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投机‘别论(2)

 作者:马宁    23

系列专题:《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黄光裕如是说》

  1990年,中国修改土地法,允许批租国有土地,从而引发房地产热。当时,由于投机性需求已经占到了市场的70%以上,一些房子甚至还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就已经被卖了好几道手。影响深远的海南房地产泡沫,就产生于那个年代。泡沫的产生缘自于金融业的混乱和失控。因而,在1993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1995年,海南地产泡沫破灭,很多地产商人不得不挥师北上。


  海南疯狂的地产泡沫无疑给了黄光裕一定的启示。在改革开放取得一定成果之后,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迅速膨胀,国家必定会宏观调控。看到房地产的发展前景,就在海南地产泡沫破灭的时候,零售业起家的黄光裕也开始介入地产业。


  后来曾有人问黄光裕,当初他怎么会想到做房地产这个从表面上看起来与零售业毫不相干的行业?黄光裕是这样解释他的理由的:


  最重要是两个因素:一是地产是一个可以正面发展的行业,并且它还能够发展得很大,最起码还有二三十年的生命力。二是这个行业的投资和社会资源是和我们企业互补的。我们做地产并不是因为行业好我们才做,而是因为这个行业和我们的零售业非常互补。


  * * * * * * * * * * * * * * * *


  零售业是天天都有流水,天天都有利润,而房地产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获利。


  我进军房地产业,主要是为了追求1+1>2的效果。如今,我找到了一种感觉,就是同时操作两个行业。


  它(房地产资金)的回收取决于你的思路。比如用来租,就变成了零售业,每月有钱进来,但量不会很大;拿来卖,开售的话有相当一部分的资金进来。它应该属于中长期投资,不属于绝对长期投资。在房产投资前期资金相当密集,要具备可卖、可出租(特别是可出租)等使用条件。实际上做房地产很危险吗?也不是,形成良性循环后,就不会出太大问题。


  事实证明黄光裕的决策是对的。国家于1997年10月份再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个人的公积金和按揭贷款的利率也有显著下调。在这样的条件下,居民的购房成本显著下降。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促进了商品住宅市场的繁荣。1998年中国建设银行发出了中国的第一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正式拉开了贷款买房的序幕。商品房按揭政策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金融方面的支持直接推动房地产业进入了新高潮。


  至于国家全面禁止银行资金进入地产业,并不能阻挡黄光裕进入,反而为他减少了竞争对手。由于黄光裕的国美零售事业正在全面发展,因而可以借国美之手获得银行贷款。


  至此,零售和房地产成为黄光裕商业王国的两大支柱产业。如"2004胡润零售富豪榜"调查表明:在黄光裕的105亿财富中,90亿元来自零售业,15亿元来自房地产。


  为了扩大地产投资,2005年初,黄光裕在鹏润地产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明天地产、国美置业和尊爵地产,并且这三家房地产公司各司其职。与此同时,黄光裕将上市的国美电器的非电器业务全部分离出去,由此可以看出他致力于发展房地产的决心。


  产业的"互动、互补、互助"是黄光裕"相融共生"经营理念的核心,而"家电零售 房地产"的组合无疑是体现他这一理念的最佳例子。因为在黄光裕看来,房地产与家电零售之间具有互补性:

马宁
 27节,投机,别论,系列,专题

扩展阅读

要研究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与经营思路,作为一家著名的专业治疗不孕不育的专科民营医院——北京新兴医院是无论如何也没法绕过的。因此,研究北京新兴医院的市场动向,有利于我们真正认清并掌握民营医院的经营方法。大

  作者:李名梁详情


简论中国民营医院营销策划的三大误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现今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如日中天。但前不久国务院某研究中心发出警醒: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整体结果是失败。

  作者:李名梁详情


北京新兴医院广告策略分析及其启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展与深入,以及医院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将逐步走向市场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将进一步催化医院品牌

  作者:李名梁详情


“提高医疗水平,造福千万家庭”——当我读到原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对北京新兴医院的题词时,我惊讶不已。因为我想,吴老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后果,毕竟新兴医院争议很大。但我又想,吴老

  作者:李名梁详情


一. 医院在电视上做广告应不应该?该如何做?有人说,过去的“电线杆医院”、“厕所医院”是我们应重点打击和斗争的对象,而现在应该打击“电视医院”。这是否有道理,值得探讨。现在医院面临的环境不一样了,市场

  作者:李名梁详情


对北京新兴医院,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存有偏见,甚至一提起就很反感。其实,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了北京新兴医院,还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我们大多都只是通过2004年7月的一次媒体报道才了解该医院。我们事实上并不清

  作者:李名梁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