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市场新概念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超级市场新概念
首先,我们要从经营商品的结构上来把握。这里所说的商品结构是指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例关系。零售企业不同的商品结构标志着其零售业态的不同。例如,便利店通常只经营各种仪器以及普遍的日用小商品;百货店是以经营服装、电器等具有一定挑选性的消费品为主,同时兼营其它一些商品;专卖店只经营某个单一品牌的商品;专业店只经营某一类商品……把握经营商品的品种结构是认识零售业态最基本的要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商品品种结构,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零售业态的基本条件。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经营相同的商品品种结构应该从广义的、统计性的角度去理解,而不应该狭义地、死板地去认识。例如,SONY的专卖只经营SONY的电器产品;而NIKE的专卖店只销售NIKE的运动服装,虽然从产品的内容上看两者经营的是不同的产品品种,但是从产品品种结构上看,两者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次,我们要从经营方式的角度来把握。这里所说的经营方式是指经营者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即指经营者以何种方式将产品销售出去,它包括商品摆设、顾客与商品的接触形式、结算方式以及促销手段等等。从数量角度看,商品摆设可以分为散装和定量包装、小包装、中包装和大包装。如小商贩以散装为主,仓储商场则主要采取成箱、成捆批量销售,而超市、便利店则要小包装,并要求包装规格化、标准化、定量化。从商品的转移方式上看,商品摆设可以有样品展示陈列和直接销售,有柜台销售,有开架自选。柜台销售属于封闭式销售,是指用柜台将顾客与商品隔开,售货员充当顾客与商品之间的中介,这种方式多为传统的杂货店和连家铺所采用;开放式是指顾客直接接触商品,而服务员只提供辅助性的服务。开放式给予了顾客更大的权利和自由,使顾客可以对商品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种开放式销售是超市的基本特征。
第三,我们要从管理模式上来把握。这里所说的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对信息、资金、人事和经营过程的管理所采取的形式和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内部的制度。对管理模式的把握是认识零售业态过程中层次较深的一个方面。由于它隐藏在企业内部,所以通常我们很容易忘记将其作为认识零售业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应经济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管理模式在分析零售业态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进而引发了新业态的创生。因此我们认为,不同的管理方式会造成不同的零售业态;相同或相似的管理方式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零售业态的必要条件。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同时相似或相同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业态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中任何一方面内容的相似或相同都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业态的必要条件。
零售业态国际间的学习
由于世界上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某种零售业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而在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尚未出现。因此,作为与技术和资本相伴的零售经营形态,其国际间学习不仅可能,而且具有现实性。
由于经济技术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差异,消费者偏好和对业态的选择,在国际间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零售业态。新零售业态一般在高收入、经济发达和选择性较强的市场上首先产生。新业态在其发育和成长时期,需要从市场中不断得到信息反馈,以改进其功能,并逐渐发展和成熟。由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同一业态进入不同的国家会有数十年的时间差。因此,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在国际间发展,呈现梯度式推进形式。这样,当欠发达地区发展新零售业态时,在业态功能、投资经营方式、技术条件等方面,均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异的资源,社会形态和文化基础。具体包括: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人口密度、交通手段、购物方式、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等。此外,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利用的技术,这些都会深刻地影响到零售业态的经营规模、形式和发展。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零售业态国际间的学习要密切结合本地实际。
业态生命周期缩短。由于客观存在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植入的国家和地区,新业态的发展可表现为起点高、发展快。从创新导入至成熟,所需要的周期和时间较短。前瞻性地估计到这一点,对于制定商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国际资本介入。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环境下,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在零售业态经营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发展目标自然转向海外市场。零售业的国际化经营的获利是多方面的。由于零售新兴业态具有高成长的发展潜力,国际资本的介入往往是以新零售业态进入的。相对应,东道国的商业企业,在学习新业态的同时,实际已经进入国际企业间的竞争。这是一种高水准的竞争,同时这种竞争又会加速业态生命周期的缩短。
零售业态的发展条件和动力
零售业态的发展与变化存在着一个条件和两个动力。所谓一个条件是指外部环境条件,它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1)政治环境,即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大政方针;
(2)法律环境,即国家所规定的法律、法规;
(3)文化环境,即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
(4)经济环境,它包括国家宏观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微观的个人收入状况;
(5)技术环境,它是指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应用普及程度;
(6)人口环境,它包括人口的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构成比例等;
(7)家庭环境,它是指家庭的构成状态以及家庭的生命周期。
以上七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它们制约并影响着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例如,如果没有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那么各种连锁形式的零售业态很难有大的发展;如果没有强大的社会生产能力来提供丰富的产品,那么一价商店和超级市场就失去了产生的基础;人口的分布影响着零售网点的设置,人口的构成比例影响着零售商店内商品的结构和比例;人们的收入制约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从而对购物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总而言之,外部环境条件是研究零售业态的基础,它的发展影响并制约着零售业态的发展。
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有两个动力源,它们是企业动力和消费者动力。所谓企业动力是指,企业在零售业态改变的情况下会使得经营成本降低或销售收入增加,从而引起利润的增加,此时,企业就会积极地推动零售业态的发展与变化;所谓消费者动力是指,当新的零售业态可以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活动省钱、省时、省力,从而降低了其购买的成本(广义的成本),使其购买的满意程度增加,那么消费者就会积极地支持这种零售业态,形成需求拉动力,从而使其迅速发展。这两种动力之间的“巧妙结合”,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零售业态发生变化。例如,在19世纪末,美国人Woolworth创立了一价商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十分迅速,整个社会的商品供给十分丰富,而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廉价商品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要,这两种力量的结合使得一价商店在20世纪初迅速得以普及。
我们判断一种零售业态能否存在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能否以低于社会平均价格销售同时又能获得合理利润。前者是社会效益的标准,任何一种业态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必须有利于社会交易成本的节约;后者是企业效益的评价,没有自身效益,那么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更无发展的条件。
第一,是零售业态梯次化发展的趋势。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市多样、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习惯差异很大的国家,零售业态的发展将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如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东、中、西部商业发达程度的差异和以大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各个经济带,如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经济带等,商业业态发展模式也各具自身特点。一类城市:如北京、上海,既是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且流动人口众多,消费需求呈多样化。其零售业态发展模式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要建立全国乃至闻名世界的商业区,拥有大型百货店、超市、专业店群体,顾客来源于全国,乃至世界。二是要发展区域性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居民区附近,以大型综合超级市场为主体,配有若干专业商店和餐饮业及其它服务设施,这类中心的辐射半径为5~10公里,人口10~20万,三是大力推进社区型商业区,主要由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超级市场(一般辐射半径2~3公里,服务人口为3~8万人)、杂品店、饮食服务及其它商店构成。四是鼓励发展分布在居民区的便利店、副食品店或一些家庭小型零售网点,其特点是方便居民购物,营业时间较长。二类城市:即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其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一般人口在200~600万之间,其零售商业业态一是完善有中心商业区,主要面向本市和区域性顾客群,比如本省区的消费群体,除大型百货店外,在商业区中设有各类专业店和特色店以及与之配套的文化、餐饮、娱乐等设施,其它层次与一类城市的后两种结构相当。三类城市:主要指中等城市,受其经济发展制约,其商业辐射能力较前两类城市弱,商业业态主要以满足本地消费者为主,除应建立几个大型的商业设施外,主要以中、小型网点为主,在这类城市中,商业的“零散度”应较前两类城市高。四类城市:主要指小城镇和县级市或一些较大的镇,人口多在几万至10万人以内,且消费水平大多较前三类城市低。在这类城市中,目前有些也建有大中型商业设施,但效果不好,应发展适合当地居民需要、功能齐全的日用超市、便利店等各类小型商业网点。
中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1995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1998年国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但目前农村销售仅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0%左右。相比之下,农村市场开拓的余地还很大,另外,城乡市场有很强的继起性和互补性,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扩大市场发展后劲,因此,零售业在继续发展城市市场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市场,培育和开拓这一新的增长点。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零售业态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这些落后地区的零售业态将会依次走上发达地区零售业态曾经走过的道路。业态发展的方向应是: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业店、连锁便利店、仓储式商店、购物中心……
零售业态除了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一个梯次化发展的态势外,在时间序列上也会有一个梯次化发展,由于现代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只有5~10年时间,那么,可以预计,各种零售业态在大、中、小城市,沿海、内陆、西部地区,发达、欠发达和贫因地区都会有5~10年的滞后期,在大城市处于衰落的某种业态,在中小城市可能还处于创新和发展期。因此,认识和把握这一趋势能使我们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二,是零售业态多元化趋势。在以前,我国是“一种百货打天下”,即无论商店的面积有多大,无论在什么地理位置,它都是经营百货,而且以传统的柜台交易为主。现在,零售业态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原来意义上的百货店逐渐“引退”,新型的百货店开始出现,而且超级市场、精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零售业态种类逐渐丰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还将有新的零售业态出现,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跨度较大,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还将长期存在。
第三,是零售业态的均衡化趋势。在以前,百货店独霸了我国的零售市场,其他零售业态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现在,百货店的地位开始发生了变化,它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而其它零售业态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增加,并且地位在逐渐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来零售业态中的“超级大国”将不再存在,购买力将出现分流,各种零售业态将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它们之间将表现出一种相对的均衡。
第四,是零售业态组合化的趋势。我国以前的零售店总是“孤军奋战”,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商业中心以外,很少能够形成“集合商圈”(即多个零售店的商圈互相重叠,发挥集团优势)。现在,多种零售业态出现了相互组合、共同发展的趋势,因为不同的零售业态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可以多层次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挥“集合商圈”的效力,使各自的利益增加,从而实现“1加1大于2”的目的。
第五,是零售业态融合化的趋势。即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企业不再一种零售业态上,而是根据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现实环境的需要,将多种零售业态集中于企业一身。零售业态融合化趋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内涵型融合;二是外延型融合。内涵型融合是指当某个零售店面积足够大时,它把多种零售业态集中在一个店内,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增加企业效益。例如现在,在大型商场中开超市已不是一件新鲜事,而且精品店、专卖店也都走进了大型商场。外延型融合是指企业对外进行资本扩张,在其它地方开设不同于自身业态的新店,从而分散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发展。外延型融合的表现形式很多,即可以企业自己投资,可以与其它企业合资。外延型融合有利于整个行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本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是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的五个趋势,清楚地把握零售业态的概念并认清其发展的趋势,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当然,就目前整体环境而言,零售业的发展需要流通秩序的规范化。竞争是实现区域间商品流道的基本途径,是我国区际商品流通的实践提出的要求。地区间的市场封锁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同样,零售业特别是连锁店在跨地区发展时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商圈的概念
商圈,是指零售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的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
零售店的销售活动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不同的零售店由于所在地区、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品种、经营条件的不同,使得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样一个零售店在不同的经营时期受到不同的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其商圈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多角形。为便于研究,一般将商圈视为以零售店本身为中心的同心圆形
打招呼的技巧
在工作岗位上想与上司、前辈、同事间有一种更好的人际关系,先要率先打招呼。
1、早上的招呼
早上上班后,要自动明朗的说“早安”
在工作场所以外的地方遇到上司或同事也一定要打招呼
在工作场所内要大声叫,使大家都听得到
2、对从外面回来的人,以“回来了”、“辛苦了”、予以慰劳
3、被叫到名字时
看着叫您的人的面,明快的回答“有”
回答时不可看旁边或下面
4、要拜访别人时---“很抱歉”、“对不起”
5、对别人的好意以“真的谢谢您”表示衷心感谢之意
6、打扰别人时以“真的很抱歉”、“真对不起”很有礼貌地表示歉意
7、下班时的招呼
一定要说“对不起,先走一步”、“再见”。送的人以“辛苦了”表示慰劳之意
8、使人感觉舒服的行礼方法
点头(脖子或上身弯曲约15度)是视线相对时做的,稍离开一点比较好
普通礼(腰以上的上身弯曲约30度,眼睛看脚尖前约30公分处)是迎接顾客或送顾客时做的
手的位置在脚膝附近,在前面交叉,不可将手交叉在后面
商圈的测量
在进行市场商圈分析中,最基础的工作是划定市场商圈的范围,也称为市场商圈的测量。
(1)商圈测量的五大黄金法则。西方一些零售专家对商圈理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定律。
①莱利的零售引力法则。美国学者莱利先生研究了美国的都市商圈,总结出都市人口与零售引力的相互关系,被称为莱利法则或莱利零售引力法则。
莱利法则的前提是:假定有a,b两个都市,处在二者之间的c城会有多少消费者去a城或去b城购物?以表明a,b两城的零售引力有多大。
莱利法则的内容是:某一城市的零售引力与两都市人口成正比,而与中间城镇到两都市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具体公式为:
式中:——a都市从中间地c城吸引来的购买额;
——b都市从中间地c城吸引来的购买额;
——a都市人口;
——b都市人口;
——a都市与c城的距离;
——b都市与c城的距离。
②康维斯的均衡点法则。康维斯,又译康帕斯,为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经济研究学者,在1943~1948年间对莱利法则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莱利法则,提出了康维斯均衡点公式,用以测量商圈的分界点。其公式为:
式中:——a地到商圈分界点的距离;
——a 、b两地间距离;
——a地人口;
莱利法则和康维斯法则在欧、美、日得到广泛的运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仅是以人口和距离作为分界点的影响因素。
③科亨•阿普波姆法则。阿普波姆先生的创新性在于两点:一是把两地的销售场地面积作为影响因素之一,舍弃了人口方面的影响因素;二是将两地间距离换算为小汽车行使时间,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特点。
阿普波姆法则的内容是:
式中:——a地到商圈分界点的时间距离(小汽车行驶时间);
——两地之间的距离(小汽车行驶时间);
——a地的销售面积;
——b地的销售面积。
前述三个法则,除了莱利法则,就是莱利法则的变种。日本LEC•东京法思株式会社有关专家认为:“莱利法则只适用于计算有关耐用品、专用品的商圈分界点,而不太适用于计算日常用品。另外,在莱利法则那里,是以都市人口都具有购买力,人口多的都市更具有吸引力为前提而进行计算的。然而,实际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来决定商圈的大小的。这些法则并非必定与实际调查的结果相符。”因此,在研究超级市场商圈分界点时,莱利法则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非准确的依据。
④哈夫概率法则。哈夫博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经济学者,是哈夫概率法则或曰哈夫模型的创立人。
哈夫概率法则的最大特点是更接近于实际,他将过去以都市为单位的商圈理论具体到以商店街、百货店、超级市场为单位,综合考虑人口、距离、零售面积规模等多种因素,将各个商圈地带间的引力强弱、购物比率发展成为概率模型的理论。其内容是:“在整个商业聚集区集中于一地的场合,居民利用哪一个商业聚集区的概率,系由商业聚集区的规模和居民到商业聚集区的距离决定的。”其公式为:
式中:——居住在i地区消费者至j商店街购物的概率;
——全部零售店铺的总数;
——j商店街的卖场面积;
——居住在i地区消费者至j商店街购物所需的时间;
——购物途中障碍指数,凭经验推出。
⑤凯恩的吸引力法则。哈夫模型尽管考虑了多种因素,但应用起来相当复杂。针对这种情况,J•凯恩创立了吸引力法则。其内容是:通过比较两个都市间的人口比、到第三地的时间比和卖场面积比来决定两都市间的商圈分界线。
尽管上述黄金法则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仍不能将各种因素要考虑进去,因此,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一些经验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
(2)中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由于各种原因,经济还很落后。同国外相比,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相当突出,城乡差别非常大。这也就构成了中国城市超然于农村的局面。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辐射能力是相当强的,而中国,农村经济上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城市和农村由此变得割裂开来。这决定了我们研究商圈问题时,不得不只就城市范围内作探讨。
下面是就零售业态商圈所作的一些理论研究:
首先假定:① 消费者是理性人
② 消费者可选择的任意三个商店
③ 消费者购买物品时所考虑的费用有三种,物品价格P,购买物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如车费)f,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问题造成的费用w。
A.计算各商店的商圈范围
假定:① 各商店的物品种类和价格P相同
② 各商店的物品质量以及服务(Service)相同
③ 费用f随距离S变动
那么,消费者的唯一选择就是考虑哪一个商店离他最近,即 最小。如图6-1所示,A的范围为ZOX区域,B的范围为XOY区域,C的范围为YOZ区域,( 为单位距离所发生的费用,在此,各 都是相同的)
假定:价格P不相同, 。
则他们会选择A商店而放弃B商店
同理Z′OZ区域的居民亦选择A而放弃C,YOY′区域的居民选择B放弃C。
这样,A商店的吸引范围就增加了XOX′和Z′OZ两块区域,从而扩大为Z′OX′区域。B商店增加了YOY′区域,但损失了XOX′区域,最终变为X′OY′区域。C也就只有Y′OZ′区域了。
对于XOX′区域的居民而言,如果
假定:1. 各商店的商品质量和服务不相同, ;
2. 因质量和服务不佳造成的损失为W,W可以是PQ的一个百分比。
对于X′OX″区域的居民而言
因此,他们就会选择A商店而不是B商店了,这样一来,各商店的吸引范围就发生了变化。
A为Z″OX″区域,B为X″OY″区域,C为Y″OZ″区域。
零售业态的演进规律
由于中国在9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商品短缺时代,零售业只是贯彻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政府职能的延伸,还谈不上各种业态演进的规律性。进入90年代,大型百货商店的建设才拉开了中国零售业态良性发展的序幕,我们对各种现代零售业态还缺乏理性认识。目前,中国零售业正处在一个业态转型的时期,我们对零售业态的发展规律还无法完全把握,但国际上零售业态演变的规律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零售业态的多元化、细分化和短期化倾向
不同的零售业态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会产生新的需求,对价格、质量、花色、方便、服务等各种流通要素的重视程度也会发生变化。于是引起原有业态内部的变化,并导致新的业态诞生,这就使得整个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细分化的特点。同时,新的业态不断产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业态的短期化倾向。比如市场细分:有商家注意到了“白领”阶层这一市场,于是开设了“白领商城”。位于上海虹桥开发区的虹桥友谊商城就是一座典型的“白领商城”。开业前商场的决策者曾对开发已作过一次全面系统的商务调查,发现整个开发区已有独资或合资企业40多家,常驻办公室人员和外来办事人员已达4万人,其中绝大多数属“白领”阶层。于是,他们把经营目标对准了这些“白领”的消费群,在商品进货、定价以及服务方面都充分考虑“白领族”的消费需求和承受能力。商城开业以来,很快便受到“白领”阶层的青睐。
2 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
其一,新业态的出现,相对于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切入点。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相关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500至1000美元的水平,超级市场可得以发展。又如,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与商品质量的国际认定,是邮购零售的发展前提。
其二,在发达国家,各种零售业态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创新、发展、成熟几个阶段,有的已进入衰退阶段。在美国,百货商店发展于19世纪60年代,成熟于20世纪60年代;而后进入衰退期。
其三,零售业态生命周期出现了短期化的趋势,即零售业态越新,生命周期越短。美国零售业态,百货商店从创新导入至成熟大致经历了100年,杂货店为60年,超级市场为35年,折扣商店为20年,快餐服务为15年,样本展示零售为10年。无疑,这是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发展变化周期缩短与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
其次,新零售业态的挤入,必然会造成原有业态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割。超级市场新业态的发展,必然会挤占部分原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直销形式的发展,也会挤占原有其他业态的市场份额。1962年,日本综合超级市场与大型百货店的销售金额比例为2.3∶9.5,1970年为4.7∶8.1,1982年为9.8∶7.6,1991年为10.6∶8.6。零售各业态的兴衰变化和市场份额的动态变化是一种客观规律。这种规律的认识,在特定的发展期,有助于确定地区商业发展和投资的重点。这对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尤为重要。若统一指令与片面追求全面投资和全面发展,有违于上述规律,则会造成重大资源浪费。加强对各业态新陈代谢连续性变化趋势的认识,还能指导政府和企业不断地去研究市场和业态的动态变化。
3 人均GNP与各种零售业态的关系
根据国外零售业态发展的经验,当某地人均GNP达到6000美元时,人们就会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而当人均GNP达到9000美元时,该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准和消费行为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表6-1 人均GNP与业态的关系
业态 消费特征 人均GNP(美元)
百货公司 多品种、高质量商品 1000
超市 注重便利、快捷 3000
连锁、便利店 要求方便时效 6000
仓储商店 追求方便、低价、品种全 10000
购物中心 多元化购物、方便 12000
精品专卖店 休闲增多、高质量消费、 15000
台湾统一招商公司总经理徐重仁先生,结合台湾零售业发展历史,分析了人均“国民”收入与各种零售业态的关系。
李骏阳先生在《论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一文中,对超级市场发展的条件曾进行分析,其结论与上述分析基本相同。他指出超级市场发展的条件是:
(1)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
(2)恩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此时居民生活从温饱向小康过渡,消费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3)电冰箱已经普及,汽车进入家庭,居民家庭有可能定期外出大量购物。
(4)食品工业、日用工业品工业、包装工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与水平,能够为超市提供足够的规格化、统一化、小包装化的商品。
(5)商业组织连锁化。单体的超级市场要在激烈的零售业竞争中站住脚步是很困难的,超市只有搞连锁经营,达到一定数量的门店后才能降低费用和获利。”
我国目前虽然人均国民收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我们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但相对购买力还很强,中国目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城市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甚至超过1000美元,象上海、北京、广州人均GNP达到2000~3000美元,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零售业态的基本条件。
4 我国零售业态革新的具体思路
(1)百货商店在中国已逼近市场极限,它的市场空间需要在竞争中求得数量上的平衡,它的发展必须实行业态改良,其方向是:品牌专卖的综合店是百货商店的高层次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以百货为主)是百货的低层次发展。而特色经营是大众化的发展。从上海、南京等地通过联片改造或者新建的中型商场来看,如果没有特色经营,即使地段再好经济效益也没法体现。
(2)超级市场将是中国零售业中的主力,它所代表的销售方式,将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导方式。超级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应从大中城市逐渐走向广大的中小城镇,同时,要从导入阶段的食品超市基础上实行业态的再分流,向各种综合超市和专业超市发展,让这种现代化的销售方式在中国得到更大的推广。
(3)便利店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便利店在交通紧张的大城市和广大的中小城镇中具有很大的市场适应性和空间。可以预言,管理优良的连锁的便利店系统将是中国零售业中最为盈利的系统之一。
(4)专业商店和专卖店在中国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它将成为百货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它将以连锁店的形式开设在商业街、商业中心上,在大型商业设施和百货公司中都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专业商店是细分化的市场需求在业态中的反映,因此它将是零售业特色发扬的魅力之一。
(5)量贩店在中国将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事实上我国近两年在各大城市兴起的货仓式销售就是针对国情,为迎合一大批追求低廉价格消费者的需求而模仿国外的这种经营方式建立起来的。如1993年8月广州的一家采用货仓式销售的“广客隆”商场一开业就产生轰动效应。当天就有10万人光顾,并高创日销售额230万元的纪录。量贩店源自日本,指大批量销售的商店,又称货仓式商场,以广州地区的货仓式商场为例,按货仓式商场经营特色可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传统型货仓商场、平价型货仓商场、便利型货仓商场。
(6)以价格为竞争手段的折扣店、会员制商店等业态店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发展,服务于高速公路网的零售店将会兴起。如德国在上海开设的麦德龙,实行会员制和cash and carry(付现金提现货)销售方式,其布点是以高速公路为主要的连锁店沿伸线。这种新型的商店将会逐渐取代目前许多使人害怕的公路黑店,对整肃流通秩序作用不小,但对当地的批发企业也会造成很大的冲击。随着城市居民的郊区化和边远化的居住走向,凭借方便的条件能聚集大量顾客的、选点在郊区的购物中心和Shopping Mall在特大型和大型城市中有所发展。
(7)我国连锁经营发展遇到障碍因素也亟待解决。
其一,资金严重不足。国有商业连锁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很低,一般不到流动资金的10%,资产负债率超过80%。多数连锁店因资金困难限制了门店数量的发展。
其二,场地无法解决。据调查,目前连锁企业经营毛利中,房租部分一般达到40%,这对以经营微利商品为主的超级市场、便利店实在难以承受。
其三,税收问题。我国现有的连锁商店,绝大部分为同一资本下直营连锁形式,不论门店开在哪,所得税都按规定由总部统一交纳,这种收税方法不利于连锁店向其它行政区发展。
其四,商品失窃率高。消费者有一部分素质差顺手牵羊,由于管理不严,造成商品失窃率居高不下。
其五,经营环节、经营行为不规范,产品不规范,商品条形码普及率较低,标价不规范。据上海市1996年职工物价监督总站抽检中,有25%的超市、便民店存在商品缺标、漏标、错标现象,有32家店铺竟无一个填写齐全的明码标签。
其六,我国商业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较差,也是限制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国连锁店的发展任重道远,应引起政策制订者及业界的高度重视。
需要明确的是,零售业的每一个业态由于它是生产力和购买力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这些业态店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发展,还必须考虑到这种基本条件。
当前非主流的其它零售业态
1 折扣商店
所谓折扣商店亦称为“廉价商店”。其特点是:
(1)品种齐全,类似百货店,但出售之商品为家庭日常用品。
(2)价格低廉,所有商品标有折扣价,其价格大大低于一般商店。目前一些小家电产品、钟表等也都通过其销售。
(3)自动售货,很少服务,设备简陋。
(4)店址选择在物业租金较低,但又交通方便之处。
(5)因费用低,售价虽低,但盈利水平则不亚于同等规模的百货店。
近年来,有些国家折扣店花样翻新,例如日本,有百元店(出售商品每件皆为100日元)、千元店(每件商品皆为1000日元)、免税店(免消费税),以吸引顾客。
2 电视购物
随着有线电视网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购物也发展起来。它使购物者不用离开家庭半步就可以像逛商店一样浏览各种购物频道,然后进行订购和付款。目前,电视购物在中国已有了较大发展,发展前景看好。
3 邮购
这是通过商品目录或广告宣传资料,供顾客邮信订购或电话订购,待收到订单以后再提供商品的销售方式。从1872年蒙哥马利•华尔德创办第一家邮购商店以来,它已逐渐在欧洲、美国、日本发展起来。以日本为例,邮购业在以前还认为是一个新兴行业,但现在已成为克服经济衰退影响的最有成绩的行业。如百货业在1992年下降2%,但邮购业销售额则上升5%,比1986年增加两倍。一些有名气的大百货公司也加入到邮售这一行业。邮购经营方式有以下几种:
(1)工商企业定期向顾客送邮购商品目录,同时在其办事处备有商品目录,免费寄送或者只收很少的费用。
(2)工商企业借助新闻媒体,刊登广告,宣传某些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顾客可以写信或打电话订购。
(3)邮购推销,即由零售商向“邮购经纪行”购买邮寄名单,按邮寄名单上列的可能成为顾客的名单,进行选择,直接向他们寄发推销信、传单等。然后,再根据顾客的订单邮寄。
(4)电话推销,即利用电话来推销商品。有的则用电脑,把录音通过电话自动向顾客通话推销。
4 流动上门服务
它又称“上门推销”。所谓上门推销是由销售人员亲自上门,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这是一种走街串巷的古老的推销方式。其商品多为化妆品、保健品、图书、杂志、家用器皿和食品、服装等。一般大多数推销员并不随身携带货物,而是先取得顾客订单,然后再回公司办理送货上门,但也有随身携带货物,上门推销。上门推销的优点是方便消费者,又不需要多大的资本。缺点是顾客不能从广泛商品中作出价格和质量的比较与选择;对推销员训练以及销售人员佣金较高;在交通不便之地推销还会增加销售成本;有的消费者对推销员不信任等。
上门推销在国外较普遍,发展也快,其原因,除了方便、省事、便宜等因素外,还因为欧美各国保护消费者的法律日益完善和严格,因而顾客可以放心购物,不会感到上当受骗,这与以前的观念大为不同。
5 自动售货机
这种方式在国外许多国家广泛使用。它是使用投币自动化机器售货。只在顾客投入与商品标价相符的硬币(自动售货机有找零钱的装置),就可以将商品取出。出售商品主要是香烟、软饮料、熟食、糖果、报纸、胶卷、化妆品等。在日本主要是香烟、罐装饮料。自动售货机设在车站、机场大厅、码头、影院、运动场、医院、学校、机关、邮局、某些百货商店、杂货店内,以及人流必经交通要道。它的优点是全天侯的营业,灵活方便。缺点是经营费用不低,商品售价较贵,商品适用范围有限即多是一些名牌的大路货,单位价格要低,体积小,重量轻,包装与容量标准化的商品;也有容易破坏的缺点。
6 目录廉价展销商店
所谓目录展销就是商店向顾客提供商品目录。它附有实物照片、说明,标有货号、价格的折扣数。顾客从商品目录中选定商品后,将其编号、价格、数量等填入购物单,交给店方,也可以用电话订货。商店按此送货并同时收取货款。如果顾客亲自看货,商店也设有陈列室可供看样选购。这种商店主要经营毛利高、卖得快的名牌货和精品,如饰品、摄影器材、箱包、皮具等。这种商店与折扣商店相比,费用更省,原因是商品失窃率和损坏率低,售货员人数减少;又因为有了目录不必作广告;店址可选择物业租金低廉地段,因而商品相对廉价。
7 网上商店
网上商店就如传统零售业的商店,不过,它提供的不是真实的商品或服务而是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在网上的商店可容纳成千上万的品种,不会像传统商店那样受营业面积的限制,在网上设店,虽不用象传统渠道那样着重地理位置,也无需支付昂贵的租金或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但也需考虑在网上市中心或购物中心设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国际互联网联通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联5万多个网络,1600多万台主机,直接用户8000多万人。[16]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事实上,互联网上已有很多企业建立了销售产品的商店。如美国1994年开业的“互联网购物中心”(Internet Mall)现拥有13000家商店,包括从古董到高科技产品,可以说无奇不有。
超级市场新概念
首先,我们要从经营商品的结构上来把握。这里所说的商品结构是指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例关系。零售企业不同的商品结构标志着其零售业态的不同。例如,便利店通常只经营各种仪器以及普遍的日用小商品;百货店是以经营服装、电器等具有一定挑选性的消费品为主,同时兼营其它一些商品;专卖店只经营某个单一品牌的商品;专业店只经营某一类商品……把握经营商品的品种结构是认识零售业态最基本的要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商品品种结构,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零售业态的基本条件。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经营相同的商品品种结构应该从广义的、统计性的角度去理解,而不应该狭义地、死板地去认识。例如,SONY的专卖只经营SONY的电器产品;而NIKE的专卖店只销售NIKE的运动服装,虽然从产品的内容上看两者经营的是不同的产品品种,但是从产品品种结构上看,两者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次,我们要从经营方式的角度来把握。这里所说的经营方式是指经营者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即指经营者以何种方式将产品销售出去,它包括商品摆设、顾客与商品的接触形式、结算方式以及促销手段等等。从数量角度看,商品摆设可以分为散装和定量包装、小包装、中包装和大包装。如小商贩以散装为主,仓储商场则主要采取成箱、成捆批量销售,而超市、便利店则要小包装,并要求包装规格化、标准化、定量化。从商品的转移方式上看,商品摆设可以有样品展示陈列和直接销售,有柜台销售,有开架自选。柜台销售属于封闭式销售,是指用柜台将顾客与商品隔开,售货员充当顾客与商品之间的中介,这种方式多为传统的杂货店和连家铺所采用;开放式是指顾客直接接触商品,而服务员只提供辅助性的服务。开放式给予了顾客更大的权利和自由,使顾客可以对商品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种开放式销售是超市的基本特征。
第三,我们要从管理模式上来把握。这里所说的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对信息、资金、人事和经营过程的管理所采取的形式和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内部的制度。对管理模式的把握是认识零售业态过程中层次较深的一个方面。由于它隐藏在企业内部,所以通常我们很容易忘记将其作为认识零售业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应经济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管理模式在分析零售业态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进而引发了新业态的创生。因此我们认为,不同的管理方式会造成不同的零售业态;相同或相似的管理方式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零售业态的必要条件。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同时相似或相同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业态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中任何一方面内容的相似或相同都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业态的必要条件。
零售业态国际间的学习
由于世界上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某种零售业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而在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尚未出现。因此,作为与技术和资本相伴的零售经营形态,其国际间学习不仅可能,而且具有现实性。
由于经济技术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差异,消费者偏好和对业态的选择,在国际间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零售业态。新零售业态一般在高收入、经济发达和选择性较强的市场上首先产生。新业态在其发育和成长时期,需要从市场中不断得到信息反馈,以改进其功能,并逐渐发展和成熟。由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同一业态进入不同的国家会有数十年的时间差。因此,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在国际间发展,呈现梯度式推进形式。这样,当欠发达地区发展新零售业态时,在业态功能、投资经营方式、技术条件等方面,均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异的资源,社会形态和文化基础。具体包括: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人口密度、交通手段、购物方式、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等。此外,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利用的技术,这些都会深刻地影响到零售业态的经营规模、形式和发展。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零售业态国际间的学习要密切结合本地实际。
业态生命周期缩短。由于客观存在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植入的国家和地区,新业态的发展可表现为起点高、发展快。从创新导入至成熟,所需要的周期和时间较短。前瞻性地估计到这一点,对于制定商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国际资本介入。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环境下,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在零售业态经营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发展目标自然转向海外市场。零售业的国际化经营的获利是多方面的。由于零售新兴业态具有高成长的发展潜力,国际资本的介入往往是以新零售业态进入的。相对应,东道国的商业企业,在学习新业态的同时,实际已经进入国际企业间的竞争。这是一种高水准的竞争,同时这种竞争又会加速业态生命周期的缩短。
零售业态的发展条件和动力
零售业态的发展与变化存在着一个条件和两个动力。所谓一个条件是指外部环境条件,它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1)政治环境,即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大政方针;
(2)法律环境,即国家所规定的法律、法规;
(3)文化环境,即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
(4)经济环境,它包括国家宏观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微观的个人收入状况;
(5)技术环境,它是指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应用普及程度;
(6)人口环境,它包括人口的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构成比例等;
(7)家庭环境,它是指家庭的构成状态以及家庭的生命周期。
以上七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它们制约并影响着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例如,如果没有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那么各种连锁形式的零售业态很难有大的发展;如果没有强大的社会生产能力来提供丰富的产品,那么一价商店和超级市场就失去了产生的基础;人口的分布影响着零售网点的设置,人口的构成比例影响着零售商店内商品的结构和比例;人们的收入制约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从而对购物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总而言之,外部环境条件是研究零售业态的基础,它的发展影响并制约着零售业态的发展。
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有两个动力源,它们是企业动力和消费者动力。所谓企业动力是指,企业在零售业态改变的情况下会使得经营成本降低或销售收入增加,从而引起利润的增加,此时,企业就会积极地推动零售业态的发展与变化;所谓消费者动力是指,当新的零售业态可以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活动省钱、省时、省力,从而降低了其购买的成本(广义的成本),使其购买的满意程度增加,那么消费者就会积极地支持这种零售业态,形成需求拉动力,从而使其迅速发展。这两种动力之间的“巧妙结合”,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零售业态发生变化。例如,在19世纪末,美国人Woolworth创立了一价商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十分迅速,整个社会的商品供给十分丰富,而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廉价商品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要,这两种力量的结合使得一价商店在20世纪初迅速得以普及。
我们判断一种零售业态能否存在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能否以低于社会平均价格销售同时又能获得合理利润。前者是社会效益的标准,任何一种业态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必须有利于社会交易成本的节约;后者是企业效益的评价,没有自身效益,那么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更无发展的条件。
第一,是零售业态梯次化发展的趋势。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市多样、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习惯差异很大的国家,零售业态的发展将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如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东、中、西部商业发达程度的差异和以大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各个经济带,如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经济带等,商业业态发展模式也各具自身特点。一类城市:如北京、上海,既是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且流动人口众多,消费需求呈多样化。其零售业态发展模式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要建立全国乃至闻名世界的商业区,拥有大型百货店、超市、专业店群体,顾客来源于全国,乃至世界。二是要发展区域性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居民区附近,以大型综合超级市场为主体,配有若干专业商店和餐饮业及其它服务设施,这类中心的辐射半径为5~10公里,人口10~20万,三是大力推进社区型商业区,主要由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超级市场(一般辐射半径2~3公里,服务人口为3~8万人)、杂品店、饮食服务及其它商店构成。四是鼓励发展分布在居民区的便利店、副食品店或一些家庭小型零售网点,其特点是方便居民购物,营业时间较长。二类城市:即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其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一般人口在200~600万之间,其零售商业业态一是完善有中心商业区,主要面向本市和区域性顾客群,比如本省区的消费群体,除大型百货店外,在商业区中设有各类专业店和特色店以及与之配套的文化、餐饮、娱乐等设施,其它层次与一类城市的后两种结构相当。三类城市:主要指中等城市,受其经济发展制约,其商业辐射能力较前两类城市弱,商业业态主要以满足本地消费者为主,除应建立几个大型的商业设施外,主要以中、小型网点为主,在这类城市中,商业的“零散度”应较前两类城市高。四类城市:主要指小城镇和县级市或一些较大的镇,人口多在几万至10万人以内,且消费水平大多较前三类城市低。在这类城市中,目前有些也建有大中型商业设施,但效果不好,应发展适合当地居民需要、功能齐全的日用超市、便利店等各类小型商业网点。
中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1995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1998年国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但目前农村销售仅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0%左右。相比之下,农村市场开拓的余地还很大,另外,城乡市场有很强的继起性和互补性,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扩大市场发展后劲,因此,零售业在继续发展城市市场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市场,培育和开拓这一新的增长点。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零售业态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这些落后地区的零售业态将会依次走上发达地区零售业态曾经走过的道路。业态发展的方向应是: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业店、连锁便利店、仓储式商店、购物中心……
零售业态除了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一个梯次化发展的态势外,在时间序列上也会有一个梯次化发展,由于现代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只有5~10年时间,那么,可以预计,各种零售业态在大、中、小城市,沿海、内陆、西部地区,发达、欠发达和贫因地区都会有5~10年的滞后期,在大城市处于衰落的某种业态,在中小城市可能还处于创新和发展期。因此,认识和把握这一趋势能使我们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二,是零售业态多元化趋势。在以前,我国是“一种百货打天下”,即无论商店的面积有多大,无论在什么地理位置,它都是经营百货,而且以传统的柜台交易为主。现在,零售业态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原来意义上的百货店逐渐“引退”,新型的百货店开始出现,而且超级市场、精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零售业态种类逐渐丰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还将有新的零售业态出现,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跨度较大,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还将长期存在。
第三,是零售业态的均衡化趋势。在以前,百货店独霸了我国的零售市场,其他零售业态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现在,百货店的地位开始发生了变化,它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而其它零售业态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增加,并且地位在逐渐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来零售业态中的“超级大国”将不再存在,购买力将出现分流,各种零售业态将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它们之间将表现出一种相对的均衡。
第四,是零售业态组合化的趋势。我国以前的零售店总是“孤军奋战”,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商业中心以外,很少能够形成“集合商圈”(即多个零售店的商圈互相重叠,发挥集团优势)。现在,多种零售业态出现了相互组合、共同发展的趋势,因为不同的零售业态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可以多层次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挥“集合商圈”的效力,使各自的利益增加,从而实现“1加1大于2”的目的。
第五,是零售业态融合化的趋势。即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企业不再一种零售业态上,而是根据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现实环境的需要,将多种零售业态集中于企业一身。零售业态融合化趋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内涵型融合;二是外延型融合。内涵型融合是指当某个零售店面积足够大时,它把多种零售业态集中在一个店内,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增加企业效益。例如现在,在大型商场中开超市已不是一件新鲜事,而且精品店、专卖店也都走进了大型商场。外延型融合是指企业对外进行资本扩张,在其它地方开设不同于自身业态的新店,从而分散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发展。外延型融合的表现形式很多,即可以企业自己投资,可以与其它企业合资。外延型融合有利于整个行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本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是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的五个趋势,清楚地把握零售业态的概念并认清其发展的趋势,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当然,就目前整体环境而言,零售业的发展需要流通秩序的规范化。竞争是实现区域间商品流道的基本途径,是我国区际商品流通的实践提出的要求。地区间的市场封锁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同样,零售业特别是连锁店在跨地区发展时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商圈的概念
商圈,是指零售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的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
零售店的销售活动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不同的零售店由于所在地区、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品种、经营条件的不同,使得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样一个零售店在不同的经营时期受到不同的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其商圈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多角形。为便于研究,一般将商圈视为以零售店本身为中心的同心圆形
打招呼的技巧
在工作岗位上想与上司、前辈、同事间有一种更好的人际关系,先要率先打招呼。
1、早上的招呼
早上上班后,要自动明朗的说“早安”
在工作场所以外的地方遇到上司或同事也一定要打招呼
在工作场所内要大声叫,使大家都听得到
2、对从外面回来的人,以“回来了”、“辛苦了”、予以慰劳
3、被叫到名字时
看着叫您的人的面,明快的回答“有”
回答时不可看旁边或下面
4、要拜访别人时---“很抱歉”、“对不起”
5、对别人的好意以“真的谢谢您”表示衷心感谢之意
6、打扰别人时以“真的很抱歉”、“真对不起”很有礼貌地表示歉意
7、下班时的招呼
一定要说“对不起,先走一步”、“再见”。送的人以“辛苦了”表示慰劳之意
8、使人感觉舒服的行礼方法
点头(脖子或上身弯曲约15度)是视线相对时做的,稍离开一点比较好
普通礼(腰以上的上身弯曲约30度,眼睛看脚尖前约30公分处)是迎接顾客或送顾客时做的
手的位置在脚膝附近,在前面交叉,不可将手交叉在后面
商圈的测量
在进行市场商圈分析中,最基础的工作是划定市场商圈的范围,也称为市场商圈的测量。
(1)商圈测量的五大黄金法则。西方一些零售专家对商圈理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定律。
①莱利的零售引力法则。美国学者莱利先生研究了美国的都市商圈,总结出都市人口与零售引力的相互关系,被称为莱利法则或莱利零售引力法则。
莱利法则的前提是:假定有a,b两个都市,处在二者之间的c城会有多少消费者去a城或去b城购物?以表明a,b两城的零售引力有多大。
莱利法则的内容是:某一城市的零售引力与两都市人口成正比,而与中间城镇到两都市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具体公式为:
式中:——a都市从中间地c城吸引来的购买额;
——b都市从中间地c城吸引来的购买额;
——a都市人口;
——b都市人口;
——a都市与c城的距离;
——b都市与c城的距离。
②康维斯的均衡点法则。康维斯,又译康帕斯,为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经济研究学者,在1943~1948年间对莱利法则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莱利法则,提出了康维斯均衡点公式,用以测量商圈的分界点。其公式为:
式中:——a地到商圈分界点的距离;
——a 、b两地间距离;
——a地人口;
莱利法则和康维斯法则在欧、美、日得到广泛的运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仅是以人口和距离作为分界点的影响因素。
③科亨•阿普波姆法则。阿普波姆先生的创新性在于两点:一是把两地的销售场地面积作为影响因素之一,舍弃了人口方面的影响因素;二是将两地间距离换算为小汽车行使时间,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特点。
阿普波姆法则的内容是:
式中:——a地到商圈分界点的时间距离(小汽车行驶时间);
——两地之间的距离(小汽车行驶时间);
——a地的销售面积;
——b地的销售面积。
前述三个法则,除了莱利法则,就是莱利法则的变种。日本LEC•东京法思株式会社有关专家认为:“莱利法则只适用于计算有关耐用品、专用品的商圈分界点,而不太适用于计算日常用品。另外,在莱利法则那里,是以都市人口都具有购买力,人口多的都市更具有吸引力为前提而进行计算的。然而,实际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来决定商圈的大小的。这些法则并非必定与实际调查的结果相符。”因此,在研究超级市场商圈分界点时,莱利法则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非准确的依据。
④哈夫概率法则。哈夫博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经济学者,是哈夫概率法则或曰哈夫模型的创立人。
哈夫概率法则的最大特点是更接近于实际,他将过去以都市为单位的商圈理论具体到以商店街、百货店、超级市场为单位,综合考虑人口、距离、零售面积规模等多种因素,将各个商圈地带间的引力强弱、购物比率发展成为概率模型的理论。其内容是:“在整个商业聚集区集中于一地的场合,居民利用哪一个商业聚集区的概率,系由商业聚集区的规模和居民到商业聚集区的距离决定的。”其公式为:
式中:——居住在i地区消费者至j商店街购物的概率;
——全部零售店铺的总数;
——j商店街的卖场面积;
——居住在i地区消费者至j商店街购物所需的时间;
——购物途中障碍指数,凭经验推出。
⑤凯恩的吸引力法则。哈夫模型尽管考虑了多种因素,但应用起来相当复杂。针对这种情况,J•凯恩创立了吸引力法则。其内容是:通过比较两个都市间的人口比、到第三地的时间比和卖场面积比来决定两都市间的商圈分界线。
尽管上述黄金法则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仍不能将各种因素要考虑进去,因此,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一些经验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
(2)中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由于各种原因,经济还很落后。同国外相比,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相当突出,城乡差别非常大。这也就构成了中国城市超然于农村的局面。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辐射能力是相当强的,而中国,农村经济上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城市和农村由此变得割裂开来。这决定了我们研究商圈问题时,不得不只就城市范围内作探讨。
下面是就零售业态商圈所作的一些理论研究:
首先假定:① 消费者是理性人
② 消费者可选择的任意三个商店
③ 消费者购买物品时所考虑的费用有三种,物品价格P,购买物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如车费)f,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问题造成的费用w。
A.计算各商店的商圈范围
假定:① 各商店的物品种类和价格P相同
② 各商店的物品质量以及服务(Service)相同
③ 费用f随距离S变动
那么,消费者的唯一选择就是考虑哪一个商店离他最近,即 最小。如图6-1所示,A的范围为ZOX区域,B的范围为XOY区域,C的范围为YOZ区域,( 为单位距离所发生的费用,在此,各 都是相同的)
假定:价格P不相同, 。
则他们会选择A商店而放弃B商店
同理Z′OZ区域的居民亦选择A而放弃C,YOY′区域的居民选择B放弃C。
这样,A商店的吸引范围就增加了XOX′和Z′OZ两块区域,从而扩大为Z′OX′区域。B商店增加了YOY′区域,但损失了XOX′区域,最终变为X′OY′区域。C也就只有Y′OZ′区域了。
对于XOX′区域的居民而言,如果
假定:1. 各商店的商品质量和服务不相同, ;
2. 因质量和服务不佳造成的损失为W,W可以是PQ的一个百分比。
对于X′OX″区域的居民而言
因此,他们就会选择A商店而不是B商店了,这样一来,各商店的吸引范围就发生了变化。
A为Z″OX″区域,B为X″OY″区域,C为Y″OZ″区域。
零售业态的演进规律
由于中国在9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商品短缺时代,零售业只是贯彻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政府职能的延伸,还谈不上各种业态演进的规律性。进入90年代,大型百货商店的建设才拉开了中国零售业态良性发展的序幕,我们对各种现代零售业态还缺乏理性认识。目前,中国零售业正处在一个业态转型的时期,我们对零售业态的发展规律还无法完全把握,但国际上零售业态演变的规律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零售业态的多元化、细分化和短期化倾向
不同的零售业态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会产生新的需求,对价格、质量、花色、方便、服务等各种流通要素的重视程度也会发生变化。于是引起原有业态内部的变化,并导致新的业态诞生,这就使得整个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细分化的特点。同时,新的业态不断产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业态的短期化倾向。比如市场细分:有商家注意到了“白领”阶层这一市场,于是开设了“白领商城”。位于上海虹桥开发区的虹桥友谊商城就是一座典型的“白领商城”。开业前商场的决策者曾对开发已作过一次全面系统的商务调查,发现整个开发区已有独资或合资企业40多家,常驻办公室人员和外来办事人员已达4万人,其中绝大多数属“白领”阶层。于是,他们把经营目标对准了这些“白领”的消费群,在商品进货、定价以及服务方面都充分考虑“白领族”的消费需求和承受能力。商城开业以来,很快便受到“白领”阶层的青睐。
2 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
其一,新业态的出现,相对于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切入点。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相关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500至1000美元的水平,超级市场可得以发展。又如,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与商品质量的国际认定,是邮购零售的发展前提。
其二,在发达国家,各种零售业态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创新、发展、成熟几个阶段,有的已进入衰退阶段。在美国,百货商店发展于19世纪60年代,成熟于20世纪60年代;而后进入衰退期。
其三,零售业态生命周期出现了短期化的趋势,即零售业态越新,生命周期越短。美国零售业态,百货商店从创新导入至成熟大致经历了100年,杂货店为60年,超级市场为35年,折扣商店为20年,快餐服务为15年,样本展示零售为10年。无疑,这是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发展变化周期缩短与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
其次,新零售业态的挤入,必然会造成原有业态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割。超级市场新业态的发展,必然会挤占部分原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直销形式的发展,也会挤占原有其他业态的市场份额。1962年,日本综合超级市场与大型百货店的销售金额比例为2.3∶9.5,1970年为4.7∶8.1,1982年为9.8∶7.6,1991年为10.6∶8.6。零售各业态的兴衰变化和市场份额的动态变化是一种客观规律。这种规律的认识,在特定的发展期,有助于确定地区商业发展和投资的重点。这对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尤为重要。若统一指令与片面追求全面投资和全面发展,有违于上述规律,则会造成重大资源浪费。加强对各业态新陈代谢连续性变化趋势的认识,还能指导政府和企业不断地去研究市场和业态的动态变化。
3 人均GNP与各种零售业态的关系
根据国外零售业态发展的经验,当某地人均GNP达到6000美元时,人们就会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而当人均GNP达到9000美元时,该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准和消费行为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表6-1 人均GNP与业态的关系
业态 消费特征 人均GNP(美元)
百货公司 多品种、高质量商品 1000
超市 注重便利、快捷 3000
连锁、便利店 要求方便时效 6000
仓储商店 追求方便、低价、品种全 10000
购物中心 多元化购物、方便 12000
精品专卖店 休闲增多、高质量消费、 15000
台湾统一招商公司总经理徐重仁先生,结合台湾零售业发展历史,分析了人均“国民”收入与各种零售业态的关系。
李骏阳先生在《论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一文中,对超级市场发展的条件曾进行分析,其结论与上述分析基本相同。他指出超级市场发展的条件是:
(1)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
(2)恩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此时居民生活从温饱向小康过渡,消费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3)电冰箱已经普及,汽车进入家庭,居民家庭有可能定期外出大量购物。
(4)食品工业、日用工业品工业、包装工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与水平,能够为超市提供足够的规格化、统一化、小包装化的商品。
(5)商业组织连锁化。单体的超级市场要在激烈的零售业竞争中站住脚步是很困难的,超市只有搞连锁经营,达到一定数量的门店后才能降低费用和获利。”
我国目前虽然人均国民收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我们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但相对购买力还很强,中国目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城市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甚至超过1000美元,象上海、北京、广州人均GNP达到2000~3000美元,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零售业态的基本条件。
4 我国零售业态革新的具体思路
(1)百货商店在中国已逼近市场极限,它的市场空间需要在竞争中求得数量上的平衡,它的发展必须实行业态改良,其方向是:品牌专卖的综合店是百货商店的高层次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以百货为主)是百货的低层次发展。而特色经营是大众化的发展。从上海、南京等地通过联片改造或者新建的中型商场来看,如果没有特色经营,即使地段再好经济效益也没法体现。
(2)超级市场将是中国零售业中的主力,它所代表的销售方式,将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导方式。超级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应从大中城市逐渐走向广大的中小城镇,同时,要从导入阶段的食品超市基础上实行业态的再分流,向各种综合超市和专业超市发展,让这种现代化的销售方式在中国得到更大的推广。
(3)便利店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便利店在交通紧张的大城市和广大的中小城镇中具有很大的市场适应性和空间。可以预言,管理优良的连锁的便利店系统将是中国零售业中最为盈利的系统之一。
(4)专业商店和专卖店在中国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它将成为百货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它将以连锁店的形式开设在商业街、商业中心上,在大型商业设施和百货公司中都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专业商店是细分化的市场需求在业态中的反映,因此它将是零售业特色发扬的魅力之一。
(5)量贩店在中国将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事实上我国近两年在各大城市兴起的货仓式销售就是针对国情,为迎合一大批追求低廉价格消费者的需求而模仿国外的这种经营方式建立起来的。如1993年8月广州的一家采用货仓式销售的“广客隆”商场一开业就产生轰动效应。当天就有10万人光顾,并高创日销售额230万元的纪录。量贩店源自日本,指大批量销售的商店,又称货仓式商场,以广州地区的货仓式商场为例,按货仓式商场经营特色可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传统型货仓商场、平价型货仓商场、便利型货仓商场。
(6)以价格为竞争手段的折扣店、会员制商店等业态店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发展,服务于高速公路网的零售店将会兴起。如德国在上海开设的麦德龙,实行会员制和cash and carry(付现金提现货)销售方式,其布点是以高速公路为主要的连锁店沿伸线。这种新型的商店将会逐渐取代目前许多使人害怕的公路黑店,对整肃流通秩序作用不小,但对当地的批发企业也会造成很大的冲击。随着城市居民的郊区化和边远化的居住走向,凭借方便的条件能聚集大量顾客的、选点在郊区的购物中心和Shopping Mall在特大型和大型城市中有所发展。
(7)我国连锁经营发展遇到障碍因素也亟待解决。
其一,资金严重不足。国有商业连锁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很低,一般不到流动资金的10%,资产负债率超过80%。多数连锁店因资金困难限制了门店数量的发展。
其二,场地无法解决。据调查,目前连锁企业经营毛利中,房租部分一般达到40%,这对以经营微利商品为主的超级市场、便利店实在难以承受。
其三,税收问题。我国现有的连锁商店,绝大部分为同一资本下直营连锁形式,不论门店开在哪,所得税都按规定由总部统一交纳,这种收税方法不利于连锁店向其它行政区发展。
其四,商品失窃率高。消费者有一部分素质差顺手牵羊,由于管理不严,造成商品失窃率居高不下。
其五,经营环节、经营行为不规范,产品不规范,商品条形码普及率较低,标价不规范。据上海市1996年职工物价监督总站抽检中,有25%的超市、便民店存在商品缺标、漏标、错标现象,有32家店铺竟无一个填写齐全的明码标签。
其六,我国商业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较差,也是限制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国连锁店的发展任重道远,应引起政策制订者及业界的高度重视。
需要明确的是,零售业的每一个业态由于它是生产力和购买力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这些业态店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发展,还必须考虑到这种基本条件。
当前非主流的其它零售业态
1 折扣商店
所谓折扣商店亦称为“廉价商店”。其特点是:
(1)品种齐全,类似百货店,但出售之商品为家庭日常用品。
(2)价格低廉,所有商品标有折扣价,其价格大大低于一般商店。目前一些小家电产品、钟表等也都通过其销售。
(3)自动售货,很少服务,设备简陋。
(4)店址选择在物业租金较低,但又交通方便之处。
(5)因费用低,售价虽低,但盈利水平则不亚于同等规模的百货店。
近年来,有些国家折扣店花样翻新,例如日本,有百元店(出售商品每件皆为100日元)、千元店(每件商品皆为1000日元)、免税店(免消费税),以吸引顾客。
2 电视购物
随着有线电视网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购物也发展起来。它使购物者不用离开家庭半步就可以像逛商店一样浏览各种购物频道,然后进行订购和付款。目前,电视购物在中国已有了较大发展,发展前景看好。
3 邮购
这是通过商品目录或广告宣传资料,供顾客邮信订购或电话订购,待收到订单以后再提供商品的销售方式。从1872年蒙哥马利•华尔德创办第一家邮购商店以来,它已逐渐在欧洲、美国、日本发展起来。以日本为例,邮购业在以前还认为是一个新兴行业,但现在已成为克服经济衰退影响的最有成绩的行业。如百货业在1992年下降2%,但邮购业销售额则上升5%,比1986年增加两倍。一些有名气的大百货公司也加入到邮售这一行业。邮购经营方式有以下几种:
(1)工商企业定期向顾客送邮购商品目录,同时在其办事处备有商品目录,免费寄送或者只收很少的费用。
(2)工商企业借助新闻媒体,刊登广告,宣传某些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顾客可以写信或打电话订购。
(3)邮购推销,即由零售商向“邮购经纪行”购买邮寄名单,按邮寄名单上列的可能成为顾客的名单,进行选择,直接向他们寄发推销信、传单等。然后,再根据顾客的订单邮寄。
(4)电话推销,即利用电话来推销商品。有的则用电脑,把录音通过电话自动向顾客通话推销。
4 流动上门服务
它又称“上门推销”。所谓上门推销是由销售人员亲自上门,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这是一种走街串巷的古老的推销方式。其商品多为化妆品、保健品、图书、杂志、家用器皿和食品、服装等。一般大多数推销员并不随身携带货物,而是先取得顾客订单,然后再回公司办理送货上门,但也有随身携带货物,上门推销。上门推销的优点是方便消费者,又不需要多大的资本。缺点是顾客不能从广泛商品中作出价格和质量的比较与选择;对推销员训练以及销售人员佣金较高;在交通不便之地推销还会增加销售成本;有的消费者对推销员不信任等。
上门推销在国外较普遍,发展也快,其原因,除了方便、省事、便宜等因素外,还因为欧美各国保护消费者的法律日益完善和严格,因而顾客可以放心购物,不会感到上当受骗,这与以前的观念大为不同。
5 自动售货机
这种方式在国外许多国家广泛使用。它是使用投币自动化机器售货。只在顾客投入与商品标价相符的硬币(自动售货机有找零钱的装置),就可以将商品取出。出售商品主要是香烟、软饮料、熟食、糖果、报纸、胶卷、化妆品等。在日本主要是香烟、罐装饮料。自动售货机设在车站、机场大厅、码头、影院、运动场、医院、学校、机关、邮局、某些百货商店、杂货店内,以及人流必经交通要道。它的优点是全天侯的营业,灵活方便。缺点是经营费用不低,商品售价较贵,商品适用范围有限即多是一些名牌的大路货,单位价格要低,体积小,重量轻,包装与容量标准化的商品;也有容易破坏的缺点。
6 目录廉价展销商店
所谓目录展销就是商店向顾客提供商品目录。它附有实物照片、说明,标有货号、价格的折扣数。顾客从商品目录中选定商品后,将其编号、价格、数量等填入购物单,交给店方,也可以用电话订货。商店按此送货并同时收取货款。如果顾客亲自看货,商店也设有陈列室可供看样选购。这种商店主要经营毛利高、卖得快的名牌货和精品,如饰品、摄影器材、箱包、皮具等。这种商店与折扣商店相比,费用更省,原因是商品失窃率和损坏率低,售货员人数减少;又因为有了目录不必作广告;店址可选择物业租金低廉地段,因而商品相对廉价。
7 网上商店
网上商店就如传统零售业的商店,不过,它提供的不是真实的商品或服务而是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在网上的商店可容纳成千上万的品种,不会像传统商店那样受营业面积的限制,在网上设店,虽不用象传统渠道那样着重地理位置,也无需支付昂贵的租金或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但也需考虑在网上市中心或购物中心设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国际互联网联通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联5万多个网络,1600多万台主机,直接用户8000多万人。[16]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事实上,互联网上已有很多企业建立了销售产品的商店。如美国1994年开业的“互联网购物中心”(Internet Mall)现拥有13000家商店,包括从古董到高科技产品,可以说无奇不有。
超级市场新概念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 1暗促-酒店玫瑰静悄悄地开 369
- 2终端陈列十五大原则 381
- 3专业广告运作模式 342
- 4****主营业务发展战略设计 375
- 5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394
- 6主顾开拓 482
- 7主动推进的客户服务 342
- 8专业媒体策划与购买 372
- 9中远电视广告CF 417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