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盘点利益大格局

 作者:陈景国    66



系列专题:3G营销观察

有网友问:你对3G如何看?坦白地说,对3G发言不多,但我要申明一点:绝非不关心。读者诸君想想:眼下的中国,还有谁不知道3G? 话夸张了点,但3G在当前中国的知名真有点“一线明星”的感觉,大到中央级媒体中央电视台、小到民间小报似乎都有涉及。只不过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他到底长的什麽模样,是能玩“撞车掉包”,还是能拿出“双节棍”让我们练好中国功夫?


据说,3G是万亿级的规模。说到这里读者诸君一定和我一样有了点自信的但有点武断的猜测:中国3G发展进程结成一团乱麻,可能是因为有着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缠绕,请允许我做这样阴暗的猜测。

我想起经济学家张五常每逢露面几乎都挂在嘴边的一件事,“他和弗里德曼一起拜访前四川省长,弗里德曼建议,如果想把老鼠的尾巴砍断的话,不要慢慢地一截截地砍,一下砍掉就行了。长痛不如短痛。省长大人反问到,中国的情况是,很多条尾巴缠在一起,先斩哪一条好?弗里德曼没有办法回答他的问题。张教授据说有答案,答案是:把所有的尾巴都一同砍掉。”

谁都知道3G这团乱麻最终必然要解开,这里笔者来不及请教张教授了,据说张五常与弗里德曼曾在华沙检讨当时的改革建议,承认操之过急了,此事不得而证。

但我们还得直面问题,尽管广大消费者、固网运营商和几乎所有的电信设备商都在期盼着中国3G时代尽快到来,尽管跨国巨头频频来华展开游说之旅,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承诺将积极稳妥地推进3G发展,但人们所能听到的声音仍然只是“中国3G时间表还在制定过程中”。

这似乎有点像《雍正王朝》里康熙爷驾崩前立太子的味道…

1、政府:手中没有别的,净是王牌

毫无疑问,在经历了邮电分营、资费改革、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市场,能做的大动作已经不多了。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电信行业从规制趋向竞争的空间却是越来越大。

分析师称:今后的电信市场,随着资本市场的强势运作,即便是中国,政府能进入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少了。

而频谱资源作为政府掌控的最为重要的电信资源之一,这张王牌已经打了出来。2002年10月21日中国信息产业部已经正式批复了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局提交的“中国3G无线频谱规划方案”。信产部的频谱规划方案为国际电联承认的三种3G标准划分出频谱来,这三种3G标准分别为WCDMA、CDMA200及TD-SCDMA,而这三种标准的无线频谱又分为FDD和TDD两种运行模式。在这份中国的3G无线频谱规划中,为WCDMA和CDMA2000两个标准留出共计60MHz2的对称FDD频段,为TD-SCDMA预留出共计155MHz的非对称TDD频段。

抛去TD-SCDMA的发展不说,观察家对中国的频谱划分确定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是中国在3G方面向国际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频谱划分的方案公布不等同于牌照的发放。因为从欧洲的经验看,欧洲早在10多年之前就进行了3G的频谱规划,但牌照的发放却是2001年进行的。


在3G运营上,中国政府还有一张牌:那就是3G运营牌照。频谱资源固然重要,但能上场参与这个游戏还得需要一定的资格,而这个资格的评定还是政府说了算。

政府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责任与义务,3G产业可以说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可以演出的戏码。如何让3G发展中基站、交换设备甚至终端往中国内移,达成技术移转跟厚植产业内化,都是政府决策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而在这其中又会引发外资投入比率等各项议题,要在吸引国外资金、技术进入以及扶植本国产业间做出最佳的决定,也自然充斥了许多角力与矛盾。

当然,政府似乎还有一个更大的责任:那就是保障大多数消费者的利益。换句话说,如何让消费者有价廉物美的产品与服务可供使用,也是政府在制订相关办法时的考虑要素。

现在想来,政府要考虑的事情似乎还有很多,沉默有助于思考问题吗?


2、运营商:做好眼前的,别的想也没用

一团乱麻捆住的是运营商,而在这其中: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代表的固网运营商似乎更是深受其困。世界电信发展的历史趋势表明:固网业务必被移动业务超越,这是市场需求和技术属性所决定的,是电信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样也是固网依靠自身的努力所无法改变的。

笔者在多篇文章中已经表明了这样的观点:固网运营商似乎逐渐走进了黄昏。从统计数字来看,2003年前9个月全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超过固话并呈现高速发展势头;同样前9个月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再度低于GDP增长率;而中国联通的业务收入已连续数月超过中国网通,挤进前三名。而给固话运营商带来无限荣誉的最后的底线也已经保不住了:截至2003年9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固定电话。

曾经给中国电信市场带来无限荣誉的老牌运营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境地。

能想象中国电信周德强先生和中国网通张春江先生每天可能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离3G牌照还有多远?但几乎在所有的公开场合,两大运营商有关人士都表示:固网还有很大的价值,我们会做好我们现在的业务。笔者相信这样的表达绝非是推托之语。谁能现在就断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有了3G就能迎头赶上呢?退一步说:谁能排除3G将来就不会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风险呢?

笔者可以继续做这样的猜测,国内现有的两家2G业者,一定也对跨入3G的兴致颇高。但是兴致归兴致,纯粹从投资-经营-回收的角度来看,上不上就是个现实问题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现有2G业者是否跨入3G事业,它们现有的客户基础都相当有价值,再说前两年网络的大规模投资,现在似乎仍旧可以大量回收,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但不论未来拍照的发放到底格局如何,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个景气一片乌云盖顶的年代,国际3G运营的不利局面一定不会影响运营商挺进3G时代的信心。


因为从当前来看:做好眼前的,别的想也没用,这样的心态似乎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共同的3G姿态。

在这里,笔者斗胆建议各大运营商试着正视这样的问题:

首先3G本身是优越的,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大量欧洲电信公司运作失败根本原因是对3G问题没有周全的分析。只要我们摆正心态,潜心研究,综合各种因素,认真借鉴国外3G运作经验,就会摸索到比较好的中国3G发展道路。中国的3G运作环境和国外有很大的区别,世界3G时代如果在2005年到来,中国电信业就刚好迎接到了这个关键点。

其次,国际3G运营告诉我们:3G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3G运作和固定网络、互联网络有相通之处,不能单纯“炒概念”,运作不能虚拟化。可喜的是,我国在3G问题上早就做了一系列工作,据报道四大主导运营商都已经进行了3G模拟试验,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最后,中国电信业内人士也必须深刻认识到把握3G就是把握中国电信市场的未来发展,如果在3G问题上我国能较好地把握住机会,我国电信将以极高的速度增长,在世界领域电信业,中国电信业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独占有自主核心的3G技术市场,必须以3G技术开发商带动3G设备制造商,用中国3G产品带动3G商用业务市场,然后再逐步转型,将3G全面推向家庭和个人。


谁说3G不是一把双刃剑呢?

3、外围设备制造商:心急如焚,耐心等待

中国3G以其万亿元级的市场价值让无数跨国巨头无不为之怦然心动。尽管中国政府的缄默不语让跨国公司巨头频频受挫,但不可否认,基于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电信业已经吸引了大量外资。

有关报告显示,去年,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跨国投资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只有一个国家吸引的外来投资超过了前一年,那就是中国。这一年,外国净投资额为530亿美元,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首次超过美国和英国。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电信业功不可没。

尽管如此 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设备制造商面前:3G话题的火热目前很可能只是设备提供商的一厢情愿,政府迟迟不愿发表有关言论表明了谨慎态度。尽管有了频谱也不等于运营商要用,关键是国家要出台政策发放牌照要求运营商用,而频谱的公布到3G牌照的发放要经过多长时间,应该更多考虑到中国国情。

说到国情,这似乎是中国很多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说是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屡试不爽的用词。

然而,商家从来都是现实主义者。在中国3G不明朗的情况下,许多外资已转而涌入其它国家。据报道,阿尔卡特日前宣布将投入超过5300万美元将马来西亚发展成阿尔卡特公司在东南亚地区3G中心。几乎同时,爱立信也在马来西亚启动了一个造价8000万林吉特的地区技术中心以支持3G技术在该地区的发展。

中国政府从来都不怕,近13亿的人口规模、持续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使得各大跨国巨头豪赌中国:


朗讯科技在南京成立研发中心,致力于3G扩频移动通信解决方案的研发;

北电网络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邓富康在京宣布,三年内计划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将超过2亿美元;

NEC在京成立研究院,致力于3G基础设施以及相关应用服务开发等;

阿尔卡特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詹迈廷宣布:贝尔阿尔卡特1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中,相当部分将用于3G技术研发,并将追加投资4500万美元,用于3G基础网络及应用开发;

西门子宣布增加投资3000万美元扩建上海工厂,重点在于3G研发。

此间,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洋、京瓷等知名的跨国巨头也纷纷宣布将重金投入或追加对中国3G的研发。

心急如焚,但还必须耐心等待,是各大设备制造商目前的共同心态?

3G让国人等待太久,但笔者相信持续的有关3G的论证、研究、试验一定会为中国3G的发展受益良多。随着3G应用在一些国家的发展,中国3G的发展也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期待这样的讨论能够继续深入,也期冀中国电信业能够借着这轮东风实现真正的腾飞。


人家都说: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


陈景国  

 盘点,利益,格局,系列,专题

扩展阅读

要研究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与经营思路,作为一家著名的专业治疗不孕不育的专科民营医院——北京新兴医院是无论如何也没法绕过的。因此,研究北京新兴医院的市场动向,有利于我们真正认清并掌握民营医院的经营方法。大

  作者:李名梁详情


简论中国民营医院营销策划的三大误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现今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如日中天。但前不久国务院某研究中心发出警醒: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整体结果是失败。

  作者:李名梁详情


北京新兴医院广告策略分析及其启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展与深入,以及医院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将逐步走向市场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将进一步催化医院品牌

  作者:李名梁详情


“提高医疗水平,造福千万家庭”——当我读到原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对北京新兴医院的题词时,我惊讶不已。因为我想,吴老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后果,毕竟新兴医院争议很大。但我又想,吴老

  作者:李名梁详情


一. 医院在电视上做广告应不应该?该如何做?有人说,过去的“电线杆医院”、“厕所医院”是我们应重点打击和斗争的对象,而现在应该打击“电视医院”。这是否有道理,值得探讨。现在医院面临的环境不一样了,市场

  作者:李名梁详情


对北京新兴医院,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存有偏见,甚至一提起就很反感。其实,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了北京新兴医院,还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我们大多都只是通过2004年7月的一次媒体报道才了解该医院。我们事实上并不清

  作者:李名梁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