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储蓄

 作者:罗伯特·席勒    150

 财富让人入迷。人们喜欢看富有之人,心里想着他们的豪宅、豪华度假、精致汽车以及美食。但是如果你从这一点得出结论说,人们会花大量时间对自己财富的终生积累做出规划,那么你就错了。

  大多数人好像并不认真思考他们应该从收入中拿出多少用于储蓄,或者如果他们仅仅是现在调整储蓄水平,他们老来财富的差别可以有多大。大多数人仅仅是偿还房屋按揭贷款、交纳法定的国家或私人养老金,再存一些钱用于不时之需。大体如此。

  经济学家拉姆茨在其1928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中说到,人们对于他们今天的行为如何影响其未来“缺乏想象”。他说,如果人们正确考虑这一问题,他们就会得出结论说他们应当把收入的一半用于储蓄。这样,积累下来的财富会让他们老来十分幸福。

  各国政府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人们对于为未来储蓄无动于衷。

  从1955年以来,新加坡采取了直接措施,也就是强制性的全国储蓄计划,这一计划具有很高的储蓄利息。对于高收入人士,交纳中央节俭基金的比例达到34.5%。

  美国没有强制性的储蓄计划,而且其个人储蓄水平极为低下,实际上是负数。但是美国政府却不愿意考虑强制性的储蓄计划。

  美国2006年的养老金保护法案鼓励雇主将雇员自动吸纳到老年个人储蓄计划中。这与新加坡的根本不同,因为其并不要求雇主这样做。参加计划的雇员的工资不经其同意就可以抵扣,他们可以自己要求退出计划。新西兰最近退出的“维基储蓄”以及英国2007年的养老金法案同样也基于雇员自动参加。

  但是,哈佛大学教授马德琳认为,即使雇员完全可以自由退出,自动参加储蓄计划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雇主告诉他们的雇员说现在有一项养老金储蓄计划,甚至保证也缴纳和雇员同样多的钱,很大一部分雇员依旧不会参加。但是如果雇主自动把雇员吸纳进计划之中,告诉他们说他们只要通知雇主就可以随时退出,那么雇员的大多数就将会接受这一计划。

  马德琳和她的同事们提出,新的养老金计划将会在得到采纳的国家提高储蓄。所以,尽管它们无法把储蓄水平提高到新加坡那样的高度,但是它们还是可以取得实际的进展。

  不强制实行储蓄计划的最佳理由是,不同的人面对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的不同情况。有些人喜欢他们的工作,而且永远不想退休。对于他们而言,储蓄并不那么重要。有些人想要在教育、心理治疗或任何对于他们现在是重要的事情上花大钱,所以就想推迟储蓄。

  而根本问题是,尽管某些人出于合理的理由推迟储蓄,并在以后会储蓄,但还有许多人没有什么好的理由去储蓄,而且将来也不会储蓄。

  建立在自动而非强制性上的政府储蓄计划可以处理这一问题,即使它不是那么尽善尽美。

  这些储蓄计划表明,除了完全强制性的手段以外,还有其他方法来克服人的惰性。人们希望,将来会在足够大的规模上采纳这样的计划。如此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众多新的项目,让懒惰和积极的人都各得其所。

  (作者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储蓄 自动

扩展阅读

8月15日、22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西分行举办2018网点转型培训班,来自北京信索咨询股份的“压力情绪管理专家”郭敬峰老师授课《情绪压力管理与员工辅导技巧》,在体验式培训的愉悦氛围中,各支行行长和网

  作者:郭敬峰详情


9月19日,“压力绩效管理专家”郭敬峰老师受邀授课《理财经理沟通、情绪管理及客户购买心理分析》,参训学员为江西省各地市支行的理财经理们,课程采用体验式互动培训,学员们热烈PK,积极交流学习:高效沟通艺

  作者:郭敬峰详情


提出quot;人才留quot;而不是quot;留人才quot;观点似乎会给企业家一种被动无奈的感觉,实质上平台是企业主动打造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家手里。如果打造的平台具有比较竞争优势,那么这个平台就

  作者:吴维库详情


人事管理的半自动化   2018.02.26

私企内务管理研究/潘文富招员工到公司,要么帮老板挣钱,要么帮老板花钱!能帮老板挣钱的员工,一定是被有效管理的状态下的,问题是怎么管?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之前,首先得要明确管理思维。古人推崇的最高人事管理思

  作者:潘文富详情


问题:《劳动合同法》规定,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果应届生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那么:1、试用期超过六个月是否视为自动转正?2、如此时以试用期不通过为由被解雇,

  作者:钟永棣详情


不喜欢被管的民族性   谈到管理,大家都非常有兴趣,但是什么是管理呢我们不妨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来了解它:管理=管人理事。   管理等于管人跟理事的乘积,换句话说,管理不但要管人,而且要理事。如果我们发

  作者: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