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因热钱出现金融危机
作者:王镇江 341
在此背景下,热钱大规模流入已经在所难免,国内某金融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去年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境外投机性资金占有相当大比重,总额可能超过4600亿美元。这是否会给中国金融带来较大风险,甚至引起金融危机呢?
中国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也经历了新台币升值外资涌入的过程,其经验显然值得我们借鉴。3月13日,台湾大学财务金融学教授沈中华在南开大学讲学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关键看波动性
《21世纪》:目前不少人谈热钱,但概念并不是很清楚,有人说热钱的特征在于投机性、短期性和大规模流动性,是这样的吗?
沈中华:可以这么理解,但实际上不太可能有严谨的定义。此前有学者对跨境资金按停留时间长短分类时,曾将短期资金定为热钱,但后来发现很难区分。因为长期资金有可能会暂泊于银行中,等待机会。它可能等一年才进入股市,而股市可能是长期资本,但它确实是投机性资金。后来就不将短期作为一个区分。
《21世纪》:那我们该如何定义热钱,它主要通过哪些渠道流入的呢?
沈中华:热钱流入渠道不外三个,FDI(直接投资)、FPI( 股票债券投资)和FOI(其它类投资,比如进入银行,买票据等)。但不同时期,不同外资扮演不同角色。
《21世纪》:如何测量热钱的规模呢?
沈中华:FDI、FPI、FOI官方都有数据可查。对于每一项要看切分的细致程度,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细分办法。
比如投资到股票,如果长期持有,也不能说是热钱。但有了这个数据,就可以大致估算,比如FPI打8折算。另外可以看股价的高低,比如FPI暴涨,可能三分之二就是投机性的,但能否因此全叫热钱,也未必。长期持有的也未必就不是热钱。但监管国可以通过增量进行估算。超过平均值太远的就是热钱。
《21世纪》:经济学家谢国忠曾估计2006年有7000亿热钱进入亚洲,其中一半进入中国,您怎么看待?
沈中华:我觉得这是可能的,因为中国经济成长最快,热钱进入亚洲后,分配到中国的比例肯定最大。关于热钱的具体规模,以前我们做过测算,但近期没有。
并非全是坏事
《21世纪》:如何防止热钱冲击呢?
沈中华:我先必须说明,热钱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能一概说都是坏事。外资进入促进经济增长,但它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但你不能说它会带来环境污染就不让外资进入。
如何减少其负面的影响,国外通常有三种办法:一是规定外资进入后要停留一定时期,比如马来西亚曾在1998年规定必须停留一年后才能走;二是课税,本来是挣钱才课税,但你现在可以要求外资进来就课税,比如托宾税。三是加强监管。但比较麻烦,因为外资每次进来,监管机构都要问其进入目的甚至资金来源。如果到期没按此目的采取行动,监管当局就会干预。如果你长期不动,不按原来申请的目的投资,当局就会暂停它下一次进入的权利。
《21世纪》:热钱进入是否会给中国带来金融危机?
沈中华:首先要分清两个概念,金融危机不同于金融衰退。金融危机是金融大幅衰退,就像人得癌症一样,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汇率大幅贬值造成的。大陆的金融体制没有那么差,人民币也不会贬值,因此热钱不会离开。
中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比想像的小得多,除非出现大规模坏帐。
《21世纪》:目前央行从紧货币政策是否会导致这种情况?
沈中华:维持从紧是必要的,并不会导致危机。但小幅度增长减缓是可能的。目前当局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金融衰退,但衰退是一种调整,对经济体有帮助的,你跑步太热也会放慢调整一下。今年的关键是防止硬着陆。
应对升值冲击
《21世纪》:升值和利差拉大是否是热钱进入的主要动力?
沈中华:中国经济增长快速,而且会继续升值。升值趋势一旦形成,势必要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停下来。所以热钱就会不断进来,因为大家都有一个预期心理。
能否一次大幅升值到某一程度?这是挺难的,因为企业会受到严重损害,央行也不敢做。而且从历史经验看,大家都是慢慢升。在台湾,这一过程经历了三年,最后又出现汇率反转后才停,实际上用了3年半的时间。
人民币目前已经形成了6.5的升值预期,而且大陆经济在成长,内外不均衡和顺差较大的情况还没有改变,因此外资流入不会停止。
《21世纪》:台湾当时是如何应对的?
沈中华:通常分两部分,市场的手段和行政的手段。总结在一起就是“2+1”个办法。
一是价格上的反应,进行汇率调整,消灭预期。二是量的反应,鼓励钱流出去,比如鼓励出国旅游,对外投资,对外购买黄金(227.87,1.68,0.74%,吧)、海外并购等,同时增加国内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因为升值所得是全民的财富。当然最主要的是让钱往国外流,到国外并购好银行、公司。
以上是两个市场的办法,另一方面是行政干预的方法,外资进入,要问其来源和目的。钱进来后让投资者多提交文件,并在技术上干预,增加进入难度,处罚重一些等等。
《21世纪》:在升值过程中,如何找到均衡汇率点呢?
沈中华:这个所有人都有兴趣,但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你看期货交易商,它大概到多少能够出清,很难确定。而资本市场的估价也没有100%准确,经济学家会给你很多模型,但模型往往不完整,因为无法将预期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其中。
而且一旦形成预期就会有影响力。当时美元与台币的兑换比例是38时,台湾内部预期均衡点在30,但到30并没有事,而后美国又进一步施压,汇率继续升值到25,但企业也没倒闭。而后反弹到26-27才停止。人民币目前升速远不及当时的台币,因此不用太担心。
扩展阅读
中国教育培训业2012发展大趋势 2025.08.12
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行业所看重,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如果不加强培训,那么企业就会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死去。于是国内培训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 2025.06.09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DMP)与中国数据治理工程师认证(CDGA)是数据管理领域两大权威资质,分别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共同推动数据治理人才专业化发展。CDMP认证由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
作者:IT直通车详情
万物归移—2016中国移动互联网大趋 2025.02.18
PC突破了空间轴的界限,移动互联填平了时间轴的鸿沟;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晨昏交界点,我们清晰的嗅到移动互联网营销将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平台巨头移动端角力加剧,用户争夺战时时可见,谁将问鼎天下?APP朝生暮
作者:刘东明详情
2014年中国网络营销发展八大趋势 2025.02.18
大趋势总是鼓舞人心的。2014年已经走完一半,进入下半场,大趋势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大趋势的力量愈加不可忽视。笔者刘东明简单分享2014中国网络营销大趋势观点,也期待更多的观点百家争鸣。一、4G王的盛
作者:刘东明详情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盘点:移动支付 2025.02.18
系列专题:大数据营销 2013年一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以颠覆者的姿态挺进金融业;大数据风靡全球,冲击传统银行业陈旧的信贷和服务理念;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都推出了自
作者:刘东明详情
2012中国电子商务十大趋势 2025.02.18
主编单位:人民大学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新媒体领军学院专家顾问: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新传媒产业联盟主席王斌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新传媒网总裁喻国明中国人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 6
- 2姜上泉老师:深圳环保 25
- 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 36
- 4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48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20
- 6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57
- 7重庆通报“中标85万 27
- 8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29
- 9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