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人才管理战略
作者:李强 428
0 引言
国有企业因行业、地域、人员等因素而各具特点,要成功经营一个国有企业,其模式也是因企而异、各不相同。从人才管理战略来看,国有企业又有其共通之处。对此,西方经典管理理论和中国文化,都能给予我们以极大的启发。以下浅谈几个观点:
1 “因岗找人”而非“因人设岗”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企业实际赋闲人员很多。因人设岗,僧多粥少,最常见的就是各部门在一个正职下面,存在着好几个副职。不管是否有这么多的工作让这些人做,也不管这些人是否合适就任这些岗位。企业领导必须明确,一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然后再考虑从哪里找到这样的人。企业内部有合适的人,可以优先考虑;若没有,可以考虑到外部市场去寻找“千里马”。
这里暗含了一个前提,就是岗位必须清晰。有了岗位,就有了相对稳定的责任、报酬、利益和风险,这些不会因人而改变。国有企业以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形成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作业的关系。而西方企业的成功之处,在于每个岗位都有它的标准:我的上游是什么、下游是什么,我对谁负责、我负多大责任、拿多少报酬……这是最原始但也是最基础的管理。在此之上,西方企业强调“动”,即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不能倒过来。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规范的工作还没有做好就强调“动”,这是要出问题的。西方之所以现在大讲人道,是因为其法律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备了;而在中国,法律体系还没有完备的时候大讲人道,可能会出问题。国有企业要基于自身背景上谈问题,不能鹦鹉学舌。
2 “激励”和“约束”并行
无论什么时候,“激励”和“约束”都要并行,都要两手一起抓。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都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博弈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国有企业里,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铁饭碗,旱涝保收,不论经济繁荣还是经济危机,工资一分不少拿,管你工作勤勤恳恳,给企业带来几千万的利润,还是按部就班、一茶一报纸的生活,收入相同,人人平等!于是乎,有才之人渐渐离去,留下之人碌碌无为,国有企业的生命力也就只能呜呼哀哉了!不排除少数人有长远的眼光和自觉的意识,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需要激励。激励重在是否足够有效,太大,企业的成本过高;太小,起不到相应作用。要做到适度、适量,这就是技巧问题。而目前激励不足是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中表现最突出最直接的就是在工资、薪金等货币性物质激励方面,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货币收入与普通职工的差距普遍在二到三倍左右,绝对数则多在年薪几万到十几万之间。而其作为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管理者,要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日常运作负主要责任,需承担主要的风险,企业经营的失败,往往主要归咎于经营管理者个人的失败,如此的对应关系使得经营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以,根据要求的报酬与风险匹配的原则,管理者的高风险必然要求以高的报酬相匹配。否则,可能丧失的不仅仅是效率,还会是效果。风险与报酬的严重脱节,是目前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会带动一系列问题的迎刃而解,即使不能立竿见影,最起码也能有助于问题的初步解决,如公平、公开问题,效率、效果问题等。因此,激励的力度在于切实贯彻报酬与风险匹配的原则,使管理者从内部产生动力,以此实现激励的最佳方式与效果。
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光有激励,就如同一匹活力十足的野马,没有缰绳的管束,就不能跑到要求的地点,这时就需要约束,约束也要有技巧,否则会扼杀人们的活力和创造性。
3 策略性变革思想
国有企业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保守,对新事物持抵触甚至反对的态度。市场和企业的内在要求,加上企业领导人的改革意志等种种因素,都要求国有企业的人们改变旧有的观念。但这些观念根深蒂固,直接猛烈冲击可能引发人的巨大心理波动,进而给企业带来破坏性震荡。所以,改变国有企业人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要有策略。
一是不要全盘否定。对于任何一种观念来说,不见得都是错的。要分清楚哪些是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哪些是可以引导的,哪些是可以鼓励的。没有哪种文化是完全落后的;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了这么多年,人们往往形成了很强的企业归属感和责任感,很和谐的“大家庭”的氛围等等,这些都是正向的,都是财富,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二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即“三三制”。新事物的出台,肯定会冲击既得利益群和旧有文化观念。“三三制”就是让1/3人的利益由于新的政策受到损害,1/3人的利益基本不受损害,1/3人的利益得到明显的提高。无论如何达到何种目的,决不能使50%以上的人受到损害;即使过渡性政策,也必须让2/3以上人的利益不受损害或提高。这样,组织内部对改革的阻力、抵抗力会小得多,新的政策就容易推进。维持“反对者”、“不表态者”和“支持者”力量的合适比例,符合国有企业平稳过渡的现状。不是不改变旧有观念,而是要有策略、分阶段地去改变。
4 重视企业中层
企业家好比车头,企业各个流程好比车厢,而拉动车厢的关键是车厢挂钩,企业中层就好比车厢挂钩。车头固然重要,挂钩也是万万不可缺少。所有的挂钩都要能够拖动整个车厢,也就是说,整个中层要足够有能力带动下属。中层的角色在企业中非常重要,他们既要理解高层的意图,领会企业发展的前景,还要有领导力,带动下面的员工。任何一个挂钩坏了,后面所有车厢都要趴窝;同样,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不是出在下层,而是出在中层。这就涉及到中层的激励问题;对那些在团队中威信很高、能很好领会领导意图、高效完成工作的人,更适合做中层;不要一味地提升职务,可以采取更大的物质激励。激励只有一个原则,即依据对企业的贡献大小,相应地给予激励。
5 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每个人都要在组织中找到一个角色,每个人的才能都要得到充分发挥。但“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为本,而是组织整体效能最大化。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只有个体的次优才能达到总体的最优,永远不可能是个体的最优达到总体的最优。个人能力是一个点,人和人之间的协同能力又是一个点,如果它们能构成两个共振圆点,就会使周围的能量形成共振波,但不要形成一个“谷”,而是形成一个“峰”。高管团队、中层管理团队要有协同性;团队要有组合,既要有务实的人,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也要有务虚的人,如战略研究,而企业领导应当均衡好务实和务虚这两个方面。
国有企业只有“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才会达到和谐状态,才会促进企业的有序发展。
![李强](/Public/Upload/expert/202106/27May2021224242_15350.jpg)
扩展阅读
中小企业招聘广告的内容完善 2024.11.15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效中国行第247 2024.09.29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导师在苏州主讲第247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集集团、中盐集团、中国建材、花园集团、深南电路、中原证券、空军装备5720等多家大型企业
作者:姜上泉详情
经销商的产品驱动与管理驱动 2024.07.03
早期的经销商几乎都是产品驱动,运营方式就是卖货,盈利方式就是靠卖货赚差价,然后就是多卖货,卖名牌货,卖新产品,卖高端品。理论上来说,终端覆盖率越高,陈列做得越好,促销活动持续不断,货就卖得越多,钱就赚
作者:潘文富详情
管理寓言故事:挤牛奶的姑娘 2024.06.07
寓言故事:一个农家挤奶姑娘头顶着一桶牛奶,从田野里走回农庄。她忽然想入非非:amp;这桶牛奶卖得的钱,至少可以买回三百个鸡蛋。除去意外损失,这些鸡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只小鸡。到鸡价涨得最高时,便可以拿这
作者:李文武详情
中小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企业 2024.05.25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浅谈促销员素质 2024.05.24
有幸被公司派到杭州的一个商场里实习,实习的内容就是与市场第一线的促销员一起进行促销活动,在市场的第一线呆了一个多月,对促销可以说是深有体会,对于这种体会总是有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总结后写了下来。 亲
作者:李晓峰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 63
- 2姜上泉老师人效提升咨 74
- 3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58
- 4中小企业招聘广告的内 27393
- 5姜上泉老师:泉州市精 196
- 6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14732
- 7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592
- 8中国邮政重庆公司降本 265
- 9中航工业Z研究所降本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