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劳方“说话能力”更重要

 作者:王 琳    104

  “工资条例”最应该也最有望实现的,其实并非什么“职工调薪可能参考CPI”,而是为劳资双方搭建一个公平博弈的平台。“工资条例”理应从制度上对处于绝对弱势的劳动者给予更多的扶助。

  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作为牵头单位,与包括全国总工会、中国企联等社团组织在内的十多个国家部委,联合组建起工资条例立法小组。据称前期的立法调研已经完成,草案的成形正在紧锣密鼓中。(1月20日《东南快报》)

  这一消息经诸多门户网站的重点推荐后备受瞩目。媒体和网民几乎都把目光聚焦在“职工调薪可能参考CPI”上。但只要我们稍稍注意一下报道中的措辞就不难发现,“工资条例”与“涨工资”并无必然联系。部委起草的草案也未必能够成为最终送交立法审议的草案。更何况,这个“工资条例”草案都还未“成形”,谈何“条例即出台,工资可望涨”?

  我相信媒体和读者大多都看懂了报道中的这层意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三强调,“……‘工资条例’与工资增长不必然互为条件。”然而这丝毫未曾影响到媒体和网民将“涨工资”的期盼加于这个还未成形的“工资条例”。媒体在设置议程时当已充分考虑了民众的心理——从“除了工资没涨,什么都涨了”的2007年一路走来,还有什么比加薪更让人期待呢?

  说来尴尬,CPI高涨本应是居民消费能力高涨的一个伴生物,而不应是相反。而劳动者的工薪又是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问题恰恰就在于,当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工薪并不见涨或涨幅不大,CPI的涨幅却远远跑在了前头。由此带来的民生之困,至今难以疏导。当正在起草中的“工资条例”稍稍透出了那么一点希望之光时,民众心中压抑已久的期盼皆被寄托于此也就不难理解了。

  问题在于,无论是作为法律还是作为行政法规的“工资条例”都无法为当下的民生境况解困。法律术语上的“工资”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月薪”还有着极大的差距。就算是“工资条例”将“工资”这一固定概念扩展到包括津贴、奖金、各类补贴和福利在内的所有薪酬,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所有市场主体的工资待遇都“计划”了。否则,市场主体之间的人才竞争何以展开?

  “工资条例”最应该也最有望实现的,其实并非什么“职工调薪可能参考CPI”,而是为劳资双方搭建一个公平博弈的平台。当然,这个平台并不意味着放任劳资双方弱肉强食。若如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永无实现的可能。鉴于劳资双方力量对比的极不均衡,“工资条例”理应从制度上对处于绝对弱势的劳动者给予更多的扶助。

  因此,在笔者看来,“工资条例”的最大关注点其实更应是邱小平司长所言的“既要赋予职工在薪资面前的说话路径,还要考虑职工的说话能力。”所谓“说话路径”,就是要明确多条劳资博弈的管道,比如工资协商制度,最低工资制度等等。但从以往的立法中看来,劳动者并不缺乏“说话路径”,而主要是缺乏有效的“说话路径”。这正反映了立法理念上对职工“说话能力”的考虑还不够。

  所谓“说话能力”,也就是劳方跟资方谈判的能力、协商的能力。单个的职工在现实中当然很难与资方对等谈判,那么“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应该成为劳资博弈的主要管道。作为行政机关的劳动执法部门、作为劳动者权益保护机构的工会也应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帮助和组织上的扶助,并成为劳动者背靠的强大后盾。

 更重要 说话 重要 提高 能力

扩展阅读

一. 医院在电视上做广告应不应该?该如何做?有人说,过去的“电线杆医院”、“厕所医院”是我们应重点打击和斗争的对象,而现在应该打击“电视医院”。这是否有道理,值得探讨。现在医院面临的环境不一样了,市场

  作者:李名梁详情


  我们说要关怀部属,用真情温暖部属的心。其实,关怀部属的家属比关怀部属本人更具有意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种说法,叫“情感留人”。情感留人,就是要在主管和部属之间,部属和企业之间构建一种温情,一种

  作者:高定基详情


——北师大快递大叔用诗意短信传递着快意人生  “今日阳光灿烂,室外空气新鲜,出来取件匆匆,纵是时间宝贝,耽误不会太久,久坐易疲劳,取件权作喝咖啡……”3月29日,北师大的学生小唐收到这样一封快递

  作者:陈步峰详情


2月22日,2023(第一届)中国化妆品科学家大会暨2023CiE美妆创新展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开幕。 在6万㎡的展区,集合了800+企业展商,有超过100+的美妆超头部红人和3万+的各界美妆

  作者:mys5518详情


小俗谈销售:销售技巧的提高(浅谈)本篇介绍的是纯技术性的武功招式,学会这些招式并不很难,但想用好她,所向匹敌还需要很好的内功修为(下篇浅谈)。我们把销售工作分为三部分来浅谈:1.售前售前工作是最有价值

  作者:刘方详情


君子为什么很重要   2023.01.30

前一阵,网上流传一篇文章:《贵族精神的消亡,流氓意识的兴起》。我写了一篇文章予以回应:《西方有贵族精神,中国有君子传统》。文章很简略地指出,中国历史上其实一直存在着贵族及具有贵族精神的人,那就是君

  作者:秋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