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发展时机把握和趋势展望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便利店发展时机把握和趋势展望
新的世纪一开始便利店的发展在中国就显得轰轰烈烈,在上海的几家便利店公司就分别订出了2001年发展100家、200家和400家的宏伟计划,全国的商业企业特别是超市企业更对发展便利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与超级市场的发展一样,便利店的发展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目标顾客群的规模发展量、相关商业业态的发展阶段等因素紧密相关。脱离了这些发展因素盲目地发展便利店是十分要不得的,因为太超前脱离实际的发展将付出昂贵的代价。
一、便利店发展时机的把握
1.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认为当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人均3000美元时,是便利店导入的时机。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许多沿海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这一水平,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2000年底人均GDP已达4180美元,若以人均GDP年平均增长8%推算:
2001年底人均GDP可达 4180(1+8%)=4514美元
2002年底人均GDP可达 4514(1+8%)=4876美元
2003年底人均GDP可达 4876(1+8%)=5266美元
2004年底人均GDP可达 5266(1+8%)=5687美元
上海的大公司是在1997年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便利店行业,这一年上海的人均 GDP是3013美元,不要认为这是一种巧合,真的是一个规律。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GDP人均已达到4000美元以上,这一经济信号告知我们,上海已进入便利店的高速发展期。再以江浙两省的城市和其他较为发达大中城市GDP的数值综合统计为例:
江浙城市和其他较为发达城市2000年底人均GDP为2961美元,仍以8%的增长推算:
2001年底人均GDP可达 2961(1+8%)=3198美元
2002年底人均GDP可达 3198(1+8%)=3454美元
2003年底人均GDP可达 3453(1+8%)=3730美元
2004年底人均GDP可达 3730(1+8%)=4028美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华东地区的江浙两省的城市和其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为便利店的发展提供较为现实的市场起步条件。
2.消费者的收入水准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同样对便利店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当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消费者的购物倾向开始向不追求唯一的价格导向的便利性和个性化方向发展。2000年我国的主要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的人均收入如下:
上海 1332美元 北京 1110美元
天津 925美元 广东 1103美元
浙江 969美元
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或接近进入便利店的导入期。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便利店的发展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发展便利店,还要看当地的商业发展情况。
3.相关商业业态的发展
便利店的发展与商业业态中的超级市场关系最为紧密,所以早期便利店的定义是:“运用超级市场经营管理技术和销售方式的食品杂货店”。现代的便利店则成为专门出售便利性商品和服务的商店了。但一个非常鲜明的规律是,没有超级市场多种业态模式的阶段性发展的促进,可以有传统的便利店,但不可能有现代的便利店。在便利店与超级市场的发展关系上,有这几点要引起关注:
1.超级市场发展到传统食品超市和标准食品超市阶段还不足以大规模地催生现代的便利店的产生,此时的便利店是食品超市的小型化,商品的经营结构是超级市场的浓缩,便利性主要体现在贴近居民区及比超市更长的营业时间。在许多城市这种便利店紧贴着食品超市生意也很红火,其原因是它经营成本比食品超市低,虽然综合度不够,但只要它的高周转性商品价格与食品超市相比有竞争力,它就可以生存;
2.食品超市发展阶段还没有进入购买食品和日用品的低支出阶段,也就是说,超市的竞争及新的超市模式还没进入能把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做的更低,消者者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商品的价格和商业一站式购齐的功能上;
3.超级市场只有发展到大型超市阶段,尤其是大卖场(Hypermarket)的进入,才从商业业态的相关性影响和继起性发展上催生现代的便利店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有这几个方面:第一,大卖场带来的是价格的低廉化和功能上一站式的购齐,在满足了消费者对价格和功能的需求之后,促使了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的产生,如便利性购物的需求的产生;第二,大卖场和其他的大型超市在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购齐时又产生许多的购物不便利,如,第一,大型超市的商圈较大,离消费者的距离较远产生的不便利;第二,去大型超市要寄包产生的不便利;第三,大型超市的卖场太大不知道自己要买的东西在哪里所产生的不便利;第四,大型超市往往在收银处要排队产生的不便利;第五,大型超市商品价格虽然很便宜,但包装规格大,或被要求买的多(如此才能享受较低的价格),消费者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如超出家庭预算的多买多吃多用,等等。
4.在大型超市的发展过程中势必造成在它的商圈范围内对中小型超市的挤压和打杀。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对大型超市的商业布局政策,因此在大部分地区大型超市和中小型超市是布局在一起和商圈重叠的,这样大型超市的发展客观上会把中小型超市逼入死角,从而为便利店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虽然,中小型超市受到了无谓挤压,但客观上加速了便利店的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了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中小型超市的“短命”和不断地看到它受到大型超市的“绞杀”,也看到了大型超市非常盲目地发展着。这一现象主要来自于政策面上的失控。稍后我们还会看到,便利店也会在一些地区盲目地发展。
便利店的发展除了极大地受到超级市场的影响,但从商业业态的交互作用来看还不是唯一的。便利店的发展还会受到其他商业业态的影响。比如,餐饮店特别是快餐店的发展。现代人的“吃”与商业有关的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在家里“做着吃”,那么去超级市场买;第二,去餐饮店和快餐店“坐着吃”,其中由以在快餐店吃速度最快;第三,去便利店买了后,拿着“走着吃”,便利店的这种吃的形式,是介于家里吃和坐着吃的一种中间形式,但这种形式更便利和快捷,是现代生活的标志之一。又比如,便利店的发展还与其他的一些专业专卖店在发展速度和规模数有关,一般来说,便利店与这些专业化和个性化为特征的业态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这是因为便利店与专业和专卖店存在着很多的一致性,如选址、连锁经营的方式、相同的目标顾客等。以深圳为例,深圳的连锁药店发展的早,速度快,规模大,便利店的发展就很困难,因为,选店很困难,店铺租金承受不了(药品毛利高可以消化高租金)。而在上海,连锁便利店发展的快,连锁药店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便利店与这些连锁店的发展关系给我们的政府在制定商业政策时一个导向,在推进一些国家控制的商品(如烟草、药品、图书、音像制品)的专卖和连锁经营时,可以考虑向优势的业态进行政策倾斜,不搞行业保护。因为政府的市场目标是有序的控制,而达到有序控制必须要有规范化的市场主体组织。
4.发展便利店的其他社会条件
发展便利店还与其他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其中规模性消费者群的产生和一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两个较为重要的因素。从大体上来分析,在中国主要的大城市,便利店的目标顾客群正在逐步规模化地形成。这一目标顾客群的主体是50年代初期“光荣妈妈”时代儿女们的子女,即“老三届”的子女。这个主体顾客群首先是规模化的(似乎是一下子形成的),其次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来源不受制于自己的收入,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与国际一致起来。最后,他们开始进入工作和自主的消费时代。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具有很好的吸引和形成便利店目标顾客的条件,如大学、工作就业条件等等。一地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便利店的开店甚为重要,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高,但当地的消费习惯催生了便利店的生成,如太原、长沙的夜间娱乐活动很盛行,便利店的发展也很快。
二、便利店的地位与发展趋势展望
1.便利店将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零售业态。
便利店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零售业态之一,是由以下它的综合竞争因素形成的:
1)商品的便利性和购物的快捷性。便利店的商品从它的特性、包装、规格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如食品的即食、规格包装的一次性消费量等。便利店卖场面积小,货架低,消费者进入后对自己所需的商品一览无余,可立即选货后付款。一般到便利店购物的时间只占到去超级市场购物的1/5。
2)具有小型店铺经营的优势。从经营上看,便利店较之于其他的大型店铺和小型店铺,更好地解决了毛利增加的问题(品类管理技术的运用)、库存的减少问题(总部配送资源的充分享受)和商品卖不掉的处理问题(现代便利店的订货系统规定,一旦订货形成就视同销售)。
3)投入成本低。便利店投入成本低,这在亚洲的大城市中店铺的租金会越来越高,未来的亚洲和中国商业会越来越趋向开更小的店铺,以减轻租金的压力。投入成本低,收益就会大,经营成本的竞争是零售业竞争的永恒主题,便利店就具有经营成本上的优势。
4)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一般采取特许加盟的方法,由业主在总部的指导下,自己进行管理。由于所得利益的切身性,其经营管理的严密性和活性化都可达到最佳水平。
5)便利店抗市场风险能力强。连锁便利店的经营者大部分为加盟业主,对连锁店总部来说,投入的资金很少,在遇到金融危机等市场风险时,这种风险可绝大部分地由众多的加盟业主来共同承担。另外,便利店规模小、商品品类少,遇到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可适时地调整经营结构和内容,化解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
6)消费潮流的创导者。由于便利店的目标顾客是现代消费潮流的创造者,连锁便利店系统已经成为制造商和供应商开发新产品时,预测市场需求的最理想通道。在日本新品上市首先会选择便利店系统进行市场试验,如在便利店系统当中销售理想,供应商才会决定扩展到其它业态中去销售。供应商选择便利店作为新商品上市的最有效通道的理由是:第一,便利店系统有高速、准确的信息反馈系统,能收集到供应商最需要的数据,如市场对新产品的反映程度和具体销售实绩细分的数据反馈,这些数据包括新产品在哪些区域中销售;这些区域中的商圈特性;是哪些消费层中意这些新商品;便利店用哪些新方法销售这些新商品等等。这些信息资料最具创意的是,使供应商能十分清楚地看到一般无法看到的消费者的实际情况与其动向,这恰恰减轻了供应商对投入新商品时的市场风险压力。第二,便利店的顾客主要是对新产品特别敏感的年轻人,这些人不是通过广告宣传去购买新商品的追新族,是对宣传前的新商品信息灵敏度特别高的人,他们是新消费趋势的导向者。供应商通过便利店信息系统能始终掌握消费新潮流的源头,其市场价值是极高的。第三,由于便利店的布点密集,所反馈的消费者信息具有地区规模性、集中性和差异性特征。第四,便利店系统对供应商的订货精确度非常高,一旦订货就一定要保证全部卖完。如果增加了订货量,就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可靠性高,使厂家对增加产量有了信心,可以说便利店的信息系统是其主导供应商和引导现代消费潮流的主要武器。
7)地点和时间上的对消费者的便利性。便利店店铺规模小,要形成规模经营就一定要开大量的店铺,这种店铺网络的规模化在购物的地点上非常密集地接近消费者,从而大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购物。另外,便利店实行24小时营业,可随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便利店可随时、随地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是它的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之一。
8)总部资源共享性强。连锁便利店的主要经营方式是特许加盟连锁,众多的加盟店在总部统一经营管理指导下,改变了以往零售业的单个性、零散化和无序经营,大大地节约了流通资源,净化了流通秩序,创造了现代流通业的组织形式。对中国这样一个小商店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积极地推进和发展便利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2.便利店的发展趋势预测
连锁的便利店将以销售站点、服务站点、物流站点和信息站点的网络化合成形成一个现代社会快捷性和便利化的服务平台。
1)商品经营的站点
从小型超市到大型超市的发展,标志着便利店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到来:店小量多的网络化特征。
(1)超市是基本食品和日用品的廉价化和大众化的业态,使大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规格化、标准化商品的廉价供应的前提下)。
(2)在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之后,消费的购物方式会转向便利性,因为大超市有购物的不便利。
(3)便利店以小型化更贴近消费群,使之成为消费者购物最便利的零售业态。
(4)由于便利店的经营是以更快捷和更便利的食品和日用品为主,它的客流量与其他小店铺相比更具规模性,这种客流量在连锁经营的方式下得到了更大规模的积聚,使其有可能综合经营其他不同类型店铺的经营内容,如书店、音像制品店、药店、快餐店等。
2)社会服务的站点
便利店不仅是出售商品的,也是提供和出售服务的,如邮政服务、银行服务、票务服务、收费服务、速递服务、快印和复印服务等。服务的多样化和供应上的便利性和广谱性是便利店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的重要特征。
3)物流的站点
网络化的便利店是B to B B to C的物流站点
这一物流形式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把店铺形态与消费者之间的B to C C to B完美结合的形式。
4)信息站点
连锁便利店后面是一个连接每个便利店的信息网络,使每一个便利店可完成与电子销售和电子结算有关的许多业务,并已开始向网上购物发展,这一信息网在保障社会安全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便利店的发展对供应商意味着什么?
(1)是衡量商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指标;
(2)是新商品上市销售的首要通道;
(3)不以通道利润为主要利润源的新兴流通通道;
(4)是了解消费者对商品感受的正确信息来源;
(5)便利店的发展为供应商发展电子商务创造了供应链的条件。
三.中国各地区在发展便利店上的差异
1. 我的判断是,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非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还不具备发展现代便利店的条件。但这些地区可能大型超市都已发展了起来,已经对中小型超市造成了挤压,从中小型超市的转型和经营成本出发,可以考虑发展传统的食品杂货性便利店,在商品的结构上以食品超市的20商品为主,并增加便利性服务,逐渐从传统的便利店转到现代的便利店。这种转型是必须要去做的,因为超市的各种业态模式生命周期缩短它们会催生现代便利店的前期模式的诞生。上海市在从传统便利店向现代便利店的转型化了将近5年的时间,目前这种转型仍在进行之中。
2. 在现代的便利店中有三种模式值得我们去考察和比较借鉴。第一种模式是亚洲城市型的模式,以7-11的日本、台湾和香港模式为代表;第二种模式是欧美城市型的模式(即食品的快餐烧烤型),以美国的am-pm为代表;第三种模式是欧洲的社区型模式,以法国的倍顺(美国人控股)为代表。
3. 我的观点是,在我国的南方沿海地区应以亚洲的城市型模式为主,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国民收入高,现代商业业态导入早,且业态细而分明,便利店在目标顾客和商品结构上完全可以和超市区别开来。另外这些地区城市的店铺租金很高,从成本的角度来讲,也比较适合开亚洲城市型的便利店。在我国北方和非经济中心城市,由于国民收入、商业发展和气候等原因,开设亚洲城市型的便利店还太早,在现阶段开设欧洲社区型的便利店是较适合的。欧洲社区型的便利店是生鲜食品超市的浓缩版,但又加上了快餐和服务性项目的内容,非常适合北方和次经济发达地区消费特点和商业发展现状,即大型超市发展了起来,但便利店的发展又不能与超级市场完全脱离开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共生和转型。至于欧美城市型的模式的发展是否适合中国国情还许观察。
便利店发展时机把握和趋势展望
新的世纪一开始便利店的发展在中国就显得轰轰烈烈,在上海的几家便利店公司就分别订出了2001年发展100家、200家和400家的宏伟计划,全国的商业企业特别是超市企业更对发展便利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与超级市场的发展一样,便利店的发展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目标顾客群的规模发展量、相关商业业态的发展阶段等因素紧密相关。脱离了这些发展因素盲目地发展便利店是十分要不得的,因为太超前脱离实际的发展将付出昂贵的代价。
一、便利店发展时机的把握
1.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认为当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人均3000美元时,是便利店导入的时机。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许多沿海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这一水平,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2000年底人均GDP已达4180美元,若以人均GDP年平均增长8%推算:
2001年底人均GDP可达 4180(1+8%)=4514美元
2002年底人均GDP可达 4514(1+8%)=4876美元
2003年底人均GDP可达 4876(1+8%)=5266美元
2004年底人均GDP可达 5266(1+8%)=5687美元
上海的大公司是在1997年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便利店行业,这一年上海的人均 GDP是3013美元,不要认为这是一种巧合,真的是一个规律。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GDP人均已达到4000美元以上,这一经济信号告知我们,上海已进入便利店的高速发展期。再以江浙两省的城市和其他较为发达大中城市GDP的数值综合统计为例:
江浙城市和其他较为发达城市2000年底人均GDP为2961美元,仍以8%的增长推算:
2001年底人均GDP可达 2961(1+8%)=3198美元
2002年底人均GDP可达 3198(1+8%)=3454美元
2003年底人均GDP可达 3453(1+8%)=3730美元
2004年底人均GDP可达 3730(1+8%)=4028美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华东地区的江浙两省的城市和其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为便利店的发展提供较为现实的市场起步条件。
2.消费者的收入水准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同样对便利店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当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消费者的购物倾向开始向不追求唯一的价格导向的便利性和个性化方向发展。2000年我国的主要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的人均收入如下:
上海 1332美元 北京 1110美元
天津 925美元 广东 1103美元
浙江 969美元
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或接近进入便利店的导入期。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便利店的发展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发展便利店,还要看当地的商业发展情况。
3.相关商业业态的发展
便利店的发展与商业业态中的超级市场关系最为紧密,所以早期便利店的定义是:“运用超级市场经营管理技术和销售方式的食品杂货店”。现代的便利店则成为专门出售便利性商品和服务的商店了。但一个非常鲜明的规律是,没有超级市场多种业态模式的阶段性发展的促进,可以有传统的便利店,但不可能有现代的便利店。在便利店与超级市场的发展关系上,有这几点要引起关注:
1.超级市场发展到传统食品超市和标准食品超市阶段还不足以大规模地催生现代的便利店的产生,此时的便利店是食品超市的小型化,商品的经营结构是超级市场的浓缩,便利性主要体现在贴近居民区及比超市更长的营业时间。在许多城市这种便利店紧贴着食品超市生意也很红火,其原因是它经营成本比食品超市低,虽然综合度不够,但只要它的高周转性商品价格与食品超市相比有竞争力,它就可以生存;
2.食品超市发展阶段还没有进入购买食品和日用品的低支出阶段,也就是说,超市的竞争及新的超市模式还没进入能把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做的更低,消者者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商品的价格和商业一站式购齐的功能上;
3.超级市场只有发展到大型超市阶段,尤其是大卖场(Hypermarket)的进入,才从商业业态的相关性影响和继起性发展上催生现代的便利店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有这几个方面:第一,大卖场带来的是价格的低廉化和功能上一站式的购齐,在满足了消费者对价格和功能的需求之后,促使了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的产生,如便利性购物的需求的产生;第二,大卖场和其他的大型超市在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购齐时又产生许多的购物不便利,如,第一,大型超市的商圈较大,离消费者的距离较远产生的不便利;第二,去大型超市要寄包产生的不便利;第三,大型超市的卖场太大不知道自己要买的东西在哪里所产生的不便利;第四,大型超市往往在收银处要排队产生的不便利;第五,大型超市商品价格虽然很便宜,但包装规格大,或被要求买的多(如此才能享受较低的价格),消费者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如超出家庭预算的多买多吃多用,等等。
4.在大型超市的发展过程中势必造成在它的商圈范围内对中小型超市的挤压和打杀。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对大型超市的商业布局政策,因此在大部分地区大型超市和中小型超市是布局在一起和商圈重叠的,这样大型超市的发展客观上会把中小型超市逼入死角,从而为便利店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虽然,中小型超市受到了无谓挤压,但客观上加速了便利店的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了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中小型超市的“短命”和不断地看到它受到大型超市的“绞杀”,也看到了大型超市非常盲目地发展着。这一现象主要来自于政策面上的失控。稍后我们还会看到,便利店也会在一些地区盲目地发展。
便利店的发展除了极大地受到超级市场的影响,但从商业业态的交互作用来看还不是唯一的。便利店的发展还会受到其他商业业态的影响。比如,餐饮店特别是快餐店的发展。现代人的“吃”与商业有关的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在家里“做着吃”,那么去超级市场买;第二,去餐饮店和快餐店“坐着吃”,其中由以在快餐店吃速度最快;第三,去便利店买了后,拿着“走着吃”,便利店的这种吃的形式,是介于家里吃和坐着吃的一种中间形式,但这种形式更便利和快捷,是现代生活的标志之一。又比如,便利店的发展还与其他的一些专业专卖店在发展速度和规模数有关,一般来说,便利店与这些专业化和个性化为特征的业态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这是因为便利店与专业和专卖店存在着很多的一致性,如选址、连锁经营的方式、相同的目标顾客等。以深圳为例,深圳的连锁药店发展的早,速度快,规模大,便利店的发展就很困难,因为,选店很困难,店铺租金承受不了(药品毛利高可以消化高租金)。而在上海,连锁便利店发展的快,连锁药店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便利店与这些连锁店的发展关系给我们的政府在制定商业政策时一个导向,在推进一些国家控制的商品(如烟草、药品、图书、音像制品)的专卖和连锁经营时,可以考虑向优势的业态进行政策倾斜,不搞行业保护。因为政府的市场目标是有序的控制,而达到有序控制必须要有规范化的市场主体组织。
4.发展便利店的其他社会条件
发展便利店还与其他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其中规模性消费者群的产生和一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两个较为重要的因素。从大体上来分析,在中国主要的大城市,便利店的目标顾客群正在逐步规模化地形成。这一目标顾客群的主体是50年代初期“光荣妈妈”时代儿女们的子女,即“老三届”的子女。这个主体顾客群首先是规模化的(似乎是一下子形成的),其次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来源不受制于自己的收入,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与国际一致起来。最后,他们开始进入工作和自主的消费时代。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具有很好的吸引和形成便利店目标顾客的条件,如大学、工作就业条件等等。一地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便利店的开店甚为重要,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高,但当地的消费习惯催生了便利店的生成,如太原、长沙的夜间娱乐活动很盛行,便利店的发展也很快。
二、便利店的地位与发展趋势展望
1.便利店将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零售业态。
便利店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零售业态之一,是由以下它的综合竞争因素形成的:
1)商品的便利性和购物的快捷性。便利店的商品从它的特性、包装、规格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如食品的即食、规格包装的一次性消费量等。便利店卖场面积小,货架低,消费者进入后对自己所需的商品一览无余,可立即选货后付款。一般到便利店购物的时间只占到去超级市场购物的1/5。
2)具有小型店铺经营的优势。从经营上看,便利店较之于其他的大型店铺和小型店铺,更好地解决了毛利增加的问题(品类管理技术的运用)、库存的减少问题(总部配送资源的充分享受)和商品卖不掉的处理问题(现代便利店的订货系统规定,一旦订货形成就视同销售)。
3)投入成本低。便利店投入成本低,这在亚洲的大城市中店铺的租金会越来越高,未来的亚洲和中国商业会越来越趋向开更小的店铺,以减轻租金的压力。投入成本低,收益就会大,经营成本的竞争是零售业竞争的永恒主题,便利店就具有经营成本上的优势。
4)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一般采取特许加盟的方法,由业主在总部的指导下,自己进行管理。由于所得利益的切身性,其经营管理的严密性和活性化都可达到最佳水平。
5)便利店抗市场风险能力强。连锁便利店的经营者大部分为加盟业主,对连锁店总部来说,投入的资金很少,在遇到金融危机等市场风险时,这种风险可绝大部分地由众多的加盟业主来共同承担。另外,便利店规模小、商品品类少,遇到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可适时地调整经营结构和内容,化解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
6)消费潮流的创导者。由于便利店的目标顾客是现代消费潮流的创造者,连锁便利店系统已经成为制造商和供应商开发新产品时,预测市场需求的最理想通道。在日本新品上市首先会选择便利店系统进行市场试验,如在便利店系统当中销售理想,供应商才会决定扩展到其它业态中去销售。供应商选择便利店作为新商品上市的最有效通道的理由是:第一,便利店系统有高速、准确的信息反馈系统,能收集到供应商最需要的数据,如市场对新产品的反映程度和具体销售实绩细分的数据反馈,这些数据包括新产品在哪些区域中销售;这些区域中的商圈特性;是哪些消费层中意这些新商品;便利店用哪些新方法销售这些新商品等等。这些信息资料最具创意的是,使供应商能十分清楚地看到一般无法看到的消费者的实际情况与其动向,这恰恰减轻了供应商对投入新商品时的市场风险压力。第二,便利店的顾客主要是对新产品特别敏感的年轻人,这些人不是通过广告宣传去购买新商品的追新族,是对宣传前的新商品信息灵敏度特别高的人,他们是新消费趋势的导向者。供应商通过便利店信息系统能始终掌握消费新潮流的源头,其市场价值是极高的。第三,由于便利店的布点密集,所反馈的消费者信息具有地区规模性、集中性和差异性特征。第四,便利店系统对供应商的订货精确度非常高,一旦订货就一定要保证全部卖完。如果增加了订货量,就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可靠性高,使厂家对增加产量有了信心,可以说便利店的信息系统是其主导供应商和引导现代消费潮流的主要武器。
7)地点和时间上的对消费者的便利性。便利店店铺规模小,要形成规模经营就一定要开大量的店铺,这种店铺网络的规模化在购物的地点上非常密集地接近消费者,从而大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购物。另外,便利店实行24小时营业,可随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便利店可随时、随地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是它的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之一。
8)总部资源共享性强。连锁便利店的主要经营方式是特许加盟连锁,众多的加盟店在总部统一经营管理指导下,改变了以往零售业的单个性、零散化和无序经营,大大地节约了流通资源,净化了流通秩序,创造了现代流通业的组织形式。对中国这样一个小商店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积极地推进和发展便利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2.便利店的发展趋势预测
连锁的便利店将以销售站点、服务站点、物流站点和信息站点的网络化合成形成一个现代社会快捷性和便利化的服务平台。
1)商品经营的站点
从小型超市到大型超市的发展,标志着便利店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到来:店小量多的网络化特征。
(1)超市是基本食品和日用品的廉价化和大众化的业态,使大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规格化、标准化商品的廉价供应的前提下)。
(2)在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之后,消费的购物方式会转向便利性,因为大超市有购物的不便利。
(3)便利店以小型化更贴近消费群,使之成为消费者购物最便利的零售业态。
(4)由于便利店的经营是以更快捷和更便利的食品和日用品为主,它的客流量与其他小店铺相比更具规模性,这种客流量在连锁经营的方式下得到了更大规模的积聚,使其有可能综合经营其他不同类型店铺的经营内容,如书店、音像制品店、药店、快餐店等。
2)社会服务的站点
便利店不仅是出售商品的,也是提供和出售服务的,如邮政服务、银行服务、票务服务、收费服务、速递服务、快印和复印服务等。服务的多样化和供应上的便利性和广谱性是便利店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的重要特征。
3)物流的站点
网络化的便利店是B to B B to C的物流站点
这一物流形式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把店铺形态与消费者之间的B to C C to B完美结合的形式。
4)信息站点
连锁便利店后面是一个连接每个便利店的信息网络,使每一个便利店可完成与电子销售和电子结算有关的许多业务,并已开始向网上购物发展,这一信息网在保障社会安全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便利店的发展对供应商意味着什么?
(1)是衡量商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指标;
(2)是新商品上市销售的首要通道;
(3)不以通道利润为主要利润源的新兴流通通道;
(4)是了解消费者对商品感受的正确信息来源;
(5)便利店的发展为供应商发展电子商务创造了供应链的条件。
三.中国各地区在发展便利店上的差异
1. 我的判断是,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非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还不具备发展现代便利店的条件。但这些地区可能大型超市都已发展了起来,已经对中小型超市造成了挤压,从中小型超市的转型和经营成本出发,可以考虑发展传统的食品杂货性便利店,在商品的结构上以食品超市的20商品为主,并增加便利性服务,逐渐从传统的便利店转到现代的便利店。这种转型是必须要去做的,因为超市的各种业态模式生命周期缩短它们会催生现代便利店的前期模式的诞生。上海市在从传统便利店向现代便利店的转型化了将近5年的时间,目前这种转型仍在进行之中。
2. 在现代的便利店中有三种模式值得我们去考察和比较借鉴。第一种模式是亚洲城市型的模式,以7-11的日本、台湾和香港模式为代表;第二种模式是欧美城市型的模式(即食品的快餐烧烤型),以美国的am-pm为代表;第三种模式是欧洲的社区型模式,以法国的倍顺(美国人控股)为代表。
3. 我的观点是,在我国的南方沿海地区应以亚洲的城市型模式为主,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国民收入高,现代商业业态导入早,且业态细而分明,便利店在目标顾客和商品结构上完全可以和超市区别开来。另外这些地区城市的店铺租金很高,从成本的角度来讲,也比较适合开亚洲城市型的便利店。在我国北方和非经济中心城市,由于国民收入、商业发展和气候等原因,开设亚洲城市型的便利店还太早,在现阶段开设欧洲社区型的便利店是较适合的。欧洲社区型的便利店是生鲜食品超市的浓缩版,但又加上了快餐和服务性项目的内容,非常适合北方和次经济发达地区消费特点和商业发展现状,即大型超市发展了起来,但便利店的发展又不能与超级市场完全脱离开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共生和转型。至于欧美城市型的模式的发展是否适合中国国情还许观察。
便利店发展时机把握和趋势展望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暗促-酒店玫瑰静悄悄地开 369
- 2终端陈列十五大原则 381
- 3专业广告运作模式 342
- 4****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375
- 5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394
- 6主顾开拓 482
- 7主动推进的客户服务 342
- 8专业媒体策划与购买 372
- 9中远电视广告CF 417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