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还是MBA?
作者:黄维益 245
看到这段话时,不由得幻想了一下贴上海盗标志的MBA出现在企业领导人面前的情景。那些决策者们,是会被这个海盗标志、这句警告词吓得将他们拒之门外,还是会被MBA头上“擅长企业管理”的光环所迷惑,迫不及待地高薪迎他们进门?
MBA在整个世界成为抢手货,似乎企业不拥有几个MBA,便不够“现代”,不够“规模”。然而,在这样一股MBA的狂热思潮之中,冒出了一个另类却振聋发聩的声音:“MBA是因为错误的理由用错误的方法教育错误的人。”
如果换做别人说这句话,这个人肯定会被那些MBA的供求者们用口水淹死;但说这句话的人是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位管理大师之一,一个在世界一流学府讲授了15年MBA课程的人。
作为一个深知目前MBA教育弊病的学者,他用了四年时间创作了一本能将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MBA们一瞬间投入地狱的著作:《管理者而非MBA》(ManagersNotMBAs)。他声称:“这本书我用了四年来撰写它,用了15年来发展它,用了35年来思索它。”这位管理名家前后几十年的探究,对正值巅峰时期的MBA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洞见,促使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去审视和反思MBA教育的是与非。
在探讨明茨伯格的观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数据:《福布斯》中文版公布,全日制MBA毕业生平均2.7年收回投资;毕业四年后平均年薪达到入学前的3.75倍。在职MBA毕业生平均1.6年即可收回投资;毕业四年后平均年薪达到入学前的2.8倍。职位上也是如此,就读MBA之前,仅22.4%的学员担任高层管理人员(总监以上职位),毕业后第一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9.8%,四年之后更是上升到50.5%。
MBA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正如明茨伯格在书中写到的一样,当他问到自己老朋友罗伯特的儿子为何要读MBA时,年轻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发呆。他们并没有真正去想MBA教育能带给他们什么,因为他们想到的是:“如果我拿下好学校MBA学位的话,会有良好的前途等着我,丰厚的薪水、重要的职位,招聘人员会蜂拥而至,甚至有可能像足球明星一样得到签约奖金……一帆风顺的轨道,美好的生活。”这就是他们读MBA的原因。结合上面的数据,这个答案也在我们意料之中。而企业对MBA的盲目渴求,更是加速了这种狂潮。从1991年的9所院校到2004年的90所,十倍的增长速度,就不难看出整个MBA教育的催生程度。
然而,调查同样显示,国内MBA学生入学前的平均工作年限不到7年,即大多数学生可能刚刚接触到管理,甚至还未有过任何实际的管理经验。只是为了得到高管的职位,纷纷接受MBA教育。
于是,问题也随之而来。2003年沸沸扬扬的一位名校MBA被辞之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警钟。企业需要思考MBA是否就是高效管理者的代名词,MBA就等同于人才;而商学院也要思考,以目前的教育机制培养出来的MBA们,是否就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这些问题在明茨伯格的这本书中,答案一目了然:目前的MBA教育无法培育出真正的领导者,因此“企业不应该雇佣MBA毕业生”。
书分为三个主题来阐述现行的MBA教育。第一点,是对于MBA的批判性思考,它本来是工商管理教育,而现在却歪曲了管理实践。第二点,则是探讨在一个严肃的教育过程中培养管理者应该做些什么。第三点,他指出管理实践本身脱离了正轨,给社会带来了机能失调的后果。
这位管理大师列举了MBA教育之非:管理学的授课者们一股脑地将自己认为是真理的知识、结论、规律、方法传授给学员,并坚信这些理论具有普适性,是绝对的,可以被任何一个企业套用、模仿和克隆,全然不顾每一个企业的实情如何。他们夸夸其谈地纸上谈兵,也导致了学员毕业之后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商学院用了错误的方式招收了错误的人,又再次用错误的方式传授了错误的内容,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的后果。
在明茨伯格看来,错误的招收方式和错误的人才在于MBA的入学考试内容设计和招生条件的不合理。诚然,优秀的管理者都是聪明的,但不称职的管理者并不意味着其智商的低下。而目前MBA入学考试的设计和学员的条件,都体现了对实际管理经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传授管理学,好比对一个除自己就从未见过第二个人的人谈心理学一样荒谬。”举个例子,印度一家商学院MBA招生的条件是,学员有两年以上的管理经验。而两年,能有多少实际的经验呢?对于一个毕业后想担当企业管理重任的管理者来说,这一点点经验又怎么足够呢?
至于错误的内容,明茨伯格分析到,现在所谓的传统MBA项目,招收的大多数是那些年轻的、即使有点管理经验也少得可怜的老师。进行管理教育的教师们自身都没进行过很好的管理教育,更别提商业实践。这一点就限制了他们只能通过分析和技术的形式,再辅以授课的一些技巧,强调自己所授之课与企业管理的"丝丝入扣"。那句针对管理咨询课效果的调侃之语套用在此处倒也合适: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一动不动。在这样的授课环境中,学员误认为自己接受的就是管理者的培训,毕业之后能成为胜任的管理者。而这样一种管理教育和管理实践,包括接受这种管理的企业和组织,将承受的就是明茨伯格提出的四种错误后果-教育过程的堕落、管理实践的堕落、公司组织的堕落、社会制度的堕落,逐步展开,层层递进。
自然,作为大师,对于现行MBA教育制度绝不仅限于抨击,而是有破有立。在书的下半部分,明茨伯格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提出了IMPM项目。IMPM是InternationalMastersinPracticingManagement的缩写,意思是国际实践管理硕士。因为管理的本质在于实践,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不联系实际就没有生命力。这个项目旨在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优秀管理理念的人才。自1996年起,明茨伯格就开始在世界各地推行这一新的管理学教育模式。本书的第二部分就是对这一模式的深度阐述。
其实,IMPM这个概念早在财经记者斯图尔特·克雷纳(StuartCrainer)创作Business,TheUniverseAndEverything中就提到过。只不过在那本书中,明茨伯格尚未对MBA制度进行如此强力的抨击,只是简单地提及了他对于管理教育的一些想法。
明茨伯格系统地讲述了这一新型教育模式,提出了8个发展管理教育的建议:管理教育应该限定在实践中的管理者的范围内;课堂应该把管理者的经验运用到他们的教育当中;洞见性的理论有助于管理者理解他们的经验;从概念性见解的角度对经验进行深思熟虑的反思是管理学习的关键;分享他们的能力会提高管理者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除了课堂上的反思,还要在对于组织的冲击中得到学习;上述所有建议都应该被融合到一个"有经验的反思"的过程当中;课程、结构和教师队伍相应地要从支配的设计转变为灵活的促进。
正如那本让他声名鹊起的《管理工作的本质》奠定了其管理大师的地位一样,这本《管理者而非MBA》一样也是其他管理学者难以超越的,也将继续引发国内企业和MBA教育界的反思。
扩展阅读
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效中国行第247 2024.09.29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导师在苏州主讲第247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集集团、中盐集团、中国建材、花园集团、深南电路、中原证券、空军装备5720等多家大型企业
作者:姜上泉详情
经销商的产品驱动与管理驱动 2024.07.03
早期的经销商几乎都是产品驱动,运营方式就是卖货,盈利方式就是靠卖货赚差价,然后就是多卖货,卖名牌货,卖新产品,卖高端品。理论上来说,终端覆盖率越高,陈列做得越好,促销活动持续不断,货就卖得越多,钱就赚
作者:潘文富详情
管理寓言故事:挤牛奶的姑娘 2024.06.07
寓言故事:一个农家挤奶姑娘头顶着一桶牛奶,从田野里走回农庄。她忽然想入非非:amp;这桶牛奶卖得的钱,至少可以买回三百个鸡蛋。除去意外损失,这些鸡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只小鸡。到鸡价涨得最高时,便可以拿这
作者:李文武详情
中小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企业 2024.05.25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浙江杰诺电器精益管理项目启动 2024.03.11
2024年3月6日,浙江杰诺电器精益管理项目启动,杰诺电器董事长、总经理、总监、经理等30多位经管人员及降本增效云学院(深圳市财智菁英咨询)3位咨询导师出席了项目启动会。杰诺电器2024年精益管理项目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为什么80%的职业经理人还是“穷人” 2024.02.17
前言 不久前,广东某咨询顾问公司针对职业经理人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在目前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富人、小资和穷人的认识标准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其中的一个具有戏剧性的结果不免得令人
作者:冯建军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 54
- 2姜上泉老师人效提升咨 65
- 3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52
- 4中小企业招聘广告的内 27388
- 5姜上泉老师:泉州市精 186
- 6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14725
- 7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587
- 8中国邮政重庆公司降本 260
- 9中航工业Z研究所降本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