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的出路何在

 作者:裴长洪    128

 从2005年开始,中国出现大额货物贸易顺差,经常项目呈现大额顺差状态,加上资本项目顺差,形成国际收支顺差较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较快趋势。正确认识和评价这种经济现象,采取措施有效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的重点。

  经常项目顺差将长期持续

  从1981~2004年的24年间,中国有8个年份发生贸易逆差,但都发生在1994年以前,在1981~1993年的13年间,有6个年份是贸易顺差,1988年曾是最高年份,达到434亿美元;此后11年间,年平均贸易顺差额为256亿美元,2004年也只达到321亿美元。近两三年出现大额贸易顺差,2005年达到1020亿美元,2006年高达1774亿美元,2007年预计将达到2500亿美元。

  近几年国内贸易顺差持续增大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首先是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深层原因,即国内储蓄大于投资的必然结果。

  西方宏观经济学关于储蓄投资的理论恒等式是:

  储蓄等于投资:S=I;当储蓄大于投资时:S=I+(X—M);即当储蓄大于投资时,形成实物资本的外流,也就是净出口为正值,形成贸易顺差。当储蓄小于投资时:S=I+(M—X);即当储蓄小于投资时,需要有实物资本流入来补充,形成净进口,也就是贸易逆差。

  从1994年以来,中国储蓄增长快于投资2005年,中国的投资率达到了43.4%, 但储蓄率更高, 达到51.0%。2005年中国新增储蓄存款2万多亿元人民币,但新增贷款只有1万多亿元人民币,出现大量存差。到2007年上半年,中国金融机构存款已超过37万亿人民币,但贷款余额只有25万亿元。到2007年1月,整个金融体系的贷存比只达到67%左右,4年间下降了10%。这一方面可以用来解释银行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另一方面也证明投资与储蓄关系的不平衡。由此可见,近几年中国贸易顺差的经济实质是,国内投资不能充分吸纳国内储蓄,贸易顺差反映了以实物形态的资源流出,是国内经济不平衡的对外表现形态。但中国贸易顺差反映的资源流出主要是商品资本的流出,其中劳动要素占很大比重,因此这种资源流出是符合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的。

  ■其次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外部因素使然。

  贸易顺差形成的贸易方式表明,中国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是跨国公司生产国际化和其价值链控制与定位的必然结果。2006年,中国一般贸易顺差为715.3亿美元、来料加工贸易顺差为185.2亿美元、进料加工贸易顺差为1518亿美元,可见加工贸易仍是顺差的主要贸易方式, 但一般贸易顺差也不小, 表明国内产业也依赖外部市场需求。但加工贸易方式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说明,中国贸易顺差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生产国际化和价值链控制的结果,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定位安排,中国的贸易顺差激增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也是中国单方面无法改变的。

  不同企业微观主体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也可以说明这一点。2006年中国国有企业总体上不仅没有贸易顺差,而且逆差额达到326亿美元;相反,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达到817亿美元;集体企业的顺差额为195亿美元;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的顺差额达到880.6亿美元。这说明外商投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更加依赖外部需求。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的大额贸易顺差说明,外国投资者是贸易顺差的重要制造者,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817亿美元,占贸易顺差总额的40%。这进一步反映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国际分工的战略意图和全球经济地理的战略安排。

  2007年前9个月一般贸易顺差达到849.3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达到1738.5亿美元;再从贸易顺差的微观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额达到917.6亿美元, 而国有企业贸易逆差达到312.6亿美元。这种情况完全与2006年相似。

  ■再次,是中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激励的偏向性影响。

  中国政府对出口贸易一直实行鼓励政策,而对进口贸易的激励几乎没有。在鼓励出口方面,除了实行海关关税优惠的加工贸易政策激励外,还实行财政方面的出口退税政策,2005年和2006年中央财政的出口退税规模分别达到3374亿元、4300亿元人民币,成为出口持续增长的激励因素。相反,缺乏对进口贸易的激励,尤其缺乏对引进关键技术设备和资源战略储备的激励。

  在中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中,不仅货物贸易收支顺差持续增大,而且服务贸易的逆差也在不断缩小。长期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是逆差,通常每年逆差在100亿美元左右;但近年来逆差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出现了新的增长点。2005年逆差下降到90多亿美元,2006年逆差再降到不足90亿美元,这进一步促使中国愈来愈成为经常项目顺差大国。

  从1994年算起,中国连续出现贸易顺差不过13年,在国际贸易史上也并非特殊现象。从发达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都先后经历了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历史阶段,美国经常项目下贸易顺差曾经保持长达90年之久;德国从1952年到2006年的55年对外贸易均为顺差,其中贸易不平衡年度超过10%的年份就有12年;日本连续贸易顺差也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上升阶段,成为“世界工厂”是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因此货物贸易出口高速增长和大额贸易顺差具有必然性,大额经常项目顺差也将长期持续,我们应在大额经常项目顺差成为常态下学习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追求国家财富增长

  成为外汇储备管理重要目标

  中国不仅表现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也是顺差,因此是国际收支双顺差。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实行吸引外资的政策,同时对资本流出一直实行严格的管制,因此,中国的资本项目通常是顺差。

  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只有2个年份资本项目出现逆差,从2006年开始,中国放松了资本流出的限制,但依然保持资本净流入态势,中国企业走出去刚起步,企业对海外投资已有较快增长,国内居民通过机构对外投资(QDII)也已经迈开步伐,资本项下资本净流入迅速下降的实际情况预示着,未来中国国际收支平衡根本出路在于资本项目调节功能的发挥。

  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到2007年上半年,已达到1.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多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问题。

  首先,外汇储备增长是世界现象。无独有偶,就在人们争论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除去美国和欧盟这两个在国际储备体系中拥有“关键货币”的经济体,也都出现了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情况。亚洲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都大规模转向浮动汇率制背景下,全球外汇储备却急剧增长,如今已达近6万亿美元。这个现象所以值得关注,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外汇储备增加,恰恰是发生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国家摒弃了实行多年固定汇率制并迅速转向浮动汇率制之时;并不是减少其对外汇储备需求,而是相反地增加这种需求。

  其次,以人均计算,中国并不是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比中国大陆拥有更高的人均外汇储备。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没有把外汇储备多作为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因此从传统外汇储备强调其“务实”功能分析,即,一旦经济受到不利冲击,货币当局就将用真实资金去满足进口、支付债务和干预汇率需要,在浮动汇率制下,外汇储备功能已经转变,其管理着重点也已经转变。

  从根本上说,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作为一国创造的财富,是货币经济发展必然结果。它不仅仅满足即时的支付需求,而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国财富象征。这就意味着,追求国家财富的增长,已经成为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目标。2005年,IMF在一份题为《外汇储备的财务成本》的研究报告表明1990~2001年,将所有的成本都考虑在内,除发达国家之外几乎所有国家外汇储备都获得了净收益。

  就中国而言,外汇储备未来需求仍然是很大的。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收支的内容与变化趋势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资源进口大国,但人民币却不是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人民币的资本项目也还未完全开放,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来讨论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汇储备的需求至少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非贸易收支扩大的需求;

  第二,资源性产品储备的进口需求,中国石油(601857行情,股吧)储备规模距离国际平均水平很远,进口需求存在很大潜力;

  第三,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对外汇流入流出的风险管理要求对外汇产生一定需求;

  第四,未来资本项下全面开放的风险需求。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根本出路

  ■扩大开放,实现开放战略转折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扩大资本对外输出,加深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在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前提下和实行国民生产总值目标下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战略转折,中国涉外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也都将面临新的转变:

  首先,加速中国企业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公司”和“世界办公室”的转变。1990年代以来,中国顺应世界产业转移的潮流,大量承接了制造业外包的业务,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在内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大量设立了加工制造企业,极大促进了加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制成品出口的重要来源地,被海外传媒誉为“世界工厂”。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也形象地刻画了中国要素禀赋的特点和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未来的发展,要求中国利用自身资本充裕度已大大提高和人力资本已经成长的新条件,努力抓住新一轮世界服务业外包的新机遇,大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服务贸易,让“世界工厂”的面貌改观;同时,在企业扩大海外投资的促进下,转移一部分加工装配的生产环节,向海外输出生产和原产地标志,减少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扩大对海外市场和资源的利用,减少在国内的生产排放和消耗,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在努力扩大海外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组建中国资本控制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把中国企业的地位从“世界工厂”提高到“世界公司”和“世界办公室”的水平。

  第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视野从单向开放扩大到双向开放,要在扩大海外生产经营规模下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中国将长期面临大额货物贸易顺差和服务贸易逆差逐步缩小的局面,因此,长期出现大额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要在资本项目平衡的调整上做文章;外汇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要在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上做文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扩大资本输出达到减少资本项目顺差的目的,通过海外生产经营的扩张以及与国内经济的内外联动,达到合理配置内外资源、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的。国家的外汇资产应实行“藏汇于民”的战略,扩大居民、企业和机构的外汇资产持有量;政府外汇实行储备与投资功能分开管理,通过特别融资方式,将一部分外汇资产引入具有风险管理和赢利责任的投资渠道,达到减少金融流动性压力,并实现政府外汇资产保值增值、安全高效的目的。

  第三,政府应对经济规模的统计和考核从单一强调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转向实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两个指标。

  从建立国内外统筹的资源开发储备体制、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策略以及鼓励企业“走出去”三方面来考虑,同时强调GNP核算,有利于实行开放经济新战略。GNP与GDP相比较,能更好地体现国民性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开放经济给本国居民带来的实际收益。特别是有利于加速企业“走出去”,企业投资国外能增加本地的GNP,所以地方政府既有扩大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又有激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动力,加速其国际化营运步伐,然后通过增加投资者的利润和对外投资收益的回流,增加本地的GNP。而且还有利于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减少二者的博弈行为。通过统计GDP,中央政府可以精确掌握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消费、通货膨胀等经济总量的变化,从而进行全局性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在GNP指标考核下,以提升本地居民福利为目标,这样从源头上理顺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管理的关系,共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国际经验表明,储备规模较大的国家倾向于对外汇储备进行分档管理。其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在常规的流动性之外,均有一定的收益率要求。相应地,外汇储备被分为流动性部门和投资性部分。有些国家和地区则有更精细的做法,其要旨,是把一国所有的外汇区分为不同的部分,并确定不同的管理要求。

  这种管理模式是:

  国家外汇资产,指的是政府、企业及居民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总和;

  政府外汇资产,指的是政府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总和;

  政府外汇储备,指的是政府持有的专为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及稳定金融市场的外汇资产。

  根据国际经验,改革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已有先例可援。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全球配置资源的战略。为此需要推进的改革步骤是:将国家外汇资产持有者的分散化,实行“藏汇于民“的战略,让居民、企业和机构更多地持有外汇。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就改革为持有主体多元化,将原先集中由人民银行持有并形成官方外汇储备格局,转变为由货币当局(形成“官方外汇储备”)、其他政府机构(形成“其他官方外汇资产”)和企业与居民(形成“非官方外汇资产”)共同持有的格局。根据储备投资新功能,设立的专业性政府投资公司“中投公司”来管理部分外汇资产,具有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学习先进金融知识、了解市场最新动态、提升国家金融竞争能力的战略意义,其职能主要是使中国外汇资产保值增值。

 国际收支 何在 收支 出路 平衡 国际

扩展阅读

2021年10月26日,太平人寿湖南公司《沟通,关于家庭工作生活平衡艺术》课程完美收官!“压力绩效管理专家、高级企业EAP执行师”郭敬峰老师返聘受邀分享:“沟通能力测试、共情沟通技巧、工作生活平衡”,

  作者:郭敬峰详情


民营医院在中国的发展不到10年时间,但通过长期对民营医院的观察与研究,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发现:当前中国民营医院的成长总是面临各种尴尬和痛苦,在老百姓眼里,民营医院似乎总是一个怪胎——电视与报

  作者:李名梁详情


橡果国际电视短路   2023.03.20

也许消费者都知道“背背佳quot;,但不一定都知道“橡果国际quot;。橡果国际是电视购物的典型企业和多媒体商务推广平台的创立者,主要从事商品零售、广告策划发布等业务。在中国快速增长的个人消费品市场上

  作者:陈亮详情


在继承与求变同时推进的过程中,中兴会面临怎样的风险与挑战? 不论在外界还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很少用“充满变化”来形容这家一向以谨慎和稳健著称的企业。然而,在担任中兴通讯总裁一年之后,殷一民正是

  作者:刘涛详情


中国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衍生行业层出不穷。特别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展开,极大的缩短了与世界的共存。同时,文化的推广速度更是片片开花。同时,一个大国的风采更加真实的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在这一年里,中国经历了

  作者:张恒详情


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纳伊米(Alamp;#8226;Naimi)曾有句名言:对于石油市场,说什么比做什么更有影响力。然而,对于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

  作者:朱磊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