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与跟随

 作者:刘争,上游    504

  我想与大家一起就行动中我们如何透过模仿、跟随与创新来成功展开交流,在我从事力争上游成功学研究6年的体会和感悟中,我觉得模仿、跟随与创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观念,在这个信息爆炸和智慧共享的年代,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团队的成功,如果你懂得模仿、跟随与创新,那么,你的成功就会比别人快一步,否则,你太多的时候只能落后于人。 
  有人通过观察总结,从下面的角度把人分为三种:
  第一种人,干什么事都喜欢自己独创,总是撞得头破血流却从来不听别人的忠告,并且不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这种人永远不可能成功。
  第二种人,干什么事都喜欢自己独创,虽然有时撞得个头破血流,但是听得进别人的忠告,并且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这种人可以成功,不过大多已是成功的老年人。
  第三种人,干事情有自己的风格,但是从来不主张一味地独创,他总是会想方设法找到愿意教他的人,用自己超人的悟性去学习去跟随,用自己非凡的韧性去奋斗去坚持,事实证明这种人比较容易成功,并且会成为成功的年轻人。
  读者朋友,对号入座,你属于哪一种人呢?你愿意成为哪一种人呢?
  首先,我们来谈谈模仿与跟随。
  人是模仿的动物,人的许多方面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比如:小时候的牙牙学语、用手抓东西是跟随大人的模仿;临摹王羲之的贴本或齐白石的国画是跟随名家的模仿;古人观察虎、鹿、熊、猿、鸟的动作总结出一套养生祛病的“五禽戏”是效法动物的模仿。
  同样的原则、同样的方法可以创造同样的结果,模仿和跟随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少走弯路,或者另创一条新路。这大概是模仿和跟随受到欢迎的原因,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事实正是如此,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看就是模仿崔颢的《黄鹤楼》而作的,但写得很有才华,更有气势,显然,由于李白的创新,他的一些最初的模仿并不妨碍他后来成为比崔颢名气大许多的大诗人。
  人类因为模仿鸟儿而发明了飞机。苏联昆虫学家施万奇从蝴蝶翅膀彩纹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迷彩服,鲁班因被带锯齿的草刮伤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这些都是人类模仿自然,师法自然的杰出代表之作。
  跟随可以看到事实,一种事实可以造成同样的事实,以减少盲目性和探索的时间。比如,革命者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吸取了精华大可不必像马克思那样再去花40年的时间来写这样一本指导革命的著作。
  模仿和跟随的确很厉害,现在很多电视台都有一个叫“超级模仿秀”的表演节目,在美国,曾经也有一个“看谁最象卓别林”的表演比赛,真正的卓别林也参加了,比赛的结果是,真正的卓别林却名落孙山,看来,表面上的模仿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但是,卓别林就是卓别林,真正的卓别林是无法取代的。模仿有时的确可以使人有某种程度的改变却无法使人有根本的改变,必须注意的是,你可以模仿一个人的举止,却很难模仿出他的风度和气质,你可以模仿一个人的模样,却不能模仿出他的神韵和思想。
  成语“人云亦云”说的就是模仿,“东施效颦”说的也是模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平凡的人总是在模仿别人,出色的人总是被别人模仿。
 模仿 跟随

扩展阅读

  采取跟随策略的品牌就像是一个小男孩。现实中的小男孩,跟在大人的后面,但他渴望自己早一天长大,娶妻生子,自立门户。因为这样才能自主,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能够品尝到最“新鲜的东西”,而不是一

  作者:沈海中详情


  市场跟随者常常面临要不要做品牌的难题,他们一般具有相当规模,已经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在行业处于跟随者的地位,或者在区域市场埋头苦干多年,甚或在区域市场能呼风唤雨,但面临向全国市场扩张以及上一个台阶

  作者:李建东详情


  许多企业在进入市场时,都找到行业内的排头兵或领袖企业,选择并实施了适合自己的跟随策略,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但是,很多企业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销量的进展,而未能在品牌上获得大的提升。例如,爱仕

  作者:谢付亮详情


梦工场公司的制作部有个非常好的“精神传统”——一旦决定要做一个项目,必定全情投入!决不放弃!梦工场每制作一本书,如果说“今天要印刷了”,这一天制作部一定是通宵加班。公司副总经理毛毛主管产品的编辑、设计

  作者:王阳详情


  当产品遭遇疯狂模仿和围攻时,企业如何摆脱窘境?围魏救赵式的产品开发及推广策略,令华义一举遏制跟随者,并创造出又一个销售高峰。  只有能像一把尖刀插向竞争对手的战术,才是值得考虑的战术。  在北方冷

  作者:冯启详情


  不可否认,阿迪达斯错过了20世纪80年代体育产业的盛会,那时它沉睡不醒,而此前,它在这个领域没有对手。1978年创始人达斯勒去世后,阿迪达斯失去了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开始动摇、变得模糊。1989年

  作者:史彦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