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企业家信心,要改变舆论导向

 作者:王颖    59

振兴企业家信心,需要改变舆论导向,通过舆论导向,改变全社会对企业家群体的态度。有几个方面的舆论导向需要探讨。

关于为富不仁。

目前社会上有一种不正常的“仇富”心理,认为“富人”夺占了大多数人的财富,是“为富不仁”。 据新华社报道,不久前进行的第五次中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私营企业主开业经营时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在法律许可的经营范围之内做小生意、开小作坊,或农业生产的积累以及民间的借贷等。同时,超过九成的私企吸纳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且被调查企业的纳税额增长远高于利润增长率。这些,无疑为人们正确认识私营企业家提供了客观可信的依据。

当然,也有很多依靠来路不明的资源起家的,或者依靠权钱交易发家的,但毕竟是少数,况且,其中不能全部怪罪于企业家,官员也有责任,背后体制的责任更大。

还有人会说,企业家不做慈善事业,这个问题也要分析,一是企业家一定要做慈善事业才算尽到了社会责任?二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参与到慈善事业,民营企业最发达的浙江省,近年来各级慈善组织所接受的捐赠有近80%来自于民营企业,有的企业捐建了几十所希望小学、光彩小学,但社会上并不知道,正如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先生说的,舆论与事实的反差说明民营企业在社会公益捐赠中的作用被明显低估了!三是,中国慈善事业模式和体制也值得商榷,汶川地震的时候,很多人捐献都找不着地方,捐献了也没有个反馈,不清楚捐款怎么使用了等等,也挫伤了很多人的积极性,这些问题也需要反思。

我们先不说企业家是不是真的“为富不仁”,但就对这个问题的一波一波的争论,就说明背后的舆论导向问题。比如,有很多县城的水利局30个人编制,但真正开支的是330多人,土地局编制40人,实际开支的却是400多人,他们消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富裕出来这么多人在干什么?真的在为社会服务吗?恐怕不仅没有在为社会服务,反而在搜刮社会。大家想想,为什么不讨论官员“为官不仁”,却单单讨论企业家“为富不仁”呢?

关于原罪推定。

“原罪”(英文是Originalsin)一词来自基督教,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人们提出富豪的“原罪”问题,是借用了这一说法。《南方周末》曾经刊发了《胡德平:清算“第一桶金”就是否定改革成绩》一文。在该报道中,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胡德平提出,“对于清算‘第一桶金’的说法,说得不好,这是在否定改革的巨大成绩。我们还要反躬自问的是,就像孩子一样,我们给予民营企业早期的奶水够不够?很多企业确实是在艰苦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在它幼年时候,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前教育,应该像对待祖国的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胡德平认为,民企真正的法律地位1988年才确立。“如果不考虑历史的环境条件,一味用法律、用宪法大帽子扣下来,非常吓人,但不能服人”。

近些年来,由于所谓富豪榜等连续引发的富豪落马等负面报道,使全社会将大量长期积累的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归咎于民营企业家,全民声讨。这种歧视直接导致有的执法人员先入为主,只要与企业家有关的问题,一律认定其有罪。这种社会现象和舆论导向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家主动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意愿。如果反复出现“泼脏水时将孩子也一并倒掉”的舆论导向,以偏概全,贬低企业家,对于我们提升就业,增加税收,振兴经济十分不利。

关于纳税排名。

很多地方出台了纳税排行榜,这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导向。企业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是应该的,根据国家的税法以及企业的规模,该缴多少税就缴多少,只要不偷税漏税就是好企业。企业税负本来就已经很高了,还一味地驱动企业多缴税,无异于杀鸡取卵。

这种排名,反映政府的一种导向:纳税多就是好企业,其实这个逻辑并不成立,纳税多的不见得一定是没有问题的企业,纳税少的不见得一定是有问题的企业。这种导向是误导,也太单一,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

税收只是富了国,但不一定富了民,我们一贯说“富国强民”,其实更应该“富民强国”,民不富,谈何国强?与其出台纳税排名,还不如出台就业排名,企业多吸纳了就业,在当前的形势下,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对民众的作用更直接。

关于产业低端。

尽管多数人都认可民营经济在中国过去30年中作用巨大,但在公开场合,一谈到民营企业,大家很容易联想到简单加工,造假,甚至桑拿、按摩、拉拢、腐蚀等歪门邪道,这种社会和舆论环境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压力是巨大的。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又是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劳动力水平低,企业业务的选择自然有市场资源配置的规律,高端要发展,应该倡导,但不等于低端的都是不好的。这个阶段,高端的还不会做,不做低端做什么?大量的农民工只能暂时做低端的,通过低端产业,将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也是现阶段必须的。

比如家电产业,原来出国,都是省吃俭用,从日本背一台彩电回来,现在白给恐怕都不愿意背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家电产业发展了,不需要了。其他很多产业也是这么个道理。

我非常赞成发展高端产业,鼓励自主创新,但绝对理想的选择是没有的,只能是相对满意的现实选择。

关于做大做强。

一味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也是一种舆论误导,企业要做大做强,更要做久,很多企业盲目扩张,经营管理水平滞后,各领风骚三五年,昙花一现,轰然倒坍,造成大量债务问题和失业问题,对企业是不幸的,对社会也是一种浪费。

做小并不是坏事,没必要一味导向企业做大做强。话再说回来了,大企业也是一点点长大的,不是催出来的。

曾有一位民营企业家发表感慨说,民营企业是在舆论的夹缝中逐步成长的。各种媒体关于企业克扣工资、不买保险等报道经常见到。所以,现在提及民营两个字,企业形象恐怕要打折扣。我们坚决支持媒体对企业侵害员工利益的现象进行报道,通过舆论手段,促使不规范的企业走向规范。但我们也认为如果媒体在这方面报道频率过多,而且导向尺度失衡的话,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趋势,其负面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工作的被动。

要振兴企业家信心,就要改变舆论导向。

王颖
 振兴,企业家,信心,改变,舆论导向

扩展阅读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要振兴装备制造业,技术、资金、市场等因素固然重要,然而国企所特有的凝聚力才是灵魂。2006年6月28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七)指出:“鼓励社

  作者:刘云详情


商人VS企业家   2023.03.28

商人不同于企业家。  虽然说商人和企业家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赚钱,使利润最大化,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其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商人偏向于商业流通服务领域多,起中间商的桥梁作用,而企业家偏向于生产制造企业

  作者:董栗序详情


一个企业的老板经历了艰难的创业期后,必然要迈入成长期,否则永远不会长大。但是往往很多人就是败在这个坎上,突破不了自己,致使自己的企业永远原地踏步走,象个长不大的“侏儒”。那么,企业家如何长大?这里联想

  作者:董栗序详情


“赵乔”联盟 新年刚过,位于北京月坛南街的铁通集团总部大门进出的人员一批紧接一批,一改往常的冷清局面。由于将正式从铁道部剥离纳入国资委管理,铁通的振兴计划引起了众多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的关注。他们来铁通

  作者:王志强详情


提升门店销售,是门店不断追求目标。但当一家店已经在某个商圈落地生根,销售平稳后,促销活动变成了常规活动,各种招数都在使用,不少经营者很容易失去改善的方向。其实,改善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动,只有用心,小

  作者:王山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