人邮局的邮筒或邮箱寄出去。
(2)书信的种类
书信因写作者与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形式及邮寄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与种类。
从公私角度看,可分为公函与私函。
从内容看,可分为祝贺慰问类、请求建议类、请托邀约类、表扬感谢类、聘请辞却类、推荐介绍类、事务往来类、联络汇报类及交际应酬类等等,有时这些书信内容较复杂。
从性质看,可分为一般(普通)书信和专用书信。
从写作形式看,有笺函、邮简、明信片等。笺函就是有笺文、封文的信函;邮简就是表为信封、里为信笺即信封、信笺合一的信函;明信片是正面为信封的格式、反面为信笺的信函。
从投递方式看,可分为平信、快信、挂号信、航空信等,还有捎带信。
2.书信写作的基本要求
(1)书写必须合乎规范、用语礼貌
①书写格式要规范。笺文中的称谓、开头应酬语、正文、结尾应酬语、祝颂敬辞、署名及时间等,都要注意其结构顺序和书写格式;同时,封文的收信人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发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等也有一定的规范。这些规范,是在交际实践中人们共同约定而成的,社会的约定俗成,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共同遵守,否则会造成误解,产生各种麻烦,甚至误事。
②书信语言要礼貌。书信是一种书面谈话,这就要讲究礼貌,使收信人有一种亲切感和尊重感。一般说,书信的笺文中先要向谈话对象礼貌地打招呼;然后说两句对对方表示尊重或亲切的话;接着是用应酬语引出谈话正题;再就是正文;后面是结束谈话的应酬语;最后才是写信人的自称、署名及时间。
书信写作者要熟悉并掌握书信的这种基本体式要求,并能熟练地运用它进行写作,经常体味它的礼貌用语,才能较快地达到写作目的。
(2)内容应实在可信、通情达理
书信无论是写给谁看,所述内容都应实实在在,所表之情都要率直真诚,所都须通情达理。所以,书信的正文中究竟要向对方表示什么、诉说什么、要求什么、自己今后如何打算等等,都应清楚地表达出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双方的了解与合作,增进相互间的联系与交往。
(3)字迹要工整清晰,文辞要通顺畅达
书信主要靠文字来表达内容,文字书写不仅要让别人看懂,而且要让人看着舒服、心情愉快,这要求写信人做到从书信的内容到语言的书写都能使收信人感到诚实、顺畅、亲切、真挚而优雅。写信时,要用好笔种、墨水的颜色、字体及整体的美观大方,字迹工整,字体适度、端正、规范、清晰,切忌字迹潦草;文辞也不能诘屈聱牙,令人猜疑费解。
3.书信笺文的写法
书信笺文也称“信瓤”,即信的内容,它一般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构成。
(1)称谓
指寄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它表示双方的关系,在信笺(也称信纸)单独顶格书写。以表示尊敬和有礼貌,称呼之后加冒号,以引出下文。称谓的用法分以下几种情形:
①写给长辈的只写称呼,不写姓名,如“妈妈”、“姑姑”等。若非亲属的长辈可在称呼前加上姓氏,如“××伯伯”、“××老师”等。
②写给平辈的可在称呼前加上名字,如“××哥”、“××妹妹”等。若是非亲属的同辈则可写名字加称呼,如“××同学”;也可写姓名加称呼,如“××同志”;较亲密的可写名字加称呼,如“××同窗”、“××仁兄”等。
③写给晚辈的可只写姓名或名字,也可在姓名或名字后加上称呼,如“x x侄儿”等。
④写给担任一定公职的人,要作出选择,尤其是当收信人身兼数职时,应视写信内容与收信人的哪个职位关系密切与否来定。若收信人原来是寄信人的老师,现担任市长,而寄信人的书信重点在叙师生之情,那么该信称谓应以师生关系为宜。
(2)正文
就是所写书信的内容主体。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①简短的问候语即开头应酬语。用得最多的是“您好!”,另起一行,空两格,单独成行。
②询问对方的事情,与问候语分开,要另起一段。主要是如何收到来信,对方近况如何等,表示关切之情,内容的字数视所询问事情多少而定。
③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自己的事情及要对方帮助解决的事情等,这是笺文的主体内容。一般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都应单列一段,回答对方问题要有针对性,写自己的事情要简洁,要对方帮助之事要明确。
④最后写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要求简短、自然。
(3)敬语
敬语是表示向对方祝愿、敬意或问候的话。它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时令、场合等的不同而选择贴切的词语。如给长辈,应写“敬颂崇祺”、“敬请x安”。给平辈,一般用“顺颂安好”。给晚辈,用“即颂”等。有时对收信人职业要考虑好,如给学界人士写信的结尾敬语可用 “恭请学安”、“顺颂文棋”等。敬语的写法习惯上有两种:
①正文写完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等词;
②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平安”、“健康”等。也可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进步”等。
(4)落款及时间
笺文的最后,要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边位置。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妹等,后边写名字,不用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写上。写信日期在最后一行略比落款靠后一些。
4.书信封文的写法
书信封文的写法分横写和竖写两种。横写是从上至下的顺序,竖写是从右至左的顺序。一般先写收信人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姓名,后写寄信地址或加上姓名、邮政编码。
(1)邮政编码
写在最前边(模式的左上角,竖式的右上角)。
(2)收信人地址
写在邮政编码下边,不要与邮政编码靠得太近。一般按省(市、自治区)、县(区、镇)、乡(街)、村(门牌号)或所在单位的顺序写,要写得详细、具体,字迹工整、清晰。发给机关、团体或单位的信,要先写详细地址,再写单位名称。
(3)收信人姓名
写在信封中间,字体要大些。根据收信人的具体情况,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称呼后可加“收”、“启”、“鉴”、“展”等,但也可不写。若是让别人转给收信人,则先写转信人姓名,字体稍小些,接着写“转”或“转交”等字,后写收信人姓名,字体要稍大些。
(4)寄信人地址和印政编码
写在信封左边(竖写)或下边(横写),字迹要比收信人姓名略小些,要按收信人地址的顺序详写,最好也写上寄信人姓名。寄信人的邮政编码写在收信人左下(竖写)或右下边(横写)的六个空格内。
托人捎带的信,收情人地址如果为捎情人所熟悉,可不写,而写“面交”、“烦交”等字;收信人姓名一定不能省略。若信的内容不怕捎信人所知,信封可不必封口。
5.书信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书信写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首先第一次同对方通信时,在信笺文尾要详细、准确地写上自己的地址、邮政编码甚至电话号码,以便对方回信或回电联络。
其次写信用语要尽量口语化,也要尽量用规范和文明礼貌的词,表达意思要一清二楚。
其三写信时既要细心,又要抓住重点。
其四写信时无论是信笺还是信封上都不能用红笔,因为红笔写的信通常被认定为绝交信,所以一般用黑蓝颜色的毛笔、钢笔来写,而不能用铅笔及其他容易涂抹的笔种。
最后信笺、信封上的字迹要工整、清晰,标点符号要准确,字迹以正楷为佳。
6.介绍信和明信片
(1)介绍信
介绍信是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必备的具有介绍、证明作用的专用书信。持介绍信的人,可以凭此同有关单位或个人联系、商洽有关事宜。填写介绍信要写明持信者的姓名、职务、政治面貌、联系事宜,还有字号、单位名及日期。书写应工整,不得涂改,还要填上它的有效期限。
(2)明信片
明信片是一种简便的书信,一般正面为信封的格式,反面为信笺。也有的正面是画面,反面一半为信笺,一半为信封格式供写封文。它多用于节日祝贺、约会联系等。因篇幅有限,就要求语言极为简练、质朴、平实。写法与一般书信相同。它的内容完全坦露于外,无法保密;但投递简便,且许多明信片有特殊的画面并配以文字、诗句,可用作特殊的纪念或表达特殊的情感。明信片在当今的日常交往中用得越来越普遍。
第四节 致词与函电礼仪
1.礼仪致词的种类和特点
(1)礼仪致词的种类
礼仪致词主要有四种: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祝酒词。它们是社会交往、礼仪活动中较常用的文体。欢迎词、祝酒词是在宾客到来时主人的接风致词。答谢词是宾客为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而致的答词。欢送词是当宾客离开时,主人为表示礼貌而说的惜别之词。这些致词主要用于召开重大的国际会议,接待重要的外宾等社交活动。
(2)礼仪致词的特点
①尊敬感。礼仪致词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一般在称谓前要有表示尊敬之意、亲切之感的修饰词,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再在姓名之后加上头街,或加上“女士”、“先生”等字样。
②真挚感。在迎来送往、感谢致敬时,表达感情时,就应在字里行间反映出真情实意,这种情感要出于真诚,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感情,不是虚假地做给宾客看。使用客套话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分或过滥。
③简洁性。致词类文体一般应短小精悍,不能长篇大论。它们一般出于礼节的需要,所要表达的内容是点到为止,不用作很多论证,其文风要求简明扼要,得体有力,以表现出致词者的精明、干脆与果断。
④委婉性。致词各方在致词时一般都只讲对相关事物的原则和基本点,不涉及或不直接涉及双方有争议的观点与看法,所以必须用委婉的语气和词语来阐明各自的见解,以便能取得对方的谅解,继而进行合作与交流。
2.礼仪致词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1)礼仪致词的格式
礼仪致词的格式有标题、称谓、正文和落款四个部分:
①标题。有两种:一种只有“欢迎词”、“欢送词”等;一种是“××十职务”在欢迎×××招待会上的致词。
②称谓。有两种:一种是泛称,用“女士们、先生们”等词,标题下面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一种是专称,写明宾客(或主人)的姓名全称及职务、头衔等,前面可冠以“尊敬的”等词。书写地方同泛称一样。
③正文。应根据双方关系及访问目的而确定。往往有三层涵义:一是充满诚挚友好的欢迎或祝贺之情与友好的欢送或答谢之意;二是简要回顾或概述双方相互之间合作的往昔,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值得记住的友谊;三是向对方表示良好祝愿和愿意与对方继续合作之意。正文最后以热烈的祝颂告别词结尾。
④落款。落款要在最后一行右边签上发表讲话人的姓名、职务名称。
(2)礼仪致词中的注意事项
不管是即兴演讲还是事先起草的礼仪致词,都要注意场合、致词对象、时令及气氛等。
用语不仅要雅致、准确、生动、贴切,而且要通俗易懂,语音不会出现理解上的混淆。篇幅要短,主题集中鲜明,客套语适量,语言精炼明确。要以礼貌而真诚的感情,来体现双方的交往,以便能进一步合作与往来。全文要条理清楚、结构紧凑。
3.礼仪函电的种类与特点
(1)礼仪函电的种类
礼仪函电主要有六种三类:贺信、贺电;慰问信、慰问电;感谢信、感谢电。这是礼仪文书中使用很广泛的一种文书。其中贺信、贺电是用来祝贺对方机关或个人在某一领域中所作出的成绩与取得的成就,庆贺重大的节日、纪念日而写成的信函或文电。礼仪函电是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向某一集体或个人表示关怀、问候、安慰、鼓励而写成的文书。感谢函电是用来表达感谢之情的一种书面形式。这些函电与一般的信函和电文有一些差别,它主要用于社会之中、工作方面的交往与礼仪要求。
(2)礼仪函电的特点
礼仪函电不同于一般信函和电报,它具有社会效应。礼仪函电虽然与公务函电同属一种文体,但两者在实际使用上也有不同特色。
①表达内容上,礼仪函电大多以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称颂慰问、感谢致意为主;公务函电则以通报情况、办理具体事项、咨询、商洽或答复问题为主。
②写作上,礼仪函电语言、格式要求合乎礼仪规范,语气温和亲切、热忱;公务函电文字和格式严格按有关规则行文,语气严肃庄重,用词简练,讲求事理逻辑。
③作用上,礼仪函电主要起发展关系,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促进友谊的作用;而公务函电主要起办事作用,如询问情况、洽谈工作等。
4.礼仪函电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1)贺信、贺电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①贺信、贺电的格式主要有标题(贺电可省略)、称呼、正文、落款和日期。
贺信标题于首行正中,写“贺信”两字。
称呼写于另起一行顶格处,有机关(单位)或个人两种。机关(单位)名称要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给个人的贺信、贺电,应根据礼仪规范书写对方称谓(包括职务、姓名、尊称),称呼后加冒号。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是贺信、贺电的内容部分。有三层涵义:一是开头写祝贺原则和所祝之词,一般就具体事件(成绩、成就或成功)向对方表示祝贺,并说明取得成绩的原因、意义及影响,大多用“欣闻(欣悉)……,代表……向……表示祝贺”或“值此……之际,特表示热烈祝贺”等词语;二是中间具体展示己方祝贺事件的态度,概要分析、表明对该事件的肯定;三是最后以祝愿或希望之词结尾。
落款应写明发信、发电机关的全称或个人职务、姓名。落款的位置在正文右下方。最后还要注明发信、发电日期,署于落款下方。年、月、日须填写清楚,不可省略掉。
②写作函电时要注意:贺电篇幅比贺信更短,用语更精炼简洁,不堆砌华丽词藻,要词义鲜明、准确;格式要规范、称呼要得体,尤其是涉外礼仪函电,更应按国际惯例来写;表达的语气上要感情真挚、热情大方,但不能夸大其词、过分渲染;所述事件要恰到好处,符合实际,不能过分拔高。
(2)慰问函电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①慰问函电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和日期四部分。
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是直接写“慰问信”或“慰问电”;
二是慰问单位名称,“致被慰问单位名称、慰问信或慰问电”。标题位于首行居中。
称呼与贺电、贺信相同,提行顶格,后用冒号。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慰问内容。一般也有三层涵义:开头向受电、受信单位概括说明写信或致电的原因、背景、目的等,使对方明白为什么受到慰问;中间概括写明受信、受电单位、个人或国家的先进事迹、优良品德,或赞扬受灾人民勇于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气概和精神,并表示向对方学习、致敬;最后点明希望与前景,简述慰问单位的深切关心,鼓舞受灾人民征服困难,振奋斗志。
落款要写明发电人或发信人、单位、国家的全称,以及发电、发信的年月日,位置都位于正文右下角,日期在落款正下方。
②写作慰问函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达慰问之意。
其次叙述要其诚,分析要得当,态度要诚恳、热情、亲切。
再次表达上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条理清晰。
最后用语通畅、精当、简练、得体。一般慰问电比慰问信更精简。
(3)感谢函电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①感谢函电的格式由标题、称呼、正文、敬语、落款和日期五部分组成。
标题有两种:“感谢信”或“感谢电”、“致×××的感谢信(感谢电)”。位于首行居中,字体略大一些。若用于张贴,用大红纸张书写。
称呼提行顶格书写,后加冒号。一般写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如是个人姓名,后可加“同志”、“先生”等等称词。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感谢内容。一般有两层涵义:概括地叙述对方的事迹,说明对方给予自己哪些支持和帮助,并阐明事迹的影响,表明自已的感激之情。这是全文主体部分,要突出重点,记叙详实,表扬适度;向对方表示学习的态度与决心。
敬语要在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写“此致”,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或在正文后另起一行顶格写“致以最诚挚的敬礼”等词语。
落款和日期同慰问函电,署于敬语后右下方。
②写作感谢函电时要注意:
首先,区别不同对象,感谢事由、事项要准确、明晰而热情。
其次,抓住事迹的感动人之处。
再次恰当地评议所反映的事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忌过分拉长篇幅。
最后用词明快、通畅,有感而发,是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切忌矫揉造作。
第五节 柬帖与聘书礼仪
1.柬帖的种类与特点
(1)柬帖的涵义
柬帖,是对用简短的言词书写的信札、书柬、请柬、名帖等等的一种统称。
(2)柬帖的种类
从柬帖的内容看,主要有喜庆帖、应酬柬帖、礼帖、谢帖及丧葬帖五种。生活中的喜庆活动如婚嫁、寿庆、弥月(即“满月”)开张、庆典、剪彩、揭幕等,用喜庆帖,像各种请柬、贺年卡、生日卡等。日常送别、迎接、恭贺升迁,用柬帖。有时送礼物、礼金,就用较考究的纸片郑重书写有关礼物数目及文辞,是为礼帖。接受礼品者要相应说明谢意,可用谢帖。用以告白亲友的报丧帖就叫丧葬帖,一般用白纸、黑字。
从柬帖的表面形式看,有横帖与竖帖。横帖即西式帖,横向书写,从上至下顺序;竖式帖即中式帖,从左至右顺序。
从柬贴的纸张样式看,有卡片式和折叠式之分。一张装潢精美的卡片,正面印有卡片名(如贺年片、生日卡、圣诞卡等),背面为空白,用于书写,就是卡片式柬帖。而有的可将卡片折起来,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面印有柬帖名称与美术装饰,里面是空白,用于书写柬帖的内容。这种折叠式柬帖,多用于较郑重的礼仪活动。
(3)柬帖的特点
①告知性。柬帖首先要将邀请、通报、致谢的内容告知对方,特别是请柬,更应写明邀请人姓名、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等。
②礼节性。柬帖的款式用语都非常注重礼仪要求,要为交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规范性。无论哪种柬帖,它一般都必须有严格的讲究,在行文中的起行、抬头、具体位置,制品的内外设计要与交际对象、交际内容相和谐、一致,并按社会约定俗成来写作。
④简捷性。柬帖都要求言简意赅,用词便捷,使对方一目了然。
2.柬帖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1)柬帖的格式
由标题、正文、结尾及落款和时间四部分组成。
标题—般写在柬帖的封面,如“请柬”等。
有些柬帖还有起首和抬头,一般起首低格,抬头与书信的抬头书写相同,平抬顶格。
正文的内容根据柬帖的不同种类而有不同要求。以请柬为例,请柬的正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说明被邀人姓名;
②被邀参加的活动名称;
③活动(或会议)的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
④有时要请被邀人确认能否应邀。用词要准确、精练、热情、恳切、得体。
结尾处空两格写上“此致”或“敬请(恭候)”字样,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上“光临(在临)”。
落款写在右下方,由发柬帖者署名,要另起行右下方写日期。
(2)柬帖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①选购或设计制作束帖,要注重款式与交际对象、交际内容的一致。如恭贺新春的拜年帖或春节活动的请帖、礼帖,可选择竖式且美术装潢民族文化色彩浓郁的为好,而新年元旦的庆贺横竖式都可以。
②柬帖的写作应与其外表形式相协调,即竖式的柬帖应竖行书写;横式的柬帖应横行书写。竖写自右而左移行,横写自上而下移行。
③柬帖的语言力求雅致、优美、自然,礼仪用语与书信中的用语相同。
④柬帖中所有名称应使用全称或通用简称。
⑤打印好的有正式规格的柬帖,行文中不能用标点符号;若以信函形式发出的柬帖,句子之间可用标点符号。
3.聘书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聘书是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本单位的某一职务或承担某项任务时所制发的一种应用文书。也叫聘请书或聘任书。聘书主要使受聘者明确职责,增添荣誉感、尊敬感和责任感,大多用红色封面(绒料面、皮革面)册页式,封面烫金(或印成金色)标明“聘书”字样。一般分为竖式和横式两种。
(1)聘书的格式
聘书的格式有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及时间四部分。
标题居内页首行中间位置,字较正文大些,写上“聘书”、“聘请书”或“聘约”。
称谓位于标题下一行顶格写,写受聘人姓名(也可附上职务或职称、学衔等)。
正文—般包括聘请缘由、被聘人承担的具体职务、职责、权限、待遇,聘期起止时间,以及对被聘任的要求或希望等。可分条列项来写。结语用“此聘”或“特授予此证”等词语,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落款要在正文靠右侧写聘请单位或单位及负责人姓名,并加盖公章及个人名章,然后另起—行写发出日期,位置比落款再略靠右些。
(2)聘书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写聘书时须注意语气要谦恭、得体,用词简练、准确。
第六节 名片与贺卡礼仪
1.名片的涵义与用途
名片就是指印有姓名的小硬纸片。古时用写着姓名的木片来通报自己的姓名,后改用绢、纸,不仅通报姓名,而且通报身份。其名称原来称“刺”、“寸楮”,后又称“名纸”、“名帖”、“名片”等。
现在名片的用途极为广泛,既可用来通报姓名、身份,也可用于简便的访问、答谢、邀约、馈赠、请托、介绍、探询、辞行等。
2.名片的种类与印制
(1)名片的种类
从款式分,名片有中式名片、西式名片和中西两用名片三种。
中式名片有正反两面,正面自上而下竖排,有的中央只印姓名,无其他文字;有的分为三路,中路印姓名,右路印服务机关及职衔,左路印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反面有的空白,有的用外文印正面的内容。
西式名片也分正反两面。正面自左至右横排,也分三路,中路为姓名,上路为服务机关及职衔(职衔亦可置于姓名之下),下路为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反面用外文排印正面内容。
中西两用式名片即正面为中式,反面为西式的名片。
(2)名片的印制
印制(制作)名片,首先应明确制作名片的用途,再据此选择名片的款式及所作材料。印制名片,要依据用途加以设计。设计既要合于规范,又要有自己的风格,体现自己的个性。制作名片有的还要考虑到是否需要把本人所在单位加上去,或印刷有关画面。
3.名片的写作
名片写作同其他名片文书一样,应有它的规范性,并注意片面的布局和字体,可用各种美术字,也可用行、草、篆、隶字体,只要符合自己的喜好就行。
名片的片文写作,正文内容单纯,文字简短,加上称谓语、传达语问候(称颂)语、自称署名等,还有时间。因而,名片的质料要考究,用词上必须注重礼节。
4.贺卡的制作与写作
(1)贺卡的涵义
贺卡,就是印着(写着)一定祝贺词语的贺卡。如春节用于互相祝贺的又叫“贺年卡”、“贺年片”,还有在元旦、圣诞节、生日及其他节日庆典中用的贺卡。赠送贺卡是节日庆典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它有利于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密切联系。
(2)贺卡的制作
随着人们使用贺卡的增多与普及,贺卡制作者迎合了多种社会祝贺活动的需要,用不同的款式、不同的色彩图案、不同的祝贺词语把贺卡分门别类。如祝贺新年的贺年卡(贺年片),多用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图案装饰,印着象征新年的宫灯、烟花爆竹等,贺卡上的祝贺词多为“恭贺新禧”、“吉祥如意”、“新年快乐”、“新年好”等,且多以隶书、篆书来印刷。其他节日使用的贺卡,也有各自特色,尤其在近年城市青年人中流行的圣诞卡。当然,有的贺卡可以两个节日混同、兼用,如不少圣诞卡上印有“圣诞快乐”、“新年快乐”的双重贺词。但其他如生日、情人节、母亲节所用的贺卡,应分别使用,不得混用,因为它们从装饰内容到祝贺词语都有独持的内容。
(3)贺卡的挑选
挑选贺卡要根据使用贺卡的节日背景和具体的赠送对象的不同来决定哪种贺卡较适合,这就要求注意贺卡的款式、装饰内容、总体风格和祝贺词语。挑选贺卡时要求做到:贺卡的装饰内容与祝贺词语同赠送贺卡的节日背景相一致,要在节日之前寄送到收卡人手里;贺卡的装饰要与赠送对象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相一致,贺卡的礼仪内容要与收卡人的心境相通;贺卡上的祝颂词语要能准确表达赠送者对赠送对象的衷心祝愿,要选贺卡上的词语与赠送目的完全—致的。
(4)贺卡的写作
较规范的贺卡,除了卡上的装饰物和印着的祝颂词语外,还留有空白处给赠送者写作用。贺卡的写作要视贺卡上的祝颂词语而定。—般在贺卡原有祝颂词语的基础上,再加写更能表达自己心情言辞,这就要在祝颂语前写上赠送对象的姓名、称谓,在祝颂语后写上赠卡人的姓名及自称,最后再写上时间。
贺卡书写时要注意用词得体、简洁,字迹美观、大方、工整;若贺卡是竖式,行文宜竖行书写,贺卡是横式,行文宜横行书写。
第七节 题词与启事礼仪
1.题词的种类与写法
(1)题词的涵义
题词,也称题辞,是指为了留作纪念或勉励他人而题写的简短、精练的文字。题词是我国社会交往、题词活动中的常用方式之一,它要求用语、书法俱佳,以凝炼精粹的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加上装按艺术,创造出一种高雅的文化礼仪氛围,在我国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积极的作用。
(2)题词的种类
首先从形式看,题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①题壁类。主要是在厅堂墙壁、庭院影壁、山林景观的石壁等处题词甚至作画。其目的有的是借壁抒怀,有的是劝勉训诫,有的是描景状物。
②题牌匾类。主要用于装饰中国园林、街巷、店铺、宅第、厅堂及亭、台、楼、阁、谢等,一般所题之词用雕刻、漆饰、刺绣等技术加工而成匾额等,悬挂于显要处。
③题条幅类。条幅大多用于装饰厅堂、书斋等,还配以画面,是字画合一的条幅。它一般书写于宣纸上,再经装裱而制成精美的条幅悬挂于墙上。
④题簿册类。在留言簿、纪念册上题词,用作留念或发表看法。其他还有题画、题像、题奖牌、题锦屏、题金牌等。
其次从题词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题名类。就园林景观、社团学校、报纸书刊、楼堂馆所、宅园居室等的名字给予题签,既要名美,又要字体佳。
②日常题赠类。主要用于朋友之间、师生之闻、长幼之间、上下级之间,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形式多样,多为匾额、题册、条幅、题画等,用以表达祝愿、劝勉、颂扬之意。
③其他有生辰寿诞、婚娶婚嫁等方面的庆贺祝颂,丧祭礼仪中的哀挽祭奠等。
最后从对象看,题词主要有给人题、给物题、给事题三种。
①给人题词,又分三种;
长辈对晚辈的题词,多为表示关怀、奖掖、鼓励之语,如老师给学生纪念册上的留言。
同辈之间的题词。如同学间、朋友间相互题赠、共勉互励的话。
领导给英雄人物的题词。它多为勉励、表扬、歌颂、纪念和号召。
②给物题词。主要有三类。
给自然物题词。既可以单纯为景题词: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题词;又可以借景抒情的题词:杜牧题《赤壁》:“折刊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给建筑物题词。既可以单纯题物: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又可以借物抒怀:王之涣题鹳雀楼《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给生活用品、书刊题词。对扇子、手帕、茶具、笔筒、笔墨砚、书籍、纪念册等,既可因物赋题,又可借物抒情。
②给事题词。多是某些有名望的人或领导人给某单位的某项事业题词,多带有评价、祝贺、祝愿之意。
(3)题词的写作要求
题词不像其他文体有较严格的格式要求,它较自由些,表面用词较短,但也有讲究:叙事要简短而充实,语言要有力而严谨。具体地说,主要有:
①明确题词的对象与事由。既要搞清题词对象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地位、信仰等,又要明确为何事、在何种场合、何时而题词。
②题词要讲究语言美和音律美。题词作为一种高雅的交际活动,要求题词典雅别致,含蓄隽永,书法优美,并且讲究音韵和谐,字与字之间要平仄声韵协调,体现一种音律美。
③题词讲究款式的规范化。题词的款式按社会约定俗成的款式来书写。题词分正文、题款两部分内容。题款又分上款与下款。上款书为何人何事而题词,下款书何人何时题写。题词款式分横写、竖写两类。主要写法是:横写时,一般正文自右而左写,上下左右居中;竖写时,上款于正文右端自右上方往下竖写,下款于正文左端自中间部分起往下竖写。上下字要明显小于正文的字。
2.启事的种类与写法
(1)启事的涵义
启事是指在需要向大家公开说明某事或希望大家协助办理某事时所写的简短文字稿,它一般采用广播、电视、报刊或张贴于公共场合等形式进行宣告。它的对象极为广泛,是社会大众。其目的是既求广,又求快,通过多种传播媒体来达成要求。
(2)启事的特点
启事是—种较独特的社交礼仪文书,有其自身特色。
①知晓性强。启事是用最大限度的传播媒体、最广的范围与传播空间最快的时间来最大可能地将所启事公告于社会大众,以使社会各界人士在尽量短的时间里知晓启事内容,尽快解决有关事项。
②简洁明晰。启事内容要求时间急、事项少、必须让人一看就明了有关事项。语言应讲究简短有力,使公众一听或一望就明确所启之事。启事的用词要简捷、整洁、鲜明、清晰、内容简明扼要,文字精炼,适用范围广而明确其所指。
(3)启事的种类
启事适用范围广,涉及内容多,根据不同标准、不同角度,可分为多种类别。
从所涉及的事务看,启事有公务启事和私务启事两大类。
①公务启事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向部分公众宣布或告知有关事宜时使用。比如招聘启事、租房启事、迁址启事、开业启事、证稿启事、征询意见启事等。
②私务启事一般是个人向公众声明、要求、征询有关问题时使用,比如寻人启事、寻物启物、征婚启事、家教启事等等。
从启事涉及事项的性质看,有征召类启事、声明类启事和寻找类启事三种。
①征召类启事是征求某些对象做某事或招收某些人员的启事。如征文启事、招工启事、招生启事、招标启事、征订启事等。
②声明类启事是声明某证件作废、辨别真伪,告知地址迁移、名称改变、提前或延期、开业或停业等情况的启事。
③寻找类启事主要是寻人或寻物启事。
此外,还有不同目的与内容的其他启事,诸如道歉类、鸣谢类、辞行类、陈情类、喜庆类、丧祭类等礼仪色彩特别浓重的启事。
(4)启事的格式
由标题、正文、落款和时间三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应写清楚启事的性质和文件。如“征婚启事”、“更正启事、“寻物启事”等。
正文就是启事的主体, 主要写所启之事及其该事的旨意。要求直截了当地将写作者的所要求之事的具体内容、想法、意图明确地告之社会公众。为了便于联系,正文中的时间地点事物名称人物姓名年龄职业要求或征询事项要写得明确具体而简洁。
落款要写明启事人姓名单位姓名及启事的确切时间。在正文之后空一行右下方位置落款。若报刊上的启事,可不写时间。
启事写作的注意事项
①标题要简短醒目。启事标题要尽量简短,一般用简称,像“寻人启事”用“寻人”,“招聘启事”用“招聘”等。为了醒目,其字体较正文的字体要大得多。
②内容要突出重点。启事一般应一事一启,讲求一文一个中心思想,使人一看见就知道要做什么或怎样做某事。
③陈述要简明扼要。启事一般用说明来表达主题,要求行文简短、明确、文字精炼、准确,措辞郑重、严谨,不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切忌文字冗赘、语言晦涩、独出心裁。
④行文要礼貌得体。启事是让社会各界了解、帮助做有关事情,或征求意见等,在行文上讲究一定的体式,用语上力求文明礼貌、得体、恰当,以彬彬有礼的告白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理解和同情。切忌虚张声势、蒙骗愚弄、讥讽挖苦等用词。
第六章 外事礼仪
外事礼仪是指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向外宾表示尊重、友好的各种惯用交际礼宾形式及各种礼节、仪式和习惯的规范。掌握好外事工作的原则、礼宾工作的基本要求,明确和熟悉外事礼仪中的迎送、会见与会谈、宴请、馈赠、参观游览、文艺晚会与涉外舞会及日常涉外交际礼仪等环节和方面的常规做法与具体工作,对我国开展对外交往、发展相互关系、增进友谊产生积极作用与深远影响。
第一节 外事工作礼仪原则
1.外事工作礼仪及其特点
外事工作主要是根据本国的对外方针政策,组织安排对外交往的有关活动。所谓外事工作礼仪,就是指在对外交往中所涉及的礼仪活动、各种礼节、仪式的规范化做法。在我国改革开放国策实施以来,来华进行经贸洽谈、文化交流、观光游览的来宾及各地华侨、港澳台同胞不断增多,外事礼仪也就日显重要。一方面,涉外人员必须掌握外事礼仪常识,遵守涉外工作准则和外事纪律,对外宾既要彬彬有礼,又要维护国家尊严;另一方面,要把握外事礼仪的特点。外事礼仪具有较高的政治性,礼宾工作要为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国家利益服务;外事礼仪具有固定性与变通性,国际交往中的许多礼宾活动都有固定的仪式、礼节和国际惯例,同时各国又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礼仪礼节,如遇到特殊情况,可作相应的变通和灵活的处理。
2.外事工作的基本原则
(1)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原则
外事工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具体推行与实践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等,相互之间是一律平等的交往关系。因而,任何单位、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在外事交往活动中都必须贯彻平等原则,要热情友好,落落大方,彼此尊重,不卑不亢。
(2)尊重国格、尊重人格的原则
在涉外交往中既要维护本国的利益、尊严,又要尊重他国的利益和尊严,国家不分贫富大小,人不分种族信仰,不分民族、宗教、风俗习惯,一律平等以礼相待,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做任何有损国体、有辱国格的事。而且,在与外宾交往中,既要坦诚、谦恭、热情、周到,又不能低声下气、卑躬屈膝、失去自我,要自尊自严。
(3)遵守外事纪律的原则
在外事接待工作中要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自觉遵守外事纪律,不得失密泄密:不利用工作之便营私牟利、索要礼品:不背着组织与外国机构及个人私人交往;不私自主张或答应外国客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参加外事活动,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4)注重礼仪与礼节要求的原则
我国对外政策也要求交际礼仪与之相适应,做到礼仪周到而不烦琐,热情接待而不铺张,活动内容丰富而不累赘。接待外宾的人员应仪容整洁,仪表大方,表情亲切、自然,熟悉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陪同外宾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所站的位置,言行举止要符合礼仪要求,坐立姿势应端正,对外宾的穿着不评头品足,以使来宾有“宾至如归”之感。
3.外事礼仪的总体要求
(1)友好相处,互惠互利
对外交往要以宽阔的胸怀和精神相处,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即使由于条件所限而难以达成互利协议时,也不应采取欺诈、强制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
(2)遵守时间,不得失约
这是国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外事活动,都要按时抵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过迟到达,会使主人与客人空等过久而失礼。如确因故迟到时,应诚恳向主人和客人致歉并说明原因。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礼貌地告知主人,并表示歉意。
(3)尊重老人和妇女
尊重老人和妇女,既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涉外交往中的必备品质。在上下楼梯、进出电梯、车辆时,都应礼让老人和妇女,让其先行,必要时给予适当帮助;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应帮助提较重物品;进出大门,要主动帮助他们开门、关门;进出屋时,也可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同桌用餐时,男子也应主动帮助他们入座、离席。
(4)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
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各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在外事交往中均应予以重视。如新到一个国家或初次参加活动,应多了解,多留意,多观察,不懂或不会做的事,可仿效别人。
(5)注意个人卫生和举止言谈
国际交往中要注意个人卫生,衣着要整齐美观,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鞋要上油擦亮,穿西装要打好领带,穿中山装要扣好领扣,领钩,梳理好头发,刮净胡子,修剪好指甲。
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现自然,和蔼可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另外,参加活动前不能吃葱、蒜等带有刺激味的食物,吸烟要注意场所及烟量。
言谈的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语气要和蔼可亲,表达要得体,谈话内容要事先有所准备,应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后就进入正题,要留给别人说话的机会,言谈中手势不要过大,讲求倾听的艺术,不要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工资收入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不要随意谈论当事国的内政、外交、宗教等问题。
第三节 外事迎送礼仪
迎客和送客是外事接待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涉外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一个精心安排的欢迎仪式,能使来宾一踏上被访国就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个周到圆满的欢送仪式,会给来宾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因此,热情迎送,善始善终,使来宾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国际交往中,对外国来访的客人,常常视其身份、访问性质和目的以及两国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
1.迎送的安排
正式迎送来访者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对迎送活动的周密安排。一般说来,迎送活动分两种档次:
(1)隆重迎送
这主要适用于各国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往往都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对军方领导人的访问,也举行一定的欢迎仪式。
(2)一般迎送
这适用于一般人员的访问,对一般代表团和人员的访问,一般不举行迎送仪式。
当然,对应邀前来的访问者,不管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团,抑或是民间团体、知名人士,在他们抵离时,均应安排相应的人员前往迎送。对长期在本国工作的外国人士、外交使节或专家,当他们到任或离任时,各国有关方面亦安排相应人员迎送。
2.确定迎送规格
对来宾的迎送规格,通常主要是依据来访者的身份,访问性质和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确定迎送规格,主要是确定哪一级人员出面迎接,是接待来宾的个礼遇规格,应根据主管部门接待要求来办。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来宾的身份相当,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完全对等时,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由副职出面。总之,主人身份与客人的身份不能相差太大,以同客人对口、对等为宜,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当事人不能出面时,无论作何种处理,应从礼貌出发,向对方作出解释。在特殊情况,为了两国的外交关系或政治需要,可打破常规,安排较大的迎送场面,给予较高的礼遇,但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以免造成厚此薄被的印象。
3.掌握抵达和离开的时间
为顺利迎接客人,迎送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来宾乘坐的飞机(火车、船舶)的抵离时间。如有变化,应及时告知。由于天气变化等意外原因,飞机、火车、船舶可能不准时,迎送人员应在客人抵达之前到机场、车站或码头,不能出现让客人等候的现象。送行人员应在客人起程之前到达,如有迎送仪式,应在仪式之前到达,并直到客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看不见时再离去。
4.献花
献花适用于礼遇较高的外宾,迎接普通外宾,一般不需献花。献花须用鲜花或由鲜花扎成的花束,花束要整洁、鲜艳,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黄颜色花朵。向贵宾献花,通常由儿童或女青年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并向来宾行礼。有的国家由女主人向女宾献花。
5.互相介绍
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应互相介绍。通常先将主人介绍给来宾,职位从高至低,可由礼宾交际工作人员,接待翻译或迎接人员中职位最高者介绍。有时也可作自我介绍。客人初来乍到,一般较为拘谨,作为主人应主动与客人寒喧。
6.迎送中的陪车
迎送车辆都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阵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客人抵达或迎送仪式结束后,从抵达地到住处,以及访问结束后,由住地前往机场、车站、码头,一般都应安排迎送人员陪同乘车。陪车时,应请宾客坐在主人右侧。上车时,客人要从右侧门上车,主人从左侧门上车。如果客人已先上车并坐在了主人位置上,则不宜再请客人挪换座位。
7.其他迎送中的事项
迎送贵宾时,应事先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好贵宾休息,准备好饮料。
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订好。如有条件,在客人到达之前,就应将住房地点、用膳方式、日程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到具体客人。如做不到,可将上列事项打印好,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个客人,这样可避免混乱,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指派专人协助办理入出境手续及机票(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运手续等事宜。
客人到达住处后,应给客人安排休息的时间,再开展其他活动。
整个迎送活动应安排得热情、周到,有条不紊,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能出现冷淡、粗心或怠慢客人的情形。
第四节 会见与会谈礼仪
会见与会谈是外事礼仪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正式访问、谈判,还是礼节性拜访,通常要安排会见与会谈,以加强了解,发展友谊,增进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1.会见及其性质
所谓会见,特指为了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约会、见面。会见,在国际—般称为“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拜见君主,又称“遏见”、“觐见”。我国一般不作上述区别而统称“会见”。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回拜”。
会见的性质有礼节性的、政治性的、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其中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事务性会见则有一般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经贸、科技及文化交流等。
2.会谈的内涵
所谓会谈,特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也可以指洽谈公务和业务谈判。一般说来,会谈的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专业性较强。
3.会见与会谈的安排
提出会见,东道国和来访者及外交使节的权力是平等的。主客双方都可以在认为合适的时候指出会见的要求。当然,从礼节和两国关系上考虑,东道国应根据对方身份及来访目的,在来访者抵达的当日或次日,安排相应的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见。来访者及外交使节亦可根据两国关系和本人身份及业务性质,主动提出拜会东道国某些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
通常,礼节性拜会,由身份低者拜会身份高者,来访者拜见东道主;如是正式访问或专业访问,则应考虑安排相应的会谈。外交使节到任后和离任前,应对与本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驻当地使节作礼节性拜会。外交团之间对同等级别者的到任礼节性拜访,按惯例均应回拜,身份高者对身份低者可以回拜,也可以不回拜。
4.会场布置与座位安排
会见与会谈的场地。高级领导人之间的会见,通常安排在重要建筑物的宽敞的会客厅(室)内进行,亦有在宾客下榻的宾馆的会客室进行。会谈桌上常放置两国国旗,现场设置中、外文座位卡,卡片的字体应工整、清晰,以便与会者对号入座。会谈场地正门口,还要安排人员迎送客人。
会见座位的安排。会见的座位安排有多种形式,有分宾主各坐一方的,有宾主穿插坐在—起的。通常这样安排:主宾、主人席安排在面对正门位置,客人座位在主人右侧,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按身份高低就座。译员、记录员通常安排在主宾和主人的后面。
会谈座位的安排。会谈分为双边会谈与多边会谈。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或椭圆形桌子,多边会谈采用圆形或摆成方形。不论什么形式,均以面对正门为上座。
双边会谈时,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在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如会谈长桌一端向正面,则以入门的方向为准,右为客方,左为主方。
多边会议,座位可摆成圆形、方形等。
小范围的会谈,也有不用长桌,只设沙发,双方座位按会见座位安排。
5.会见与会谈的几项具体工作
(1)会见与会谈的组织工作
会见、会谈的组织者,在会见前,要做好充分的组织准备工作。
①提出会见要求,应将要求会见人的姓名、职务及会见什么人、会见目的通知对方,接见方应尽早予以回复,约妥时间,如因故不能接见,应婉言解释。
②接见方应主动将会见的时间、地点、主方出席人员、顾序安排及有关事项通知对方。会见方则应主动向对方了解上述情况,并通知有出席人员。
③准确掌握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及早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作好必要安排。
④及早安排、布置会见、会谈的厅室、座位、音响等。
(2)迎接客人
客人到达前,主人应提前到达会见(会谈)场所。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候。主人的穿着要和自己的职务、身份相称。如果主人不到大楼门口迎接,则可由工作人员迎接并引人会客厅。
(3)会见、会谈期间的服务礼仪
会见时所招待的饮料,各国不一。我国一般只备茶水,夏天加冷饮,如会见时间过长,可适当加上咖啡(红茶)和点心。如需合影,要事先安排好合影位置,布置好场地,准备好照相设备。合影时主人和主宾居中,并以主人右侧为上,按礼宾次序,主、宾双方间隔排列。合影时间宜安排在宾主见面握手之后,经合影后再人座,当然也有在会见结束后合影留念的。
(4)会见、会谈涉及的人员
领导人之间的会见、会谈,除陪见人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安排就绪后均应退出。如允许记者采访,也只是在正式谈话开始前采访几分钟,然后全部离开。谈话过程中,旁人不要随意进出。
(5)握别
会见、会谈结束,热情话别并送至车前或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后再退回室内。
(6)一般官员、民间人士的会见
此类会见安排大体同上。也要先申明来意,约妥时间、地点,通知来宾身份、人数,准时赴约。而礼节性的会见,不宜逗留过久,半小时左右即可告辞。客人来访,相隔一段时间后,应予回访。

第五节 外事宴请礼仪
宴请,指盛情邀请贵宾宴饮的聚会,是人际、社交乃至国际交往中最常见的礼仪活动之一。宴请通常是为了应酬答谢、祝贺共勉、联络感情、结交朋友、增加接触机会、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及增进友谊等目的。各国宴请都有自己国家或民族的特点与习惯,这里主要介绍国际上通用的形式和做法。
1.宴请的四种常见形式
国际上通用的宴请形式有四种:宴会、招待会、茶会、工作进餐。每种形式均有特定的规格和要求。
(1)宴会
指比较正式、隆重的设宴招待,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宴会是正餐,出席者按主人安排的席位入座进餐,由服务员按专门设计的菜单依次上菜。按其规格又有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家宴之分。
①国宴。特指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庆典或为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而举行的正式宴会,是宴会中规格最高的。按规定,举行国宴的宴会厅内应悬挂两国国旗,安排乐队演奏两国国歌及席间乐,席间主、宾双方有致词、祝酒。
②正式宴会。这种形式的宴会除不挂国旗、不奏国歌及出席规格有差异外,其余的安排大体与国宴相同。有时也要安排乐队奏席间乐。宾主均按身份排位就座。许多国家对正式宴会十分讲究排场,对餐具、酒水、菜肴的道数及上菜程序均有严格规定。
(2)招待会
招待会是指一些不备正餐的宴请形式。一般备有食品和酒水饮料,不排固定席位,宾主活动不拘形式。较常见的有:
①冷餐会。此种宴请形式的特点是不排席位,菜肴以冷食为主,也可冷、热兼备,连同餐具一起陈设在菜桌上,供客人自取。客人可多次进食,站立进餐,自由活动,边谈边用。冷餐会的地点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花园里。这种形式适宜于招待人数众多的宾客。
②酒会。又称鸡尾酒会,较为活泼,便于广泛交谈接触。招待品以酒水为主,略备小吃,不设座椅,仅置小桌或茶椅,以便客人随意走动;酒会举行的瞬间亦较灵活,中午、下午、晚上均可。请柬一般均注明酒会起讫时间,客人可在此间任何时候入席、退席,来去自由,不受约束。鸡尾酒是用多种酒配成的混合饮料,酒会上不一定都用鸡尾酒。通常鸡尾酒会备置多种酒品、果料,但不用或少用烈性酒。饮料和食品由服务员托盘端送,亦有部分放置桌上。
(3)茶会
茶会是—种更为简便的招待形式。它一般在西方人早、午茶时间(上午十时、下午四时左右)举行,地点常设在客厅,厅内设茶几、座椅,不排位,如为贵宾举行的茶会,入座时应有意识地安排主宾与主人坐在一起,其他出席者随意就坐。
茶会就是请客人品茶,故对茶叶、茶具及递茶均有规定和讲究,以体现该国的条文化。茶具一般用陶瓷器皿,不用玻璃杯,也不用热水瓶代替茶壶。外国人—般用红茶,略备点心、小吃,亦有不用茶而用咖啡者,其组织安排与茶会相同。
(4)工作进餐
这是又一种非正式宴请形式。按用餐时间分为工作早餐、工作午餐、工作晚餐,主客双方可利用进餐时间,边吃边谈问题。它的用餐多以快餐分食的形式,既简便、快速,又符合卫生。此类活动—般不诸配偶,因它多与工作有关。双边工作进餐往往以长桌安排席位,其座位与会谈桌座位排列相仿,便于主宾双方交谈、磋商。
2.宴请的准备
(1)确定宴请对象、规格和范围
其依据是宴请的性质、目的、主宾的身份、国际惯例及经费等。
(2)确定宴请的时间、地点
宴请的时间应对主、客双方都合适,不要选择对方的重大节日,有重要活动或有禁忌的日子和时间。宴请的地点可分为两种情况:如是官方正式隆重的活动,一般安排在政府、议会大厦或宾馆内举行;其余单位宴请则按活动性质、规模大小、形式等实际可能而定。
(3)邀请
宴会邀请—般均发请柬,亦有手写短笺、电话邀请。邀请不论以何种形式发出,均应真心实意、热情真挚。
(4)订菜
宴请的菜谱根据宴请规格,在规定的预算标准内安排。选菜不应以主人的喜好为标准,主要考虑主宾的口味喜好与禁忌。菜的荤素、营养、时令与传统菜及莱点与酒品饮料的搭配要力求适当、合理。地方上宜以地方食品招待,用本地名酒。菜单经主管负责人同意后,即可印制,菜单一桌备二至三份,至少一份。
(5)席位安排
总的原则,既要按礼宾次序原则作安排,又要有灵活性,使席位安排有利于增进友谊和席间的交谈方便。
正式宴会—般均排座位,也可只排部分客人的席位,其他人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国际上的习惯,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离主人的座位远近而定。外国习惯,男女掺插安排,以女主人为准,主宾在女主人右上方,主宾夫人在男主人右上方。我国习惯按各人本身的职务排列,以便于谈话,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女主人右上方。
(6)现场布置
宴会厅和休息厅的布置,取决于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官方正式活动场所的布置,应该严肃、庄重、大方,不宜用霓虹灯作装饰,可用少量鲜花(以短茎为佳)、盆景、刻花作点缀。如配有乐队演奏席间乐,乐队不要离得太近,乐声宜轻。最好能安排几曲主宾家乡乐曲或他(她)所喜欢的曲子。
一般说来,宴会可用圆桌,也可用长桌或方桌,一桌以上的宴会,桌子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各个座位之间也要距离相等。冷餐会的菜台用长方桌;酒会—般摆设小圆桌或茶几。宴会休息厅通常放小茶几或小圆桌。
(7)餐具的摆放
根据宴请人数和酒、菜的数量准备足够的餐具。餐桌上一切用品均要清洁卫生,桌布、餐巾都应浆洗洁白熨平。玻璃杯、酒杯、筷子、刀叉、碗碟,在宴会之前应洗净擦亮。
①中餐具的摆放。中餐用筷子、盘、碗、匙、小碟等。小杯放在菜盘上方。右上方放酒杯,酒杯数与所上酒的品种相同。餐巾叠成花插在水杯中,或平放于菜盘上。我国宴请外国宾客,除筷子外,还摆上刀叉。酱油、醋、辣油等佐料,通常一桌数份。公筷、公勺应备有筷、勺座,其中一套放于主人面前。餐桌上应备有烟灰缸、牙签。
②西餐具的摆放。西餐具有刀、叉、匙、盘、杯等。刀分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分食用叉、鱼叉、龙虾叉,匙有汤匙、茶匙等,杯有茶杯、咖啡杯、水杯、酒杯等。宴会上有几道酒,就配有几种酒杯公用刀叉规模一般大于食用刀叉。西餐具的摆法是:正面放食盘(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盘上放着匙,再上方放着酒杯。餐巾插在水杯内或摆在食盘上,面包奶油盘在左上方。吃西餐时应右手持刀,左手握叉。先用刀将食物切成小块,再用叉送入嘴里。正餐中刀叉的数目与上菜的道数相待,并按上菜顺序由外至内排列,刀口向内。取用刀、叉时,亦应按照由外而内顺序,吃一道菜,换一套刀叉。撤盘时,一并撤去使用过的刀叉。
3.宴席中的礼节
(1)迎宾
在宾客到达时,主人应热情迎接,主动招呼问好,服务员帮助来宾脱、挂套、帽子。
(2)引宾入席
按先女宾后男宾,先主宾后一般来宾的顺序,引宾客进入休息厅或进入宴会厅。休息厅内应有身份相应人员陪同、照料客人,服务人员及时递送饮料。主人陪同主宾进入宴会厅主桌,接待人员随即引导其他宾客相继入厅就座,宴会即可开始。
(3)致词、祝酒
正式宴会,—般均有致词,但安排的时间各国不尽一致,有的一入席双方即致词。我国一般习惯于正式宴会在热菜之后甜食之前由主人致词,接着由客人致答词。致词时,服务人员要停止一切活动,参加宴会的人员均应暂停饮食,专心聆听,以示尊重。冷餐会和酒会讲话时间则更显灵活,致词毕则祝酒。所以服务人员在致词行将结束时应迅速把酒斟足,供主人和主宾等祝酒用。
(4)侍应顺序
按国际惯例,侍应顺序应从男主人右侧的女宾或男主宾开始,接着是男主人,由此自右向左按顺时针方向进行。如宴会规格较高,须由两人担任侍应,其中一人按上述顺序开始,至女主人或第二主人右佣的宾客为止;另一侍应人员从女主人或第二主人开始,依次向右,至前—侍者开始的邻座为止。上菜、派菜、分汤均按以上顺序进行。
(5)斟酒
与上菜不同,上菜在左,但斟酒在右,酒只需斟至酒杯容量的2/3即可。大多数宴会上只用一种酒。中式宴会从开始上冷盘即开始饮酒。西餐波尔图酒随奶酪或甜食一起上桌,酒瓶置于男主人面前,酒杯可与酒同时上桌,或在布置餐具时预先摆好。男主人会在自己的椅子上,先为右侧客人斟酒,然后自己斟一杯,再把酒瓶按顺时针方向递给左侧客人各自斟酒。
(6)宴会结束
宴会在主人与主宾吃完水果后起立时,即告结束。此时,服务人员应将主宾等的座椅向后稍移,以便宾客离席,或留下抽烟、叙谈,或进入休息厅休息,此时可上茶或咖啡。
4.赴宴者的礼貌修养
宴请成功与否,除主人招待周到、热情外,客人的密切配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参加宴会者应做到以下各项要求。
(1)应邀
接到邀请后,能否出席应尽早答复对方。接受邀请后不宜随意改动。万一因故不能应邀出席须致歉意。
(2)妥善掌握出席时间
宾客一般均宜略早一些到达为好,过早或过迟、提前无故退场等都被视作不恭和失礼之举。
(3)抵达
如主人恭迎,则应超前向主人握手、问好、致意,随主人或迎宾人员引导,步入休息厅或宴会厅。如果单独到达,则先到衣帽间挂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人的迎宾处,向主人问好。如是节日活动,就表示祝贺。
(4)赠花
可按宴请性质和当地习惯,赠送花束和花篮。
(5)入座
一般由侍者或女主人(主人)引导客人入席。各人应按座位的姓名卡入座,不可随意乱座。坐姿要端正、自然。
(6)进餐
入座后,不可玩桌上的酒杯、盘碗、刀叉、筷子等餐具。主人招呼后即可以进餐。西餐进食,正确的做法是取得食品,即可开始食用,因为人手—份,不需等待。取菜时一次取得不要太多,需增加时,待侍者送上再取。进食时要文雅,吃东西时应闭着嘴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声音;喝汤时不要吸,汤菜太热,等稍凉后再食用,忌用嘴吹去热气;嘴里有食物时切勿说话;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及骨刺等都要放入骨盘内,忌随意乱扔;剔牙时,要用手或餐巾遮口。
(7)参加任何宴会,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少不了与同桌人交谈,特别是左右邻座。如互相不认识,可先作自我介绍。
(8)祝酒
祝酒需了解宴会的性质,为何人何事祝酒,特别要了解对方的酒习惯,以便做必要的准备,使祝酒辞不失高雅而具有针对性。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每杯必碰。宴会上的相互敬酒,可活跃气氛,但要适度。
第七章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就是对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即人们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其基本内容就是国际交往惯例,指的是参加国际交往时必须认真了解并遵守的常规通行的做法。概括而言,就是国际通则。
第一节 涉外礼仪通则
国际通则,是指人们在接触本国以外的人时,应当遵守并应用的有关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凡从事涉外工作的人员不仅有必要了解、掌握该通则,而且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地遵守、应用。
1.个人形象通则
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
(1)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基于下列五个方面的原因。
①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比如,当一名男子身穿深色西装套装时,依照国际惯例,上衣左袖袖口上的商标必须拆掉,而且不能穿白色的袜子。如果他不谙此道,或者明知故犯,就会有损个人形象,并且会使人感到他缺乏教养,品位不高。
②每—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客观地反映了他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度。在日常生活里,假如—个人总是蓬头垢面,衣冠不整,不修边幅;别人恐怕很难认为他热爱生活。
③每—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如实地展现了他对交往对象所重视的。一般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对自我形象重视的程度,应与对交对象重视的程度成正比。换而言之,在涉外交往中,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
④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是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对商界人士而言,个人形象就是品牌,就是服务,就是效益,就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③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还往往代表着其所属国所属民族的形象。一个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要是不注意维护自身对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有可能会损害这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整个民族的形象。
基于以上原因,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别人的初次印象。个人形象,有时简称为形象。它所指的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所给他人的总的印象,以及由此而使他人对其所形成的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
(2)如何维护个人形象
根据常规,要维护好个人形象,重点是要注意下列六个环节。
①仪容。是指一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要注重仪容,就要力争做叫仪容美,并且为此进行必要的美化和修饰。在国际交往中,通常要男子不蓄须,不使鼻毛、耳毛外露,不留长发;女子则不剃光头,不剃毛,不宜暴露腋毛,不宜化妆过于浓重;任何人都不准刺字、文身,不准躬身、哈腰,不准蓬头垢面。这些,实际上都是有关个人仪容的约定俗成的规范。
②表情。通常主要是—个人的面部表情。它包括眼神、笑容及其面部的肌肉的综合运动等等。在国际交往中,最适当的表情应当是亲切、热情、友好、自然。不论是表情过度夸张,还是表情过于沉重,抑或面无任何表情,都是不应该的。
③举止。是指人们的肢体动作。在心理学上,人的举止动作被称为“形体语言”,它被认为能够同样真实、准确地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举止动作多加检点。要坚决改正诸如当众擤鼻涕、挖耳孔、剔牙齿、抠脚丫一类的不文明的举止动作,要认真纠正诸如对人指指点点、就座后高翘“二郎腿”并且脚尖或鞋底直对着他人抖动不止一类的失敬于人的举止动作,更要努力学习那些文明、优雅的举止动作,真正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④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一个人在服饰方面所作出的选择,不仅体现着他个人的审美品位,也充分反映着其个人修养。在涉外交往中,对服饰不加以重视,将会影响自己的个人形象。
⑤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常言道:“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谈吐,在人际交往中,除了可以传达其思想、情感之外,还具有表达对待交往对象的态度的作用。因此,在对外交往中,对于谈吐尤须加以注意。与外国朋友进行交谈时,一定要遵照国际惯例,自觉地调低音量。同时,还应使用规范的尊称、谦词、敬语与礼貌语。
⑥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一个人修养再好,要是他不懂得待人接物,那么也将难以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重视待人接物,不光要善于运用常规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解人、体谅人、关心人、尊重人。
2.不卑不亢原则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狂傲自大,放肆嚣张。在涉外交往中坚持“不卑不亢”的原则,是每一名涉外人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在涉外交往中要求每一名涉外人员要努力表现得不卑不亢,主要因为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的问题。
涉外人员在对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不仅在思想上要端正态度,而且在工作中要付诸实践。
另一方面,要在虚心向外国学习一切长处,尊重外国的风俗习惯的的同时,坚决反对自卑自贱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要以自尊、自重、自爱和自信为基础,表现得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另一方面,在一切对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应当高傲自大,盛气凌人,孤芳自赏,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对交往对象颐指气使,冷漠无情。
同时,还应注意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给予同等的尊重与友好;不要对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亲疏有别,或对大人物和普通人有厚有薄。
3.求同存异原则
世界各国的礼仪与习俗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的。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遵守求同存异原则。
简而言之,“求同”,就是要遵守有关礼仪的国际惯例,要重视礼仪的共性”。“存异”,则是要求对他国的礼俗不可一概否定,不可完全忽略礼仪的“个性”,并且要在必要的时候,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表示尊重。
从宏观上来看,礼仪的“共性”寓于礼仪的“个性”之中。礼仪的“个性”是礼仪的“共性”存在的基础,没有前者,便不存在后者。另外一方面,礼仪的“共性”不但来自礼仪的“个性”,而且也是对其所进行的概括与升华,所以其适用范围显然更为广阔。就这一点来讲,在涉外交往中,在礼仪上“求同”,遵守礼仪的“共性”,也就是在礼仪的应用上遵守惯例”,是更为重要的。
比如,在世界各国,人们往往使用不同的见面礼节。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有中国人的拱手礼,日本人的鞠躬礼,韩国人的跪拜礼,泰国人的合十礼,阿拉伯人的按胸礼,以及欧美人的吻面礼、吻手礼和拥抱礼。它们各有其讲究,都属于礼仪的“个性”。与此同时,握手作为见面礼节,则可以说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与任何国家的人士打交道,以握手这一“共性”礼仪作为见面礼节,都是适用的。所以在涉外交往中采用握手礼,就是“遵守惯例”。
一般而言,在国际交往中应用礼仪时“遵守惯例”,其实就是要求人们遵守涉外礼仪。与各国的国别礼仪所不同的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内容,就是有关礼仪的国际惯例。
4.入乡随俗原则
“人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之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在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工作、学习、参观、访问、旅游的时候,尤其要对当地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加以认真的了解和尊重。
在涉外交往中,如何做到“入乡随俗”,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到下列两个问题。
(1)必须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
古人早就要求一切正人君子,都必须认真做好“入境而问禁,入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充分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本是“知己知被”的应有之义。如果连这一点都办不到,“入乡随俗”就根本无从谈起。
比如,准备前往德国参观访问,要同德国人直接打交道,就应当事先对德国人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所特有的讲究与禁忌,有—定程度的了解。这样,在与德国人接触往来时,就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表现自如。至少,也不大容易惹麻烦,或者出洋相。
(2)必须无条件地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习俗加以尊重
在国际交往中,对于其他国家所特有的习俗,没有必要照抄照搬,全盘引进,生吞活剥。对于本国的传统习俗,则需要发扬光大。这一“入乡随俗”原则并不矛盾。然而对于别国所特有的习俗,是不见多怪,妄加非议的。如若以我划线,以我为尊,厚此薄彼,则更有害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无条件地、认真地对其予以尊重。
对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总之是既要了解,更要尊重。没有了就无所谓尊重。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尊重,是建立于基础上的。
在涉外交往中,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在本质上讲,这两种做法都是对“入乡随俗”原则的具体贯彻落实。
5.信守约定原则
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对一般人而言,须在下列三个方面身体力行,严格地要求自己。
(1)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
不管是答应交往对象所提出的要求,还是自己主动向对方提出建议,或者是向对方许愿。都一定要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一切从自己的交际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切勿草率从事,头脑一热,便承诺“满天飞”。即使对于必须作出的承诺或约定,也必须慎之又慎。对其一定要字斟句酌,考虑周全,既不要含糊不请,模棱两可,也不要大而化之.信口开河。
(2)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
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要兑现;约定一经作出,就必须如约而行。唯有如此,才会赢得交往对象的好感与信任。在涉外交往中,真正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还有助于让外国人确信:“我们中国人历来说话是算数的”。为了落实已有的约定,不仅要认真地如约而行,同时还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对已有的约定任意进行修正变动,随心所欲地乱作解释,或是擅自予以取消、否认。
(3)不能守约,要主动说明问题
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地为此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地负担按照规定和惯例而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千万不要在碰上这种情况时得过且过,进而不谈,一味推诿,企图赖账,甚至拒绝为此而向交往对象道歉。
总而言之,在涉外交往中,必须诚实守信,说话算数,办事讲究信誉,绝不在信誉方面进行“形象自残”。
6.热情适度原则
“热情适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具体而言,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守好“热情适度”这一基本原则,关键是要掌握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度”。
(1)“关心有度”
也就是说,不宜对外国友人表现得过于关心。
(2)“批评有度”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对待外国友人的所作所为,只要其不触犯我国法律,不有悖于伦理道德,没有侮辱我方的国格人格,不危及其人身安全,那么通常就没有必要去评判其是非对错,尤其是不宜当面对对方进行批评指正,或是加以干预。
(3)“距离有度”
也就是说,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应当视双方关系的不同,而与对方保持与双方关系相适应的适度的空间距离。
根据惯例,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①是私人距离。其距离在小于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②是社交距离。其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离”;
③是礼仪距离。其距离为大于1.5米,小于3米。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④是公共距离。其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它也被叫做“有距离的距离”。
(4)“举止有度”
也就是说.与外国人相处之际,务必要对自己的举止动作多多检点。切勿因为自己举止动作过分随意,从而引起误会,或是失敬于人。
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做到“举止有度”,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是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在国内,朋友相见时,彼此拍拍肩膀;长辈遇见孩子时,抚摸一下对方的头顶或脸蛋;两名同性在街上携手而行;等等,都是常见的亲热之举。可是,外国人却绝对接受不了这一套。
②是不要采取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有些动作,比如,当众挖鼻孔、痒痒、脱鞋子、抠脚丫,或是在与人交谈时用手指向对方。高翘着“二郎腿”乱晃乱抖不止,被世人公认为是既不文明,也不礼貌的。在外国友人面前,自然更是应当被禁止。
7.谦虚适当原则
中国人的待人接物,在一般情况下,讲究的都是含蓄和委婉。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时,中国人大都主张自谦、自贬,不提倡多作自我肯定,尤其是反对自我张扬。在这个方面若不好自为之,就会被视之为妄自尊大,嚣张放肆,不够谦逊,不会做人。
在对外交往中,当有必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时,得体的做法,是要切记“过谦适当”的原则,并将付诸行动。同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人接触时,特别要注意这—点。
“过谦适当”原则的基本含意是:在国际交往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如果确有必要,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要敢于并且善于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或肯定。
在对外交往中,特别是在面临如下情况时,务必要将“过谦适当”原则付诸行动。要敢于并且善于充分地从正面肯定自己,而切勿随意过分地否定自己、贬低自己,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一是当外国友人赞美自己的相貌、衣饰、手艺时,一定要记住落落大方地道上一声:“谢谢!”这么做,既表现了自己的自信和见过世面,也是为了接纳对方。此时此刻,没有必要因此而羞羞答答,也不必假客气。
二是当外国友人称道自己的工作、技术或服务时,同样要大大方方予以认可。千万不要小里小气,一再极力对此进行不必要的否认。
三是在涉外交往中,当需要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产品、技术、能力、特长进行介绍时,要敢于并且善于实话实说。不敢肯定自己,不会宣传自己,往往会使自己坐失良机。
四是当自己同外国友人进行交往应酬时,一旦涉及自己正在忙什么、干什么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要脱口而出,说什么自己是“瞎忙”,“混日子”,“什么正经事都没有干”。那样的话,有可能被对方看做不务正业之人。
五是当自己身为东道主,设宴款待外国友人之时,应当在介绍席上莱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说明:“这是本地最有特色的菜”,“这是这家菜馆烧得最拿手的菜”,“这是我们为你特意精心准备的菜”。只有如此,才会令对方感到倍受我方的重视。
六是当有必要向外国友人赠送礼品时,既要说明其寓意、特点与用途,也要说明它是为对方精心选择的。不要画蛇添足地说什么:“这件礼品不像样子”,“实在拿不出手”,“没来得及认真挑选”,“这是自家用不了的”,这种过谦的说法,无疑会大大地减低礼品的分量。
8.静观其变原则
静观其变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的情况时,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宜急于抢先,冒昧行事。也就是说,若有可能的话,面对这种情况时,不妨先按兵不动,然后再静观一下周围人的所作所为,并与之采取一致的行动。这么做的话,就不至于弄巧成拙。有鉴于此,“静观其变”原则在很多时候也被称为“紧跟”原则,或是“模仿”原则。
细而言之,“静观其变”原则具有双重的含意。一方面,它要求人们难以确定如何行动才好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采取任何行动,免得出丑露怯。另一方面,它又要求人们在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好,而又必须采取行动时,最好先观察其他人的正确做法,然后加以模仿,或是当时的绝大多数在场者在行动上保持一致。那样的话,要错大家一道错。大家错了,其实不算是错。而一个人因贸然采取行动,而做错了事,不管怎么讲,都是出格的。
9.尊重隐私原则
个人隐私,指的就是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因而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宜。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作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之—。
—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1)收入支出
在国际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
任何—个人的实际收人,均与其个人能力和实际地位直接存在着因果关系。所以,个人收入的多寡,一向被外国人看做自己的脸面,十分忌讳他人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打听。除去工薪收入之外,那些可以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例如,纳税数额、银行存款、股票收益、私宅面积、汽车型号、服饰品牌、娱乐方式、度假地点,等等,因与个人收入相关,都不宜提及。
(2)年龄大小
在国外,人们普遍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轻易不会告之于人。
这主要是因为,外国人一般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对于“老”字则讳莫如深。中国人听起来非常顺耳的“老人家”、“老先生”、“老夫人’’这一类尊称,在外国人听起来却有如诅咒谩骂一般。特别是外国妇女,最不希望外人了解自己的实际年龄。所以在国外,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位真正的绅士,应当永远“记住女士的生日,忘却女士的年龄”。
(3)恋爱婚姻
中国人的习惯,是对于亲友、晚辈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时时牵挂在心,但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却对此不以为然。比如“有没有恋人”、 “两个人怎么结识的”、“跟恋人相处多久了”、“结了婚没有”、“夫妻关系怎么样”、“婆媳关系如何”、“有没有孩子”等话题,很让人难堪。
在一些国家里,跟异性谈论此类问题,极有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聊之至,甚至还会因此被对方控告为“性骚扰”,从而吃上官司。
(4)身体健康
在中国人相遇后彼此打招呼时,大家经常会相互问候对方:“身体好吗?”要是确知交往对象身体曾经一度欠安,那么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与其见面时,人们往往还会热心而关切地询问对方:“病好了没有?如果彼此双方关系密切的话,则通常还会直接向对方打探:“吃过一些什么药”、“怎么治疗的”,或是向对方推荐名医、偏方。
可是在国外,人们在闲聊时一般都是“讳病忌医”,非常反感其他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过多,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被看做是他的重要的“资本”。
(5)家庭住址
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之中,大家对于自家的住址通常是不保密的。对于自己的家庭住址、私宅电话号码等等,人们一般都会有问必答,甚至于还会主动地告诉别人。
而在国外,通行的做法却恰好与我国相反。外国人大都视自己的私人居所为私生活领地,非常忌讳别人无端干扰其宁静。在一般情况下,除非知己和至交,他们一般都不大可能邀请外人前往其居所作客。
为此,他们都不喜欢轻易地将个人住址、住宅电话号码等纯私人资讯“泄密”。在他们常用的名片上,此项内容也难得一见。
(6)个人经历
初次会面时,中国人之间往往喜欢打听一下交往对象“是哪里的人”、“哪一所学校毕业的”、“以前干过什么”。总之,是想了解一下对方的“出处”,打探一下对方的“背景”,摸一摸对方的“老底”。
然而外国人却大都将这些内容看做是“商业秘密”,并且坚决主张 “英雄莫问出处”,反对询问交往对象的既往经历,随随便便地擅自查对方的“户口”。
(7)信仰政见
在国际交往中,由于人们所处国度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多有不同,所以要真正实现交往的顺利、合作的成功,就必须不以社会制度划线,抛弃政治见解的不同,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处处以友谊为重,以信任为重。如果动不动就对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见解品头论足,甚至横加责难、非议,或是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强加于人,
都是对交往对象不友好、不尊重的表现。最为明智的做法,就是在涉外交往中对此避而不谈。
(8)所忙何事
在我国,熟人见面之际,免不了要相互询问一下对方:“忙什么呢”、“怎么好久没见到你”。但是,AL国人对于这一类的问题却极为忌讳,认为向别人探听与此相关的问题的人,不是好奇心过盛,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别有用心,或者具有天生的“窥视欲”。
上述八个方面的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与对方交谈,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
10.女士优先原则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人们一致公认,惟有如此这般的男子,才会被视为具有绅士风度。
“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于所有的妇女都要一视同仁。
外国人强调“女士优先”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因为妇女被视为弱者,值得同情、怜悯,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将妇女视为“人类的母亲”。
在国外的社交应酬之中,“女士优先”作为一条礼仪的基本原则,早已逐渐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做法。它们不仅已为世人皆知,而且在社会舆论的督俊之下,每一名成年的男子均须将其认认真真地付诸实践。
11.爱护环境原则
作为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之一,“爱护环境”的主要含意是:在日常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爱惜和保护。“爱护环境”,严格地讲,乃属社会公德的范畴。因此,它是不会因国别不同而有所区别的。在国际交往中,能否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已被视为—个人有没有教养、讲不讲社会公德的重要标志之实际生活中,在国际交往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两点。
(1)要明白,光有“爱护环境”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要真真切切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2)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在“爱护环境”的具体问题上要好自为之,严于自律。
要对细节多加注意,切勿因个人的不拘小节而引起非义。
具体而言,在涉外交往中特别需要在“爱护环境”方面备加注意细节问题,又可分为下列八个方面。
①不可毁损自然环境
不论是为了发展经济还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都不可毁损自然环境。诸如乱采矿藏、乱伐森林、浪费或破坏水资源、随意污染空气等等。
②不可虐待动物
在国外,动物的地位往往是至高至尊的。能否积极保护动物,反对虐待动物,甚至直接与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的高低挂了钩。
③不可损坏公物
一切公物,即公有、公用处所之中为大众所提供服务的一切公共设施,亦属人类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对于公物都要自觉爱惜,自觉维护。对于任何公物,都不可窃为己也不应独占或私用。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公共场所乱涂、乱抹、乱刻、乱画,不要攀援树木和公共建筑物,不要偷折偷采树枝、花卉,不要对公用的桌椅、电话等进行恶意破坏。
④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对于环境卫生要自觉予以维护。在公用的楼梯、走道、门厅等处,切勿任意乱堆、乱放私物或垃圾。在临近的阳台、窗口,亦不可随便晾晒衣物,或是胡乱置放私物。
⑤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
有必要对废弃物品进行处置时,一般不要自行焚毁,更不要随手乱丢、乱扔。
⑥不可随地吐痰
将痰吐在痰盂里,或吐在纸巾之中,然后再抛在垃圾桶里。
⑦不可到处随意吸烟
在公共场所吸烟,对于其他不吸烟者是极不尊重的。在涉外交往中,除了在禁止吸烟之处不得吸烟外,在一切其他的公共场所尽量不要吸烟。还须切记,向外宾敬烟,不仅毫无必要,而且还是失礼的。
⑧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在现代生活中,噪音污染对于环境也是一种破坏。所以要切记,与人交谈时一定要轻声细语,在公共场合切勿大声喧哗,切勿在不适当的地方劲歌狂舞。尤为重要的是,在一切公共场合,都要注意不使自己所用的手机、呼机狂叫不止。
12.以右为尊原则
在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排列时的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在操作、处理这类问题时,只要参照“以右为尊”原则,就肯定不会有失敬于人的事件发生。
按照惯例,在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的时候,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请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居右。未婚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
不过应当说明的是,按照国际惯例,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之中,当主人前往外宾下榻之处进行拜会或送行时,主人的身份应当是“客人”,而外宾在此时此地则“反客为主”了。在有必要为二者进行并排排列时,应当使主人居右,而使外宾居左。其实际的含意是外宾在主人为其提供的临时居所之中,理应被视为“主人”,而不是“客人”。从这一意义上讲,以上做法与“以右为尊”原则一点儿也不矛盾。
有时,进行国际交往的宾主双方往往都不止一人,当有必要为之进行并排排列,如需要会见、合影时,仍需要倍守“以右为尊”的原则。只不过宾主双方届时需要在属于自己的一侧,再具体排定一下各自人员的位次罢了。
举行正式谈判时,假定谈判双方需要分别坐在谈判桌的两侧,而谈判桌竖放于室内的话,则谈判桌的两侧的位置仍有上下之分,在进行确定时,“以右为尊”原则依旧有效。其具体方法是:假定有一个人而入,并且面向室内,则应以其右侧为上座,使客方谈判人员右侧就座;以其左侧为下座,使主方谈判人员在其左侧就座。
谈判桌横放于室内时,以面对正门的一侧为上座,以背对正门的一侧为下座。但是届时各方人员进行具体排列时的做法,与谈判桌竖室内时的情况却相类似,即位于主谈者右侧的位置,在地位上高位于其左侧的位置。
举行国际会议时,会议主席台台上依次的排列,也是要讲究“以右为尊”的。不仅如此,发言者所使用的讲台亦须位于主席台的右前方,已是给予发言者的一种礼遇。
在排列涉外宴会的桌位、席次时,同样必须应用“以右为尊”原则。宴会厅内摆放圆桌时,通常应以“面对正门”的方法进行具体定位。
如果只设两桌时,一般须以右桌为主桌。此处所说的右桌,指的是在宴会厅内面对正门时居于右侧的那一桌。若是需要设置多桌时,则在宴会厅内面对正门时位于主桌右侧的桌次,应被视为高于位于主桌左侧的桌次。
在同一张宴会桌上确定席次时,一般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位置为主位,由主人就座。主宾则大都应当就座于主位的右侧。其他人的位次,一般均为距离主位越近,位次则越高。而在与主位距离相同时,则位于主位右侧的位次高于位于主位左侧的位次。
乘坐由专职司机驾驶的双排座轿车时,车上具体位次的确定,亦应遵守“以右为尊”原则。具体而言,通常以后排右座为第一顺序座,应请尊长或贵宾在此处就座。接下来的第二顺序座、第三顺序座则分别应为后排左座、后排中座。至于位于轿车前排的副驾驶座,在由专职司机驾车时,一般被称作“随员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属于陪同、秘书、翻译或警卫人员的专座,这一位置从理论上讲安全系数最低,故此一般不应请尊长、贵宾在此就座。参加社交性质的活动时,让妇女或儿童坐在那里,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在三排座乃至其他类型的多排座轿车上,不论由何人驾驶车辆,在确定车上具体位次的尊卑时,大都亦应遵行“以右为尊”原则。
在进行官方往来、召开国际会议、举办国际博览会,或是从事国际体育比赛时,按照国际惯例,经常需要悬挂有关国家的国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其主要标志之一。在国际交往中依照惯例悬挂本国和其他相关国家的国旗,既表达了对本国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他国的尊重。必须予以强调的是,在国际交往中悬挂国旗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悬挂他国国旗,并借此向他国表示尊重与敬意之时,就更是如此。不仅不能将他国国旗弄错、挂错,而且还须在悬挂他国国旗时给予其适当的礼遇。
目前,在各类国际交往中所悬挂的国旗,大都采用并排悬挂的方法。在进行操作时,必须以“以右为尊”原则为指针。
具体而言,并排悬挂两国国旗时,按惯例应以国旗自身面向为准,以右为上,悬挂来访国国旗;以左为下,悬挂东道国国旗。
在重要国宾搭乘的轿车上同时悬挂两国国旗时,一般应以轿车行进的方向为准,以驾驶员右侧为上,悬挂来宾所在国国旗;以驾驶员左侧为下,悬挂东道国国旗。
需要同时悬挂多国国旗时,通行的做法,是应以国旗自身面向为准,令旗套位于其右侧。越往右侧悬挂的国旗,被给予的礼遇就越高;越往左侧悬挂的国旗,被给予的礼遇就越低。在确定各国国旗的具体位次时,一般的做法,是按照各国国名的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而定。在悬挂东道国国旗时,可以遵行这一惯例,也可以将其悬挂在最左例,以示东道国的谦恭之意。
上述种种实例表明,在国际交往中有必要排定并排位次的尊卑时,遵循“以右为尊”原则,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不变应万变,轻而易举地处理好种种难题。
有趣的是,在确定并排排列的位次时,我国的传统做法是“以左为尊”,也就是以左为上,以右为下。注意一下国内举行会议时的主席台排位,就会发现这一点。不过,在国际交往中,还是要注意“内外有别”,坚持“以右为尊”为好。
第二节 涉外日常礼仪
日常生活的涉及面非常之广泛。在涉外交往中,人们所遇到的,而且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日常礼仪,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访等几个方面。
1.衣着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所选择、穿着的服装不仅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被视为其身份、地位、修养与品位的客观体现。
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对于每一名涉外人员衣着的基本礼仪要求是:得体而应景。真正要做到如此,主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涉外人员应当懂得依照自己所处的具体场合,选择与其所相适应的服装
根据涉外礼仪的规范,在国际交往中,涉外人员所接触的各种具体场合,大体上可以分作三类,即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在这三类不同的场合之中,涉外人员所选择、穿着的服装,在款式、色彩、面料等方面,应当有所区别。
①公务场合。公务场合,指的就是涉外人员上班处理公务的时间。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庄重保守”的风格。
依据这一要求,按照常规,我国的涉外人员目前在公务场合的着装,最为标准的,主要是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
具体而言,男士最好是选择藏蓝色、灰色的西装套装或中山装套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穿西装套装时,务必要打领带。
女士的最佳衣着则是:身着单一色彩的西服套裙,内穿白色衬衫,脚穿肉色长统丝袜和黑色高跟皮鞋。有时,穿着单一色彩的连衣裙亦可,但是尽量不要选择以长裤为下装的套装。
②社交场合。社交场合,通常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之外的,在公共场所里与他人进行交际应酬活动的时间。观看演出、出席宴会、参加舞会、登门拜访、参与聚会等等,都是涉外交往中最常见的社交场入口。
在社交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时尚个性”的风格。尽可能地要使自己的衣着摩登—些,并且使之充分地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人特点。
按照以上要求,比照常规,我国的涉外人员目前在社交场合的着装,最为常见的,主要有时装、礼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以及个人缝制的服装。
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在许多国家里,人们在出席隆重的社交活动时,有穿着礼服的习惯。在为此类社交活动所发出的正式请柬上,往往会对要求穿着礼服作出特别的规定。所谓礼服,其实是对出席礼仪性活动时着装的特指。例如,在西方国家里,最正规的大礼服,男式的是黑色的燕尾服,女式的则是袒胸、露背、拖地的单色连衣裙式服装。
在社交场合,最好不要穿制服或便装。若非职业军人或公、检、法人员,则切勿身穿军服或公、检、法专用的制服,前去参加有外国人参加的社交活动。
③休闲场合。休闲场合,大都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用于个人休息的时间,以及在公共场所里与不相识者共处的时间。最常见的休闲场合包括居家休息、健身运动、游览观光、街市漫步、商场购物,等等。
在休闲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舒适自然”的风格。也就是说,在休闲场合的着装,最为忌讳的是正正规规,令人不适。根据如上要求,参照常规,我国的涉外人员目前在休闲场合的着装,最为规范的,主要为牛仔装、运动装、夹克衫、T恤衫、短袖衬衫、短裤等等。仅就休闲场合的着装而言,男女的分界并不很明显。
在休闲场合,没有必要衣着过于正式。尤其应当注意,不要穿套装或套裙,也不必穿制服。那样做,既没有任何必要,也与所处的具体环境不符。
(2)涉外人员应当使自己的衣着得法
所谓衣着得法,主要是指要掌握并且严格遵守穿衣之道,要在具体的方法、技巧上胸有成竹,不出丑,不露怯,不贻笑大方。
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地做到衣着得法,大而言之,需要系统地学习、掌握着装的艺术。具体而言,则要在下列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①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正确方法。不同的服装,都有自成一体的穿着方法。在涉外场合里,着装必须严格地遵守规范的、正确的穿着方法。
穿中山装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上衣领口之处的风纪扣,务必要扣上。上衣的其他衣扣,务必要在正式场合一律扣严,裤门上的扣子亦应如此。在大庭广众之前,无论如何都不得挽起自己的袖子或裤管。不要在衣袋或裤袋里装过多的东西。上衣衣袋的盖子,应处于衣袋之外。
穿西装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在穿西装之前,务必要将位于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标、纯羊毛标志等等,先行拆除,它们并非与西装的档次、身价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坐着的时候,可将西装上衣衣扣解开;站起来之后,尤其是需要面对他人之时,则应当将西装上衣的衣扣系上。西装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双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全部系上。单排两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只系上边的那粒衣扣。单排三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则应当系上边的两粒衣扣,或者单系中间的那粒衣扣。穿西装背心时,最下边的那粒衣扣,一般可以不系。如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羊毛衫。万一非穿不可时,则只允许穿一件单色薄型的“V”领羊毛衫。不要在西装里面穿开领的、花哨的羊毛衫,特别是不要一下子同时穿上多件羊毛衫。
穿长袖衬衫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下摆在正式场合一定要束在裤腰或裙腰之内。袖管不仅不可以挽起来,而且袖扣还一定要系上。不穿西装上衣,或是穿西装上衣未打领带时,领扣则通常可以不系。
打领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领带结的大小,最好与衬衫衣领的大小形成正比。领带打好之后,其下端应当正好抵达皮带如的上端。这样的话,它就不会从西装上衣下面露出去。打领带时,并不是非要使用领带夹不可的。万一要用它的话,应使之处于领带打好后自上而下看的“黄金分割点”上。其位置大致是在七粒扣衬衫自上而下数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间。将领带央夹在那里之后,系上西装上衣的衣扣,它通常是应当“含而不露”的。
②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搭配技巧。服装的效果是搭配出来的,而不是穿出来的。这充分说明了涉外人员掌握服装搭配技巧的必要性。
在国外,人们在评价一位男士的服饰品位时,往往要看其是否遵守“三一律”。
所谓“三一律”,就是要求男士在正式场合露面时,应当使自己的公文包与鞋子、腰带色彩相同。它所强调的,实际上就是色彩搭配的问题。
再如,对于男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有必须遵守“三色原则”的要求。
所谓“三色原则”,是指全身上下的衣着,应当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它所规范的,依旧是色彩搭配问题。
对于女土在正式场合的着装的评价,人们往往关注于一个细节,即她是否了解不应使自己的袜口暴露在外。不仅在站立之时袜口外露不合适,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时袜口外露也不合适。有鉴于此,专家告诫那些常穿裙装的女士,最好穿连裤袜或长筒袜。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袜子与裙子的搭配。
2.用餐礼仪
在涉外交往中,用餐的问题尽管极其普通,但又十分重要。以下分别介绍一下涉外人员在设宴时和赴宴时应当注意的主要事项。
(1)在以东道主的身份设宴款待外国人士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菜单的选定、就餐的方式、宴会的位次、用餐的环境等等
①确定宴请的菜单。在宴请任何人时,唱主角的都是菜肴,所以一定要对菜单精心加以考虑。在宴请外国人时,除了要注意节省开支、量力而行的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对对方爱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心中有数。
先来谈—谈外国人不喜欢吃的东西。
大体而言,不宜宴请外国人的菜肴主要有下列三类。
个人禁忌的莱肴。不少人在饮食方面都有个人的禁忌,例如,有人不吃鱼,有人不吃蛋,有人不吃辣椒等等。对此一定要在宴请外宾之前有所了解,免得出力不讨好。在宴请多名外宾时,对每个人的个人禁忌都要有所了解。对其中要人的饮食禁忌,尤其需要一请二楚。
民族禁忌的菜肴。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饮食禁忌。比方说,美国人不吃羊肉和大蒜;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蜇、墨鱼、木耳;英国人不吃狗肉和动物的头、爪;法国人不吃无鳞鱼;德国人不吃核桃;日本人不吃皮蛋等等。掌握这种具有普遍性的饮食禁忌,有助于更好地款待外宾。
宗教禁忌的菜肴。在所有的饮食禁忌之中,宗教方面的饮食禁忌最为严格,而且绝对不容许丝毫有所违犯。穆斯林忌食猪肉、忌饮酒;印度教徒忌食牛肉;犹太教徒忌食动物蹄筋和所谓“畸形怪状的动物”等等。对这些重要的与宗教密切相关的饮食禁忌,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疏忽大意。
②选择就餐的方式。所谓就餐的方式,指的是用哪一种具体方法用餐的问题。
在宴请外国人时,一般选择以筷子就餐的方式。同时,亦应充分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告诉对方既可以试一试筷子,也完全可以采用自己传统的就餐方式,千万不要非逼着对方使用筷子不可。总之,是要悉听尊便。考虑到这一点,在餐桌上不但要准备筷子,还要同时备有外宾所习惯使用的刀叉或水盂。
使用筷子就餐时,可细分为下列四种具体形式。
一是“混餐式”就餐方式。它也叫“合餐式”就餐方式,指的是用餐者各执自己的餐具,围坐在一起,取用同一份菜肴。它的优点是易于产生和睦、温馨的气氛。其缺点,则是不够卫生。一般来说,它仅适合于—家人在一起用餐,不适宜在宴请外人时采用。
二是“分餐式”就餐方式。有时,人们亦称之为“中餐西吃”。它的方法是,在用餐时,不分菜肴还是主食,一律每人每样一份。在用餐时,人们使用自己专用的餐具独享自己的食物。它的主要优点,是既卫生,又公平。举行小型正式宴会时,它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三是“自助式”就餐方式。通常也叫自助餐。在国外,酒会、茶会、冷餐会等等,其实与自助餐都是大同小异的。它的方法是,菜肴与主食被统一放置在一起,所有用餐者须排队,并依照自己的口味、食量自由取用。节省开支,节省人力,不排座次,不拘礼仪,都是其明显的长处。在举行大规模涉外活动时,应优先考虑这种就餐方式。
四是“公筷式”就餐方式。是指用餐时用餐者仍须取用同一份菜肴,但与“混餐式”就餐方式所不同的是,必须在取用时采用公用的餐具,如公筷、公匙,等等。安排此种就餐方式时,公用的餐具务必要具有明显的标志,免得用餐者将它混同于自己的餐具。由于它又文明,又有中国家庭的亲密气氛,可用来在举行款待外宾的家宴时采用。
③排定宾主的座次。越是正式的宴请,往往就越是离不开宾主的座次安排问题。宴会的座次问题,分为座次的排列与座次的通知两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排列宴会的座次,实际上涉及到桌次的安排与位次的安排。
在排列桌次时,通常讲究采用圆桌,各桌的就餐者不宜超过10人。在一般情况下,主桌可采用较大一些的圆桌,其他餐桌须大小一致。
在正式的宴会厅内安排桌次时,主要有以下几条规矩。
其一,“居中为上”。即各桌围绕在一起时,居于正中央的那张餐桌应为主桌;
其二,“以右为上”。即各桌横向并列时,以面对宴会厅正门为准,右侧的餐桌高于左侧的餐桌;
其三,是“以远为上”。即各桌纵向排列时,以距离宴会厅正门的远近为准,距其愈远,餐桌的桌次便愈高;
其四,是“临台为上”。即宴会厅内若有专用的讲台时,应以背靠讲台的餐桌为主桌。若宴会厅内没有专用的讲台,有时亦可以背临主要画幅的那张餐桌为主桌。
在排列每张桌子上的具体位次时,主要有“面门为主”、“右高左低”、“各桌同向”三个基本的礼仪惯例。
所谓“面门为主”,是指在每一张餐桌上,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正中那个座位为主位,通常应请主人在此就座。若宴会厅无正门时,则一般以面对主屏风的正中的那个座位为主位。
所谓“右高左低”,是指在每张餐桌上,除主位之外,其余座位位次的高低,应以面对宴会厅正门时为准,右侧的位次高于左侧的位次。如果单就某一侧的座位而言,则距离主位越近,位次越高;距离主位越远,位次便越低。在一般情况下,可将主宾排在主人右首,而将主宾夫人排在其左首。主人的夫人往往被安排在主宾的右侧就座。
所谓“各桌同向”,则是指在举行大型宴会时,其他各桌的主陪之位,均应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在排定宴会的座次之后,应及时地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全体应邀赴宴者通告,防止届时令其坐错了座位而产生不快。
通告宴会的座次有下列四种常规方法。
其一,是在请柬上注明每一位赴宴者所在的桌次;
其二,是在宴会厅入口处附近悬挂宴会桌次示意图;
其三,是在现场安排引位员,负责来宾,尤其是贵宾的引导;
其四,是在每张餐桌上放置桌次牌以及每一位用餐者的姓名卡,以便大家“对号入座”。桌次牌,通常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姓名卡,则应双面书写,而且每一面均应采用中、英两种文字,中文在上,英文在下。
④重视现场的环境。在宴请外宾时,必须明确,不是为吃而吃。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宾主双方进行进一步交流的气氛。
安排涉外宴请的用餐环境,需要注意四点。
第一,环境要幽静。
第二,环境要雅致。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人用餐,其实“吃”的是环境。所以宴请的周边环境理应高雅脱俗,既有特色,又有文化气息。
第三,环境要整洁。宴会的现场,包括宴会厅、休息室、卫生间及其停车场,都要搞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大大方方。
第四,环境要卫生。卫生,是宴会环境的第一要旨,也是用餐者关注的一大焦点。从菜肴、餐具、灶具的卫生,直到厨师、侍者的卫生,均应一一考虑在内,从严要求,认真把关,绝不马虎。
(2)以来宾的身份出席涉外宾请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大致上包括宴请的类型、付费的方法、点菜的规矩、用餐的顺序、就餐的举止、进餐的技巧等等
①宴请的类型。在国际交往中,宴请往往具体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类型不同的宴请,在菜肴、人数、时间、着装等方面,通常会有许多不同的要求。
宴请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其一,是宴会。它是一种最正式、最隆重的宴请,可在早、中、晚举行,并以晚宴档次最高。举办宴会时,要提前发出请柬,届时,不仅宾主要发表讲话,乐队要演奏音乐,就连餐具、酒水、菜肴道数、餐厅陈设、用餐者的装束、侍者的仪态等等,都有详尽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宴会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家宴等四种具体形式。
其二,是招待会。所谓招待会,是指只备一些食物、饮料,而不备正餐、不排座次的一种较为自由的宴请形式。它所用的时间较短,具体时间可早可晚,对用餐者的穿着打扮要求也不多。它的具体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冷餐会、酒会、茶会、咖啡会等四种。
其三,是工作餐。工作餐,是目前流行于国际社会的一种特殊的非正式宴请的形式,类似于我国国内的会餐。它的时间较短,菜肴较少,用餐者可以边吃边谈,而又可以分摊餐费。由于它多在午间举行,所以也被不少人称为工作午餐。
②付费的方法。在应邀参加涉外宴请时,对于付费的具体方法,最好事先有所了解。
一般而论,国外宴请时来宾的付费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
一是不必付费。在一般情况下,宴会,尤其是正式宴会,大多采用此种付费方法,即一概由主人掏腰包,对客人分文不取。
二是定额付费。参加便宴或招待会时,尤其是参加那些因公举行或具有慈善性质的宴请时,每个人往往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现金。有时,支付额甚至还会大大地超过实际消费额。
三是各自付费。各自付费,在国外又称“从制”。它是指用餐的全部费用,由全体用餐者平均分摊。有时,也可以大家分别为自己所吃的东西付费。外国人在进工作餐时,通常是采用这种付费方法的。
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在国外外出用餐时,人们有付给侍者一定数额的小费的习惯。不给小费,不仅会让人瞧不起,而且还难以享受到应有的服务。需要付小费时,应注意两条。其一,是应该付多少。多给没有必要,少给则往往等于没给。其二,是应该如何付给。在有的地方,小费已被包括在账单之内。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小费则需要与账单分开来,单独另付。对此,亦应事先尽量了解清楚。
③点菜的规矩。不管是出席便宴,还是参加工作餐,往往会被要求自行点菜。
赴宴时,如果主人要求自己点菜,一般有两条明智的办法。
其一,是告诉对方,自己完全“客随主便”,由主人全权定夺即可,自己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只是建议对方少点一些菜,简单一些。事实上,主人肯定早已有所安排。
其二,若主人诚心诚意地非让自己点菜不可,则可选点一道菜,恭敬不如从命。但是,只点一道即可,千万不要多点。每位用餐者各点一道菜,通常即可凑成一席。需要指出的是,此刻对于他人所点的菜肴,切勿随意加以指责或否定。
④用餐的顺序。国外的各类宴请,对于用餐时取用每一道菜肴的具体的先后顺序,往往有一定之规。
需要掌握的正规的顺序主要有:
一是西餐正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餐正餐,依次包括开胃菜、汤、海鲜、主菜、甜品、水果、红茶或咖啡等等几道菜式。它们通常缺一不可,而且先后顺序不容颠倒。
二是西餐便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餐便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头盆(开胃菜)、汤、主菜和甜品等几道菜式。
三是西式自助餐的常规菜序。享用自助餐时,其正规的用餐顺序,依次应当为: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
四是酒水与菜肴的常规搭配方式。在西式宴会上饮用酒水时,其酒具、酒温、持杯与品酒的方法,都有一定的章法与程式。最基本的讲究是:在正式的宴会上,每吃一道菜,便要换上一种酒水。在宴会上所选用的酒水,皆为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它们大体上可分为下列三类:
其一,是餐前酒。可在吃开胃菜时享用,主要有鸡尾酒、香摈酒,等等。
其二,是佐餐酒。具体的要求是,吃海鲜时喝白葡萄酒,吃肉菜时喝红葡萄酒。其三,是餐后酒。可在吃完甜点后,用以化解油腻。主要有利口酒、白兰地等等。
⑤就餐的举止。在涉外宴请中,尤其是在那些较为正式的涉外宴请之中,人们在就餐时的举止,是备受关注的。
一般来说,在涉外宴请之中,按照礼仪规范,以下十种就餐时的举止均属于“就餐举止十忌”。
其一忌是在用餐时口中或体内发出巨大的声响;
其二忌是在用餐时整理自己的衣饰,或是化妆、补妆;
其三忌是在用餐期间吸烟;
其四忌是再三劝说别人饮酒,甚至起身向别人灌酒;
其五忌是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
其六忌是乱挑、翻拣菜看或其他食物;
其七忌是用餐具对着别人指指点点,或者把餐具相互敲打,搞得铿锵作响;
其八忌是直接以手取用不宜用手取用的菜肴或其他食物;
其九忌是毫无遮掩地当众剔牙;
其十忌是随口乱吐嘴里的不宜下咽之物。
⑥进餐的技巧。在参加涉外宴请时,有必要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进餐技巧,以防届时无从下手,或者弄巧成拙。
使用餐巾时,只能将它对折之后平铺在大腿上,而不可将其掖在领子上、围在脖子上或者系在裤腰上。允许用它揩嘴或揩手,但不可用它揩拭餐具,或是揩脸。在用餐期间暂时离开一会儿,应将餐巾放在自己所坐的椅面上,以示自己很快就将去而复返。若是将餐巾放在餐桌上,则表示的是自己已经吃好。
吃正餐使用刀叉时,它们往往不止一副,通常吃一道菜便要换上一副刀叉。取用刀叉时,可依次从自己面前的餐盘两侧,由外向内取在吃菜时,可左手持叉,右手握刀,切下一块,以叉送入口里一块。也可以将菜肴全切好,然后放下右手所握的餐刀,将左手所持的餐叉换过来,统而食之。在用餐时,若有必要与别人交谈,可将刀叉呈汉字的“八”字状摆在自己面前的餐盘里,意为“尚未吃好”。若不想再吃某道菜肴了,则可将刀叉并排放置在自己面前的餐盘里。
使用匙时,不可将其合在嘴里,应搭放在杯、盘、碗上,或是直立、插放在杯、盘、碗之中。吃西餐时,不同的菜式要用不同的匙。它们通常放在餐盘右侧,亦可依次由外侧向南侧取用。饮咖啡,切不可以匙舀取咖啡而饮。
使用筷子时,不可以其插取食物,不可以其相互敲击,不可以其插立于饭菜之中,不可以其代替牙签剔牙。
3.住宿礼仪
在涉外交往中,有关住宿方面的礼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是安排来宾的住宿;其二,是出访外国时自己的住宿。
(1) 安排来宾住宿礼仪。接待外国来宾时,安排其住宿问题
根据礼仪规范与国际惯例,在为外国来宾安排住宿的具体过程中,一般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必须充分了解外宾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为外宾安排住宿时,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务必要认真地加以了解。一般而论,外宾对于个人卫生大都十分重视。对于他们而言,随时可以洗热水澡的浴室,单独使用的净清洁的卫生间,都是自己的临时居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在生活习惯方面考虑不周,或是难以满足外宾基于个人生活习惯所提出的正常要求,往往就会使对方对接待方的工作表示不满。
②必须慎重选择外宾的住宿地点。在国内所接待的外宾,通常应当被安排在条件优越、设施完备的涉外饭店里住宿。在一般情况下,因公正式接待的外国来宾,不应被安排到住宿条件较涉外饭店稍逊一筹的旅馆、招待所里住宿。
安排外宾在涉外饭店里住宿时,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接待方认真予以对待。除了需要照顾外宾的个人生活习惯、尊重其特有的风俗、满足其特殊的要求之外,尚有以下几点应当注意:
其一,是为外宾安排住宿所需的经费预算状况;
其二,是拟住宿地点的实际接待能力;
其三,是拟住宿地点的口碑与服务质量;
其四,是拟住宿地点的周边环境;
其五,是拟住宿地点的交通条件;
其六,是拟住宿地点距接待方及有关工作地点的距离的远近。
③必须热情照顾外宾的生活需要。
(2)出访国外住宿礼仪
前往国外进行参观、访问、工作或学习时,中国人大都会住宿在宾馆、饭店之内。在个别情况下,也有人有可能直接在外国人家里住宿。
①在国外住宿饭店时,也有许多礼仪规范,人人都须认真遵守。一般而言,通行于世界的住宿饭店的礼仪主要包括下列四条。
第一,讲究礼貌。在饭店里住宿,对于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人,都应当以礼相待。在饭店里,早上碰上了其他人,不论与自己相识与否,均应主动向对方问上一声“早安!”若是对方先向自己问了“早安”,则应当立即回应对方。在通过走廊、出入电梯,或是接受饭店里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时,要懂得礼让他人。对于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应主动给予关心或帮助。对于为自己服务的各类饭店工作人员,要充分地予以尊重和体谅。切勿对对方居高临下,尖酸刻薄,挑三拣四。当对方为自己提供了服务之后,应立刻向其道谢。
在许多国家里,人们在住宿饭店时,必须付给为自己提供了服务的客房服务员、行李员、餐厅侍者一定数目的小费。在这些国家里,付不付小费,往往意味着尊重不尊重饭店服务人员。
第二,保持肃静。饭店是专供住宿者进行休息的处所,因此,保持肃静被视为饭店的基本规矩。住宿饭店时,对此务必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在饭店内部的公共场所,个人进行休息、消费,或者与客人相会时,一定要注意调低自己说话的音量,走路要轻。千万不要在这些地方粗声大气,大声喧哗,高谈阔论。即使是在自己住宿的客房里活动,亦应自觉保持安静,不制造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的噪音。在一般情况下,进入自己所住的客房之后,即应关闭房门,以防自己活动的声音传播出去,打扰其他人。
第三,注意卫生。在饭店里住宿时,有无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常会显得十分重要。具体来讲,在卫生方面,住宿饭店时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在饭店内,包括在本人住宿的客房内,最好不要吸烟;不要在本人住宿的客房内开伙做饭,或是任意点火焚毁个人物品,不要在本人住宿的客房内洗涤、晾晒个人衣服,尤其是不要将其悬挂在公用的走廊里,或是临街的窗子外,阳台上;不要在本人住宿的客房内乱丢乱扔私人物品,或是将废弃物扔到地上和窗外;不要随地吐痰,或是随意损坏、污毁公用物品。不要到处乱涂、乱抹、乱刻、乱写、乱画。
第四,严守规定。在国外的饭店下榻时,首先要对有关的规定有所了解,然后需要对此严格遵守。
国外的饭店,尤其是高档的星级饭店,通常都有下述规定:
其一,不允许两名已经成年的同性共居于一室之内。惟有一家人,方可例外;
其二,不允许住客在自己住宿的客房内,随意留宿其他外来人;
其三,不提倡住客在自己住宿的客房内会晤来访的人士,特别是不提倡住客在自己的客房内会晤异性来访者。在一般情况下,饭店的前厅或咖啡厅,被视为住店客人会客的理想去处;
其四,不提倡互不相识的住店客人相互登门拜访;
其五,不允许住店客人身着内衣、睡裙、背心、裤衩之类的“卧室装”在饭店内部的公共场所活动;
其六,不允许将客房或饭店内其他场所的公用物品随意带走。
住宿国外的饭店时,除应当恪守以上六条礼仪规范外,还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多人一同出访时,切勿分散住宿。二是要尽量多了解一些国外饭店的特殊规矩。三是在使用饭店内部的设施时,要注意不懂就问,切莫冒充内行,莽撞出错。
②在外国人家里住宿时,所应当遵守的基本礼仪,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应当两厢情愿。在国外直接住宿在外国人的家里,一般在私人出访时才会出现。因公出访时,通常不允许这么做。在外国人家里住宿时,住宿者与房东二者之间,往往不是私交,就是租赁关系。在这两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双方要完全情愿,并且最好有约在先。
二是应当支付费用。对一般人来说,不论是在什么状况下在外国朋友家里住宿,均应自觉地为此而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与房东之间若是存在租赁关系,需要履约付费。即使与房东是关系密切的私交,亦应支付一定的费用。
三是应当好自为之。在外国人家里住宿,不管时间是长是短,不论本人与房东是熟人还是以前素昧平生,均应注意自己的表现,处处好自为之,在这个方面,要注意下列三点:
其一,遵守约定。对于住客与房东之间的约定,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大到交付房租的日期,小到对于住客生活习惯上的具体要求,都要严格遵守。
其二,尊重房东。要尊重房东,除了要对其以礼相待之外,还要注意不要有碍其私生活。不要擅自闯入其室内,或是乱拿、乱动、乱用其私人物品。
其三,爱惜物品。在国外,房屋在出租时,往往会连同家具一同出租。借住在外国人家中时,不论交付房租与否,都要对属于房东的物品,自觉地加以爱护。
4.出行礼仪
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不能不涉及到有关出行的礼仪。在涉外场合,目前有关出行的礼仪,具体上又可以分为步行的礼仪、乘车的礼仪、乘机的礼仪等三个主要方面。
(1)守步行的礼仪
有关步行的礼仪,是出行礼仪的核心内容之所在。具体而言,它涉及到了一个人行走时的各个环节。就重点而论,应当关注下述几点:
①要注意步行时的仪态。人们常言:“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行走时,每个人亦应注意自己的仪态与风度。要做到仪态优雅,风度不凡,重要的是要做到稳健、自如、轻盈、敏捷。要保持的基本姿态是:脊背上腰部要伸展放松,脚跟要乎稳着地。
②要注意步行的方位。任何人走路,都会碰上一个前、后、左、右的方位问题。在涉外交往中,需要注意的步行时方位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是与交通规则有关的方位问题。在任何国家里,每个人都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
其二,是与礼仪惯例有关的方位问题。与他人同时行进时,居前还是居后,居左还是居右,是同礼仪直接相关的。对于这方面的规定,务必要严格遵守。
在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在人多之处,往往需要单行行进。在单行行进时,通常讲究的是“以前为尊,以后为卑”。也就是讲,一般应当请客人、女士、尊长行走在前,主人、男士、晚辈与职位较低者则应随后而。在单行行进时,还应注意:应自觉走在道路的内侧,以便于其他人通过。
两人或两人以上并排行走时,一般讲究“以内为尊,以外为卑”。即以道路内侧为尊贵之位。倘若当时所经过的道路并无明显内侧、外侧之分时,则可采取“以右为尊”的国际惯例,以行进方向而论,将右侧视为尊贵之位。
当三个人一起并排行进时,有时亦可以居于中间的位置为尊贵之位。以前进方向为准,并行的三个人的具体位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居中者,居右者,居左者。
③要避免步行时的禁忌。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国外,步行时既要遵守礼仪,更要避免某些易于惹来麻烦、导致误会的禁忌。
一忌行走时与其他人相距过近,尤其是要避免与对方发生身体碰撞;
二忌行走时尾随于其他人身后,甚至对其窥视、围观或指指点点,此举会被视为“侵犯人权”,或是“人身侮辱”;
三忌行走时速度过快或者过慢,以至于对周围的人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四忌在私人居所附近进行观望,甚至擅自进入私宅或私有的草坪、森林、花园;
五忌一边行走,一边连吃带喝,或是吸烟不止;
六忌与早已成年的同性在行走时勾肩搭背、搂搂抱抱。在西方国家里,只有同性恋者才会这么做。
(2)遵守乘车的礼仪
在国际交往中,不论是乘坐轿车、公共汽车、火车还是地铁,都要遵守相关的礼仪。有关乘车的礼仪,主要包括乘车时的座次与礼待他人等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乘车的座次问题。乘坐轿车与乘坐公共汽车、火车、地铁时的座次,各有不同的讲究。
相对来讲,乘坐轿车时,因其档次较高,较为舒适,因而在座次方面要更为讲究一些。
确定轿车的座次,关键要看乘坐何种车辆。
乘坐吉普车时,前排驾驶员身旁的副驾驶座为上座。车上其他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
乘坐四排座或四排座以上的中型或大型轿车时,以前排,即驾驶员身后的第一排为尊,其他各排座位由前而后依次递减。而在各排座位之上,则又讲究“右高左低”,即座次的尊卑,应当从右而左依次递减。简单地讲,可以归纳为:由前而后,自右而左。
乘坐双排座或三排座轿车时,座次的具体排列,则又因驾驶员的身分的不同,而具体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所乘轿车的车主亲自驾驶轿车。
在这种情况下,双排五座轿车上其他的四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
三排七座轿车上其他的六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左座。
三排九座轿车上其他的八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假定驾驶座居左):前排右座,前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中座,中排左座,后排右座,后排中座,后排左座。
当主人亲自驾车时,若一个人乘车,则必须坐在副驾驶座上,若多人乘车,则必须推举一个人在副驾驶座上就座,否则就是对主人的失敬。
第二种情况,是由专职司机驾驶轿车。
在这种情况下,双排五座轿车上其他的四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副驾驶座。
三排七座轿车上其他的六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中排右座,中排左座,副驾驶座。
三排九座轿车上其他的八个座位的座次,由尊而卑依次应为(假定驾驶座居左):中排右座,中排中座,中排左座,后排右座,后排中座,后排左座,前排右座,前排中座。
根据常识,轿车的前排,特别是副驾驶座,是车上最不安全的座 位。因此,按惯例,在社交场合,该座位不宜请妇女或儿童就座。而在公务活动中,副驾驶座,特别是双排五座轿车上的副驾驶座,则被称为“随员座”,专供秘书、翻译、警卫、陪同等随从人员就座。
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往往需要对号入座,座位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太大。比较而言,有关座次的讲究也相对较少。
基本的规矩是:临窗的座位为上座,临近通道的座位为下座。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的座位为上座,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座位为下座。
在有些车辆上,乘客的座位分列于车厢两侧,而使乘客对面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应以面对车门一侧的座位为上座,以背对车门一侧的座位为下座。
②在乘坐车辆时以礼待人,不单是一种要求,而且应当落实到乘坐车辆时的许多细节上。
具体而言,在涉外交往中,特别需要注意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上下车的先后顺序。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许多正式场合,上下车的先后顺序不仅有一定的讲究,而且必须认真遵守。
乘坐轿车时,按照惯例,应当恭请位尊者首先上车,最后下车。位卑者则应当最后登车,最先下车。
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地铁时,通常由位卑者先上车,先下车。位尊者则应当后上车,后下车。这样规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便于位卑者寻找座位,照顾位尊者。
其二,是就座时的相互谦让。不论是乘坐何种车辆,就座时均应相互谦让。争座、抢座、不对号入座,都是非常失礼的。在相互谦让座位时,除对位尊者要给予特殊礼遇之外,对待同行人中的地位、身份相同者,也要以礼相让。
其三,是乘车时的律己敬人。在乘坐车辆时,尤其是在乘坐公用交通工具时,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公共场合。因此,必须自觉地讲究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对于自己,处处要严格要求,对于他人,时时要友好相待。这就是所谓乘车时的律己敬人。
(3)乘机的礼仪
在所有正规的交通工具之中,飞机最为舒适,其档次也最高。当前,在出国访问时,它通常是人们的优先选择。在乘坐飞机时,必须认真遵守乘机礼仪。具体来讲,主要在维护乘机安全、从严要求自己两个方面多加注意。
①在维护乘机安全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在下列几点上,每位乘客均须好自为之。
其—,上机时不得违规携带有碍飞行安全的物品。在乘坐飞机时,通常都规定:任何乘客均不得携带枪支、弹药、刀具以及其他一切武器或凶器,不得携带一切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质以及其他任何有碍于航空安全的危险物品。在交付托运的行李之中夹带此类物品,一般也是不许可的。
其二,登机时应当认真配合例行的安全检查。在世界各国,乘机者在办理完毕登机手续之后,还必须接受例行的安全检查,此后方可登机。在进行安全检查时,每位乘客都要通过安全门,而其随身携带的行李则需要通过监测器。如有必要,安检人员还有可能对乘客或其随身携带的行李使用探测仪进行检查,或者进行手工检查。在接受此类检查时,不应当拒绝合作,或无端进行指责。
其三,飞行时务必要遵守有关安全乘机的各项规定。在飞机飞行期间,一定要熟知并遵守各项有关安全乘机的规定。”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一定要自觉地系好自己的安全带,并且收起自己洲的的小桌板,同时将自己的座椅调直。当飞机受到高空气流的影响而发小颠簸、抖动时,也要将安全带系好,切勿自行站立、走动。在飞机飞行期间,严禁使用移动电话、手提电脑、激光唱机、微型电视机、调频收音机、电子式玩具、电子游戏机等等电子设备。
其四,乘机时需要对安全设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飞机起飞前,所有的客机均会由客舱乘务员或通过电视录像片,向全体乘客介绍氧气面罩、救生衣的位置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此外,还将介绍机上紧急出口所在的位置及疏散、撤离飞机的办法。在每位乘客身前的物品袋内,通常还会备有有关上述内容的图示。对此一定要洗耳恭听,认真阅读,并且牢记在心。更重要的,是切勿乱摸、乱动机上的安全用品。偷拿安全用品或私开安全门,不仅有可能犯法,而且还有可能危及自己和其他机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②在从严要求自己方面,则应当注意处处以礼律己,处处以礼待人。作为档次最高的交通工具,飞机要求它的每一名乘客都要使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其相称,时时表现得彬彬有礼。上下飞机时,要注意依次而行。在机上转动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时,与其他乘客要互谅互让。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座时,要保持自尊。不要当众脱衣、脱鞋,尤其是不要把腿、脚乱伸乱放。当自己休息时,注意不要使身体触及他人,或是将座椅调得过低,从而有碍于人。与他人交谈时,说笑声切勿过高。不要在机上吸烟,或者乱吐东西。万一晕机呕吐,务必要使用专用的清洁袋。
5.拜访礼仪规范
在涉外交往中,相互拜访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在拜访时,尤其是在进行正式拜访时,必须恪守一系列完备的礼仪规范。
有关拜访的涉外礼仪,大体上包括两个部分,即出访要则和定访须知。以下分别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下扼要的介绍。
(1)出访要则
指的主要是有关正式出国访问时,特别是在进行具体的准备工作时,所应遵守的惯例和规定。
进行出国访问时,必须做好下列八项工作:
①确定出访国与出访日期。在国际交往中,重要的出访活动,按惯例均须由有关双方通过外交渠道商定。在一般情况下,出访的具体日期,最好应当避开东道主一方重要的节假日与重要的活动时间。
②经过报批并通报给东道主。目前,在我国凡正式因公组团出国访问,必须依照有关方面的规定,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在正式出访之前,还需要以传真或电子函件的形式,将我方的出访通报给东道主。其内容应当包括:访问的性质与目的,访问的日期与停留天数,抵离目的地的航班或车次,全部出访者的名单。按照国际惯例,出访者的正式名单,必须按礼宾序列进行排定。
③办妥护照与签证。护照,是一国公民出入本国国境和在境外进行旅行时,必须持有的国籍证明和合法身份证件。在领取护照后,要认真查验其有无差错。在使用期间,要注意其有效期,并严防丢失。签证,指的是—个主权国家的主管部门,为同意持有合法护照的外国人出入或过境本国领土,而正式颁发的签注式证明。当前,世界各国的签证主要分为礼遇签证、外交签证、公务签证、普通签证等四种。有些国家之间,根据外交协定,还可按照护照的不同种类而免予办理签证。除互免签证的国家外,出国访问者在办理护照后,只有获得了前往国的签证,方可成行。在办理签证时,要提交必要的文件、资料,必要时,还须交纳一定数额的“签证费”。
④制定具体而详尽的访问日程。按照常规,来访者在访问国进行访问的日程,应由宾主双方经过协商之后,由东道主根据来访者的意愿制定。其内容大致应当包括:举行迎送仪式,安排宴会,进行会见、会谈,出席签字仪式,外出观光游览,召开记者招待会,举办晚会,会见东道国领导人或各界贤达等等。在一般情况下,出访之前,出访者可就某些重要的访问日程,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要求。
⑤确定出访时乘坐的交通工具。在国际交往中,出访时来回乘坐的交通工具,均应由出访者自行负责解决。在具体确定选择何种交通工具时,最重要的是要安全、省时、经济,并且选择合理而方便的具体时间、地点与路线。在一般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在晚间,特别是后半夜抵达目的地,以乘坐直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为佳。
⑥准备必要的卫生检疫证明。出访人员在出国之前,除了要按规定注射疫苗、携带预防药品之外,还应办理《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明书》、《艾滋病检验证明书》,并且随身携带,以备入境他国时查验之用。
⑦认真做好安全保密工作。通常,出访期间,特别是重要代表团出访期间,有关其安全、保卫方面的一切事项,均由东道国方面全权负责。出访者所要注意的,主要是在这一方面给予东道国有关人员以协助、配合。在国外期间,尽量不要个人单独行动,尤其是不要前往不安全区域活动或是夜晚外出活动。还须注意,在出访期间,应对保密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严防泄密。在一般情况下,出访时不准私自携带涉密的文件、资料以及一切与此相关的笔记、图表、录音、录像、软件。确有必要携带时,应经本单位或上级有关领导批准,并妥为保管。在一切可能泄密的场所,如饭店、商店、餐馆、酒吧、机场、车站以及交通工具之上,切勿阅读涉密文件,或谈论涉密事宜。在使用公用通讯工具时,亦应注意此点,严防他人窃密。
⑧充分了解出访国的风土人情与主要交往对象的个人状况。在出国访问前,应集中一段时间,专门系统而认真地学习有关出访国的国情、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主要交往单位及其个人的状况,亦应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2)走访须知
指的是在国内外,因公或因私,前往外国人的办公地点或者私人居所,进行正式拜访时,所应当恪守的基本礼仪规范。
简而言之,在走访外国人时,需要严格遵守的礼仪规范,主要涉及下述六条。
①要有约在先。受到拜访对象的专门跳后,务必要在进行之前,与对方事先约定,并且在具体时间上应请对方定夺,或者双方进行共同协商。在约定拜访外国人的具体时间时,通常应当避开节日、假日、用餐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时间以及其他一切对对方不方便的时间。
②要守时践约。进行涉外拜访时之所以要守时践约,不只是为了讲究个人信用,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友好的重要表现。
要做到守时践约,就要准时正点地在宾主双方预先约定的时间里,在预先约定的拜会地点亮相。既不可迟到或失约,也不必早到。万一因故不能准时抵达,务必要及时通知拜访对象,以免对方久候。必要的话,还可将拜访另行改期。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记住向对方郑重其事地道歉。失约不到,从哪个方面讲,在涉外拜访中,都必须避免出现。
有些外国人喜欢选择酒吧、餐馆、咖啡厅或饭店的前厅为会客地点。倘若对此处环境、路线不太熟悉,则不妨提前5分钟抵达现场,确认地点无误后,先在附近小候片刻,然后准时出场。
③要进行通报。进行拜访时,倘若抵达约定地点之后,未与拜访对象直接见面,或是对方没有派员在此迎候,则在进入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的正门之前,有必要先向对方进行一下通报。
具体而言,前往大型的公司、企业拜访他人,尤其是拜访职高位显的要人时,应首先前往接待处,向接待人员进行通报。或者先行前往秘书室,由秘书代为安排、通报。
前往饭店、宾馆拜访他人时,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做法,首先应当在拜访对象下榻的饭店、宾馆的前厅里,打一个电话给对方,由对方决定双方见面的具体地点。切勿直奔对方的客房而去。
前往私人居所或普通人的办公室进行拜访时,要首先轻叩一两下房门,或是轻按一两下门铃,得到主人允许后,再推门而入。叩门或按门铃时要保持耐心,不要再三再四,或者二者并用。国外的有些私人居所的门上,为安全考虑,装有监视器、对讲机或门镜。在此处登门拜访时,不要胡闹,或者吓唬主人。
④要登门有礼。登门拜访外国友人时,不论与对方是深交还是初识,是因公会晤还是因私小聚,均应遵守以下基本的礼节,切忌不拘小节,失礼失仪。
当主人开门迎客时,务必要主动向对方问好,并且要与对方互行见面礼节。倘若主人一方早已恭候于门口,并且不止一人时,则对对方的问候与行礼,必须在先后顺序上合乎礼仪惯例。标准的做法有
其一,是先尊后卑。即先向地位、身份高者问候、行礼,后向地位、身份低者问候、行礼。
其二,是由近而远。即先向距离自己最近者问候、行礼,然后依次而行,最后再向距离自己最远者问候、行礼。
然后,应在主人的引导之下,进入指定的房间,并且在指定的座位上就座。在就座之时,要与主人同时入座,不要抢先就座。
进入外国友人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后,循例应当将自己身上的几件衣物脱下来,以示对对方的敬意。主要是指帽子、墨镜、手套和外套。
⑤要举止大方。在拜访外国友人时,在其办公室或私人居所内进行停留时,要注意自尊自爱,并且时刻以礼待人。
与主人或其家人进行交谈时,要慎选话题。特别重要的是,不要跟对方开玩笑,出言无忌。与异性交谈时,更要讲究分寸。不要有意回避其他人,或是故意压低声音。
对于在主人家里所遇到的其他客人,不管对方来得比自己早,还是到得比自己晚,都要表示尊重,友好相待。不要在有意无意之间冷落对方,更不要对对方视若不见,置之不理。
在主人家里,不要随意脱衣、脱鞋、脱袜,也不要大手大脚,动作嚣张而放肆。未经主人允许,不要自作主张地在主人家中四处乱闯,尤其是不应当进入其卧室。随意乱翻、乱动、乱拿主人家中的物品,也是严重的不合乎礼仪规范的行为。
⑥要适可而止。在拜访他人时,尤其是在进行较为正式的拜访,要注意在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里进行停留的时间的长度。
具体来讲,若宾主双方事先并未议定拜访的时间长度,则拜访者自身需要自觉把握好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礼节性的拜访,尤其是初次登门拜访,应控制在15~30分钟之内。最长的拜访,通常也不宜超过两个小时。有些重要的拜访,往往需由宾主双方提前议定拜访的时间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务必要严守约定,绝不单方面延长拜访时间。自己提出告辞时,虽主人表示挽留,仍须执意离去,但要向对方道谢,并请主人留步,不必远送。在拜访期间,若遇到其他重要的客人来访,发生重要事件,或主人一方表现出厌客之意,应当机立断,知趣地告退。
6.赠送礼仪
在涉外交往中,交往双方往往会遇上对方以礼相赠的情况。
一般而言,赠送礼品的礼仪主要包含礼品的挑选、馈赠的方法、礼品的接受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礼品的挑选
挑选赠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时,一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恪守四项基本原则。
其一,要突出礼品的纪念性。在涉外交往中,许多国家里,都不时兴赠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反之,则很可能会让受礼者产生受贿之感。
其二,要体现礼品的民族性。有人曾说:“最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往往就是最好的。”向外宾赠送礼品,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书画、茶叶,一旦到了他们手里,往往便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
其三,要明确礼品的针对性。送礼的针对性,是指挑选礼品应当因人、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指的是选择礼品时,务必要充分了解受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与品位,尽量使礼品受到受礼人的欢迎。因事而异,则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向受礼人所赠送的礼品应当有所不同。
其四,要重视礼品的差异性。向外国人赠送礼品,是绝对不能有悖对方的风俗习惯的,要了解受礼人所在国风俗习惯,在挑选礼品时,主动回避对方有可能存在的下述六个方面的禁忌。
一是与礼品品种有关的禁忌;
二是与礼品色彩有关的禁忌;
三是与礼品图案有关的禁忌;
四是与礼品形状有关的禁忌;
五是与礼品数目有关的禁忌;
六是与礼品包装有关的禁忌。
为外国友人挑选礼品时,除了应当严守以上四项基本原则之外,还应当了解下列八类物品一般不宜被选作送给外国人的礼品。
第一类,是一定数额的现金、有价证券。不少国家规定,在对外交往中拒收现金和有价证券。
第二类,是天然珠宝和贵金属首饰。
第三类,是药品和营养品。在国外,身体健康状况乃属“不可告人”的个人隐私。因此将药品和营养品赠送给外国人,通常都是不受对方欢迎的。
第四类,是广告性、宣传性物品。将带有广告词、宣传用语或明显的公司标志的物品送给外国人,往往会适得其反,被误解为是在利用对方,或是借机进行宣传。
第五类,是易于引起异性误会的物品。向关系普通的异性送礼时,千万不要弄巧成拙,误送示爱的物品或对对方不恭的物品。
第六类,是为受礼人所忌讳的物品。比如礼品有违受礼人的宗教禁忌、民族禁忌或个人禁忌。
第七类,是涉及国家机密或商业秘密的物品。
第八类,是法律法规禁流通的物品。将法律法规禁流通的物品送给别人,不但坑人,而且害己因而是绝对应当禁止的。
以上八类不宜送给外国人的物品,亦可称为“涉外交往八不送”。
(2)馈赠的方法
根据礼仪惯例,注意涉外交往中馈赠的方法,具体是指在礼品的包装、送礼的时机、送礼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必须表现得中规中矩,不乱章法。
①要重视礼品的包装。以前,中国人送礼,是只重货色,不重包装的。不管多么高档的礼品,大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或者顶多用报纸一包,硬纸盒一装了事。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
在国际交往中,礼品的包装是礼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被视为礼品的外衣,送礼时不可或缺。否则,就会被视为随意应付受礼人,甚至还会导致礼品自身因此而“贬值”。
有鉴于此,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一定要在事先进行精心的包装。对包装时所用一切材料,都要尽量择优而用。与此同时,送给外国人的礼品的外包装,在其色彩、图案、形状乃至缎带结法等方面,都要与尊重受礼人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考虑。
②要把握送礼的时机。在涉外交往中,由于宾主双方关系不同,具体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送礼的目的不同,送礼的具体时机自然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千篇一律。
依照国际惯例,把握送礼的最佳时机,最重要的,是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会见或会谈时,如果准备向主人赠送礼品,一般应当选择在起身告辞之时。
向交往对象道喜、道贺时,如拟向对方赠送礼品,通常应当在双方见面之初相赠。
出席宴会时向主人赠送礼品,可在起身辞行时进行,也可选择餐后吃水果之时。
观看文艺演出时,可酌情为主要演员预备一些礼品,并且在演出结束后登台祝贺时当面赠送。
游览观光时,如果参观单位向自己赠送了礼品,最好在当时向对方适当地回赠一些礼品。
为专门的接待人员、工作人员准备的礼品,一般应当在抵达当地后尽早赠送给对方。
作为东道主接待外国来宾时,如欲赠送一些礼品,可在来宾向自己赠送礼品之后进行回赠,也可以在外宾临行的前一天,在前往其下榻之处进行探访时相赠。
③要区分送礼途径。送礼的途径,此处是指如何将礼品送交受礼人。在涉外交往中,送礼的途径,主要被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当面亲自赠送,另一种则是委托他人转送。这两种送礼的途径往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有时候,它们各自还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大都可以由送礼人亲自当面交给受礼人。有些时候,例如向外国友人赠送贺礼、喜礼,或者向重要的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亦可专程派遣礼宾人员前往转交,或者通过外交渠道转送。如果有必要,礼品可以被提前送达受礼人的手中。
通常,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尤其是委托他人转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应附上送礼人的名片。它既可以放在礼品盒之内,也可以放在一枚写有受礼人姓名的信封里,然后再设法将这枚信封固定在礼品的外包装之上。尽量不要采用邮寄的途径向外国人赠送礼品。
(3)礼品的接受
在涉外交往中接受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大致上有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①要欣然接受。当外国友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时,一般应当大大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没有必要跟对方推来推去,过分地进行客套。在接受受赠的礼品时,应当起身站立,面含笑容,用双手接过礼品,然后与对方握手,并且郑重其事地为此而向对方道谢。在接受礼品时,面无任何表情,用左手去接礼品,接受礼品后不向送礼人致以谢意,都是非常失礼的表现。
②要启封赞赏。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许多西方国家里,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通常大都习惯于当着送礼人的面,立即拆启礼品的包装,然后认真地对礼品进行欣赏,并又对礼品适当地赞赏几句。接受礼品之后若不当场启封,或是暂且将礼品放在一旁,都会被视为失礼。在涉外交往中接受礼品时,对此务必要予以注意。
③要拒绝有方。一般而言,外国人赠送的以下五类物品不宜接受。一是违法、违禁物品;二是有辱我方国格人格的物品;三是可能会使双方产生误会的物品;四是价格过分昂贵的物品;五是一定数额现金、有价证券。如果不能接受外方赠送的礼品,应当即向对方说明原因,并且将礼品当场退还,可能的话,最好不要在外人面前边么做若对方并无恶意,在退还或拒绝礼品时,还须向对方表示感谢。
④要事后再谢。接受外方人员赠送的礼品后,尤其接受了对方赠品送的较为贵重的礼品后,最好在一周之内写信或打电话给送礼人,向对方正式致谢。

附录:最常用中英文礼貌用语
一、问候招呼
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
①问:您好! Q:How do you do?
答:您好! A:How do you do?
②问:您好吗? Q:How are you?
答和问:好,多谢。那么你呢? A:Fine,thanks,and you?
答:很好,谢谢! A:Pretty well,thank you.
③问:早上好,先生。 Q:Good morning,sir.
答:早上好! A:Good morning.
④问:下午好,太太。 Q:Good aftenoon,madam.
答:下午好! A:Good afternoon.
⑤问:晚上好,女士们、先生们! Q:Good (Good evening,Ladie and genlemen.
答:晚上好! A:Good evening.
用法说明:
①“How do you do?”是与人初次见面对说的问候语。要注意应答时仍用“How do you do?”。使用这句问候语时不能再加称呼。
②“How are you?”用于相互熟悉的人们之间的问候语,使用时常见句后 加上了对方的称呼,如“How are you,Mrs White?”。回答时不能重复问句,可以说“Qhite well,thank you.”、“Pretty well,thank you.”或“Fine,thanks”等。“And you?”是“And how are you?”的省略形式。
③“Good morning”是用于早晨至午餐前的问候语。“Good afternoon”用 于下午至日落前,日落后则需改用“Good evening”来问候。
二、请求和委婉地征询
1.请求用语
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
请。 please.
请笔直向前走。 Please go straight ahead.
请用茶。 Please have some tea.
请稍候。 Please wait a minute.
请小心。 Please take care.
请不要在此抽烟。 Please don’t smoke here.
您先请。 After you,please.
用法说明:
①“Please have some tea.”是祈使句,句中的“p1ease”是“if you please”的省略形式,如把“please”放在句末则需用逗号隔开:“Have some tea.”这类祈使句中由于加上了“PIease”则显得语气委婉客气。
②“After you”是“I’ll go after you.”的省略形式,这是为了突出“您先请”的表达方式。
2.委婉地征询
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
请您做(做)……,好吗? Could(would)you Please…?
请您说得慢一点好吗? 例:Could you P1ease speak a little slower?
请您在账单上签个名好吗? 例:Would you please sign the bill?
您想要(做)……吗? Would you like to…?
您想擦皮鞋吗? 例:Would you like to have your shoes
shined?
您想喝点葡萄酒吗? 例:Would you like to have some wine?
您介意……吗? Do you mind…?
我把窗子打开您介意吗? 例:Do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windows?
我可以(做)……吗? May (Can)I…?
我可以帮您什么吗? 例:May(Can)I help you?
我来(做)……好吗? Shall I…?
我来为您提这个手提箱好吗? 例:Shall I carry the suitcase foryou?
用法说明:
①按英语的口语习惯,用过去式表示可在语气上显得委婉客气,听起
来不会令人感到生硬,所以有些礼貌用语是用这种形式来表达的。如:用
“Could you…?”来代替“Can you…?”,用“Would you…?”来代替“Will you…?”等等。但要说明,这类句式并没有过去时态的意义。
又如:“Will you like a cup of tea?”和“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两句相比较,后者的语气则委婉得多。注意句中的“Will”并不表示“将来”,而是“愿不愿”、“要不要”的意思。它是用来请求对方办件事时的客气话。
再如:“Please wait a minute ?”与“Will you please wait a minute?”及Would you please wait a minute?”三句相比较则一句比一句委婉客气。
②“DO you mind…?”是一种婉转地征求对方意见的询问形式,“Would
you mind…?”则更为婉转。“mind”一词后通常接上名词或动名词,也可用以“if”引导的从句,如:“Do you mind my tuming up the radio?”、“Would you
mind my turning up the radio?”、“Do(would)you mind if Iturning up the radio?”
③“May”和“Can”是情态动词,在疑问句中用来征求对方的意见,询问某事可不可以做。是一种客气的表达方式。“CanI…?”和“MayI…?”可互通使用,但“May I…?”则更为委婉。
④“Shall…?”是用来征求对方意见,有“要不要由我来做某事”之意,往往带有提议性。
三、致谢及答语
1.致谢
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
谢谢您 Thank you.
非常感谢。 Thank you very much.
多谢 ThanK.(Many thank.Thanks a lot…)
谢谢您的帮助(称赞)。 Thank you for your help(compliments).
谢谢您告诉我。 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谢谢您,我心领了。 Thank you just the same.

用法说明:
①“Thank you”是表示感谢的短句,在英语国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几乎成为一种口头语。在别人为您做事帮忙或为您让路等到情况下,您就应该这样说来表达谢意。表示感谢的用语很多,要注意学会各种表示方法及使用的场合和要求。
②“Thank you for…”在使用时根据需要或要表达的意思可接上名词或动名词,但不可直接使用动词原形。
③“Thank you just the same。”这句话的含义为:虽然谢绝了对方的好意(馈赠、邀请等),但仍然表示感谢,有“心领”意思。
2.致谢的答语
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
不用客气 Your are welcome.
愿为您效劳。 At your service.
非常高兴为您服务。 It’s my pleasure.
我很乐意为您效劳。 With pleasure.
您这样说太客气了。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您这样做太客气了。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do so.
一点也不麻烦。 No trouble at all.
没什么。 Not at all.
不用谢。 Don’t mention it.
用法说明:
宾客对我们的服务表示满意时应该致谢,而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能谢绝。为了显露出此时的愉快心情,服务人员应报以微笑,同时报以微笑,同时根据场合和需要从以上用语中选择适当的致谢答语作为礼貌的应答。
四、致 歉
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
对不起。 Sorry.
真对不起。 So sorry.
我很抱歉。 I’m so sorry.
对不起麻烦您了。 I’m so sorry to trouble you.
我对我所说的话表示歉意。 I’m so sorry for what I’ve said.
弄伤您了,真对不起。 I’m so for having hurt you.
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I’m so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请您原谅。 I beg your pardon.
请原谅我。 Pardon me.
我得道歉。 I do apologize.
用法说明:
①“Sorry.”、“I’m so sorry.”、“Excuse me”及“I beg your padon.”等都可用来表示“对不起”。“Sorry”或“I’m so sorry.”有遗憾抱歉之意。其含义属
“Excuse me.”、“I beg your pardon.”相同。在同法上有时也可相通。但注意
“I’m meso sorry.”大多用于婉言拒绝他人的要求,表示不能同意或不能满足对方的意见或要求。如:“Sorry(I’m sorry),this tab1e has been reserved”但在招呼别人时只能用“Excuse me”
②“Sorry to …(I’m sorry to…)”后可接上一个从句或动名词词组.
③“Pardon me”和“I beg your pardon.”的意思和“Excuse me”一
样是美国人常用语,用于冒犯了别人或不慎碰撞别人等到情况下请求对方原谅的道歉语。此外,当你听不清楚对方说什么而要求对方再入一遍时,也可说“beg your pardon.”
④“I do apologize.”中的“do”是用来表示强调,加重语气.

五 引起对方注意或请求原谅
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
劳驾. Excuse me.
请部,我可以入内吗? Excuse me.May I come in ?
请原谅打断您(说话、办事). Excuse me for interrupting you.
用法说明:
①“Excuse me”是英国人的习惯用语,有两种主要的用法:一种有“请问”之意,当问别人一件事情时需先说这句话,然后提出要问的话,另外还有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一种是在打断别人说话或做事等情况下用的.
②“Excuse me”可单独使用.注意“Excuse me for…”后面通常接的是动名词短语.
六 告 别
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
再见. Good-bye.
晚安. Good night.
一会儿见. See you later.
明天见. See you tomorrow.
再见,祝您一路平安. Good-bye and good luck.
再见,希望能再见到您. Good-bye hope to see you again.
祝您旅途愉快. Have a nice trip.
用法说明:
①“Good-bye”是分手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只适用于告别时.英国人常用“Cheerio”(再见),原本含有“Cheer up”即不要惜别之意思.
②英语口语中还有“So long”“Bye-bye”等说法,这限于在彼此熟识的人之间随便用的,对饭店服务人员来说,不宜在接待外宾时使用这些表达告别的用语.
③“See you later.”、“See you this aftemoon.”、“See you tomorrow.”、“See next Mondoy”等句都用于平时的暂别.美国人有时也喜欢用“I’ll be seeing you.”作告别语,其意思与“Bye-bye”一样.
七 欢 迎
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
欢迎. Welcome.
欢迎光临本酒店. Welcome to our hotel.
欢迎到中国(北京)来. Welcome to China(Beijing).
用法说明:
①“Welcome”可单独使用,其意是“欢迎”,也可作“欢迎光临”、“欢迎莅临”解释.
②如果表示“欢迎(对方)到某处来”,则需在“Welcome”后加介词“to”再接上处所.
八 祝贺与祝愿
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
祝愿(恭喜)您! Congratulations!
致以良好的祝愿. Best wishes!
祝您生日快乐! Happy birthday!
新年好! Happy Christmas!
圣诞快乐! Merry Christmas!
也祝您—— The some to you!
用法说明:
①“Congratulations!”、“Best wishes!”是用来向对方表示祝贺(恭喜)的礼貌用语,适合用在向宾客祝贺其逢喜庆时,这是一种礼节。需注意词尾的复数形式。
②祝贺生日、新年、圣诞的用语有时间限制,需适时使用。
③“the same to you.”用于他人祝贺自己后的对应答语,意在同贺。
跟我学礼仪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