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二十年 打败“麦肯锡”
作者:王瑶 322
题记:经过整整四年的准备、构思和写作,《打败“麦肯锡”》一书终于正式出版,预计在本周就可以在各大书店上市。在此郑重感谢博锐网站,因为两年多来我一直是以“深潜”的姿态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特将该书的前言发表于此,以让大家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去打败“麦肯锡”,为什么我们可以打败“麦肯锡”,我们应当怎样去打败“麦肯锡”。
四年以前,笔者还在大唐电信投资管理部工作,公司正好请了麦肯锡做战略咨询。那时的我,还是一门心思做着投资银行方面的工作,其实对管理咨询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接触。只是各种机缘巧合,曾经接触过麦肯锡的一些咨询报告,因此发现它提供给公司的报告里有很多东西似曾相识。加上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就是研究转轨期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于是有感而发,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文章《打败麦肯锡》。
没想到这篇文章在网上很快流传开来,在很多管理论坛上都成为了点击和评论的热门;更没想到,自己竟然慢慢跟管理咨询结下了不解之缘。4年之中,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跟各种各样的咨询公司展开过合作,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咨询报告,现在更是以独立咨询顾问的形式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回头再看那篇文章,已经相信其中的论述有很多不完整、不准确甚至不够理性的地方;但我仍然相信,文中的话题对发展中国管理咨询业、寻找中国式企业管理思想以及指导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是也就有了写一本书来深入探讨这些话题的冲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本书仍然采用了“打败麦肯锡”这个看上去很挑衅或者说非理性的标题,但全书致力于用一种理性的笔触来展开分析:在追求观点鲜明性的同时,更注重逻辑的严密和论证的充分;在强调文章可读性的同时,更希望它能成为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具有学术著作的严谨和规范。这一方面表现在凡是引用公开出版物的地方,将尽量注明出处并在“参考资料”中列出,以体现理论的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本书讨论主题的特殊性,将不可避免地引用很多咨询公司的咨询报告。这些报告都是原版的,很多都没有公开披露,有的甚至还处在“保密阶段”。为此,在引用过程中将隐去咨询公司和企业的名称。除此之外,笔者未做任何改动,以保证论据的真实。
需要强调的是,“麦肯锡”在这里只是一个代名词,代表的是那些国际咨询巨头。对于这样的“麦肯锡”,笔者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字:牢牢占据战略咨询最高端的麦肯锡、BCG、贝恩、博思艾伦、科尔尼、摩立特、罗兰贝格;与IT咨询紧密结合的BIG FIVE(由过去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分拆而成):IBM(普华永道)、毕博、埃森哲、凯捷安永、德勤;擅长于人力资源咨询的韬睿、HAY、翰威特、美世、华信惠悦等等。笔者是怀着深深的敬意写下这一长串名字,并在本书第一章中对他们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研究。这样系统性的研究在国内应该还是首次进行,而在这样的研究中,我们将发现,其中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很多值得本土咨询公司学习之处,任何一家公司的历史都比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历史要长,任何一家公司全年的收入都比中国管理咨询业一年的总规模还大。在这里面,毫无疑问又以麦肯锡公司的综合实力最强,在中国的名气也是最大,所以笔者以它的名字作为国际咨询公司的代表。这样一来,当我在书中以“麦肯锡”或者“麦肯锡”们来论述的时候,它事实上是泛指那些国际咨询巨头。
“麦肯锡”们都已经进入中国,并已牢牢占据了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最高端——招聘了最聪明的人才,服务于最著名的企业,收取最昂贵的费用。本土咨询公司只能在他们不愿接不屑接的领域打得不亦乐乎。聊以自慰的是,麦肯锡公司兵败实达使他们有了批判“洋咨询水土不服”的谈资。笔者在第二章中对国际咨询公司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遭遇的所有批判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这样的批判都不无道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不足,并没有触及到“麦肯锡”的灵魂,亦难以阻止“麦肯锡”在中国继续攻城掠地。更为讽刺的是,很多本土咨询公司在一边大骂麦肯锡的同时,一边又在疯狂地复制和引用麦肯锡的报告。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很多都已成为麦肯锡方法的奴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和“麦肯锡”站到一起,在向中国企业贩卖那一套所谓最先进和最科学的管理思想。
惟其如此,笔者才认为打败“麦肯锡”已经成为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甚至要上升到捍卫管理思想阵地、抵抗外来文化侵略的高度去认识。这里的含义是我们要把麦肯锡方法请下神坛。凯恩斯曾经说过:“那些相信自己已经不受任何思想摆布的正常人,通常都是一些已逝经济学家的思想的奴隶。那些聆听着流行观点的占据权威地位的疯子们,正在对几年前的三流学术人士们积聚着狂热。”这句话可能同样适用于管理咨询业。笔者将从第三章到第八章,用整整六章的篇幅去论述“麦肯锡”倡导的“科学”其实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所谓的“先进”应该归属于19世纪的工业文明。更为严重的是,“麦肯锡”传播的管理思想其实是以还原论为代表的西方思维。这是他们真正水土不服的根源,也是他们可以被打败和必然被打败的根源。
打败“麦肯锡”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败麦肯锡公司。这一点对于很多本土咨询公司来说,恐怕将是他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中国咨询公司的寿命无疑是所有企业中最短的,笔者估计平均不会超过两年。在第九章中我们从创办人的角度把本土咨询公司分成“学院派”、“MBA派”、“明星派”和“经理派”,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最终往往都成为了“分家派”。更让人生气的是,中国的管理咨询业基本上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充斥着自大狂和江湖骗子的行业,他们的屁股还在流着鲜血,却告诉别人我可以给你治痔疮。”笔者在第十章中将大胆揭露中国咨询业的黑幕。对于这样的咨询公司,我们显然不能寄希望于他们去打败麦肯锡公司。
罗兰贝格的亚洲区总裁冯凯乐认为,做出一个咨询品牌需要一群天才踏踏实实地干上至少20年。本土咨询业要想真正打败“麦肯锡”,可能确实需要这样一批人,在咨询中寻求自我实现而不是赚钱的机会,真正把咨询当成自己的事业甚至是生命,坚持不懈地干上20年。目标远大且脚踏实地,豪气干云却循序渐进,本土咨询公司打败麦肯锡公司就并非没有机会。一方面,中国出现了适合本土管理咨询业成长的土壤。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学步期,笔者将在第十一章中详细论述这类企业所面临的管理危机。在他们之中无疑存在着巨大的聘请本土咨询公司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考评领域,企业存在着很多急需管理咨询公司解决的问题,而“麦肯锡”们在这方面并无明显的竞争优势。为此,本书的第十二章将深入研究这条适合本土咨询公司的成长路径。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有的时候,精神的力量就是要胜过物质的力量,很多丰功伟绩也正是由那些不信邪的人创造的。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就可以产生毛泽东思想,就可以领导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相信,打败“麦肯锡”绝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寻找中国企业管理的“毛泽东思想”的重任更是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管理咨询公司的身上。在本书的第十三章将详细论述,中国式企业管理思想只能在本土咨询公司的咨询实践中产生,只能在基于东方文明的咨询范式中产生,只能在中国企业自身的管理实践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中产生。
最后,笔者愿意将本书当作一封写给“麦肯锡”的战斗檄文——这是一封写在2005年,决战在2025年的挑战书。之所以选在那一天,是因为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告诉我们,中国的咨询市场在20年以后可以达到200亿美元,将成为全球五大咨询市场之一。相信到那个时候,应该会有很多本土咨询公司在这个市场上叱咤风云,甚至团结起来在国际咨询市场中与“麦肯锡”一较高低。也正因如此,笔者又希望将本书视为一份献给本土咨询业的革命宣言——这是一份写在2005年,辉煌在2025年的同盟帖。20年是一个充满想像和希望的时间段。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在21世纪初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人民日报》为此发表评论员文章,标题正是《再干一个20年》。笔者愿意引用该文的最后一句作为这篇自序的结束语,并与全体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同仁共勉:“携起手,肩并肩,同心干,再干一个20年!” 文字
王瑶 曾任《中国产经新闻》和《中国企业报》专栏作家,后任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助理,协助著名华人企业家谢国民先生规划和实施集团中国发展战略。现为独立咨询顾问,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侧重于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投资银行方面。
扩展阅读
另类曾国藩:营销人成长与奋斗的典范 2022.10.29
系列专题:营销人在路上提起曾国藩,主流舆论大体有两种评价,一是阶级斗争的观点,即认为他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刽子手,代表腐朽的地主阶级利益;另一派为厚黑学观点,认为曾国藩是厚黑学之祖、权谋学宗师。现
作者:盛斌子详情
企业的艰苦奋斗及其与现代化管理关系的 2019.02.26
一、社会主义企业艰苦奋斗的概念什么是企业的艰苦奋斗?笔者理解为:是企业较好处理企业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关系为行为准则而尽最大限度地承担和履行社会义务或责任,努力克服国际、国内市场商品经济领域中涉及
作者:刘先明详情
麦肯锡在中国失蹄的原因直接是忽视了企 2019.02.05
作者居然从互连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直接叫做《打败麦肯锡》。他的理由是麦肯锡在中国咨询市场有好几个项目都运转不顺。就已见诸媒体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项目: 1.1998年4月,乐百氏花1200万元,请麦
作者:舒化鲁详情
上班,不是为了工作--献给正在一线奋 2018.12.14
经常听到周围的人询问:“您在哪工作?您在哪高就?”问的都是你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上(而以前甚至以“你在什么工作单位”作为中国的询问的标准用语)。虽然现在时代进步了,不同体制的公司、
作者:谭长春详情
挖麦肯锡的墙角 2018.12.13
这是我在2001年采访麦肯锡、罗兰 贝格、易中公司宋新宇、南洋林德温元凯和北大纵横王璞等人和公司之后的的一个心得。曾经发表在《智囊》杂志,后来零星被其他媒体转载过。 我希望我们的企业在咨询的时候冷
作者:雷永军详情
怎样才能打败宝洁 2018.12.13
常规的方法最多只能取得与大多数企业一样的业绩! 企业跨越式的大发展一定是用非常规的方法获得的!! 个人及公司最大发展原动力是打破一切常规,不断创新!!! 条条道路通罗马,大可不必玩“千军万马
作者:樊伟群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 54
- 2姜上泉老师人效提升咨 66
- 3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53
- 4中小企业招聘广告的内 27388
- 5姜上泉老师:泉州市精 187
- 6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14725
- 7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587
- 8中国邮政重庆公司降本 261
- 9中航工业Z研究所降本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